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03984U -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03984U
CN213403984U CN202022696590.XU CN202022696590U CN213403984U CN 213403984 U CN213403984 U CN 213403984U CN 202022696590 U CN202022696590 U CN 202022696590U CN 213403984 U CN213403984 U CN 213403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fan
air
dissipation pa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965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彬
彭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965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03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03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03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均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部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扇的安装空间,所述风扇与安装空间相配合设置在安装空间内。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的安装空间中,且所述风扇与安装空间相配合,风扇的风压产生的力和振动力均被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承受,即使风扇长期运行后,风扇也不能在风压和振动作用下脱离所述安装空间,防止风扇脱落。

Description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驱动器、控制器或计算机等都需要集成多种电子元件,而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与元件自身的温度密切相关,一旦元件温度过高则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机器整体的运行效率,甚至损坏元件。
因此,技术人员通常会在机器内部设置散热装置,保证元件正常运行,现有的散热装置通常包括散热板和风扇两部分,由散热板吸收机器内部的热量,再由风扇对散热板扇风,达到为散热板散热的目的,避免散热板温度过高。
但是,现有的风扇通常通过螺栓安装在机器壳体上,风扇吹风会产生风压,且会产生振动,长期运行后风扇往往会在风压和振动作用下使风扇连接松动,容易脱落。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风冷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散热结构,防止风扇脱落。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均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部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扇的安装空间,所述风扇与安装空间相配合设置在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用于吸收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的安装空间中,且所述风扇与安装空间相配合,风扇的风压产生的力和振动力均被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承受,即使风扇长期运行后,风扇也不能在风压和振动作用下脱离所述安装空间,防止风扇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件,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件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风扇与散热件相连接,在安装时便于将风扇与所述散热件一起安装,提高安装便捷性。
优选地,所述安装空间中设置有多个风扇,所述风扇数量与散热件数量相对应。
采用上述方案,每个所述风扇均有与之连接的散热件,提高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板一侧与安装槽底部相连接,另一侧与第二散热部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二散热部中的部件损坏时,可以通过拆除安装板将第二散热部进行拆卸,提高拆卸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底部与安装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还设置有风扇槽,所述风扇与风扇槽相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风扇与风扇槽相配合,进一步为风扇的安装提升稳定性,防止风扇用于振动移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包括能够转动的扇叶部和束风件,所述束风件设置有用于容纳扇叶部的容纳空间。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扇叶部设置在扇叶部中,所述束风件控制风扇的风向,保证对需要散热部位的准确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抵接部件,所述抵接部件包括抵接板和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一端与第一散热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抵接板相连接,所述抵接板与风扇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单独的弹性部件。
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风扇安装在安装空间中时,所述抵接板与风扇相配合,所述弹性部件压缩使风扇一端抵靠在抵接板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散热部,所述风扇被夹持在抵接板和第二散热部之间,提高风扇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板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束风件的通道相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保证风扇吹出的风顺利吹向第一散热部,保证风力流通。
优选地,所述抵接板包括多块子板,每块所述子板均设置有与之相连接的弹性部件,所述子板数量与散热件数量相对应。
更优选地,多块所述子板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多块所述子板实现对多个风扇一对一的控制,分别保证每一个风扇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一个单独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有中空的通道,所述通道与通风口相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通道与通风口相连通,所述弹性部件的通道进一步提高约束风向的功能,便于控制风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结构,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之间的安装空间中,且所述风扇与安装空间相配合,风扇的风压产生的力和振动力均被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承受,即使风扇长期运行后,风扇也不能在风压和振动作用下脱离所述安装空间,防止风扇脱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结构,所述风扇与散热件相连接,在安装时便于将风扇与所述散热件一起安装,提高安装便捷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结构,当第二散热部中的部件损坏时,可以通过拆除安装板将第二散热部进行拆卸,提高拆卸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结构,当所述风扇安装在安装空间中时,所述抵接板与风扇相配合,所述弹性部件压缩使风扇一端抵靠在抵接板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散热部,所述风扇被夹持在抵接板和第二散热部之间,提高风扇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散热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散热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散热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风冷散热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6为图3沿A-A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第一散热部;11、安装槽;111、安装空间;2、第二散热部;21、散热件;3、风扇;31、扇叶部;32、束风件;4、安装板;41、风扇槽;5、抵接部件;51、抵接板;511、通风口;512、子板;52、弹性部件;521、通道;6、元件箱;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所述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均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部1还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第二散热部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风扇3,所述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扇3的安装空间111,所述风扇3与安装空间111相配合设置在安装空间111内。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风扇3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之间的安装空间111中,且所述风扇3与安装空间111相配合,风扇3的风压产生的力和振动力均被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承受,即使风扇3长期运行后,风扇3也不能在风压和振动作用下脱离所述安装空间111,防止风扇3脱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散热片可以为铜散热片、石墨散热片或铝板散热片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风扇3还包括用于驱动风扇3的电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二散热部2包括多个散热件21,所述风扇3与所述散热件21相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散热件21与风扇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焊接或卡扣连接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件21与风扇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风扇3与散热件21相连接,在安装时便于将风扇3与所述散热件21一起安装,提高安装便捷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安装空间111中设置有多个风扇3,所述风扇3数量与散热件21数量相对应。
采用上述方案,每个所述风扇3均有与之连接的散热件21,提高连接稳定性。
如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设置在安装槽11内,所述安装板4一侧与安装槽11底部相连接,另一侧与第二散热部2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二散热部2中的部件损坏时,可以通过拆除安装板4将第二散热部2进行拆卸,提高拆卸工作效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散热件21底部与安装板4相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散热件21底部与安装板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插接、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件21包括设置在散热件21两侧的散热片,和设置在散热件21底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安装板4连接。
如图6、7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安装板4还设置有风扇槽41,所述风扇3与风扇槽41相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风扇3与风扇槽41相配合,进一步为风扇3的安装提升稳定性,防止风扇3用于振动移动位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风扇3包括能够转动的扇叶部31和束风件32,所述束风件32设置有用于容纳扇叶部31的容纳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束风件32底部嵌于所述风扇槽41中。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扇叶部31设置在扇叶部31中,所述束风件32控制风扇3的风向,保证对需要散热部位的准确散热。
如图2、3、4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抵接部件5,所述抵接部件5包括抵接板51和弹性部件52,所述弹性部件52一端与第一散热部1相连接,另一端与抵接板51相连接,所述抵接板51与风扇3相配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弹性部件52可以为螺旋弹簧或碟片弹簧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52为顶部和底部面积相等的螺旋弹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所述风扇3置于风扇槽41中时,所述抵接板51与风扇3相配合,所述弹性部件52处于压缩状态,弹性部件52回复形变的力使风扇3抵靠在第一散热部1上。
采用上述方案,提高风扇3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弹性部件52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单独的弹性部件52。
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风扇3安装在安装空间111中时,所述抵接板51与风扇3相配合,所述弹性部件52压缩使风扇3一端抵靠在抵接板51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散热部2,所述风扇3被夹持在抵接板51和第二散热部2之间,提高风扇3安装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抵接板51设置有通风口511,所述通风口511与所述束风件32的通道521相连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通风口511可以为单独的通风口511,也可以为由设置在抵接板51上的多个小孔组成。
采用上述方案,保证风扇3吹出的风顺利吹向第一散热部1,保证风力流通。
如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抵接板51包括多块子板512,每块所述子板512均设置有与之相连接的弹性部件52,所述子板512数量与散热件21数量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块所述子板512相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子板512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卡扣、卡箍或螺栓等。
采用上述方案,多块所述子板512实现对多个风扇3一对一的控制,分别保证每一个风扇3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弹性部件52为一个单独的弹性部件52,所述弹性部件52设置有中空的通道521,所述通道521与通风口511相连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通道521可以为螺旋弹簧内部中空的通道521。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通道521与通风口511相连通,所述弹性部件52的通道521进一步提高约束风向的功能,便于控制风力。
如图2、6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元件箱6,所述元件箱6设置有电子元件,所述元件箱6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机箱、服务器、驱动器箱或电动机机箱,所述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均设置在所述元件箱6上方为所述元件箱6散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均贴合所述元件箱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元件箱6内部有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被所述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所吸收,所述风扇3用于为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散热,保证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散热效率。
采用上述方案,便于为元件箱6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元件箱6侧壁设置有通气孔。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通气孔用于为元件箱6通风散热。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所述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均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部(1)还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第二散热部(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风扇(3),所述第一散热部(1)和第二散热部(2)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扇(3)的安装空间(111),所述风扇(3)设置在安装空间(1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2)包括多个散热件(21),所述风扇(3)与所述散热件(2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111)中设置有多个风扇(3),所述风扇(3)数量与散热件(21)数量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设置在安装槽(11)内,所述安装板(4)一侧与安装槽(11)底部相连接,另一侧与第二散热部(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还设置有风扇槽(41),所述风扇(3)与风扇槽(41)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3)包括能够转动的扇叶部(31)和束风件(32),所述束风件(32)设置有用于容纳扇叶部(31)的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结构还包括抵接部件(5),所述抵接部件(5)包括抵接板(51)和弹性部件(52),所述弹性部件(52)一端与第一散热部(1)相连接,另一端与抵接板(51)相连接,所述抵接板(51)与风扇(3)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51)设置有通风口(511),所述通风口(511)与所述束风件(32)的通道(521)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51)包括多块子板(512),每块所述子板(512)均设置有与之相连接的弹性部件(52),所述子板(512)数量与散热件(21)数量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52)为一个单独的弹性部件(52),所述弹性部件(52)设置有中空的通道(521),所述通道(521)与通风口(511)相连通。
CN202022696590.XU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Active CN213403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6590.XU CN213403984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6590.XU CN213403984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03984U true CN213403984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94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96590.XU Active CN213403984U (zh) 2020-11-19 2020-11-19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03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2327B2 (en) Hot swap fan module
US7385813B2 (en) Assembly structure for securing heat-dissipating fan
US7495910B2 (en) Heat-dissipating fan fixing device
CN101610657B (zh) 散热装置
US20110158791A1 (en) Fan assembly with vibration absorbing member
CN102216871A (zh) 防粉尘及抗振动的产业用电脑
US10342156B1 (en) Server with airflow guiding structure
US7525800B1 (en) Fixing frame
US20110090636A1 (en) Heat dissipating system
US8282345B2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9022734B2 (en) Case structure and fan frame fixing module
US20110069438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CN213403984U (zh)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
US7950446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clip for mounting a fan to a heat sink thereof
CN102548347B (zh) 电子设备
WO2007043195A1 (ja) 溶接装置
US20100032144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102789289A (zh) 电脑散热系统
CN214670371U (zh) 一种轨道式快速安装的网络服务器壳体
CN201248224Y (zh) 散热装置
US20080137294A1 (en) Heat-dissipating fan fixing device
CN2622446Y (zh) 风扇固定架
CN200968329Y (zh) 风扇固定结构
CN212061083U (zh) 一种服务器机箱的风扇安装结构
US2014018332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f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