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3510U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3510U
CN219713510U CN202320534657.0U CN202320534657U CN219713510U CN 219713510 U CN219713510 U CN 219713510U CN 202320534657 U CN202320534657 U CN 202320534657U CN 219713510 U CN219713510 U CN 219713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46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升华
马荣生
黄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346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3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3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3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送风风机。每个送风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外部,配置成在运行时将所述壳体内的气流吹向室内环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空调出风覆盖范围较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扩大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范围且保证风量不受影响。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不仅期望空调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速度,还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空调开启运行后,用户感受到凉爽或温暖的同时,也更加关注风感体验是否舒适。
现有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在壳体的前侧开设一出风口,主要用于向前吹风。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装置,例如导风板、摆叶等等,以进行上下导风、左右导风,但是引导效果较一般,当需要将气流大角度地朝左或朝右引导时,常常因为导风装置内部结构限制使风量变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以扩大其出风角度范围且保证风量不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丰富立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模式,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壳体;和
至少一个送风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外部,配置成在运行时将所述壳体内的气流吹向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前壁具有出风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气流向前输出;
所述送风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布置于所述出风部的横向两侧。
可选地,每个所述送风风机配置成允许朝横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出风。
可选地,所述送风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且为竖置的贯流风机。
可选地,两个所述送风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前侧横向两端的角部,以便每个所述送风风机同时朝前且朝横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出风。
可选地,两个所述角部分别具有一竖条状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后端朝所述壳体横向中央方向延伸出后板,所述后板与所述壳体的前壁限定出所述贯流风机的风道。
可选地,所述出风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前壁的至少一个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壳体的横向排列;
每个所述出风口为竖条状。
可选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进入所述壳体的气流进行换热,使其形成换热气流。
可选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主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促使所述壳体内的气流向所述壳体外部方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在壳体上安装了送风风机,送风风机的一部分显露于壳体外部,使其发挥出风口+导风装置的功能,其开启后能够将气流吹向预设的方向,可以设计为前吹、左吹、右吹、斜吹等等。送风风机数量越多,出风角度范围越大。并且,由于送风风机的加速作用,风量不仅不会变小,还会增大且可调。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多个送风风机分别布置在出风部横向两侧,且能够朝横向远离壳体的方向出风。如此,当出风部和两侧的送风风机均出风时,同时朝前、朝左和朝右送风,实现了广角送风效果。仅需要向前送风时,可关闭两侧的送风风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送风风机与出风部的组合方式实现了广角送风模式和常规送风模式的结合。而且由于利用送风风机进行左右出风,没必要再在出风部处设计横向导风机构,使得出风部结构更加简洁。最后,由于出风部结构简洁且左右送风风机对称布置,使得立式空调室内机结构更加协调、美观。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以一水平剖切面剖切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得到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送风风机关闭时的气流流路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隐藏了送风风机后的示意图;
图6是以一水平剖切面剖切图5所示结构得到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为分体立式空调的室内部分。空调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包括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除湿、引入新风等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图2是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是以一水平剖切面剖切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得到的示意性剖面图;图4是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送风风机60关闭时的气流流路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个一个送风风机60。
壳体10可为竖立的柱状,其限定有容纳空间,以用于容纳立式空调室内机的主体部件,例如室内侧换热器20、主风机30、控制器等等。壳体10内形成有用于调节室内空气的调节气流,或者从其他途径引入调节气流。调节气流具体可为换热气流,换热气流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温度调节。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该换热气流为冷风;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该换热气流为热风。当然,如果空调具有净化、新风、加湿等附加调节功能,调节气流也可包括净化气流、新风气流、加湿气流等。
送风风机60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每个送风风机60安装于壳体10上且部分显露于壳体10的外部。例如图2,优选使送风风机60“嵌”在壳体10上,使其显露在外的表面与壳体10的外表面平齐或接近于平齐,以使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更加协调、美观,避免送风风机60凸出或凹进于壳体10,导致外观十分突兀。送风风机60配置成在运行时将壳体10内的气流吹向室内环境。
传统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将风机安装于壳体10内部,使其隐藏而不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配置了外置的送风风机60,使送风风机60的一部分显露于壳体10外部,使外置的送风风机60发挥传统的出风口+导风装置的功能。送风风机60开启后能够将气流吹向预设的方向,例如可设计为前吹、左吹、右吹、斜吹(包括左前、右前)等等。可知,送风风机60数量越多,出风角度范围越大。由于送风风机60的出风侧直接显露于室内环境,其风力损失更小、方向指向性更强。更重要的是,由于送风风机60的加速作用,在左吹、右吹、斜吹时的风量不仅不会变小,还会增大,而且可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来调节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内侧换热器20,室内侧换热器20设置在壳体10内,用于与从壳体10的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的气流进行换热,使其形成换热气流。具体地,空调可由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制热。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节流装置、四通阀等部件。空调制冷运行时,室内侧换热器20发挥蒸发器的作用。空调制热运行时,室内侧换热器20发挥冷凝器的作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通过四通阀对冷媒流向进行切换,实现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的切换,具体方式为空调领域现有技术,在此无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主风机30。主风机30设置在壳体10内,用于促使壳体10内的气流向壳体10外部方向流动。如图3所示,主风机30可为竖置(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贯流风机。壳体10内可形成有贯流风道(未图示),以匹配于贯流风机。主风机30即传统立式空调室内机中的风机,而送风风机60为本实施例额外增加的,专门用于嵌设在壳体10处的辅助风机。送风风机60的额定风量应小于主风机30。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使壳体10内不设置有室内侧换热器20或主风机30,直接从空调的其他部分引入冷风/热风,具体的实现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无须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的前壁101具有出风部12,用于将壳体10内的气流向前输出。送风风机6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送风风机60分别布置于出风部12的横向两侧,横向已经在各图中标示出,横向也就是壳体10的左右方向。本实施例如此设置能够着增强出风部12左右两侧的出风效果,解决现有立式空调室内机左右两侧送风效果不佳的问题。
进一步地,可使每个送风风机60配置成允许朝横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出风。也即,使左侧的送风风机60能够朝左侧送风,包括朝左前方送风。使右侧的送风风机60能够朝右侧送风,包括朝右前方送风。
如此,当出风部12和两侧的送风风机60均出风时,同时朝前、朝左和朝右送风,实现了广角送风效果,如图3。空调仅需要向前送风时,可关闭两侧的送风风机60,主要由出风部12向前送风,如图4。图3和图4用箭头示意了气流流向。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送风风机60未运行时,吹向送风风机60的气流将受到其风轮(或者为叶片)的阻碍,无法顺畅地、大风量地吹出,但仍会有一些微弱的气流穿过风轮(或者为叶片)吹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送风风机60与出风部12的组合方式实现了广角送风模式和常规送风模式的结合。而且,由于利用送风风机60进行左右出风,没必要再在出风部12处设计横向导风机构,使得出风部12结构更加简洁。最后,由于出风部12结构简洁且左右送风风机60对称布置,使得立式空调室内机结构更加协调、美观,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使前述的出风部12包括开设于壳体10的前壁101的至少一个出风口。由于出风部12无需设置横向导风机构,则没有必要如现有技术一般将出风口设计地太宽。可如图所示,使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壳体10的横向排列,使每个出风口为竖条状。如此设计使得每个出风口更窄,形成类似于出风格栅的结构,也无需再额外设置风门/挡板结构来关闭出风口。或者,也可使出风部12为其他形式的格栅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使送风风机60的数量为两个且为竖置的贯流风机,竖置的贯流风机为竖条状,更能匹配于壳体10的柱状形态。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可使两个送风风机60(贯流风机)分别设置在壳体10前侧横向两端的角部(即壳体10的左前角和右前角,也即两个前壁101和横向侧壁102的夹角)。由于贯流风机为柱状,从周面出风,能够同时朝多个方向出风。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其竖立在壳体10的两个角部,以便每个送风风机60同时朝前且朝横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出风。具体地,左侧的送风风机60能够同时朝左、朝前以及朝左前方送风。右侧的送风风机60能够同时朝右、朝前以及朝右前方送风。
图5是图2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隐藏了送风风机60后的示意图;图6是以一水平剖切面剖切图5所示结构得到的示意性剖面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两个角部分别具有一竖条状的缺口,图6以虚线示意出,具体为缺口A1B1和缺口A2B2。也就是相当于将壳体10的角部切掉一段。每个缺口的后端朝壳体10横向中央方向延伸出后板103(A1C1、A2C2),后板103与壳体10的前壁101(具体为B1D1区段、B2D2区段)限定出贯流风机的风道15。两个风道分别为A1C1B1D1(即两虚线之间区域)和A2C2B2D2(即两虚线之间区域)。
此外,如图5所示,风道还包括顶壁152和底壁153,两者终于安装贯流风机的转轴和电机,具体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以这种简单的结构限定出了风道15,使得送风风机60(贯流风机)能够正常出风,而且也恰好使送风风机60“嵌”在壳体10的角部,给送风风机60提供了容纳空间,构思非常巧妙。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和
至少一个送风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外部,配置成在运行时将所述壳体内的气流吹向室内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前壁具有出风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气流向前输出;
所述送风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布置于所述出风部的横向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送风风机配置成允许朝横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出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且为竖置的贯流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送风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前侧横向两端的角部,以便每个所述送风风机同时朝前且朝横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出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角部分别具有一竖条状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后端朝所述壳体横向中央方向延伸出后板,所述后板与所述壳体的前壁限定出所述贯流风机的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前壁的至少一个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壳体的横向排列;
每个所述出风口为竖条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侧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进入所述壳体的气流进行换热,使其形成换热气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促使所述壳体内的气流向所述壳体外部方向流动。
CN202320534657.0U 2023-03-17 2023-03-17 立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9713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4657.0U CN219713510U (zh) 2023-03-17 2023-03-17 立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4657.0U CN219713510U (zh) 2023-03-17 2023-03-17 立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3510U true CN219713510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2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4657.0U Active CN219713510U (zh) 2023-03-17 2023-03-17 立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3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2289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4046563B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3246591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71351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23578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6202135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72358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16428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83328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24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86812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4046566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76330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3751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723578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20588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H09280644A (ja) セパレート型空気調和機
CN22050698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24373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85236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69345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86815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86812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