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3132U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3132U
CN219713132U CN202320546629.0U CN202320546629U CN219713132U CN 219713132 U CN219713132 U CN 219713132U CN 202320546629 U CN202320546629 U CN 202320546629U CN 219713132 U CN219713132 U CN 219713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vehicle
lamp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66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戸勇树
小滨纪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3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3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所述车辆用灯具(10)包括灯罩。所述灯罩(20)包括比第一光源(28)的光轴(28a)更靠车宽方向内方配置的内侧罩部(46)。内侧罩部(46)具有特定形状部(48)。特定形状部(48)与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相对,且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朝后方弯曲。来自第一光源(28)的第一光(L1)在特定形状部(48)发生反射,由此,所反射的反射光(RL)入射至偏离内侧发光部(40)的部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灯具能够抑制从第二光源照射的第二光被反射光妨碍的情况,提高第二光(第二光源)的辨识度。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在车辆的前方端而照射前方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灯具,其配置在车辆的前方端而能够照射车辆的前方。车辆用灯具包括被固定于车身的灯壳体、透光罩、两个灯单元以及摄像机单元。灯壳体在前方具有开口部。由透光罩覆盖开口部。
摄像机单元被配置在由灯壳体以及透光罩所包围的灯室内。摄像机单元是与透光罩相对地配置。摄像机单元被配置在灯单元的车宽方向外侧。摄像机单元由反射降低部予以包围。
当从灯单元照射的光在透光罩的内表面发生反射时,通过反射降低部来抑制所反射的光入射至摄像机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6491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在车辆用灯具中,应用有除了照射前方的第一车灯单元以外还包括第二车灯单元的车辆用灯具,所述第二车灯单元用于提高白天的车辆的辨识度。
第二车灯单元多为相对于第一车灯单元而在车宽方向上隔开地配置。例如,在第二车灯单元配置于第一车灯单元的车宽方向内侧的情况下,所述反射降低部无法防止在透光罩的内表面发生反射的反射光入射至第二车灯单元。当反射光入射至第二车灯单元时,点亮时的第二车灯单元的辨识度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一种车辆用灯具,包括:
壳体,配置在车辆的前端,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开口的开口部;
具有透射性的灯罩,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覆盖所述开口部,并且朝向所述前方呈曲面状鼓出;以及
灯单元,被收容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照射第一光,所述第二光源具有比所述第一光源更靠车宽方向内方设置的内侧发光部,并且照射第二光,
通过所述灯罩从所述灯单元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照射所述第一光以及第二光,其中,
所述灯罩具有:
外侧罩部,比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轴更靠车宽方向外方设置;以及
内侧罩部,比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光轴更靠所述车宽方向内方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内侧发光部相对,
所述内侧罩部具有朝向所述车宽方向内方而朝后方弯曲或倾斜的特定形状部,所述特定形状部构成为,在所述灯罩的内表面反射的所述第一光的反射光入射至偏离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内侧发光部的部位。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当从第一光源照射的第一光在灯罩的内表面发生反射时,通过内侧罩部的特定形状部来控制反射光的反射方向,以使反射光不会反射向第二光源。因此,能够抑制从第二光源照射的第二光被反射光妨碍的情况,提高第二光(第二光源)的辨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正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的正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10A:车辆用灯具
16、16A:壳体
18、18A:灯单元
20、20A、20a:灯罩
28、28A:第一光源
30、30A:第二光源
38:外侧发光部
40:内侧发光部
44、44A:外侧罩部
46、46A:内侧罩部
48、48A:特定形状部
50、50A:凸状弯曲部
54:顶部
L1、L1a、L1b:第一光
L2:第二光
RL、RLa、RLb、RLc:反射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实用新型,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是配置在车辆12中的车身14的前端部而照射所述车辆12的前方的前照灯。在与车辆12的前后方向正交的车宽方向(图1中为箭头A1、箭头A2方向)上,车辆用灯具10设有一对且分别配置在所述车宽方向外方的端部。车宽方向其中一个车辆用灯具10与车宽方向另一个车辆用灯具10为对称形状。
一边参照图1以及图2,一边对配置在车宽方向其中一侧(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0进行说明。从图1所示的车辆12的前方观察,车辆用灯具10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长长的大致长方形状。车辆用灯具10具有壳体16、灯单元18以及灯罩20。以下,以箭头A1、箭头A2方向来表示车辆12的车宽方向。以箭头B1方向表示车辆12的前方,以箭头B2方向表示车辆12的后方。
壳体16被配置在车身14的前端(参照图2)。壳体16具有收容室22与开口部24。开口部24配置在收容室22的前端且朝向车辆12的前方(图2中为箭头B1方向)开口。收容室22是从开口部24朝向后方(图2中为箭头B2方向)凹陷的空间。
灯单元18被收容在壳体16的收容室22中。灯单元18通过被固定于壳体16的支架26而保持在壳体16内的规定位置。灯单元18包括第一光源28与第二光源30。通过支架26来分别保持第一光源28以及第二光源30。
第一光源28是可照射车辆12的前方(箭头B1方向)的前照灯(head light)。第一光源28具有可照射第一光L1的第一照射部32。第一照射部32被配置成朝向车辆12的前方。第一照射部32与灯罩20相对。第一照射部32具有朝向前方呈凸状的透镜34。第一光L1经由透镜34,以第一光源28的光轴28a为中心而朝向前方(箭头B1方向)呈放射状照射。第一光源28的光轴28a为第一光源28的中心轴线。
具体而言,从第一照射部32的中央照射的第一光L1朝向前方(箭头B1方向)大致直线前进。从自第一照射部32的中心处于径向外方的部位照射的第一光L1以与所述第一光源28的光轴28a交叉的方式朝斜方向行进。
第二光源30为环状且以包围第一光源28的方式而配置。第二光源30被用作示廓灯(position lamp)以及日行灯(Daytime Running Light,DRL)中的至少其中任一种。第二光L2的照度小于第一光L1的照度。
第二光源30具有可照射第二光L2的第二照射部36。第二照射部36与灯罩20相对。第二照射部36具有外侧发光部38与内侧发光部40。在从图2所示的车辆12的上方观察的剖视中,外侧发光部38比第一光源28更靠车宽方向外方(箭头A1方向)配置。内侧发光部40比第一光源28更靠车宽方向内方(箭头A2方向)配置。内侧发光部40朝向第一光源28的方向稍许倾斜地配置。
另外,第二光源30并不限定于为环状的情况。只要是至少相对于第一光源28而在车宽方向内方(箭头A2方向)配置内侧发光部40的结构即可。
灯罩20是由具有透射性的树脂制材料所形成。灯罩20被安装于壳体16的开口部24。灯罩20覆盖壳体16的开口部24。灯罩20为朝向前方鼓出的曲面状。图2中,灯罩20从车宽方向内方朝向车宽方向外方而朝向所述车辆12的后方(箭头B2方向)延伸。在包含灯罩20的车辆用灯具10的车宽方向内方(箭头A2方向),配置有格栅(grille)42(参照图1)。格栅42被安装在车身14的前端中央。格栅42构成车辆12的前端(参照图2)。格栅42以包围灯罩20的方式而配置。在车辆12的前后方向(箭头B1、箭头B2方向)上,格栅42的前表面是与灯罩20的前端(弯曲部52)齐平地配置(参照图2)。
灯罩20具有外侧罩部44与内侧罩部46。
如图2所示,外侧罩部44比第一光源28的光轴28a更靠车宽方向外方(箭头A1方向)配置。外侧罩部44为朝向车宽方向外方而朝后方(箭头B2方向)平缓地弯曲的形状。外侧罩部44的车宽方向外端在外侧罩部44中配置在最后方。外侧罩部44的车宽方向外端与支架26一同固定于壳体16。
内侧罩部46被配置在外侧罩部44的车宽方向内方(箭头A2方向)。内侧罩部46比第一光源28的光轴28a更靠车宽方向内方(箭头A2方向)配置。内侧罩部46与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相对。
内侧罩部46具有特定形状部48、凸状弯曲部50以及弯曲部52。
特定形状部48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朝后方(箭头B2方向)弯曲。特定形状部48为平缓的弯曲形状。特定形状部48与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和第一光源28之间相对。如图1所示,在内侧罩部46中,特定形状部48形成于灯罩20的上下方向(箭头C1、箭头C2方向)的一部分。特定形状部48例如配置在处于通过第一光源28的光轴28a的假想线D上的位置。另外,特定形状部48并不限定于弯曲形状,也可为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朝后方倾斜的形状。
如图2所示,特定形状部48构成为,在灯罩20的内表面发生反射的第一光L1的反射光RL可入射至偏离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的部位。特定形状部48的内表面具有使第一光L1的反射光RL反射向第一光源28与第二光源30之间的反射面48a。
反射面48a为弯曲形状。照射到反射面48a的第一光L1成为在所述反射面48a发生反射的反射光RL而朝向后方行进。反射光RL的行进方向例如是相对于第一光L1对反射面48a的入射方向(入射角)为90°以下的方向。
特定形状部48(反射面48a)的形状形成为,反射光RL入射至比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更靠车宽方向外方(箭头A1方向)。
凸状弯曲部50是从第一光源28(第一照射部32)的中心(光轴28a)朝车宽方向内方(箭头A2方向)配置。凸状弯曲部50被配置在特定形状部48的车宽方向内方(箭头A2方向)。凸状弯曲部50朝向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呈凸状弯曲。凸状弯曲部50具有朝向后方(箭头B2方向)鼓出的顶部54。在凸状弯曲部50中,顶部54被配置在最靠后方。顶部54被配置在内侧发光部40的正面。特定形状部48被配置在顶部54与外侧罩部44之间。
弯曲部52被配置在凸状弯曲部50的车宽方向内方。弯曲部52是从凸状弯曲部50的车宽方向内端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朝后方(箭头B2方向)翻折弯曲的部位。内侧罩部46从弯曲部52朝向车宽方向内方延伸,内侧罩部46的车宽方向内端与支架26一同被固定于壳体16。弯曲部52与格栅42一同构成车辆12的前端。在车辆12的前后方向(箭头B1、箭头B2方向)上,弯曲部52与格栅42的前表面齐平地配置(参照图2)。
在弯曲部52的内部,收容有支架26的突出部位26a。突出部位26a与弯曲部52同样,为朝向车辆12的前方(箭头B1方向)突出的形状。突出部位26a与弯曲部52是在车辆12的前后方向(箭头B1、箭头B2方向)上隔开而配置。在格栅42的宽度方向外端与灯罩20(内侧罩部46)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具有间隙S。突出部位26a以及灯罩20的弯曲部52被配置于间隙S。此时,间隙S被弯曲部52适当地填埋,且弯曲部52与格栅42的前表面齐平地配置,由此,能够提高车辆12的前表面的设计性。
接下来,对使车辆用灯具10点亮时进行说明。
当未图示的驾驶员操作车厢内的车灯点亮开关时,对车辆用灯具10的灯单元18供给电力。如图2所示,第一光源28发光而从第一照射部32朝向前方照射第一光L1。此时,第一光L1通过透镜34,以光轴28a为中心而从第一照射部32呈放射状照射。第二光源30的第二照射部36发光,从第二照射部36的内侧发光部40以及外侧发光部38朝向前方照射第二光L2。第二光L2为包围第一光L1的环状。
第一光L1以及第二光L2分别透射过灯罩20而照射向车辆12的前方。
如图2所示,第一光L1的一部分被灯罩20的内表面反射,由此成为朝向后方行进的反射光RL(图2中,参照虚线箭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从第一照射部32的车宽方向外方照射的第一光L1a以与光轴28a交叉的方式,朝向车宽方向内方的内侧罩部46沿斜方向行进。第一光L1a的一部分照射到特定形状部48的反射面48a而反射。照射到反射面48a而产生的反射光RLa相对于反射面48a朝向后方且车宽方向内方沿斜方向行进。
反射光RLa的行进方向是相对于第一光L1a对反射面48a的入射方向为约90°以下的方向,即,朝向车宽方向内方。此时,反射光RLa的行进方向相对于被不具有特定形状部48的灯罩20a(图2中为两点链线形状)反射的反射光RLc的行进方向而朝向车宽方向外方(箭头A1方向)。
因此,在特定形状部48发生反射的反射光RLa入射至比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更靠车宽方向外方的部位(内侧发光部40与第一光源28之间)。由此,抑制从第二光源30照射的第二光L2被反射光RLa妨碍的情况。能够从图1所示的车辆12的前方切实地看到从内侧发光部40照射的第二光L2。
另一方面,从图2所示的第一照射部32的车宽方向内方照射的第一光L1b朝向车宽方向外方(箭头A1方向)而沿斜方向行进。第一光L1b的一部分照射到外侧罩部44的内表面而反射。此时,照射到外侧罩部44的内表面而产生的反射光RLb相对于内表面而朝向后方且车宽方向外方沿斜方向行进。相对于反射光RLb的行进方向,第二光源30的外侧发光部38被配置在车宽方向外方(箭头A1方向)。
因此,反射光RLb不会入射至第二光源30的外侧发光部38,而是入射至比外侧发光部38更靠车宽方向内方的部位(外侧发光部38与第一光源28之间)。由此,抑制来自外侧发光部38的第二光L2被在外侧罩部44发生反射的反射光RLb妨碍的情况。从外侧发光部38照射的第二光L2的辨识度不会因反射光RLb而下降。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灯罩20包括比第一光源28的光轴28a更靠车宽方向内方配置的内侧罩部46。内侧罩部46与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相对。内侧罩部46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内方而朝后方弯曲的特定形状部48。特定形状部48使在灯罩20的内表面反射的、来自第一光源28的第一光L1(L1a)的反射光RL(RLa)入射至偏离内侧发光部40的部位。
因而,当从第一光源28照射的第一光L1(L1a)在灯罩20的内表面发生反射时,能够通过内侧罩部46的特定形状部48来有效地防止反射光RL(RLa)入射至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由此,能够抑制从内侧发光部40照射的第二光L2被反射光RL(RLa)妨碍的情况,提高第二光L2(第二光源30)的辨识度。
通过将特定形状部48形成在灯罩20的上下方向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在车辆12的上下方向上,根据灯罩20的内表面对反射光RL的反射位置来将特定形状部48配置在最佳的位置。
灯罩20的内侧罩部46具有朝向第二光源30的内侧发光部40呈凸状弯曲的凸状弯曲部50。由此,在成为凸状弯曲部50的相反侧的、灯罩20的外表面侧形成凹部。因此,既能提高车辆用灯具10的外观形状的设计性,又能提高第二光L2的辨识度。
将凸状弯曲部50的顶部54配置在第二光源30中的内侧发光部40的正面,将特定形状部48配置在顶部54与外侧罩部44之间。由此,能够良好地控制被特定形状部48反射的第一光L1(L1a)的反射光RL(RLa)的行进方向。
通过特定形状部48来使反射光RL(RLa)反射向第一光源28与第二光源30之间,由此,反射光RL(RLa)对于第一光源28以及第二光源30均不会入射。因此,抑制反射光RL(RLa)成为来自第一光源28的第一光L1的照射的妨碍。
在使用第二光源30来作为示廓灯或日行灯,使用第一光源28来作为前照灯,且第二光源30的照度小于第一光源28的照度的情况下,抑制照度小的第二光源30的辨识度因来自第一光源28的第一光L1(L1a)的反射光RL(RLa)而下降的情况。
例如,也可采用图3所示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10A。从图3所示的车辆12A的前方观察,车辆用灯具10A为圆形状。车辆用灯具10A具有壳体16A、灯单元18A以及灯罩20A。灯单元18A包括第一光源28A与第二光源30A。
灯罩20A具有外侧罩部44A与内侧罩部46A。内侧罩部46A具有特定形状部48A、凸状弯曲部50A以及弯曲部52A。特定形状部48A例如被配置在相对于通过第一光源28A的光轴28a的假想线D而处于下方(箭头C2方向)的位置。
将所述实施方式总结如下。
所述的实施方式是一种车辆用灯具10、10A,包括:
壳体16、16A,配置在车辆12的前端,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开口的开口部24;
具有透射性的灯罩20、20A,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覆盖所述开口部,并且朝向所述前方呈曲面状鼓出;以及
灯单元18、18A,被收容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光源28、28A以及第二光源30、30A,所述第一光源28、28A照射第一光L1,所述第二光源30、30A具有比所述第一光源更靠车宽方向内方设置的内侧发光部40,并且照射第二光L2,
通过所述灯罩从所述灯单元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照射所述第一光以及第二光,其中,
所述灯罩具有:
外侧罩部44、44A,比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轴28a更靠车宽方向外方设置;以及
内侧罩部46、46A,比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光轴更靠所述车宽方向内方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内侧发光部相对,
所述内侧罩部具有朝向所述车宽方向内方而朝后方弯曲或倾斜的特定形状部48、48A,所述特定形状部构成为,在所述灯罩的内表面发生反射的所述第一光的反射光RL入射至偏离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内侧发光部的部位。
所述车辆用灯具配置在所述车宽方向外方的端部,
所述特定形状部形成在所述灯罩的上下方向的一部分。
所述内侧罩部具有朝向所述内侧发光部呈凸状弯曲的凸状弯曲部50、50A。
所述凸状弯曲部的顶部54位于所述内侧发光部的正面,
所述特定形状部位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外侧罩部之间。
所述特定形状部使所述反射光反射向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
所述第二光源的照度小于所述第一光源的照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而采取各种结构。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配置在车辆的前端,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开口的开口部;
具有透射性的灯罩,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覆盖所述开口部,并且朝向所述前方呈曲面状鼓出;以及
灯单元,被收容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照射第一光,所述第二光源具有比所述第一光源更靠车宽方向内方设置的内侧发光部,并且照射第二光,
通过所述灯罩从所述灯单元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照射所述第一光以及第二光,所述车辆用灯具,
其中所述灯罩具有:
外侧罩部,比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轴更靠车宽方向外方设置;以及
内侧罩部,比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光轴更靠所述车宽方向内方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内侧发光部相对,
所述内侧罩部具有朝向所述车宽方向内方而朝后方弯曲或倾斜的特定形状部,所述特定形状部构成为,在所述灯罩的内表面反射的所述第一光的反射光入射至偏离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内侧发光部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配置在所述车宽方向外方的端部,
所述特定形状部形成在所述灯罩的上下方向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罩部具有朝向所述内侧发光部呈凸状弯曲的凸状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状弯曲部的顶部位于所述内侧发光部的正面,
所述特定形状部位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外侧罩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形状部使所述反射光反射向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源的照度小于所述第一光源的照度。
CN202320546629.0U 2022-03-31 2023-03-20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2197131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8773A JP7473578B2 (ja) 2022-03-31 2022-03-31 車両用灯具
JP2022-058773 2022-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3132U true CN219713132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78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6629.0U Active CN219713132U (zh) 2022-03-31 2023-03-20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73578B2 (zh)
CN (1) CN21971313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73578B2 (ja) 2024-04-23
JP2023149940A (ja) 202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1195910A (ja) 車両用前照灯
EP2075500B1 (en) Vehicle headlamp
US7572041B2 (en) Vehicle lamp
US20060056193A1 (en) Headlamp for two-wheel vehicle
KR20190068808A (ko) 차량의 루프 간접조명 구조
JP2024074867A (ja) 車両用の前照灯
CN219713132U (zh) 车辆用灯具
CN220338283U (zh) 车辆用灯具
JP4898557B2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3149553A (ja) 異なる機能の灯具ユニットを備えた車両用灯具
KR20150070551A (ko) 차량용 헤드 램프
JP4459095B2 (ja) 車両用ベンディングランプ
JP7002275B2 (ja) 車両用灯具
JP3163271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KR101735637B1 (ko) 차량용 램프
KR20090103359A (ko) 차량용 엘이디등의 렌즈
KR20170063035A (ko) 차량용 램프
CN106482056B (zh) 骑乘型车辆用的灯光装置以及具备该灯光装置的骑乘型车辆
EP1518752B1 (en) Vehicle lamp
JP2015185480A (ja) 車両用ランプ
JP4075391B2 (ja) ヘッドランプ
JP2009277419A (ja) 車両用灯具
JP7003567B2 (ja) ヘッドライト構造
WO2023276751A1 (ja) ランプユニット
JP3671841B2 (ja)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