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1050U - 散热组件及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及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1050U
CN219741050U CN202320710669.4U CN202320710669U CN219741050U CN 219741050 U CN219741050 U CN 219741050U CN 202320710669 U CN202320710669 U CN 202320710669U CN 219741050 U CN219741050 U CN 219741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radiating
air
heat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06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亓峰
邱辉
邵子源
朱新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imu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im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imu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im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106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1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1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1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逆变器,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散热部件构建有多个散热风道;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均从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吹风风扇,所述吹风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配置为向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内吹入空气;以及吸风风扇,所述吸风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为抽吸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内的空气。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结构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散热组件及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装置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重要的电力设备之一,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为了降低其事故率或者故障率以及维持其工作稳定性,通常会在其上设置散热结构对其散热。然而,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结构具有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逆变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结构具有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散热部件构建有多个散热风道;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均从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
吹风风扇,所述吹风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配置为向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内吹入空气;以及
吸风风扇,所述吸风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为抽吸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内的空气。
可选地,所述吹风风扇具有多个,所述吹风风扇沿所述散热部件的宽度方向和/或者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吸风风扇具有多个,所述吸风风扇沿所述散热部件的宽度方向和/或者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吹风风扇和所述吸风风扇一一对应设置,且彼此对应设置的吹风风扇和吸风风扇同轴设置。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吹风风扇至少覆盖多个散热风道的90%和/或所述吸风风扇至少覆盖所述多个散热风道的90%。
可选地,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基板,以及翅片组,所述翅片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翅片组构建有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呈纵横交错设置。
可选地,所述散热部件具有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翅片组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翅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每一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依次与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多个散热风道。
可选地,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翅片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凸出所述吹风风扇和所述吸风风扇设置。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逆变器包括:外壳;以及如前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可选地,所述外壳围合限定出一腔体;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功率器件,所述功率器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其中,所述散热部件对应所述功率器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逆变器还包括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散热模组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散热组件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散热部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吹风风扇和吸分风扇;在散热时,吹风风风扇向散热风道内吹风,吸风风扇抽吸散热风道内的空气,进而在散热部件的两端一吹一吸,以克服散热风道的阻力,提高空气的流动能力,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一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组件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组件中散热部件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逆变器 130 吸风风扇
100 散热组件 111 基板
200 散热模组 112 翅片组
300 外壳 112a 第一散热翅片
110 散热部件 112b 第二散热翅片
120 吹风风扇 S 散热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逆变器等重要的电力设备的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形成有诸多散热风道,为了契合逆变器的结构,散热风道狭长的,因而散热风道的风阻较大。因而,现有技术中存在散热风道风阻大进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
为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组件100,包括:
散热部件110,所述散热部件110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散热部件110构建有多个散热风道S;所述多个散热风道S均从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
吹风风扇120,所述吹风风扇12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配置为向所述多个散热风道S内吹入空气;以及
吸风风扇130,所述吸风风扇130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为抽吸所述多个散热风道S内的空气。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散热部件110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吹风风扇120和吸分风扇;在散热时,吹风风风扇向散热风道S内吹风,吸风风扇130抽吸散热风道S内的空气,进而在散热部件110的两端一吹一吸,以克服散热风道S的阻力,提高空气的流动能力,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在实施例中,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可以通过螺纹件分别固定在散热部件110的两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将散热部件110安装在待散热设备上后,将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安装在待散热设备上,并且分别对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根据散热部件110的截面尺寸,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或者更多个。为了提高散热通风量,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的个数均为多个。根据散热部件110的截面形状,多个吹风风扇120可以在散热部件110的宽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吸风风扇130可以在散热部件110的宽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又比如,如图2所示,散热部件110的截面形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宽度方向的尺寸,那么多个吹风风扇120可以在散热部件1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吸风风扇130可以在散热部件1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比如,散热部件110的截面形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那么多个吹风风扇120可以在散热部件11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吸风风扇130可以在散热部件11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再比如,散热部件110的截面形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当,那么多个吹风风扇120可以在散热部件110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呈矩形阵列设置,多个吸风风扇130可以在散热部件110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呈矩形阵列设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吹风风扇120和所述吸风风扇130一一对应设置,且彼此对应设置的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同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一个吹风风扇120与其对应设置的吸风风扇130重合。对应设置的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同轴设置,也即两者扇叶的转动轴线同轴。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吹风风扇120至少覆盖多个散热风道S的90%和/或所述吸风风扇130至少覆盖所述多个散热风道S的90%。可以理解的是,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吹风风扇120的扇叶在转动时会形成一个转动平面,该转动平面能够覆盖到散热风道S的90%以上,以便能够使得90%以上的散热风道S具有气流流动。同理地,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吸风风扇130的扇叶在转动时会形成一个转动平面,该转动平面能够覆盖到散热风道S的90%以上,以便能够使得90%以上的散热风道S具有气流流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吹风风扇120可以为多个,那么多个吹风风扇120共同至少覆盖多个散热风道S的90%。吸风风扇130可以为多个,那么多个吸风风扇130共同至少覆盖多个散热风道S的90%。如图2所示,吹风风扇120为两个,那么两个吹风风扇120共同至少覆盖多个散热风道S的90%,比如任一个吹风风扇120覆盖多个散热风道S的46、48%等;吸风风扇130为两个,那么两个吸风风扇130共同至少覆盖多个散热风道S的90%,比如任一个吸风风扇130覆盖多个散热风道S的46、48%等。
如此,由于在吸风风扇130和排风风扇共同的作用下,风力强劲,可以将散热风道S设置为纵横交错阵列设置的。如图3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散热部件110包括:基板111,以及翅片组112,所述翅片组112设置于所述基板111上,所述翅片组112构建有所述多个散热风道S;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多个散热风道S呈纵横交错设置的。在实施例中,基板111和翅片组1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采用钎焊连接为一体。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散热风道S呈纵横交错设置。比如,散热风道S具有多排;散热风道S的排与排之间可以是错位的,也可以是不错位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翅片组112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2a和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2b。所述第一散热翅片112a设置于所述基板111上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2a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2b,所述第二散热翅片112b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2b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每一所述第二散热翅片112b依次与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2a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多个散热风道S。也即,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散热风道S呈排和多列蜂窝阵列的形式,且排与排之间未错位设置,列与列之间也未错位设置。在吸风风扇130和排风风扇共同的作用下,风力强劲,能够克服气流在在蜂窝阵列的散热风道S内的流动阻力,提高散热组件100的散热能力。
为了便于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的安装,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翅片组112远离所述基板111的一端凸出所述吹风风扇120和所述吸风风扇130设置。也即:翅片组112的高度大于吹风风扇120和所述吸风风扇130的高度。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可以安装在于翅片组112位于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由于翅片组112的高度大于吹风风扇120和所述吸风风扇130的高度,为安装提供一定的冗余空间。同时,在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可以完全位于翅片组112的投影内,在启动时,能够使得气流能够完全进入到散热风道S内,以提高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扇130产生的散热效率。
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逆变器10包括:外壳300以及散热组件100,所述散热组件100设置于所述外壳300上。该散热组件100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的一部分结构或者全部结构,因而该逆变器10具有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技术优势或者全部技术优势。散热组件100一般通过导热胶粘贴在外壳300上或者通过螺纹件等连接件等固定在外壳300上。散热组件100与外壳300彼此接触,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吸收热量,并在吹风风扇120和吸风风风扇的作用下将热量导出逆变器10。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300围合限定出一腔体;所述逆变器10还包括功率器件,所述功率器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其中,所述散热部件110对应所述功率器件设置。在实施例中,散热部件110对应功率器件设置,以安装在逆变器10温度较高的区域,以便于充分地对逆变器10进行散热。通常而言,功率器件采用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安装在腔体内。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逆变器10还包括散热模组200,所述散热模组200设置于所述外壳300上;所述散热模组200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100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散热组件100抵接。在实施例中,通常情况下,逆变器10的外壳300所占据一定的空间,外壳300上由于内部功率器件设置位置的原因而形成有一定的温度梯度。在实施例中,散热模组200一般设置在外壳300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散热组件100设置在外壳300温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散热模组200一般在吸收热量后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一部分热量传递至散热组件100,另一部分热量通过热辐射向外界环境传递,进而对外壳300上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进行散热。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及逆变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散热部件具有多个散热风道;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均从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
吹风风扇,所述吹风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配置为向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内吹入空气;以及
吸风风扇,所述吸风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为抽吸所述多个散热风道内的空气;
其中,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基板以及翅片组;所述散热部件具有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翅片组包括:
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翅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每一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依次与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连接,以限定出多个纵横交错的所述散热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风扇具有多个,所述吹风风扇沿所述散热部件的宽度方向和/或者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吸风风扇具有多个,所述吸风风扇沿所述散热部件的宽度方向和/或者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风扇和所述吸风风扇一一对应设置,且彼此对应设置的吹风风扇和吸风风扇同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平面内,所述吹风风扇至少覆盖所述多个散热风道的90%和/或所述吸风风扇至少覆盖所述多个散热风道的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翅片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凸出所述吹风风扇和所述吸风风扇设置。
6.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围合限定出一腔体;
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功率器件,所述功率器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其中,所述散热部件对应所述功率器件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还包括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散热模组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散热组件抵接。
CN202320710669.4U 2023-04-03 2023-04-03 散热组件及逆变器 Active CN219741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0669.4U CN219741050U (zh) 2023-04-03 2023-04-03 散热组件及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0669.4U CN219741050U (zh) 2023-04-03 2023-04-03 散热组件及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1050U true CN21974105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0669.4U Active CN219741050U (zh) 2023-04-03 2023-04-03 散热组件及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1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86443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的独立风道结构
CN219741050U (zh) 散热组件及逆变器
CN106774751B (zh) 一种外表面散热装置
CN210555610U (zh) 一种无人机的散热结构
CN211019806U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CN112739176A (zh) 散热组件、电控箱及空调
CN202551578U (zh) 空调控制器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移动空调器
CN216532433U (zh) 一种主控箱
CN220507045U (zh) 电器箱散热组件及空调器
CN220252528U (zh) 一种双层散热模组
CN220857847U (zh) 电机控制模块及三合一电驱动总成结构
CN111491491A (zh) 一种高效散热机架式服务器
CN219329846U (zh) 电路板散热装置和电器设备
CN219834787U (zh) 一种分层组合式风冷散热机构
CN220653862U (zh) 一种电路板快速散热的拖车
CN219524276U (zh) 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及无人机
CN219352225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用的独立风道散热装置
CN219478383U (zh) 一种风道隔离的有源电力滤波器
CN1243463C (zh) 电子装置的散热模组结构
CN220798912U (zh) 双风扇散热的工业电源
CN220383418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20368944U (zh) 通信模组的散热系统及终端设备
CN220825592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的散热装置
CN213149701U (zh) 一种用于cpu的组合式散热结构及服务器
CN217506354U (zh) 一种投影仪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