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9642U -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9642U
CN219759642U CN202320236002.5U CN202320236002U CN219759642U CN 219759642 U CN219759642 U CN 219759642U CN 202320236002 U CN202320236002 U CN 202320236002U CN 219759642 U CN219759642 U CN 219759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layer
elastic buffer
battery
shell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60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60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9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9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9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其中,所述电芯的底角与所述壳体的底角之间粘接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芯的底角与壳体的底角之间粘接设置弹性缓冲层,弹性缓冲层可起到将电芯垫高的作用,以替代传统的底托板,不仅在发生振动时,弹性缓冲层可起到更可靠的分隔作用,避免电芯与壳体的接触,从而更好地保护电芯,而且材料及工艺成本更低,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设备(尤其是电动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为电动设备提供能源的电池(或称作动力电池)是电动设备的关键部件,其成本和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设备的成本和性能。
现有的电池由卷绕好的电芯、壳体以及顶盖组成,在电芯装配的过程,一般会引入底托板放置在电芯的底部与壳体之间,其作用是将电芯垫高,以避免壳体的底角对电芯的挤压。通常情况下,底托板上设置有定位孔,底托板利用该定位孔和包覆在电芯外部的绝缘膜通过热熔连接相固定。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底托板上定位孔的位置偏差或者热熔设备的不稳定等问题,容易出现绝缘膜与底托板热熔效果不达标的现象,导致热熔后的绝缘膜和底托板无法很好的包覆电芯,从而使得电芯底部在振动或碰撞的条件下还是会与电池壳体底部碰撞而发生短路,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并且,在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根据电池的设计要求选择底托板的尺寸,且需要将底托板和绝缘膜热熔固定,工艺要求相对较高,故而材料和制造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的底托板结构无法有效避免电芯底部在振动或碰撞过程中易与电池壳底部接触而发生短路的问题,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其中,
所述电芯的底角与所述壳体的底角之间粘接设置有弹性缓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中,所述弹性缓冲层与所述电芯的底角粘接连接;
或,所述弹性缓冲层与所述壳体的底角粘接连接;
或,所述弹性缓冲层分别与所述电芯的底角和所述壳体的底角粘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中,所述电芯为长方体结构,其四个底角中位于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位于另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另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
或,所述壳体的四个底角中位于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位于另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另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
或,所述电芯的四个底角分别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
或,所述壳体的四个底角分别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中,所述弹性缓冲层开设有渗透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中,所述渗透孔呈多个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中,所述渗透孔为圆孔,其直径为3mm-10mm。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中,所述弹性缓冲层为膨胀胶带。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中,所述膨胀胶带的膨胀倍率为150-200%。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中,所述弹性缓冲层的厚度为40um-60um,宽度为50mm-80mm,长度为40mm-70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通过在电芯的底角与壳体的底角之间粘接设置弹性缓冲层,弹性缓冲层可起到将电芯垫高的作用,以替代传统的底托板,不仅在发生振动时,弹性缓冲层可起到更可靠的分隔作用,避免电芯与壳体的接触,从而更好地保护电芯,而且材料及工艺成本更低,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芯和弹性缓冲层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芯、顶盖和弹性缓冲层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芯和弹性缓冲层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电芯2,弹性缓冲层3,渗透孔4;
底壳11,顶盖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池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电池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电芯2;其中,
所述电芯2的底角与所述壳体1的底角之间粘接设置有弹性缓冲层3。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现有底托板结构无法有效避免电芯底部在振动或碰撞过程中易与电池壳底部接触而发生短路的问题,本实施例采用弹性缓冲层3替代底托板,具体是将弹性缓冲层3以粘接的方式设置在电芯2的底角与壳体1的底角之间,由弹性缓冲层3起到与底托板相同的将电芯2垫高的作用。由于弹性缓冲层3是以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电池装车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振动或碰撞而发生移动或错位,故而始终能将电芯和壳体底部分隔开,大大减少二者接触短路的风险。并且,弹性缓冲层3不需要和绝缘膜热熔固定,在实现与底托板同样功能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工艺要求,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由于弹性缓冲层3即可以确保电池内部结构的紧凑性,能够减少电池在生产/流转/运输/使用时,电芯跳动导致电池内部出现损伤等问题,或者当电池遭受碰撞而发生振动时,弹性缓冲层3也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电芯2,保证和延长电池的安全以及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所述弹性缓冲层3的厚度可为40um-60um,比如50um,宽度可为50mm-80mm,比如60mm,长度可为40mm-70mm,比如50mm。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弹性缓冲层3具体是与谁粘接连接,本实施例不作唯一限定,比如第一方面可以是所述弹性缓冲层3与所述电芯2的底角粘接连接;
或,第二方面可以是所述弹性缓冲层3与所述壳体1的底角粘接连接;
或,第三方面可以是所述弹性缓冲层3分别与所述电芯2的底角和所述壳体1的底角粘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所述弹性缓冲层3与壳体1和电芯2中的至少一个粘接连接,便可保证所述弹性缓冲层3的稳固,从而实现对壳体1和电芯2的良好隔绝保护目的。不过,如果是选择将弹性缓冲层3粘接在电芯2的底角,则还可进一步防止电芯2在放入壳体1的过程中与壳体1的顶部或者内侧壁发生剐蹭而造成损伤。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以所述弹性缓冲层3与所述电芯2的底角粘接连接为例进行图示,具体可参考图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芯为长方体结构,对于所述弹性缓冲层3的设置数目,本实施例也不作唯一限定,比如第一方面可以是所述电芯2的四个底角中位于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位于另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另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此情况下,共设置两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
或,第二方面可以是所述壳体1的四个底角中位于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位于另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另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此情况下,共设置两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
或,第三方面可以是所述电芯2的四个底角分别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此情况下,共设置四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
或,第四方面可以是所述壳体1的四个底角分别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此情况下,共设置四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
也即,只要保证所述电芯2或所述壳体1的四个角都设置有弹性缓冲层3,以使得四个角都可得到保护即可。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以所述电芯2的四个角共设置两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为例进行图示,具体可参考图2-4。
请再次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层3开设有渗透孔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渗透孔4可以更方便壳体1内的电解液通过所述弹性缓冲层3向壳体1内的不同位置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渗透孔4呈多个阵列分布。
示例性地,所述渗透孔4为圆孔,其直径可设计为3mm-10mm,比如5mm,每个所述渗透孔4的距离可设计为8mm-25mm,比如8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层3可选择为膨胀胶带、耐电解液的泡棉或者其他现有的具有弹性缓冲效果且耐电解液的材料。
示例性地,弹性缓冲层3选择膨胀胶带。
需要说明的是,膨胀胶带采用合成树脂薄膜为基材,涂覆耐电解液的专用改性亚克力胶水而制成,这种胶带具备一定的防刮能力和良好的服帖性,且在一定高温和电解液的作用下,会在其厚度方向进行适宜的膨胀变化,从而更好地将电芯2垫高,以保护电芯2。
示例性地,所述膨胀胶带的膨胀倍率可为150-200%,相对密度可为20-40kg/m3
请再次参考图1和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底壳11和顶盖12;
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
所述顶盖12设置在所述底壳11的开口端;
所述电芯2设置在所述底壳11的内部;
所述弹性缓冲层3设置在所述电芯2的底角与所述底壳11的底角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只是对底托板进行了改进,即用弹性缓冲层3代替,从而改善了现有底托板结构无法有效避免电芯底部在振动或碰撞过程中易与电池壳底部接触而发生短路的问题,以及带来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电池内的其它组成,比如壳体1、电芯2、电解液等还是与常规技术中的一致,鉴于该些设计在现有技术中已多有实现,也不是本方案设计的重点,在此不做深入的阐述。
另外,所述电芯2由所述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通过叠片、卷绕、叠片加卷绕中的任意一种形成。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壳体,电芯,弹性缓冲层,渗透孔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通过在电芯的底角与壳体的底角之间粘接设置弹性缓冲层,弹性缓冲层可起到将电芯垫高的作用,以替代传统的底托板,不仅在发生振动时,弹性缓冲层可起到更可靠的分隔作用,避免电芯与壳体的接触,从而更好地保护电芯,而且材料及工艺成本更低,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可以是动力电池也可以是储能电池,这里不作限定。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可以是汽车、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汽车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
综上所述,在阅读本详细公开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前述详细公开内容可以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且可以不是限制性的。尽管这里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意图囊括对实施例的各种合理改变,改进和修改。这些改变,改进和修改旨在由本申请提出,并且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中的某些术语已被用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一个实施例”,“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可以强调并且应当理解,在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中对“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替代实施例”的两个或更多个引用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适当地组合。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中,为了帮助理解一个特征,出于简化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将各种特征组合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然而,这并不是说这些特征的组合是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的时候完全有可能将其中一部分特征提取出来作为单独的实施例来理解。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次级实施例的整合。而每个次级实施例的内容在于少于单个前述公开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时候也是成立的。
最后,应理解,本文公开的申请的实施方案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的原理的说明。其他修改后的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因此,本申请披露的实施例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采取替代配置来实现本申请中的申请。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申请中被精确地描述过的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电芯(2);其中,
所述电芯(2)的底角与所述壳体(1)的底角之间粘接设置有弹性缓冲层(3);
所述弹性缓冲层(3)开设有渗透孔(4);
所述渗透孔(4)呈多个阵列分布,所述渗透孔(4)可以更方便所述壳体(1)内的电解液通过所述弹性缓冲层(3)向所述壳体(1)内的不同位置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层(3)与所述电芯(2)的底角粘接连接;
或,所述弹性缓冲层(3)与所述壳体(1)的底角粘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层(3)分别与所述电芯(2)的底角和所述壳体(1)的底角粘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为长方体结构,其四个底角中位于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位于另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另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
或,所述壳体(1)的四个底角中位于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位于另一端的两个底角粘接设置有另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
或,所述电芯(2)的四个底角分别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
或,所述壳体(1)的四个底角分别粘接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缓冲层(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孔(4)为圆孔,其直径为3m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层(3)为膨胀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胶带的膨胀倍率为150-2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层(3)的厚度为40um-60um,宽度为50mm-80mm,长度为40mm-70mm。
9.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320236002.5U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9759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6002.5U CN219759642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6002.5U CN219759642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9642U true CN219759642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1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6002.5U Active CN219759642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9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67231B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US20220416335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ttery cell
CN219759642U (zh)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32195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498088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213793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US20210376387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lated battery, battery module
CN219246462U (zh) 绝缘膜、电芯、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7594855A (zh) 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20021326U (zh) 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021317U (zh) 一种圆柱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CN220066000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419240U (zh) 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98476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778856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393650U (zh) 一种绝缘膜、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385448U (zh) 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138638U (zh) 一种极耳保护结构、顶盖结构、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040549U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20246972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 electrode assembly
WO2023230746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643076U (zh)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108372A1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26829A1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334029U (zh) 盖板总成、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