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2764U -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2764U
CN219752764U CN202320474357.8U CN202320474357U CN219752764U CN 219752764 U CN219752764 U CN 219752764U CN 202320474357 U CN202320474357 U CN 202320474357U CN 219752764 U CN219752764 U CN 219752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wheel
driving
pie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43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欢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wu Guangdong High Te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wu Guangdong High 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wu Guangdong High Te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wu Guangdong High 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43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2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2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2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包括晾衣机机壳、第一晾衣杆、第二晾衣杆、第一线绳、第二线绳、第三线绳、第四线绳,晾衣机机壳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驱动机构,第一线绳与第二线绳连接在第一晾衣杆上且与驱动机构连接,第三线绳、第四线绳连接在第二晾衣杆上且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内设有用于使第一线绳和第二线绳同步收放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用于使第三线绳和第四线绳同步收放的第二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式双驱动组件,有效缩小驱动机构的整体尺寸从而使得产品整体尺寸减少,可优化晾衣机动力总成的结构布局,提升电动晾衣机的控制效率,有利于后续智能化控制布局,同时能够满足双晾衣杆中单根独立升降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晾衣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背景技术
为方便晾挂和收取衣物,目前很多晾衣架会带有升降功能,这类带升降功能的晾衣杆通常安装在天花板等高处,为了提高晾衣杆的美观,市面上出现了隐藏式的可收纳晾衣杆,晾衣杆主要由用于控制升降的机身、用于带动晾衣杆升降的驱动机构和用于挂衣的晾衣杆构成,为了配合隐藏式设计,机身内还会设有容置晾衣杆的收纳腔。
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6274884U公开的一种隐藏式双杆晾衣机,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晾衣装置和设置在两个所述晾衣装置之间的驱动装置;所述晾衣装置包括设置机壳,所述机壳两侧均设有定滑轮;所述机壳的下方设有隐藏箱,所述隐藏箱底部开设有可容纳晾衣杆的凹槽,且所述隐藏箱顶部开设有用于穿过钢丝绳的通孔;该专利通过一个所述驱动装置控制两个所述晾衣装置,使两个所述晾衣装置具有较高的同步性,使用时,两个所述晾衣装置同时升降,简化操作难度,较好的满足大量晾衣的需求;
然而这种结构的驱动装置为单电机驱动两组晾衣杆同时升降,不能控制其中一根的晾衣杆升降,使用起来不够便捷,与此同时,单电机驱动阻力大,长时间运行容易造成零件损坏,导致传动效率低,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分别控制两组晾衣杆升降,驱动阻力小的晾衣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现有的晾衣机驱动阻力大,不便于分别控制两组晾衣杆升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包括晾衣机机壳、第一晾衣杆、第二晾衣杆、第一线绳、第二线绳、第三线绳、第四线绳,所述晾衣机机壳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线绳与第二线绳连接在第一晾衣杆上且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三线绳、第四线绳连接在第二晾衣杆上且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内设有用于使第一线绳和第二线绳同步收放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用于使第三线绳和第四线绳同步收放的第二驱动组件。
为了提高驱动机构的传动效果,所述容置腔还设有电机壳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电机壳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两侧的第一卷绳轮和第二卷绳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两侧且用于驱动第一卷绳轮转动的第一主传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卷绳轮转动的第二主传动件;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卷绳轮相对的第一出线口、与第二卷绳轮相对的第二出线口,
所述第一卷绳轮和第一主传动件呈斜对角设置;所述第二卷绳轮和第二主传动件呈斜对角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两侧的第三卷绳轮和第四卷绳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两侧且用于驱动第三卷绳轮转动的第三主传动件、用于驱动第四卷绳轮转动的第四主传动件;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卷绳轮相对的第三出线口、与第四卷绳轮相对的第四出线口;
所述第三卷绳轮和第三主传动件呈斜对角设置,所述第四卷绳轮和第四主传动件呈斜对角设置。
为了提高驱动机构的传动效果,第一线绳连接在第一卷绳轮且沿平行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方向从第一出线口伸出,第二线绳连接在第二卷绳轮且沿平行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方向从第二出线口伸出;
第三线绳连接在第三卷绳轮且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方向从第三出线口伸出,第四线绳连接在第四卷绳轮且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方向从第四出线口伸出。
为了提高驱动机构的传动效果,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连接的第二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与第一卷绳轮之间的第一传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与第二卷绳轮之间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同时带动所述第一主传动件及第二主传动件转动;
所述第一主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使所述第一卷绳轮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且在所述第一卷绳轮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上的作用力Za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一侧;
所述第二主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使所述第二卷绳轮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且在所述第二卷绳轮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上的作用力Zb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一侧。
为了提高驱动机构的传动效果,所述第一卷绳轮在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卷绳轮受所述第一线绳的拉力F1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上的静置作用力Z1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一侧;
所述第二卷绳轮在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卷绳轮受所述第二线绳的拉力F3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上的静置作用力Z2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另一侧。
为了提高驱动机构的传动效果,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A和第一传动轮B,所述第一传动轮A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轮B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轮A与所述第一卷绳轮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轮B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轮A与所述第一卷绳轮啮合传动,且在所述第一卷绳轮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轮A转动方向的水平切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方向。
为了提高滑轮座的导向效果,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与线绳数量对应的滑轮座,所述滑轮座包括滑轮座壳体,所述滑轮座壳体上设有滑轮槽、以及位于滑轮槽内并可相对所述滑轮槽周向转动的导向轮,所述滑轮座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滑轮槽相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滑轮槽相通的出绳口,线绳可自所述第一开口绕过所述导向轮后从出绳口引出。
为了提高滑轮座的导向效果,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形状呈喇叭状,所述第一开口的相对宽度尺寸大的一端远离所述导向轮,且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导向轮一端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导向轮的宽度尺寸。
为了减少线绳装配误差造成收合时晾衣杆不够平整,所述第一线绳设有牵引段以及连接段,牵引段自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一卷绳轮之间,所述连接段自所述出绳口至第一晾衣杆之间;所述滑轮座壳体具有初始位置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所述线绳卷收补偿位置和初始位置往远离所述第一开口方向依次设置,当所述第一晾衣杆在上升收合过程中出现水平偏差时,所述牵引段可在第一卷绳轮牵引下进一步被收卷,并带动导向轮自初始位置向线绳卷收补偿位置移动,使所述第一晾衣杆整体保持大致水平状态。
为了提高导向轮移动的平顺性,所述滑轮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长孔,所述导向轮能沿所述限位长孔在所述初始位置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滑轮座壳体内设有能够将导向轮复位至初始位置处的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包括拉伸件以及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为与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限位长孔与所述拉伸件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轴身可沿限位长孔在所述初始位置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之间滑动,所述拉伸件与活动件配合,以将所述导向轮拉回至初始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驱四线的驱动机构,通过容置腔内集成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将驱动晾衣杆升降的大部分配件都集成化,从而方便出厂安装,而且集成式的双驱动组件,能够有效缩小驱动机构的整体尺寸从而使得产品整体尺寸减少,可优化晾衣机动力总成的结构布局,提升电动晾衣机的控制效率,有利于后续智能化控制布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组驱动机构,每组驱动机构启动能够卷绕或释放线绳带动晾衣杆升降,每组驱动机构独立绕线,互不干扰,且控制方式简单,可以实现两根晾衣杆同时升降或者一根晾衣杆单独升降,双驱动组件能够满足双晾衣杆中单根独立升降的使用需求,适用的范围更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多组的主传动件、传动组件及卷绳轮,在传动时每一组的主传动件所受传动组件的作用力的方向进行限定,在收绳过程中重载情况下,每一组的主传动件在传动过程中,传动组件对主传动件的作用力使主传动件具有朝驱动件方向移动的趋势,有效降低传动过程中的噪声以及阻力,从而使得晾衣机整体在运行时,更加静音,而且能够减缓内部每一组传动组件的磨损,提升整体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滑轮座,通过采用呈喇叭状的第一开口,使得第一开口的两端之间形成喇叭状的进线通道,进线通道的宽度尺寸沿进线方向逐渐缩小,第一线绳从第一开口穿入,然后在进线通道的导引下延伸至出绳口处穿出,第一开口能够为线绳提供一个较大的进线范围,便于线绳插入第一开口内,且进线通道能够为线绳提供一个弯曲空间,从而扩大线绳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进线角度,无需通过导向件对其进行导向,且第一开口出口端的宽度尺寸小于导向轮的宽度尺寸,使得第一开口处形成限位结构,在线绳在进行收卷或释放时,第一开口出口端的侧壁能够阻挡线绳的跑偏,使线绳维持于在导向轮上的状态,避免线绳跑到导向轮与滑轮座壳体之间的间隙内,令滑轮座同时增设对线绳的导向以及限位作用,提高滑轮座功能的多样性。
4、本实用新型当具有水平偏差的第一晾衣杆上升至收纳槽时,第一晾衣杆高度较高的一侧会首先到达收纳槽内,该侧连接段完全收纳至晾衣机机壳内,卷绳轮继续收卷牵引段,并将其收卷拉紧,此时,被拉紧后的牵引段能够带动导向轮从初始位置往补偿位置的方向移动即导向轮往靠近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以缩减晾衣机机壳内的线绳长度,以此来补偿牵引段的收卷长度,使卷绳轮能够继续收卷牵引段,直至两侧的线绳均被其对应的卷绳轮完全收卷拉紧,以确保第一晾衣杆另一侧也能完全进入至收纳槽内,使第一晾衣杆完美隐藏于嵌入槽内,操作方便,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件、第一主传动件、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卷绳轮在收绳状态下的转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件、第一主传动件、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卷绳轮在静置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内部收绳状态下的转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内部静置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轮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轮座的分解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轮座的分解示意图之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轮座的分解示意图之三。
图16为图12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7为图12沿A-A线的滑轮座与线绳装配后的拉伸件处于初始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18为图12沿A-A线的滑轮座与线绳装配后的拉伸件处于拉伸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19为图12沿B-B线的滑轮座拉伸件处于初始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20为图12沿B-B线的滑轮座拉伸件处于拉伸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21为滑轮座的半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1所示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包括晾衣机机壳1、第一晾衣杆11a、第二晾衣杆11b、第一线绳12a、第二线绳12b、第三线绳12c、第四线绳12d,所述晾衣机机壳1设有容置腔14,所述容置腔14内设有驱动机构2,所述第一线绳12a与第二线绳12b连接在第一晾衣杆11a上且与驱动机构2连接,所述第三线绳12c、第四线绳12d连接在第二晾衣杆11b上且与驱动机构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内设有用于使第一线绳12a和第二线绳12b同步收放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用于使第三线绳12c和第四线绳12d同步收放的第二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驱四线的驱动机构,通过容置腔内集成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将驱动晾衣杆升降的大部分配件都集成化,从而方便出厂安装,而且集成式的双驱动组件,能够有效缩小驱动机构的整体尺寸从而使得产品整体尺寸减少,可优化晾衣机动力总成的结构布局,提升电动晾衣机的控制效率,有利于后续智能化控制布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组驱动机构,每组驱动机构启动能够卷绕或释放线绳带动晾衣杆升降,每组驱动机构独立绕线,互不干扰,且控制方式简单,可以实现两根晾衣杆同时升降或者一根晾衣杆单独升降,双驱动组件能够满足双晾衣杆中单根独立升降的使用需求,适用的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14还设有电机壳体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电机壳体7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20a、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两侧的第一卷绳轮4a和第二卷绳轮4b、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两侧且用于驱动第一卷绳轮4a转动的第一主传动件21a、用于驱动第二卷绳轮4b转动的第二主传动件21b;所述电机壳体7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相对的第一出线口701a、与第二卷绳轮4b相对的第二出线口701b,
所述第一卷绳轮4a和第一主传动件21a呈斜对角设置;所述第二卷绳轮4b和第二主传动件21b呈斜对角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20b、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0b两侧的第三卷绳轮4c和第四卷绳轮4d、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0b两侧且用于驱动第三卷绳轮4c转动的第三主传动件21c、用于驱动第四卷绳轮4d转动的第四主传动件21d;所述电机壳体7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卷绳轮4c相对的第三出线口701c、与第四卷绳轮4d相对的第四出线口701d;
所述第三卷绳轮4c和第三主传动件21c呈斜对角设置,所述第四卷绳轮4d和第四主传动件21d呈斜对角设置。进一步地,第一线绳12a连接在第一卷绳轮4a且沿平行于第一驱动件20a的输出轴方向从第一出线口701a伸出,第二线绳12b连接在第二卷绳轮4b且沿平行于第一驱动件20a的输出轴方向从第二出线口701b伸出;
第三线绳12c连接在第三卷绳轮4c且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20b的输出轴方向从第三出线口701c伸出,第四线绳12d连接在第四卷绳轮4d且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20b的输出轴方向从第四出线口701d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20a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连接的第二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与第一卷绳轮4a之间的第一传动组件22a、位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与第二卷绳轮4b之间的第二传动组件22b,所述第一驱动件20a同时带动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及第二主传动件21b转动;
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使所述第一卷绳轮4a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且在所述第一卷绳轮4a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上的作用力Za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一侧;
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2b使所述第二卷绳轮4b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且在所述第二卷绳轮4b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2b作用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上的作用力Zb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一侧。
所述第二驱动件20b包括与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连接的第三输出轴、与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连接的第四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与第三卷绳轮4c之间的第三传动组件22c、位于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与第四卷绳轮4b之间的第四传动组件22d,所述第二驱动件20d同时带动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及第四主传动件21d转动;
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通过所述第三传动组件22c使所述第三卷绳轮4c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且在所述第三卷绳轮4c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22c作用于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上的作用力Zc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二驱动件20b一侧;
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通过所述第四传动组件22d使所述第四卷绳轮4d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且在所述第四卷绳轮4d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四传动组件22d作用于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上的作用力Zd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二驱动件20b一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多组的主传动件、传动组件及卷绳轮,在传动时每一组的主传动件所受传动组件的作用力的方向进行限定,在收绳过程中重载情况下,每一组的主传动件在传动过程中,传动组件对主传动件的作用力使主传动件具有朝驱动件方向移动的趋势,有效降低传动过程中的噪声以及阻力,从而使得晾衣机整体在运行时,更加静音,而且能够减缓内部每一组传动组件的磨损,提升整体寿命。
本方案中,第一驱动件20a用于带动第一卷绳轮4a和第二卷绳轮4b转动。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0a的第一输出轴上且可随第一输出轴转动,所述第一驱动件20a带动第一主传动件21a转动,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22a使所述第一卷绳轮4a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在本方案中,为了降低收绳过程中的噪声,在所述第一卷绳轮4a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上的作用力Za沿轴向且朝向第一驱动件20a一侧。该作用力Za相当于将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往第一驱动件20a方向顶压,使得第一主传动件21a向第一驱动件20a方向运动或者使第一主传动件21a具有沿输出轴轴向并向第一驱动件20a方向运动的趋势。
与此同时,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0a的第二输出轴上且可随第二输出轴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0b带动第二主传动件21b转动,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22b使所述第二卷绳轮4b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在本方案中,为了降低收绳过程中的噪声,在所述第二卷绳轮4b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2b作用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上的作用力Zb沿轴向且朝向第一驱动件20a另一侧。该作用力Zb相当于将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往第一驱动件20a方向顶压,使得第二主传动件21b向第一驱动件20a方向运动或者使第二主传动件21b具有沿输出轴轴向并向第一驱动件20a方向运动的趋势。
第一驱动件20a在带动第一卷绳轮4a和第二卷绳轮4b同时转动的过程中,作用力Za和作用力Zb同时向向第一驱动件传动,有效降低传动过程中的噪声以及阻力,从而使得晾衣机整体在运行时,更加静音,而且能够减缓内部第一驱动组件的磨损,提升整体寿命。
同理,第二驱动件20b用于带动第三卷绳轮4c和第四卷绳轮4d转动。具体而言,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0b的第三输出轴上且可随第三输出轴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0b带动第三主传动件21c转动,并通过第三传动组件22c使所述第三卷绳轮4c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在本方案中,为了降低收绳过程中的噪声,在所述第三卷绳轮4c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22c作用于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上的作用力Zc沿轴向且朝向第二驱动件20b一侧。该作用力Zc相当于将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往第二驱动件20b方向顶压,使得第三主传动件21c向第二驱动件20b方向运动或者使第三主传动件21c具有沿输出轴轴向并向第二驱动件20b方向运动的趋势。
与此同时,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0b的第四输出轴上且可随第四输出轴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20b带动第四主传动件21d转动,并通过第四传动组件22d使所述第四卷绳轮4d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在本方案中,为了降低收绳过程中的噪声,在所述第四卷绳轮4d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四传动组件22d作用于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上的作用力Zd沿轴向且朝向第二驱动件20b另一侧。该作用力Zd相当于将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往第二驱动件20b方向顶压,使得第四主传动件21d向第二驱动件20b方向运动或者使第四主传动件21d具有沿输出轴轴向并向第二驱动件20b方向运动的趋势。
第二驱动件20b用于带动第三卷绳轮4c和第四卷绳轮4d同时转动的过程中,作用力Zc和作用力Zd同时向向第二驱动件传动,有效降低传动过程中的噪声以及阻力,从而使得晾衣机整体在运行时,更加静音,而且能够减缓内部第二驱动组件的磨损,提升整体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绳轮4a在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卷绳轮4a受所述第一线绳12a的拉力F1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上的静置作用力Z1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一侧;
所述第二卷绳轮4b在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卷绳轮4b受所述第二线绳12b的拉力F3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2b作用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上的静置作用力Z2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一侧。
当然,在实际中,对于第一驱动组件,第一主传动件21a与第一传动组件22a接触的作用力方向会比较复杂,故本方案所指的作用力Z1可以是总的作用力,也可以是总作用力沿输出轴轴向的分力。而且在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或分力无非两个方向,一是本方案中所指出的朝向第一驱动件一侧,二是相反的一侧,即背向第一驱动件一侧。而在实际操作中,若该作用力是指向背向第一驱动件的一侧,第一主传动件在传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以及噪声会较大,由于在第一驱动件运行过程中,第一驱动件的转子即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一主传动件会存在周向以及径向方向上的跳动,这是由于零部件装配之间存在间隙所导致的,而本方案通过将第一主传动件动作时受到第一传动组件的作用力加以利用,使其向第一驱动件方向顶压第一主传动件,有利于减少运转过程中主传动件的跳动,从而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第二主传动件21b与第二传动组件22b接触的作用力方向会比较复杂,故本方案所指的作用力Z2可以是总的作用力,也可以是总作用力沿输出轴轴向的分力。而且在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或分力无非两个方向,一是本方案中所指出的朝向第一驱动件一侧,二是相反的一侧,即背向第一驱动件一侧。而在实际操作中,若该作用力是指向背向第一驱动件的一侧,第二主传动件在传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以及噪声会较大,由于在第一驱动件运行过程中,第一驱动件的转子即第二输出轴以及第二主传动件会存在周向以及径向方向上的跳动,这是由于零部件装配之间存在间隙所导致的,而本方案通过将第二主传动件动作时受到第二传动组件的作用力加以利用,使其向第一驱动件方向顶压第二主传动件,有利于减少运转过程中主传动件的跳动,从而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同理,对于第二驱动组件,第三主传动件21c与第三传动组件22c接触的作用力方向会比较复杂,故本方案所指的作用力Z3可以是总的作用力,也可以是总作用力沿输出轴轴向的分力。而且在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或分力无非两个方向,一是本方案中所指出的朝向第二驱动件一侧,二是相反的一侧,即背向第二驱动件一侧。而在实际操作中,若该作用力是指向背向第二驱动件的一侧,第三主传动件在传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以及噪声会较大,由于在第二驱动件运行过程中,第二驱动件的转子即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三主传动件会存在周向以及径向方向上的跳动,这是由于零部件装配之间存在间隙所导致的,而本方案通过将第三主传动件动作时受到第三传动组件的作用力加以利用,使其向第二驱动件方向顶压第三主传动件,有利于减少运转过程中主传动件的跳动,从而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第四主传动件21d与第四传动组件22d接触的作用力方向会比较复杂,故本方案所指的作用力Z4可以是总的作用力,也可以是总作用力沿输出轴轴向的分力。而且在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或分力无非两个方向,一是本方案中所指出的朝向第二驱动件一侧,二是相反的一侧,即背向第二驱动件一侧。而在实际操作中,若该作用力是指向背向第二驱动件的一侧,第四主传动件在传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以及噪声会较大,由于在第二驱动件运行过程中,第二驱动件的转子即第二输出轴以及第四主传动件会存在周向以及径向方向上的跳动,这是由于零部件装配之间存在间隙所导致的,而本方案通过将第四主传动件动作时受到第四传动组件的作用力加以利用,使其向第二驱动件方向顶压第四主传动件,有利于减少运转过程中主传动件的跳动,从而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持第一主传动件21a所受的作用力朝向第一驱动件20a,所述第一卷绳轮4a在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卷绳轮4a受所述第一线绳12a的拉力F1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上的静置作用力Z1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一侧。
在静置状态时,第一卷绳轮受到第一线绳的拉力F1,第一线绳主要承受晾衣杆自身的重量以及晾衣杆上衣物的重量。而第一线绳的拉力F1使得第一卷绳轮4a作用于传动组件上,而第一传动组件作用在第一主传动件上,故同样使第一主传动件具有朝向第一驱动件20a方向运动的趋势,而且有效防止主传动件的松脱。
如图7为例,在静置的状态下,第一卷绳轮受到第一线绳的拉力F1,使其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通过,其施加在第一传动轮B222a上的作用力F2则为朝上,故第一传动轮B222a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同理,第一传动轮B222a施加在第一传动轮A221a上的力则为朝下,使得第一传动轮A221a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而由于第一主传动件位于第一传动轮A221a的下侧以图7的位置例,故第一传动轮A221a朝第一驱动件20a的一侧推压第一主传动件21a,以达到上述效果。
如图9为例,在静置的状态下,第二卷绳轮受到第二线绳的拉力F3,使其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通过,其施加在第二传动轮B222b上的作用力F4则为朝上,故第二传动轮B222b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同理,第二传动轮B222b施加在第二传动轮A221b上的力则为朝下,使得第二传动轮A221b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而由于第二主传动件位于第二传动轮A221b的下侧以图9的位置例,故第二传动轮A221b朝第一驱动件20a的另一侧推压第二主传动件21b,以达到上述效果。
如图9为例,在静置的状态下,第三卷绳轮受到第三线绳的拉力,使其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通过,其施加在第三传动轮B222c上的作用力则为朝下,故第三传动轮B222c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同理,第三传动轮B222c施加在第三传动轮A221c上的力则为朝上,使得第三传动轮A221c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而由于第三主传动件位于第三传动轮A221c的上侧以图9的位置例,故第三传动轮A221c朝第二驱动件20b的另一侧推压第三主传动件21c,以达到上述效果。
如图9为例,在静置的状态下,第四卷绳轮受到第四线绳的拉力,使其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通过,其施加在第四传动轮B222d上的作用力则为朝下,故第四传动轮B222d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同理,第四传动轮B222d施加在第四传动轮A221d上的力则为朝上,使得第四传动轮A221d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而由于第四主传动件位于第四传动轮A221d的上侧以图9的位置例,故第四传动轮A221d朝第二驱动件20b的另一侧推压第四主传动件21d,以达到上述效果。
如图4所示,电机壳体7有一中平面组,其包括穿过第一卷绳轮4a转动轴与第二卷绳轮4b且与第一主传动件21a或第二主传动件21b转动轴平行的第一平面P1、穿过第三卷绳轮4c转动轴与第四卷绳轮4d且与第三主传动件21c转动轴或第四主传动件21d平行的第二平面P2;
穿过第一卷绳轮4a转动轴或者第三卷绳轮4c且与第一主传动件21a转动轴或第三主传动件21c转动轴垂直的第三平面P3。
穿过第二卷绳轮4b转动轴或者第四卷绳轮4d且与第二主传动件21b转动轴或第四主传动件21d转动轴垂直的第四平面P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线口701a位于第一中平面组P1与第三中平面P3分隔的第一A区域内,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位于与第一A区域对角的第一B区域内;
所述第二出线口701b位于第一中平面组P1与第四中平面P4分隔的第二A区域内,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位于与第二A区域对角的第二B区域内;
所述第三出线口701c位于第二中平面组P1与第三中平面P2分隔的第三A区域内,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位于与第三A区域对角的第三B区域内;
所述第四出线口701d位于第二中平面组P1与第四中平面P4分隔的第四A区域内,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位于与第四A区域对角的第四B区域内。
即第一出线口701a的方位与第一主传动件21a的方位大致为对角分布的布局方式,第二出线口701b的方位与第二主传动件21b的方位大致为对角分布的布局方式,第三出线口701c的方位与第三主传动件21c的方位大致为对角分布的布局方式,第四出线口701d的方位与第四主传动件21d的方位大致为对角分布的布局方式,通过合理设置主传动件、传动组件及卷绳轮,在传动时主传动件所受传动组件的作用力的方向进行限定,有效降低传动过程中的噪声以及阻力,从而使得晾衣机整体在运行时,更加静音,而且能够减缓内部传动组件的磨损,提升整体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的转动轴相互垂直,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二卷绳轮4b的转动轴相互垂直,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三卷绳轮4c的转动轴相互垂直,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的转动轴与所述第四卷绳轮4d的转动轴相互垂直。其结构合理设置,能够缩小驱动组件的整体尺寸。而且,本方案中,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与第一传动组件22a的转动轴也是垂直的关系,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与第一二传动组件22b的转动轴也是垂直的关系,所述第三主传动件21c与第三传动组件22c的转动轴也是垂直的关系,所述第四主传动件21d与第四传动组件22d的转动轴也是垂直的关系,即主传动件与传动组件采用涡轮蜗杆的传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包括第一传动轮A221a和第一传动轮B222a,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轮B222a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轮B222a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啮合传动,且在所述第一卷绳轮4a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转动方向的水平切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20a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卷绳轮4a的出绳方向为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相切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转轴。从附图6中看出,位于左侧的第一卷绳轮4a,其收绳时为沿顺时针转动。而本方案中,第一传动组件22a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包括第一传动轮A221a和第一传动轮B222a,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轮B222a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轮B222a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啮合传动,且在所述第一卷绳轮4a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转动方向的水平切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20a的方向。该处的水平切线指的是第一传动轮A与第一主传动件21a接触一侧的水平切线。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传动轮A的转向与第一卷绳轮的转向一致,故从附图6中看出,左侧的第一卷绳轮沿顺时针转动收绳时,第一传动轮A221a也是顺时针转动,而由于第一主传动件21a为动力端,相当于需要第一主传动件21a从右向左推动第一传动轮A221a转动,而此时第一传动轮A221a对第一主传动件的反作用力即为朝向第一驱动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为蜗杆结构,其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0a的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设有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啮合的第一蜗轮传动部A2211a以及与第一蜗轮传动部A2211a同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传动轮B222a啮合对接的第一齿轮传动部2212a。其结构简单,而且通过传动组件也集成在电机壳体内,能够提升所承受的负载重量,满足使用要求,另外上述结构能够合理利用电机壳体内的布局,从而提升空间的利用率,有效缩小整体的尺寸。
本方案中,电机壳体7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电机壳体7包括电机壳座708和电机壳盖709,所述电机壳盖709与所电机壳座708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电机壳盖709与所述电机壳座708盖合形成所述的电机壳体空腔711,其结构简单,方便装配。
另外,所述电机壳座708内设有凸起的围挡712,所述围挡712内侧为所述的油封腔102,所述围挡712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驱动件20a第一输出轴上的第一缺口721和与第一卷线轮4a相对的第二缺口722。围挡712用于形成油封腔的周壁,而且能够与电机壳座一体成形,结构简单以及方便制造。当然,可以待电机壳盖与电机壳座连接时,封盖电机壳体空腔的同时封盖所述围挡。
如图4至图11所示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所述电机壳体7内设有检测件101与油封腔102,至少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位于所述油封腔102内,且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朝外的端部与所述油封腔102的侧壁相对且靠近所述油封腔102的侧壁,所述检测件101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与油封腔102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电动晾衣机的智能化发展,其升降的控制主要依赖驱动件,故对驱动件参数的检测有利于自动化控制,故本方案中所述检测件101用于检测输出轴或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转动的圈数。另外,所述第一驱动件20a的第一输出轴穿过所述检测件101,其设置方便检测,而且检测件101不随第一输出轴的转动。在本方案中,检测件101连接在第一驱动件的端面上,检测件101上开设有供第一输出轴穿过的通孔。在本方案中,所述检测件101为霍尔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一些现有技术中,检测件会设置在油封腔内,本方案中,检测件设置在油封腔外,能够避免检测件与油封腔内的油脂长时间接触,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检测件的外径大于油封腔内的外径,当检测件设置在油封腔外,能够减少油封腔的体积,进一步缩减电机壳体的体积。
由于主传动件以及输出轴运转时存在跳动,是因为零部件存在的间隙所造成,而在紧凑的安装空间时,该小量的间隙所造成的位移则容易造成额外的摩擦磨损,比如本方案中,若收绳时第一主传动件21a向远离驱动件的一侧移动即作用力Za朝向远离第一驱动件20a的一侧,则在运行过程中,第一主传动件21a的跳动则容易导致第一主传动件朝外侧的端面与油封腔的侧壁相接触,从而造成额外的磨损以及造成更大的噪声,故本方案的优化,能够在这狭小的空间内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如图12至图21所示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所述容置腔14还设有与线绳数量对应的滑轮座3,所述滑轮座包括滑轮座壳体30,所述滑轮座壳体30上设有滑轮槽31、以及位于滑轮槽31内并可相对所述滑轮槽31周向转动的导向轮32,所述滑轮座壳体30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滑轮槽31相通的第一开口35、以及与所述滑轮槽31相通的出绳口15,线绳12可自所述第一开口35绕过所述导向轮32后从出绳口15引出,所述第一开口35的截面形状呈喇叭状,所述第一开口35的相对宽度尺寸大的一端远离所述导向轮32,且所述第一开口35靠近所述导向轮32一端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导向轮32的宽度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滑轮座,通过采用呈喇叭状的第一开口,使得第一开口的两端之间形成喇叭状的进线通道,进线通道的宽度尺寸沿进线方向逐渐缩小,第一线绳从第一开口穿入,然后在进线通道的导引下延伸至出绳口处穿出,第一开口能够为线绳提供一个较大的进线范围,便于线绳插入第一开口内,且进线通道能够为线绳提供一个弯曲空间,从而扩大线绳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进线角度,无需通过导向件对其进行导向,且第一开口出口端的宽度尺寸小于导向轮的宽度尺寸,使得第一开口处形成限位结构,在线绳在进行收卷或释放时,第一开口出口端的侧壁能够阻挡线绳的跑偏,使线绳维持于在导向轮上的状态,避免线绳跑到导向轮与滑轮座壳体之间的间隙内,令滑轮座同时增设对线绳的导向以及限位作用,提高滑轮座功能的多样性。
其中,第一开口35的截面形状呈喇叭状,使得第一开口35的两端之间形成一喇叭状的进线通道,进线通道的宽度尺寸沿进线方向逐渐缩小,线绳从第一开口35的进口端穿入,然后在进线通道的导引下,延伸至出绳口15的出口端处穿出,采用这样的设计,第一开口35的进口端能够为线绳提供一个较大的进线范围,便于线绳插入第一开口35内,且进线通道能够为线绳提供一个弯曲空间,从而扩大线绳与第一开口35之间的进线角度,无需通过导向件对其进行导向,便于线绳穿入滑轮座壳体30内,提高线绳装配在滑轮座上的速度;
具体的,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进线角度为第一开口35的中心轴线与线绳之间的夹角β;
其中,点划线代表了第一开口35的中心轴线,虚线代表现有线绳的进线方向;
具体的,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开口35的出口端宽度尺寸小于导向轮32的宽度尺寸,使得第一开口35处形成一限位结构,在线绳在进行收卷或释放时,第一开口35出口端的侧壁能够阻挡线绳的跑偏,使线绳维持于在导向轮32上的状态,避免线绳跑到导向轮32与滑轮座壳体30之间的间隙内。
本申请的晾衣机滑轮座适用于现有的双杆式晾衣机,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晾衣机内的滑轮座与滑轮座对应的卷绳轮之间无需设置导向件进行导向,使晾衣机能够减少零部件,结构更紧凑,且滑轮座还同时增设对线绳的导向以及限位作用,提高滑轮座功能的多样性。
本实施例的滑轮槽31内设有用于将线绳导引至出绳口15穿出的导向结构372;
优选的,导向结构372为一弧形导向板,位于滑轮槽31内,在滑轮槽31的内部形成一导向空间,与导向轮32共同配合,将线绳从第一开口35导向至出绳口15,方便线绳装配在滑轮座壳体30上。
如图12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滑轮槽31贯穿滑轮座壳体30的顶部,使滑轮槽31在滑轮座壳体30上为不封顶结构,进一步提高线绳装配在滑轮座上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绳12a设有牵引段5以及连接段6,牵引段5自所述第一开口35至所述第一卷绳轮4a之间,所述连接段6自所述出绳口15至第一晾衣杆11a之间;所述滑轮座壳体30具有初始位置70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所述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和初始位置70往远离所述第一开口35方向依次设置,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1a在上升收合过程中出现水平偏差时,所述牵引段5可在第一卷绳轮4a牵引下进一步被收卷,并带动导向轮32自初始位置70向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移动,使所述第一晾衣杆11a整体保持大致水平状态。
具体的,如图20所示,虚线代表了导向轮32位于初始位置时线绳的连接姿态,从而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当具有水平偏差的第一晾衣杆上升至收纳槽13处时,第一晾衣杆高度较高的一侧会首先到达收纳槽内,该侧连接段6完全收纳至滑轮座壳体30内,第一卷绳轮继续收卷牵引段5,并将其收卷拉紧,此时,被拉紧后的牵引段5能够带动导向轮32从初始位置70往补偿位置8的方向移动即导向轮32往靠近第一开口35的方向移动,以缩减滑轮座壳体30内的线绳长度,以此来补偿牵引段5的收卷长度,使卷绳轮能够继续收卷牵引段5,直至两侧的线绳均被卷绳轮完全收卷拉紧,以确保第一晾衣杆另一侧也能完全进入至收纳槽内,使第一晾衣杆完美隐藏于吊顶内,操作方便,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感。
具体的,位于滑轮座壳体30内的线绳为绕设段51,绕设段51的两端分别与牵引段5和连接段6连接,其中,当卷绳轮继续收卷牵引段5,并将其收卷拉紧时,牵引段5能够拉动绕设段51,使其在滑轮座壳体30内往长度补偿方向形变,并逼迫导向轮32往补偿位置8即往靠近第一开口35方向移动,此时,绕设段51处于长度补偿状态,长度逐渐缩小,而缩小的长度补偿至牵引段5,使其能够被卷绳轮继续收卷。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槽3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长孔311,所述导向轮32能沿所述限位长孔311在所述初始位置70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之间移动。
在所述初始位置70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之间的路径为长度补偿范围;
具体的,如图16所示,限位长孔311的延伸方向与竖直线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α满足:45°≤α≤9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竖直线为位于初始位置70上的导向轮32中心与出绳口15之间的垂线,当夹角α为45度时,所述限位长孔311的延伸方向为往第一开口35方向倾斜向下,所述导向轮32在滑轮槽31内的移动方向为倾斜向下;
当夹角α为90度时,所述限位长孔311的延伸方向为横向,所述导向轮32在滑轮槽31内的移动方向为横向;
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导向轮32能够在滑轮槽31内往竖向以及斜向之间的任意角度移动;
具体的,如图17所示,虚线代表了第一开口35的中点与出绳口15的中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绕设段51极限的长度补偿状态,此时的绕设段51呈直线状,处于最短尺寸;
而当导向轮32位于初始位置70时,所述绕设段51呈弯曲状;
当导向轮32往补偿位置8移动时,所述绕设段51同时往补偿位置8移动,且由弯曲状逐渐往直线状发生形变,使绕设段51的长度逐渐缩减。
具体的,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夹角α为90°,即限位长孔311的延伸方向为横向,所述导向轮32能够在滑轮槽31内沿横向方向往复移动。
如图12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滑轮座壳体30内设有能够将导向轮32复位至初始位置70处的复位部件9,复位部件9通过限位长孔311与导向轮32连接;当晾衣杆在收纳槽处下降时,两侧的线绳均处于放松状态,此时,复位部件9能够带动导向轮32在滑轮槽31内远离第一开口35的方向移动,并复位至初始位置70处。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座壳体30内设有能够将导向轮32复位至初始位置70处的复位部件9,所述复位部件9包括拉伸件91以及活动件92,所述活动件92为与所述导向轮32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限位长孔311与所述拉伸件91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轴身可沿限位长孔311在所述初始位置70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之间滑动,所述拉伸件91与活动件92配合,以将所述导向轮32拉回至初始位置70处。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活动件3为与导向轮32转动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穿过限位长孔311与拉伸件91连接,拉伸件91直接拉动连接轴,从而带动导向轮32在滑轮槽31内移动,传动方式简单可靠。
具体的,导向轮32与连接轴转动连接,导向轮32在滑轮槽31内能够相对线绳转动,以降低导向轮32与线绳之间的摩擦,便于卷绳轮对线绳进行收卷,降低噪音,且能够延长导向轮32与线绳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滑轮座壳体30设有装配部313,装配部313的内侧壁与拉伸件91侧壁相近或相抵,通过装配部313来限制拉伸件91,避免拉伸件91在拉伸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以确保其带动导向轮32移动时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拉伸件91包括弹性体911以及分设于所述弹性体911两端的第一连接构件912和第二连接构件913,所述滑轮座壳体30内设有固定部301,所述第一连接构件912与所述固定部30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913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弹性体911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传动方式简单可靠,成本较低的优点,且通过第一连接构件912与固定部的配合,以及第二连接构件913与连接轴的配合,使弹性体911更加稳固的装配在滑轮座壳体30内,且能够更好的拉动连接轴。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固定部为固定柱,第一连接构件912为第一拉钩,第一拉钩套设于固定柱的外侧,装配方式简单快捷。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构件913为第二拉钩,第二拉钩套设于连接轴的外侧,装配方式简单快捷。
如图12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配部13共设有两个,分设于滑轮槽31的两侧,弹性体911、固定部、第一连接构件912和第二连接构件913分别与装配部13一一对应,连接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限位长孔311,延伸至装配部13内与第二连接构件913连接;
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弹性体911对导向轮32的拉回效果更加稳固可靠。
如图12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向轮32包括滑轮中心体321以及两个分设于其两端的滑轮端体322,滑轮中心体321的两端面的直径尺寸均与两个滑轮端体322的端面尺寸一致,滑轮中心体321的两端高度往其中心处逐渐下降,以形成弧形斜坡;
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通过两个滑轮端体322将线绳限制于滑轮中心体321上,在晾衣杆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时,有效避免线绳在导向轮32上发生偏移,防止线绳跑到导向轮32与滑轮座壳体30之间的间隙,确保晾衣机的正常运作。
如图12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滑轮槽31上还设有两个与滑轮端体322相对应的限位台阶314,每一限位台阶314均位于对应的滑轮端体322的外侧,且每一限位台阶314与每一滑轮端体322外轮廓之间存在间隔,以形成一限位间隙3141,限位间隙3141的宽度尺寸小于线绳的直径尺寸;
使得当线绳沿着导向轮32滑动,偏移至导向轮32与滑轮座壳体30之间的间隙处时,线绳能够与限位台阶314相抵,且无法卡入限位间隙3141,以确保线绳能维持于与导向轮32相抵的状态,不会掉落至导向轮32与滑轮座壳体30之间的间隙内。
优选的,如图12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滑轮座壳体30包括上盖317以及底座318,二者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装配部313由二者装配后围合形成;
其中,限位长孔311、固定柱、滑轮槽31、出绳口15均设于底座318上,在装配时,首先将导向轮32套设在连接轴的外侧,然后两个弹性体911通过第二拉钩套设在对应的连接轴端部上,然后将导向轮32通过滑轮槽31上方的开口,卡入滑轮槽31内,连接轴两端均通过对应的限位长孔311上方的开口,卡入限位长孔311内,且两个弹性体911能够通过装配部313上方的开口,装配至对应的装配部313内,同时,两个弹性体911通过第一拉钩套设于对应的固定柱的外侧;
然后将上盖317装配在底座318上,上盖317能够封闭装配部313的开口以及限位长孔311的开口,从而完成滑轮座的组装。
优选的,如图12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滑轮座壳体30上还设有用于与晾衣机连接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四个设于滑轮座壳体30内的连接柱,多个连接柱分设于滑轮座壳体30内的四个角落,每一连接柱上均设有螺纹孔332,滑轮座壳体30的顶部还设有用于避让螺纹孔332的避让孔371;
其中,每一装配部313内设有两个连接柱,且分设于装配部313的两端,其中,每一装配部313内远离第一开口35的连接柱为固定柱;
其中,多个避让孔371位于上盖317上,装配好的滑轮座安装在晾衣机的顶部,然后通过螺丝穿过避让孔371与第一螺纹孔332进行螺纹连接,使得晾衣机的顶部作为滑轮座的顶盖,封闭滑轮槽31的上部开口,从而无需在滑轮座上设置顶盖,有效降低滑轮座厚度,缩小滑轮座的体积,使得晾衣机与滑轮座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驱动机构2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机构2靠近沿所述晾衣机机壳1延伸方向设置的中轴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驱动机构,通过优化结构布局,能够减少晾衣机机壳的尺寸,提高其安装适配性,有利于安装和拆卸,通过互不干扰的独立驱动机构,方便检修维护。两组驱动机构靠近沿晾衣机机壳延伸方向设置的中轴线且对称设置,两组驱动机构在同一水平面上,能够保证两根晾衣杆升降时的同步性。滑轮座与其对应的卷绳轮位于同一侧,保证线绳卷绕或者释放时互不干扰,保证晾衣杆移动的平顺性。通过设置位于容置腔四侧的滑轮座,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晾衣杆的长度,以及两根晾衣杆之间的距离,避免晾衣杆之间升降时造成互相干扰。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包括晾衣机机壳(1)、第一晾衣杆(11a)、第二晾衣杆(11b)、第一线绳(12a)、第二线绳(12b)、第三线绳(12c)、第四线绳(12d),其特征在于:所述晾衣机机壳(1)设有容置腔(14),所述容置腔(14)内设有驱动机构(2),所述第一线绳(12a)与第二线绳(12b)连接在第一晾衣杆(11a)上且与驱动机构(2)连接,所述第三线绳(12c)、第四线绳(12d)连接在第二晾衣杆(11b)上且与驱动机构(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内设有用于使第一线绳(12a)和第二线绳(12b)同步收放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用于使第三线绳(12c)和第四线绳(12d)同步收放的第二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4)还设有电机壳体(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电机壳体(7)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20a)、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两侧的第一卷绳轮(4a)和第二卷绳轮(4b)、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两侧且用于驱动第一卷绳轮(4a)转动的第一主传动件(21a)、用于驱动第二卷绳轮(4b)转动的第二主传动件(21b);所述电机壳体(7)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相对的第一出线口(701a)、与第二卷绳轮(4b)相对的第二出线口(701b),所述第一卷绳轮(4a)和第一主传动件(21a)呈斜对角设置;所述第二卷绳轮(4b)和第二主传动件(21b)呈斜对角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20b)、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0b)两侧的第三卷绳轮(4c)和第四卷绳轮(4d)、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0b)两侧且用于驱动第三卷绳轮(4c)转动的第三主传动件(21c)、用于驱动第四卷绳轮(4d)转动的第四主传动件(21d);所述电机壳体(7)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卷绳轮(4c)相对的第三出线口(701c)、与第四卷绳轮(4d)相对的第四出线口(701d),所述第三卷绳轮(4c)和第三主传动件(21c)呈斜对角设置,所述第四卷绳轮(4d)和第四主传动件(21d)呈斜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绳(12a)连接在第一卷绳轮(4a)且沿平行于第一驱动件(20a)的输出轴方向从第一出线口(701a)伸出,第二线绳(12b)连接在第二卷绳轮(4b)且沿平行于第一驱动件(20a)的输出轴方向从第二出线口(701b)伸出,所述第三线绳(12c)连接在第三卷绳轮(4c)且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20b)的输出轴方向从第三出线口(701c)伸出,第四线绳(12d)连接在第四卷绳轮(4d)且沿平行于第二驱动件(20b)的输出轴方向从第四出线口(701d)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0a)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连接的第二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与第一卷绳轮(4a)之间的第一传动组件(22a)、位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与第二卷绳轮(4b)之间的第二传动组件(22b),所述第一驱动件(20a)同时带动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及第二主传动件(21b)转动;
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使所述第一卷绳轮(4a)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且在所述第一卷绳轮(4a)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上的作用力(Za)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一侧;
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2b)使所述第二卷绳轮(4b)转动进行放绳或收绳,且在所述第二卷绳轮(4b)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2b)作用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上的作用力(Zb)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绳轮(4a)在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卷绳轮(4a)受所述第一线绳(12a)的拉力(F1)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上的静置作用力(Z1)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一侧;
所述第二卷绳轮(4b)在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卷绳轮(4b)受所述第二线绳(12b)的拉力(F3)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2b)作用于所述第二主传动件(21b)上的静置作用力(Z2)沿轴向且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20a)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2a)包括第一传动轮A(221a)和第一传动轮B(222a),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与所述第一主传动件(21a)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轮B(222a)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之间,所述第一传动轮B(222a)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与所述第一卷绳轮(4a)啮合传动,且在所述第一卷绳轮(4a)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轮A(221a)转动方向的水平切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20a)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4)内还设有与线绳数量对应的滑轮座(3),所述滑轮座包括滑轮座壳体(30),所述滑轮座壳体(30)上设有滑轮槽(31)、以及位于滑轮槽(31)内并可相对所述滑轮槽(31)周向转动的导向轮(32),所述滑轮座壳体(30)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滑轮槽(31)相通的第一开口(35)、以及与所述滑轮槽(31)相通的出绳口(15),线绳(12)可自所述第一开口(35)绕过所述导向轮(32)后从出绳口(15)引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35)的截面形状呈喇叭状,所述第一开口(35)的相对宽度尺寸大的一端远离所述导向轮(32),且所述第一开口(35)靠近所述导向轮(32)一端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导向轮(32)的宽度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绳(12a)设有牵引段(5)以及连接段(6),牵引段(5)自所述第一开口(35)至所述第一卷绳轮(4a)之间,所述连接段(6)自所述出绳口(15)至第一晾衣杆(11a)之间;所述滑轮座壳体(30)具有初始位置(70)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所述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和初始位置(70)往远离所述第一开口(35)方向依次设置,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1a)在上升收合过程中出现水平偏差时,所述牵引段(5)可在第一卷绳轮(4a)牵引下进一步被收卷,并带动导向轮(32)自初始位置(70)向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移动,使所述第一晾衣杆(11a)整体保持大致水平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槽(3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长孔(311),所述导向轮(32)能沿所述限位长孔(311)在所述初始位置(70)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之间移动,所述滑轮座壳体(30)内设有能够将导向轮(32)复位至初始位置(70)处的复位部件(9),所述复位部件(9)包括拉伸件(91)以及活动件(92),所述活动件(92)为与所述导向轮(32)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限位长孔(311)与所述拉伸件(91)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轴身可沿所述限位长孔(311)在所述初始位置(70)和线绳卷收补偿位置(8)之间滑动,所述拉伸件(91)与活动件(92)配合,以将所述导向轮(32)拉回至初始位置(70)处。
CN202320474357.8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Active CN219752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4357.8U CN219752764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4357.8U CN219752764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2764U true CN219752764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1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4357.8U Active CN219752764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2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90002276B1 (ko) 엘레베이터 장치
WO2006059840A1 (en) Electric roll screen machine
CN219752764U (zh)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CN116427138A (zh) 一种双驱四线晾衣机
CN116200918A (zh) 具有长度补偿结构的导向装置
CN106185665A (zh) 一种用于晾衣架的卷绳装置
CN210122461U (zh) 一种晾衣机驱动装置
CN110002355A (zh) 一种晾衣机驱动装置
CN219751753U (zh) 具有长度补偿结构的导向装置
CN219751754U (zh) 一种晾衣机滑轮座
US11591185B2 (en) Remote triggering device, overspeed governor assembly and elevator system
CN210179559U (zh) 升降调节装置及吊灯
WO2021031481A1 (zh) 晾衣机的动力总成和晾衣机
CN219751745U (zh) 应用于晾衣机上的驱动装置
CN213573828U (zh) 电动窗帘驱动装置、电动窗帘主机、电动窗帘
CN216838650U (zh) 一种通过同步带升降的晾衣机
CN21767821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隐藏式晾衣机总成
CN220578797U (zh) 电动晾衣架的动力装置
CN217678213U (zh) 一种具有晾杆隐藏功能的晾衣机
CN214934880U (zh) 一种绕线装置和晾衣机
CN220302638U (zh) 晾衣机的动力系统及晾衣机
CN110171782A (zh) 驱动晾衣架升降的动力总成和晾衣机
CN220283425U (zh) 一种晾衣机用升降控制装置
CN116219704A (zh) 应用于晾衣机上的驱动装置
CN212439972U (zh) 一种带阻尼的双拉绳卷簧收线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