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2213U - 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2213U
CN219732213U CN202320745998.2U CN202320745998U CN219732213U CN 219732213 U CN219732213 U CN 219732213U CN 202320745998 U CN202320745998 U CN 202320745998U CN 219732213 U CN219732213 U CN 219732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culvert
culvert pipe
drainage
cleaning
clea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59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义超
符庆锐
陈凡
贾平
蒋兴房
赵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irst Engineering Bureau Of Aneng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irst Engineering Bureau Of Aneng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irst Engineering Bureau Of Aneng Group filed Critical Yunna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irst Engineering Bureau Of Ane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23207459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2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2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2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设置在排涝涵管的内部的清理组件,包括固定杆、弹簧件和清理部,固定杆与排涝涵管的内侧壁间隔预设距离且两端分别通过一安装件固定连接,固定杆平行于排涝涵管的轴线并穿过清理部与清理部活动连接,弹簧件套设在固定杆上且靠近进水口的一侧与清理部固定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清理部在所述固定杆上往复运动,清理部包括设置为边缘与排涝涵管内壁接触的圆形滤水件,清理部在弹簧件的作用下将排涝涵管中的残余物推至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涝涵管内部设置清理组件并利用水流的冲力使清理组件相对排涝涵管往复运动清理其中的杂物,既能节省环保又可实现清理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
背景技术
涵管俗称水泥管,常以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并埋设于地下的管道,用于输水或引水。在常见的使用场景中,以排涝为例,涵管多为中空且内部空间较大的管道,排涝时可供大流量的水通过,但由于排涝的水体中杂质较多,在排涝过程中会形成如杂质蓄积或淤泥沉积的问题,如不及时清理、长期积累,残留的杂质和淤泥堆积凝结,再次排涝时也无法冲刷掉,造成涵管的输水空间减小,甚至出现堵塞。
现有技术中已有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中国专利“一种水利工程涵管清淤结构”(申请号为CN202122458838.3)提出了一种涵管清淤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集淤装置,所述集淤装置包括连接杆和若干集淤盒,若干所述集淤盒均匀固定安装在连接杆的底部,所述集淤盒远离管体进水口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管体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固定板与管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分布均匀的弹性按压件。该技术通过在管道内设置多个集淤盒,使水体通过集淤盒时可以过滤,将淤泥以及其他杂质留在集淤盒内,需要清理时,直接将集淤盒抽出便可一并将残留的杂质带出。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设置连接杆,集淤盒固定安装在连接杆的底部,导致了集淤盒只能呈半圆形,无法与管道内壁完整贴合,在水流量较大时,会直接没过整个集淤盒,这就导致了集淤盒的过滤集淤效果明显降低,淤泥及杂质仍会流进管道,造成沉积堵塞。
此外,发明人还发现,现有技术中其他针对管道清淤的技术方案有一部分是通过设计专门的管道清淤装置实现管道清淤的,然而此类清淤装置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较为困难,原因在于:涵管一般是埋设在地下,使用清淤装置时装配较为繁琐,且使用中的涵管都是连接好的,进水口与出水口距离较长也给部分清淤装置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清淤装置效果不佳且需要借助外力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涝涵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涝涵管的内部的清理组件,包括固定杆、弹簧件和清理部,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排涝涵管的内侧壁间隔预设距离且两端分别通过一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平行于所述排涝涵管的轴线并穿过所述清理部与所述清理部活动连接,所述弹簧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且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与所述清理部固定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清理部在所述固定杆上往复运动,所述清理部包括设置为边缘与所述排涝涵管内壁接触的圆形滤水件,所述清理部在所述弹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排涝涵管中的残余物推至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设距离小于所述排涝涵管的半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理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卡设有若干活动滚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滤水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滤网和挡板,所述挡板邻近所述排涝涵管的底部,所述滤网邻近所述排涝涵管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松动所述排涝涵管底部淤泥的翻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理部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排涝涵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凸起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与滑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凸起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弹簧件远离所述清理部的一端的固定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涝涵管内设置清理组件以实现排涝涵管的自动清理功能,其中清理组件包括与排涝涵管内侧壁间隔预设距离的固定杆,套设在固定杆上的弹簧件,弹簧件靠近进水口的一端与清理部连接,排水时,清理部受到水流冲击移动并挤压弹簧,水流减小或停止时,清理部受弹簧张力作用和向原始位置移动,此时可带动涵管内的杂物至进水口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涝涵管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理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孔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固定杆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圆形滤水件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翻齿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凸起、凹槽以及固定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序号说明:1、固定杆;11、安装件;12、固定块;2、弹簧件;3、清理部;31、通孔;32、滚珠;33、圆形滤水件;331、滤网;332、挡板;34、翻齿;35、凸起;4、滑槽;41、固定弹簧;5、进水口;6、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排涝涵管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排涝涵管包括进水口5、出水口6和清理组件。其中,清理组件包括固定杆1、弹簧件2和清理部3,固定杆1设置在排涝涵管的内部并与排涝涵管的内侧壁间隔预设距离,两端分别通过一安装件11固定连接,固定杆1平行于排涝涵管的轴线并穿过清理部3与清理部3活动连接,弹簧件2套设在固定杆1上且靠近进水口5的一侧与清理部3固定连接,并用于带动清理部3在固定杆1上往复运动,清理部3包括设置为边缘与排涝涵管内壁接触的圆形滤水件33,清理部3在弹簧件2的作用下将排涝涵管中的残余物推至一侧。
进一步地,固定杆1靠近出水口6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2,用于固定弹簧41件2远离清理部3的一端。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排涝涵管可以设置为排涝初始端管道,并在出水口6处连接额外的普通涵管。使用时水流从进水口5进入,水流与涵管的底部最先接触并顺涵管流动。当水流速度较大时,在接触到本实用新型中的清理部3后,将对静止的清理部3产生冲力,并且随着持续的水流涌入,冲力或增大、或转化为自身张力,当冲力或张力大于弹簧件2的初始张力时,一端固定在出水口6一侧的固定块12上、另一端与清理部3连接的弹簧件2则开始压缩,清理部3被水流推动沿固定杆1向出水口6一侧移动;当水流减小或停止时,弹簧件2的张力将推动清理部3向进水口5一侧移动,由于清理部3的边缘与排涝涵管的内壁接触,清理部3移动的同时可以将排涝涵管内的残留物与淤泥推至进水口5一侧,便于工作人员清理。
需要说明的是,清理部3设置为边缘与排涝涵管接触的圆形滤水件33,兼具清理功能和过滤功能,在推动清理部3向出水口6一侧移动的过程中和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水均可以通过清理部3而其他杂质被留在靠近进水口5的一侧。
优选地,固定杆1垂直穿过清理部3以使清理部3在被水流推动时有较大的受力面。
优选地,固定杆1与排涝涵管的内侧壁间隔预设距离小于排涝涵管的半径。由于水流进入涵管时,无论流量大小均是从涵管内的底部开始流动,最先受到冲力的是清理部3靠近涵管底部一侧,因此实际应用中清理部3的受力并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清理部3的下方,从而导致清理部3产生倾斜、在固定杆1上移动时有阻力且回推时效果不佳,将固定杆1与排涝涵管内侧壁的间隔预设距离设置为小于排涝涵管的半径,可减少清理部3因过大的冲力发生倾斜的情况。
优选地,参见图2及图3,清理部3上设置有供固定杆1穿过的通孔31,通孔31的内侧卡设有若干活动滚珠32以减小清理部3在固定杆1上移动时的阻力。
优选地,参见图4,固定杆1可沿排涝涵管的内侧壁呈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多个以进一步稳定清理部3在固定杆1上的活动。
优选地,圆形滤水件33设置为有滤孔的板状结构,以使其具有滤水功能的同时也有较大的受力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杆1、弹簧件2和清理部3,使清理部3可以在水流的冲击下在固定杆1上移动并压缩弹簧件2蓄力,同时将水过滤至出水口6一侧,待水流减小或停止,弹簧件2带动清理部3将管道内的残留物回推至进水口5一侧。使用时,无需借助外力即可对管道内部的残留物以及淤泥进行清理,工作人员仅在进水口5清理残留物即可,避免了进入管道内部清理的工作,节约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清理效率。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中的清理部3具有更好的清理效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5,圆形滤水件33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滤网331和挡板332,挡板332邻近排涝涵管的底部,滤网331邻近排涝涵管的顶部。
具体地,圆形滤水件33由于具有滤水功能,其上的通孔31将减小清理部3的受力面,进而减小清理部3在固定杆1上的移动行程,如水流较急、流量较大,则容易导致堵塞或无法实现清理功能,而在本实施例中,圆形滤水件33靠近排涝涵管底部一侧设置为挡板332,在水流进入涵管后,挡板332可以首先以较大的受力面承受冲力,使清理部3沿固定杆1移动,当水流没过挡板332时,则可以通过圆形滤水件33过滤;在水流减小或停止、清理部3回推时,挡板332推动堆积在管道底部的残留物不会产生如前一种实施例中直接使用带滤孔的板状结构回推时产生的部分残留物或淤泥从滤孔中穿过到出水口6一侧的情况,清理效果更好。
优选地,挡板332与圆形滤水件33占排涝涵管截面圆形面积的上下各一半。
优选地,参见图6,挡板332靠近所述进水口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翻起松动所述排涝涵管底部淤泥的翻齿34。挡板332边缘与涵管内壁的接触,在挡板332上设置翻齿34,可以使清理部3回推至进水口5的过程中对淤积在涵管底部的淤泥翻起,进而通过挡板332将较难清理的淤泥也推至进水口5一侧。
翻齿34设置在挡板332靠近进水口5一侧的侧面上,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挡板332与涵管内壁接触的边缘上。翻齿34与管道内壁平行、与挡板332垂直设置。在清理部3回推时,挡板332上的翻齿34被带动,且设置的位置较为贴近管道底部,因此可以对沉积在管道底部的淤泥起到松动翻起的作用。当然,清理部3回推时,即便水流停止,但由于挡板332的存在,清理部3靠近进水口5一侧仍有余水,而淤泥浸泡在水中质地较软,所以翻齿34在清理部3回推时很容易松动淤泥,不存在翻齿34在松动淤泥的过程中被卡住或无法松动的情况,且实现预期效果的可行性较大。
为了进一步使本实用新型中清理部3在固定杆1上移动时保持稳定不产生倾斜或旋转,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7,清理部3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凸起35,排涝涵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凸起35相匹配的滑槽4,凸起35在滑槽4内滑动。
具体地,通过在清理部3的边缘设置凸起35和在涵管内侧壁上设置与凸起35匹配的滑槽4,并使凸起35在滑槽4内滑动,可以使清理部3在受到水流冲击后按预定的轨迹移动,以避免在涵管中旋转,影响过滤和清理的效果。
优选地,每个相互匹配的凸起35和滑槽4为一组,至少沿涵管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组。
优选地,参见图7,每个滑槽4内还设置有固定弹簧41,固定弹簧41靠近出水口6一端与滑槽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凸起35接触以增加清理部3在固定杆1上移动时的弹力,从而使水流减小或停止时具有更大的回推力,可以推动更多残留物移动,提升清理效果。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涝涵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涝涵管的内部的清理组件,包括固定杆、弹簧件和清理部,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排涝涵管的内侧壁间隔预设距离且两端分别通过一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平行于所述排涝涵管的轴线并穿过所述清理部与所述清理部活动连接,所述弹簧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且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与所述清理部固定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清理部在所述固定杆上往复运动,所述清理部包括设置为边缘与所述排涝涵管内壁接触的圆形滤水件,所述清理部在所述弹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排涝涵管中的残余物推至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小于所述排涝涵管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涝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卡设有若干活动滚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滤水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滤网和挡板,所述挡板邻近所述排涝涵管的底部,所述滤网邻近所述排涝涵管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涝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松动所述排涝涵管底部淤泥的翻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部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凸起,所述排涝涵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凸起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涝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与滑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凸起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弹簧件远离所述清理部的一端的固定块。
CN202320745998.2U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 Active CN219732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5998.2U CN219732213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5998.2U CN219732213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2213U true CN219732213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6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5998.2U Active CN219732213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2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25051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0216692U (zh) 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水管道装置
CN218814194U (zh) 一种城市道路污水分流管道
CN219732213U (zh) 一种具备自动清理功能的排涝涵管
CN213347961U (zh) 一种市政污水管道
CN108791217B (zh) 一种带水循环处理的洗车装置
CN219411025U (zh) 一种水利渠道清淤装置
CN116899292A (zh) 一种萤石粉加工用回收装置
CN116850665A (zh) 一种控源截污装置
CN217677055U (zh) 一种雨水收集及净化存储装置
CN214784518U (zh) 一种防堵塞的下水管道
CN212315600U (zh) 一种用于智能生态浮岛的自动清渣装置
CN211470825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格栅组件
CN211774400U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给排水管道
CN209193734U (zh) 一种建筑小区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
CN111998166A (zh) 一种市政用便于清理垃圾的排水管道
CN109811876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市政用沟渠清淤设备
CN220953740U (zh) 一种多功能排水管道
CN214116880U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路基排水结构
CN219002228U (zh) 一种水性涂料污水隔留装置
CN217027373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高效排水管道
CN106480974B (zh) 前置网孔箱式分离器的调蓄池
CN219508744U (zh) 一种污水排污管道
CN216515972U (zh) 一种能够防止淤泥堵塞的工程施工用排水装置
CN216339991U (zh) 一种道路节能型排水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