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0193U - 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0193U
CN219760193U CN202223116177.7U CN202223116177U CN219760193U CN 219760193 U CN219760193 U CN 219760193U CN 202223116177 U CN202223116177 U CN 202223116177U CN 219760193 U CN219760193 U CN 219760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hell
adaptor
connector
condu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61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亚伟
田旭
刘向阳
张志中
胡竣浩
许枫仁
王恒
许蔚
习冰寒
杜帅帅
李卫可
韩云钊
武学顺
徐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61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0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0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0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该线缆组件包括通过线缆转接器连接的电缆Ⅰ和至少两个电缆Ⅱ,且所述电缆Ⅰ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与电源端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Ⅰ;所述电缆Ⅱ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用于与设备端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Ⅱ。本实用新型线缆组件能够实现一路信号到多路信号的转接,可以在保证线缆组件性能的同时,降低输电材料成本,提高安装效率,减小线缆组件对基站整体空间的占用,满足了通讯设备高集成度要求。

Description

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通讯基站上电源模块和MMU或RU之间的电源传输,使用双头线缆组件用于给户外基站MMU或RU等用电设备供电。电缆两端分别与连接器Ⅰ和连接器Ⅱ连接,连接器Ⅰ与固定在电源模块上的连接器对插,连接器Ⅱ与MMU或RU机箱上的另一连接器对插,形成通路,传输电流。
由于通讯基站上布置有多个MMU/RU或其他用电设备时,现有技术在进行电源传输时需使用多条线缆组件供电,且需要在电源模块上布置多个连接器与组件连接,如图1,多条组件造成材料浪费,占用的空间较大,大大降低了安装效率,电缆与目前通讯基站小型化的要求背道而驰。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小线缆组件对基站整体空间的占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通讯基站电力传输的一转多线缆转接器和线缆组件,可以在保证线缆组件性能的同时,降低输电材料成本,提高安装效率,减小线缆组件对基站整体空间的占用,满足了通讯设备高集成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线缆转接器,其包括外壳和位于该外壳内的转接部件,该转接部件一端用于与电缆Ⅰ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至少两根电缆Ⅱ连接,使得电流由一路分成至少两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所述转接部件为双头接管或压接端子。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所述外壳内设有转接盒,该转接盒内固定有正极导电板和负极导电板;所述正极导电板和负极导电板分别用于实现电缆Ⅰ和电缆Ⅱ正极的连接和负极的连接。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所述正极导电板和负极导电板在转接盒内分层布置,且不同层之间通过绝缘体隔开。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上述导电板上均固定有螺钉,该螺钉用于将与电缆Ⅰ或电缆Ⅱ的正极/负极压接后的压接端子固定在导电板上。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所述绝缘体上设有用于使压接端子和螺钉能够沉入绝缘体内与导电板固定接触的端子安装孔,且该绝缘体上各个端子安装孔两侧还伸出有用于防止压接端子偏摆的端子防转隔挡。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所述导电板下方的绝缘体上还设有用于避让螺钉、使螺钉能够锁紧到位的避让槽,且该避让槽为盲槽,以防止相邻层导电板之间导通。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所述转接盒内还设有用于与电缆Ⅰ和电缆Ⅱ的电缆屏蔽层连接的屏蔽层导电板。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外壳体上供电缆Ⅰ和电缆Ⅱ4进入的孔均为能够夹紧电缆的夹持孔结构。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所述外壳为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两体扣合式结构。
前述的线缆转接器,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使壁厚均匀的工艺孔,还设有能够增加散热面积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线缆组件,包括通过上述的线缆转接器连接的电缆Ⅰ和至少两个电缆Ⅱ,且电缆Ⅰ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与电源端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Ⅰ;所述电缆Ⅱ另一端均连接有用于与设备端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线缆组件,当电缆Ⅰ和至少两个电缆Ⅱ直接通过双头接管或压接端子转接时,电缆Ⅰ和电缆Ⅱ的连接处进行防水和/或屏蔽处理。
前述的线缆组件,所述电缆Ⅰ和电缆Ⅱ上均设有避免电缆与外壳接触的电缆保护套,该电缆保护套穿过外壳并与外壳上的夹持孔结构配合限位,且该夹持孔上还设有用于增强夹持力的结构。
前述的线缆组件,所述连接器与电缆的连接方式包螺钉压线、焊接或压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线缆组件将较大规格电缆Ⅰ、线缆转接器、多个较小规格电缆Ⅱ和多个连接器组成的一转多线缆组件,电源模块通过连接器Ⅰ及较大规格电缆Ⅰ输出较大功率电流,经线缆转接器转接后,分成多路较小功率电流,经多条较小规格电缆Ⅱ及连接器Ⅱ将电流传输到各用电设备,从而实现多路电流传输。可以在保证线缆组件性能的同时,降低输电材料成本,提高安装效率,减小线缆组件对基站整体空间的占用,满足了通讯设备高集成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线缆组件在通选基站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组件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组件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线缆组件转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线缆组件转接结构的屏蔽处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线缆组件转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线缆组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线缆组件转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线缆组件转接结构另一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转接盒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转接盒与压接端子连接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转接盒绝缘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连接器Ⅰ
2:电缆Ⅰ
3:线缆转接器
4:电缆Ⅱ
5:连接器
6:电源机箱
7:设备机箱
8:电源机箱端连接器
9:设备机箱端连接器
10:电缆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缆组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组件的组成示意图,该线缆组件包括连接器Ⅰ1、电缆Ⅰ2、线缆转接器3、电缆Ⅱ4以及连接器Ⅱ5。其中所述电缆Ⅰ2一端与连接器Ⅰ1连接,另一端通过线缆转接器3与至少两个电缆Ⅱ4连接,各个电缆Ⅱ4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连接器Ⅱ5。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线缆组件在使用时,连接器Ⅰ1与固定在电源机箱6上的连接器对插,连接器Ⅱ5与固定在MMU或RU等用电设备机箱7上的连接器对插,形成通路,传输电流。由此,通过一个输入连接器Ⅰ1实现了对多个用电设备的供电。
本实用新型线缆组件将较大规格电缆Ⅰ2、线缆转接器3、多个较小规格电缆Ⅱ4和多个连接器组成的一转多线缆组件,电源模块通过连接器Ⅰ1及较大规格电缆Ⅰ2输出较大功率电流,经线缆转接器3转接后,分成多路较小功率电流,经多条较小规格电缆Ⅱ4及连接器Ⅱ5将电流传输到各用电设备,从而实现多路电流传输。本实用新型线缆组件转接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转二、一转三,一转四等多种一转多形式。
所述线缆转接器3内电缆Ⅰ2和电缆Ⅱ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端子转接、压接、焊接等形式。且该线缆转接器3具有防水功能,可用于户外使用,该线缆转接器的结构排布紧凑,整体体积较小,屏蔽或非屏蔽电缆组件均可使用,既可以现场做线实现电缆间连接,也可以工厂做线。
所述连接器Ⅰ1与电缆Ⅰ2之间以及连接器Ⅱ5与电缆Ⅱ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钉压线、焊接以及压接等,但不仅限于这些方式。螺钉压线连接时,螺钉头可以是内六方结构、十字槽结构,但不仅限于这些结构。
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线缆转接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电缆Ⅰ2和电缆Ⅱ4在线缆转接器3内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所述电缆Ⅰ2的正极与各个电缆Ⅱ4的正极焊接,电缆Ⅰ2的负极与各个电缆Ⅱ4的负极焊接,从而实现正负极的导通和转接。
所述电缆Ⅰ2和各个电缆Ⅱ4的正、负极焊接完成后使用绝缘胶带将各个焊点缠绕包裹,保证绝缘胶带完全包裹导体,包裹完成后防水处理,然后在其外设置屏蔽层31。请参阅图5,在该实施例中,该屏蔽层31由内到位依次包括铜皮、防波套以及屏蔽丝,所述铜皮缠绕在上述经防水处理后的绝缘胶带上,防波套套在铜皮上,屏蔽丝使用搭焊工艺焊在防波套表面。
所述电缆Ⅰ2和各个电缆Ⅱ4的连接处在屏蔽连接处理完成后再做防水处理。所述线缆转接器3包括转接器外壳,该转接器外壳为两体扣合式结构,包括上壳体32和下壳体33,该上壳体32和下壳体33在扣合后通过螺钉组件34固接为一体。该螺钉组件34中的螺钉头可以是内六方结构、十字槽结构,但不仅限于这些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转接器的上壳体32和下壳体33也可通过强装、铆接等方式实现固定。
所述电缆Ⅰ2和电缆Ⅱ4上均设有用于避免与上下壳体32接触的电缆保护套10,该电缆保护套10的设置使得电缆不直接与转接器外壳接触,防止损伤电缆。为更好的实现防水防尘效果,所述上壳体32和下壳体33内设有用于夹持电缆Ⅰ2和电缆Ⅱ4上电缆保护套的夹持孔35,该夹持孔35表面有增强夹持力的凸筋,以便于更好的将电缆保护套夹紧。较佳的,为防止上壳体32和下壳体33在扣合时压伤电缆,所述上壳体32和下壳体33与电缆Ⅰ2和电缆Ⅱ4扣合的位置还设有倒角。
通过焊接实现转接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当线缆受拉力时,拉力将集中传递到焊点,对焊点强度要求较高,产品抗拉强度较难保证。为增强该线缆组件的抗拉能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通过压接方式实现转接的线缆组件。
请参阅图6,在该实施例中,电缆Ⅰ2和所有电缆Ⅱ4的正极、负极分别通过双头连接管11压接,从而实现正极、负极的导通和转接,即在该实施例中,电缆Ⅰ2和所有电缆Ⅱ4的转接通过两个双头连接管11实现,其中一个双头连接管一端与电缆Ⅰ2正极连接,另一端与各个电缆Ⅱ4的正极连接;另一个双头连接管一端与电缆Ⅰ2负极连接,另一端与各个电缆Ⅱ4的负极连接。具体的,所述电缆Ⅰ2和电缆Ⅱ4的正极和负极均位于对应的双头连接管11内。
上述电缆Ⅰ2和所有电缆Ⅱ4的正极、负极通过双头连接管11压接完成后使用绝缘胶带分别将双头连接管缠绕包裹,保证绝缘胶带完全包裹双头接管11和电缆导体,然后在绝缘胶带外覆盖屏蔽层3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包括缠绕在绝缘胶带外的铜皮、套在铜皮外的防波套以及搭焊焊接在防波套表面的屏蔽丝。
在屏蔽连接处理完成后再做防水处理,然后将转接器外壳Ⅰ和转接器外壳Ⅱ用螺钉组件装配紧固。
压接形式实现转接,其结构相对简单,但多条线缆压接受数量限制,连接管内难以同时压接3个以上导体,工艺难度较大。且当线缆受拉力时,拉力将集中传递到压接点,对压接点强度要求也较高,产品抗拉强度仍难保证。
为进一步增强产品抗拉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一种通过转接盒进行转接的方案。请参阅图7-1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转接器3的外壳内固定有转接盒36,该转接盒36上固定有正极导电板361和负极导电板362,所述电缆Ⅰ2和电缆Ⅱ4的正极均与转接盒36的正极导电板361连接,负极均与负极导电板362连接,由此实现了电缆Ⅰ2和多个电缆Ⅱ4之间的转接。此时,所述电缆Ⅰ2和电缆Ⅱ4仍通过其外周套设的电缆保护套10与上壳体32和下壳体33上的夹持孔35配合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电缆Ⅰ2和电缆Ⅱ4均具有电缆屏蔽层11,所述转接盒36上还设有用于与电缆Ⅰ2和电缆Ⅱ4的电缆屏蔽层11连接的屏蔽层导电板363。
为较佳的,为节约空间,使产品尺寸尽量小,所述正极导电板361和负极导电板362分层排布,所述屏蔽层转接板363可根据转接盒36中的空间和安装需要进行布置。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导电板363、正极导电板361以及负极导电板362在转接盒36内上下分层排布。
所述转接盒36还包括绝缘体364,所述正极导电板361、负极导电板362以及屏蔽层导电板363均分层固定在该绝缘体364上。在该实施例中,该绝缘体364由上到下分三层布置,包括上层固定板3641、中层固定板3642、下层固定板3643以及连接上述固定板的支撑3645,上述屏蔽层导电板363固定在上层固定板3641上,正极导电板361固定在上层固定板3641和中层固定板3642之间形成的固定槽内,负极导电板362固定在中层固定板3642和下层固定板3643之间形成的固定槽内。所述电缆Ⅰ2和电缆Ⅱ4的正极分别通过相应的压接端子365实现与正极导电板361的连接,该压接端子365一端与电缆Ⅰ2或电缆Ⅱ4的正极压接,另一端则通过螺钉366固定在正极导电板361上。所述电缆Ⅰ2和电缆Ⅱ4的负极分别通过相应的压接端子365实现与负极导电板362的连接,此时,压接端子365一端与电缆Ⅰ2或电缆Ⅱ4的负极压接,另一端则通过螺钉366固定在负极导电板362上。所述电缆Ⅰ2和电缆Ⅱ4的电缆屏蔽层11也通过相应的压接端子365实现与屏蔽层导电板363的连接,此时,压接端子365一端与电缆屏蔽层11的屏蔽丝连接,另一端通过螺钉366固定在屏蔽层导电板363上。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固定板3641和下层固定板3643上均设有用于实现压接端子365固定的端子安装孔,用于实现电缆正负极与正负极导电板连接固定的压接端子均位于对应的端子安装孔内,其中上层固定板3641上的端子安装孔内的压接端子与正极导电板连接固定,下层固定板3643上端子安装孔内的压接端子与负极导电板连接固定。为便于正极导电板上压接端子的固定,所述屏蔽层导电板363与上层固定板3641上端子安装孔对应的位置也设有通孔。
为防止压接端子在安装时出现偏摆或偏转,所述上层固定板3641和下层固定板3643上均伸出有用于挡在压接端子365两侧的端子防转隔挡3651。
本实用新型正、负极导电板及屏蔽层导电板上设置有螺纹孔,用于螺钉安装固定端子。所述中层固定板3642与端子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均设有用于避让螺钉366的避让槽3652,该避让槽为盲槽,完全将正负极导电板以及其上的螺钉隔开,以防止中层固定板3642两侧的导电板导通。
本实施例各层导电片分别固定在转接盒内,绝缘体可以起到支撑及绝缘作用,绝缘体的多层结构保证导电板之间不会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电缆与导电板之间的连接方式除该实施例中的端子压接外也可为通过钎焊或超声波焊接等形式直接将导体或屏蔽焊接在对应的导电板上,焊接方式可省去端子,绝缘体结构可以简化,不需要预留端子安装孔及端子防转隔挡,产品尺寸可以进一步缩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缆转接器外壳内还设有用于与转接盒绝缘体支撑3645两端进行挡止限位的限位台37,其中与该支撑3645两端挡止限位的两限位台37分别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在上下壳体扣合后实现对转接盒的固定定位。
该实施例中,转接盒36内电缆完成转接后,进行防水处理,然后将转接器上壳体和转接器下壳体用螺钉组件装配紧固。
该实施例中的转接盒结构相比于焊接或压接方式,该转接方案的整体性更好,各层导电板之间通过绝缘体隔开,绝缘体可以起到支撑及绝缘作用。当电缆受拉时,拉力通过端子传递到转接盒上,转接器外壳将转接盒扣合后起到限位作用,拉力传递到外壳上,不会造成应力集中到导体连接处的状况,故整体抗拉性好。此外该结构中屏蔽均连接至屏蔽层导电板,产品内热量可以依次经导电板、绝缘体以及屏蔽层导电板传递至电缆屏蔽层,经电缆屏蔽层传递至外部,有利于产品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电板361、负极导电板362以及屏蔽层导电板363均为朝向电缆Ⅰ2一侧窄,以实现与单个大规格电缆的固定;朝向电缆Ⅱ4一侧宽的结构,以实现与多个小规格电缆的固定;该结构可以使产品整体体积较小。较佳的,上述导电板呈类梯形或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转接器外壳上设有工艺孔38,使该外壳的壁厚均匀。该外壳上还设有多处倒角及造型,以增加表面积增强散热,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位于该外壳内的转接部件,该转接部件一端用于与电缆Ⅰ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至少两根电缆Ⅱ连接,使得电流由一路分成至少两路;所述外壳内设有转接盒,该转接盒内固定有正极导电板和负极导电板;所述正极导电板和负极导电板分别用于实现电缆Ⅰ和电缆Ⅱ正极的连接和负极的连接;所述正极导电板和负极导电板在转接盒内分层布置,且不同层之间通过绝缘体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转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板上均固定有螺钉,该螺钉用于将与电缆Ⅰ或电缆Ⅱ的正极/负极压接后的压接端子固定在导电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上设有用于使压接端子和螺钉能够沉入绝缘体内与导电板固定接触的端子安装孔,且该绝缘体上各个端子安装孔两侧还伸出有用于防止压接端子偏摆的端子防转隔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下方的绝缘体上还设有用于避让螺钉、使螺钉能够锁紧到位的避让槽,且该避让槽为盲槽,以防止相邻层导电板之间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线缆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盒内还设有用于与电缆Ⅰ和电缆Ⅱ的电缆屏蔽层连接的屏蔽层导电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体上供电缆Ⅰ和电缆Ⅱ进入的孔均为能够夹紧电缆的夹持孔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两体扣合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使壁厚均匀的工艺孔,还设有能够增加散热面积的结构。
9.一种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线缆转接器连接的电缆Ⅰ和至少两个电缆Ⅱ,且电缆Ⅰ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与电源端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Ⅰ;所述电缆Ⅱ另一端均连接有用于与设备端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Ⅰ和电缆Ⅱ上均设有避免电缆与外壳接触的电缆保护套,该电缆保护套穿过外壳并与外壳上的夹持孔结构配合限位,且该夹持孔上还设有用于增强夹持力的结构。
CN202223116177.7U 2022-11-23 2022-11-23 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Active CN219760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6177.7U CN219760193U (zh) 2022-11-23 2022-11-23 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6177.7U CN219760193U (zh) 2022-11-23 2022-11-23 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0193U true CN219760193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5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6177.7U Active CN219760193U (zh) 2022-11-23 2022-11-23 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0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8319A (zh) 一种pt柜套管及母线联接装置
CN208690651U (zh) 高速线缆及高速线缆连接器
CN219760193U (zh) 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CN201388026Y (zh) 全绝缘屏蔽金属导电管母线及母线连接器
WO2013061692A1 (ja)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
CN115911993A (zh) 线缆转接器及线缆组件
CN100595987C (zh) 电源分配器
CN115642449A (zh) 一种滤波器铜排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10780057U (zh) 一种高可靠性能线缆
CN217215171U (zh) 一种用于电力通讯设备上的新型连接器
CN211351470U (zh) 环保型充气柜用大电流连接装置
CN212782810U (zh) 一种防腐蚀电子线
CN212848013U (zh) 一种带开关计量功能的复合型箱式变压器
CN213339720U (zh) 一种低损耗电力电缆
CN211508502U (zh) 一种信号电缆成端盒
CN220543642U (zh) 一种高压同轴电缆终端
CN213845551U (zh) 一种用于冷通道pdu的快速接线端子
CN218849847U (zh) 超薄t型三通电源线模块及三通线束
KR102598639B1 (ko) 차량용 케이블의 접지장치
CN221102553U (zh) 一种斩波模块用低压线束
CN212182593U (zh) 一种双孔接线鼻
CN217822195U (zh) 一种抗干扰的低压电力电缆
CN214505020U (zh) 一种高效耐用的石墨烯缆线
CN213904998U (zh) 一种矿物绝缘的电缆组件
KR102620984B1 (ko) 차량용 케이블의 접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