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1631U - 一种钓鱼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钓鱼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1631U
CN219741631U CN202321165086.4U CN202321165086U CN219741631U CN 219741631 U CN219741631 U CN 219741631U CN 202321165086 U CN202321165086 U CN 202321165086U CN 219741631 U CN219741631 U CN 219741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ish
transmission rod
rotating shaft
wir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50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小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1650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1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1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1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钓鱼工具,包括转轴、鱼线盘和外壳;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鱼线盘同轴转动连接,且转轴与鱼线盘之间设有卷簧;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转轴的另外一端贯穿外壳,进而使鱼线盘从开口一侧转动于外壳内且鱼线盘的线槽外露于开口;所述鱼线盘与外壳相对的侧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外壳与鱼线盘相对的一侧面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传动杆设有第一扭簧,通过第一扭簧带动传动杆的一端摆动至限位凸起的周向路径,进而使传动杆的一端与限位凸起接触;所述传动杆的另外一端伸出外壳的侧壁,外壳的外部设有伸向鱼线盘的线槽的触发杆。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钩鱼的成功率,降低鱼脱钩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钓鱼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钓鱼工具。
背景技术
在垂钓过程中拉杆的时机由钓鱼的人自己判断,在漫长的等待垂钓过程中,垂钓者可能走神或因其他事情未注意浮漂的动向,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拉杆时机。在不拉杆的情况下,鱼钩钩住鱼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普通鱼竿的鱼线轮只具备存储鱼线和收鱼线的作用,不具有自动拉线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以提高钩鱼的成功率,降低鱼脱钩的概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钓鱼工具,包括转轴、鱼线盘和外壳;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鱼线盘同轴转动连接,且转轴与鱼线盘之间设有卷簧;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转轴的另外一端贯穿外壳,进而使鱼线盘从开口一侧转动于外壳内且鱼线盘的线槽外露于开口;所述鱼线盘与外壳相对的侧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外壳与鱼线盘相对的一侧面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传动杆设有第一扭簧,通过第一扭簧带动传动杆的一端摆动至限位凸起的周向路径,进而使传动杆的一端与限位凸起接触;所述传动杆的另外一端伸出外壳的侧壁,外壳的外部设有伸向鱼线盘的线槽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设有与所述传动杆适配的限位孔,且触发杆与传动杆的另外一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传动杆的另外一端插入限位孔中以及鱼线盘的鱼线绕过触发杆,通过鱼拖动鱼线使触发杆偏转,进而使限位孔与传动杆的末端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鱼线盘不需要配合鱼竿,可单独使用,具体使用方法是:首先将鱼线盘缠绕鱼线,鱼线设有带诱饵的鱼钩、浮漂、助投器等。将诱饵扔至水中,通过鱼线盘回收一段鱼线以使鱼线处于紧绷状态。然后传动杆的另外一端插入限位孔中,同时传动杆的一端反向摆动,不与限位凸起接触,转动转轴使卷簧蓄力,在转动的过程中鱼线盘保持不动。最后绕过触发杆,自动收线设置完成。当鱼拉动鱼线时,鱼线带动触发杆偏转,同时限位孔与传动杆的末端分离,传动杆的一端正向摆动至与限位凸起接触,在卷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带动鱼线盘转动收线,进而带动鱼钩钩住鱼。整个拉线过程无需人参与,只要鱼儿上钩拉动鱼线,便可实现自动拉线钩鱼,从而提高了钩鱼的成功率,降低鱼脱钩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触发杆的一端设有用于挂住鱼线的弯曲部,且弯曲部与鱼线盘的线槽相对。鱼线紧绷后挂在弯曲部,弯曲部可防止鱼线从触发杆上滑落,避免自动拉钩设置失效。
优选地,所述外壳与鱼线盘相对的一侧面设有限位杆,所述转轴设有同轴固定的齿轮,限位杆设有第二扭簧,通过第二扭簧带动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齿轮接触,进而限制转轴只能朝收线的方向单向转动。所述限位杆的另外一端伸出外壳。限位杆与齿轮接触后形成一个用于限制转轴单向转动的组件,这种情况下可转动转轴带动卷簧蓄力。而露出的限位杆可以手动摆动,使其另一端与齿轮分离,方便控制。
优选地,所述伸出外壳的转轴末端设有用于转动的把手。所述外壳与把手之间设有垫圈,通过螺母旋紧于转轴的末端,进而将把手夹紧于垫圈于螺母之间且把手与转轴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卷簧位于鱼线盘的内部。卷簧和鱼线盘形成一个整体,不可拆分,防止卷簧没有约束而弹出损坏。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设有两个,两个限位凸起对称分布于鱼线盘的同一侧面。
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支架。支架可直接插在地上,不需要接住鱼竿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钓鱼工具安装好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鱼线盘、齿轮和把手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外壳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后视图;
图9为图7中安装鱼线盘和齿轮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转轴1、鱼线盘2、外壳3、把手4、垫圈5、限位凸起6、传动杆7、第一扭簧8、限位杆9、第二扭簧10、触发杆11、弯曲部12、限位孔13、线槽14、螺母15、支架16、齿轮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钓鱼工具,包括转轴1、鱼线盘2和外壳3。转轴1的左端与鱼线盘2同轴转动连接,且转轴1与鱼线盘2之间设有卷簧。具体地,卷簧位于鱼线盘2的内部。卷簧和鱼线盘2形成一个整体,不可拆分,防止卷簧没有约束而弹出损坏。转轴1与鱼线盘2可相对转动,卷簧的两端分别和转轴1与鱼线盘2连接。
如图5至图8所示,外壳3和鱼线盘2的形状均为圆盘形,在外壳3的左侧壁设有开口,也可以是右侧壁,本实施例不做限制,但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以左侧壁设有开口为例。所述转轴1的右端贯穿外壳3,进而使鱼线盘2从开口一侧转动于外壳3内且鱼线盘2的线槽14外露于开口。伸出外壳3的转轴1末端设有用于转动的把手4。所述外壳3与把手4之间设有垫圈5,通过螺母15旋紧于转轴1的右端,进而将把手4夹紧于垫圈5于螺母15之间且把手4与转轴1同步转动。这里的垫圈5是与外壳3一体,垫圈5和外壳3均为塑料材质,垫圈5用于增加把手4与外壳3之间的间距。另外,转轴1的左端也是通过螺母15固定鱼线盘2。
为了对鱼线盘2进行限位,如图5、图6和图9所示,在鱼线盘2的右侧面设有限位凸起6,限位凸起6设有两个,两个限位凸起6对称分布于鱼线盘2的右侧面。所述外壳3的右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与鱼线盘2相对的传动杆7。传动杆7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6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传动杆7设有第一扭簧8,通过第一扭簧8带动传动杆7的一端摆动至限位凸起6的周向路径,进而使传动杆7的一端与限位凸起6接触。传动杆7的另外一端伸出外壳3的侧壁,也可以手动转动传动杆7,克服第一扭簧8的弹力,使传动杆7与限位凸起6分离。传动杆7的作用是,当传动杆7与限位凸起6接触,则鱼线盘2无法随着转轴1一起转动,这时继续转动转轴1,可使卷簧蓄力。蓄力完成后,如果传动杆7与限位凸起6分离,则在卷簧弹力作用下带动鱼线盘2收线,从而拉动鱼钩钩住鱼,实现自动拉线的功能。为了使蓄力后的卷簧保持静止,即保持蓄力状态,通过以下结构实现:
如图7至图9所示,在外壳3的右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与鱼线盘2的限位杆9,所述转轴1设有同轴固定的齿轮17,限位杆9设有第二扭簧10,通过第二扭簧10带动限位杆9的一端与所述齿轮17接触,进而限制转轴1只能朝收线的方向单向转动。所述限位杆9的另外一端伸出外壳3。限位杆9与齿轮17接触后形成一个用于限制转轴1单向转动的组件,同时鱼线盘2又被限位凸起6卡住,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把手4带动转轴1使卷簧蓄力,蓄力后的卷簧因转轴1被齿轮17限制无法转动而无法释放弹力,因此卷簧处于蓄力状态。另外,
在外壳3的外部设有与传动杆7配合使用的触发杆11,触发杆11的一端与外壳3转动连接以及触发杆11的另外一端伸向鱼线盘2的线槽14,且伸向线槽14的触发杆11的一端设有用于挂住鱼线的弯曲部12,且弯曲部12与鱼线盘2的线槽14相对。鱼线紧绷后挂在弯曲部12,弯曲部12可防止鱼线从触发杆11上滑落,避免自动拉钩设置失效。
触发杆11设有与所述传动杆7适配的限位孔13,且触发杆11与传动杆7的另外一端位于同一平面。本实施例中的卷簧蓄力后可实现自动拉钩,即鱼儿拖动鱼线后自动回收鱼线,如图4所示,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S1、鱼线盘2缠绕鱼线,鱼线设有带诱饵的鱼钩、浮漂、助投器等,然后将诱饵扔至水中,外壳3通过支架16固定于地面,这与现有的鱼竿的抛饵方法相同。
S2、外壳3外侧的传动杆7末端插入限位孔13中,外壳3内侧的传动杆7末端摆动至限位凸起6的周向路径,阻挡限位凸起6,从而使鱼线盘2无法转动。
S3、通过把手4带动转轴1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转轴1带动齿轮17的一个轮齿顶开限位杆9,而限位杆9又在第二扭簧10的作用下卡在下一个轮齿上。转轴1继续转动,下一个轮齿继续顶开限位杆9,因而使齿轮17与限位杆9形成单向传动结构。这时转动转轴1,可带动卷簧蓄力且卷簧无法释放。
S4、鱼线挂在弯曲部12,且鱼线处于紧绷状态,自动收线设置完成。
如果有鱼上钩,拉动鱼线,鱼线带动触发杆11偏转,使限位孔13与传动杆7的末端分离。传动杆7的另外一端与限位凸起6分离,则解锁鱼线盘2,鱼线盘2在卷簧弹力作用下回收鱼线,进而拉动鱼钩并钩住鱼。整个拉线过程无需人参与,只要鱼儿上钩拉动鱼线,便可实现自动拉线钩鱼,从而提高了钩鱼的成功率,降低鱼脱钩的概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鱼线盘和外壳;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鱼线盘同轴转动连接,且转轴与鱼线盘之间设有卷簧;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转轴的另外一端贯穿外壳,进而使鱼线盘从开口一侧转动于外壳内且鱼线盘的线槽外露于开口;
所述鱼线盘与外壳相对的侧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外壳与鱼线盘相对的一侧面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传动杆设有第一扭簧,通过第一扭簧带动传动杆的一端摆动至限位凸起的周向路径,进而使传动杆的一端与限位凸起接触;
所述传动杆的另外一端伸出外壳的侧壁,外壳的外部设有伸向鱼线盘的线槽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设有与所述传动杆适配的限位孔,且触发杆与传动杆的另外一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传动杆的另外一端插入限位孔中以及鱼线盘的鱼线绕过触发杆,通过鱼拖动鱼线使触发杆偏转,进而使限位孔与传动杆的末端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的一端设有用于挂住鱼线的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与鱼线盘的线槽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鱼线盘相对的一侧面设有限位杆,所述转轴设有同轴固定的齿轮,限位杆设有第二扭簧,通过第二扭簧带动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齿轮接触,进而限制转轴只能朝收线的方向单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另外一端伸出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外壳的转轴末端设有用于转动的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把手之间设有垫圈,通过螺母旋紧于转轴的末端,进而将把手夹紧于垫圈于螺母之间且把手与转轴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簧位于鱼线盘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设有两个,两个限位凸起对称分布于鱼线盘的同一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鱼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支架。
CN202321165086.4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钓鱼工具 Active CN219741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5086.4U CN219741631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钓鱼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5086.4U CN219741631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钓鱼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1631U true CN219741631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3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5086.4U Active CN219741631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钓鱼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1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550302A (en) Automatic motion lure and alert for fishing lines
US4235035A (en) Tripable fishing rod holder
JP3560448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CN219741631U (zh) 一种钓鱼工具
US3911609A (en) Instrument for remote fishing
US4660316A (en) Light signalling fishing accessory
US20130292503A1 (en) Fishing Reel
US8919029B1 (en) Fishing apparatus
US2274131A (en) Fishhook coupling
US4509287A (en) Fish trolling device
US3489365A (en) Selectively actuatable antireverse mechanism for closed face spinning reels
CN220274642U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钓鱼器
CA2774217C (en) Automatic fishing apparatus
CN202680281U (zh)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CN105766837A (zh) 一种电动刺鱼抛竿
CN116711692A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钓鱼器
US3380185A (en) Fishing lure
CN219352817U (zh) 一种稻田养殖甲鱼诱捕装置
TW200400792A (en) Support member for spinning reel
CN218302970U (zh) 一种可伸缩的磁力仿生鱼饵
KR100380028B1 (ko) 스풀 제동력 순간 절환장치를 구비한 스피닝 릴
JP3103185U (ja) 自動牽制浮き
CN107223644B (zh) 自动钓鱼海竿
CN2877289Y (zh) 防逃捞鱼网
CN216874618U (zh) 一种具有一键锁止功能的鱼线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