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2248U - 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和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 Google Patents

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和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2248U
CN219742248U CN202320761128.4U CN202320761128U CN219742248U CN 219742248 U CN219742248 U CN 219742248U CN 202320761128 U CN202320761128 U CN 202320761128U CN 219742248 U CN219742248 U CN 219742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frame
seat
backrest
leg
arm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11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赛军
李晓鸿
宋刚
吕战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m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11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2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2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2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包括扶手侧板(1);机械伸展装置(2),包括用于附接坐席部的座框(21)、设置在座框(21)后部的用于附接靠背的靠背组件(22)和与座框(21)的前部枢转连接的腿部伸展装置(23),其中,在所述扶手侧板(1)上设置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11),所述座框(21)与导轨(11)滑动配合连接;其中,靠背组件(22)包括靠背安装件,靠背安装件的上端附接靠背,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座框(21)连接,从而当座框(21)向前滑移时,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座框的后部的枢转点向前移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Description

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和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座椅单元的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多种用于可活动的座椅单元,例如具备多位置变换功能的沙发或座椅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沙发、座椅的舒适性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已知的设计中,可活动的座椅单元通常具备机械伸展装置,借此能够在坐姿、休闲姿(或者说TV位置)和躺姿状态之间变换,在所述座椅单元从坐姿状态变换至休闲姿状态时,座椅单元的脚凳向前伸出,靠背与坐席部之间的角度基本不变,在所述座椅单元从休闲姿状态向躺姿状态变换时,脚凳较之休闲姿状态进一步向前且向上抬升,靠背显著后仰。然而在现有的具备躺姿位置的活动座椅中,往往会因为躺姿状态而使靠背剧烈后移,从而对家具摆放提出更大的空间要求。为解决该技术问题,也提出过一些所谓“零靠墙”方案,然而这些产品类型往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灵活便利、所需安置空间更小的可活动座椅。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包括一对平行布置扶手侧板;在地面上方设置在扶手侧板之间的机械伸展装置,包括用于附接坐席部的座框、设置在座框后部的用于附接靠背的靠背组件和与座框的前部枢转连接的腿部伸展装置,其中,在所述扶手侧板上设置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座框与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电驱动单元,其构造为作用在扶手侧板与腿部伸展装置之间的座椅致动器,借助所述电驱动单元能够使座框沿所述导轨相对于扶手侧板前后滑移,促使座椅单元在坐姿位置、TV姿位置与躺姿位置之间依次变换,在坐姿位置中,靠背竖立,腿部伸展装置收拢在坐席部下方,在TV姿位置中,腿部伸展装置伸展至坐席部前方,在躺姿位置中,腿部伸展装置伸展至坐席部前方,座框向前滑移并带动靠背以更大角度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靠背组件包括靠背安装件,靠背安装件的上端附接靠背,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座框连接,从而当座框向前滑移时,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座框的后部的枢转点向前移动。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当座框向前滑移时,靠背的最高点具有向下且向前移动的趋势。在此要说明的是,靠背的最高点向下且向前的趋势并不排除靠背的最高点暂时或微小距离的后移。
优选地,所述座框包括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两个座框纵梁和横向连接在所述两个纵梁之间的至少一个座框横梁,并且在所述腿部伸展装置之间连接有腿部横梁,其中,所述座框纵梁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座椅致动器的一端相对于扶手侧板位置固定地设置,座椅致动器的另一端与腿部横梁相连,其中,通过座椅致动器的伸缩促使腿部伸展装置和座框先后依次地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电驱动单元借助仅一个致动器实现对座框、靠背和腿部伸展装置的共同控制。
优选地,座椅致动器的调整行程分为先后实施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腿部伸展装置相对于座框运动,在第二阶段中,座框相对于扶手侧板滑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靠背组件包括靠背安装件和随动连杆,靠背安装件的上端附接靠背并且与随动连杆的上端枢转连接,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座框的后部枢转连接,随动连杆的下端枢转连接在相对于扶手侧板位置固定的铰接点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随着座框的前移,靠背安装件与座框铰接的下端前移,使得靠背安装件与随动连杆之间的夹角增大,并且靠背安装件整体随座框前移,带动靠背在倾斜的同时向前移动,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座框的后部的枢转点向前移动。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当座框向前滑移时,靠背的最高点具有向下且向前移动的趋势。在此要说明的是,靠背的最高点向下且向前的趋势并不排除靠背的最高点暂时或微小距离的后移。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减少了对座椅后方安置空间的过高要求。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靠背组件构造为由靠背安装件、随动连杆、第一靠背辅助连杆和第二靠背辅助连杆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其中,靠背安装件的上端附接靠背,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随动连杆的上端铰接,随动连杆的下端枢转连接在相对于扶手侧板位置固定的铰接点上。
优选地,靠背安装件的下端还与第二靠背辅助连杆的上端铰接,第一靠背辅助连杆的一端铰接在随动连杆的中部,另一端与座框的后部枢转连接,第二靠背辅助连杆的下端铰接在第一靠背辅助连杆的中部。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包括一对平行布置的扶手侧板;在地面上方设置在扶手侧板之间的机械伸展装置,所述机械伸展装置包括用于附接坐席部的座框、设置在座框后部的用于附接靠背的靠背组件和与座框的前部枢转连接的腿部伸展装置,其中,在所述扶手侧板上设置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座框与导轨滑动配合连接;电驱动单元,其包括作用在扶手侧板与座框之间的座框致动器和作用在座框与腿部伸展装置之间的腿部致动器,借助所述电驱动单元能够使座框沿所述导轨相对于扶手侧板前后滑移,促使座椅单元在坐姿位置、TV姿位置与躺姿位置之间变换,在坐姿位置中,靠背竖立,腿部伸展装置收拢在坐席部下方,在TV姿位置中,腿部伸展装置伸展至坐席部前方,在躺姿位置中,腿部伸展装置伸展至坐席部前方,座框向前滑移并带动靠背以更大角度倾斜。
根据本实施方式,靠背组件包括靠背安装件和随动连杆,靠背安装件的上端附接靠背并且与随动连杆的上端枢转连接,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座框的后部枢转连接,随动连杆的下端枢转连接在相对于扶手侧板位置固定的铰接点上,从而当座框向前滑移时,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座框的后部的枢转点向前移动。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当座框向前滑移时,靠背的最高点具有向下且向前移动的趋势。
优选地,所述座框致动器的一端相对于扶手侧板位置固定地设置,座框致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框横梁相连,其中,通过座框致动器的伸缩促使座框相对于扶手侧板前后滑移。
优选地,所述腿部致动器的一端与所述座框横梁相连,腿部致动器的另一端与腿部横梁相连,其中,通过腿部致动器的伸缩促使腿部伸展装置展开或收拢。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驱动单元借助两个致动器分别对座框和腿部伸展装置进行相互独立的控制,从而实现更灵活的位置变换。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包括上述座椅单元。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的立体图;
图2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座椅单元的另一立体图;
图3a和3b分别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座椅单元的拆解部件;
图4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座椅单元坐姿位置的侧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座椅单元TV姿位置的侧视图;
图6示意性示出图1所示座椅单元躺姿位置的侧视图;
图7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的立体图;
图8示意性示出图7所示座椅单元的局部立体图;
图9示意性示出图7所示座椅单元坐姿位置的侧视图;
图10示意性示出图7所示座椅单元TV姿位置的侧视图;
图11示意性示出图7所示座椅单元躺姿位置的侧视图;
图1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备选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
图13示意性示出图12所示实施方式的另一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方式”或“实施方式”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图1至图6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该座椅单元构造为能够在多个不同位置,例如坐姿位置、TV姿位置、躺姿位置之间变换。
座椅单元包括一对平行布置的扶手侧板1,在扶手侧板上分别安装有图中未示出的扶手垫。扶手侧板1将座椅单元支承在地面上,在扶手侧板1内侧面上构造有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11,借助锚固件将侧板横梁12位置固定地安装在两个扶手侧板1之间。在扶手侧板1之间安装有机械伸展装置2,用于使座椅单元在不同位置之间变换。
该机械伸展装置2包括用于附接坐席部的座框21,该座框21包括两个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第一座框纵梁211a和第二座框纵梁211b以及横向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座框纵梁之间的座框横梁212。第一座框纵梁211a和第二座框纵梁211b分别与扶手侧板的内侧面上的导轨11滑动配合,从而使座框21能够沿导轨11相对于扶手侧板前后滑移。
座框21的后部与靠背组件22相连。该靠背组件22包括靠背安装件221和随动连杆222。在如图1至图6的实施方式中,靠背安装件221的下端铰接在第一和第二座框纵梁的后端,靠背安装件221的上端分叉地构造,其中一个分叉部与靠背附接,另一个分叉部的顶端与随动连杆222的上端枢转连接,随动连杆222的下端与侧板横梁12枢转连接。
座框21的前部设置有腿部伸展装置23。腿部伸展装置23以已知方式由多个相互枢转连接的连杆构成,其中,所述第一腿部连杆232的后端与座框21的前端铰接,第一腿部连杆232的前端与第二腿部连杆233的后端铰接,第三腿部连杆234的后端与座框21的前端铰接,第三腿部连杆234的前端与第四腿部连杆235的后端铰接,第二腿部连杆233和第四腿部连杆235分别在其前端与搁脚件236铰接,其中,在第一腿部连杆232之间安装有腿部横梁231。
座椅单元还包括电驱动单元3,借助所述电驱动单元能够使座框21沿所述导轨11相对于扶手侧板1前后滑移,促使座椅单元在坐姿位置、TV姿位置与躺姿位置之间变换。
在图1至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电驱动单元3包括用于驱动座框21沿导轨21相对于扶手侧板1前后滑移的座框致动器31和用于驱动腿部伸展装置23相对于座框21伸展和收缩的腿部致动器32,其中,座框致动器31和腿部致动器32能够相互无关地运行,从而使座框21的前后滑移和腿部伸展装置的伸缩能够相互无关地实施。
座框致动器31构造为线性致动器,如图3a所示,座框致动器31的电机头安装在侧板横梁12上,可伸缩的致动杆则作用在座框横梁212上。
腿部致动器32也构造为线性致动器,如图3b所示,腿部致动器32的电机头安装在座框横梁212上,可伸缩的致动杆则作用在腿部横梁231上。
图4示出了处于坐姿位置中的座椅单元,其中,附接在靠背安装件221上的靠背竖立,腿部伸展装置23收拢在座框21下方。此时,如果仅腿部致动器32伸展,则推动腿部横梁231向前移动,并带动腿部伸展装置23展开,从而实现从图4所示的坐姿位置至图5所示的TV姿位置的变换。
从图5所示的TV姿位置开始,如果座框致动器31伸展,则推动座框横梁212连同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座框纵梁211a、第二座框纵梁211b沿导轨11向前滑移。与此同时,靠背安装件221与随动连杆222之间的夹角增大,并且靠背安装件221与座框21的后部的枢转点向前移动,从而使靠背安装件221整体随座框21前移,带动靠背在倾斜的同时向前移动,从而使靠背的最高点向下移动。由此实现从图5所示的TV姿位置至图6所示的躺姿位置的变换。
当然,也可以从图4所示的坐姿位置开始仅使座框致动器31伸展,从而使座框21沿导轨11向前滑移,靠背倾斜,而腿部伸展装置23保持收拢在座框21下方。
座椅单元的相应的反向位置变换通过致动器的致动杆的收缩实现,在此不作赘述。
图7至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电驱动单元3的构造。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电驱动单元3构造为座椅致动器33。如图7所示,座椅致动器33构造为线性致动器,其电机头安装在扶手侧板1的侧板横梁12上,可伸缩的致动杆则作用在腿部横梁231上。
座椅致动器33的调整行程分为先后依次实施的两个阶段。在此以图9至图11、也即座椅单元在坐姿位置、TV姿位置和躺姿位置之间的依次变换为例,对此进行阐释。
在第一阶段中,仅腿部伸展装置相对于座框伸缩。具体而言,当座椅致动器33伸展时,由于落座在座椅上的使用者自身的重量,使得座框21相对于扶手侧板1保持位置不变,靠背姿态也保持不变,致动杆仅推动腿部横梁231向前移动,进而带动腿部伸展装置23展开,从而使座椅单元从图9所示的坐姿位置变换至图10所示的TV姿位置。
在第二阶段中,座框相对于扶手侧板前后滑移。具体而言,当座椅致动器的致动杆继续伸展直至腿部伸展装置23最大程度展开时,则腿部伸展装置带动座框21沿导轨11相对于扶手侧板1向前滑移。与此同时,靠背安装件221与随动连杆222之间的夹角增大,并且靠背安装件221整体随座框21前移,带动靠背在倾斜的同时向前移动,从而使靠背的最高点向下移动,实现座椅单元从图10所示的TV姿位置至图11所示的躺姿位置的变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备选地,还可如图8所示设置顺序弹簧25。顺序弹簧25作用在座框21与腿部伸展装置23之间。如图8所示,顺序弹簧25的一端连接在座框纵梁的内侧上,另一端连接在腿部伸展装置的连杆上。顺序弹簧25更可靠地确保了座椅单元在坐姿位置、TV姿位置和躺姿位置之间的依次变换,防止姿态变换次序紊乱。
图12示意性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备选方案的局部侧视图。根据该备选方案的座椅单元包括一对平行布置地支承在地面上的扶手侧板1、设置在扶手侧板1之间的机械伸展装置2,所述机械伸展装置2包括用于附接坐席部的座框21、设置在座框21后部的用于附接靠背的靠背组件22’和与座框21的前部枢转连接的腿部伸展装置23,其中,在所述扶手侧板1上设置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11,所述座框21与导轨11滑动配合连接。
根据该备选方案,靠背组件22’构造为由靠背安装件221’、随动连杆222’、第一靠背辅助连杆223和第二靠背辅助连杆224组成的四连杆机构。靠背安装件221’的上端附接靠背,靠背安装件221’的下端分别与随动连杆222’的上端和第二靠背辅助连杆224的上端铰接,随动连杆222’的下端枢转连接在相对于扶手侧板1位置固定的铰接点、例如侧板横梁12上,第一靠背辅助连杆223的一端铰接在随动连杆222’的中部,另一端与座框21的后部枢转连接,第二靠背辅助连杆224的下端铰接在第一靠背辅助连杆223的中部。
当座框21沿导轨11相对于扶手侧板1向前滑移时,第一靠背辅助连杆223被带动向前移动,使得四连杆机构发生形态变化,其中,靠背安装件221’的在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整体向前且向下移动,从而使靠背的最高点向下移动,如图13所示。
座椅致动器33作用构造为线性致动器,其电机头安装在扶手侧板1的侧板横梁12上,可伸缩的致动杆则作用在腿部横梁231上。
座椅致动器33的调整行程分为先后依次实施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腿部伸展装置23相对于座框21运动,在第二阶段中,座框21相对于扶手侧板1滑移,从而促使座椅单元在坐姿位置、TV姿位置与躺姿位置之间依次变换。具体的位置变化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附图标记清单
1 扶手侧板
11 导轨
12 侧板横梁
2 机械伸展装置
21 座框
211a 第一座框纵梁
211b 第二座框纵梁
212 座框横梁
22 靠背组件
221,221’ 靠背安装件
222,222’ 随动连杆
223 第一靠背辅助连杆
224 第二靠背辅助连杆
23 腿部伸展装置
231 腿部横梁
232 第一腿部连杆
233 第二腿部连杆
234 第三腿部连杆
235 第四腿部连杆
236 搁脚件
25 顺序弹簧
3 电驱动单元
31 座框致动器
32 腿部致动器
33 座椅致动器。

Claims (13)

1.一种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对平行布置扶手侧板(1);
-在地面上方设置在扶手侧板(1)之间的机械伸展装置(2),包括用于附接坐席部的座框(21)、设置在座框(21)后部的用于附接靠背的靠背组件(22)和与座框(21)的前部枢转连接的腿部伸展装置(23),其中,在所述扶手侧板(1)上设置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11),所述座框(21)与导轨(11)滑动配合连接;
-电驱动单元(3),其构造为作用在扶手侧板(1)与腿部伸展装置(23)之间的座椅致动器(33),借助所述电驱动单元能够使座框(21)沿所述导轨(11)相对于扶手侧板(1)前后滑移,促使座椅单元在坐姿位置、TV姿位置与躺姿位置之间依次变换;
其中,靠背组件(22)包括靠背安装件,靠背安装件的上端附接靠背,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座框(21)连接,从而当座框(21)向前滑移时,靠背安装件(221)的下端与座框(21)的后部的枢转点向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当座框(21)向前滑移时,靠背的最高点具有向下且向前移动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21)包括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两个座框纵梁(211a、211b)和横向连接在所述两个纵梁之间的至少一个座框横梁(212),并且在所述腿部伸展装置之间连接有腿部横梁(231),其中,所述座框纵梁(211a、211b)与所述导轨(11)滑动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致动器(33)的一端相对于扶手侧板(1)位置固定地设置,座椅致动器(33)的另一端与腿部横梁(231)相连,其中,通过座椅致动器(33)的伸缩促使腿部伸展装置(23)和座框(21)先后依次地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座椅致动器(33)的调整行程分为先后实施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腿部伸展装置(23)相对于座框(21)运动,在第二阶段中,座框(21)相对于扶手侧板(1)滑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靠背组件(22)包括靠背安装件(221)和随动连杆(222),靠背安装件(221)的上端附接靠背并且与随动连杆(222)的上端枢转连接,靠背安装件(221)的下端与座框(21)的后部枢转连接,随动连杆(222)的下端枢转连接在相对于扶手侧板(1)位置固定的铰接点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靠背组件(22)构造为由靠背安装件、随动连杆、第一靠背辅助连杆(223)和第二靠背辅助连杆(224)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其中,靠背安装件的上端附接靠背,靠背安装件的下端与随动连杆的上端铰接,随动连杆的下端枢转连接在相对于扶手侧板(1)位置固定的铰接点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靠背安装件下端还与第二靠背辅助连杆(224)的上端铰接,第一靠背辅助连杆(223)的一端铰接在随动连杆的中部,另一端与座框(21)的后部枢转连接,第二靠背辅助连杆(224)的下端铰接在第一靠背辅助连杆(223)的中部。
9.一种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对平行布置的扶手侧板(1);
-在地面上方设置在扶手侧板(1)之间的机械伸展装置(2),所述机械伸展装置(2)包括用于附接坐席部的座框(21)、设置在座框(21)后部的用于附接靠背的靠背组件和与座框(21)的前部枢转连接的腿部伸展装置(23),其中,在所述扶手侧板(1)上设置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11),所述座框(21)与导轨(11)滑动配合连接;
-电驱动单元(3),其包括作用在扶手侧板(1)与座框(21)之间的座框致动器(31)和作用在座框(21)与腿部伸展装置(23)之间的腿部致动器(32),借助所述电驱动单元(3)能够使座框(21)沿所述导轨(11)相对于扶手侧板(1)前后滑移,促使座椅单元在坐姿位置、TV姿位置与躺姿位置之间变换;
其中,靠背组件(22)包括靠背安装件(221)和随动连杆(222),靠背安装件(221)的上端附接靠背并且与随动连杆(222)的上端枢转连接,靠背安装件(221)的下端与座框(21)的后部枢转连接,随动连杆(222)的下端枢转连接在相对于扶手侧板(1)位置固定的铰接点上,从而当座框(21)向前滑移时,靠背安装件(221)的下端与座框(21)的后部的枢转点向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当座框(21)向前滑移时,靠背的最高点具有向下且向前移动的趋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21)包括沿座椅单元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两个座框纵梁(211a、211b)和横向连接在所述两个纵梁之间的至少一个座框横梁(212),所述座框致动器(31)的一端相对于扶手侧板(1)位置固定地设置,座框致动器(31)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框横梁(212)相连,其中,通过座框致动器(31)的伸缩促使座框(21)相对于扶手侧板(1)前后滑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致动器(32)的一端与所述座框横梁(212)相连,腿部致动器(32)的另一端与腿部横梁(231)相连,其中,通过腿部致动器(32)的伸缩促使腿部伸展装置(23)展开或收拢。
13.一种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单元。
CN202320761128.4U 2023-04-07 2023-04-07 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和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Active CN219742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1128.4U CN219742248U (zh) 2023-04-07 2023-04-07 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和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1128.4U CN219742248U (zh) 2023-04-07 2023-04-07 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和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2248U true CN219742248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3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1128.4U Active CN219742248U (zh) 2023-04-07 2023-04-07 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和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2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5153B (zh) 带有座部延伸的倾斜座椅机构
US7918496B2 (en) Armchair with leg rest that is unseen in a retracted position
US11793311B2 (en) Dual motion sloped floor recline mechanism for a theater seat
US11638482B2 (en) Reclining seating unit with wall-proximity capability
CN114080175B (zh) 具有躺椅功能和可向外枢转的脚部部分的座椅家具
CN111839052B (zh)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CN114025644B (zh) 具有双电机离墙功能的座椅家具
CN112512378A (zh) 用于使家具结构线性、平稳地移动的单个电动双向致动器系统
CN108991793B (zh) 座椅和休闲家具
CN112293997B (zh) 一种动力伸展装置
US11388998B2 (en) Reclining seating unit with wall-proximity capability and extendable headrest
JP5046935B2 (ja) 航空機のシート
CN219742248U (zh) 扶手落地式的座椅单元和扶手落地式的座椅
CN113142861A (zh) 用于可活动的座椅单元的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CN219306332U (zh) 可活动的座椅单元和可活动座椅
CN116369689A (zh) 可活动的座椅单元和可活动座椅
US20070126267A1 (en) Reclining seating unit with backrest support frame and cloth backrest support deck
CN218127658U (zh) 一种防夹手的搁脚折叠机构
CN212878459U (zh)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CN220571844U (zh) 用于可活动的座椅单元的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CN220360254U (zh) 用于可活动座椅的机械伸展装置和可活动的座椅单元
CN220360255U (zh) 用于可活动座椅的机械伸展装置和可活动的座椅单元
CN220876338U (zh) 用于可活动座椅的机械伸展装置和可活动的座椅单元
CN113040556A (zh) 一种用于沙发的背部联动机构
CN220988194U (zh) 座椅框架及座椅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