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2186U - 一种投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2186U
CN219762186U CN202321106646.9U CN202321106646U CN219762186U CN 219762186 U CN219762186 U CN 219762186U CN 202321106646 U CN202321106646 U CN 202321106646U CN 219762186 U CN219762186 U CN 219762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food
feed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66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东
武振
柯腾辉
麦建萍
国琦
闻雅
程小闯
王步亮
张阵
杜琳
吴菊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66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2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2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2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Watering For Cattle Rais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投喂装置,涉及宠物投喂技术领域,为解决投喂装置的储量容器容易造成食物变质问题。该投喂装置包括储粮容器、容器盖、出料阀和抽气泵,储粮容器形成有用于存放食物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添加口和出料通道,添加口用于向容纳腔内添加食物,出料通道用于排出容纳腔内的食物,以向小动物投放食物;容器盖可拆卸设置于添加口处,用于打开或封堵添加口;出料阀设置于出料通道,用于导通或封堵出料通道;抽气泵与容纳腔连接,用于抽取容纳腔内的空气。本申请用于对小动物进行投喂食物。

Description

一种投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宠物投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家中饲养小动物,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但是对小动物的投喂过程需要人们将储粮容器内的食物取出并放置导小动物的进食容器内,然后在将储粮容器封存,并且在小动物进食完成后,还需要清理小动物进食后留下的残渣等,从而导致对小动物的投喂过程比较繁琐。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使用投喂装置来对小动物进行喂食,使用投喂装置对小动物进行喂食时,通常会向投喂装置的储粮容器内放置较多的食物,以避免经常向储粮容器内添加食物,从而为人们投喂小动物提供方便。
但是现阶段的投喂装置的储粮容器通常都是一个简单的罐子或箱子等,储粮容器内会有空气存在,且在食物的投放过程中也会有空气不断的进入储粮容器内,从而将导致食物与空气长期接触而出现受潮或氧化等现象,从而造成食物变质,不利于食物的储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喂装置,解决了投喂装置的储量容器容易造成食物变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投喂装置,包括储粮容器、容器盖、出料阀和抽气泵,储粮容器形成有用于存放食物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添加口和出料通道,添加口用于向容纳腔内添加食物,出料通道用于排出容纳腔内的食物,以向小动物投放食物;容器盖可拆卸设置于添加口处,用于打开或封堵添加口;出料阀设置于出料通道,用于导通或封堵出料通道;抽气泵与容纳腔连接,用于抽取容纳腔内的空气。
本申请的投喂装置,通过在储粮容器内开设添加口,可以方便向储粮容器内添加食物,在储粮容器设置出料通道,可以便于储粮容器内的食物从出料通道内流出,以便于给小动物投食,通过容器盖封堵添加口,以及通过出料阀封堵出料通道,能够使储粮容器内的容纳腔为密封状态,抽气泵与容纳腔连接,可以将容纳腔抽成真空状态。
当人们向储量容器内放置完食物后,可以启动抽气泵将容纳腔抽至真空状态,并且在每次对下动物投食完成后,也可以启动抽气泵将容纳腔抽至真空状态,从而使储粮容器内的食物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下保存,以避免储粮容器内的食物长期与空气接触而变质,从而提高食物的保存期限。
可选地,抽气泵包括抽气筒、活塞、抽气通道、第一单向阀、排气通道、第二单向阀和驱动组件,活塞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抽气筒内,且与抽气筒的侧壁密封连接,活塞与抽气筒之间形成有抽气腔室;抽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抽气腔室连通,抽气通道的第二端与容纳腔连通;第一单向阀与抽气通道连接,用于控制容纳腔内的空气经过抽气通道流向抽气腔室内;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抽气腔室连通,排气通道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第二单向阀与排气通道连接,用于控制抽气腔室内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流向外界;驱动组件与活塞的第二端连接,用于驱动活塞做往返运动;此抽气泵的结构简单,便于人们操作。
可选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气盖,抽气通道的第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与抽气腔室连通的抽气孔,第一气盖的最小尺寸大于抽气孔的最大尺寸,第一气盖位于抽气腔室内,且与抽气筒转动连接,以使第一气盖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第一气盖在第一位置时,封闭抽气孔,第一气盖在第二位置时,开启抽气孔,且第一气盖位于抽气腔室内;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气盖,排气通道的第二端的端部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口,第二气盖的最小尺寸大于出气口的最大尺寸,第二气盖设于出气口靠近外界的一侧,且与排气通道转动连接,以使第二气盖能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摆动;第二气盖位于第三位置时,封闭出气口,第二气盖位于第四位置时,开启出气口,且第二气盖位于外界,第一气盖和第二气盖的机构简单,能够节省单向阀的成本。
可选地,排气通道设置于活塞内,或,设置于抽气筒的侧壁上,排气通道可以设置多个位置,能够提高设备的通用性。
可选地,投喂装置还包括供水装置,供水装置包括水箱、浮子开关和节流阀,水箱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浮子开关设置于水箱内,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水位信息;节流阀与进水口连接,且外接水源,以通过节流阀向水箱内注水;浮子开关与节流阀连接,当水位信息达到第一预设水位时,开启节流阀,当水位信息达到第二预设水位时,关闭节流阀,其中,第一预设水位小于第二预设水位,通过浮子开关和节流阀的配合能够保证水箱内的水位,避免人们经常去查看水箱的水位,从而为小动物的喂水提供了便利。
可选地,供水装置还包括加热棒和热敏电阻传感器,加热棒设置于水箱内,用于对水箱内的水加热;热敏电阻传感器与水箱连接,且与加热棒串联后接入电源,热敏电阻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水温,当水温达到第一预设水温时,对加热棒通电,当水温达到第二预设水温时,对加热棒断电,其中,第一预设水温小于第二预设水温;通过热敏电阻传感器和加热棒的配合能够保证水箱内的水的温度,避免人们经常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进一步为小动物的喂水提供了便利。
可选地,投喂装置还包括进食装置,进食装置包括进食容器、下料通道、下料阀和回收皮带,进食容器设置于出料通道的出料口处,用于接收出料通道流出的食物;下料通道设置于进食容器的底部,且下料通道的第一端与进食容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下料阀与下料通道连接,用于导通或封堵下料通道;回收皮带的下端与下料通道的第二端连接;通过回收皮带能够回收小动物进食后的残渣,避免人工回收,进一步为小动物的喂食提供了便利。
可选地,投喂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容纳腔内,用于检测容纳腔内的气压值;控制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抽气泵和出料阀均电连接,控制器用于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以及出料阀的开关状态,当获取的气压值小于预设气压值且出料阀关闭时,启动抽气泵,当获取的气压值达到预设气压值时,停止抽气泵,其中,预设气压值为容纳腔内为真空时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通过控制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能够自动对储粮容器抽真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小动物喂食的便利性。
可选地,进食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或计时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进食容器的底部,用于检测进食容器内食物的重量;计时器用于检测时间信息;控制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或计时器均电连接,用于获取计时器检测的时间信息和/或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食物的重量,且当时间信息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出料阀打开,当重量达到预设重量时,控制出料阀关闭;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计时器和控制器的配合能够实现定时定量的对小动物投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小动物喂食的便利性。
可选地,出料通道为金属材质,且出料通道竖直设置,投喂装置还包括排障装置,排障装置包括柔性机械手、金属摆针和报警组件,柔性机械手设置于出料通道的一侧;金属摆针悬挂于出料通道内,且能够在出料通道内摆动,金属摆针的延伸方向与出料通道的轴线平行或重合;报警组件与出料通道和金属摆针均电连接,有大颗粒卡在出料通道的情况下,大颗粒会使金属摆针与出料通道的内壁接触而触发报警组件报警;控制器与报警组件和柔性机械手均电连接,用于接收报警组件的报警信息,并根据报警信息控制柔性机械手对出料通道疏通;通过排障装置能够及时发现投喂装置的卡料情况并及时处理,以保证能够正常向小动物投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喂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抽气泵的第一气盖打开第二气盖关闭时的状态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抽气泵的第一气盖关闭第二气盖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供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喂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储粮容器;11-容纳腔;12-添加口;13-出料通道;131-出料阀;
2-容器盖;
3-进食装置;31-进食容器;32-第二压力传感器;33-计时器;34-下料通道;35-下料阀;36-回收皮带;37-回收通道;38-回收阀;
4-控制器;
5-第一压力传感器;
6-抽气泵;61-抽气筒;611-第一端面;6111-抽气孔;612-侧壁;613-第二端面;62-活塞;63-抽气通道;64-第一单向阀;641-第一气盖;65-排气通道;651-出气口;66-第二单向阀;661-第二气盖;67-驱动组件;671-电机;672-驱动盘;673-驱动连杆;68-抽气腔室;
7-供水装置;71-水箱;72-出水阀;73-出水管道;74-饮水槽;75-浮子开关;76-节流阀;77-加热棒;78-热敏电阻传感器;
8-排障装置;81-柔性机械手;82-金属摆针;83-报警组件;84-物联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或者通道进行描述时,本申请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投喂装置,包括储粮容器1、容器盖2和进食装置3,其中,进食装置3包括进食容器31。
如图2所示,储粮容器1内形成有容纳腔11,且储粮容器1上开设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添加口12,容纳腔11用于放置和储存小动物的食物,通过添加口12可以向容纳腔11内添加食物。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11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形、椭圆柱形等形状,只要能实现存放食物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容器盖2可拆卸的设置于添加口12处,用于对添加口12进行封堵,容器盖2与添加口1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例如,在储粮容器1的添加口12处开设外螺纹,在容器盖2内开设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连接实现容器盖2将添加口12进行封闭。
容器盖2与添加口1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卡接,例如,将添加口12设置为圆形,将容器盖2设置为圆台状,且圆台状容器盖2的较大的底面的直径大于添加口12的直径,圆台状容器盖2的较小的底面小于添加口12的直径,从而可以将容器盖2塞进添加口12内,对添加口12进行封堵。
如图1所示,储粮容器1上还设置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出料通道13,进食容器31设置于出料通道13的出料口处,可以使储粮容器1内的食物流经出料通道13后会进入进食容器31内,由进食容器31接收从出料通道13流出的食物,以便于小动物在进食容器31内进食,从而完成对小动物的投喂。
需要说明的是,进食容器31可以为槽型、圆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出料通道13可以设置于储粮容器1的底部,以便于容纳腔11内的食物依靠自重向下流入出料通道13内,并流经出料通道13后进入进食容器31内,此时,在出料通道13上设置出料阀131,通过出料阀131的开关能够控制出料通道13的开通和封闭,从而能够控制容纳腔11内的食物通过出料通道13流出和停止流出,以避免食物的持续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出料阀131可以为电动蝶阀、电动球阀、电动星型卸料器等。
使用投喂装置时,只需要向储粮容器1的容纳腔11内放置足够的食物,每次到给小动物投食的时间时,可以通过人工开启出料阀131,使容纳腔11内的食物通过出料通道13流动至进食容器31内即可,待进食容器31内的食物量满足小动物的进食需求后,关闭出料阀131,停止向小动物投食。
也可以在投喂装置上设置控制器4,通过控制器4与出料阀131电连接,来控制出料阀131的开启。具体的,进食装置3还可以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32和/或计时器33,计时器33用于检测时间,计时器33与控制器4电连接,用于将检测的时间信息传输至控制器4,以便于控制器4获取时间信息,从而便于控制器4获取小动物的进食时间,该计时器33可以为秒表、时钟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根据小动物的进食规律设定预设时间即小动物的进食时间,当控制器4获取的时间信息到达预设时间时,通过控制器4则控制出料阀131开启,开始对小动物进行投食。
预设时间可以设置多个,例如,小动物每天进食三次,则每天设定三个预设时间,可以为8点、12点和18点。当控制器4接收到的时间信息的8点、12点和18点中任一个时,均控制出料阀131开启,开始对小动物进行投食。
为了避免持续输送食物,如图1所示,将第二压力传感器32设置在进食容器31的底部,第二压力传感器32用于检测进食容器31内食物的重量,第二压力传感器32与控制器4电连接,用于将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的食物的重量信息传递至控制器4,以便于控制器4获取食物的重量,从而便于根据小动物的食量控制每次投食时的投放的食物量。
可以根据小动物的食量设定一个预设重量即每次给小动物投食时所投放的食物的重量,当开始向小动物进行投食时,随着食物不断的进入进食容器31内,第二压力传感器32能够检测到进食容器31内的重量变化,并将重量变化信息传输至控制器4,控制器4获取的重量达到预设重量时,则控制出料阀131关闭,从而停止对小动物进行投食。
例如,小动物每餐的食量为50g,则可以将预设重量设置为50g,在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的重量为50g时,即向进食容器31内投放的食物为50g,此时,控制器4获取的重量也为50g,则控制出料阀131关闭,停止投食,以避免投食过多,造成食物的浪费。
通过上述投喂装置,当人们在家时,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出料阀131的开启和关闭来对小动物进行投喂,以满足人们投喂小动物的乐趣,且方便人们对小动物的投喂。
当人们外出时,可以通过控制器4来控制出料阀131的开启和关闭来对小动物进行喂食,以避免小动物无人照顾而出现意外,此时在进食装置3内需要同时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32和计时器33。具体的,可以根据外出的时长向储粮容器1内放置足量的食物,食物的量需要满足人们外出期间小动物的进食需求。当到了小动物的进食时间时,由控制器4控制出料阀131打开,向进食容器31内投食,当投放的食物量达到预设重量时,由控制器4控制出料阀131关闭,停止向进食容器31内投食,从而可以实现定时定量的对小动物进行投喂。
但是,在使用投喂装置时,往往需要向储粮容器1内放置比较多的食物,从而会导致食物会在储粮容器1内放置时间较长,并且在向储粮容器1内放置食物,以及在将食物向进食容器31内投放过程中都会使储粮容器1内进入空气,从而会导致食物长时间与空气接触,从而使食物受潮或氧化。
基于此,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投喂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5和抽气泵6,抽气泵6与容纳腔11连接,用于抽取容纳腔11内的空气,第一压力传感器5设置于容纳腔11内,用于检测容纳腔11内的气压值。
在向容纳腔11内放入足量的食物后,通过容器盖2将添加口12进行封闭,并且,在不进行食物投放时,出料阀13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容纳腔11为密封状态,通过抽气泵6工作,将容纳腔11内的空气抽出至外界,从而能够将容纳腔11内抽成真空状态,以使容纳腔11内的食物存储于真空中,从而避免食物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而出现氧化或受潮现象。
在抽取容纳腔11内空气的过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5的示数会随着容纳腔11内空气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第一压力传感器5的示数不发生变化时,说明容纳腔11内被抽为真空,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5的示数设定为预设压力值。此时停止抽气泵6,在不向容纳腔11内添加食物,也不向小动物投放食物时,容纳腔11将一直处于真空状态,此时容纳腔11内的食物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储存,可以增加食物储存的时长,避免食物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而变质。
对容纳腔11抽真空可以通过人工启动抽气泵6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控制器4控制抽气泵6进行。
当人们在家时,可以在向容纳腔11内放置食物后,以及向小动物投放食物后,手动开启抽气泵6对容纳腔11抽取真空,以使容纳腔11内的食物处于真空中储存。
当人们外出时,可以通过控制器4控制抽气泵6来对容纳腔11抽真空,具体的,控制器4与第一压力传感器5和抽气泵6均电连接,控制器4用于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5检测到的气压值,以控制抽气泵6启动和停止。
在向小动物投放食物时,控制器4会控制出料阀131开启,此时空气会通过出料通道13进入容纳腔11内,从而破坏容纳腔11的真空环境,此过程,随着空气的不断进入,第一压力传感器5的示数会逐渐变小,从而小于预设气压值,当投食完成后,控制器4会控制出料阀131关闭,此时容纳腔11再次成为密封状态,当控制器4获取到气压值小于预设气压值且出料阀131关闭的信息时,启动抽气泵6,再次抽取容纳腔11内的空气,直至控制器4获取的气压值再次达到预设气压值时,停止抽气泵6。
通过控制器4控制抽气泵6的启停,能够及时抽取容纳腔11内的空气,以保持容纳腔11内为真空状态,从而减少容纳腔11内的食物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增加食物储存的时长,避免食物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而变质。
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5可以为变隙电感式压力传感器,将第一压力传感器5设置于容纳腔11上端的内侧壁上,在容纳腔11内气压发生变化时,第一压力传感器5的金属盒膜会发生微小形变,从而导致流过磁感线圈的电流发生一定的波动,通过磁感线圈外接电流计,就可以监测到电流变化,从而通过电流的变化来反映容纳腔11内气压的变化。第一压力传感器5也可以为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等能够检测气压变化的压力传感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抽气泵6包括抽气筒61、活塞62、抽气通道63、第一单向阀64、排气通道65、第二单向阀66和驱动组件67。
抽气筒6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端面611、侧面612和第二端面613,且侧面612位于第一端面611和第二端面613之间,从而在抽气筒61内部形成封闭的内腔。
需要说明的是,侧面612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长方体形等筒状结构,第一端面611用于封堵侧面612的一端的开口,第二端面613用于封堵侧面612的另一端的开口,从而使第一端面611、侧面612和第二端面613连接在一起后形成内腔。
活塞62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抽气筒61内,且与抽气筒61的侧壁密封连接,活塞62与抽气筒61之间形成有抽气腔室68。
需要说明的是,活塞62的第一端滑动设置于抽气筒61的内腔内,且与抽气筒61的侧面612密封连接,活塞62的第二端贯穿抽气筒61的第二端面613,并伸出至抽气筒61外部,活塞62的第一端与抽气筒61的第一端面611以及抽气筒61的侧面612之间形成抽气腔室68,通过活塞62的第一端在内腔内滑动,能够改变抽气腔室68的空间大小,从而改变抽气腔室68内的气压变化。
其中,活塞62的第二端的形状与抽气筒61的侧面612的形状相匹配,以使活塞62能够与抽气筒61的侧面612密封连接,从而在改变抽气腔室68空间大小时能有效的改变抽气腔室68内的气压变化。
抽气通道63的第一端与抽气腔室68连通,抽气通道63的第二端与容纳腔11连通;第一单向阀64与抽气通道63连接,用于控制容纳腔11内的空气经过抽气通道63流向抽气腔室68内,即第一单向阀64只能使空气从容纳腔11流动至抽气腔室68内。
其中,抽气通道63可以为管道,抽气通道63的第一端可以贯穿抽气筒61的第一端面611并与抽气腔室68连通,抽气通道63的第一端也可以贯穿抽气筒61的侧面612并与抽气腔室68连通,抽气通道63的第二端与容纳腔11的上端位置连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均以抽气通道63的第一端贯穿抽气筒61的第一端面611并与抽气腔室68连通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排气通道65的第一端与抽气腔室68连通,排气通道65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第二单向阀66与排气通道65连接,用于控制抽气腔室68内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65流向外界,即第二单向阀66只能使空气从抽气腔室68流向外界。
其中,排气通道65可以设置于活塞62内,排气通道65也可以设置于抽气筒61的侧面612上,且位于靠近抽气筒61的第一端面611的位置,此时排气通道65为管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均以排气通道65设置于活塞62内的情况进行说明。
驱动组件67与控制器4电连接,且与活塞62的第二端连接,用于驱动活塞62做往返运动。
在容纳腔11内有空气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或控制器4控制驱动组件67工作,由驱动组件67驱动活塞62做往返运动,从而反复改变抽气腔室68内空间的大小,以反复改变抽气腔室68内气压的变化。
当活塞62向远离抽气筒61的第一端面611的方向运动时,抽气腔室68内空间变大,气压变小,从而使抽气腔室68内气压小于容纳腔11内的气压,从而使第一单向阀64打开,使容纳腔11内的空气流经抽气通道63进入抽气腔室68内,同时,抽气腔室68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第二单向阀66关闭。
当活塞62向靠近抽气筒61的第一端面611的方向运动时,抽气腔室68内空间变小,气压变大,当抽气腔室68内气压大于容纳腔11内的气压时,第一单向阀64关闭,避免抽气腔室68内的空气进入容纳腔11内,同时,抽气腔室68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则第二单向阀66打开,抽气腔室68内的空气会流经排气通道65排至外界。
经过活塞62的一次往返运动,能够将容纳腔11内的部分空气抽出至外界,从而经过活塞62的不断往复运动,能够实现将容纳腔11内抽至真空状态,从而将容纳腔11内的食物保存于真空中,避免食物长期与空气接触而变质。
其中,驱动组件67可以为电动推杆,也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结构,即驱动组件67包括电机671、驱动盘672和驱动连杆673,电机671的输出轴于驱动盘672固定连接,且驱动盘672与电机671的输出轴同心,由电机671带动驱动盘672转动,驱动连杆673的第一端与驱动盘672远离电机671的一侧靠近驱动盘672边缘的位置转动连接,驱动连杆673的第二端与活塞6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通过驱动盘672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连杆673的摆动,从而带动活塞62相对于抽气筒61做往返运动。
在此基础上,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单向阀64包括第一气盖641,抽气通道63的第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与抽气腔室68连通的抽气孔6111,即抽气通道63的第一端贯穿抽气筒61的第一端面611并与抽气腔室68连通。
第一气盖641的最小尺寸大于抽气孔6111的最大尺寸,第一气盖641位于抽气腔室68内,且与第一端面611转动连接,以使第一气盖64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第一气盖641在第一位置时,封闭抽气孔6111,第一气盖641在第二位置时,开启抽气孔6111,且第一气盖641位于抽气腔室68内。
第一气盖641的最小尺寸大于抽气孔6111的最大尺寸能够使第一气盖641完全封堵抽气孔6111,从而实现对抽气通道63的封闭,并且,在容纳腔11内气压小于抽气腔室68内气压时,第一气盖641不会在抽气腔室68内的气压的作用下而向容纳腔11方向摆动,在容纳腔11内气压大于抽气腔室68内气压时,第一气盖641会在容纳腔11内的气压作用下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摆动,即向抽气腔室68的方向摆动,以开启抽气通道63;从而实现第一气盖641只能向一个方向打开,以便于使空气只能从容纳腔11流向抽气腔室68。
需要说明的是,抽气孔6111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第一气盖641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例如,若抽气孔6111为圆形,第一气盖641也为圆形,则第一气盖641的直径大于抽气孔6111的直径,若抽气孔6111为圆形,第一气盖641为正方形,则第一气盖641的边长大于抽气孔6111的直径。
第二单向阀66包括第二气盖661,排气通道65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口651,第二气盖661的最小尺寸大于出气口651的最大尺寸,第二气盖661设于出气口651靠近外界的一侧,且第二气盖661与排气通道65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以使第二气盖661能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摆动;第二气盖661位于第三位置时,封闭出气口651,第二气盖661位于第四位置时,开启出气口651,且第二气盖661位于外界。
第二气盖661的最小尺寸大于出气口651的最大尺寸能够使第二气盖661完全封堵出气口651,从而实现对排气通道65的封闭,并且,在抽气腔室68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第二气盖661不会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而向抽气腔室68方向摆动,在抽气腔室68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时,第二气盖661会在抽气腔室68内的气压作用下而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摆动,即向外界的方向摆动,以开启排气通道65;从而实现第二气盖661只能向一个方向打开,以便于使空气只能从抽气腔室68流向外界。
需要说明的是,出气口651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第二气盖661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例如,若出气口651为圆形,第二气盖661也为圆形,则第二气盖661的直径大于出气口651的直径,若出气口651为圆形,第二气盖661为正方形,则第二气盖661的边长大于出气口651的直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小动物每次进食后可能会有食物剩余,剩余的食物放置在进食容器31内会与空气接触,进食容器31内的剩余食物长期积累,并会长期与空气接触,而出现食物变质,小动物食用后容易生病,为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如图6所示,进食装置3还包括下料通道34、下料阀35和回收皮带36。
下料通道34设置于进食容器31的底部,且下料通道34的第一端与进食容器3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下料阀35与下料通道34连接,用于开通或封堵下料通道34。
其中,下料阀35可以设置于下料通道34的端部,也可以设置于下料通道34的中间部位,下料阀35可以为电动蝶阀、电动插板阀、电动球阀等。
在小动物进食时,下料阀35关闭,以封堵下料通道34,避免食物从下料通道34流出,在小动物进食结束后,可以开启下料阀35,使小动物未吃完的食物从下料通道34流出,以便于回收。下料通道34可以设置为第一端高第二端底的倾斜状态,以便于食物依靠自重在下料通道34内流动。
回收皮带36的下端与下料通道34的第二端连接,小动物未吃完的食物从下料通道34流出后会进入回收皮带36上,被回收皮带36输送走,进行回收或处理掉,以避免小动物吃到受潮或氧化的食物而生病。
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食物浪费,对小动物未吃完的食物进行回收后进行保存,以便于小动物下次食用,如图6所示,进食装置3还包括回收通道37和回收阀38。
回收通道37设置于储粮容器1的上端,回收皮带36的下端与下料通道34的第二端连接,回收皮带36的上端与回收通道37的第二端连接,回收通道37的第二端与储粮容器1的容纳腔11连通。
在对小动物未吃完的食物回收时,进食容器31内剩余的食物会流经下料通道34进入回收皮带36,并由回收皮带36将剩余的食物输送至回收通道37,回收通道37可以设置为第二端高第一端低的倾斜状态,从而可以使剩余食物进入回收通道37后依靠自重流进容纳腔11内,以对剩余食物进行回收。
回收阀38与回收通道37连接,用于开通或封堵回收通道37,当对剩余食物进行回收时开启回收阀38,以开通回收通道37,剩余食物回收完成后关闭回收阀38,以封堵回收通道37,避免容纳腔11通过回收通道37与外界连通,而影响对容纳腔11抽取真空。
其中,回收阀38可以设置于回收通道37的端部,也可以设置于回收通道37的中间部位,回收阀38可以为电动蝶阀、电动插板阀、电动球阀等。
在人们外出时,为了能够实现自动对剩余食物进行回收,使控制器4与下料阀35、回收皮带36和回收阀38均电连接,并且控制器4还与计时器33电连接,控制器4用于获取计时器33检测的时间信息获取小动物的就餐时长,并且用于控制下料阀35和回收阀38的开关,以及回收皮带36的启停。
可根据小动物平常每次进食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设定预设进食时长,预设进食时长的起始时间点为小动物每次进食时的预设时间。例如,预设进食时长为30min,预设时间为8点时,即小动物8点开始进食,小动物进食花费的时间为30min,从8点开始计算30min即8:30分认为小动物进食结束。
当控制器4获取的进食时长达到预设进食时长后,控制下料阀35和回收阀38开启,并控制回收皮带36启动,将进食容器31内剩余的食物输送至储粮容器1内,以对剩余食物进行回收。
当剩余食物回收完成后,控制器4控制下料阀35和回收阀38关闭,并控制回收皮带36停止运行。其中,剩余食物回收完成的判断标准为,回收皮带36的电机的电流为空载电流,且第二压力传感器32检测到的进食容器31内的食物重量为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人们外出时,能够保证小动物的饮水需求,如图7所示,投喂装置还包括供水装置7,供水装置7包括水箱71、出水阀72、出水管道73和饮水槽74,水箱71用于储存饮用水,出水阀72设置于水箱71的下方且与出水管道73的第一端连接,出水管道73的第二端与饮水槽74连接,出水阀72与控制器4电连接,当小动物到达进食时间时,由控制器4控制出水阀72开启,由水箱71向饮水槽74内供水,以便于小动物在饮水槽74内饮水,当供水量达到一定量即小动物每次饮水的量时,由控制器4控制出水阀72关闭,停止向饮水槽74供水。
其中,小动物每次饮水的量可以通过在饮水槽74底部设置第三压力传感器,由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饮水槽74内水的重量来控制,也可以通过每次向饮水槽74内供水时水箱71内水位的下降量来控制。
如图7和图8所示,供水装置7还包括浮子开关75和节流阀76,水箱71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节流阀76与进水口连接,且外接水源,开启节流阀76,则可使水源的水流经节流阀76和进水口而进入水箱71内,向水箱71内注水,关闭节流阀76,则可停止向水箱71内注水。
浮子开关75设置于水箱71内,浮子开关75的浮子会随着水箱71内水位的升高而上升,随着水位的降低而下降,从而可以检测水箱71内水位的信息。
浮子开关75与节流阀76连接,浮子开关75相当于控制节流阀76启停的开关,从而能够根据检测到的水位信息控制节流阀76的开关;当水位信息达到第一预设水位时,浮子开关75闭合,即节流阀76与电源接通,处于通电状态,从而开启节流阀76,向水箱71内注水,当水位信息达到第二预设水位时,浮子开关75断开,即节流阀与电源断开,处于断电状态,从而关闭节流阀76,停止向水箱71内注水,其中,第一预设水位小于第二预设水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水位为水箱71内水较少时的水位,即水箱71内的水减少到该水位时,需要向水箱71内注水,第二预设水位为水箱71内水较多时的水位,即水箱71内的水增加到该水位时,需要停止向水箱71内注水。
例如,第一预设水位可以为20cm,第二预设水位可以为50cm,向水箱71内注水至50cm时,浮子开关75检测到水位为50cm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输至控制器4,控制器4获取该信息,并控制节流阀76关闭,停止向水箱71内注水,随着小动物饮水后,水箱71内的水位会逐渐下降,当下降至20cm时,浮子开关75检测到水位为20cm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输至控制器4,控制器4获取该信息,并控制节流阀76开启,再次向水箱71内注水,直至水箱71内的水位再次达到50cm时,停止注水,从而保证水箱71内的水位始终处于20cm与50cm之间,以保证小动物有水饮用。
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小动物饮用到温度适宜的水,如图7和图8所示,供水装置7还包括加热棒77和热敏电阻传感器78,加热棒77设置于水箱71内,用于对水箱71内的水加热,热敏电阻传感器78与水箱71连接,且与加热棒77串联后接入电源,热敏电阻传感器78用于检测水箱71内的水温,并根据检测到的水温控制加热棒77的通电和断电。
需要说明的是,热敏电阻传感器78是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来检测温度,并且通过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加热棒77的通电与断电。
本申请的热敏电阻传感器78采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并根据小动物需要的饮用水的水温,设定热敏电阻的阻值,当水温达到第一预设水温时,热敏电阻的阻值较小,能够使加热棒77通电,从而使加热棒77对水箱71内的水进行加热,当水温达到第二预设水温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无限大,能够使加热棒77断电,从而使加热棒77停止对水箱71内的水加热,其中,第一预设水温小于第二预设水温。
例如,小动物适宜的饮用水的温度为30℃至50℃之间,则可以将第一预设水温设定为30℃,第二预设水温设定为50℃,当水温达到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将无限大,从而使加热棒77断电,停止对水箱71内的水加热,随着水温的下降,热敏电阻的阻值逐渐减小,当水温下降至3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较低,使加热棒77通电,对水箱71内的水加热,从而保证水箱71内的水温始终在30℃至50℃之间,以保证小动物能够饮用到适宜温度的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小动物投食时,食物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大颗粒的食物卡住出料通道13的情况,从而导致食物无法输送,为了避免该情况,如图9所示,将投喂装置的出料通道13设置为竖直状态,且出料通道13采用金属材质,投喂装置还包括排障装置8,排障装置8包括柔性机械手81、金属摆针82和报警组件83,柔性机械手81用于对出料通道13进行疏通。
金属摆针82悬挂于出料通道13内,且能够在出料通道13内摆动,金属摆针82的延伸方向与出料通道13的轴线平行或重合,在出料通道13内无料或正常出料时,金属摆针82与出料通道13的侧面612不接触。并且通过将出料通道13竖直设置,在向小动物投食时,食物在出料通道13内流动均匀,不会导致金属摆针82朝向一侧摆动幅度过大,而与出料通道13侧面612接触的情况。
报警组件83与出料通道13和金属摆针82均电连接,出料通道13和金属摆针82相当于报警组件83的开关,正常情况下,金属摆针82与出料通道13不接触,相当于报警组件83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即报警组件83未通电,报警组件83不会发出警报信息,当有大颗粒卡在出料通道13的情况下,大颗粒挤压金属摆针82,从而使金属摆针82与出料通道13的侧面612接触,此时相当于报警组件83的开关被闭合,从而使报警组件83处于通电状态,从而触发报警组件83报警。
控制器4与报警组件83和柔性机械手81均电连接,用于接收报警组件83的报警信息,并根据报警组件83的报警信息控制柔性机械手81对出料通道13疏通。即当出料通道13内有大颗粒卡壳时,报警组件83会发出报警信息,并由控制器4获取该报警信息,然后由控制器4控制柔性机械手81对出料通道13进行疏通,以使出料通道13能够顺利出料,从而保证对小动物正常投食。
其中,报警组件83可以为蜂鸣器、蜂鸣片、喇叭等。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机械手81可以为拥有三自由度的机械臂,该柔性机械手81包括三个力臂,每个力臂对应一个数字舵机,一个数字舵机控制一个力臂的转动,从而可以实现每个力臂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从而能够通过柔性机械手81实现对出料通道13中卡壳的食物进行疏通,以排除故障。
由于柔性机械手81的灵活性,还可以通过柔性机械手81对进食容器31和饮水槽74进行清理。
另外,使进食装置3的下料通道34和回收通道37的直径均大于出料通道13的直径,从而在出料通道13能够正常出料或有大颗粒卡壳且能正常疏通的情况下,下料通道34和回收通道37不会出现大颗粒卡壳的现象,从而保证剩余食物的正常回收。
在此基础上,在大颗粒食物卡住出料通道13时,有可能出现卡壳比较紧的情况,而导致通过柔性机械手81无法进行疏通,此时需要人工干预处理,因此,如图9所示,排障装置8还包括物联网模块84,物联网模块84与控制器4电连接。
当柔性机械手81对出料通道13内卡壳的大颗粒食物疏通没有效果时,金属摆针82会一直与出料通道13的侧面612接触,从而会导致报警组件83持续发出报警信息,控制器4可以获取报警组件83的报警时长,并可以根据报警组件83发出的报警时长来判断出料通道13的疏通情况。
当控制器4获取的报警时长超出预设报警时长时,说明柔性机械手81对出料通道13的疏通没有效果,则通过物联网模块84向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息,由人工干预处理,以保证出料通道13能够正常出料,从而确保投喂装置能够对小动物正常投食。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粮容器,所述储粮容器形成有用于存放食物的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添加口和出料通道,所述添加口用于向所述容纳腔内添加食物,所述出料通道用于排出所述容纳腔内的食物,以向小动物投放食物;
容器盖,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添加口处,用于打开或封堵所述添加口;
出料阀,设置于所述出料通道,用于导通或封堵所述出料通道;
抽气泵,与所述容纳腔连接,用于抽取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包括:
抽气筒;
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抽气筒内,且与所述抽气筒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抽气筒之间形成有抽气腔室;
抽气通道,所述抽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抽气腔室连通,所述抽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抽气通道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经过所述抽气通道流向所述抽气腔室内;
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抽气腔室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
第二单向阀,与所述排气通道连接,用于控制抽气腔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通道流向外界;
驱动组件,与所述活塞的第二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塞做往返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气盖,所述抽气通道的第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抽气腔室连通的抽气孔,所述第一气盖的最小尺寸大于所述抽气孔的最大尺寸,所述第一气盖位于所述抽气腔室内,且与所述抽气筒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气盖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第一气盖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封闭所述抽气孔,所述第一气盖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开启所述抽气孔,且所述第一气盖位于所述抽气腔室内;
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气盖,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的端部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第二气盖的最小尺寸大于所述出气口的最大尺寸,所述第二气盖设于所述出气口靠近外界的一侧,且与所述排气通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气盖能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第二气盖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封闭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二气盖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开启所述出气口,且所述第二气盖位于外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活塞内,或,设置于所述抽气筒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
浮子开关,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用于检测所述水箱内的水位信息;
节流阀,与所述进水口连接,且外接水源,以通过所述节流阀向所述水箱内注水;
所述浮子开关与所述节流阀连接,当所述水位信息达到第一预设水位时,所述节流阀开启,当所述水位信息达到第二预设水位时,所述节流阀关闭,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水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水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
加热棒,所述加热棒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用于对所述水箱内的水加热;
热敏电阻传感器,所述热敏电阻传感器与所述水箱连接,且与所述加热棒串联后接入电源,所述热敏电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箱内的水温,当所述水温达到第一预设水温时,所述加热棒通电,当所述水温达到第二预设水温时,所述加热棒断电,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水温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水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食装置,所述进食装置包括:
进食容器,所述进食容器设置于所述出料通道的出料口处,用于接收所述出料通道流出的食物;
下料通道,设置于所述进食容器的底部,且所述下料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食容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下料阀,与所述下料通道连接,用于导通或封堵所述下料通道;
回收皮带,所述回收皮带的下端与所述下料通道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装置还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检测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压值;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抽气泵和所述出料阀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气压值,以及所述出料阀的开关状态,当获取的所述气压值小于预设气压值且所述出料阀关闭时,启动所述抽气泵,当获取的所述气压值达到所述预设气压值时,停止所述抽气泵,其中,所述预设气压值为所述容纳腔内为真空时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食装置还包括:
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食容器的底部,用于检测所述进食容器内食物的重量;和/或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用于检测时间信息;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或所述计时器均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计时器检测的所述时间信息和/或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食物的所述重量,且当所述时间信息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出料阀打开,当所述重量达到预设重量时,控制所述出料阀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通道为金属材质,且所述出料通道竖直设置,所述投喂装置还包括排障装置,所述排障装置包括:
柔性机械手,设置于所述出料通道的一侧;
金属摆针,所述金属摆针悬挂于所述出料通道内,且能够在所述出料通道内摆动,所述金属摆针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料通道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报警组件,与所述出料通道和所述金属摆针均电连接,有大颗粒卡在所述出料通道的情况下,大颗粒会使所述金属摆针与所述出料通道的内壁接触而触发报警组件报警;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报警组件和所述柔性机械手均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报警组件的报警信息,并根据所述报警信息控制所述柔性机械手对所述出料通道疏通。
CN202321106646.9U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投喂装置 Active CN219762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6646.9U CN219762186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投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6646.9U CN219762186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投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2186U true CN219762186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6646.9U Active CN219762186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投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2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12688A (zh) 一种自动烹饪器具
US11849877B2 (en) Portable coffee brewing system
US20170122325A1 (en) Cordless Fluid Pump
CN219762186U (zh) 一种投喂装置
US11592015B2 (en) Device for vacuum-packing a product in an airtight container in order to keep the product fresh longer
CN108432684A (zh) 一种防潮定时定量自动喂食器
CN109362665B (zh) 一种捕鱼机构及自动售鱼机
JP2020517528A (ja) 飲料排出手段を伴う飲料調製装置
CN201587651U (zh) 一种茶叶量可调的自动储茶装置
US20200121131A1 (en) Vacuum blender, vacuum blender system, and vacuum blender lid
CN111165415A (zh) 水产养殖动物的喂食控制装置
CN114180222B (zh) 一种具有奶粉吸出装置的奶粉罐
CN206213881U (zh) 小型多功能现制饮品智能一体机
CN209758030U (zh) 一种负压可调的恒压自动真空保鲜罐
CN214085715U (zh) 一种电动抽真空装置
CN209789797U (zh) 一种洗碗机及其投放装置
CN209660357U (zh) 操作方便的免清洗冰淇淋机
CN206005495U (zh) 带搅拌装置的饲养系统
CN208572911U (zh) 一种防潮定时定量自动喂食器
CN209330916U (zh) 一种可自动喂食的鱼缸
CN205418486U (zh) 一种保鲜盖
CN219488378U (zh) 一种米粉存储装置
CN210902569U (zh) 一种电饭煲
CN221092120U (zh) 一种牧草种子用防潮储藏罐
CN217592532U (zh) 一种烹饪送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