CN219764239U - 血管介入导管 - Google Patents

血管介入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4239U
CN219764239U CN202320560992.8U CN202320560992U CN219764239U CN 219764239 U CN219764239 U CN 219764239U CN 202320560992 U CN202320560992 U CN 202320560992U CN 219764239 U CN219764239 U CN 219764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groove
arc surface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far a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09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亚平
李刚
申浩
徐陆冉
隆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05609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4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4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4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包括管体和设于管体一端的导管头端结构。导管头端结构远离管体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凸起,凸起远离管体中心轴线的一侧与管体外侧壁相齐平,且凸起至少远离管体的一侧呈外凸的圆弧面;同时,每相邻两凸起之间形成有一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凸起远离管体的一侧设置成圆弧面,降低了血管介入导管在进入人体时,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同时,该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导管头端结构与血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抽吸效率。此外,因凸起远离管体的一侧呈外凸的圆弧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管介入导管的过弯能力。

Description

血管介入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血管介入导管。
背景技术
血管介入导管,在临床上多用于从体外股动脉入路,经由人体动脉血管到达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由于从股动脉到达颈动脉或颅内动脉路径较长,人体动脉血管迂曲,部分动脉血管可能伴随病变狭窄等诸多因素。因此,血管介入导管导管头端结构端需要具备优异的通过性,且通过迂曲部位时不会对血管壁造成严重损伤。
目前,血管介入导管导管头端结构大多为直切或斜切设计。直切导管头端结构不利于通过迂曲血管段,抽吸效率也不如斜切设计。斜切设计增大了导管头端结构与血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抽吸效率,但在通过迂曲部位时,短Tip侧比长Tip侧更不容易通过迂曲血管,且存在对血管更高的损伤风险。
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介入导管,能够在提高自身的过弯能力的同时,增加导管头端结构与血栓的接触面积,提高抽吸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包括:
管体和设于所述管体一端的导管头端结构;
所述导管头端结构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凸起;
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管体中心轴线的一侧与所述管体外侧壁相齐平,且所述凸起至少远离所述管体的一侧呈外凸的圆弧面;及
每相邻两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一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在所述管体周向上的两侧,以及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管体的一侧共同形成一外凸的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相邻两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的所述凹槽的槽口大小大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对接处呈平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至少所述槽底呈内凹的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在所述管体周向上的两侧,以及所述凹槽的槽底共同形成一内凹的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在所述管体周向上的宽度大小和所述凹槽在所述管体周向上的宽度大小相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
和/或
所述管体设有显影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专利中,通过将凸起远离管体的一侧设置成圆弧面,降低了血管介入导管在进入人体时,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同时,该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导管头端结构与血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抽吸效率。此外,凸起远离管体的一侧呈外凸的圆弧面,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血管介入导管的过弯能力。
2、本专利中,凸起在管体周向上的两侧,以及凸起远离管体的一侧共同形成一外凸的圆弧面,在一方面,该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导管头端结构与血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血管介入导管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在另一方面,当血管介入导管在通道内遇到需弯折的部位时,凸起在管体周向上的两侧、凸起远离管体中心轴线的一侧,以及凸起远离管体的一侧,均能通过自己光滑的弧面来引导血管介入导管进行弯折,使得血管介入导管的过弯能力大幅度提高。
3、本专利中,凹槽在管体周向上的两侧,以及凹槽的槽底共同形成一内凹的圆弧面,结合上述凸起在管体周向上的两侧,以及凸起远离管体的一侧共同形成一外凸的圆弧面,使得导管头端结构能完全吸附住血栓,抽吸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血管介入导管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血管介入导管在一种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血管介入导管在另一种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血管介入导管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为斜切设计的导管头端结构抽吸血栓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为直切设计的导管头端结构抽吸血栓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管头端结构抽吸血栓的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为直切设计的导管头端结构通过弯折通道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为斜切设计的导管头端结构在一种状态下通过弯折通道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中为斜切设计的导管头端结构在另一种状态下通过弯折通道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管头端结构在一种状态下通过弯折通道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管头端结构在另一种状态下通过弯折通道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管体;110、显影环;
200、导管头端结构;210、凸起;211、外凸的圆弧面;220、凹槽;221、内凹的圆弧面;
300、通道;
400、血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以及图7、图11和图12,一种血管介入导管,用以穿入人体血液通道300,具体可包括管体100和设于管体100一端的导管头端结构200。导管头端结构200远离管体100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凸起210。该凸起210远离管体100中心轴线的一侧,与管体100外侧壁相齐平,且该凸起210至少远离管体100的一侧呈外凸的圆弧面211。其中,每相邻两凸起210之间形成有一凹槽220。
本实施例通过将凸起210远离管体100的一侧设置成外凸的圆弧面211,降低了血管介入导管在进入人体血液通道300时,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相比于直切式的导管头端结构200,该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导管头端结构200与血栓40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血管介入导管抽吸血栓400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参见图8及图12,本实施例将凸起210远离管体100的一侧设置成外凸的圆弧面211,使得导管头端结构200在通道300内遇到需要弯折的部位时,若先碰到血液通道300内壁的是凸起210上呈外凸的圆弧面211,那么,凸起210上呈外凸的圆弧面211的结构设置可以为导管头端结构200提供良好的转向性能,从而带动整个血管介入导管弯折,提高血管介入导管的过弯能力。
相对地,参见图6、图7及图11,若先碰到血液通道300内壁的是凸起210远离管体100中心轴线的一侧,那么,因凸起210远离管体100中心轴线的一侧与血液通道300内壁相接触的面积较小,相较于直切式的导管头端结构20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头端结构200在同样大小的力的作用下,更容易转向。而且,因为本实施例中,凸起210远离管体100中心轴线的一侧和管体100外侧壁相齐平,所以导管头端结构200在带动血管介入导管转向时能够更为顺滑,且对人体血液通道300内壁的伤害小,同样提高了血管介入导管的过弯能力。
此外,本实施例中,凸起210都是均匀间隔分布的,保证了血管介入导管各侧都具有相同的过弯能力,实用性强。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4及图7、图11和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210的数量为两个。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凸起210的数量可为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参见图1,凸起210朝向管体100中心轴线的一侧和管体100内侧壁也相齐平,便于血管介入导管抽吸血栓400。若凸起210朝向管体100中心轴线的一侧凸出于管体100内侧壁,那么,能够进入管体100内的血栓400就会变少,抽吸效果变差;或者管体100内侧壁凸出于凸起210朝向管体100中心轴线的一侧,则会在导管头端结构200内部形成台阶,阻碍血栓400进入管体100,可能造成管体100堵塞,影响抽吸效率。
参见图3,为进一步提高血管介入导管的抽吸能力及过弯能力,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凸起210在管体100周向上的两侧,以及凸起210远离管体100的一侧,共同形成一外凸的圆弧面211。
该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导管头端结构200与血栓400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血管介入导管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同时,当导管头端结构200在通道300内遇到需弯折的部位时,凸起210在管体100周向上的两侧、凸起210远离管体100的一侧,以及凸起210远离管体100中心轴线的一侧,均能通过自身光滑的弧面来引导血管介入导管进行弯折。如此,不管导管头端结构200哪部分先接触血液通道300,都能引导血管介入导管快速弯折,大幅度提高了血管介入导管的过弯能力。
相对地,参见图9及图10,若导管头端结构200为斜切式导管头端结构,那么,只有当该导管头端结构200的长端先接触血液通道300内壁,血管介入导管才具有较好的过弯能力。若该导管头端结构200的短端先接触血液通道300内壁,那么,因接触面积过大,血管介入导管不容易发生弯折变形,过弯能力差,且有划伤或刺破血液通道300的风险。
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头端结构200具有使用性能强,且安全性高的特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
当然,参见图2,在实际生产中,将凸起210在管体100周向上的两侧设置为朝远离管体100方向相互靠拢的斜面,也能起到引导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凸起210在管体100周向上的两侧与凸起210远离管体100的一侧应为平滑过渡,连接处不能有尖角出现,避免损伤人体内部组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及图7,每相邻两凸起210之间形成的凹槽220,其槽口的大小应大于其的槽底310大小。
本实施例中,凹槽220的槽口大小大于凹槽220的槽底310大小,能够使凹槽220与血栓400的接触更充分,进一步增加了导管头端结构200与血栓400的接触面积,抽吸效果及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对地,参见图5及图6,若导管头端结构200为斜切式导管头端结构200,那么,该导管头端结构200的长端会先接触血栓400,导致导管头端结构200的短端难以完全接触血栓400,接触效果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抽吸效率。若导管头端结构200为直切式导管头端结构,那么,该导管头端结构200与血栓400的接触面积较小,抽吸效率低下。
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头端结构200具有抽吸效率高的特点,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并降低手术风险,适宜临床使用。
优选地,凸起210和凹槽220的对接处呈平滑过渡,如此,可减少导管头端结构200的尖锐部分,安全性更高。
具体地,参见图1、图4及图7,凹槽220至少槽底310呈内凹的圆弧面221。本实施例通过将凹槽220的槽底310设置为呈内凹的圆弧面221,使得导管头端结构200与血栓400的接触面积更大,同时,还能够对血栓400进行预包覆,更好地贴合血栓400,适宜各类抽吸取栓的情况。
优选地,参见图1、图4及图7,凹槽220在管体100周向上的两侧,以及凹槽220的槽底共同形成一内凹的圆弧面221,使得血管介入导管对于较大的硬质血栓400,也能具有良好的负压吸引能力,大幅度缩短了手术时间,且适用范围广。
同时,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还使得导管头端结构200的整体结构更加圆滑,将导管头端结构200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降至了最低,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也可将凹槽220在管体100周向上的两侧设置为朝远离管体100方向相互远离的斜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凹槽220在管体100周向上的两侧与凹槽220的槽底应为平滑过渡,既能避免导管头端结构200损伤人体内部组织,又能保证导管头端结构200和血栓400的充分接触。
进一步地,凸起210在管体100周向上的宽度大小和凹槽220在管体100周向上的宽度大小相等,使得导管头端结构200的整体结构更加均匀,在保证了血管介入导管的抽吸效率的同时,还保证了其过弯能力。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管体100的外直径为2.10mm,导管头端结构200上的凸起210和导管头端结构200上的凹槽220之间的在管体100中心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0.3mm,以及,导管头端结构200上的凸起210和导管头端结构200上的凹槽220的最大直线距离的连线与管体100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arcsin(1.11)。此时,相比于直切式导管头端结构20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头端结构200与血栓400的接触面积更大,吸栓效果更好;相比于切斜式导管头端结构20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头端结构更加圆滑,在通过弯曲的血液通道300时,对血液通道300的损伤更小。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管体100的外直径大小、导管头端结构200上的凸起210和导管头端结构200上的凹槽220之间的在管体100中心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大小,以及导管头端结构200上的凸起210和导管头端结构200上的凹槽220的最大直线距离的连线与管体100的中心轴线所呈的夹角大小,都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以形成不同规格的导管头端结构200,来更好地适配不同抽吸取栓的情况。本实施例仅列举一可实施方案,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更进一步地,管体100上设有显影环110,便于医护人员观察血液通道300的内部情况,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及推进。
又进一步地,导管头端结构200和管体100为可拆卸连接,如此,医护人员可通过在不同管体100上套设不同规格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管头端结构200,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和设于所述管体一端的导管头端结构;
所述导管头端结构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凸起;
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管体中心轴线的一侧与所述管体外侧壁相齐平,且所述凸起至少远离所述管体的一侧呈外凸的圆弧面;及
每相邻两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一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在所述管体周向上的两侧,以及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管体的一侧共同形成一外凸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
每相邻两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的所述凹槽的槽口大小大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对接处呈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至少所述槽底呈内凹的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在所述管体周向上的两侧,以及所述凹槽的槽底共同形成一内凹的圆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在所述管体周向上的宽度大小和所述凹槽在所述管体周向上的宽度大小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
和/或
所述管体设有显影环。
CN202320560992.8U 2023-03-20 2023-03-20 血管介入导管 Active CN219764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0992.8U CN219764239U (zh) 2023-03-20 2023-03-20 血管介入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0992.8U CN219764239U (zh) 2023-03-20 2023-03-20 血管介入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4239U true CN219764239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8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0992.8U Active CN219764239U (zh) 2023-03-20 2023-03-20 血管介入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4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02213B2 (ja) 配置された末梢静脈カテーテルによる流体移送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US6482169B1 (en) Double-lumen catheter
US8257323B2 (en) Cannula system and method
US20170340347A1 (en) Cutting wire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catheter
KR20050019768A (ko) 흡인 카테터
EP4331508A1 (en) Medical device
US20090240278A1 (en) Device for placing an occlusion removing structure in a tubular structure with a substantially closed distal end
CN115778481A (zh) 一种切割导丝及血栓抽吸系统
CN219764239U (zh) 血管介入导管
CN114099900A (zh) 可调弯鞘抽吸导管
US20080015672A1 (en) Graft
US11376400B2 (en) Upper extremity access angiographic catheter
CN218356911U (zh) 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和造影导管
CN218899596U (zh) 一种带斜面结构型颅内吸栓导管
CN219307683U (zh) 封堵导管及医疗系统
US20100121247A1 (en) Dialysis Graft with Thromboses Prevention Arrangement
US11771882B2 (en) Catheter adapters
US20220192692A1 (en) Cutting device and cutting balloon
WO2017202073A1 (zh) 一种采用非锥状头端的球囊导管
CN219332880U (zh) 一种异形头端管
CN215018478U (zh) 一种具有支撑特性的血栓抽吸导管
CN212015701U (zh) 一种封堵装置
CN213722254U (zh) 一种用于血栓扩张系统的止动环
CN211325580U (zh) 介入手术机器人导丝推拉从动跟随装置
US20240001090A1 (en) Catheter and choke cathe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