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8693U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8693U
CN219718693U CN202320191050.7U CN202320191050U CN219718693U CN 219718693 U CN219718693 U CN 219718693U CN 202320191050 U CN202320191050 U CN 202320191050U CN 219718693 U CN219718693 U CN 219718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housing assembly
groove
side wall
cab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10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TCL Commerc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TCL Commerc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TCL Commerc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910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8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8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86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凹槽,凹槽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有第一信号接口;第一线缆,第一线缆的一端插接于第一信号接口;多个卡线扣,间隔设置于凹槽中,卡线扣用于夹持第一线缆,以将第一线缆固定于凹槽中;凹槽不仅可以对第一线缆起到收纳作用,还可以避免第一线缆排列杂乱或出现缠绕,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同时由于卡线扣对第一线缆的固定作用,有效防止第一线缆与第一信号接口松脱,提高第一线缆与第一信号接口连接的牢固性。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电器、广告机等电子设备背部的网线、电源线等线缆通常都直接插在电子设备的侧端,多条线缆排列杂乱,互相缠绕,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而且线缆裸露于电子设备的两侧,还存在人为触碰导致线缆的插接端松脱的风险,影响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的线缆排列杂乱以及线缆的插接端容易松脱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信号接口;
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
多个卡线扣,间隔设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卡线扣用于夹持所述第一线缆,以将所述第一线缆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线扣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弯折部向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弯曲成弧形,以使所述弯折部能够夹持所述第一线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线扣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延伸由所述弯折部朝向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接口为电源接口,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电源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形状呈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设有多个第二信号接口,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线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信号接口,所述卡线扣还用于夹持所述第二线缆,以将所述第二线缆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信号接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束线管,所述第一线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束线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卡线扣为一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包括壳体、第一线缆以及多个卡线扣,壳体设置有凹槽,凹槽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一信号接口,第一线缆的一端可以插接于第一信号接口,通过将多个卡线扣设置于凹槽中,卡线扣可以夹持第一线缆,因此卡线扣可以将第一线缆固定于凹槽中,使得第一线缆沿凹槽分布,凹槽不仅可以对第一线缆起到收纳作用,还可以避免第一线缆排列杂乱或出现缠绕,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同时由于卡线扣对第一线缆的固定作用,有效防止第一线缆与第一信号接口松脱,提高第一线缆与第一信号接口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壳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述的壳体组件沿P-P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目前,家用电器、广告机等电子设备背部的网线、电源线等线缆通常都直接插在电子设备的侧端,多条线缆排列杂乱,互相缠绕,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而且线缆裸露于电子设备的两侧,还存在人为触碰导致线缆的插接端松脱的风险,影响用户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的线缆排列杂乱以及线缆的插接端容易松脱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此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可以设置于智能电视、显示器、室外广告机等电子设备中,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后壳,对电子设备内部的零部件起到支撑及保护作用。示例性的,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壳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壳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壳体组件100可以包括壳体10、第一线缆20以及多个卡线扣30。
其中,壳体10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后壳,壳体10上设置有凹槽11,该凹槽11可由壳体10内凹形成的。需要说明的是,该凹槽11还可以作为壳体10的加强筋,能够增强壳体10的结构强度,使得壳体10不易发生变形,以对电子设备内部的零部件起到良好的支撑及保护作用。
其中,凹槽11包括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以及底壁113,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相对设置,底壁113连接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第一侧壁111上设置有第一信号接口1111,第一线缆20的一端插接于第一信号接口1111,第一线缆20的另一端可以与其他端口连接,如电源插座、网络插口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缆20可以沿凹槽11布线,凹槽11不仅可以对第一线缆20起到收纳及保护作用,还可以避免第一线缆20排列杂乱或出现缠绕,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优选的,第一线缆20为电源线,第一信号接口1111则为电源接口,第一线缆20的一端插接于电源接口,另一端插入电源插座,以为电子设备提供电源。
优选的,凹槽11的形状可以为环形,环形凹槽11有利于第一线缆20的布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卡线扣30间隔设置于凹槽11,卡线扣30用于夹持第一线缆20,以使得第一线缆20沿凹槽11布线并固定于凹槽11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卡线扣30对第一线缆20的固定作用,可以进一步使得第一线缆20与凹槽11紧密贴合,减少第一线缆20不必要的弯折,不仅能够提高第一线缆20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防止第一线缆20与第一信号接口1111松脱,提高第一线缆20与第一信号接口1111插接的牢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线扣30与壳体10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例如通过注塑或模具进行一体加工成型,以利于提高卡线扣30与壳体10连接的牢固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卡线扣30与壳体10也可以采用分体式连接结构,比如,卡线扣30与壳体10采用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或者卡线扣30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壳体10的凹槽11中,这样当卡线扣30出现损坏时,可以方便对卡线扣30进行更换。
如图1至图4所示,多个卡线扣30间隔设置于凹槽11中,卡线扣30的数量可以根据凹槽11的长度而定,可以通过多个卡线扣30对第一线缆20进行固定。对于卡线扣30的数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凹槽11中设置的卡线扣30,不仅可以用于固定电源线,还可以用于固定其他线缆,如网线或者其他连接导线。
请参考图5至图7,图5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所述的壳体组件100沿P-P方向的剖面图,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卡线扣30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31、弯折部32以及延伸部33,固定部31与凹槽11的底壁113连接。例如,固定部31与凹槽11的底壁113为一体连接结构,或者固定部31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与凹槽11的底壁113连接。
其中,弯折部32的一端与固定部31连接,另一端与延伸部33连接,弯折部32朝向背离底壁113的一侧弯曲成弧形,以使弯折部32能够夹持第一线缆20。也可以理解为,弯折部32与底壁113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第一线缆20能够从弯折部32与底壁113之间穿进或穿出,以对第一线缆20进行固定。
优选的,弯折部32的弯曲弧度与第一线缆20的直径相匹配,以便于第一线缆20的安装固定。需要说的是,弯折部32的弯曲弧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以使第一线缆20的表面与弯折部32紧密贴合,可以有效减少第一线缆20不必要的弯折,提升电线寿命;同时弯折部32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固定第一线缆20,防止第一线缆20出现变形或者与第一信号接口1111松脱。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32的宽度可调整,由于不同的线缆的粗细可能不同,为了更好的固定线缆,需要调整弯折部32的宽度,使线缆能够被固定,却也不会受到压迫。
优选的,卡线扣3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弯折部32可具有一定弹性,以方便固定不同粗细的线缆。
请继续参考图5,其中,延伸部33的一端与弯折部32连接,延伸部3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延伸部33由弯折部32朝向背离底壁113的一侧延伸。可以理解的,通过手指捏合延伸部33并朝向背离底壁113的一侧施力,可以使得弯折部32朝向背离底壁113的一侧发生形变,以增大弯折部32与底壁113之间的空间,从而便于第一线缆20从弯折部32与底壁113之间穿过;然后松开延伸部33,弯折部32形变恢复,并与第一线缆20紧密贴合,以将第一线缆20固定于凹槽11中,避免第一线缆20排列杂乱或出现缠绕,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同时由于卡线扣30对第一线缆20的固定作用,有效防止第一线缆20与第一信号接口1111松脱,提高第一线缆20与第一信号接口1111连接的牢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32朝向底壁113一侧可以设置防滑凸起(图中未示出),当第一线缆20穿过卡线扣30后,防滑凸起与第一线缆20的表面直接接触,并牢牢地固定住第一线缆20,防止第一线缆20出现滑动,提高第一线缆20固定地牢固性。示例性地,防滑凸起可以为点状凸起或者条状凸起,点状凸起有利于降低卡线扣30的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而条状凸起与第一线缆20地外表面接触面接增大,则有利于将第一线缆20夹持的更加牢固,防滑能力更强。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线缆40,凹槽11还包括第二侧壁112,第二侧壁112与第一侧壁111相对或相邻设置。其中,第二侧壁112设置有多个第二信号接口51,第二线缆40的一端插接于第二信号接口51,另一端可以与其他端口连接,如网络插口、音响插口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线缆40可以沿凹槽11布线,凹槽11不仅可以对第二线缆40起到收纳及保护作用,还可以避免第二线缆40排列杂乱或出现缠绕,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优选的,第二线缆40为网线,第二信号接口51至少包括网络接口,第二线缆40的一端插接于网络接口,第二线缆40的另一端插接于网络插口,从而为电子设备提供网络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其中,卡线扣30还用于夹持第二线缆40,以将第二线缆40固定于凹槽11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卡线扣30对第二线缆40的固定作用,可以进一步使得第二线缆40与凹槽11紧密贴合,减少第二线缆40不必要的弯折,不仅能够提高第二线缆40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防止第二线缆40与第二信号接口51松脱,提高第二线缆40与第二信号接口51插接的牢固性。
如图2、图4和图7所示,具体地,第二侧壁112设有通孔1121,壳体组件100还包括支架50,支架50穿设于通孔1121,且与壳体10固定连接,多个第二信号接口51间隔设置于支架50上。可以理解地,支架50作为第二信号接口51的承载件,对第二信号接口51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然后将支架50安装于壳体10的通孔1121中,以便于第二线缆40插入第二信号接口51。
其中,多个第二信号接口51可以分别为USB接口、HDMI接口、网络接口等。通过将多个第二信号接口51安装固定于支架50上,然后再将支架50安装固定于壳体10上,可以简化壳体组件100的结构,有利于降低壳体组件100的装配难度及安装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0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与壳体10固定连接。
优选的,支架50和第一信号接口1111分别位于凹槽11的相对两侧,由于支架5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信号接口51,因此支架50处需预留足够的凹槽11宽度,以方便线缆的安装和插拔。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其中,壳体组件100还包括束线管60,第一线缆20和第二线缆40可以穿设于束线管60,以方便线缆的整理。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束线管60套设于第一线缆20和第二线缆40,使得线缆整齐排列,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观感,还可以有效避免线缆外露而引起的破损、断裂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缆20和第二线缆40也可以通过束线带捆绑在一起,以方便线缆的整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组件100。电子设备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采用诸如智能电视、显示器、室外广告机等类型,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和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的壳体组件100,可以避免线缆排列杂乱或出现缠绕,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同时还有效防止线缆从信号接口中松脱。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及电子设备,壳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0、第一线缆20以及多个卡线扣30,壳体10设置有凹槽11,凹槽11的第一侧壁111设有第一信号接口1111,第一线缆20的一端可以插接于第一信号接口1111,通过将多个卡线扣30设置于凹槽11中,卡线扣30可以夹持第一线缆20,因此卡线扣30可以将第一线缆20固定于凹槽11中,使得第一线缆20沿凹槽11分布,凹槽11不仅可以对第一线缆20起到收纳作用,还可以避免第一线缆20排列杂乱或出现缠绕,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同时由于卡线扣30对第一线缆20的固定作用,有效防止第一线缆20与第一信号接口1111松脱,提高第一线缆20与第一信号接口1111连接的牢固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信号接口;
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
多个卡线扣,间隔设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卡线扣用于夹持所述第一线缆,以将所述第一线缆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扣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弯折部向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弯曲成弧形,以使所述弯折部能够夹持所述第一线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扣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延伸由所述弯折部朝向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为电源接口,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电源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呈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设有多个第二信号接口,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线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信号接口,所述卡线扣还用于夹持所述第二线缆,以将所述第二线缆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信号接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束线管,所述第一线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束线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卡线扣为一体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CN202320191050.7U 2023-02-03 2023-02-03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718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1050.7U CN219718693U (zh) 2023-02-03 2023-02-03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1050.7U CN219718693U (zh) 2023-02-03 2023-02-03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8693U true CN219718693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1050.7U Active CN219718693U (zh) 2023-02-03 2023-02-03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86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19611U (zh) 一种尾纤固定结构及aoc光模块
CN219718693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6699468U (zh) 一种有轨电车电子柜信号屏蔽线缆接头
US7234669B2 (en) Clamp
US6494413B1 (en) Wire harness-fixing clamp
US20100122834A1 (en) Wir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KR20070104115A (ko) 배선용 덕트의 전선지지부재
KR200258405Y1 (ko) 케이블 고정용 수납구
KR200466537Y1 (ko) 복수핀 연결커넥터 장치
CN210779093U (zh) 一种快速拔插接线插头
HU203619B (en) Electric connecting terminal with clamping screw braked opposed to unscrewing
CN214673122U (zh) 一种具有防变形结构的数据线连接器
CN214673229U (zh) 一种结构稳固的数据线连接器
CN213935435U (zh) 一种设有加载设备的侧入式显示终端
CN212849747U (zh) 一种模组可快速安装固定电线的固线器
CN219659063U (zh) 一种物理实验接线灯座
CN215770590U (zh) 新型护套保护外壳
CN219535601U (zh) 一种新型线缆连接件
CN216253471U (zh) 电源线固定结构
CN217282118U (zh) 一种安装牢固的耐张线夹
CN216818880U (zh) 一种多接口插头
CN215645276U (zh) 一种小型设备线缆连接结构
CN218730441U (zh) 一种电气元件快速安装挂件结构及安全型电容器
CN215772373U (zh) 一种低压线束通用护套
CN217159254U (zh) 一种电缆接头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