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2351U - 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32351U CN219732351U CN202321358972.9U CN202321358972U CN219732351U CN 219732351 U CN219732351 U CN 219732351U CN 202321358972 U CN202321358972 U CN 202321358972U CN 219732351 U CN219732351 U CN 2197323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waterproof
- fixedly connected
- basement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746 geotexti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81 anti-ad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GXPHKUHSUJUWKP-UHFFFAOYSA-N troglitaz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C(O)C(C)=C(C)C=2OC1(C)COC(C=C1)=CC=C1CC1SC(=O)NC1=O GXPHKUHSUJUWK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涉及地下室技术领域,地连墙的一侧设置有地库内衬墙,地库内衬墙的一侧设置有顶板、地下室楼板和地下室底板,改善了当地下轨道交通车辆经过地下室附近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会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地下室侧壁所使用的地连墙也容易出现水流渗透的问题,本装置中第一橡胶减振层可起到降噪和减振的作用,使得车辆在经过地下室楼板和地下室底板时,引起的噪声和振动不易对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则可分别对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地连墙起到防水效果,使得地下室侧壁、顶板和地下室楼板不易出现水流渗透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回填土。地下室常用于民用建筑中,例如停车库等用途。且地下室的墙壁通常采用地连墙,地连墙可用来截水、防渗、支护、挡水等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在城市建造中,地下室轨道交通通常位于民用建筑的下侧,当地下室轨道交通车辆经过时会产生振动和噪声,这些振动以及噪声会对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地下室侧壁所使用的地连墙也容易出现水流渗透的问题,给日常使用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它可有效的解决当地下室轨道交通车辆经过时所产生振动和噪声,这些振动以及噪声会对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地下室侧壁所使用的地连墙也容易出现水流渗透的问题,给日常使用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降低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包括地连墙,所述地连墙的一侧设置有地库内衬墙,所述地库内衬墙的一侧设置有顶板、地下室楼板和地下室底板,所述顶板、地下室楼板和地下室底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暗梁,且所述暗梁与地库内衬墙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地库内衬墙的一侧设置有减振防水机构;
所述减振防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地连墙和地库内衬墙之间的第一橡胶减振层,所述地下室底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减振层,所述顶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层,所述地连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保护层,所述地下室底板的上侧设置有预埋塑料排水管和塑料疏水板,所述地下室楼板的上侧设置有塑料排水管和排水浅沟,所述顶板的上侧设置有出户管,所述地下室楼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顶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所述地下室底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室楼板一侧的第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所述第一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远离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塑料疏水板,所述第一塑料疏水板的一侧设置有土工布滤水层,所述土工布滤水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橡胶减振层,所述第三橡胶减振层远离土工布滤水层的一侧设置有地连墙凿平补平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板内部的面层,所述面层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无纺布过滤层,所述无纺布过滤层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塑料排水层,所述塑料排水层的下侧设置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远离塑料排水层的一侧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下侧设置有找坡层,所述找坡层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地下顶板部的车库面板,所述车库面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料疏水板,所述第二塑料疏水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远离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所述第二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橡胶减振层,所述第四橡胶减振层的下侧设置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夯实素土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连墙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地连墙位于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遇水膨胀止水胶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下室底板的内部设有施工缝结构,所述地下室底板位于施工缝结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板止水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下室底板的下侧设置有外贴橡胶止水带,所述地下室底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后浇带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层,所述后浇带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层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嵌缝层。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装置中第一橡胶减振层可起到降噪和减振的作用,使得地下轨道交通车辆在经过地下室楼板和地下室底板附近的时候,引起的噪声和振动不易对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则可分别对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地连墙起到防水效果,使得地连墙、顶板和地下室楼板不易出现水流渗透的现象,不仅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日常使用和维护也更加方便。
2.本装置中预埋塑料排水管可分别对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侧壁的水流进行排出,并分别排到塑料疏水板和排水浅沟内,出户管也可对顶板覆土层内的水流排出,这使得地下室不会渗进明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地连墙;21、地库内衬墙;22、暗梁;23、顶板;24、地下室楼板;25、地下室底板;31、第一橡胶减振层;32、第二橡胶减振层;33、第一防水层;34、第二防水层;35、防水保护层;36、预埋塑料排水管;37、塑料排水管;38、出户管;39、第三塑料疏水板;310、排水浅沟;41、第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42、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43、第一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44、第一塑料疏水板;45、土工布滤水层;46、第三橡胶减振层;47、地连墙凿平补平层;51、面层;52、无纺布过滤层;53、塑料排水层;54、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5、隔离层;56、第三防水层;57、找坡层;58、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61、车库面板;62、第二塑料疏水板;63、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64、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65、第二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66、第四橡胶减振层;67、混凝土垫层;68、夯实素土层;71、凹槽;72、遇水膨胀止水胶条;81、施工缝结构;82、钢板止水带;91、外贴橡胶止水带;92、防水嵌缝层;93、后浇带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包括地连墙1,地连墙1的一侧设置有地库内衬墙21,地库内衬墙21的一侧设置有顶板23、地下室楼板24和地下室底板25,顶板23、地下室楼板24和地下室底板2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暗梁22,且暗梁22与地库内衬墙21之间固定连接,地库内衬墙21的一侧设置有减振防水机构,地连墙1的一侧可连接顶板23、地下室楼板24和地下室底板25,而顶板23的上侧为民宿,地下室楼板24和地下室底板25的上侧均为地下室,可用于停放车辆,暗梁22可可对顶板23、地下室楼板24和地下室底板25与地连墙1的连接起到加固作用。
减振防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地连墙1和地库内衬墙21之间的第一橡胶减振层31,地下室底板2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层33,第一防水层3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减振层32,第一橡胶减振层31和第一防水层33可起到降噪和减振的作用,使得地下轨道交通车辆在经过地下室附近的时候,引起的噪声和振动不易对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
此外,顶板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层34,地连墙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保护层35,第二橡胶减振层32可对地下室底板25起到防振效果,第二防水层34则可对顶板23起到防水效果,而防水保护层35可对第二防水层34起到保护作用,这使得地连墙1、顶板23和地下室楼板24不易出现水流渗透的现象,不仅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日常使用和维护也更加方便,且第二橡胶减振层32还可作为第一防水层33的找平层,能够很好的解决第一防水层33的固定问题。
另外,地下室底板25的上侧设置有预埋塑料排水管36和第三塑料疏水板39,地下室楼板24的上侧设置有塑料排水管37和排水浅沟310,顶板23的上侧设置有出户管38(顶板排水管及塔楼出户管),地下室楼板2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顶板2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地下室底板25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预埋塑料排水管36可对地下室底板25内部的水流进行排出,并排到排水浅沟310内,而塑料排水管37则可对地下室楼板24内部的水流进行排出,并最终排到排水浅沟310内,出户管38也可地下室顶板覆土内部的水流排出,这使得地下室顶板覆土内不易积累水流。
具体的,第一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室楼板24一侧的第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41,第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42,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43,第一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43远离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塑料疏水板44,第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41和第一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43可起到防水作用,而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42则可对地下室楼板24进行加固,第一塑料疏水板44可把水流排出。
此外,第一塑料疏水板44的一侧设置有土工布滤水层45,土工布滤水层4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橡胶减振层46,第三橡胶减振层46远离土工布滤水层45的一侧设置有地连墙凿平补平层47,土工布滤水层45可对水流进行过滤,而第三橡胶减振层46则可对地下室楼板24进行进一步的减振,地连墙凿平补平层47可对地连墙1进行补平。
具体的,第二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板23内部的面层51(覆土及道路广场面层),面层5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无纺布过滤层52,无纺布过滤层5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塑料排水层53,塑料排水层53的下侧设置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4,无纺布过滤层52可对水进行过滤,并通过塑料排水层53排出,从而不易出现堵塞的现象,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4可对顶板23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4远离塑料排水层53的一侧设置有隔离层55,隔离层5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防水层56,第三防水层56的下侧设置有找坡层57,找坡层5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58,隔离层55可对细石混凝土53和第三防水层56进行分隔,而第三防水层56则可进一步防水,找坡层57和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58配合可对顶板23进行找坡有利于防水。
具体的,第三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室底板25内部的车库面板61,车库面板6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料疏水板62,第二塑料疏水板6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63,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6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64,车库面板61可承受车辆荷载,第二塑料疏水板62可对底板渗漏进来的水进行疏排,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63可对车库面板61进行防水,而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64则除承受地库荷载外,在作为结构自防水层起防水作用。
此外,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64远离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65,第二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6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橡胶减振层66,第四橡胶减振层66的下侧设置有混凝土垫层67,混凝土垫层6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夯实素土层68,第二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65可进一步防水,第四橡胶减振层66也可进一步进行减振降噪,混凝土垫层67和夯实素土层68则可对地下室底板25起到加固的作用。
具体的,地连墙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71,地连墙1位于凹槽7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遇水膨胀止水胶条72,凹槽71的内部可用于安装遇水膨胀止水胶条72,而遇水膨胀止水胶条72在遇水之后便可膨胀,从而达到止水的效果,可让防水效果更好。
具体的,地下室底板25的内部开设有施工缝结构81,地下室底板25位于施工缝结构8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板止水带82,施工缝结构81的内部可放置钢板止水带82,而钢板止水带82则可对地下室底板25进一步起到止水效果,让水流不易从地下室底板25的侧面渗入地下室内部。
具体的,地下室底板25的下侧设置有外贴橡胶止水带91,地下室底板2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后浇带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层93,后浇带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层9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嵌缝层92,外贴橡胶止水带91可进行防水,而后浇带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层93则可连接防水嵌缝层92,防水嵌缝层92可起到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本装置时,顶板23的上侧为民用建筑,可进行居住,地下室楼板24和地下室底板25均为民用建筑地下室,可便于居民停放车辆,当地下轨道交通车辆通过底板25和地下室楼板24附近的时候,第一橡胶减振层31和第二橡胶减振层32则可起到降噪和减振的作用,使得地下轨道交通车辆所引起的噪声和振动不易对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而第一防水层33、第二防水层34和防水保护层35则可分别对地下室底板25、顶板23和地连墙1起到防水效果,使得地连墙1、顶板23和地下室楼板24不易出现水流渗透的现象,不仅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日常使用和维护也更加方便,且第二橡胶减振层32还可作为第一防水层33的找平层,能够很好的解决第一防水层33的固定问题。
预埋塑料排水管36和塑料排水管37可分别对地下室底板25和地下室楼板24内部的水流进行排出,并排到排水浅沟310内,出户管38也可对地下室顶板23覆土内部的水流排出,这使得地下室顶板23覆土内部不易积累水流,同时本装置彻底避免了传统做法工艺复杂、成本高、隔声、隔振、防水效果不好等问题,达到保证质量、提高品质、节能减排的目的,至此即可解决当地下轨道交通车辆在经过时,所产生振动和噪声,这些振动以及噪声会对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地下室侧壁所使用的地连墙1也容易出现水流渗透的问题,给日常使用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降低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包括地连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连墙(1)的一侧设置有地库内衬墙(21),所述地库内衬墙(21)的一侧设置有顶板(23)、地下室楼板(24)和地下室底板(25),所述顶板(23)、地下室楼板(24)和地下室底板(2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暗梁(22),且所述暗梁(22)与地库内衬墙(2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地库内衬墙(21)的一侧设置有减振防水机构;
所述减振防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地连墙(1)和地库内衬墙(21)之间的第一橡胶减振层(31),所述地下室底板(2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层(33),所述第一防水层(3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减振层(32),所述顶板(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层(34),所述地连墙(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保护层(35),所述地下室底板(25)的上侧设置有预埋塑料排水管(36)和第三塑料疏水板(39),所述地下室楼板(24)的上侧设置有塑料排水管(37)和排水浅沟(310),所述顶板(23)的上侧设置有出户管(38),所述地下室楼板(2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顶板(2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所述地下室底板(25)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室楼板(24)一侧的第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41),所述第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42),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43),所述第一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43)远离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塑料疏水板(44),所述第一塑料疏水板(44)的一侧设置有土工布滤水层(45),所述土工布滤水层(4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橡胶减振层(46),所述第三橡胶减振层(46)远离土工布滤水层(45)的一侧设置有地连墙凿平补平层(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板(23)内部的面层(51),所述面层(5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无纺布过滤层(52),所述无纺布过滤层(5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塑料排水层(53),所述塑料排水层(53)的下侧设置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4),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54)远离塑料排水层(53)的一侧设置有隔离层(55),所述隔离层(5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防水层(56),所述第三防水层(56)的下侧设置有找坡层(57),所述找坡层(5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5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室底板(25)内部的车库面板(61),所述车库面板(6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料疏水板(62),所述第二塑料疏水板(6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63),所述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6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64),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64)远离第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65),所述第二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层(6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橡胶减振层(66),所述第四橡胶减振层(66)的下侧设置有混凝土垫层(67),所述混凝土垫层(6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夯实素土层(6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连墙(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71),所述地连墙(1)位于凹槽(7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遇水膨胀止水胶条(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25)的内部开设有施工缝结构(81),所述地下室底板(25)位于施工缝结构(8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板止水带(8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25)的下侧设置有外贴橡胶止水带(91),所述地下室底板(2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后浇带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层(93),所述后浇带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层(9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嵌缝层(9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58972.9U CN219732351U (zh) | 2023-05-31 | 2023-05-31 | 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58972.9U CN219732351U (zh) | 2023-05-31 | 2023-05-31 | 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32351U true CN219732351U (zh) | 2023-09-22 |
Family
ID=8803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58972.9U Active CN219732351U (zh) | 2023-05-31 | 2023-05-31 | 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32351U (zh) |
-
2023
- 2023-05-31 CN CN202321358972.9U patent/CN2197323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72016B2 (en) | Wall and sub-floor water drain barrier panel for basement water-control systems | |
CN101298782B (zh) | 地下室工程防水、排水方法及系统 | |
US5836115A (en) | Foundation waterproofing and drainage system | |
CN110886327A (zh) | 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JP2665144B2 (ja) | 補強土構造物 | |
CN212104515U (zh) | 一种用于地下室渗漏水防治施工结构 | |
CN212772481U (zh) | 一种砂土地基建筑物抗地震液化系统 | |
CN219732351U (zh) | 一种带减振降噪层的地下室防水构造 | |
CN211735538U (zh) | 一种防水防渗地下室结构 | |
KR101380782B1 (ko) | 친환경 복합형 강가시설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209353360U (zh) | 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排水装置 | |
CN217734098U (zh) | 一种临海地下室基坑外墙防水结构 | |
CN207673370U (zh) | 一种既有隧道路面排水改造系统 | |
CN215105501U (zh) | 一种带有碎石滤水层的地下室底板地坪 | |
CN206477347U (zh) | 地下室的蓄水结构 | |
CN211547830U (zh) | 一种防止地面泛潮的结构 | |
CN209353451U (zh) | 厨房、卫生间排水结构 | |
CN209025235U (zh) | 车库防潮排水结构 | |
CN220953565U (zh) | 一种地下室顶板排水结构 | |
CN112302678A (zh) | 下穿建筑物浅埋隧道变形控制施工工艺 | |
CN112942380A (zh) | 一种超厚观景台陶粒聚苯板填埋结构 | |
CN219862986U (zh) |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 | |
CN216515734U (zh) | 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 | |
CN214497605U (zh) |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防水结构 | |
CN216552068U (zh) |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Xie Zhenyu Inventor after: Peng Shuyin Inventor before: Xie Zhenyu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