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0189U - 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 - Google Patents

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0189U
CN219720189U CN202321295940.9U CN202321295940U CN219720189U CN 219720189 U CN219720189 U CN 219720189U CN 202321295940 U CN202321295940 U CN 202321295940U CN 219720189 U CN219720189 U CN 219720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leeve
support
rotating
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959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康
严勇定
戴龙飞
陈龙
陆跃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ji Shuyi Smart Home Co ltd
Anji Snail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ji Shuyi Smart Home Co ltd
Anji Snail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ji Shuyi Smart Home Co ltd, Anji Snail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ji Shuyi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959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0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0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0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该转动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杆、转动套筒以及固定套筒,基座用于连接椅座,支撑杆用于连接支撑脚,支撑杆上端安装在基座中,固定套筒安装在基座下方并套设在支撑杆上,转动套筒套设在固定套筒上,两者之间设置限位套,以使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保持相同高度的情况下相对于固定套筒转动,从而实现绕竖直轴线转动的功能;该座椅包括上述转动装置,座部与基座连接,支撑组件与转动套筒连接,使支撑组件具有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能力,从而使支撑组件能够处于座部的不同方向上,使椅具状态的切换更加灵活方便,以此吸引消费者。

Description

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
背景技术
对于可切换状态的椅子来说,可实现运动的装置必不可少,较为常见有伸缩装置、滑动装置以及转动装置,椅子能够利用这些运动装置,实现部件运动,从而达到某种新的功能或者实现状态的切换;但这些椅子中很少具有能实现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转动装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椅子功能的开发。
跪坐姿切换的椅具便是上述可切换状态的椅子中的一种,它能够让使用者分别以坐姿就坐或以跪姿骑坐,椅具处于坐姿状态时可当做常规椅子使用,椅具处于跪姿状态时可用于矫正坐姿,缓解腰背部脊椎压力;但现有的这类椅具大多通过转动整把椅具来让使用者向前的坐姿或向后的跪姿坐到椅具上,结构无巧思,操作起来麻烦,太过于死板。
故考虑在椅具中加入转动装置,使椅具状态的切换更加灵活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杆、转动套筒以及固定套筒,基座用于连接椅座,支撑杆用于连接支撑脚,支撑杆上端安装在基座中,固定套筒安装在基座下方并套设在支撑杆上,转动套筒套设在固定套筒上,两者之间设置限位套,以使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保持相同高度的情况下相对于固定套筒转动,从而实现绕竖直轴线转动的功能。
进而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上述转动装置,座部与基座连接,支撑组件与转动套筒连接,使支撑组件具有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能力,从而使支撑组件能够处于座部的不同方向上,使椅具状态的切换更加灵活方便,以此吸引消费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杆、转动套筒以及固定套筒,基座配置为连接椅具的椅座,支撑杆配置为连接椅具的支撑脚,支撑杆的上端安装在基座中;固定套筒安装在基座下方并套设在支撑杆上,转动套筒套设在固定套筒上,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具有间隙,且在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设有限位套,转动套筒转动设置在限位套上,限位套配置为限制转动套筒的轴向移动。
固定套筒与基座固定连接,保证固定套筒不会与支撑杆发生相对转动,同时也保证了转动套筒和固定套筒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的间隙可装入限位套,限位套使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保持相同高度的情况下相对于固定套筒转动,从而实现转动套筒绕支撑杆或者说竖直轴线转动的功能,为椅具开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作为优选,限位套包括上衬套与下衬套,上衬套安装在固定套筒的上部,下衬套安装在固定套筒的下部,上衬套与下衬套上均设有沿径向凸出的挡圈;上衬套的挡圈位于上衬套的上部,下衬套的挡圈位于下衬套的下部,转动套筒位于上衬套与下衬套的挡圈之间。上、下衬套除了减少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的摩擦力使转动变得更加顺畅外,它们的挡圈也让转动套筒能够保持在同一高度,不会因转动而上下窜动。
作为优选,固定套筒上部开设有卡孔,上衬套上设有弹性卡扣,上衬套由下往上安装到固定套筒上并通过弹性卡扣与卡扣卡接锁定。上衬套无需承受太大外力,故用弹性卡扣卡接即可,安装也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转动套筒上端面与上衬套的挡圈抵接,下衬套的挡圈与转动套筒的下端面抵接,且下衬套通过螺丝与固定套筒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固定套筒上端部具有一安装板,安装板与基座的下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固定套筒为空心柱体,通过安装板来增加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使安装更加稳定,防止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为气杆。在气杆上做文章的椅子几乎没有,而本方案直接使支撑组件转动设置在气杆上,利用气杆作为转轴,而无需设计其他部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一种座椅,包括座部、支撑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座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支撑组件与所述的转动套筒固定连接,支撑组件通过转动装置绕座部转动;该座椅具有坐姿状态与跪姿状态,支撑组件配置为处于座部正后方时用于坐姿状态下对人体背部的支撑,处于座部正前方时用于跪姿状态下对人体胸部以及膝盖的支撑。支撑组件与转动套筒连接,使支撑组件具有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能力,从而使支撑组件能够处于座部的不同方向上,使椅具状态的切换更加灵活方便,以此吸引消费者。
作为优选,支撑组件包括支架、胸背靠件以及护膝,支架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上,胸背靠件以及护膝均连接在支架上,并随支架同步转动;胸背靠件配置为在常规坐姿状态下承托人体背部、在跪姿状态下供胸部倚靠;护膝配置为在跪姿状态下承托人体膝盖。
作为优选,支架呈L形,支架包括竖杆与横杆,横杆一端与竖杆连接,另一端与一转动套筒连接,转动套筒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胸背靠件选择性升降设置在竖杆上。胸背靠件可调节高度,且具有开关(锁定机构)以实现选择性升降,并能保持升降后的高度。
作为优选,支架于前后方向上朝远离座部的那侧延伸出一导杆,导杆倾斜向下设置;护膝选择性滑动设置在导杆上。护膝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群,或者说儿童,给予合适且舒适的膝盖支撑;具有开关(锁定机构)以实现选择性滑动,并能保持滑动后的位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固定套筒与基座固定连接,保证固定套筒不会与支撑杆发生相对转动,同时也保证了转动套筒和固定套筒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的间隙可装入限位套,限位套使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保持相同高度的情况下相对于固定套筒转动,从而实现转动套筒绕支撑杆或者说竖直轴线转动的功能,为椅具开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支撑组件与转动套筒连接,使支撑组件具有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能力,从而使支撑组件能够处于座部的不同方向上,进而实现坐姿与跪姿的切换,使椅具状态的切换更加灵活方便,以此吸引消费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在常规坐姿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在跪姿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在常规坐姿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在跪姿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在常规坐姿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在常规坐姿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在跪姿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在跪姿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座部以及转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销位于直槽内端点时座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销位于直槽外端点时座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销在切换槽中转动后座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销在切换槽中转动后座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销位于直槽内端点的前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销位于直槽外端点时的前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销在切换槽中绕直槽外端点转动后的前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销位于直槽内端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销在切换槽中转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常规坐姿状态下封闭板的状态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跪姿状态下封闭板的状态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封闭板上设置扭簧的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动座设置在底盘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动座与底盘的爆炸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动座在底盘上转动后的侧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动座在底盘上转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设置在转动装置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动装置的爆炸图一;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动装置的爆炸图二。
各附图标记为:座部1;主座01;座板011;座壳012;转动座013;连接座014;侧座02;侧板021;侧杆022;第一杆部0221;第二杆部0222;弯折部0223;支撑杆、气杆2;支撑脚、五星脚3;滚轮31;支撑组件4;底盘5;缺口6;支架7;竖杆71;横杆72;胸背靠件8;搁手件9;护膝10;转动结构11;导杆12;膝部连杆13;套接部131;第一滑动销14;第二滑动销15;直槽16;切换槽17;平移段171;转动段172;过渡段173;限位凸台18;第一避让槽19;拉簧20;封闭板21;转动销22;扭簧23;操作杆24;安装空间25;控制件26;转轴件27;转轴部271;限位部272;窗口28;转动槽281;限位槽282;锁销29;定位孔30;第二避让槽31;第三避让槽32;固定套筒33;转动套筒34;上衬套35;下衬套36;挡圈37;第一锁定孔38;第二锁定孔39;位置调节孔40;高度调节孔41;插销42。
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9、27-2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杆2、转动套筒34以及固定套筒33,基座配置为连接椅具的椅座,支撑杆2配置为连接椅具的支撑脚3,支撑杆2的上端安装在基座中;固定套筒33安装在基座下方并套设在支撑杆2上,转动套筒34套设在固定套筒33上,转动套筒34与固定套筒33之间具有间隙,且在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设有限位套,转动套筒34转动设置在限位套上,限位套配置为限制转动套筒34的轴向移动。
该转动装置应用在一种跪坐姿切换的椅子,如图1-8所示,包括:
座部1,配置为支撑人体臀部;包括主座01以及两个侧座02,两个侧座02位于主座01前部的左右两侧且选择性地相对于主座01翻转;
支撑杆2,连接在座部1下方,支撑杆2配置为支撑座部1;
支撑脚3,连接在支撑杆2下方,支撑脚3配置为椅子的主体支撑;
支撑组件4,转动设置在支撑杆2上;
该椅子具有常规坐姿状态与跪姿状态,常规坐姿状态下,侧座02水平且与主座01共同形成供人体正常就坐的就坐面,支撑组件4位于座部1后方并用于承托人体背部;跪姿状态下,侧座02竖直且与主座01共同形成供人体骑坐的骑坐面,支撑组件4位于座部1前方并用于承托人体膝盖和供胸部倚靠。
该椅子兼顾正常坐姿就坐与跪姿就坐的功能,既能按传统座椅形式使用,也能使人跪坐其上,矫正坐姿,缓解和改善脊椎问题;椅座与鞍座可互相切换,更加符合正常就坐与跪坐时的人体工学并提高了两种使用情况下椅子的舒适性;转动整椅动静大且需要足够的空间进行切换操作,而该椅子只需将座部1形态改变并转动支撑组件4即可,切换起来更加方便,解决了上述问题。
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所述的支撑杆2为气杆2,支撑脚3为具有滚轮31的五星脚3,气杆2的下端与五星脚3固定连接,气杆2的上端插设在一底盘5中,所述的座部1转动安装在该底盘5上;底盘5为所述的基座;气杆2能够带动底盘5以及座部1进行升降,座部1能够在底盘5上实现倾仰;主座01为鞍座状,主座01前部左右两侧形成有两个缺口6,侧座02可翻转地设置在主座01的两个缺口6处;支撑组件4包括支架7、胸背靠件8、搁手件9以及护膝10,支架7通过一具有锁定功能的转动结构11与气杆2相对转动连接;搁手件9和护膝10均有两个,两个搁手件9左右对称设置在胸背靠件8两侧,胸背靠件8配置为在常规坐姿状态下承托人体背部、在跪姿状态下供胸部倚靠;护膝10配置为在跪姿状态下承托人体膝盖;胸背靠件8以及两个护膝10均连接在支架7上,并随支架7同步转动;支架7于前后方向上朝远离座部1的那侧延伸出一导杆12,导杆12倾斜向下设置,两个护膝10通过膝部连杆13连接在一起,又通过膝部连杆13选择性滑动设置在导杆12上;支撑组件4在常规坐姿状态与跪姿状态切换时的转动行程为180°,或者说,支撑组件4在常规坐姿状态下位于座部1的正后方,在跪姿状态下位于座部1的正前方;支撑组件4的胸背靠件8以及护膝10给人体背或胸以及膝盖提供支撑,使人体在就坐时背部能得到有效支撑,在跪坐时胸部以及膝盖也能得到有效支撑,且功能切换起来简单,只需相对于支撑杆2转动即可。
常规坐姿状态下:如图1、3、5、6所示,座部1保持水平或后仰,侧座02水平并填满主座01的缺口6,座部1为完整椅座,形成供人体正常就坐的就坐面,此时座部1能够完整承托人体臀部和大腿根部,适用于坐姿,具有更舒适的就坐体验;支撑组件4位于座部1正后方,胸背靠件8作为靠背用于承托人体背部。
跪姿状态下:如图2、4、7、8所示,座部1保持侧座02竖直,主座01的缺口6露出,座部1此时为鞍座,形成供人体骑坐的骑坐面,人体的双腿可置于缺口6处,并相对于完整椅座来说,大腿与臀部于缺口6处提前开始弯曲,适用于跪坐时骑坐;支撑组件4位于座部1正前方,胸背靠件8作为护胸供人体胸部倚靠,护膝10位于人体膝盖偏下位置对膝盖进行承托,以使人体膝盖跪于其上,从而使人体保持跪姿;搁手件9可承托人体手臂,使用者可将手臂搁置在搁手件9上;五星脚3还作为脚踏使用,使小腿与大腿折弯后,双脚能够踏在相对于平整的地面凸出的五星脚3上;座部1前倾后,使人体整体前倾,胸部将会贴靠到作为护胸的胸背靠件8上,并以跪姿骑坐在该椅子上,双手可搁置在搁手件9上,此时使用者不像正常就坐那样可以弯腰驼背,以实现挺腰矫姿的效果,尤其适合儿童矫正坐姿时使用。
由常规坐姿状态切换至跪姿状态时:先将五星脚3上的滚轮31锁定,使椅子整体不会移动,再将本来水平的侧座02向下翻转为竖直,使主座01的两个缺口6露出;然后解锁转动结构11,将位于座部1后方的支撑组件4转动180°至座部1前方,再将转动结构11锁止;最后解锁滚轮31使其恢复滚动。
由跪姿状态切换至常规坐姿状态时:先将五星脚3上的滚轮31锁止,使椅子整体不会移动,再将本来竖直的侧座02向上翻转为水平,将主座01的两个缺口6填满;然后解锁转动结构11,将位于座部1前方的支撑组件4转动180°至座部1正后方,再将转动结构11锁止;最后解锁滚轮31使其恢复滚动。
侧座02水平还是竖直是相对于主座01来说的,重点在于侧座02的状态影响缺口6是否露出,座部1整体为完整椅座还是鞍座。
常规坐姿状态与跪姿状态之间可进行切换,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点:
1、完整椅座与鞍座的互相切换:座部1包括主座01以及两个侧座02,主座01为鞍座状,其前半部分左右两侧形成有两个缺口6,侧座02可翻转地设置在主座01的两个缺口6处;故侧座02下翻后,主座01的缺口6露出,座部1为鞍座,适用于跪姿;侧座02上翻后,侧座02填满主座01的缺口6,座部1为完整椅座,适用于坐姿。
2、支撑组件4的转动:支撑组件4包括胸背靠件8、搁手件9、护膝10以及支架7,胸背靠件8、搁手件9以及护膝10均设置在支架7上,支架7可转动,使支撑组件4处于座部1前侧或后侧;支撑组件4位于座部1前侧时,儿童可以跪姿跪坐在椅子上,护膝10、搁手件9起到作用;靠背与护胸的互相切换:靠背与护胸为相同的部件,即胸背靠件8;当胸背靠件8位于人体后方时,用于承托人体背部,为靠背,当胸背靠件8位于人体前方时,供胸部倚靠为护胸。
该椅在常规坐姿状态下,具有常规且完整的椅座(相对于具有缺口6的鞍座来说,能够完整承托人体臀部和大腿根部,具有更舒适的就坐体验)以及用于支撑背部的靠背;在跪姿状态下,该椅具有更加符合人体工学且更加适合跪坐姿势的前倾鞍座、跪姿时承托人体膝盖的护膝10、供胸部倚靠的护胸以及可搁置手臂的搁手。
进一步地,如图2、9-18所示,侧座02相对于主座01的翻转有多种方案;在本实施例中,主座01包括座板011、座壳012、转动座013以及连接座014;座壳012中空,转动座013与连接座014均位于座壳012中,座板011盖于座壳012上方以封闭座壳012,座板011与座壳012、转动座013以及连接座014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转动座013与底座转动连接;侧座02包括侧板021以及侧杆022,侧杆022一端与侧板021连接,侧杆022的另一端设置在主座01的连接座014中;连接座014与侧杆022之间设有翻转结构,具体地说:
连接座014中空且连接座014的左右两侧具有开口以供侧杆022进入,侧杆022为一弯折的弯杆,包括靠近侧板021的第一杆部0221、远离侧板021的第二杆部0222以及位于第一杆部0221与第二杆部0222之间的弯折部0223,在侧座02水平时,第二杆部0222向下并向连接座014中间倾斜;翻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弯折部0223的第一滑动销14、设置在第二杆部0222端部的第二滑动销15、开设在连接座014上的直槽16以及切换槽17;直槽16与切换槽17前后贯通连接座014,切换槽17具有平移段171与转动段172且两者互相连通;直槽16水平,平移段171也为直线槽,与直槽16相配合使侧座02可相对于主座01沿左右方向平移,直槽16与平移段171互相平行且等长;直槽16位于平移段171的斜上方,直槽16相对于切换槽17更加靠外,转动段172为弧线槽,转动段172位于直槽16与平移段171之间,且转动段172的圆心为直槽16的外端点;第一滑动销14设置在直槽16中并能够在直槽16中平移或自转,第二滑动销15设置在切换槽17中并能够在平移段171和转动段172中移动;平移段171与转动段172还具有互相重合的过渡段173;当第二滑动销15只处于平移段171中时,侧座02的转动被平移段171限制,侧座02只能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当第二滑动销15进入过渡段173时,侧座02可进行平移的同时还可逐渐进行转动,并且第二滑动销15慢慢由过渡段173进入转动段172;第二滑动销15进入转动段172后,侧座02可相对于主座01进行翻转。
再进一步说,侧座02水平时,第一滑动销14处于直槽16的内端点,第二滑动销15处于平移段171中;向外抽动侧座02,使第二滑动销15从平移段171进入过渡段173中,直至第一滑动销14来到直槽16的外端点,此时侧座02可绕直槽16的外端点转动;第二滑动销15由下往上在转动段172中移动,侧板021向下转动,直至第二滑动销15处于转动段172的上端点,此时侧座02竖直;直槽16的内端点相对于外端点靠近椅子中心。
所述的第一滑动销14与第二滑动销15端部均设有限位凸台18,限位凸台18凸出于直槽16与切换槽17表面,以防止第一滑动销14与第二滑动销15从槽中脱离;连接座014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均开设有直槽16与切换槽17,第二杆部0222中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19,第一滑动销14由前往后贯穿连接座014,单个第二杆部0222上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滑动销15,分别与连接座014的前表面与后表面连接;两个侧座02之间设有用于使第一滑动销14从外端点复位至内端点的拉簧20,即也能使竖直状态的侧座02上翻至水平后直接复位,拉簧20处于所述第一避让槽19中;拉簧20的一端设置在侧杆022的第一滑动销14上,拉簧20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侧杆022的第二滑动销15上,两个拉簧20互相倾斜交错,且均对两个侧杆022产生弹力作用;两个第二滑动销15间隔设置的目的是防止拉簧20在被拉长后受到第二滑动销15的干涉。
如图19-21所示,侧杆022下方还设有自适应的封闭板21,由于侧杆022可翻转,座壳012与连接座014均需开口避让,当侧座02水平时,开口敞开影响美观,故在座壳012上设有封闭板21;封闭板21下方设有一前后方向设置的转动销22,转动销22与座壳012转动设置,转动销22的一端套设有扭簧23,扭簧23一端插接在转动销22中,另一端抵接在座壳012内壁,使封闭板21始终具有向外翻转的弹力,当侧座02下翻时,封闭板21上端部被顶入座壳012中,当侧座02上翻时,封闭板21在扭簧23的作用下重新竖直以封闭开口。
进一步地,如图22-26所示,气杆2的升降由一操作杆24控制,同时操作杆24又控制转动座013与底盘5的相对转动;具体地说,转动座013上开设有向前敞开并向下敞开的安装空间25,底盘5由下往上安装在安装空间25中,操作杆24插设到底盘5与转动座013中,其一端露出于座部1之外以供使用者操作,另一端位于底盘5中;操作杆24位于底盘5中的那端部固定连接有控制件26,操作杆24插设在控制件26中,控制件26与操作杆24同步移动或转动;底盘5上固定设有转轴件27,转动座013上开设有供转轴件27通过的窗口28,转轴件27包括转轴部271以及限位部272,窗口28包括转动槽281以及限位槽282,当转动座013在底盘5上转动时,转轴部271在转动槽281中转动,限位部272在限位槽282中移动并限制转动座013的转动角度;底盘5内还设有锁销29,转动座013上设有若干定位孔30,锁销29随转动座013的转动而在不同定位孔30间切换,若干定位孔30的排列具有弧度,并以转轴部271的中心为圆心;操作杆24与控制件26转动时,可按压气杆2的开关以对气杆2进行解锁,操作杆24与控制件26移动时,可带动锁销29离开或进入定位孔30中;座壳012上开设有避让操作杆24的第二避让槽31,转动座013上开设有第三避让槽32,座部1转动时,操作杆24保持不动,并在第二避让槽31与第三避让槽32中改变位置;在跪姿状态下,座部1前倾,使胸部贴靠到胸背靠件8上以实现挺腰矫姿的效果;本实施例中,锁销29为操作杆24向外延伸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操作杆24的一个端部。
转动操作杆24控制气杆2伸缩的解锁与锁定,抽拉操作杆24控制转动座013转动的锁定与解锁;另外,由于五星脚3还作为脚踏,为了保持双脚能踏在合适的地方,座部1、气杆2、五星脚3之间不能像传统座椅一样绕竖直轴线转动,气杆2为固定气杆2,保证座部1与五星脚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保证了使用者每次都能以一种舒服的姿势将双脚对称踏在五星脚3上。
进一步地,如图27-29所示,转动结构11包括固定套筒33以及转动套筒34,固定套筒33套设在气杆2上并与底盘5底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转动套筒34套设在固定套筒33上,并与固定套筒33相对转动设置,转动套筒34与固定套筒33之间具有间隙,限位套包括上衬套35与下衬套36,上衬套35与固定套筒33通过弹性卡扣卡接,下衬套36与固定套筒3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上衬套35与下衬套36上均设有挡圈37,以对转动套筒34进行竖直方向上的限位;安装时,先将固定套筒33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到底盘5上,再将上衬套35由下往上套至固定套筒33上直至弹性卡扣与固定套筒33上的卡孔卡接,再依次将转动套筒34和下衬套36套至固定套筒33上,将下衬套36与固定套筒33通过螺丝连接再一起,此时转动套筒34搭靠在下衬套36与上衬套35的挡圈37上,最后转动结构11由上往下套至气杆2上,并将气杆2与底盘5固定连接;为实现转动结构11的锁定功能,分别在转筒套筒和固定套筒33朝向正前方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锁定孔38,在朝向正后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锁定孔39,并通过一具有弹性复位功能的插销42与第一锁定孔38或第二锁定孔39插接锁定;支架7呈L形,支架7包括竖杆71与横杆72,横杆72一端与竖杆71连接,另一端与转动套筒34连接,插销42位于转筒套筒上相对于支架7的另一侧;当插销42与第一锁定孔38插接锁定时,支架7位于座部1的正后方,当插销42与第二锁定孔39插接锁定时,支架7位于座部1的正前方;在气杆2上做文章的椅子几乎没有,而该椅子直接使支撑组件4转动设置在气杆2上,利用气杆2作为转轴,而无需设计其他部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的膝部连杆13具有套接部131,护膝10连接在套接部131的两侧,套接部131套设在所述导杆12上,导杆12上开设有若干个位置调节孔40,也通过具有弹性的插销42插接(未图示)锁定,以此来调节护膝10与座部1的相对位置,从而对不同体型人群的膝盖提供合适的承托;护膝10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群,或者说儿童,给予合适且舒适的膝盖支撑;护膝10弹性转动设置在膝部连杆13上,具体地说,膝部连杆13的左右两端部设有扭簧23,扭簧23的一端设置在膝部连杆13上,扭簧23的另一端设置在护膝10内部,从而使护膝10具有弹性转动的趋势,通过该处扭簧23的配置,使护膝10在未受力时保持水平,在人体膝盖跪于其上时,护膝10可自适应转动,即随跪坐时人体膝盖的位置而转动,以贴合膝盖下方并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胸背靠件8的高度可调,胸背靠件8滑动设置在支架7的竖杆71上端部,竖杆71上端部开设有若干个高度调节孔41,胸背靠件8内设插销42来与高度调节孔41插接锁定,且插销42可由一向下凸出于胸背靠件8的开关控制其进入或离开高度调节孔41。
进一步地,两个搁手件9与胸背靠件8亦通过扭簧23实现弹性转动连接,常规坐姿状态下,使用者倚靠在胸背靠件8上时,搁手件9具有自适应效果,提供包裹感;跪坐状态下,使用者可将手臂搁置在搁手件9上,并能自适应手臂姿势。

Claims (10)

1.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支撑杆、转动套筒以及固定套筒,基座配置为连接椅具的椅座,支撑杆配置为连接椅具的支撑脚,支撑杆的上端安装在基座中;固定套筒安装在基座下方并套设在支撑杆上,转动套筒套设在固定套筒上,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具有间隙,且在转动套筒与固定套筒之间设有限位套,转动套筒转动设置在限位套上,限位套配置为限制转动套筒的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套包括上衬套与下衬套,上衬套安装在固定套筒的上部,下衬套安装在固定套筒的下部,上衬套与下衬套上均设有沿径向凸出的挡圈;上衬套的挡圈位于上衬套的上部,下衬套的挡圈位于下衬套的下部,转动套筒位于上衬套与下衬套的挡圈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筒上部开设有卡孔,上衬套上设有弹性卡扣,上衬套由下往上安装到固定套筒上并通过弹性卡扣与卡扣卡接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套筒上端面与上衬套的挡圈抵接,下衬套的挡圈与转动套筒的下端面抵接,且下衬套通过螺丝与固定套筒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筒上端部具有一安装板,安装板与基座的下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气杆。
7.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部、支撑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座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支撑组件与所述的转动套筒固定连接,支撑组件通过转动装置绕座部转动;该座椅具有坐姿状态与跪姿状态,支撑组件配置为处于座部正后方时用于坐姿状态下对人体背部的支撑,处于座部正前方时用于跪姿状态下对人体胸部以及膝盖的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包括支架、胸背靠件以及护膝,支架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上,胸背靠件以及护膝均连接在支架上,并随支架同步转动;胸背靠件配置为在常规坐姿状态下承托人体背部、在跪姿状态下供胸部倚靠;护膝配置为在跪姿状态下承托人体膝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支架呈L形,支架包括竖杆与横杆,横杆一端与竖杆连接,另一端与一转动套筒连接,转动套筒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胸背靠件选择性升降设置在竖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支架于前后方向上朝远离座部的那侧延伸出一导杆,导杆倾斜向下设置;护膝选择性滑动设置在导杆上。
CN202321295940.9U 2023-05-24 2023-05-24 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 Active CN219720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5940.9U CN219720189U (zh) 2023-05-24 2023-05-24 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5940.9U CN219720189U (zh) 2023-05-24 2023-05-24 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0189U true CN219720189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6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95940.9U Active CN219720189U (zh) 2023-05-24 2023-05-24 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01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44741B2 (en) Chair
JP6641000B2 (ja) 椅子の構造及び椅子
US6733071B2 (en) Self-locking rocker recliner chair
WO2009048448A1 (en) Dynamically balanced seat assembly
US4819986A (en) Reclining chair with suspended seating
KR101928964B1 (ko) 좌판이 슬라이드되는 접이식 의자
JPS6257519A (ja) 作業椅子
US7484803B2 (en) Chair, especially and office or work chair
KR101014860B1 (ko) 허리지지용 의자
US10973326B2 (en) Seating furniture
CN219720189U (zh) 椅具支撑组件的转动装置及座椅
KR101691858B1 (ko) 의자 어셈블리
CN219699441U (zh) 一种跪坐姿切换的椅子
CN219699440U (zh) 一种座部状态切换结构
CN219661282U (zh) 一种倾仰锁定装置及座椅
WO2023061066A1 (zh) 一种座椅
JP2004230068A (ja) 収納式椅子
CN212878495U (zh) 一种用于椅具的背座联动装置
CN116473377A (zh) 一种跪坐椅的状态切换方法
KR102295913B1 (ko) 좌판 포워딩이 가능한 의자
KR101056745B1 (ko) 의자용 좌판 틸팅장치
CN113768310A (zh) 一种高承载舒适型休闲椅
KR200308616Y1 (ko) 하체 운동기
KR100334943B1 (ko) 운동기구 겸용 의자
CN220069259U (zh) 一种椅背可前后移动调节的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