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7456U - 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7456U
CN219737456U CN202320728072.2U CN202320728072U CN219737456U CN 219737456 U CN219737456 U CN 219737456U CN 202320728072 U CN202320728072 U CN 202320728072U CN 219737456 U CN219737456 U CN 219737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vice
trigger
reaction
oily
oily sub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80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洪
庞志
田慧亭
陈鹏凯
翟晓辉
孔祥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ghts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ghts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ghts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ghts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80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7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7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7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其中,油性物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反应膜,反应膜安装于容置空间并对应开口设置,反应膜可与油性物质发生预设反应;检测机构,用于在检测到反应膜发生预设反应时输出检测信号;配重机构,配重机构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配重机构还用于在油性物检测装置设置于预设水域的条件下,配合壳体调整开口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使预设水域中的液体通过开口流入容置空间并与反应膜接触。本申请通过设置配重机构配合壳体调整开口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对多种不同的水域环境进行高效及准确的油性危化品检测,并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境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原油的开采、运输、加工环节多数在海洋或近岸区域进行,由于海洋或近岸区域容易受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油性危化品泄漏,不仅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了检测海洋或近岸区域出现的泄漏现象,特别是针对石化产品的作业区、生产区等,需要设置检测装置以检测预设水域中是否存在有油性危化品,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监测平台。
但是,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而且由于油性危化品往往是漂浮于水面,对于多种环境不同的水域,现有的检测装置难以准确检测到水面的情况,降低了检测油性危化品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旨在对多样的水域环境进行高效及准确的油性危化品检测,并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包括:
壳体,壳体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
反应膜,反应膜安装于容置空间并对应开口设置,反应膜可与油性物质发生预设反应;
检测机构,用于在检测到反应膜发生预设反应时输出检测信号;
配重机构,配重机构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配重机构还用于在油性物检测装置设置于预设水域的条件下,配合壳体调整开口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使预设水域中的液体通过开口流入容置空间并与反应膜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本体以及密封盖体,本体形成容置空间,在密封盖体适配安装于本体之后,容置空间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其中,反应膜收容于第一腔室,开口与第一腔室连通,配重机构收容于第二腔室;
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的触发模组、及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腔室的信号输出模组;在反应膜发生预设反应的条件下,触发模组被触发,且信号输出模组检测到触发模组被触发的条件下,输出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反应包括反应膜与油性物质接触被溶解,触发模组包括:
张力组件,张力组件包括连接于反应膜相对两端的第一拉伸件与第二拉伸件,第一拉伸件与第二拉伸件用于配合拉伸反应膜;
触发器,在反应膜与油性物质接触被溶解的条件下,第一拉伸件和/或第一拉伸件相对壳体发生位移,并触发触发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拉伸件包括:
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反应膜和触发器;
弹性件,弹性件用于向连接件提供弹性力,以使连接件拉伸反应膜;
其中,在反应膜溶解的条件下,触发器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壳体位移并触发信号输出模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有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腔室靠近第一端部设置,而第二腔室靠近第二端部设置;
其中,第一拉伸件连接于第一端部与反应膜之间,在反应膜未发生反应的条件下,弹性件弹性拉伸于密封盖体与连接件之间,以向连接件输出朝向第二端部的弹性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输出模组设置有第一触发开关,在触发器被触发并与第一触发开关接触的条件下,信号输出模组输出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输出模组设置有第二触发开关,触发器为磁性触发器,在磁性触发器被触发并与第二触发开关磁性吸附配合的条件下,信号输出模组输出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性物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检测机构连接的报警机构,报警机构包括:
信息生成模组及与信息生成模组电连接的天线模组,其中,信息生成模组用于接收检测机构输出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生成警报信号,及通过天线模组将警报信号传输至监测预警终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性物检测装置还包括:
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设置于壳体,并用于将油性物检测装置固定于目标对象。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水域监测系统,包括: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油性物检测装置以及与油性物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监测预警终端;
其中,监测预警终端用于接收油性物检测装置根据检测信号输出的警报信号,并执行对应的预警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其中,油性物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反应膜,反应膜安装于容置空间并对应开口设置,反应膜可与油性物质发生预设反应;检测机构,用于在检测到反应膜发生预设反应时输出检测信号;配重机构,配重机构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配重机构还用于在油性物检测装置设置于预设水域的条件下,配合壳体调整开口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使预设水域中的液体通过开口流入容置空间并与反应膜接触。本申请通过设置配重机构配合壳体调整开口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对多种不同的水域环境进行高效及准确的油性危化品检测,并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内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的模块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一实施方式的模块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域监测系统的模块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油性物检测装置;10、壳体;11、开口;12、本体;13、密封盖体;14、容置空间;141、第一腔室;142、第二腔室;15、第一端部;16、第二端部;20、反应膜;30、检测机构;31、触发模组;311、张力组件;312、触发器;313、第一拉伸件;314、第二拉伸件;3141、连接件;3142、弹性件;32、信号输出模组;321、第二触发开关;40、配重机构;50、报警机构;51、信息生成模组;52、天线模组;60、限位机构;70、供电机构;2、监测预警终端;3、水域监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原油的开采、运输、加工环节多数在海洋或近岸区域进行,由于海洋或近岸区域容易受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油性危化品泄漏,不仅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检测海洋或近岸区域出现的泄漏现象,特别是针对石化产品的作业区、生产区等,需要设置检测装置以检测预设水域中是否存在有油性危化品,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监测平台。
但是,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而且由于油性危化品往往是漂浮于水面,对于多种环境不同的水域,现有的检测装置难以准确检测到水面的情况,降低了检测油性危化品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旨在对多样的水域环境进行高效及准确的油性危化品检测,并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1的模块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用于配置在预设水域中,以检测预设水域的油性物质,尤其是检测预设水域的液面处是否漂浮着油性物质,并在检测到油性物质时输出检测信号,以表征预设水域中存在有油性物质。
其中,油性物检测装置1至少包括有壳体10、反应膜20、检测机构30以及配重机构40,以下对油性物检测装置1中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1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与图2所示,具体的,壳体10形成具有开口11的容置空间14,反应膜20安装于壳体10形成的容置空间14以内,且反应膜20对应于开口11设置,反应膜20可与油性物质发生预设反应,而检测机构30对应于反应膜20设置,检测机构30用于检测反应膜20是否发生预设反应,并在检测到反应膜20发生预设反应时输出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用于表征预设水域中存在有油性物质。其中,预设反应例如是反应膜20在与油性物质接触时发生溶解。
示例性的,当油性物检测装置1外部的液体通过开口11流入容置空间14以内时,反应膜20与流入的液体接触并发生预设反应,检测机构30在检测到反应膜20发生预设反应时输出检测信号。
进一步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中的配重机构40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配重机构40还用于在油性物检测装置1设置于预设水域的条件下,配合壳体10调整开口11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使预设水域中的液体通过开口11流入容置空间14并与反应膜20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设置于预设水域的方式,具体是直接将油性物检测装置1放置在预设水域中,以使油性物检测装置1在预设水域中漂浮,当油性物检测装置1生成检测信号时,表征预设水域中可能出现了油性危化品泄露的情况。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水域可能具有不同的密度,因此在不同水域中浮力可能会不相同,而且由于油性物质的密度比水小,油性物质一般是漂浮在液面。若在油性物检测装置1配置重量固定的配重机构40,则难以控制油性物检测装置1的吃水深度,以及壳体10上开口11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导致难以高效准确地检测预设水域中是否存在有液体。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设置有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的配重机构40,则对于密度不同的水域,可以为油性物检测装置1装配重量不同的配重机构40,使配重机构40配合壳体10调整开口11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使位于预设水域的液面处的液体流入开口11并与反应膜20接触,确保在预设水域存在有油性物质的情况下,反应膜20能迅速与油性物质发生反应。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1加快了对水域的油性物质检测速度,并且能适于对多种不同的水域环境进行高效及准确的油性危化品检测,还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开口11,而至少一个开口11在壳体10的外周侧间隔设置。其中,至少一个开口11可以开设于不同的高度,以提升开口11的进水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本体12以及密封盖体13,本体12内部形成前述的容置空间14,在密封盖体13适配安装于本体12之后,容置空间14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141和第二腔室142;其中,反应膜20收容于第一腔室141,开口11与第一腔室141连通,配重机构40收容于第二腔室142。
具体的,当密封盖体13适配安装于本体12时,密封盖体13的外延与本体12的内壁密封适配,以将容置空间14划分为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141和第二腔室142。其中,油性物检测装置1的反应膜20收容于第一腔室141,而检测机构30的一部分结构收容于第一腔室141,检测机构30的另一部分结构收容于第二腔室142。
具体的,检测机构30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141的触发模组31、及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腔室142的信号输出模组32,其中,在反应膜20发生预设反应的条件下,触发模组31被触发,而信号输出模组32检测到触发模组31被触发的条件下,输出检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输出模组32中包含有电路,本实施例设置开口11与第一腔室141连通,将反应膜20及触发模组31收容于第一腔室141,并将信号输出模组32设置于与第一腔室141相互隔离的第二腔室142,使得信号输出模组32中的电路与预设水域的液体相隔离,以保护信号输出模组32。具体的,在将油性物检测装置1设置于预设水域时,预设水域中的液体通过开口11流入到容置空间14,且仅能进入容置空间14的第一腔室141,由于密封盖体13的外延与本体12的内壁密封适配,使得液体无法进入第二腔室142,也不会直接接触到信号输出模组32,提升了油性物检测装置1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油性物检测装置1的配重机构40收容于第二腔室142,则油性物检测装置1靠近第二腔室142一端的配重大于靠近第一腔室141一端的配重,则将油性物检测装置1设置于预设水域时,油性物检测装置1靠近第二腔室142的一端下沉,靠近第一腔室141的一端上浮,确保第二腔室142保持在第一腔室141的下方,使油性物检测装置1在预设水域中漂浮时保持稳定,避免海浪将油性物检测装置1打翻,提高油性物检测装置1的检测稳定性。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1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与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反应包括在反应膜20与油性物质接触的条件下,反应膜20被溶解,则触发模组31包括:
张力组件311,张力组件311包括连接于反应膜20相对两端的第一拉伸件313与第二拉伸件314,第一拉伸件313与第二拉伸件314用于配合拉伸反应膜20;
触发器312,在反应膜20与油性物质接触被溶解的条件下,第一拉伸件313和/或第一拉伸件313相对壳体10发生位移,并触发触发器312。
具体的,反应膜20采用油溶性反应膜20,在反应膜20与油性物质接触的条件下,反应膜20被油性物质溶解。
具体的,第一拉伸件313与第二拉伸件314配合拉伸反应膜20,其中,第一拉伸件313在方向A上提供拉力,第二拉伸件314在方向B上提供拉力,且A方向与B方向相反。在反应膜20未与油性物质接触的条件下,反应膜20未被溶解,则第一拉伸件313与第二拉伸件314保持相对固定;在反应膜20与油性物质接触被溶解的条件下,第一拉伸件313相对壳体10在A方向上发生位移,第一拉伸件313相对壳体10在B方向上发生位移,并且触发器312在第一拉伸件313和/或第一拉伸件313相对壳体10发生位移时被触发,而信号输出模组32在检测到触发模组31中的触发器312被触发的条件下,输出检测信号。
示例性的,反应膜20可以采用具有油溶性强的橡胶复合有机材料进行制备,具体的,反应膜20对柴油、汽油、润滑油、甲苯、二甲苯等油性物质有较好的溶断特性。
举例而言,预设方向为壳体10的延伸方向,且第一腔室141和第二腔室142沿壳体10的延伸方向间隔形成。
如图2与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拉伸件314包括:
连接件3141,连接件3141连接于反应膜20和触发器312;
弹性件3142,弹性件3142用于向连接件3141提供弹性力,以使连接件3141拉伸反应膜20;
其中,在反应膜20溶解的条件下,触发器312在弹性件3142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壳体10位移并触发信号输出模组3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触发器312是对应第二拉伸件314设置,而第二拉伸件314在B方向上发生位移的同时触发触发器312。具体的,第二拉伸件314包括连接件3141以及弹性件3142,连接件3141一端连接于反应膜20,另一端连接于触发器312,弹性件3142用于向连接件3141提供朝向B方向的弹性力,以使连接件3141拉伸反应膜20,在反应膜20溶解的条件下,连接件3141在弹性件3142的弹性力作用下向B方向发生位移,并同时拉动触发器312向B方向发生位移以触发信号输出模组32。
如图2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5与第二端部16,第一腔室141靠近第一端部15设置,而第二腔室142靠近第二端部16设置;
其中,第一拉伸件313连接于第一端部15与反应膜20之间,在反应膜20未发生反应的条件下,弹性件3142弹性拉伸于密封盖体13与连接件3141之间,以向连接件3141输出朝向第二端部16的弹性力。
具体的,壳体10的第一端部15和第二端部16分别相对A方向和B方向,而第一腔室141靠近第一端部15设置,而第二腔室142靠近第二端部16设置。第一拉伸件313连接于第一端部15与反应膜20之间,在反应膜20未发生反应的条件下,弹性件3142弹性拉伸于密封盖体13与连接件3141之间,以向连接件3141输出朝向第二端部16的弹性力。
示例性的,弹性件3142一端连接于反应膜20,另一端连接于密封盖体13,在反应膜20未溶解的条件下,弹性件3142弹性拉伸于反应膜20和触发器312之间,因此,在反应膜20未溶解时,弹性件3142向连接件3141提供朝向B方向的弹性力,反应膜20向连接件3141提供朝向A方向的拉力,其中,弹性件3142提供的弹性力与反应膜20对连接件3141的拉力二力平衡,连接件3141保持静止。而在反应膜20溶解时,弹性件3142提供的弹性力驱动连接件3141向B方向发生位移,连接件3141同时拉动触发器312向B方向发生位移,使得触发器312触发信号输出模组32。举例而言,弹性件3142例如是弹簧。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件3141与弹性件3142,使得触发器312反应灵敏,能在反应膜20溶解的条件下迅速触发信号输出模组32,以使信号输出模组32能及时地输出检测信号,提高了检测的时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输出模组32包括信号输出电路,而信号输出电路上设置有触发开关,触发器312触发信号输出模组32具体是触发信号输出电路上的触发开关闭合,以使信号输出电路形成通路并输出检测信号,而触发器312触发触发开关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接触式触发和非接触式触发中的其中一种,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接触式触发和非接触式触发这两种方式进行分别说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输出模组32设置有第一触发开关,触发器312与第一触发开关之间接触式配合,其中,在触发器312被触发并与第一触发开关接触的条件下,信号输出模组32输出检测信号。
具体的,第一触发开关设置于密封盖体13朝向B方向的一侧,而密封盖体13上设置有对应于触发器312的接触开口11,其中,在反应膜20溶解,而连接件3141和触发器312在弹性件3142的驱动下向B方向发生位移的过程中,触发器312穿过接触开口11并触碰信号输出电路上的触发开关,使得触发开关闭合以使信号输出电路输出检测信号。
举例而言,第一触发开关可采用物理开关或微动开关等。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反应膜20未溶解时以及在反应膜20溶解后触发器312穿过接触开口11的过程中,触发器312的外壁始终与接触开口11的内壁密封适配,以确保密封盖体13将第一腔室141和第二腔室142相互隔离,使信号输出模组32及供电机构70不会接触到液体,进一步提升信号输出模组32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如图2至图3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输出模组32设置有第二触发开关321,触发器312为磁性触发器,触发器312与第二触发开关321之间非接触式配合,其中,在磁性触发器被触发并与第二触发开关321磁性吸附配合的条件下,信号输出模组32输出检测信号。
具体的,触发器312与第二触发开关321分别设置于密封盖体13的相对两侧,其中,触发器312设置于密封盖体13朝向A方向的一侧,第二触发开关321设置于密封盖体13朝向B方向的一侧。其中,在反应膜20溶解,而连接件3141和触发器312在弹性件3142的驱动下向B方向发生位移的过程中,触发器312触发闭合信号输出电路上的触发开关,以使信号输出电路输出检测信号。
举例而言,触发器312与第二触发开关321之间电磁配合,在触发器312向B方向发生位移的过程中,触发器312向触发开关施加电磁力以使触发开关闭合,其中,非接触式开关可采用磁性开关或霍尔开关等。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1一实施方式的模块结构框图。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性物检测装置1还包括有供电机构70,供电机构70至少用于为检测机构30中的信号输出模组32供电,以支持信号输出模组32的运行,提高油性物检测装置1的检测稳定性,其中,供电机构70例如是电池。而供电机构70收容于第二腔室142,则确保供电机构70与预设水域的液体相隔离,密封盖体13同样对供电机构70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提升信号输出模组32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性物检测装置1还包括与检测机构30连接的报警机构50,报警机构50包括:
信息生成模组51及与信息生成模组51电连接的天线模组52,其中,信息生成模组51用于接收检测机构30输出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生成警报信号,及通过天线模组52将警报信号传输至监测预警终端2。
具体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通过报警机构50与预设的监测预警终端2通信连接。其中,信息生成模组51与检测组件中的信号输出模组32电连接,信号输出模组32在生成检测信号后,将检测信号输出至信息生成模组51,而信息生成模组51用于接收检测组件输出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生成警报信号,及通过天线模组52将警报信号传输至监测预警终端2,以使监测预警终端2及监测预警终端2的使用者能够获悉预设水域中可能出现了油性危化品泄露的情况。
进一步的,天线模组52除了用于支持报警机构50将警报信号传输至监测预警终端2,还用于支持报警机构50获取油性物检测装置1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
具体的,信息生成模组51在根据检测信号生成警报信号之前,还用于通过天线模组52获取卫星信号,以解析获取油性物检测装置1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在信息生成模组51生成警报信号时,具体是生成携带有油性物检测装置1的地理位置信息的警报信号,然后再通过天线模组52将该警报信号传输至监测预警终端2,以使监测预警终端2及监测预警终端2的使用者能够获悉油性危化品泄露发生的具体地理位置。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性物检测装置1还包括:
限位机构60,限位机构60设置于壳体10,并用于将油性物检测装置1固定于目标对象。
具体的,限位机构60与壳体10连接,用于将油性物检测装置1固定于目标对象。其中,目标对象上设置有配合工件,且限位机构60可与配合工件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以使油性物检测装置1与目标对象相对固定。
示例性的,限位机构60可以是凸设于壳体10外表的挂钩、绳索、螺纹结构、或是卡接机构等等。则油性物检测装置1可以通过上述的限位机构60与配合工件配合,以将油性物检测装置1固定于目标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设置于预设水域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限位机构60将油性物检测装置1固定于目标对象,以使油性物检测装置1能在预设水域中定点检测,以确定预设水域中是否出现油性危化品泄露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域监测系统3,本申请提供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还可应用于本申请提供的水域监测系统3中,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域监测系统3的模块结构框图。
如图3至图5所示,水域监测系统3包括: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以及与油性物检测装置1通信连接的监测预警终端2;
其中,监测预警终端2用于接收油性物检测装置1根据检测信号输出的警报信号,并执行对应的预警操作。
具体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还包括有报警机构50,报警机构50包括信息生成模组51及与信息生成模组51电连接的天线模组52。
具体的,油性物检测装置1通过报警机构50与预设的监测预警终端2通信连接。其中,信息生成模组51与检测组件中的信号输出模组32电连接,信号输出模组32在生成检测信号后,将检测信号输出至信息生成模组51,而信息生成模组51用于接收检测组件输出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生成警报信号,及通过天线模组52将警报信号传输至监测预警终端2,以使监测预警终端2及监测预警终端2的使用者能够获悉预设水域中可能出现了油性危化品泄露的情况。
进一步的,天线模组52除了用于支持报警机构50将警报信号传输至监测预警终端2,还用于支持报警机构50获取油性物检测装置1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具体的,信息生成模组51还用于通过天线模组52获取卫星信号,以解析获取油性物检测装置1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然后生成携带有油性物检测装置1的地理位置信息的警报信号,再通过天线模组52将该警报信号传输至监测预警终端2,以使监测预警终端2及监测预警终端2的使用者能够获悉油性危化品泄露发生的具体地理位置。
进一步的,监测预警终端2在获取到警报信号时,将出现油性危化品泄露的信息推送给指定的用户,例如图5中的用户A和用户B,以使用户获悉预设水域出现油性危化品泄露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域监测系统3能对多种不同的水域环境进行高效及准确的油性危化品检测,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并且及时地通知用户油性危化品泄露信息,以帮助用户及时处理油性危化品泄露。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1及水域监测系统3,油性物检测装置1包括壳体10,壳体10形成具有开口11的容置空间14;反应膜20,反应膜20安装于容置空间14并对应开口11设置,反应膜20可与油性物质发生预设反应;检测机构30,用于在检测到反应膜20发生预设反应时输出检测信号;配重机构40,配重机构40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其中,配重机构40还用于在油性物检测装置1设置于预设水域的条件下,配合壳体10调整开口11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使预设水域中的液体通过开口11流入容置空间14并与反应膜20接触。本申请通过设置配重机构40配合壳体10调整开口11与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对多种不同的水域环境进行高效及准确的油性危化品检测,并解决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模块结构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结构与结构间的连接关系。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油性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
反应膜,所述反应膜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并对应所述开口设置,所述反应膜可与油性物质发生预设反应;
检测机构,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反应膜发生所述预设反应时输出检测信号;
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配重机构还用于在所述油性物检测装置设置于预设水域的条件下,配合所述壳体调整所述开口与所述预设水域的液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使所述预设水域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开口流入所述容置空间并与所述反应膜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性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本体以及密封盖体,所述本体形成所述容置空间,在所述密封盖体适配安装于所述本体之后,所述容置空间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其中,所述反应膜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配重机构收容于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触发模组、及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信号输出模组;在所述反应膜发生所述预设反应的条件下,所述触发模组被触发,且所述信号输出模组检测到所述触发模组被触发的条件下,输出所述检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性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反应包括所述反应膜与油性物质接触被溶解,所述触发模组包括:
张力组件,所述张力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反应膜相对两端的第一拉伸件与第二拉伸件,所述第一拉伸件与所述第二拉伸件用于配合拉伸所述反应膜;
触发器,在所述反应膜与油性物质接触被溶解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拉伸件和/或第一拉伸件相对所述壳体发生位移,并触发所述触发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性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伸件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反应膜和所述触发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连接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连接件拉伸所述反应膜;
其中,在所述反应膜溶解的条件下,所述触发器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壳体位移并触发所述信号输出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性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腔室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而所述第二腔室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拉伸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反应膜之间,在所述反应膜未发生反应的条件下,所述弹性件弹性拉伸于所述密封盖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以向所述连接件输出朝向所述第二端部的弹性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性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模组设置有第一触发开关,在所述触发器被触发并与所述第一触发开关接触的条件下,所述信号输出模组输出所述检测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性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模组设置有第二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器为磁性触发器,在所述磁性触发器被触发并与所述第二触发开关磁性吸附配合的条件下,所述信号输出模组输出所述检测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油性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性物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检测机构连接的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包括:
信息生成模组及与所述信息生成模组电连接的天线模组,其中,所述信息生成模组用于接收检测机构输出的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生成警报信号,及通过所述天线模组将所述警报信号传输至监测预警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油性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性物检测装置还包括: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并用于将所述油性物检测装置固定于目标对象。
10.一种水域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油性物检测装置以及与所述油性物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监测预警终端;
其中,所述监测预警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油性物检测装置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的警报信号,并执行对应的预警操作。
CN202320728072.2U 2023-03-31 2023-03-31 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 Active CN219737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8072.2U CN219737456U (zh) 2023-03-31 2023-03-31 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8072.2U CN219737456U (zh) 2023-03-31 2023-03-31 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7456U true CN219737456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5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8072.2U Active CN219737456U (zh) 2023-03-31 2023-03-31 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7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54692A (en) Tracking buoy
US5532679A (en) Oil spill detection system
CN101774421B (zh) 溢油报警浮标装置
KR101841594B1 (ko) 방수기능이 구비된 부력식 해양 관측 장치
Moroni et al. Sensorized buoy for oil spill early detection
CN113551829B (zh) 冲刷监测装置及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冲刷监测方法
CN112623119B (zh) 一种海洋监测浮标
KR100902880B1 (ko) 환경 관측 부이
CN219737456U (zh) 油性物检测装置及水域监测系统
CN110542408A (zh) 一种智慧海洋环境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CN105334408B (zh) 一种自主检测深海水密接插件性能的装置
US9815532B2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dislogded anchoring apparatus and the like
CN211374717U (zh) 一种水质在线监测装置
KR100832679B1 (ko) 수심 자동적응기능성 수질측정부이시스템
CN110160683A (zh) 一种可无损安装的系泊锚链张力传感测量装置
CN108584200A (zh) 一种加油机底盘测漏传感器
KR102361654B1 (ko) 안정성이 향상된 해양표층관측 관측시스템
JP4236618B2 (ja) 水中切離装置
CN114435543A (zh) 用于潜标的分体声学释放装置和释放机构
JP2006306280A (ja) 可撓性ブイ
KR101406977B1 (ko) 수중 모니터링 수단을 위한 부상 장치
CN113277043B (zh) 一种定位装置及水下设备
CN102535415A (zh) 保油栅
US20090207033A1 (en)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nd Warning Against Tsunamis
KR200283739Y1 (ko) 석유류저장탱크 물 감지경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