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1037U - 冷却机组 - Google Patents

冷却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1037U
CN219741037U CN202320460224.5U CN202320460224U CN219741037U CN 219741037 U CN219741037 U CN 219741037U CN 202320460224 U CN202320460224 U CN 202320460224U CN 219741037 U CN219741037 U CN 219741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way valve
pipeline
cooling uni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02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锐涛
陶锴
杨威武
黄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02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1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1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1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机组,冷却机组包括冷却机构、蒸发器、热泵机构、冷液分配装置、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蒸发器设有入口和出口,热泵机构用于与外部换热,热泵机构设有出液口和入液口,冷液分配装置用于提供冷液,冷液分配装置设有供液口和回液口,供液口、出液口和入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一三通阀的三个端口,回液口、出口和入液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二三通阀的三个端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冷却机组浪费了数据机房产生热量的技术问题,而且还将其用于给热泵机构提供中温热源,达到了节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冷却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机组。
背景技术
由于数据机房常年运行,且在运行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冷却。冷却机组是一种能够用来冷却室内如数据机房的机组,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冷却机组大多是简单对数据机房进行冷却、散热,浪费了数据机房产生的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机组,用于解决现有冷却机组浪费了数据机房产生热量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冷却机组,所述冷却机组包括冷却机构、蒸发器、热泵机构、冷液分配装置、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室内回风依次流过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蒸发器能够与所述室内回风换热,使所述室内回风形成低温风回流至室内;
所述蒸发器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热泵机构用于与外部换热,所述热泵机构设有出液口和入液口,所述冷液分配装置用于提供冷液,所述冷液分配装置设有供液口和回液口,所述供液口、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入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三个端口,所述回液口、所述出口和所述入液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三个端口;
所述热泵机构设有制热模式,所述热泵机构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冷却机组的运行模式包括在环境温度高时运行的第一模式,及在环境温度低时运行的第二模式;所述冷却机组切换至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一三通阀使所述出液口、所述供液口和所述入口三者均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使所述入液口、所述回液口和所述出口三者均连通;所述冷却机组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三通阀使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使所述入液口与所述出口连通。
在所述冷却机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换热芯体和室内风机,所述室内回风依次流过所述换热芯体、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室内风机,所述室内回风在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蒸发器的冷却下降温形成低温风,所述室内风机用于将所述低温风送入室内。
在所述冷却机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室外风机,室外进风依次流过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室外风机,并能够在所述换热芯体处与所述室内回风换热,所述室内回风能够在所述换热芯体、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室外进风三者的冷却下降温形成所述低温风,所述室外风机用于将所述室外进风排出。
在所述冷却机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第一管路、接液盘和第一泵;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对应位于所述换热芯体重力方向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接液盘对应设于所述换热芯体重力方向的下方,所述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接液盘连通,另一端上设有对应所述换热芯体的喷口,所述第一泵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并用于驱动所述接液盘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喷口喷淋至所述换热芯体。
在所述冷却机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并用于限制液体朝向所述接液盘回流。
在所述冷却机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第二管路、第三三通阀、第三管路、第四三通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一调节阀;
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另一端、所述出口和所述入液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三个端口,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泵之间,所述第一调节阀连通于所述第二管路;
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另一端、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一个端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第四三通阀上的三个端口,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喷口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连通于所述第三管路,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管路内液体进入所述第三管路;
所述冷却机组的运行模式包括在环境温度高时运行的第三模式,所述冷却机组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时,所述第一调节阀打开、所述第三三通阀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入液口连通、所述第四三通阀使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使所述供液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使所述入液口、所述回液口和所述出口三者均连通。
在所述冷却机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
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分别与入口和第一三通阀连通;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连通于所述第二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三三通阀之间。
在所述冷却机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口和所述入液口通过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蓄水箱和第二泵,所述蓄水箱和所述第二泵安装于所述第四管路,并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泵用于驱动所述蓄水箱内的液体流入所述入液口,所述蓄水箱用于接收所述出口流出的液体,以能够通过储存液体提高所述第二泵的入口压力。
在所述冷却机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蓄水箱,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蓄水箱内的液体,以能够提高所述第四管路内液体的温度。
在所述冷却机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口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喷口沿所述第一管路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冷却机组将热泵机构与冷却机构和蒸发器结合,从而具有回收室内热量的技术效果,具体地,热泵机构设有制热模式,在环境温度高时,冷却机构的换热能力不足,因此为了提高蒸发器的冷却和换热能力,冷却机组可切换至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下,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能够使得冷液分配装置和热泵机构均与蒸发器的入口连通,以此能够给蒸发器输入温度较低的液体,而蒸发器换热后的温度较高的液体能够供给热泵机构制热使用,还能够回流到回液口;而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冷却机构能够分担室内回风的大部分冷却,因此通过蒸发器的冷却和换热需求不高,此时可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是冷却机组运行到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下,冷液分配装置不接入蒸发器,仅靠热泵机构回流的低温水就足以供蒸发器与室内回风换热,同时蒸发器换热后的液体还能够供给热泵机构制热使用,以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热泵结构既能够利用室内回风的热量,还能够通过蒸发器冷却室内回风,解决了现有冷却机组浪费了数据机房产生热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机组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冷却机组另一实施方式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冷却机构完整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机组运行方法对应的流程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冷却机组运行方法对应的流程图。
其中:
10、冷却机构;11、换热芯体;12、室内风机;13、室外风机;14、喷淋组件;141、第一管路;142、第一泵;143、接液盘;144、第一单向阀;
20、蒸发器;30、热泵机构;40、第一三通阀;50、第二三通阀;
61、蓄水箱;62、加热器;63、第二泵;
70、第二调节阀;
81、第二管路;82、第一调节阀;83、过滤器;84、第三三通阀;
91、第三管路;92、第四三通阀;93、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一种冷却机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机组包括冷却机构10、蒸发器20、热泵机构30、冷液分配装置、第一三通阀40和第二三通阀50。室内回风依次流过冷却机构10和蒸发器20,冷却机构10和蒸发器20能够与室内回风换热,使室内回风形成低温风回流至室内。蒸发器20设有入口和出口,热泵机构30用于与外部换热,热泵机构30设有出液口和入液口,冷液分配装置用于提供冷液(或称冷水,下文统一使用冷液作为表述),冷液分配装置设有供液口和回液口,供液口、出液口和入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一三通阀40的三个端口,回液口、出口和入液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与连通于第二三通阀的三个端口,第二三通阀50用于控制回液口的通断。热泵机构30设有制热模式,热泵机构30处于制热模式时,冷却机组的运行模式包括在环境温度高时运行的第一模式,及在环境温度低时运行的第二模式。冷却机组切换至第一模式时,第一三通阀40使出液口、供液口和入口三者均连通,第二三通阀50使入液口、回液口和出口三者均连通。冷却机组切换至第二模式时,第一三通阀40使出液口和入口连通,第二三通阀50使入液口与出口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热泵机构30设有制热模式,在环境温度高时,冷却机构10的换热能力不足,因此为了提高蒸发器20的冷却和换热能力,冷却机组可切换至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下,通过第一三通阀40和第二三通阀50能够使得冷液分配装置和热泵机构30均与蒸发器20的入口连通,以此能够给蒸发器20输入温度较低的液体,而蒸发器20换热后的温度较高的液体能够供给热泵机构30制热使用,还能够回流到回液口。而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冷却机构10能够分担室内回风的大部分冷却,因此通过蒸发器20的冷却和换热需求不高,此时可通过第一三通阀40和第二三通阀50使冷却机组运行到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下,冷液分配装置不接入蒸发器20,仅靠热泵机构30回流的低温水就足以供蒸发器20与室内回风换热,同时蒸发器20换热后的液体还能够供给热泵机构30制热使用,以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热泵结构既能够利用室内回风的热量,还能够通过蒸发器20冷却室内回风,实现余热回收,解决了现有冷却机组浪费了数据机房产生热量的技术问题。而且还可将回收的余热用于给热泵机构30提供中温热源,达到了节能的技术效果。
在一种冷却机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冷却机构10包括换热芯体11和室内风机12,室内回风依次流过换热芯体11、蒸发器20和室内风机12,室内回风在换热芯体11和蒸发器20的冷却下降温形成低温风,室内风机12用于将低温风送入室内。可以理解的是,换热芯体11、蒸发器20、室内风机1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由室内风机12提供动力,使室内回风依次流过换热芯体11、蒸发器20和室内风机12。具体的,如图1-3所示,第一方向可以是从左往右,可根据实际布置确定,在此不做详述及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换热芯体11能够对室内回风进行换热冷却,配合蒸发器20,能够形成满足要求的低温风,从而达到对数据机房的散热冷却,另外室内风机12为抽风机,用于将形成的低温风送入到室内,例如数据机房。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芯体11处于室内回风处,能够与周边空气一同对室内回风进行换热冷却,而在环境温度高时,换热芯体11的换热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增强蒸发器20的换热能力。
在一种冷却机组实施例中,冷却机构10还包括室外风机13,室外进风依次流过换热芯体11和室外风机13,并能够在换热芯体11处与室内回风换热,室内回风能够在换热芯体11、蒸发器20和室外进风三者的冷却下降温形成低温风,室外风机13用于将室外进风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可结合附图所示,室内回风的流动方向和室外进风的流动方向呈夹角设置,室内回风和室外进风的相交处设置在换热芯体11上,以此室外进风能够在换热芯体11处与室内回风汇合,并同换热芯体11一起对室内回风进行冷却,而换热后室外进风通过室外风机13抽出,可以理解的是,经由室外风机13抽出的室外进风并不等同一开始进入的室外进风,室外风机13和室内风机12构成了室内回风和室外进风的循环,以此可以循环对室内回风进行冷却,并维持气压。
在一种冷却机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机构10还包括喷淋组件14,喷淋组件14包括第一管路141、接液盘143和第一泵142。第一管路141的两端分别对应位于换热芯体11重力方向的上方和下方,接液盘143对应设于换热芯体11重力方向的下方,第一管路141一端与接液盘143连通,另一端上设有对应换热芯体11的喷口,第一泵142连通于第一管路141,并用于驱动接液盘143内的液体通过喷口喷淋至换热芯体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喷淋组件14,能够向换热芯体11喷淋液体,换热芯体11上的液体蒸发会吸热以能够提高换热芯体11的换热能力,室外风机13和室内风机12在抽风的同时加快空气的流动能够提高换热芯体11上液体的蒸发速率,以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芯体11的换热效率,而未蒸发的液体在重力方向上下落到接液盘143上,循环使用。
具体地,室外进风依次流过换热芯体11和室外风机13。第一管路141可以是围设换热芯体11的U形结构,分为三段,对应地位于换热芯体11的上方、下方和侧边,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提及的换热芯体11的上方和下放是指换热芯体11重力方向上的上方和下方,设置在下方的目的是能够利用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回落,从而通过接液盘143接收。
优选地,喷口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喷头沿第一管路141的延伸方向等间隔排布,进一步优选地,位于换热芯体11上方的一段第一管路141沿室内回风的流动方向设置,如沿水平方向设置,以此能够便于液体在第一管路141从各喷口中均匀流出。
在一种冷却机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喷淋组件14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44,第一单向阀144连通于第一管路141,并用于限制液体朝向接液盘143回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144,能够避免第一管路141内的液体回流,从而能够避免接液盘143内的液体由于回流溢出。
在一种冷却机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机组还包括第二管路81、第三三通阀84、第三管路91、第四三通阀92、第二单向阀93和第一调节阀82。第二管路81的一端连通于第一管路141,另一端、出口和入液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三三通阀84的三个端口,第二管路81与第一管路141的连通处位于第一单向阀144和第一泵142之间,第一调节阀82连通于第二管路81。第三管路91的一端连通于第一管路141,另一端、出液口和第一三通阀40的一个端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第四三通阀92上的三个端口,第三管路91与第一管路141的连通处位于第一单向阀144和喷口之间,第二单向阀93连通于第三管路91,并用于限制第一管路141内液体进入第三管路91。冷却机组的运行模式包括在环境温度高时运行的第三模式,冷却机组切换至第三模式时,第一调节阀82打开、第三三通阀84使第一管路141与入液口连通、第四三通阀92使出液口与第一管路141连通、第一三通阀40使供液口与入口连通、第二三通阀50使入液口、回液口和出口三者均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管路81、第三三通阀84、第三管路91、第四三通阀92、第二单向阀93和第一调节阀82,能够使得冷却机组还具有在环境温度高时运行的第三模式,在第三模式下,一方面,热泵机构30串联到喷淋组件14上,接液盘143内的液体一部分能够通过第二管路81进入热泵机构30,同时还有一部分能够在第一管路141的导向下到达喷口,而热泵机构30出来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三管路91与第一管路141内的液体汇合到达喷口处;另一方面,同样由于环境温度较高,因此即使通过热泵机构30冷却接液盘143内的液体也难以使得室内回风达到要求,因此还需要冷液分配装置工作,通过向蒸发器20内提供冷液来加强蒸发器20的冷却换热能力,以配合其余部件对室内回风进行散热。
热泵机构30还包括制冷模式,环境温度高如夏季炎热季节时,热泵机构30处于制冷模式,此时从热泵机构30回流液体的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通过第一管路141将热泵机构30与喷口连通,从而能够利用喷淋组件14来对热泵机构30回流的液体进行蒸发冷却,以实现降温,即喷淋组件14相当于热泵机构30的冷却塔,无需给热泵机构30单独配置冷却装置,从而减少降低建设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三通阀50使入液口、回液口和出口三者均连通,即热泵机构30与喷淋组件14连通,冷液分配装置与蒸发器20连通,从蒸发器20出口出来的液体能够直接回流至回液口,还可以回流至入液口。如图2所示,第二三通阀50还可以通过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分支管路上的阀体进行替换,该阀体可以为调节阀。
当环境温度低时,室内回风在结合了喷淋组件14、换热芯体11和室外进风三者的换热冷却下就能够形成满足数据机房的低温风,因此在此情况下,为了减少整体冷却机组的能耗,可以不必通过蒸发器20进一步换热冷却,而蒸发器20不需要工作时,供液冷组件也就不需要给蒸发器20提供冷液。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当喷淋组件14的制冷需求减少时,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82的开度大小来进行调整液体流量。
优选地,在一种冷却机组的实施例中,冷却机组还包括用于调节通过蒸发器20入口流量的第二调节阀7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调节阀70分别与入口和第一三通阀40连通,第二调节阀70连通于蒸发器20的入口和第一三通阀40的一个端口,通过设置第二调节阀70能够调节热泵机构30出液口和冷液分配装置供液口提供给蒸发器20的液体流量,从而能够更加适配实际需求,减少能量损耗。
另外结合前面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当蒸发器20提供的换热能力增加时,室外风机13的转速可降低,进一步减少冷却机组的功耗。
在一种冷却机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机组还包括过滤器83,过滤器83连通于第二管路81,并位于第一调节阀82和第三三通阀8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滤器83,能够对从接液盘143内进入热泵机构30内的液体进行过滤,由于接液盘143需要接收换热芯体11上流下来的液体,因此接液盘143一般设置成敞口形状,难免进入杂质,因此过滤器83的设置有利于避免对热泵机构30造成损伤。
在一种冷却机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出口和入液口通过第四管路连通,冷却机组还包括蓄水箱61和第二泵63,蓄水箱61和第二泵63安装于第四管路,并与第四管路连通,第二泵63用于驱动蓄水箱61内的液体流入入液口,蓄水箱61用于接收出口流出的液体,以能够通过储存液体提高第二泵63的入口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第四管路为对应前面实施例中连通出口和入液口的具体管路,通过在第四管路上设置蓄水箱61,能够将从蒸发器20出口出来的液体存储到蓄水箱61内,再通过第二泵63才能够将蓄水箱61内的液体泵入热泵机构30中。
在一种冷却机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机组还包括加热器62,加热器62安装于蓄水箱61,加热器62用于加热蓄水箱61内的液体,以能够提高第四管路内液体的温度。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加热器62,能够加热蓄水箱61内的液体以提高液体温度,以此热泵机构30与蒸发器20串通即冷却机组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下时,能够通过加热器62加热蓄水箱61内液体的方式向热泵机构30补充热量,以满足热泵机构30的供热需求。
具体地,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此时热泵机构30需要提供的热量较大,而此时蒸发器20换热后流到蓄水箱61内的液体的温度已不能够满足热泵机构30的制热需要,此时可通过加热器62进行加热蓄水箱61内的液体,从而能够提高经由第四管路导入到热泵机构30内液体的温度。
结合前面实施例,总结如下: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冷却机组至少涉及到三种运行模式,分别为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根据热泵机构30串通的对象不同,可分为热泵机构30与蒸发器20串通时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以及热泵机构30与喷淋组件14串通时的第三模式,进一步,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对应环境温度的不同进行划分,在环境温度高时,冷却机组可运行第一模式和第三模式,在环境温度低时,冷却机组可运行第二模式。因此热泵机构30运行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均能够通过喷淋组件14和蒸发器20内摄取到热源和冷源,有效地利用了数据机房内的余热,以及热泵机构30产生的液体也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可以理解的是,热泵机构30无论是在制冷模式下还是在制热模式下,从出液口回流的液体温度均小于室内回风的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热泵机构30与蒸发器20和喷淋组件14中的一者串通时,与另一者是完全阻断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热泵机构30运行制冷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喷淋组件14和冷液分配装置两者均工作,而喷淋组件14和冷液分配装置两者均工作是在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因此环境温度高,才会有制冷需求,热泵机构30的制冷和制热对应是相对给用户端提供冷还是热来进行划分。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冷却机组还涉及到几种运行模式,比如当环境温度足够低时,冷却机组在换热芯体11和室外进风时就足以将室内回风冷却至符合要求时,此时,喷淋组件14和蒸发器20均不需要开启,因此也不需要热泵机构30和冷液分配装置的接入,此状态称为干态模式;而当环境温度逐渐升高,干态模式不足以冷却室内回风时,喷淋组件14启动且不与热泵机构30串通,此时干态模式结合喷淋功能形成喷淋模式;当环境温度进一步升高,仅靠换热芯体11和喷淋组件14,无法满足需求,此时可使蒸发器20与冷液分配装置串通,形成喷淋+CW模式。以此实现冷却机组的多模式运行,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适配使用。
另外,当冷却机组在工作在喷淋+CW模式,此时热泵机构30不工作时,可通过传感器获取机组的送风温度,并与预设的送风温度进行对比,若高于设置的送风温度,可通过调节室外风机13的转速和第二调节阀70来降低送风温度,若低于设置的送风温度,则相反。若热泵机构30有制热需求,热泵机构30接入到机组内以使机组运行第一模式。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于上述实施例冷却机组的运行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热泵机构30运行为制热模式。
S2、获取环境温度。
S3、将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对比。
S4、环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使热泵机构30和冷液分配装置均与蒸发器20连通,以均向蒸发器20提供换热用液体。
S5、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仅通过热泵机构30向蒸发器20提供换热用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S4步骤和S5步骤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预设温度可为18℃、25℃、28℃等温度,通过设定预设温度,能够以此判断冷却机组的工作模式,例如,夏季和冬季的环境温度分别对应高温和低温,在夏季炎热季节时,具体地,由于室外进风的温度较高而导致冷却机构10的换热能力不足,此时就需提高蒸发器20的换热能力,因此即可将冷却机组切换至第一模式,反之在过渡季节和寒冷季节时,室温较低,冷却机构10的换热能力足够,此时就不需要冷液分配装置来提高蒸发器20的换热能力,因此可将冷却机构10切换至第二模式,为了简化冷却机组的切换,如在环境温度高于28℃后,自动判定冷却机构10的冷却换热能力不足,将冷却机组切换至第一模式,反之低于28℃时,不再赘述。
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不同于上面运行方法实施例的冷却机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环境温度。
S102、将环境温度与喷淋组件14切换点的温度对比。
S103、获取热泵机构30的运行模式。
S104、环境温度高于喷淋组件切换点的温度时且热泵机构30设于制冷模式时,将热泵机构30与喷淋组件14连通,及使冷液分配装置与蒸发器20连通。
S105、环境温度低于喷淋组件14切换点的温度时且热泵机构30设于制热模式时,将热泵机构30与蒸发器连通,并关闭冷液分配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S104步骤和S105步骤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分别为喷淋组件14启动和不启动时的两种状态,当需要启动喷淋组件14时,一般是对应环境温度较高的时候,如夏季,此时热泵机构30是工作在制冷模式,此时使喷淋组件14与热泵机构30连通,可以将喷淋组件14作为热泵机构30的冷却塔使用,提高喷淋组件14的利用率,并能减少降低建设成本,而喷淋组件14不启动,即关闭第一泵142,而不需要启动喷淋组件14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如冬季,此时热泵机构30是工作在制热模式的,即整体冷却机组工作在第二模式下。
另外,冷却机组还可以通过监测机组的送风温度,当环境温度升高或热泵机构30供热需求减少时,表现为机组的送风温度升高,此时需要切换为第一模式,当环境温度降低或热泵机构30供热需求增加,则可以切换为第二模式,只需要热泵机构30就可以满足机组的补冷量。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运行方法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运行方法的步骤。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分别与对应的冷却机组和冷却机组的运行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从而分别与对应的冷却机组以及其运行方法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包括冷却机构、蒸发器、热泵机构、冷液分配装置、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室内回风依次流过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蒸发器能够与所述室内回风换热,使所述室内回风形成低温风回流至室内;
所述蒸发器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热泵机构用于与外部换热,所述热泵机构设有出液口和入液口,所述冷液分配装置用于提供冷液,所述冷液分配装置设有供液口和回液口,所述供液口、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入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三个端口,所述回液口、所述出口和所述入液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三个端口;
所述热泵机构设有制热模式,所述热泵机构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冷却机组的运行模式包括在环境温度高时运行的第一模式,及在环境温度低时运行的第二模式;所述冷却机组切换至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一三通阀使所述出液口、所述供液口和所述入口三者均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使所述入液口、所述回液口和所述出口三者均连通;所述冷却机组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三通阀使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使所述入液口与所述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换热芯体和室内风机,所述室内回风依次流过所述换热芯体、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室内风机,所述室内回风在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蒸发器的冷却下降温形成低温风,所述室内风机用于将所述低温风送入室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室外风机,室外进风依次流过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室外风机,并能够在所述换热芯体处与所述室内回风换热,所述室内回风能够在所述换热芯体、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室外进风三者的冷却下降温形成所述低温风,所述室外风机用于将所述室外进风排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第一管路、接液盘和第一泵;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对应位于所述换热芯体重力方向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接液盘对应设于所述换热芯体重力方向的下方,所述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接液盘连通,另一端上设有对应所述换热芯体的喷口,所述第一泵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并用于驱动所述接液盘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喷口喷淋至所述换热芯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并用于限制液体朝向所述接液盘回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第二管路、第三三通阀、第三管路、第四三通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一调节阀;
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另一端、所述出口和所述入液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三个端口,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泵之间,所述第一调节阀连通于所述第二管路;
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另一端、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一个端口三者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第四三通阀上的三个端口,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喷口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连通于所述第三管路,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管路内液体进入所述第三管路;
所述冷却机组的运行模式包括在环境温度高时运行的第三模式,所述冷却机组切换至所述第三模式时,所述第一调节阀打开、所述第三三通阀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入液口连通、所述第四三通阀使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使所述供液口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使所述入液口、所述回液口和所述出口三者均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
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分别与入口和第一三通阀连通;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连通于所述第二管路,并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三三通阀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和所述入液口通过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蓄水箱和第二泵,所述蓄水箱和所述第二泵安装于所述第四管路,并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泵用于驱动所述蓄水箱内的液体流入所述入液口,所述蓄水箱用于接收所述出口流出的液体,以能够通过储存液体提高所述第二泵的入口压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蓄水箱,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蓄水箱内的液体,以能够提高所述第四管路内液体的温度。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喷口沿所述第一管路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
CN202320460224.5U 2023-03-02 2023-03-02 冷却机组 Active CN219741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0224.5U CN219741037U (zh) 2023-03-02 2023-03-02 冷却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0224.5U CN219741037U (zh) 2023-03-02 2023-03-02 冷却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1037U true CN219741037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1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0224.5U Active CN219741037U (zh) 2023-03-02 2023-03-02 冷却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1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783B (zh) 一种结合水蓄冷与自然冷源的节能型高精度酒窖空调系统
CN108775611B (zh) 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及生产余热的冷热联供系统
CN212253005U (zh) 一种防冻型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13503656A (zh) 蒸汽发生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及方法、乏燃料后处理系统
CN219741037U (zh) 冷却机组
JP2010286144A (ja) 蓄熱式給湯空調システム
CN207865611U (zh) 一种具有跨季节蓄能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07600014U (zh) 风冷压缩式制冷与蒸发制冷的全年运行双冷源空调装置
CN116293981A (zh) 冷却机组、运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5115186A (zh) 一种热泵热水机试验室冷热平衡装置
CN202770051U (zh) 节能型制冷/制热系统
CN201740331U (zh) 多用分体式冰箱
CN205316561U (zh) 一种集装箱式的模块化自然冷却机组
KR101544014B1 (ko) 모듈화를 이용한 지능형 변유량 자동제어 수축열시스템
CN207350614U (zh) 一种太阳能热泵多联供系统
CN205002440U (zh) 一种热泵热水机试验室冷热平衡装置
CN108800661A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余热利用热泵系统及方法
CN219775898U (zh) 冷却机组
CN219775899U (zh) 冷却机组
CN109900047A (zh) 风冷冰箱
CN217900087U (zh) 水蓄能空调系统
CN110848835A (zh) 一种空气能冷暖工程的储能、增流辅助装置
CN219243777U (zh) 一种过渡季采用水蓄冷模式的动态冰蓄冷系统
CN115388577B (zh) 一种间接空气源热泵冷热水系统
CN217131554U (zh) 一种溴化锂冷热水一体化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