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9877U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9877U
CN219759877U CN202320900652.5U CN202320900652U CN219759877U CN 219759877 U CN219759877 U CN 219759877U CN 202320900652 U CN202320900652 U CN 202320900652U CN 219759877 U CN219759877 U CN 219759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transition
connection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06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留杰
赵雪连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06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9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9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9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第一电池包括外壳结构;第二电池,第二电池包括极柱结构;导电连接件,过渡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第一连接部分与外壳结构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与极柱结构电连接;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具有高度差,过渡部分与第一连接部分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过渡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90°≤a≤160°,90°≤b≤160°,90°≤b≤160°,可以使得过渡部分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避免导电连接件出现撕裂,提高了导电连接件的结构强度,且可以有效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的距离,提高电池组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来改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组的多个电池可以通过导电连接件进行电连接,由于导电连接件本身的结构限制,在进行安装或者使用过程中,导电连接件可能会出现结构强度较弱或者空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以改善电池组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
第一电池,第一电池包括外壳结构;
第二电池,第二电池包括极柱结构;
导电连接件,导电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过渡部分,过渡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第一连接部分与外壳结构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与极柱结构电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具有高度差,过渡部分与第一连接部分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过渡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90°≤a≤160°,90°≤b≤16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以及导电连接件,导电连接件与第一电池的外壳结构和第二电池的极柱结构电连接。通过使得导电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以及过渡部分,过渡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具有高度差,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连接部分与外壳结构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与极柱结构电连接。而过渡部分与第一连接部分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过渡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90°≤a≤160°,90°≤b≤160°,从而可以使得过渡部分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避免导电连接件出现撕裂,从而提高了导电连接件的结构强度,且可以有效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的距离,提高电池组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来改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导电连接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导电连接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第一电池;11、外壳结构;20、第二电池;21、极柱结构;30、导电连接件;31、第一连接部分;311、端面;32、第二连接部分;33、过渡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请参考图1至图4,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10,第一电池10包括外壳结构11;第二电池20,第二电池20包括极柱结构21;导电连接件30,导电连接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分31、第二连接部分32以及过渡部分33,过渡部分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分31和第二连接部分32,第一连接部分31与外壳结构1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32与极柱结构21电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具有高度差,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90°≤a≤160°,90°≤b≤160°。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10、第二电池20以及导电连接件30,导电连接件30与第一电池10的外壳结构11和第二电池20的极柱结构21电连接。通过使得导电连接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分31、第二连接部分32以及过渡部分33,过渡部分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分31和第二连接部分32,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具有高度差,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连接部分31与外壳结构1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32与极柱结构21电连接。而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90°≤a≤160°,90°≤b≤160°,从而可以使得过渡部分33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避免导电连接件30出现撕裂,从而提高了导电连接件30的结构强度,且可以有效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之间的距离,提高电池组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来改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连接件30的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一电池10的外壳结构11电连接,导电连接件30的第二连接部分32与第二电池20的极柱结构21电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电连接。例如,第一电池10的外壳结构11为负极输出端,第二电池20的极柱结构21为正极输出端,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通过导电连接件实现串联连接;当然,不排除第一电池10的外壳结构11为正极输出端,第二电池20的极柱结构21为正极输出端,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通过导电连接件30实现并联连接。
导电连接件30的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一电池10的外壳结构11电连接,导电连接件30的第二连接部分32与第二电池20的极柱结构21电连接,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不排除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由于过渡部分33的存在可以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避免拉拽导电连接件30导致导电连接件30断裂,或者,可以避免导电连接件30与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连接位置处出现断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池组的安全性能。
结合图4所示,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而90°≤a≤160°,90°≤b≤160°,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的第一夹角a控制在了90°-160°之间,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控制在了90°-160°之间,不仅可以使得过渡部分33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且可以避免第一夹角a和第二夹角b过大时,导电连接件30的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一电池10的外壳结构11的连接位置发生变化,或者,导电连接件30的第二连接部分32与第二电池20的极柱结构21的连接位置发生变化,也可能会使得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之间的距离变大,不利于提升电池组的空间利用率。也避免了第一夹角a和第二夹角b过小时,在形成过渡部分33时,弯折角度会过大,可能会出现过渡部分33弯折撕裂的问题。
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的第一夹角a可以为90°、91°、95°、98°、100°、105°、108°、110°、115°、120°、125°、130°、135°、138°、140°、145°、148°、150°、152°、155°、158°或者160°等等。
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的第二夹角b可以为90°、91°、95°、98°、100°、105°、108°、110°、115°、120°、125°、130°、135°、138°、140°、145°、148°、150°、152°、155°、158°或者160°等等。
第一电池10的外壳结构11和第二电池20的极柱结构21之间具有高度差,例如,第一连接部分31连接于外壳结构11的连接端面上,第二连接部分32连接于极柱结构21的端面上,极柱结构21的端面可以高于外壳结构11的连接端面,因此,通过使得第一连接部分31和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具有高度差,由此来方便地实现与外壳结构11和极柱结构21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31为第一平板结构,第二连接部分32为第二平板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连接部分31与外壳结构11的连接,第二连接部分32与极柱结构21的连接。
第一连接部分31与外壳结构11可以焊接,第二连接部分32与极柱结构21可以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圆弧过渡,不仅可以方便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的成型,且可以避免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出现应力集中,由此可以提高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圆弧过渡,不仅可以方便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的成型,且可以避免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出现应力集中,由此可以提高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圆弧过渡,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圆弧过渡。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圆弧的半径不小于过渡部分33的厚度,从而可以使得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圆弧具有一定的过渡能力,提高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的结构强度,使得过渡部分33能够具有可靠的缓冲能力,且可以充分降低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的应力集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圆弧的半径不小于过渡部分33的厚度,从而可以使得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圆弧具有一定的过渡能力,提高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的结构强度,使得过渡部分33能够具有可靠的缓冲能力,且可以充分降低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的应力集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圆弧的半径不小于过渡部分33的厚度,过渡部分33与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圆弧的半径不小于过渡部分33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二连接部分32相平行,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二连接部分32方便地实现与外壳结构11和极柱结构21的连接,提高电池组的成组效率,且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组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0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可以提高导电连接件30的成型能力,提高了导电连接件30的制造效率,并且可以有利于提高导电连接件30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31与外壳结构11焊接,不仅可以提高第一连接部分31与外壳结构11的连接强度,保证第一连接部分31与外壳结构11的过流能力,且可以高效地实现第一连接部分31与外壳结构11的连接。
第二连接部分32与极柱结构21焊接,不仅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分32与极柱结构21的连接强度,保证第二连接部分32与极柱结构21的过流能力,且可以高效地实现第二连接部分32与极柱结构21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部分33包括圆弧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过渡部分33的缓冲能力,且可以提高过渡部分33的结构强度。
过渡部分33可以整体为圆弧结构;或者,过渡部分33可以部分为圆弧结构,例如,过渡部分33可以包括三部分,其中中间部分为圆弧结构,而与第一连接部分31和第二连接部分32连接的边缘部分可以为直板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过渡部分33的长度方向上,过渡部分33为圆弧结构,第一电池10为圆柱电池,圆弧结构的半径不大于外壳结构11半径的1.1倍,从而可以避免过渡部分33尺寸过大,不利于提高导电连接件30的空间利用率。
过渡部分33的长度方向可以认为是一个圆弧方向,即过渡部分33沿着圆弧方向的尺寸较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10为圆柱电池,第一连接部分31与过渡部分33相连接的端面311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半径不大于外壳结构11半径的1.1倍,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连接部分31尺寸过大而覆盖外壳结构11的面积过大,不利于提高第一电池10的散热能力。
结合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分31与过渡部分33相连接的端面311为圆弧面,且过渡部分33与第一连接部分31相连接的尺寸小于端面311的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弧面的半径小于外壳结构11的半径,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分31与过渡部分33相连接的圆弧面和外壳结构11的周向外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由此来使得外壳结构11能够通过敞开部分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池组的安全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是结构相一致的电池,或者,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是结构不相一致的电池,但是,电池可以均包括电芯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极片、分隔物以及第二极片。当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时,第二极片为负极片。其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可以互换。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涂布活性物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为四棱柱型电池,四棱柱型电池主要是指外形为棱柱形状,但不严格限定棱柱每条边是否一定为严格意义的直线,边与边之间的拐角不一定为直角,可以为圆弧过渡。
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为叠片式电池,不仅成组方便,且可以加工得到长度较长的电池。具体的,电芯为叠片式电芯,电芯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或者,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为卷绕式电池,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均为圆柱电池,电池可以为卷绕式电池,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第一电池10的直径可以为40mm-80mm,例如,第一电池10的直径可以为40mm、45mm、50mm、55mm、60mm、65mm、70mm、75mm或者80mm等等。
第二电池20的直径可以为40mm-80mm,例如,第二电池20的直径可以为40mm、45mm、50mm、55mm、60mm、65mm、70mm、75mm或者80mm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二连接部分32沿第一方向设置,即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二连接部分32可以与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位置相适配,从而方便地实现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二连接部分32与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连接,且可以保证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二连接部分32能够具有合理的布局。
结合图2所示,第一方向可以表示为A。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31与第二连接部分32沿第一电池10的高度方向在同一平面内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相重合,从而可以避免导电连接件30的结构过大,合理实现了导电连接件30的布局,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空间利用率,并且也保证了电池组能够具有合理的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组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
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托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固定于托架上;或者,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固定于端板和侧板之间。
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和箱体,箱体用于固定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
电池组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三电池,对于电池组包括的电池数量此处不作限定,而导电连接件30也可以同时连接三个以上的电池,此处不作限定,当然,电池组还可以包括多个导电连接件30,一个导电连接件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分31、第二连接部分32以及过渡部分33。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池(10),所述第一电池(10)包括外壳结构(11);
第二电池(20),所述第二电池(20)包括极柱结构(21);
导电连接件(30),所述导电连接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分(31)、第二连接部分(32)以及过渡部分(33),所述过渡部分(3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与所述外壳结构(11)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与所述极柱结构(21)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过渡部分(3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所述过渡部分(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90°≤a≤160°,90°≤b≤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为第一平板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为第二平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3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圆弧过渡,和/或,所述过渡部分(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圆弧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3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之间圆弧的半径不小于所述过渡部分(33)的厚度,和/或,所述过渡部分(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之间圆弧的半径不小于所述过渡部分(33)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30)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与所述外壳结构(11)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与所述极柱结构(21)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33)包括圆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过渡部分(33)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过渡部分(33)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一电池(10)为圆柱电池,所述圆弧结构的半径不大于所述外壳结构(11)半径的1.1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10)为圆柱电池,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与所述过渡部分(33)相连接的端面(311)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不大于所述外壳结构(11)半径的1.1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外壳结构(11)的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10)为圆柱电池,所述第二电池(20)为圆柱电池。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32)沿所述第一电池(10)的高度方向在同一平面内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相重合。
CN202320900652.5U 2023-04-20 2023-04-20 电池组 Active CN219759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0652.5U CN219759877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0652.5U CN219759877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9877U true CN219759877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3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0652.5U Active CN219759877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9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59877U (zh) 电池组
CN218039722U (zh) 电池
CN115051122A (zh) 电池
CN219696658U (zh) 电池组
CN219371288U (zh) 电池组
CN21947693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937115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20585454U (zh) 电池
CN219371159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9203390U (zh) 电池组
CN219696657U (zh) 电池组
CN220544183U (zh) 电池
CN220106825U (zh) 电池
CN220106826U (zh) 电池
CN220065739U (zh) 极片单元、电芯、电池、电池装置
CN21937115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9371281U (zh) 电池
CN219959348U (zh) 电池包
CN220121881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219371157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9717207U (zh) 四棱柱型电池
CN218769969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9067180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20086326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589344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