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1052U - 一种散热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1052U
CN219741052U CN202320729371.8U CN202320729371U CN219741052U CN 219741052 U CN219741052 U CN 219741052U CN 202320729371 U CN202320729371 U CN 202320729371U CN 219741052 U CN219741052 U CN 219741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bottom plate
heat transfer
fi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93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瑞琪
张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93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1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1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1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底板、盖壳和换热翅片,盖壳连接至底板并使得盖壳和底板之间围合形成密封腔,换热翅片位于密封腔内,换热翅片且与底板相连接以形成多个换热流道,换热翅片换热流道沿轴向排布有包括若干波浪状的换热段和若干直线状的过渡段,底板设有贯通至密封腔的进流孔和出流孔,进流孔连通至位于换热流道换热翅片的入口侧,出流孔连通至位于换热流道换热翅片的出口侧。上述方案通过对换热翅片的形状进行设计,当冷却液流经换热翅片的换热段时能够实现高效换热,当冷却液流经换热流道的过渡段时则有利于冷却液的压降保持在较小范围,上述设计在提升换热翅片的换热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冷却液的压降过大问题,有效提升了整体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逆变器在工作时由于功率较高,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内部电子功率元件的损坏就需要配备相应的换热器。目前在这一领域主要采用的主要是铲齿式换热器,见图1,铲齿式换热器的上方用于固定电子功率元件,下方为换热铲齿。其缺点是:1)换热铲齿的生产节拍慢,单件零部件生产周期长,单件生产成本较高;2)换热铲齿的换热效率低,需要较大流量的冷却介质才可以满足电子功率元件的散热需求;3)由于较低的换热效率,需要较大的换热器,才可以满足电子功率元件的散热需求,对逆变器的边界需求高,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换热效率低,导致散热效果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底板、盖壳和换热翅片,所述盖壳连接至所述底板并使得盖壳和底板之间围合形成密封腔,所述换热翅片位于密封腔内,所述换热翅片且与所述底板相连接以形成多个换热流道,所述换热翅片换热流道沿轴向排布有包括若干波浪状的换热段和若干直线状的过渡段,所述底板设有贯通至密封腔的进流孔和出流孔,所述进流孔连通至位于换热流道换热翅片的入口侧,所述出流孔连通至位于换热流道换热翅片的出口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通过对换热翅片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其既有波浪状的换热段,又有直线状的过渡段,从而冷却液由底板的进流孔流入密封腔后,当冷却液流经换热流道的换热段时能够实现高效换热,当冷却液流经换热流道的过渡段时则有利于冷却液的压降保持在较小范围,最终冷却液从底板的出流孔流出;上述设计在提升换热翅片的换热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冷却液的压降过大问题,不仅提升了整体的换热效率,在同样的散热需求下,只需要较小流量的冷却液就可以满足散热效果,而且由于换热翅片的换热效率高,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所需的占用空间更小。
作为优选的,所述换热段和过渡段间隔排布,从而使得换热翅片的布局合理。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板背向盖壳的一侧设有若干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用于供待散热件安装,所述安装区的位置与所述换热流道的换热段逐个对应,从而保证换热效率最高的换热段能够与待散热件的位置相对应,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盖壳朝向底板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密封腔由凹槽和底板围合而成,所述凹槽的槽壁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形状与换热段相匹配,所述定位部用于抵接至换热段的侧面,从而便于盖壳相对换热翅片的定位与安装。
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部凸出于凹槽的槽壁,所述定位部至少为两个,以使得凹槽的左侧槽壁和右侧槽壁均至少有一个定位部,位于左侧槽壁的定位部用于抵接至换热段的左侧面的波谷位置,位于右侧槽壁的定位部用于抵接至换热段的右侧面的波谷位置,保证盖壳与换热翅片间更好的定位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换热翅片的横截面呈波纹形,且波谷侧连接至所述底板,波峰侧抵接至所述盖壳,波纹状横截面的换热翅片能够一体冲压成型,生产节拍快,单件零部件生产周期短,单件生产成本较低,且换热效果好。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板和换热翅片之间、所述底板和盖壳之间均通过钎焊方式连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铲齿式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散热器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3为一种散热器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一种散热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A-A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一种散热器结构的换热翅片的示意图;
图7为一种散热器结构的盖壳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11、进流孔;12、出流孔;13、安装区;2、盖壳;21、凹槽;22、定位部;3、换热翅片;31、换热段;32、过渡段;33、入口侧;34、出口侧;35、换热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参阅图2-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底板1、盖壳2和换热翅片3,所述盖壳2连接至所述底板1并使得盖壳2和底板1之间围合形成密封腔,所述换热翅片3位于密封腔内,所述换热翅片3与所述底板1相连接以形成多个换热流道35,所述换热流道35沿轴向排布有若干波浪状的换热段31和若干直线状的过渡段32,所述底板1设有贯通至密封腔的进流孔11和出流孔12,所述进流孔11连通至换热流道35的入口侧33,所述出流孔12连通至换热流道35的出口侧34。
上述方案通过对换热翅片3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其既有波浪状的换热段31,又有直线状的过渡段32,从而冷却液由底板1的进流孔11流入密封腔后,当冷却液流经换热流道35的换热段31时能够实现高效换热,当冷却液流经换热流道35的过渡段32时则有利于冷却液的压降保持在较小范围,最终冷却液从底板1的出流孔12流出;上述设计在提升换热翅片3的换热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冷却液的压降过大问题,不仅提升了整体的换热效率,在同样的散热需求下,只需要较小流量的冷却液就可以满足散热效果,而且由于换热翅片3的换热效率高,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所需的占用空间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段31为三个,过渡段32为两个,且换热段31和过渡段32间隔排布,从而在换热段31完成换热的冷却液能够进入过渡段32,防止冷却液压降过大导致冷却液循环出现不稳定问题。应当理解,换热段31和过渡段32的个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本设计对此不做限定。底板1背向盖壳2的一侧设有若干安装区13,安装区13的个数与换热翅片3的换热段31的个数相同。安装区13用于供发热电子器件之类的待散热件安装,安装区13的位置与换热流道35的换热段31逐个对应,从而保证换热效率最高的换热段31能够与待散热件的位置相对应,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盖壳2朝向底板1的一侧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及换热翅片3,密封腔由凹槽21和底板1围合而成。凹槽21的槽壁设有定位部22,定位部22的形状与换热段31相匹配。由于换热段31为波浪状,因此本实施例的定位部22为与换热段31的波形相同的圆弧状。定位部22可以是呈凸出状地设置于凹槽21的槽壁,也可以是凹陷状地设置于凹槽21的槽壁,当定位部22为凸出状时,定位部22用于抵接至换热段31的侧面的波谷位置;当定位部22为凹陷状时,定位部22用于抵接至换热段31的侧面的波峰位置,从而便于盖壳2相对换热翅片3的定位与安装。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2为凸出状地设置于凹槽21的槽壁,且定位部22共四个,分别位于凹槽21的左侧槽壁的前部和右部,以及右侧槽壁的前部和右部。位于左侧槽壁的定位部22用于配合抵接至对应的换热段31的左侧面的波谷位置,位于右侧槽壁的定位部22用于抵接至对应的换热段31的右侧面的波谷位置,保证盖壳2与换热翅片3间更好的定位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翅片3的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优选为呈波纹形,且波谷侧连接至底板1,波峰侧抵接至盖壳2,波纹状横截面的换热翅片3能够一体冲压成型,生产节拍快,单件零部件生产周期短,单件生产成本较低,且换热效果好。当然,根据需要,换热翅片3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设计不做限定。底板1和换热翅片3之间、底板1和盖壳2之间均通过钎焊方式连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固。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盖壳(2)和换热翅片(3),所述盖壳(2)连接至所述底板(1)并使得盖壳(2)和底板(1)之间围合形成密封腔,所述换热翅片(3)位于密封腔内,所述换热翅片(3)与所述底板(1)相连接以形成多个换热流道(35),所述换热流道(35)沿轴向排布有若干波浪状的换热段(31)和若干直线状的过渡段(32),所述底板(1)设有贯通至密封腔的进流孔(11)和出流孔(12),所述进流孔(11)连通至换热流道(35)的入口侧(33),所述出流孔(12)连通至换热流道(35)的出口侧(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段(31)和过渡段(32)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背向盖壳(2)的一侧设有若干安装区(13),所述安装区(13)用于供待散热件安装,所述安装区(13)的位置与所述换热流道(35)的换热段(31)逐个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壳(2)朝向底板(1)的一侧设有凹槽(21),所述密封腔由凹槽(21)和底板(1)围合而成,所述凹槽(21)的槽壁设有定位部(22),所述定位部(22)的形状与换热段(31)相匹配,所述定位部(22)用于抵接至换热段(31)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2)凸出于凹槽(21)的槽壁,所述定位部(22)至少为两个以使得凹槽(21)的左侧槽壁和右侧槽壁均至少有一个定位部(22),位于左侧槽壁的定位部(22)用于抵接至换热段(31)的左侧面的波谷位置,位于右侧槽壁的定位部(22)用于抵接至换热段(31)的右侧面的波谷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3)的横截面呈波纹形,且波谷侧连接至所述底板(1),波峰侧抵接至所述盖壳(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换热翅片(3)之间、所述底板(1)和盖壳(2)之间均通过钎焊方式连接。
CN202320729371.8U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散热器结构 Active CN219741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9371.8U CN219741052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散热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9371.8U CN219741052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散热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1052U true CN219741052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3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9371.8U Active CN219741052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散热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1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5820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9152294B (zh) 液冷式热超导散热器
US9279625B2 (en) Heat sink device for power modules of power converter assembly
CN112414164A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219741052U (zh) 一种散热器结构
CN212350802U (zh) 一种多区液冷激光切割头
CN111318821A (zh) 一种多区液冷激光切割头
CN115315160A (zh) 一种高密度翅片水冷散热器
CN211509683U (zh) 一种高效型材液冷散热器
CN214407068U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2133403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液冷散热器
CN114615866A (zh) 液冷板及电子设备
CN210831380U (zh) 机油冷却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123372U (zh) 散热装置和电控设备
CN213024278U (zh) 内循环式散热器
CN216982416U (zh) 带立体水道结构的控制器及新能源车
CN212648231U (zh) 功率模块的散热结构
CN220959740U (zh) 一种热交换器总成及车辆
CN221055603U (zh) 一种u型回路结构的板翅式水空中冷却器
CN219842666U (zh) 水冷散热装置及系统
CN215500288U (zh) 车辆的控制器和车辆
CN210689321U (zh) 一种管翅式油冷却器
CN213214154U (zh) 一种紧凑型高效率水冷系统
CN217591463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用水盖壳组件
CN219919544U (zh) 液冷散热器和液冷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