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3780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3780U
CN219713780U CN202320353043.2U CN202320353043U CN219713780U CN 219713780 U CN219713780 U CN 219713780U CN 202320353043 U CN202320353043 U CN 202320353043U CN 219713780 U CN219713780 U CN 219713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rea
wind shielding
air inlet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30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耀军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30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3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3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3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其中制冷设备包括包括箱体、位于箱体的后下侧的压机仓、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壁的挡风条,所述挡风条自所述底壁向下延伸以将所述底壁划分为进风区域、出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所述出风区域均与所述压机仓连通,且所述出风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区域的面积。通过上述制冷设备的设置,隔离进入压机仓内的进风风路和自压机仓出来的热风出来的出风风路相互隔离,避免风路短路的同时,较大的出风区域还可以将压机仓内流出的热风快速地散掉,提升压机仓内冷凝器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阶段冰箱整体的发展方向为薄壁化、完全嵌入式和智慧化。尤其是嵌入式冰箱所体现的家居一体化受到用户的青睐,对于嵌入式冰箱来说,由于嵌入式冰箱的侧壁后壁与家居或者墙体之间的距离较小,两侧或者后侧无法提供足够的散热空间,目前通常利用冰箱的底部进行散热,由于底部空间有限,往往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制冷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制冷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位于箱体的后下侧的压机仓,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壁的挡风条,所述挡风条自所述底壁向下延伸以将所述底壁划分为进风区域、出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所述出风区域均与所述压机仓连通,且所述出风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区域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区域的面积是进风区域面积的1.2倍至1.8倍。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包括位于压机仓下方的支撑板、位于支撑板前侧的底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包括连通进风区域与压机仓的进风口、连通压机仓与出风区域的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沿底壁的宽度方向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压机仓内设有沿宽度方向排布的压缩机和冷凝器,进风口、出风口的排布方向与压缩机、冷凝器的排布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还包括位于压机仓前部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向上且向后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条包括固定于底板上前后延伸的竖挡风条、固定于支撑板上横向延伸并与竖挡风条的后端连接的横挡风条,所述竖挡风条的前端延伸至底板前端,所述横挡风条位于进风口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横挡风条和竖挡风条的高度均不小于制冷设备支撑脚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横挡风条和竖挡风条均具有固定部、自固定部向下延伸的挡风部,所述竖挡风条的挡风部为朝向进风区域的弧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压机仓内还设有位于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的风机、套设于风机与冷凝器外侧的风罩,所述风罩具有与风机连通的进口端、与冷凝器连通的出口端,所述出口端的面积大于进口端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风罩的外侧环绕有密封件,密封件抵接于压机仓的内壁与风罩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通过设于箱体底壁的挡风条将底壁分隔为进风区域、面积大于进风区域的出风区域,将自进风区域进入到压机仓的进风风路、自压机仓出来的热风经出风区域的出风风路相互隔离,避免风路短路的同时,较大的出风区域还可以将压机仓内流出的热风快速地散掉,提升压机仓内冷凝器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仰视图的简化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隐藏箱体后压机仓内各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11-支撑板,12-底板,13-开口,131-进风口,132-出风口,14-进风区域,15-出风区域,16-支撑脚,2-压机仓,3-压缩机,4-冷凝器,5-风机,6-风罩,7-密封件,8-挡风条,81-竖挡风条,82-横挡风条,83-固定部,84-挡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辅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以用户的操作面为前面,以朝向地面的方向为下,相反地,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其他表示方位的描述均是以“上”、“下”为基准定义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主题的基本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提升散热效果的制冷设备。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箱体1、位于箱体1的后下侧的压机仓2,压机仓2内设有沿宽度方向排布的压缩机3、冷凝器4等。
所述箱体1的底壁包括位于压机仓2下方的支撑板11、位于支撑板11前侧的底板12,即,所述支撑板11作为形成压机仓2的内壁的底部以支撑压机仓2内的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支撑板11与所述底板12之间形成开口13,所述开口13包括连通压机仓2与外部的进风口131、连通压机仓2与外部的出风口132,进风口131与出风口132沿底壁的宽度方向排布,进风口131、出风口132的排布方向与压缩机3、冷凝器4的排布方向一致,即,外部的自然风自所述进风口131进入到压机仓2内、依次经过压缩机3、冷凝器4后所述出风口132排出压机仓2的外部,以对压缩机3和冷凝器4进行降温,以提升冷凝器4的热交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3内设有密封块(未图示),以将开口13分隔为所述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还包括位于压机仓2前部的导风板(未图示),即,所述导风板至少是形成压机仓2的前壁的一部分,所述导风板相邻开口13并沿宽度方向延伸,导风板的长度覆盖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固定在所述底板12的后端,自所述底板12的后端向上向后倾斜延伸,也就是挡风板与进风口131及出风口132所在的平面均呈一定角度,使得自然风自进风口131进入压机仓2内经导风板遮挡转向进而快速流入压机仓2内,然后压机仓2内经过冷凝器4的热风吹到导风板上,经导风板的遮挡后经出风口132流出,所述导风板的设计不仅提升风的流动速度,还可以提升风在压机仓内流动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压机仓2内还设有位于压缩机3与冷凝器4之间的风机5、套设于风机5与冷凝器4外侧的风罩6,所述风罩6具有与风机5连通的进口端、与冷凝器4连通的出口端,所述出口端的面积大于进口端的面积,所述风罩6的设置在风机5和冷凝器4之间形成封闭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提升压缩机3至冷凝器4之间空气流动,进而提升风压机仓2内的热交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罩6的外侧环绕有密封件7,密封件7抵接于压机仓2的内壁与风罩6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7相邻开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之间的密封块处,将压机仓2内部空间分为两个相互隔离的空间,以将所述进风口131对应的区域和出风口132对应的区域隔离开,使得进入压机仓2内的风沿着封闭的风路流通,避免压机仓2内的风流杂乱无章,提升压机仓2内的压缩机3及冷凝器4的热交换速率。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1的底壁的挡风条8,所述挡风条8自所述底壁向下延伸以将所述底壁划分为进风区域14、出风区域15,所述进风区域14、所述出风区域15均与所述压机仓2连通,且所述出风区域15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区域14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通过设于箱体1底壁的挡风条8将底壁分隔为进风区域14、面积大于进风区域14的出风区域15,风从进风区域14进入到压机仓2,自压机仓2出来的热风经出风区域15排放出来,避免风路短路的同时,较大的出风区域15还可以将压机仓2内流出的热风快速地散掉,提升压机仓2内冷凝器4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区域15的面积是进风区域14面积的1.2倍至1.8倍,优选地,所述出风区域14的面积是进风区域14面积的1.5倍,以使得进入压机仓2的风量和自压机仓2流出的热风处于平衡状态,提升压机仓2内冷凝器4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条8自底壁向下延伸,且挡风条8的高度不小于制冷设备的支撑脚的高度,使得所述挡风条8的底部可以延伸至地面,以将进风区域14和出风区域15完全分隔开,防止进风风路和出风风路短路,影响压机仓2内的热交换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挡风条8具有固定部83、自固定部83向下延伸的挡风部84,所述固定部83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壁上,所述挡风部84向下延伸至地面,以将底壁分隔为进风区域14和出风区域1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挡风条8包括固定于支撑板11上横向延伸的横挡风条81,即,横挡风条81沿底壁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挡风条81位于进风口14的后侧,所述横挡风条81沿横向的其中一端延伸至支撑板11的端部,另一端延伸至开口13内的密封块处,使得自然风自底板12前端向后流动的过程中经横挡风条81的阻挡而通过进风口131进入压机仓2内。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挡风条8还包括固定于底板12上前后延伸的竖挡风条82,所述竖挡风条82的前端延伸至底板12前端,所述竖挡风条82的后端延伸至横挡风条81处并与横挡风条81密接连接。所述竖挡风条82相当于所述底板12分隔为左右两部分,竖挡风条82和横挡风条81围设起来的区域为进风区域14,所述底板12上另一部分和支撑板11的所有区域连通形成出风区域15,利于自压机仓3出来的热风经过出风区域15快速散热。
优选地,所述竖挡风条82的挡风部84为朝向进风区域14的弧面设置,对预进入所述进风口131的风起到导向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挡风条81和竖挡风条82的形状和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挡风条8沿前后延伸,且一端延伸至支撑板11的后端,另一端延伸至底板12的前端,所述挡风条8偏离底壁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设置,将底壁分隔为面积不相等的两个区域,其中,所述进风口131所在的进风区域14小于所述出风口132所在的出风区域15,也能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通过设于箱体1底壁的挡风条8将底壁分隔为进风区域14、面积大于进风区域14的出风区域15,风从进风区域14进入到压机仓2,自压机仓2出来的热风经出风区域15排放出来,避免风路短路的同时,较大的出风区域15还可以将压机仓2内流出的热风快速地散掉,提升压机仓2内冷凝器4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位于箱体的后下侧的压机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壁的挡风条,所述挡风条自所述底壁向下延伸以将所述底壁划分为进风区域、出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所述出风区域均与所述压机仓连通,且所述出风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区域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区域的面积是进风区域面积的1.2倍至1.8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位于压机仓下方的支撑板、位于支撑板前侧的底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包括连通进风区域与压机仓的进风口、连通压机仓与出风区域的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沿底壁的宽度方向排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机仓内设有沿宽度方向排布的压缩机和冷凝器,进风口、出风口的排布方向与压缩机、冷凝器的排布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位于压机仓前部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向上且向后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条包括固定于底板上前后延伸的竖挡风条、固定于支撑板上横向延伸并与竖挡风条的后端连接的横挡风条,所述竖挡风条的前端延伸至底板前端,所述横挡风条位于进风口的后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挡风条和竖挡风条的高度均不小于制冷设备支撑脚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挡风条和竖挡风条均具有固定部、自固定部向下延伸的挡风部,所述竖挡风条的挡风部为朝向进风区域的弧面设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机仓内还设有位于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的风机、套设于风机与冷凝器外侧的风罩,所述风罩具有与风机连通的进口端、与冷凝器连通的出口端,所述出口端的面积大于进口端的面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的外侧环绕有密封件,密封件抵接于压机仓的内壁与风罩之间。
CN202320353043.2U 2023-02-28 2023-02-28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9713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3043.2U CN219713780U (zh) 2023-02-28 2023-02-28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3043.2U CN219713780U (zh) 2023-02-28 2023-02-28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3780U true CN219713780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4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3043.2U Active CN219713780U (zh) 2023-02-28 2023-02-28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3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93738U (zh) 具有带蜗壳离心风机的冰箱
US6532757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installation in a furniture niche
EP3929509B1 (en) Refrigerator with a divider within the machinery room
EP1813877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US6324859B1 (en)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CN110579071B (zh) 蒸发器安装结构改进的冰箱
CN111520952A (zh) 半导体冷箱的散热系统
KR20160081718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9713780U (zh) 制冷设备
CN203550069U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208139670U (zh) 冷凝结构及冰箱
CN111735116A (zh) 移动空调
CN210970594U (zh) 壁挂式房车空调内机和房车空调器
KR10228242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11609623A (zh) 具有l型冷凝器的冰箱
CN220436870U (zh) 冰箱
CN216346999U (zh) 空调器的中隔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8411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521U (zh) 空调器
CN210970593U (zh) 接水盘组件和房车空调内机
CN216716422U (zh) 移动空调
CN21723584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EP3929512A1 (en) Refrigerator for preventing air supply duct from falling down
CN210220029U (zh) 一种基于空调一体机的导风结构及其空调一体机
CN108534235B (zh) 一种隐藏式气流改进型机房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