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3747U - 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 - Google Patents

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3747U
CN219733747U CN202320442576.8U CN202320442576U CN219733747U CN 219733747 U CN219733747 U CN 219733747U CN 202320442576 U CN202320442576 U CN 202320442576U CN 219733747 U CN219733747 U CN 219733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isolation
fan
vibration
nut
isolat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25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杨
王福强
任翔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un Technology (Xi'a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un Precis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un Precis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un Precis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25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3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3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3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其中隔振机构包括:隔振套和张紧结构,隔振套采用塑性材料制成,安装板与隔振套的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相连;张紧结构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具有自锁状态,第一部件设置于隔振套的第二安装部内,第二部件与隔振套之间设置风扇,第二部件与隔振套分别与风扇相抵。通过能够自锁的张紧结构将风扇夹持后,再通过隔振套和安装板装配,实现风扇的固定安装,采用塑性材料制成的隔振套能够通过自身微小的弹性变形吸收部分来自于风扇的振动,从而避免了将振动传递给其他部件。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扇的运转容易产生振动,容易产生噪音以及损坏元器件的问题。

Description

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散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便携储能设备出现在市面上,由于其方便携带的优点能够应用于多种场景内,例如户外生活、汽车搭电等,在户外相较于发电机具有噪音小,储能大,电流稳定的特点。储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能,常用的电源类和便携储能产品都需要给功率器件散热,通常采用将风扇固定在机箱结构件上,通过风扇转动带动空气流动,从而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
风扇的运转通常是电机带动叶轮进行转动,叶轮围绕电机轴进行转动,电机自身存在振动的情况下,导致叶轮的转动也会存在振动,并且风扇使用的环境也会影响空气的流动,导致风扇前后受到的风压不同,也会导致风扇的振动。风扇若对风扇连接位置不做隔振处理,风扇会与机箱产生共振,容易增加整机噪声,并且振动会传递至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元器件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的运转容易产生振动,容易产生噪音以及损坏元器件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隔振机构,包括:隔振套和张紧结构,隔振套采用塑性材料制成,隔振套包括固定相连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安装板与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相连;张紧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具有自锁状态,第一部件设置于第二安装部内,第二部件与隔振套之间设置风扇,第二部件与隔振套分别与风扇相抵。
进一步地,隔振套采用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安装板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板,第一安装部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方形通孔,连接板穿设于方形通孔内,连接板与方形通孔间隙配合,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安装板的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部件为螺母,第二部件包括杆体和限位端,杆体远离限位端的一端与第一部件螺纹连接,限位端与风扇相抵。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为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槽体,槽体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槽体内壁与螺母间隙配合,第二方向为垂直于连接板的方向。
进一步地,螺母为六角螺母,六角螺母相对的两侧边与槽体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槽体内壁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螺母沿第二方向与槽体之间设置有浮动间隙。
进一步地,槽体与方形通孔沿第二方向叠置,杆体依次穿过方形通孔和槽体,槽体远离方形通孔的一侧设有开口,杆体可穿过开口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风扇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板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安装板设有多个连接板,各连接板上均套设隔振套,多个杆体分别穿过各安装孔与各螺母螺纹连接,各限位端与各隔振套分别与风扇相抵。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安装板、风扇和隔振机构,隔振机构上述的隔振机构,风扇与安装板通过隔振机构相连。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其中隔振机构包括:隔振套和张紧结构,隔振套采用塑性材料制成,隔振套包括固定相连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安装板与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相连;张紧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具有自锁状态,第一部件设置于第二安装部内,第二部件与隔振套之间设置风扇,第二部件与隔振套分别与风扇相抵。通过能够自锁的张紧结构将风扇夹持后,再通过隔振套和安装板装配,实现风扇的固定安装,采用塑性材料制成的隔振套能够通过自身微小的弹性变形吸收部分来自于风扇的振动,从而避免了将振动传递给其他部件。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扇的运转容易产生振动,容易产生噪音以及损坏元器件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振机构的隔振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隔振套与安装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部件与隔振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与安装板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风扇与安装板装配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风扇与安装板装配后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含如下的附图标记:
10、隔振套;11、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20、安装板;21、连接板;211、过孔;30、张紧结构;31、第一部件;32、第二部件;321、杆体;322、限位端;40、风扇;4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振机构,包括:隔振套10和张紧结构30,隔振套10采用塑性材料制成,隔振套10包括固定相连的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安装板20与第一安装部11可拆卸地相连;张紧结构30包括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之间具有自锁状态,第一部件31设置于第二安装部12内,第二部件32与隔振套10之间设置风扇40,第二部件32与隔振套10分别与风扇40相抵。通过能够自锁的张紧结构30将风扇40夹持后,再通过隔振套10和安装板20的装配,实现风扇40的固定安装,采用塑性材料制成的隔振套10套能够通过自身微小的弹性变形吸收部分来自于风扇40的振动,从而避免了将振动传递给其他部件。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扇40的运转容易产生振动,容易产生噪音以及损坏元器件的问题。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板20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以及结构稳定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适用于作为产品内外的用于装载的结构性部件。塑性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抗振动能力,相较于脆性材料能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即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抵抗振动带来的力作用,减少振动的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风扇40的振动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包括电机自身的振动、叶轮与电机轴之间的装配误差、叶轮前后对应的流道设置中存在异物等等,无法从风扇40的结构设计上面消除风扇40的振动,只能通过与其配合的零部件将振动的能量吸收使得风扇40的运转更平稳,也不会即将振动传递给主要的电路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隔振套10采用橡胶制成。采用塑性材料之一的橡胶制成的隔振套10,具有成本低,固定可靠、隔振降噪的优点,在加工制造上还不会增加隔振套10的制造模具的设计复杂度,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成本。现有风扇40在结构件上隔振常用的固定方式有:使用风扇减振胶钉和在风扇与固定螺丝之间加装减振垫片两种方式。使用风扇减振胶钉,减振胶钉为标准件,硅胶材质,利用硅胶的塑性变形将风扇固定,无需使用螺丝螺母可实现风扇隔振固定,但受限于橡胶材质风扇无法像螺钉固定那样实现硬连接,且减振胶钉为一次性使用,无法二次利用,当需要拆装风扇的时候要使用新的减振胶钉,使用成本较高。在风扇与固定螺丝之间加装减振垫片,减振垫片为具有一定弹性材质,当螺丝拧紧后通过,通过减振垫片的变形量从而实现风扇隔振固定效果。加装减振垫片使用的现有的隔振套上需要有对应固定螺丝的螺牙,形成螺牙的方式包括增加嵌装机构实现内嵌螺母,或者,使用熔螺母将螺母用热熔的方法嵌入所需隔振套内。无论是模具上增加嵌装机构还是后期采用热熔螺母的方法都会增加制造成本,且嵌装螺母当安装螺钉力矩较大时有脱出风险;而自攻螺钉在安装螺钉力矩较大时有失效风险,且自攻螺钉无法反复使用,自攻螺钉在机箱承受振动时有松脱风险。所以隔振套10采用橡胶制成能够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起到减振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板20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连接板21,第一安装部11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方形通孔,连接板21穿设于方形通孔内,连接板21与方形通孔间隙配合,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安装板20的方向。间隙配合的设置使得安装板20能够容易的伸入方形通孔内,实现快速的拆装。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部件31为螺母,第二部件32包括杆体321和限位端322,杆体321远离限位端322的一端与第一部件螺纹连接,限位端322与风扇40相抵。螺母与杆体321之间的螺纹连接即可实现自锁的目的,限位端322具体为螺栓头能够与隔振套10将风扇40夹住从而实现固定。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部12为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槽体,槽体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槽体内壁与螺母间隙配合,第二方向Y为垂直于连接板21的方向。槽体内壁与螺母间隙配合的设置使得螺母不会发生周向的窜动,限制了螺母安装的位置,也减少了因为螺母与隔振套10之间的装配产生振动的可能性。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螺母为六角螺母,六角螺母相对的两侧边与槽体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槽体内壁间隙配合。六角螺母的侧边为直线,相对的两侧边与槽体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槽体内壁间隙配合,槽体内壁能够对六角螺母进行限位,六角螺母也因为自身侧边为直线与槽体内壁配合限制自身转动的自由度。这样的设置使得六角螺母受到槽体内壁的限制不会随杆体321转动,杆体321逐渐锁入六角螺母;当限位端322夹紧风扇40后,六角螺母与杆体321自锁,风扇40可靠地固定在安装板20上。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螺母沿第二方向Y与槽体之间设置有浮动间隙。浮动间隙的设置便于螺母的放入,杆体321与螺母进行锁紧的时候,螺母可沿第二方向Y进行移动与槽体的底壁贴合,实现锁死。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槽体与方形通孔沿第二方向Y叠置,杆体321依次穿过方形通孔和槽体,槽体远离方形通孔的一侧设有开口,杆体321可穿过开口向外延伸。这样的设置可以将杆体321与连接板21固定于一体,加强了风扇40与安装板20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紧凑,连接关系更强。具体地,在连接板21上设置有过孔211,在方方形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对应过孔211的孔洞,杆体321分别与过孔211以及孔洞间隙配合,这样的设置能够在极小间隙配合的情况下将隔振套10以及连接板21固定连接,增强了三者间的连接关系,也减少了因为装配产生的间隙误差,进而减少了振动传递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槽体远离方形通孔的一侧设置的开口可以是如图所示的贯通槽,具体为槽壁沿远离方形孔的方向延伸后,槽壁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折弯,形成开口。形成开口的方式是橡胶材料的一体成型,或者使用机床进行减材加工,并非采用折弯的方式。开口还可以是能够让杆体321穿过孔洞,可将槽体设置成通孔状后在设置开口的地方进行钻孔,孔径大小与杆体321间隙配合,这样的设置也能够对杆体321进行进一步地限位,增加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风扇40设有多个安装孔41,安装板20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安装板20设有多个连接板21,各连接板21上均套设隔振套10,多个杆体321分别穿过各安装孔41与各螺母螺纹连接,各限位端322与各隔振套10分别与风扇40相抵。设置多个安装孔41与多个连接板21以及多个隔振套10进行连接,能够更好地将风扇40固定住,同时能够通过多个隔振套10将风扇40的振动分散,进而抗振效果更好。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风扇40整体为方形块体,风扇40包含八个安装孔41,八个安装孔41分别设置于方向块体的四个角上,相隔一个风扇厚度的安装孔41的圆心同轴。两个杆体321穿过同一侧的安装孔41,与两个安装板20以及两个隔振套10固定相连,隔振套10上的开口为贯通槽,杆体321穿过贯通槽向远离风扇40的方向延伸,限位端322与隔振套10远离开口的一侧抵住风扇40的前后表面,形成夹持。风扇40通过杆体321穿过与隔振套10以及安装板20连接,又通过限位端322与隔振套10夹持,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再由橡胶制成的隔振套10吸收自身产生的振动,使得风扇40的运转不会对内部的其他零部件产生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只是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设置一个隔振套10进行风扇40与安装板20之间的连接以及设置两个以上隔振套10进行风扇40与安装板20之间的连接均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安装板20、风扇40和隔振机构,隔振机构上述的隔振机构,风扇40与安装板20通过隔振机构相连。使用上述隔振机构的冷却组件能够保证风扇40的振动不会影响到冷却组件的内部零部件的可靠性。冷却组件的结构紧凑,抗振能力强,应用于便携式储能设备中能够起到较强散热效果的同时不会将风扇振动传递给储能设备中的其他零部件。
本申请所涉及的冷却组件中的隔振机构,由于将螺母(第一部件31)固定和风扇40隔振功能合二为一,从而解决了风扇40在安装板20上固定时,由于安装板20的结构复杂、安装不够牢靠或装配不便的问题。本申请具有如下的优点:
1.隔振套10的设计能够兼顾螺母(第一部件31)的放置、安装板20和风扇间的连接固定以及风扇40的隔振功能;
2.自身隔振套10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常用六角螺母即可实现螺纹连接;
3.安装便捷,螺母有浮动量,杆体321可自动找准;
4.连接可靠,由于螺母不存在脱出风险,螺纹锁紧力矩远大于内嵌螺母和自攻丝方法,还能够避免内嵌螺母和自攻丝方法产生的成本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隔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振套(10),所述隔振套(10)采用塑性材料制成,所述隔振套(10)包括固定相连的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安装板(20)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可拆卸地相连;
张紧结构(30),所述张紧结构(30)包括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所述第一部件(31)与所述第二部件(32)之间具有自锁状态,所述第一部件(31)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内,所述第二部件(32)与所述隔振套(10)之间设置风扇(40),所述第二部件(32)与所述隔振套(10)分别与所述风扇(40)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套(10)采用橡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0)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板(21),所述第一安装部(11)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方形通孔,所述连接板(21)穿设于所述方形通孔内,所述连接板(21)与所述方形通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安装板(20)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31)为螺母,所述第二部件(32)包括杆体(321)和限位端(322),所述杆体(321)远离所述限位端(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端(322)与所述风扇(40)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槽体,所述槽体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槽体内壁与所述螺母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于连接板(21)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所述六角螺母相对的两侧边与所述槽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槽体内壁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沿第二方向与所述槽体之间设置有浮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与所述方形通孔沿第二方向叠置,所述杆体(321)依次穿过所述方形通孔和所述槽体,所述槽体远离所述方形通孔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杆体(321)可穿过所述开口向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40)设有多个安装孔(41),所述安装板(20)采用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安装板(20)设有多个所述连接板(21),各所述连接板(21)上均套设所述隔振套(10),多个杆体(321)分别穿过各所述安装孔(41)与各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各所述限位端(322)与各所述隔振套(10)分别与所述风扇(40)相抵。
10.一种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安装板(20)、风扇(40)和隔振机构,所述隔振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隔振机构,所述风扇(40)与所述安装板(20)通过所述隔振机构相连。
CN202320442576.8U 2023-03-09 2023-03-09 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 Active CN219733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2576.8U CN219733747U (zh) 2023-03-09 2023-03-09 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2576.8U CN219733747U (zh) 2023-03-09 2023-03-09 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3747U true CN219733747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2576.8U Active CN219733747U (zh) 2023-03-09 2023-03-09 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3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6041B1 (en) Support assembly for a PCB and a power module
US5969941A (en) Device for mounting fan in a portable computer
EP2827689B1 (en) Mounting component and assembly of mounting component
US20100027215A1 (en) Fan module
JP2009111388A (ja) 半導体クランプシステム
CN219733747U (zh) 隔振机构及冷却组件
US20100013733A1 (en) Antenna unit
CN207589315U (zh) 一种便于布线的服务器机柜
CN113766791B (zh) 模块组合结构及其导轨适配器
CN210693039U (zh) 一种智能配电模块
CN221260320U (zh) 力学振动试验工装夹具
CN210109716U (zh) 机载计算机风机固定装置
CN213403984U (zh)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CN215072316U (zh) 一种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N216354018U (zh) 用于低压断路器的弹簧支撑装置
CN216812291U (zh) 散热安装结构、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CN215548180U (zh) 一种散热器支架上的散热器支柱装卸工装
CN221020847U (zh) 一种用于装配螺栓组件的工件安装工具
CN214591124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智能功率模块
CN216531889U (zh) 一种抗震双面覆铜板
CN216214990U (zh) 一种电力柜柜体结构的部件安装用连接机构
CN220274016U (zh) 一种组装式电子元件外壳结构
CN221227311U (zh) 电机及压缩机
CN214411773U (zh) 一种便于快速组装的配电柜
CN214043866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10018 Floor 10, Block H, Kairui Building, Fengcheng 12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xun Technology (Xi'an)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18 Floor 10, Block H, Kairui Building, Fengcheng 12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xun Precision Technology (Xi'a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