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7829U -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7829U
CN219737829U CN202320933377.7U CN202320933377U CN219737829U CN 219737829 U CN219737829 U CN 219737829U CN 202320933377 U CN202320933377 U CN 202320933377U CN 219737829 U CN219737829 U CN 219737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ssion
light
prism
transmit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33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文银
彭开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 Light Wuh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 Light Wuh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 Light Wuh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 Light Wuh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33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7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7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7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包括发射光纤、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第四激光器芯片和发射波分复用模组,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和第四激光器芯片依次排列并且排列方向与发射光纤的轴线垂直,还包括发射位移棱镜模组,第一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一发射光、第二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二发射光和第三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三发射光经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后按照第一发射光、第三发射光、第二发射光的顺序排列进入发射波分复用模组,第四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四发射光直接进入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且所述第四发射光位于第二发射光远离第三发射光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可减小光程。

Description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光发射器件的光路原理图,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121发出的第一发射光131经第一发射滤光片142后直接进入发射Z-block141中,并从发射Z-block141中直接透射至发射汇聚透镜161;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122发出的第二发射光132经第二发射滤光片143后直接进入发射Z-block141中经四次反射一次透射后进入发射汇聚透镜161;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发出的第三发射光133经所述第三发射滤光片144后直接进入发射Z-block141中经八次反射一次透射后进入发射汇聚透镜161;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发出的第四发射光134经所述第四发射滤光片145后直接进入发射Z-block141中经十二次反射一次透射后进入发射汇聚透镜161;四路光进入发射汇聚透镜161后进入发射光纤110。
然而,这种光发射器件由于第一发射滤光片与第二发射滤光片之间的间距等于激光器芯片对应的相邻的两个芯片之间的间距,第二发射滤光片与第三发射滤光片之间的间距等于激光器芯片对应的相邻的两个芯片之间的间距,第三发射滤光片与第四发射滤光片之间的间距等于激光器芯片对应的相邻的两个芯片之间的间距,因此,激光器芯片对应的相邻的两个芯片之间的间距决定了相邻的滤光片之间的间距。
由于目前量产的滤光片(ThinFilmFilter,TFF)沿Y向的间距为1mm左右,而发射光的激光器芯片因为热、电信号隔离器问、以及部分复杂的EML器件,部分型号产品沿Y向的间距为1mm以上。为了节省成本,一般会增加TFF之间的间距,当TFF之间的间距为2mm且发射Z-block141在光路方向上的厚度不变时,第二激光器芯片122发出的第二发射光132、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发出的第三发射光133、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发出的第四发射光134在发射Z-block141中反射的次数会增多,光路长度加倍,这样会导致光路不稳定、加工难度加大、良率低。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光发射器件进行改进,以减小第二发射光、第三发射光和第四光的光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以解决现有的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的光路的光程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发射器件,包括发射光纤、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第四激光器芯片和发射波分复用模组,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和第四激光器芯片依次排列并且排列方向与所述发射光纤的轴线垂直,还包括发射位移棱镜模组,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二发射光和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三发射光经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后按照所述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三发射光、所述第二发射光的顺序排列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四发射光直接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且所述第四发射光位于所述第二发射光远离所述第三发射光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包括第一发射棱镜和第二发射棱镜,所述第一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并经第一发射棱镜多次反射后从第一发射棱镜出射,所述第二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经第二发射棱镜多次反射后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所述第三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直接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出射。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所在平面的第一发射入光面、第一发射反射面、第一发射出射面和第二发射反射面,第一发射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发射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一发射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发射光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并从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反射之后经第二发射反射面反射,然后从第一发射出射面出射。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M1,其中M1为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四发射光和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之和。
可选的,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所在平面的第二发射入光面、第三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出射面和第四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发射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三发射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发射光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从所述第三发射反射面反射之后经第四发射反射面反射,然后从第二发射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三发射光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然后从第二发射出射面出射。
可选的,所述第三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四发射反射面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M1,其中M1为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四发射光和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之和。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射棱镜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可选的,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包括发射Z-block、第一发射滤光片、第二发射滤光片、第三发射滤光片以及第四发射滤光片,所述第一发射滤光片、所述第二发射滤光片、所述第三发射滤光片以及所述第四发射滤光片依次设置在所述发射Z-block的入射面上,所述第一发射光从第一发射棱镜出射后经第一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并从发射Z-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二发射光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后经第三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在发射Z-block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三发射光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后经第二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在发射Z-block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四发射光从第四激光器芯片出射后经第四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在发射Z-block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
可选的,从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第一发射光、第三发射光、第二发射光和第四发射光等间距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光接收器件和上述的光发射器件,所述光接收器件用于接收所述光发射器件的发射的光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二发射光和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三发射光经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后按照所述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三发射光、所述第二发射光的顺序排列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四发射光直接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且所述第四发射光位于所述第二发射光远离所述第三发射光的一侧,因此,本申请中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四发射光和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之和为M1,而现有技术中进入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之前的四路光沿Y向的最大间距为L,并且在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和第四激光器芯片之间的间距不变的前提下,M1为二分之一L,因此可缩小发射波分复用模组的体积,即减小发射波分复用模组在Y方向上的长度,相应的可减小第三发射光和第四发射光在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中反射的次数,从而可减小光程,进而提高光发射器件的稳定性、降低加工难度、提高良率。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四发射光无需经过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因此,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可不影响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与第四激光器芯片在X向的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器还具有体积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光发射器件的光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光发射器件一个视角的光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光发射器件另一个视角的光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光接收器件的一个视角的光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光接收器件的另一个视角的光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光接收器件中的第一接收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发射光纤;121-第一激光器芯片;122-第二激光器芯片;123-第三激光器芯片;124-第四激光器芯片;131-第一发射光;132-第二发射光;133-第三发射光;134-第四发射光;140-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1-发射Z-block;142-第一发射滤光片;143-第二发射滤光片;144-第三发射滤光片;145-第四发射滤光片;150-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1-第一发射棱镜;1511-第一发射入光面;1512-第一发射反射面;1513-第一发射出射面;1514-第二发射反射面;152-第二发射棱镜;161-发射汇聚透镜;162-发射准直透镜;163-发射玻璃毛细管;164-光隔离器;165-陶瓷热沉;166-发射基板;
210-接收光纤;220-阵列探测器;231-第一接收光;232-第二接收光;233-第三接收光;234-第四接收光;240-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1-接收Z-block;242-第一接收滤光片;243-第二接收滤光片;244-第三接收滤光片;245-第四接收滤光片;250-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1-第一接收棱镜;2511-第一接收入光面;2512-第一接收反射面;2513-第一接收出射面;2514-第二接收反射面;252-第二接收棱镜;261-接收准直透镜;262-阵列汇聚透镜;263-45°棱镜;264-接收玻璃毛细管;265-接收基板;266-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考图2和图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光发射器件一个视角的光路原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光发射器件另一个视角的光路原理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发射器件,包括发射光纤110、第一激光器芯片121、第二激光器芯片122、第三激光器芯片123、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和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121、第二激光器芯片122、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和第四激光器芯片124依次排列并且排列方向与所述发射光纤110的轴线垂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121发射的第一发射光131、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122发射的第二发射光132和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发射的第三发射光133经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后按照所述第一发射光131、所述第三发射光133、所述第二发射光132的顺序排列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发射的第四发射光134直接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且所述第四发射光134位于所述第二发射光132远离所述第三发射光133的一侧。
由于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121发射的第一发射光131、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122发射的第二发射光132和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发射的第三发射光133经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后按照所述第一发射光131、所述第三发射光133、所述第二发射光132的顺序排列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发射的第四发射光134直接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且所述第四发射光134位于所述第二发射光132远离所述第三发射光133的一侧,因此,本申请中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四发射光和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之和为M1,而现有技术中进入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之前的四路光沿Y向的最大间距为L,并且在第一激光器芯片121、第二激光器芯片122、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和第四激光器芯片124之间的间距不变的前提下,M1为二分之一L,因此可缩小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的体积,即减小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在Y方向上的长度,相应的可减小第三发射光133和第四发射光134在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中反射的次数,从而可减小光程,进而提高光发射器件的稳定性、降低加工难度、提高良率。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四发射光134无需经过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因此,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可不影响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与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在X向的距离,因此,本实施例的激光发射器还具有体积小的特点。
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出射的四路光按照所述第一发射光131、第三发射光133、第二发射光132和第四发射光134依次并排设置。
本实施例中,从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出射的第一发射光131、第三发射光133、第二发射光132和第四发射光134等间距分布,也就是说经过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后的四路光中相邻的两束光之间的沿Y向的间距为三分之一M1。
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包括第一发射棱镜151和第二发射棱镜152。所述第一发射光131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151,并经第一发射棱镜151多次反射后从第一发射棱镜151出射,所述第二发射光132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152,并经第二发射棱镜152多次反射后从第二发射棱镜152出射,所述第三发射光133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152,并直接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152出射。
所述第一发射棱镜151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131和所述第二发射光132所在平面的第一发射入光面1511、第一发射反射面1512、第一发射出射面1513和第二发射反射面1514,第一发射入光面1511和所述第一发射出射面1513平行设置,且第一发射反射面1512和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1514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1511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发射光131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1511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151,并从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1512反射之后经第二发射反射面1514反射,然后从第一发射出射面1513出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1512与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1514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M1。
所述第二发射棱镜152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131和所述第二发射光132所在平面的第二发射入光面、第三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出射面和第四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发射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三发射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发射光132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152,并从所述第三发射反射面反射之后经第四发射反射面反射,然后从第二发射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三发射光133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152,然后从第二发射出射面出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四发射反射面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M1。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射棱镜151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152相同,具体的,所述第一发射棱镜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只是设置在光路中的位置不相同。如此,可降低成本。
参考图2,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包括发射Z-block141、第一发射滤光片142、第二发射滤光片143、第三发射滤光片144以及第四发射滤光片145,所述第一发射滤光片142、所述第二发射滤光片143、所述第三发射滤光片144以及所述第四发射滤光片145依次设置在所述发射Z-block141的入射面上。第一发射光131从第一发射棱镜151出射后经第一发射滤光片142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141,并从发射Z-block141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二发射光132从第二发射棱镜152出射后经第三发射滤光片144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141,在发射Z-block141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141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三发射光133从第二发射棱镜152出射后经第二发射滤光片143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141,在发射Z-block141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141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四发射光134从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出射后经第四发射滤光片145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141,在发射Z-block141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141的出射面透射出去。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进入所述发射Z-block141的所述第一发射光131经所述发射Z-block141一次透射后射出,进入所述发射Z-block141的所述第二发射光132经所述发射Z-block141四次反射一次透射后射出,进入所述发射Z-block141的所述第三发射光133经所述发射Z-block141二次反射一次透射后射出,进入所述发射Z-block141的所述第四发射光134经所述发射Z-block141六次反射一次透射后射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接发射件还包括发射汇聚透镜161,从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出射的光经发射汇聚透镜161后再进入所述发射光纤110。
参考图2,所述光接发射件还包括四个发射准直透镜162,四个发射准直透镜162分别对第一发射光131、第二发射光132、第三发射光133和第四发射光134进行准直。
参考图2,所述光接发射件还包括发射玻璃毛细管163,所述发射玻璃毛细管163用于安装固定发射光纤110。
参考图2,所述光接发射件还包括光隔离器164,经所述发射汇聚透镜161汇聚后的光经所述光隔离器164后进入所述发射光纤110。
参考图2,所述光接发射件还包括四个陶瓷热沉165,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121、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122、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和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陶瓷热沉165上。
参考图2,所述光接发射件还包括发射基板166,所述发射玻璃毛细管163、所述光隔离器164、所述发射汇聚透镜161、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140、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150、所述发射准直透镜162、所述陶瓷热沉165设置在所述发射基板166上。
所述光发射器件的光路如下:
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121发出的第一发射光131经发射准直透镜162后,进入第一发射棱镜151,从第一发射棱镜151出射后经第一发射滤光片142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141,并从发射Z-block141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122发出的第二发射光132经发射准直透镜162后,进入第二发射棱镜152,从第二发射棱镜152出射后经第三发射滤光片144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141,在发射Z-block141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141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123发出的第三发射光133经发射准直透镜162后,进入第二发射棱镜152,从第二发射棱镜152出射后经第二发射滤光片143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141,在发射Z-block141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141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124发出的所述第四发射光134经发射准直透镜162后,经第四发射滤光片145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141,在发射Z-block141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141的出射面透射出去;从所述发射Z-block141的出射面透射出去的第一发射光131、第二发射光132、第三发射光133和第四发射光134汇聚至发射汇聚透镜161,经光隔离器164后进入发射光纤11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光接收器件和上述实施例中光发射器件,所述光接收器件用于接收所述光发射器件的发射的光信号。
参考图4和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光接收器件的一个视角的光路原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光接收器件的另一个视角的光路原理图,所述光接收器件,包括接收光纤210、阵列探测器220以及用于将所述接收光纤210内的光信号分为并排设置的第一接收光231、第二接收光232、第三接收光233和第四接收光234并分别入射到所述阵列探测器220对应的芯片内的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还包括用于将第一接收光231和第四接收光234平移至第二接收光232和第三接收光233之间的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所述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位于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和阵列探测器220之间。
通过设置在位于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和阵列探测器220之间的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并通过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使从所述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出射的第一接收光231和第四接收光234平移至从所述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出射的第二接收光232和第三接收光233之间,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进入阵列探测器220的四路光之间的沿Y向的最大间距从D1变为三分之一D1,因此可整体缩小对应的阵列探测器220对应的芯片的尺寸,并可使得进入阵列探测器220的相邻光路之间的沿Y向的间距为三分之一D1变为小于三分之一D1,如此可采用相邻芯片之间的沿Y向的间距更小的阵列探测器220,可实现沿Y向的最小间距较大的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与沿Y向的最小间距较小的阵列探测器220的匹配使用,从而兼顾沿Y向的最小间距较大的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的低插损特点和沿Y向的最小间距较小的阵列探测器220价格低廉的特点,使得光接收器件兼具成本低与插损低的特点。
从所述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出射的四路光按照所述第二接收光232、第一接收光231、第四接收光234和第三接收光233依次并排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接收光232、第四接收光234、第一接收光231和第三接收光233依次并排设置。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从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出射的四路光等间距分布,也就是说经过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后的四路光中相邻的两束光之间的沿Y向的间距为九分之一D1,如此可实现阵列探测器220最优化使用。例如,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的Y向最小间距为750um,阵列探测器220的芯片的Y向最小间距为250u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收光232、第一接收光231、第四接收光234和第三接收光233依次并排设置。如此,可使使用的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占用的体积较小,同时避免第一接收光231和第四接收光234需要依次穿过两个棱镜,减少穿过的棱镜的数量,减小光损。
参考图2,所述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包括第一接收棱镜251和第二接收棱镜252。所述第一接收光231进入所述第一接收棱镜251,并经第一接收棱镜251多次反射后从第一接收棱镜251出射,所述第二接收光232进入所述第一接收棱镜251,并从所述第一接收棱镜251出射。所述第四接收光234进入所述第二接收棱镜252,并经第二接收棱镜252多次反射后从第二接收棱镜252出射,所述第三接收光233进入所述第二接收棱镜252,并从所述第二接收棱镜252出射。
具体的,参考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光接收器件中的第一接收棱镜25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接收棱镜251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接收光231和所述第二接收光232所在平面的第一接收入光面2511、第一接收反射面2512、第一接收出射面2513和第二接收反射面2514,第一接收入光面2511和所述第一接收出射面2513平行设置,且第一接收反射面2512和所述第二接收反射面2514与所述第一接收入光面2511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接收光231从所述第一接收入光面2511进入所述第一接收棱镜251,并从所述第一接收反射面2512反射之后经第二接收反射面2514反射,然后从第一接收出射面2513出射,所述第二接收光232从所述第一接收入光面2511进入然后从第一接收出射面2513出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反射面2512与所述第二接收反射面2514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九分之四D1。
所述第二接收棱镜252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接收光231和所述第二接收光232所在平面的第二接收入光面、第三接收反射面、第二接收出射面和第四接收反射面,第二接收入光面和所述第二接收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三接收反射面和所述第四接收反射面与所述第二接收入光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四接收光234从所述第二接收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接收棱镜252,并从所述第三接收反射面反射之后经第四接收反射面反射,然后从第二接收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三接收光233从所述第二接收入光面进入然后从第二接收出射面出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收反射面与所述第四接收反射面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九分之四D1。
参考图4,所述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包括接收Z-block241、第一接收滤光片242、第二接收滤光片243、第三接收滤光片244以及第四接收滤光片245,所述第一接收滤光片242、所述第二接收滤光片243、所述第三接收滤光片244以及所述第四接收滤光片245依次设置在所述接收Z-block241的出射面上。光从接收光纤210传输至接收Z-block241后,分成四路分别从第一接收滤光片242、第二接收滤光片243、第三接收滤光片244以及第四接收滤光片245出射,所述第一接收光231从所述第一接收滤光片242射出,所述第二接收光232从所述第二接收滤光片243射出,所述第三接收光233从所述第三接收滤光片244射出,所述第四接收光234从所述第四接收滤光片245射出。
所述光接收器件还包括接收准直透镜261,从接收光纤210出射的光经接收准直透镜261后再进入所述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
参考图5,所述光接收器件还包括阵列汇聚透镜262,从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出射的光经阵列汇聚透镜262后进入所述阵列探测器220。
参考图5,所述光接收器件还包括45°棱镜263,从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出射的光经所述45°棱镜263后进入所述阵列探测器220。
参考图4,所述光接收器件还包括接收玻璃毛细管264,所述接收玻璃毛细管264用于安装固定接收光纤210。
所述光接收器件还包括接收基板265,所述接收玻璃毛细管264、所述接收波分复用模组240和所述接收位移棱镜模组250以及所述45°棱镜263设置在所述接收基板265上。
所述光接收器件还包括PCB板266,所述接收基板265设置在所述PCB板266上,所述阵列探测器220设置在所述接收基板265上。
所述光接受器件的光路如下:
所述光信号从接收光纤210经接收准直透镜261后从左侧的接收准直透镜261进入接收Z-block241,第一接收光231经第一接收滤光片242后从第一接收入光面2511进入第一接收棱镜251,经第一接收反射面2512和第二接收反射面2514反射后从第一接收出射面2513出射,进入阵列汇聚透镜262;第二接收光232、第三接收光233、第四接收光234经第一接收滤光片242及接收Z-block241上的反射元件反射后,第二接收光232从第二接收滤光片243出射后从第一接收入光面2511进入第一接收棱镜251,经第一接收出射面2513射出进入阵列汇聚透镜262;第三接收光233和第四接收光234再由第二接收滤光片243及接收Z-block241上的反射元件反射,第三接收光233从第三接收滤光片244出射后进入从第二接收入光面进入第二接收棱镜252,之后再进入阵列汇聚透镜262;第四接收光234经第三接收滤光片244及接收Z-block241上的反射元件反射后,从第四接收滤光片245出射后从第二接收入光面进入第二接收棱镜252,经第三接收反射面和第四接收反射面反射后从第二接收出射面出射,进入阵列汇聚透镜262;进入阵列汇聚透镜262的第一接收光231、第二接收光232、第三接收光233和第四接收光234经45°棱镜263反射后进入阵列探测器220。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发射器件,包括发射光纤、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第四激光器芯片和发射波分复用模组,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第二激光器芯片、第三激光器芯片和第四激光器芯片依次排列并且排列方向与所述发射光纤的轴线垂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射位移棱镜模组,所述第一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二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二发射光和所述第三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三发射光经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后按照所述第一发射光、所述第三发射光、所述第二发射光的顺序排列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所述第四激光器芯片发射的第四发射光直接进入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且所述第四发射光位于所述第二发射光远离所述第三发射光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包括第一发射棱镜和第二发射棱镜,所述第一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并经第一发射棱镜多次反射后从第一发射棱镜出射,所述第二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经第二发射棱镜多次反射后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所述第三发射光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直接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出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所在平面的第一发射入光面、第一发射反射面、第一发射出射面和第二发射反射面,第一发射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发射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一发射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发射光从所述第一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一发射棱镜,并从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反射之后经第二发射反射面反射,然后从第一发射出射面出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发射反射面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M1,其中M1为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四发射光和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之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所在平面的第二发射入光面、第三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出射面和第四发射反射面,第二发射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发射出射面平行设置,且第三发射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发射光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并从所述第三发射反射面反射之后经第四发射反射面反射,然后从第二发射出射面出射,所述第三发射光从所述第二发射入光面进入所述第二发射棱镜,然后从第二发射出射面出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射反射面与所述第四发射反射面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的间距为M1,其中M1为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一发射光和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四发射光和从所述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所述第二发射光沿Y向之间的间距之和。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棱镜与所述第二发射棱镜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波分复用模组包括发射Z-block、第一发射滤光片、第二发射滤光片、第三发射滤光片以及第四发射滤光片,所述第一发射滤光片、所述第二发射滤光片、所述第三发射滤光片以及所述第四发射滤光片依次设置在所述发射Z-block的入射面上,所述第一发射光从第一发射棱镜出射后经第一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并从发射Z-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二发射光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后经第三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在发射Z-block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三发射光从第二发射棱镜出射后经第二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在发射Z-block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所述第四发射光从第四激光器芯片出射后经第四发射滤光片透射至所述发射Z-block,在发射Z-block中多次反射后从发射Z-block的出射面透射出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器件,其特征在于,从发射位移棱镜模组出射的第一发射光、第三发射光、第二发射光和第四发射光等间距分布。
10.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接收器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发射器件,所述光接收器件用于接收所述光发射器件的发射的光信号。
CN202320933377.7U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Active CN219737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3377.7U CN219737829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3377.7U CN219737829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7829U true CN219737829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5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3377.7U Active CN219737829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7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9058B2 (en) Optical module for high-speed bidirectional transceiver
US690122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optical elements for vertical PCB fiber optic modules
JP3590593B2 (ja) 光学繊維レンズシステム
US6913400B2 (en) Optoelectric module for multi-fiber arrays
WO2016127376A1 (en) Integrated lens with multiple optical structures and/or surfaces, optical module and transceiver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0502908B2 (en) Long-reach active optical cable
US11262512B2 (en) Multi-channe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receiving component and optical module
CN215575818U (zh) 一种耦合装置及光模块
US7013056B2 (en) Bi-directional transceiver module based on silicon optic bench
US7416352B2 (en) Optical multi-channel free space interconnect
US6674941B2 (en) Optical coupling for optical fibers
CN219737829U (zh) 一种光发射器件和光模块
CA2359002C (en) Optoelectric module for multi-fiber arrays
CN1640044A (zh) 光学互连的多处理器
CN215415992U (zh) 光器件、光通信模块和光通信设备
CN110651212B (zh) 一种多通道并行双向器件耦合装置
CN219737828U (zh) 一种光接收器件和光模块
CN210427857U (zh) 多通道光多路复用器、光发射器及光模块
WO2022083040A1 (zh) 一种光模块
JP2008102282A (ja) 光モジュール
US20240241327A1 (en) Single-fiber multiplex transmission system
CN204903820U (zh) 基片、大单元激光器阵列及阵列模块、光探测器阵列及阵列模块、光纤发射及接收模块
CN220650942U (zh) 多通道集成式分光光学组件、光器件及光模块
KR102684078B1 (ko) 투광성 와이어 광배선을 포함하는 광학 엔진
CN215575797U (zh) 一种光模块的光学收发装置及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