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3521U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3521U
CN219713521U CN202320971092.2U CN202320971092U CN219713521U CN 219713521 U CN219713521 U CN 219713521U CN 202320971092 U CN202320971092 U CN 202320971092U CN 219713521 U CN219713521 U CN 219713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guiding
indoor unit
flow
evaporato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10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树云
吴俊鸿
彭光前
黄鑫
余杰彬
陈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10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3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3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3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室内机包括蜗壳(1)、蒸发器(2)以及导流结构(3),所述蜗壳(1)具有朝上设置的出风口(11),所述蒸发器(2)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的上方,所述导流结构(3)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和所述蒸发器(2)之间,该导流结构(3)具有导流风道(31),所述导流风道(31)用于将来自出风口(11)的部分气流导流到蒸发器(2)的底部。该室内机中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于目前的室内机而言,室内机的蒸发器安装在离心风机的蜗壳出口处,在蒸发器下端设置有接水盘结构的情况下,将导致蒸发器下端几乎无气流通过,这种现象将会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导致换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机,该室内机中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蜗壳、蒸发器以及导流结构,所述蜗壳具有朝上设置的出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上方,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该导流结构具有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用于将来自出风口的部分气流导流到蒸发器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蒸发器呈倒V形布置,每个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导流结构,所述导流风道用于将来自出风口的部分气流导流到对应蒸发器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蜗壳内的风机的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导流结构分别布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左右两侧。
可选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共同围成所述导流风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件具有由下向上逐渐靠近所述蒸发器的底部的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一导流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流段的上侧,所述第一导流段由下向上逐渐靠近所述蒸发器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导流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件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其中,所述导流面上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段上端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导流面下端与所述第二导流段下端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导流面和所述第一导流段均构造为弧形,且所述第一导流段的半径大于等于所述导流面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下侧的接水盘,所述第一导流件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第二导流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机体。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室内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中,从蜗壳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能够向上流向蒸发器,由于导向结构设置在出风口和蒸发器之间,因此,利用导向风道可以将部分气流导流到蒸发器的底部,从而解决了蒸发器底部几乎无气流通过的技术问题,由此改善了蒸发器表面速度的均匀性,提升了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即,室内机中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立体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另一立体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中导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蜗壳,11-出风口,2-蒸发器,3-导流结构,31-导流风道,32-第一导流件,321-导流面,33-第二导流件,331-第一导流段,332-第二导流段,34-第一安装板,35-第二安装板,4-接水盘,5-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基于图1至图3定义的,具体可参考图1至图3的图面方向,另外,上下方向还与室内机的重力方向相对应,其中,上与顶对应,下与底对应。“内、外”是指各零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和外。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本公开对此不作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室内机,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该室内机包括蜗壳1、蒸发器2以及导流结构3,蜗壳1具有朝上设置的出风口11,蒸发器2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上方,导流结构3设置在出风口11和蒸发器2之间,该导流结构3具有导流风道31,导流风道31用于将来自出风口11的部分气流导流到蒸发器2的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室内机中,从蜗壳1的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能够向上流向蒸发器2,由于导向结构3设置在出风口11和蒸发器2之间,因此,利用导向风道31可以将部分气流导流到蒸发器2的底部,从而解决了蒸发器2底部几乎无气流通过的技术问题,由此改善了蒸发器2表面速度的均匀性,提升了蒸发器2的换热效果,即,室内机中蒸发器2的换热效果好。这里,本公开的室内机适于用作立式室内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导流结构3的具体结构以及导流风道31的具体形成不作限制,本公开将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另外,对于室内机而言,空气能够从室内机的进口进入,经蜗壳1的出风口11流出,气流与蒸发器2换热后,能够从室内机的出口流出。此外,图1中带虚线的箭头指气流的流动方向,本公开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将不作赘述。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中所示,蒸发器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蒸发器2可以呈倒V形布置,每个蒸发器2与出风口11之间均设置有导流结构3,导流风道31用于将来自出风口11的部分气流导流到对应蒸发器2的底部。这样,每个导流结构3都可以将部分气流导流到对应蒸发器2的底部,从而利于提升对应蒸发器2的换热效果。当然,上述两个蒸发器2也可以呈其他形式布置,利于平行布置或垂直布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并且本公开对蒸发器2的数量也不作限制,室内机中可以设置于蒸发器2数量相等的导流结构3。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蜗壳1内的风机的中心轴线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导流结构3可以分别布置在出风口11的左右两侧。这样,可以将两个导流结构3沿蜗壳1内的风机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利于两个导流结构3为对应蒸发器2的底部导入气流。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参考图1、图2以及图4中所示,导流结构3可以包括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件32和第二导流件33,第一导流件32和第二导流件33共同围成导流风道31。这样,利于导流风道31的形成,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3可以包括导流管,该导流管自身内部形成有上述导流风道31。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第一导流件32具有由下向上逐渐靠近蒸发器2的底部的导流面321,该导流面321与第二导流件33共同围成上述导流风道31,第二导流件33具有第一导流段331和第二导流段332,第一导流段331连接于第二导流段332的上侧,第一导流段331由下向上逐渐靠近蒸发器2的底部。这里,由于第一导流段331靠上布置,且导流面321和第一导流段331均由下向上逐渐靠近蒸发器2的底部,因此,利于导流风道31将气流导入蒸发器2的底部。这里,在上述两个导流结构3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方式下,导流面321和第二导流件33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前后方向垂直于上述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导流面321设置在第二导流件33与蒸发器2之间,即导流面321较为靠近蒸发器,第二导流件较为远离蒸发器,其中,导流面321上端与第一导流段331上端的间距,大于等于导流面321下端与第二导流段332下端的间距。这里,参考图3中所示,导流面321上端与第一导流段331上端的间距为H,导流面321下端与第二导流段332下端的间距为L,即H≥L,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降低气流在导流风道31中的阻力,且保证吹向蒸发器2底部的风量。根据一些实施例,H的范围可以为5mm~130mm,L的范围可以为5mm~100mm,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另外,参考图3中所示,第二导流件33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高度为A,其中,A的范围可以为10mm~160mm,例如A可以为20mm,本公开对此也不作限制。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导流面321和第一导流段331均可以构造为弧形,且第一导流段331的半径大于等于导流面321的半径。这里,参考图3中所示,第一导流段331的半径为R,导流面321的半径为r,即R≥r。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导流风道31的导流效果。这里,根据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第二导流段332可以构造为竖直的立板,这样,利于实现上述的H≥L。当然,第二导流段332也可以构造为弧形,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中所示,室内机包括设置在蒸发器2下侧的接水盘4,第一导流件32可以设置在接水盘4上。这样,利用接水盘4可以为第一导流件32提供安装基础,利于简化室内机的结构。这里,第一导流件32可以与接水盘4一体成型,由此,可以减少室内机的零部件,简化装配步骤。在第一导流件32与接水盘4一体成型的方式下,接水盘4自身可以具有上述的导流面321。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件32也可以固定在接水盘4上,或者可拆卸地连接在接水盘4上,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中所示,室内机可以包括机体5,第二导流件33可拆卸地连接于机体5。这样,可以方便第二导流件33与机体5的拆装。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件33也可以与机体5一体成型,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和图6中所示,第二导流件33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4和第二安装板35,第一安装板34和第二安装板35可以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在机体5上,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这里,第一安装板34可以与第二安装板35相互垂直,本公开对此也不作限制。
下面,本公开将结合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室内机的使用过程做详细介绍。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从出风口11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上流动与蒸发器2接触,另一部分气流分别经导流风道31吹向对应蒸发器2的底部,具体地,导流结构3中的导流面321与第二导流件33共同围成导流风道31,二者围成的导流风道31能够将气流平稳地导入蒸发器2的底部,由此,改善了蒸发器表2面速度的均匀性,提升了蒸发器2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室内机,并具有上述室内机的全部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蒸发器以及导流结构,所述蜗壳具有朝上设置的出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上方,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该导流结构具有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用于将来自出风口的部分气流导流到蒸发器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蒸发器呈倒V形布置,每个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导流结构,所述导流风道用于将来自出风口的部分气流导流到对应蒸发器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内的风机的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导流结构分别布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共同围成所述导流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具有由下向上逐渐靠近所述蒸发器的底部的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一导流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流段的上侧,所述第一导流段由下向上逐渐靠近所述蒸发器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件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其中,所述导流面上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段上端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导流面下端与所述第二导流段下端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和所述第一导流段均构造为弧形,且所述第一导流段的半径大于等于所述导流面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下侧的接水盘,所述第一导流件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第二导流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机体。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2320971092.2U 2023-04-21 2023-04-21 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9713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1092.2U CN219713521U (zh) 2023-04-21 2023-04-21 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1092.2U CN219713521U (zh) 2023-04-21 2023-04-21 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3521U true CN219713521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1092.2U Active CN219713521U (zh) 2023-04-21 2023-04-21 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3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460B (zh)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83226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693750U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287989B (zh)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713521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654605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107816753B (zh) 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
CN107388364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接水盘装置
CN205536174U (zh)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227648U (zh) 空调器
CN208418967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8418977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4009511U (zh)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287988B (zh) 双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1536290B2 (en) Fan coil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5536177U (zh)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160146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330114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19580569U (zh) 送风装置及环境试验设备
CN212130882U (zh) 一种防气流紊乱的风机吸入口
CN217685835U (zh) 热交换器、管道机
CN218565572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200593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35713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0014447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