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80281U -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80281U
CN202680281U CN 201220337574 CN201220337574U CN202680281U CN 202680281 U CN202680281 U CN 202680281U CN 201220337574 CN201220337574 CN 201220337574 CN 201220337574 U CN201220337574 U CN 201220337574U CN 202680281 U CN202680281 U CN 202680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attaching parts
trigger
semiellipse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375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33757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80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80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802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钩鱼海竿,属于渔具。它包括竿体、鱼线轮、鱼线、鱼钩和自动钩鱼装置,所述自动钩鱼装置包括弹性装置、钩鱼器和夹子;所述钩鱼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和扳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一端通过弹性装置与鱼线靠近鱼线轮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另一端通过扳机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通过固定拉线与竿体连接,所述扳机另一端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通过夹子固定在鱼线竿体上端处,所述鱼线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和鱼钩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而且能够有效地将鱼钩刺入鱼嘴中,防止鱼儿脱钩,大大提高了钓鱼的成功率,十分适用于热爱钓鱼的人。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尤其是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背景技术
海竿,又叫投竿或抛竿。它在钓竿的柄部安有一个绕线轮,上面缠满钓线,这样,当用力甩投时,就能把饵钩抛到较远的水域。这种带有绕线轮的钓竿在我国唐代就有之,古人你之为“钓车”、“车轮钓”等,而市售的这种海竿却是从国外传入的,由于它有众多优点,故迅速在国内普及,成为众多钓者必备的钓具。
海竿一般不用浮漂,它是看竿尖或听铃响来传递鱼儿咬钩的信息,只要竿尖上下抖动,或是铃声大作,就知道鱼已上钩,但是,海竿上的小铃或竿尖传递鱼儿咬钩信息不够灵敏,常是鱼儿咬死了钩才有反应,容易造成鱼儿脱钩,错过了很多有利提竿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钩鱼海竿,能够有效解决鱼儿咬钩信息传递不灵敏而导致鱼儿脱钩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钓鱼的成功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钩鱼海竿,包括竿体、鱼线轮、鱼线和鱼钩,其特征是,还包括自动钩鱼装置,所述自动钩鱼装置包括弹性装置、钩鱼器和夹子;所述钩鱼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和扳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一端通过弹性装置与鱼线靠近鱼线轮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另一端通过扳机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通过固定拉线与竿体连接,所述扳机另一端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通过夹子固定在鱼线竿体上端处,所述鱼线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和鱼钩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或橡皮筋。
进一步地,所述钩鱼器的第一连接部件为设有通孔的滑块,所述钩鱼器的第二连接部件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扳机一端通过铰链铰接在壳体外壁上,扳机设置拉线的另一端设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穿过壳体外壁插入处于壳体内滑块的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钩鱼器的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连杆和凸台,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弹性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凸台连接,所述钩鱼器的第二连接部件为一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外壁固接有一固定平台,所述扳机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平台,所述转轴中部固接有一挡杆,所述档杆穿过第二连接部件上的开口伸入腔体内用以阻挡处于第二连接部件腔体内第一连接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钩鱼器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为两个相互套接的半椭圆金属环,所述扳机一端穿过两个半椭圆金属环的套环中,另一端连接有拉线;所述两个半椭圆金属环的一个半椭圆金属环通过弹性装置与鱼线靠近鱼线轮处连接,另一个半椭圆金属环通过固定拉线与竿体连接,且两个半椭圆金属环之间的套环夹角为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而且能够有效地将鱼钩刺入鱼嘴中,防止鱼儿脱钩,大大提高了钓鱼的成功率,十分适用于热爱钓鱼的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钩鱼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钩鱼器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钩鱼器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竿体,2鱼线轮,3弹簧,4第一连接部件,5第二连接部件,6扳机,7夹子,8鱼线,9鱼钩,10滑块,11壳体,12插接杆,13铰链,14档杆,15转轴,16固定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钩鱼海竿,包括竿体1、鱼线轮2、鱼线8、鱼钩9和自动钩鱼装置,所述自动钩鱼装置包括弹簧3、钩鱼器和夹子7;所述钩鱼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4、第二连接部件5和扳机6,所述第一连接部件4一端通过弹簧3与鱼线8靠近鱼线轮2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4另一端通过扳机6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件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通过固定拉线与竿体1连接,所述扳机6另一端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通过夹子7固定在鱼线8竿体上端处,所述鱼线8的两端分别与弹簧3和鱼钩9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钩鱼器的第一连接部件4为设有通孔的滑块10,所述钩鱼器的第二连接部件6为一端开口的壳体11,所述扳机6的一端通过铰链13铰接在壳体11的外壁上,扳机6设置拉线的另一端设有插接杆12,所述插接杆12穿过壳体11外壁插入处于壳体内滑块10的通孔中。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钩鱼器的第一连接部件4包括连杆和凸台,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弹簧3连接,另一端与凸台连接,所述钩鱼器的第二连接部件5为一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外壁固接有一固定平台16,所述扳机6与转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平台16,所述转轴15中部固接有一挡杆14,所述档杆14穿过第二连接部件上5的开口伸入腔体内用以阻挡处于第二连接部件腔体内第一连接部件4。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钩鱼器的第一连接部件4和第二连接部件5分别为两个相互套接的半椭圆金属环,所述扳机6一端穿过两个半椭圆金属环的套环中,另一端连接有拉线;所述两个半椭圆金属环的一个半椭圆金属环通过弹簧3与鱼线8靠近鱼线轮2处连接,另一个半椭圆金属环通过固定拉线与竿体1连接,且两个半椭圆金属环之间的套环夹角为90度。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钓鱼器的灵活性,可以将第一连接部件4上的半椭圆金属环的前端弯曲,并与半椭圆金属环的后端形成两个90度的夹角,第二连接部件5上的半椭圆金属环穿过第一连接部件4上的半椭圆金属环的前端弯曲环,扳机6穿过第二连接部件5上的半椭圆金属环,扳机6的杆体卡在两个90度夹角的内侧,并使扳机6杆体的末端刚刚超出位于下方的90度夹角,把第一连接部件4和第二连接部件5连成一体。
使用时,将带有鱼饵的鱼钩9投入水中后,通过扳机6将第一连接部件4和第二连接部件5连接在一起,并将连接扳机6的拉线另一端通过夹子7固定在靠近竿体上端的鱼线上,当鱼儿咬钩时,鱼线晃动并通过拉线拉动扳机6,将第一连接部件4和第二连接部件5分离,这时鱼线在弹簧3收缩作用下回拉,把鱼钩9刺入鱼嘴,从而防止了鱼儿脱钩。
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外,其余均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自动钩鱼海竿,包括竿体、鱼线轮、鱼线和鱼钩,其特征是,还包括自动钩鱼装置,所述自动钩鱼装置包括弹性装置、钩鱼器和夹子;所述钩鱼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和扳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一端通过弹性装置与鱼线靠近鱼线轮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另一端通过扳机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通过固定拉线与竿体连接,所述扳机另一端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通过夹子固定在鱼线竿体上端处,所述鱼线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和鱼钩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钩鱼海竿,其特征是,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或橡皮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钩鱼海竿,其特征是,所述钩鱼器的第一连接部件为设有通孔的滑块,所述钩鱼器的第二连接部件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扳机一端通过铰链铰接在壳体外壁上,扳机设置拉线的另一端设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穿过壳体外壁插入处于壳体内滑块的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钩鱼海竿,其特征是,所述钩鱼器的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连杆和凸台,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弹性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凸台连接,所述钩鱼器的第二连接部件为一端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外壁固接有一固定平台,所述扳机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平台,所述转轴中部固接有一挡杆,所述档杆穿过第二连接部件上的开口伸入腔体内用以阻挡处于第二连接部件腔体内第一连接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钩鱼海竿,其特征是,所述钩鱼器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为两个相互套接的半椭圆金属环,所述扳机一端穿过两个半椭圆金属环的套环中,另一端连接有拉线;所述两个半椭圆金属环的一个半椭圆金属环通过弹性装置与鱼线靠近鱼线轮处连接,另一个半椭圆金属环通过固定拉线与竿体连接,且两个半椭圆金属环之间的套环夹角为90度。
CN 201220337574 2012-07-11 2012-07-11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80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7574 CN202680281U (zh) 2012-07-11 2012-07-11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7574 CN202680281U (zh) 2012-07-11 2012-07-11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80281U true CN202680281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35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3757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80281U (zh) 2012-07-11 2012-07-11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802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5138A (zh) * 2012-07-11 2012-10-10 齐长龙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CN106376535A (zh) * 2016-10-14 2017-02-08 谭军 一种可基于互联网络控制的自动钩鱼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5138A (zh) * 2012-07-11 2012-10-10 齐长龙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CN106376535A (zh) * 2016-10-14 2017-02-08 谭军 一种可基于互联网络控制的自动钩鱼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5138A (zh)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CN202680281U (zh) 一种自动钩鱼海竿
CN203105405U (zh) 一种基于wifi技术传输视频信号的可视钓鱼竿
CN201299053Y (zh) 一种钓钩及钓钩组合
CN210248050U (zh) 一种不会跑鱼的防脱鱼钩
CN204014811U (zh) 一种高钓率自动弹簧鱼钩
US2932116A (en) Fishhooks
CN205596941U (zh) 一种夹合钓钩
TWM411783U (en) Protection device of artificial bait
CN201682899U (zh) 拉环弹放鱼钩
CN207369921U (zh) 自动弹射假饵
CN207836558U (zh) 全自动钓鱼器
CN203040464U (zh) 一种可视钓鱼竿
CN205922565U (zh) 一种无饵自动提示爆炸钩
CN204811581U (zh) 水底自动钓鱼器
CN201199860Y (zh) 一种采用带铒钩的鱼钩的全自动弹力钓鱼器
CN205667274U (zh) 一种自动拽线报警抛竿
CN210610763U (zh) 一种防脱钩的自动弹簧鱼钩
CN205124782U (zh) 自动刺鱼器
KR200426552Y1 (ko) 집어통을가진 판형낚시추
CN204697776U (zh) 一种儿童钓鱼保护装置
CN2753145Y (zh) 钓鱼用水底打窝器
CN205511745U (zh) 渔钩
CN213523521U (zh) 一种软体仿生鱼饵
CN202907665U (zh) 船钓防挂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7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