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2208U - 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2208U
CN219732208U CN202321331560.6U CN202321331560U CN219732208U CN 219732208 U CN219732208 U CN 219732208U CN 202321331560 U CN202321331560 U CN 202321331560U CN 219732208 U CN219732208 U CN 219732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planting
pool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15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亮
张学玲
李涵波
李运杰
赵从文
李雪华
林晓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Wanbo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Wuhu Drainage Management Offi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Wanbo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Wuhu Drainage Management Offi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Wanbo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Wuhu Drainage Management Offi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Wanbo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15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2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2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2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集水管、导水槽、种植池以及蓄水池;雨水通过所述集水管进行收集,所述集水管设置在所述导水槽或者所述种植池的上方,所述导水槽、所述种植池以及所述蓄水池上均设置有溢流口;所述种植池中水平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孔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通。能够适用于高密度老城区雨水的收集利用滞留净化,充分利用建筑周围微型空间,将雨水蓄留、净化和利用等功能进行整合。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高密度老城区建筑密集,绿化面积有限,导致可利用空间少。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应当得到合理的利用。对初期降水进行初步净化及滞留,可以减轻市政管网排水压力,同时减少污染雨水排放后对受纳水体的二次污染。
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能够适用于高密度老城区雨水的收集利用滞留净化,充分利用建筑周围微型空间,将雨水蓄留、净化和利用等功能进行整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集水管、导水槽、种植池以及蓄水池;
雨水通过所述集水管进行收集,所述集水管设置在所述导水槽或者所述种植池的上方,所述导水槽、所述种植池以及所述蓄水池上均设置有溢流口;
所述种植池中水平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孔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管贴合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竖直设置,所述集水管的底部管口设置在所述导水槽的正上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池贴合在建筑物的墙根部位,所述导水槽水平设置在所述种植池的上方,所述种植池的溢流口与所述导水槽的溢流口朝向相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管包括集水管主管及集水管支管,所述集水管支管水平折弯连接在所述集水管主管上,所述集水管主管的底部管口与所述导水槽相对设置,所述集水管支管的底部管口与所述种植池位置相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池包括第一种植池及第二种植池,所述第一种植池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种植池的高度,且以L型布置在建筑物的墙角部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水槽包括上下搭接的第一导水槽及第二导水槽,所述集水管主管的底部管口与所述第一导水槽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导水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种植池的上方,所述集水管支管的底部管口与所述第二种植池位置相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水平埋设在所述第一种植池中,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种植池中的封闭管口以及伸入所述蓄水池中的敞开管口,所述进水孔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埋设于所述第一种植池的部位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蓄水池包括转角结构,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种植池及所述第二种植池的下部,所述蓄水池的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种植池的下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蓄水池的侧部设置有雨水收集井或者下水管接口,所述溢流口与雨水收集井或者下水管接口的位置相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孔均布在所述出水管的顶部,且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种植池的底部。
通过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集水管、导水槽、种植池以及蓄水池,能够将雨水通过集水管进行收集,并且使收集到的雨水通过导水槽转接导流至种植池,或者直接流入种植池,进一步地,通过在导水槽、种植池以及蓄水池上均设置溢流口,能够将雨水转接溢流汇集到蓄水池中。
水平设置在种植池中的出水管,以及在出水管上设置的进水孔,并结合出水管与蓄水池连通,能够在种植池底部形成淹没区,保持土壤含水量,减少绿化用水量,节约用水。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能够有效利用高密度老城区建筑周围的微型空间,对初期降水进行初步净化及滞留,并且增加了高密度老城区的绿化面积。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集水管;11-集水管主管;12-集水管支管;
2-导水槽;21-第一导水槽;22-第二导水槽;
3-种植池;31-第一种植池;32-第二种植池;
4-蓄水池;
5-溢流口;
6-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主要是针对高密度老城区建筑密集,绿化面积有限,可利用空间少的局限,通过充分利用建筑周围的微型消极空间,实现对雨水的蓄留、净化以及利用。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集水管1、导水槽2、种植池3以及蓄水池4;
集水管1贴合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竖直设置,由建筑物的顶部向下引入,使屋顶的雨水通过集水管1进行收集,集水管1设置在导水槽2或者种植池3的上方,可根据当地所处地区的常年降雨量或者降雨类型进行实际调整。
当降雨类型多见于暴雨或者常年降雨量较大时,为了防止集水管1内落下的雨水对种植池3中的植被以及土壤造成冲击,将集水管1设置在导水槽2的上方,对收集雨水进行消能;当降雨类型多见于中小雨或者常年降雨量较小时,可将集水管1中的雨水直接引入种植池3。
导水槽2、种植池3以及蓄水池4上均设置有溢流口5,能够使收集到的雨水依次转接流动,以使蓄水池4对雨水进行蓄留,进一步地,通过蓄水池4上的溢流口5导流至雨水收集井或者下水管接口。
种植池3中水平设置有出水管6,出水管6上设置有进水孔且出水管6与蓄水池4连通。设置在种植池3中的出水管6,结合出水管6上的设置的进水孔,能够使种植池3中的植物或者土壤对雨水进行净化过滤。通过将出水管6与蓄水池4连通,能够使种植池3的底部形成淹没区,可以起到保持土壤含水量,减少绿化用水量的作用。
基于集水管1与种植池3之间的不同设置方式,以及种植池3的具体设置形式,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两种不同的实施例进行展开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集水管1包括单根管道,集水管1贴合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竖直设置,集水管1的底部管口设置在导水槽2的正上方。
种植池3以一字型贴合排布在建筑物的墙根部位,导水槽2水平设置在种植池3的上方,通过该种设置方式,能够缩减种植池3的占用空间,同时使导水槽2对集水管1落下的雨水进行消能,然后再溢流进入种植池3,有效避免雨水对种植池3内植物及土壤的直接冲刷。
本实施例中种植池3的溢流口5与导水槽2的溢流口5朝向相反,能够将导水槽2中的雨水完全充分地转流进入种植池3。
蓄水池4设置在种植池3的侧部,能够在雨量较大时承接由种植池3溢流出来的雨水,并结合蓄水池4与种植池3之间连通的出水管6,使种植池3的底部形成淹没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集水管1以及种植池3的设置形式与实施例1存在区别,具体地,集水管1包括集水管主管11及集水管支管12,集水管主管11贴合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竖直设置,集水管支管12水平折弯连接在集水管主管11上,集水管主管11的底部管口与导水槽2相对设置,用于承接集水管1中直接落下的雨水,集水管支管12从集水管主管11分流出的雨水较少,因此集水管支管12的底部管口与种植池3位置相对。
种植池3包括以L型布置在建筑物墙角部位的第一种植池31及第二种植池32,第一种植池31的高度大于第二种植池32的高度,导水槽2转接引流的雨水通入第一种植池31中,通过导水槽2能够对集水管主管11中较大的雨水量进行消能缓冲。
导水槽2包括上下搭接的第一导水槽21及第二导水槽22,集水管主管11的底部管口与第一导水槽21位置相对,第二导水槽22设置在所述第一种植池31的上方,第一集水槽倾斜设置,集水管主管11中的雨水首先通过第一集水槽进行承接,在消能缓冲后,通过与第一集水槽垂直布置的第二集水槽进行进一步转接,然后再排入第一种植池31中。
集水管支管12的底部管口与第二种植池32位置相对,能够将从集水管主管11分流出的冲刷力小的雨水直接排至第二种植池32中。
本实施例中的出水管6水平埋设在第一种植池31中,包括位于第一种植池31中的封闭管口以及伸入蓄水池4中的敞开管口,进水孔设置在出水管6埋设于第一种植池31的部位上,通过设置封闭管口能够避免种植池3内的雨水短路排放,有助于种植池3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
种植池3中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排水层、过渡层、介质层以及覆盖层,能够对收集到的雨水分别在第一种植池31及第二种植池32中进行过滤净化,同时通过出水管6构成第一种植池31底部的淹没区。
蓄水池4包括转角结构,水平设置在第一种植池31及第二种植池32的下部,具体地,第一种植池31上的溢流口5及第二种植池32上的溢流口5均设置在蓄水池4的上方,能够在雨量较大时承接两个种植池3中的溢流雨水。
蓄水池4的溢流口5设置在第二种植池32的下部,能够将蓄水池4中的雨水溢流外排,并且通过合理的布置,减少整体空间的占用。
蓄水池4的侧部设置有雨水收集井或者下水管接口,溢流口5与雨水收集井或者下水管接口的位置相对,能够将超出承接范围的溢流雨水排入雨水收集井,或者通过下水管接口排入地下管网中,有效增强雨水的回收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孔均布在出水管6的顶部,能够方便地使种植池3内的雨水通过出水管6排至蓄水池4,且出水管6设置在种植池3的底部,利于在种植池3的底部形成淹没区,进一步起到储存水量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集水管、导水槽、种植池以及蓄水池;
雨水通过所述集水管进行收集,所述集水管设置在所述导水槽或者所述种植池的上方,所述导水槽、所述种植池以及所述蓄水池上均设置有溢流口;
所述种植池中水平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孔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贴合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竖直设置,所述集水管的底部管口设置在所述导水槽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池贴合在建筑物的墙根部位,所述导水槽水平设置在所述种植池的上方,所述种植池的溢流口与所述导水槽的溢流口朝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包括集水管主管及集水管支管,所述集水管支管水平折弯连接在所述集水管主管上,所述集水管主管的底部管口与所述导水槽相对设置,所述集水管支管的底部管口与所述种植池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池包括第一种植池及第二种植池,所述第一种植池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种植池的高度,且以L型布置在建筑物的墙角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包括上下搭接的第一导水槽及第二导水槽,所述集水管主管的底部管口与所述第一导水槽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导水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种植池的上方,所述集水管支管的底部管口与所述第二种植池位置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水平埋设在所述第一种植池中,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种植池中的封闭管口以及伸入所述蓄水池中的敞开管口,所述进水孔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埋设于所述第一种植池的部位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包括转角结构,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种植池及所述第二种植池的下部,所述蓄水池的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种植池的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侧部设置有雨水收集井或者下水管接口,所述溢流口与雨水收集井或者下水管接口的位置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均布在所述出水管的顶部,且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种植池的底部。
CN202321331560.6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 Active CN219732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560.6U CN219732208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560.6U CN219732208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2208U true CN219732208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9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1560.6U Active CN219732208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2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8896B (zh)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CN209816969U (zh) 一种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
CN210976021U (zh) 适用于干旱地区的排水系统
CN112982557A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CN219732208U (zh) 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系统
CN108056004A (zh) 一种高架桥雨水收集利用灌溉系统
CN216552277U (zh)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CN106638886A (zh) 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CN113216320B (zh) 一种适用于低绿地率的雨水生态净化和收集利用系统
CN207469026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沟
CN211620086U (zh) 一种适用于雨水处理的装配式生物滞留模块
CN110627313A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新型雨水过滤系统
CN207211247U (zh) 海绵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2926263U (zh) 一种海绵化的工业厂房的雨水回收装置
CN211607516U (zh) 一种装配式模块化雨水花箱
CN214784509U (zh)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水管道
CN114481940A (zh) 一种半干旱地区泄洪河道生态恢复系统
CN21039550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0885691U (zh) 一种生态蓄水池系统
CN107237389B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海绵组合系统及其雨水处理方法
CN21485300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种植系统
CN205242496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12453363U (zh) 新型节水减污绿色生态建筑系统
CN110952727A (zh) 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8148641U (zh) 一种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