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4567U - 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4567U
CN219754567U CN202320911586.1U CN202320911586U CN219754567U CN 219754567 U CN219754567 U CN 219754567U CN 202320911586 U CN202320911586 U CN 202320911586U CN 219754567 U CN219754567 U CN 219754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otor
angle
control devic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115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莹钢
徐均恩
刘国彦
耿坚
赵江晓
梁尔兴
付长朋
殷健健
鲁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115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4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4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4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包括主台,所述主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台,所述转台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右侧内壁,所述底座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条,所述丝杠的外周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滑动条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架体、马达、夹板、弹簧、限位槽和双向螺纹杆相互配合,解决了锚杆晃动影响安装角度,使得钻孔角度出现偏差的问题,且通过底座、滑动条、电机、丝杠、转台和主台相配合,使得所需安装的锚杆可进行角度调节和间距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超前锚杆是沿开挖轮廓线,以较大的外插角,向开挖面前方安装锚杆,形成对前方围岩的预(预支护),在提前形成的围岩锚固圈的保护下进行开挖、装渣、出渣和衬砌等作业。超前支护主要适用于围岩应力较小,地下水较少、岩体软弱破碎,开挖面有可能坍塌的隧道中,松散地层结构松散,稳定性差,若有地下水时则更甚。在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在这类地层中施工时,除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外,还应加强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可采用超前锚杆,采用隧道超前锚杆这种方法是在爆破前,将超前锚杆打入掘进前方稳定岩层内,末端支承在拱部围岩内专为超前锚杆提供支点的径向悬吊锚杆,或支承在作为支护的结构锚杆上,使其起到支护掘进进尺范围内拱部上方,有效地约束围岩在爆破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松弛坍塌。
目前大多数市面现有的隧道超前锚杆制装置,在对锚杆进行布置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直接将其放在设备的推进安装位置,并没有对需安装的锚杆进行夹持固定,如此在设备工作时容易出现锚杆晃动而影响安装角度,使得钻孔角度出现偏差,目前市面现有的大多数隧道超前锚杆制装置在角度和距离控制方面不够灵活,在使用过程中需配合人工进行操作,而人工参与的操作控制,容易出现钻孔角度偏差的情况,使得隧道超前锚杆钻孔达不到理想的使用状况,为此提出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包括主台,所述主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台,所述转台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右侧内壁,所述底座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条,所述丝杠的外周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滑动条的中部,所述滑动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垫台,所述垫台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架体,所述架体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动条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内壁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条的下部设置在滑槽中部,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顶部设置在凹槽的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架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架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双向螺纹杆设置在其中一个限位槽的中部,所述双向螺纹杆远离马达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架体的右侧内壁,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周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其中一个所述夹板靠近马达的一侧通过弹簧与架体的内壁相连接,另一个所述夹板通过另一个弹簧与架体远离马达的一侧内壁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夹板均滑动连接在架体远离双向螺纹杆一侧的限位槽的中部,两个所述弹簧均设置在远离双向螺纹杆一侧的限位槽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移动板后侧通过支撑柱转动连接有两根转杆,每个所述转杆外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一,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齿条,所述齿轮一与齿条相互啮合,其中一根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带轮,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电动机的输出端,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后侧,另一根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移动板的后侧转动连接有齿轮三,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三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三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带轮,两个所述带轮的外周通过同步带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轮一设置在支撑柱中部的空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在缓冲板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架体、马达、夹板、弹簧、限位槽和双向螺纹杆相互配合,使得两个夹板10夹在所需布置的锚杆外周,使得夹持效果更加稳固,便于安装过程中锚杆稳定在所需布置地点,由此解决了没有对需安装的锚杆进行夹持固定,在设备工作时容易出现锚杆晃动而影响安装角度,使得钻孔角度出现偏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座、滑动条、电机、丝杠、转台和主台相配合,使得底座及其上的结构可进行转动,使得所需安装的锚杆可进行角度调节,便于布置,且当需要进行间距调整时,电机带动丝杠转动,进而使得滑动条带动外壳在丝杠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所需安装的锚杆可根据需求进行间距调整,避免了使用过程中需配合人工进行操作,而人工参与的操作控制,容易出现钻孔角度偏差的情况,使得隧道超前锚杆钻孔达不到理想的使用状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的丝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的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的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的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的双向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的滑动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主台;2、底座;3、滑动条;4、外壳;5、电机;6、丝杠;7、齿条;8、架体;9、马达;10、夹板;11、滑槽;12、凹槽;13、弹簧;14、垫台;15、移动板;16、支撑柱;17、齿轮一;18、转杆;19、齿轮二;20、齿轮三;21、带轮;22、同步带;23、电动机;24、缓冲板;25、转台;26、限位槽;27、双向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包括主台1,主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台25,转台2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底座2,通过转台25,使得底座2及其上的结构进行转动,使得所需安装的锚杆可进行角度调节,便于布置,底座2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6,当需要进行间距调整时,启动电机5,使得电机5带动丝杠6转动,进而使得滑动条3带动外壳4在丝杠6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所需安装的锚杆可根据需求进行间距调整,避免了使用过程中需配合人工进行操作,而人工参与的操作控制,容易出现钻孔角度偏差的情况,使得隧道超前锚杆钻孔达不到理想的使用状况的问题,丝杠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右侧内壁,由此便于丝杠6转动时保持稳固,底座2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条3,丝杠6的外周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滑动条3的中部,滑动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4,外壳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5,移动板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垫台14,垫台1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架体8,垫台14使得架体8与移动板15之间有一段距离,便于两个夹板10夹在所需布置的锚杆外周,使得夹持效果更加稳固,架体8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板10,通过此结构解决了没有对需安装的锚杆进行夹持固定,在设备工作时容易出现锚杆晃动而影响安装角度,使得钻孔角度出现偏差的问题。
滑动条3的中部设置有凹槽12,底座2的前后两侧内壁均设置有滑槽11,滑动条3的下部设置在滑槽11中部,底座2的前后两侧顶部设置在凹槽12的中部,此结构便于滑动条3带动外壳4移动时保持稳定,架体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马达9,马达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7,架体8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26,双向螺纹杆27设置在其中一个限位槽26的中部,双向螺纹杆27远离马达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架体8的右侧内壁,双向螺纹杆27的外周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板10,其中一个夹板10靠近马达9的一侧通过弹簧13与架体8的内壁相连接,另一个夹板10通过另一个弹簧13与架体8远离马达9的一侧内壁相连接,两个夹板10均滑动连接在架体8远离双向螺纹杆27一侧的限位槽26的中部,两个弹簧13均设置在远离双向螺纹杆27一侧的限位槽26中部,弹簧13使得夹板10与架体8之间有一定的推力,由此更利于夹板10对所需安装的锚杆进行夹持,移动板15后侧通过支撑柱16转动连接有两根转杆18,每个转杆18外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一17,外壳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齿条7,齿轮一17与齿条7相互啮合,其中一根转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带轮21,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电动机23的输出端,电动机23固定连接在移动板15的后侧,另一根转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19,移动板15的后侧转动连接有齿轮三20,齿轮二19与齿轮三20相互啮合,齿轮三20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带轮21,两个带轮21的外周通过同步带22相连接,齿轮一17设置在支撑柱16中部的空腔内,电动机23带动转杆18转动,从而带动齿轮一17和带轮21转动,同时再通过同步带22带动齿轮三20转动,使得齿轮二19与齿轮三20反向转动,以此带动另一侧转杆18转动,从而使得四个齿轮一17分别啮合在四根齿条7上进行移动,由此结构可以使缓冲板24移动,进而使得缓冲板24可推动所需安装锚杆深入所需安装位置,外壳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板24,支撑柱16固定连接在缓冲板24的前侧,由此利于本设备移动板15推动所需安装锚杆并安装完收回时支撑柱16与外壳4内壁中间有一点缓冲保护,防止回收时力度意外过大破坏设备内部结构。
工作原理:使用本设备前通过主台1两侧的履带将本设备移动至所需位置,将所需布置的锚杆后端置于两个夹板10之间,启动马达9,使得马达9带动双向螺纹杆27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夹板10根据双向螺纹杆27的转动而相互靠近,从而夹住所需布置的锚杆,便于后续操作的进行,架体8后侧的垫台14使得架体8与移动板15之间有一段距离,便于两个夹板10夹在所需布置的锚杆外周,使得夹持效果更加稳固,便于安装过程中锚杆稳定在所需布置地点,由此解决了没有对需安装的锚杆进行夹持固定,在设备工作时容易出现锚杆晃动而影响安装角度,使得钻孔角度出现偏差的问题,通过转台25,使得底座2及其上的结构进行转动,使得所需安装的锚杆可进行角度调节,便于布置,当需要进行间距调整时,启动电机5,使得电机5带动丝杠6转动,进而使得滑动条3带动外壳4在丝杠6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所需安装的锚杆可根据需求进行间距调整,避免了使用过程中需配合人工进行操作,而人工参与的操作控制,容易出现钻孔角度偏差的情况,使得隧道超前锚杆钻孔达不到理想的使用状况的问题,启动电动机23,使得电动机23带动转杆18转动,从而带动齿轮一17和带轮21转动,同时再通过同步带22带动齿轮三20转动,使得齿轮二19与齿轮三20反向转动,以此带动另一侧转杆18转动,从而使得四个齿轮一17分别啮合在四根齿条7上进行移动,由此结构可以使缓冲板24移动,进而使得缓冲板24可推动所需安装锚杆深入所需安装位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包括主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台(25),所述转台(2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6),所述丝杠(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右侧内壁,所述底座(2)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条(3),所述丝杠(6)的外周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滑动条(3)的中部,所述滑动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4),所述外壳(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垫台(14),所述垫台(1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架体(8),所述架体(8)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条(3)的中部设置有凹槽(12),所述底座(2)的前后两侧内壁均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动条(3)的下部设置在滑槽(11)中部,所述底座(2)的前后两侧顶部设置在凹槽(12)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马达(9),所述马达(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7),所述架体(8)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26),所述双向螺纹杆(27)设置在其中一个限位槽(26)的中部,所述双向螺纹杆(27)远离马达(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架体(8)的右侧内壁,所述双向螺纹杆(27)的外周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板(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夹板(10)靠近马达(9)的一侧通过弹簧(13)与架体(8)的内壁相连接,另一个所述夹板(10)通过另一个弹簧(13)与架体(8)远离马达(9)的一侧内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板(10)均滑动连接在架体(8)远离双向螺纹杆(27)一侧的限位槽(26)的中部,两个所述弹簧(13)均设置在远离双向螺纹杆(27)一侧的限位槽(26)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5)后侧通过支撑柱(16)转动连接有两根转杆(18),每个所述转杆(18)外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一(17),所述外壳(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齿条(7),所述齿轮一(17)与齿条(7)相互啮合,其中一根所述转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带轮(21),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电动机(23)的输出端,所述电动机(23)固定连接在移动板(15)的后侧,另一根所述转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19),所述移动板(15)的后侧转动连接有齿轮三(20),所述齿轮二(19)与齿轮三(20)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三(20)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带轮(21),两个所述带轮(21)的外周通过同步带(2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一(17)设置在支撑柱(16)中部的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板(24),所述支撑柱(16)固定连接在缓冲板(24)的前侧。
CN202320911586.1U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Active CN219754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1586.1U CN219754567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1586.1U CN219754567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4567U true CN219754567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11586.1U Active CN219754567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4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1396B (zh) 一种松软煤层瓦斯钻机自动装卸钻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121537B (zh) 无煤柱沿空留巷切顶成巷施工方法
CN110671107B (zh) 一种井下快速掘进的掘支锚一体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3926267A (en) Device for driving holes in the ground
CN211500645U (zh) 一种煤矿开采用可调节式多点掘进装置
CN106761405B (zh) 一种高精度多功能水平螺旋钻机
CN110656949B (zh) 用于模型试验任意形状隧洞开挖的仿形掘进系统及方法
CN219754567U (zh) 一种隧道超前锚杆角度和间距控制装置
JPS58164894A (ja) 穴あけ・ボルト締めタレツト
CN208619171U (zh) 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信息集成监控系统
CN213392141U (zh) 一种煤矿开采掘进设备
CN116291631A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钻进注浆设备
CN215859981U (zh) 一种煤矿地质钻探装置
CN215718461U (zh) 一种矿山勘查用钻探设备
CN214179781U (zh) 一种bim盾构机隧道用工程展示板
CN211422523U (zh) 一种具有支撑限位功能的矿山用钻机
CN115324618A (zh) 一种用于隧道内开挖面支护装置及支护方法
CN221002646U (zh) 一种煤矿井下钻孔机器人
CN218411768U (zh) 一种煤炭地质钻探取样装置
CN201031703Y (zh) 一种矿山开采切割设备
CN112065426A (zh) 一种移动式转铣刀盘掘进机
CN217055008U (zh) 一种基于城市道路建设用挖坑装置
CN217439954U (zh) 一种坚硬煤层弱化装置
CN219672567U (zh) 一种节能式露天矿山开采装置
CN220645983U (zh) 一种矿山采矿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