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6090U - 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6090U
CN219716090U CN202320697999.4U CN202320697999U CN219716090U CN 219716090 U CN219716090 U CN 219716090U CN 202320697999 U CN202320697999 U CN 202320697999U CN 219716090 U CN219716090 U CN 219716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touch pad
abutment
along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79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79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6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6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6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触控板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该触控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触发组件,第一基板用于承载电子元件且电子元件能够被导通;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第二基板包括沿远离第一基板方向凸出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基板铰接;触发组件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且触发组件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和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不重叠;其中,第一方向垂直第一基板设置,触发组件使电子元件能够被触发导通。本申请的触控板用于电子设备的人机交互。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控板是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一种人机交互组件,相关技术中触控板的尺寸较大,不便于其在电子设备中布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及电子设备,占用空间小,便于在电子设备中布设。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触发组件,第一基板用于承载电子元件且电子元件能够被导通;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第二基板包括沿远离第一基板方向凸出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基板铰接;触发组件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且触发组件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和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不重叠;其中,第一方向垂直第一基板设置,触发组件使电子元件能够被触发导通。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发组件包括触发元件和抵接件,触发元件连接于第一基板,抵接件连接于第二基板,且触发元件和抵接件相对设置,当触发元件抵接于抵接件,触发元件产生形变,从而触发导通电子元件。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抵接件包括抵接部和支撑部,触发元件抵接于抵接部,抵接部通过支撑部连接于第二基板,以方便第二基板对抵接部进行支撑。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抵接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至少两个支撑部关于抵接部对称设置,从而使得抵接件的受力更加均衡,降低支撑部变形的可能,提高了支撑部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板对应抵接件位置开设有通孔,支撑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通孔的内壁,如此设置,使得抵接部相对第二基板的位置设置更加多样化。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朝向第一基板弯折设置,以使抵接部在朝向第一基板的方向凸出于第二基板。一方面,触发元件更加靠近抵接部,触发元件所需的触发行程更短,另一方面,由于支撑部的弯折设置,增加了抵接件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抵接件受力变形的可能。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抵接件在第二基板上一体成型设置。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板和触发元件具有导电性,触发组件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设置于抵接件朝向触发元件一侧,用于使抵接件和触发元件之间绝缘。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通过支撑杆相铰接;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基板本体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第二连接部的边缘和第一连接部的边缘沿第一方向齐平。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触控板,触控板连接于设备本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中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中抵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中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中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中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设备本体;2-触控板;21-第一基板;211-基板本体;212-第二连接部;22-第二基板;221-第一连接部;222-通孔;23-触发组件;231-触发元件;232-抵接件;2321-抵接部;2322-支撑部;233-绝缘件;2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电子绘板等,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音响等输出组件,以及触控板、键盘等输入组件,为便于理解,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和触控板2,设备本体1包括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主板、处理器、显示屏等,触控板2设置于设备本体1上,触控板2可以集成在设备本体1上,也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至设备本体1,触控板2用于将操作者的触摸、按压等交互操作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至设备本体1的处理器。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板2,参照图2和图3,本申请的触控板2包括第一基板21、第二基板22和触发组件23,第一基板21用于承载电子元件且电子元件能够被导通;第二基板22和第一基板21相对设置,第二基板22包括沿远离第一基板21方向凸出的第一连接部221,第一连接部221用于与第一基板21铰接;触发组件23设置于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且触发组件23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和第一连接部221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不重叠;其中,第一方向垂直第一基板21设置,触发组件23使电子元件能够被触发导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2,第一基板21用于承载电子元件,且电子元件能够被导通,从而使触控板2输出信号,第二基板22则相对第一基板21设置,第二基板22包括第一连接部221,第一连接部221用于和第一基板21铰接,从而使得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可以相对运动。
为了方便在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留出空间,以方便两者的铰接,第一连接部221沿远离第一基板21的方向凸出第二基板22,但会使得触控板2所占用的空间变大。
在此基础上,触发组件23设置在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触发组件23可以使电子元件能够被触发导通,其中,电子元件可以为固定在第一基板21上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印制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设备本体1的处理器。触发组件23则可以随着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的相对运动,具体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可以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当操作者按压第一基板21时,第一基板21朝向第二基板22运动,使得触发组件23接触并将印制电路板上相关电路触发导通,以使触控板2接收到用户的交互操作。
为了使得触控板2所占用的空间较小,触发组件23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和第一连接部221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不重叠,其中,第一方向垂直第一基板21设置。如此设置,使得触发组件23和第一连接部221错位设置,第一连接部221的尺寸不受触发组件23的限制,其尺寸可以做的更小,尤其是第一连接部221沿平行第二基板22的尺寸可以更小,进而减小了触控板2的占用空间,有利于触控板2的小型化,当触控板2安装于电子设备中时,也能优化触控板2和电子设备中器件的堆叠布设,使得电子设备更加轻便小巧。
例如,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中的电池和触控板2在第一方向上堆叠,因此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厚,或者使电池和触控板2沿平行第一基板21方向堆叠,此时由于第一连接部221沿平行第一基板21方向的尺寸较大,则需要增加电子设备相应方向的尺寸,而本申请将触发组件23和第一连接部221错位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221尺寸更小,从而为电池的布设留出了更多空间,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尺寸的情况下,使得电池和触控板2的布局更加合理。
与相关技术中,触发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21对应区域的方案相比,本申请中触发组件23和第一连接部221错位设置,使得第一连接部221的尺寸可以更小,以减少触控板2的空间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触发组件23的形式有多种,例如,触发组件23为按钮,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触发组件23包括触发元件231和抵接件232,触发元件231连接于第一基板21,抵接件232连接于第二基板22,且触发元件231和抵接件232相对设置,当触发元件231抵接于抵接件232,触发元件231产生形变,从而触发导通电子元件。
其中,触发元件231可以为圆顶开关,触发元件231包括导通部和弹性部,导通部通过弹性部连接在第一基板21上,弹性部至少可沿第一方向变形,使得导通部靠近第一基板21上的PCB,从而将PCB上的相关电路触发导通。
具体的,操作者按压第一基板21,使得第一基板21带动触发元件231朝向第二第二基板22运动,由于触发元件231和抵接件232相对设置,触发元件231则逐渐靠近并抵接于抵接件232,触发元件231的弹性部受力发生弹性变形,弹性部带动导通部朝向第一基板21上的PCB移动,直至导通部将PCB上的相关电路触发导通,反之,当操作者撤去外力时,弹性部发生弹性恢复,借由弹性部提供的弹性力使得导通部与PCB分离,并带动第一基板21远离第二基板22运动。
为了方便提供支撑,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抵接件232包括抵接部2321和支撑部2322,触发元件231抵接于抵接部2321,抵接部2321通过支撑部2322连接于第二基板22。
其中,抵接部2321有多种可能的形式,例如,抵接部2321为块状、球状、柱状、板状等,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抵接部2321为板状结构,且抵接部2321平行第二基板22设置,抵接部2321沿第一方向投影轮廓可以为圆形、方形、菱形、正六边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选地,抵接部2321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轮廓为长方形。
此外,支撑部2322也有多种可能的形式,支撑部2322可以为板状、杆状、柱状等,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部2322为板状结构,且支撑部2322和抵接部2321的厚度一致,支撑部232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基板22和抵接部2321。
为了提高支撑的稳定性,使得抵接部2321的受力更加均衡,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抵接件232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2322,至少两个支撑部2322关于抵接部2321对称设置。
例如,抵接件232包括四个支撑部2322,四个支撑部2322环绕支撑部2322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抵接件232包括两个支撑部2322,两个支撑部2322分别设置在抵接部2321的两端,从而使得抵接部2321的受力更加平衡,不易发生形变。
为了便于抵接件232的设置,参照图5和图6,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2对应抵接件232位置开设有通孔222,支撑部2322远离抵接部2321的一端连接于通孔222的内壁。
其中,通孔222的中心轴线沿第一方向设置,通孔222的形式有多种,通孔222可以为等径孔也可以为变径孔,还可以为台阶孔,通孔222的径向截面可以为圆形、半圆形、方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此基础上,抵接部2321可以设置在通孔222内,即支撑部2322平行第二基板22设置,从而减小抵接部2321对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的空间占用,方便触控板2中其他器件的布设。
又或者,支撑部2322沿远离第一基板21弯折,从而使得抵接部2321位于第二基板22远离第一基板21的一侧,使得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的空间增大,进一步方便触控板2中其他器件的布设。
为了缩小触发元件231的触发行程,方便触发元件231的触发,参照图4、图5和图6,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部2322朝向第一基板21弯折设置,以使抵接部2321在朝向第一基板21的方向凸出于第二基板22。如此设置,一方面,触发元件231更加靠近抵接部2321,触发元件231所需的触发行程更短,另一方面,由于支撑部2322的弯折设置,增加了抵接件232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抵接件232受力变形的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抵接件232和第二基板22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两者可以通过卡接、焊接、粘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为了便于生产并提高结构强度,可选地,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抵接件232在第二基板22上一体成型设置。例如,抵接件232及通孔222在第二基板22上冲压成型、铸造成型等。
此外,第二基板22的制作材料有多种,为了提高第二基板22的结构强度,可选地,第二基板2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因此,第二基板22和触发元件231均具有导电性。
为了避免第二基板22对触发元件231的触发造成干扰。参照图6,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2和触发元件231具有导电性,触发组件23还包括绝缘件233,绝缘件233设置于抵接件232朝向触发元件231一侧,用于使抵接件232和触发元件231之间绝缘,绝缘件233可以为麦拉片等,绝缘件233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抵接件232,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的铰接方式不作限制,两者可以直接铰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构件间接铰接,参照图2、图3和图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触控板2还包括支撑杆24,第一基板21包括基板本体211和第二连接部212,支撑杆24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12上,从而将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铰接在一起。
具体的,支撑杆24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二杆体为两个,两个第二杆体分别一体成型在第一杆体的两端,且第二杆体的转动轴线和第一杆体的转动轴线共线或近似共线,第二连接部212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杆体可转动连接在第一卡槽内,第二连接部212上对应第二杆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卡槽,两个第二杆体一一对应伸入两个第二卡槽内,且可相对第二基板转动。
其中,第一杆体可以对第一基板21进行支撑,以减小第一基板21在被操作者按压时的变形,提升第一基板21运动的平稳性,此外,支撑杆24还可以在受力时产生弹性变形,在操作者撤去施加在第一基板21上的外力时,支撑杆24发生弹性回复,以带动第一基板21复位。
为了增加第二连接部212的结构强度,提高其承载能力,参照图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2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基板本体21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也即增加了第二连接部212的厚度。此外,第二连接部212的边缘和第一连接部221的边缘沿第一方向齐平,即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12在平行于第一基板21方向上的尺寸相仿,如此设置,可增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对应的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稳定性,不易受力变形。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用于承载电子元件且所述电子元件能够被导通;
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方向凸出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基板铰接;
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所述触发组件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不重叠;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所述触发组件使所述电子元件能够被触发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元件和抵接件,所述触发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抵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且所述触发元件和所述抵接件相对设置,当所述触发元件抵接于所述抵接件,所述触发元件产生形变,从而触发导通所述电子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包括抵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触发元件抵接于所述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关于所述抵接部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对应所述抵接件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抵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孔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基板弯折设置,以使所述抵接部在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二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一体成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触发元件具有导电性,所述触发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抵接件朝向所述触发元件一侧,用于使所述抵接件和所述触发元件之间绝缘。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支撑杆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基板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边缘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齐平。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板,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
CN202320697999.4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716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7999.4U CN21971609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7999.4U CN21971609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6090U true CN219716090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9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7999.4U Active CN219716090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6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0361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164699A (ja) 入力装置
JP2017091917A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599209B2 (en) Touchpad module with first and second fixed points as fulcrums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US11556155B2 (en)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JP2013089240A (ja) キーボー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24768B1 (ko) 촉각센서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입력장치, 이를 이용한입력감지방법
US20130270081A1 (en) Key Pad Structure of Key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90183977A1 (en) Dome contact used in pushbutton switch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CN219716090U (zh) 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US11670465B2 (en) Key structure
CN216118567U (zh) 触控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6479775B2 (en) Flat input device having push switches
US11635830B2 (en) Haptic trackpad with anisotropic compliant spacer
JP2016143176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用パネル
CN113589963B (zh) 触控板结构
US7164089B2 (en) Thin keyboard structure
CN111694454B (zh)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WO2023115514A1 (en) Push button with consistent edge performance using one or more dome switches
CN219392631U (zh) 按压触控板装置及具有它的电子设备
CN22054524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7467563U (zh)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8068826U (zh)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637377B (zh) 一种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719076U (zh) 触控板、压力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