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6569U - 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6569U
CN219706569U CN202321142757.5U CN202321142757U CN219706569U CN 219706569 U CN219706569 U CN 219706569U CN 202321142757 U CN202321142757 U CN 202321142757U CN 219706569 U CN219706569 U CN 219706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ire inflation
tire
inflation system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27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贤涛
韩冰
孟繁阳
唐兴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27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6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6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6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所述轮胎充气系统包括:轮胎充气气源;前桥轮端轴,内部形成前轮气流通道,所述前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连接;制动器,转动套设在所述前桥轮端轴的外部;以及密封罩,与所述制动器连接且与所述制动器的端面配合围成一个气腔,所述前轮气流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气腔以连通所述前轮气流通道和所述气腔,所述气腔通过第二管路与前轮的充气嘴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解决了目前无法实时对车辆轮胎充气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胎的充放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而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汽车中,轮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乎到行车安全和驾乘体验。当车辆运行过程中遇到轮胎漏气和气压降低时,需要对车辆轮胎进行充气,防止发生爆胎的风险。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出现轮胎漏气、少气等气压低等情况时,一般送至汽车服务站进行补气,无法及时有效的对轮胎进行充气,导致驾乘体验较差,甚至影响到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旨在解决目前无法实时对车辆轮胎充气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轮胎充气系统,所述轮胎充气系统包括:
轮胎充气气源;
前桥轮端轴,内部形成前轮气流通道,所述前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连接;
制动器,转动套设在所述前桥轮端轴的外部;以及
密封罩,与所述制动器连接且与所述制动器的端面配合围成一个气腔,所述前轮气流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气腔以连通所述前轮气流通道和所述气腔,所述气腔通过第二管路与前轮的充气嘴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后桥半轴,内部形成后轮气流通道,所述后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连接,所述后轮气流通道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后轮的气嘴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后桥半轴转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具有内圈和外圈,所述后桥半轴的内侧端套设于所述外圈的外部,所述第三管路延伸至所述内圈内以与所述后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油封,所述轴承、所述第三管路以及后桥半轴通过所述油封密封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放气阀,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放气阀;和/或,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均通过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和/或,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放气阀电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轮胎内,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放气阀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充气气源包括储气筒及与储气筒连接的打气泵,所述打气泵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前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储气筒连接,所述后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储气筒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还包括干燥器,所述干燥器设于所述打气泵和所述储气筒之间;和/或,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还包括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设于所述打气泵的进气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轮胎以及与所述轮胎连接的轮胎充气系统,所述轮胎充气系统为以上描述的轮胎充气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前桥轮端轴内部形成的气流通道,可以将轮胎充气气源中的气体经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输送至前轮轮胎的充气嘴,实现对前轮轮胎的充气,从而可以在轮胎漏气或胎压不足的时候,及时对轮胎充气,节省了去汽车4S服务站排队等待为轮胎充气的时间。而且,轮胎充气气源可以直接利用电动汽车上配置的制动打气泵(空压机),不用额外布置气源,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另外,汽车在行进过程中,前桥轮端轴不会发生旋转,而制动器的制动鼓或者制动盘会跟随轮胎同步转动,为此在制动器上设置了密封罩,密封罩与制动器的端面配合形成一个与气流通道连通的气腔,再利用第二管路连接前轮的充气嘴,如此能够防止第二管路在轮胎转动过程中出现打结的问题,保障气体能顺利输送到充气嘴进行充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充气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充气系统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充气系统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而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汽车中,轮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乎到行车安全和驾乘体验。当车辆运行过程中遇到轮胎漏气和气压降低时,需要对车辆轮胎进行充气,防止发生爆胎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车辆因轮胎漏气、少气等气压低需要去汽车服务站充气,但排队和等待的时间比较长。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轮胎漏气严重、气压过低导致无法行驶时,需要使用救援车辆托运至汽车服务站进行充气,成本较高。而且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轮胎慢漏气、气压过低,如果充气不及时有可能会导致爆胎等。另外,车辆在乘客较多或者装载货物量过多时,轮胎压力不足会影响车辆的额定装载量,从而增加运营次数,导致运营效率降低。因此,在车辆轮胎气压不足时,需要及时充气,以满足轮胎的正常行驶需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在前桥轮端轴内部形成的气流通道,可以将轮胎充气气源中的气体经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输送至前轮轮胎的充气嘴,实现对前轮轮胎的及时充气。而且在制动器上设置了密封罩,密封罩与制动器的端面配合形成一个与气流通道连通的气腔,再利用第二管路连接前轮的充气嘴,如此能够防止第二管路在轮胎转动过程中出现打结的问题,保障气体能顺利输送到充气嘴进行充气。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轮胎充气系统,轮胎充气系统包括:
轮胎充气气源100;
前桥轮端轴200,内部形成前轮气流通道210,前轮气流通道210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路310与轮胎充气气源100连接;
制动器400,转动套设在前桥轮端轴200的外部;以及
密封罩500,与制动器400连接且与制动器400的端面配合围成一个气腔,前轮气流通道210的出口朝向气腔以连通前轮气流通道210和气腔,气腔通过第二管路320与前轮的充气嘴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前桥轮端轴200内部形成的前轮气流通道210,可以将轮胎充气气源100中的气体经第一管路310、第二管路320输送至前轮轮胎的充气嘴,实现对前轮轮胎的充气,从而可以在轮胎漏气或胎压不足的时候,及时对轮胎充气,节省了去汽车4S服务站排队等待为轮胎充气的时间。而且,轮胎充气气源100可以直接利用电动汽车上配置的制动打气泵120(空压机),不用额外布置气源,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另外,汽车在行进过程中,前桥轮端轴200不会发生旋转,而制动器400的制动鼓或者制动盘会跟随轮胎同步转动,为此在制动器400上设置了密封罩500,密封罩500与制动器400的端面配合形成一个与前轮气流通道210连通的气腔,再利用第二管路320连接前轮的充气嘴,如此能够防止第二管路320在轮胎转动过程中出现打结的问题,保障气体能顺利输送到充气嘴进行充气。
示例性的,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后桥半轴600,内部形成后轮气流通道610,后轮气流通道610的进气口通过第三管路710与轮胎充气气源100连接,后轮气流通道610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路720与后轮的气嘴连接;其中,第三管路710与后桥半轴600转动连接。
具体的,为实现车辆后轮轮胎的充气,本实施例中,在后桥半轴600的内部设置了后轮气流通道610,轮胎充气气源100中的气体经第三管路710输送至后轮气流通道610中,然后经第四管路720连接后轮的气嘴,从而实现后轮轮胎的充气过程。
示例性的,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轴承810,轴承810具有内圈和外圈,后桥半轴600的内侧端套设于外圈的外部,第三管路710延伸至内圈内以与后轮气流通道610的进气口连通。
具体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后桥半轴600是旋转的,而后桥桥壳是不转动的。为此,本实施例中在后桥桥壳内设置了轴承810,后桥半轴600的内侧端套在轴承810的外圈上,而第三管路710延伸至轴承810的内圈内且与轴承810内圈密封连接,如此可以保障后桥半轴600和第四管路720的正常转动,即后桥半轴600、第四管路720与后轮轮胎同步转动,同时防止第三管路710转动而打结,进而实现后轮轮胎的及时充气。
示例性的,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油封820,轴承810、第三管路710以及后桥半轴600通过油封820密封连接,如此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第三管路710与轴承810的密封连接,提高密封的可靠性,防止因密封不好而导致第三管路710中的气体的泄漏,进而提高轮胎充气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放气阀920,第一管路310和第三管路710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放气阀920。如此,利用设置的放气阀920可以对轮胎进行放气,从而调整轮胎的气压。具体的,根据水泥路面、泥土沙子坏路和坑洼颠簸路面等不同,可以通过放气阀920对轮胎进行放气,降低轮胎胎压后减少轮胎受到的地面激励,从而降低经悬架和车身传递给司机和乘客的冲击而造成的不舒适性,进而提高司机乘客驾乘体验。另外,车辆在雨雪天的环境行驶时,路面上的雨水或结冰使得路面的附着力比较小,车辆制动距离会较远,制动安全性会变差,这时可以通过放气阀920对轮胎进行放气,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车辆的附着力,进而提高制动安全性能等。
示例性的,参照图1,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电磁阀910,第一管路310和第三管路710均通过电磁阀910与轮胎充气气源100连接。具体的,通过设置的电磁阀910,能够方便的控制气路的导通或断开。也就是说,电磁阀910打开,气路导通,可以将轮胎充气气源100的气体输送至轮胎,以实现轮胎的充气过程。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管路310和第三管路710分别设有一个电磁阀910,以实现前轮轮胎和后轮轮胎的充气过程的独立控制。
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图未示),第一开关与电磁阀910电连接;和/或,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第二开关(图未示),第二开关与放气阀920电连接。具体的,通过第一开关能控制电磁阀910的开关,通过第二开关能控制放气阀920的开关。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设置在车辆的仪表台上,驾乘人员按压第一开关,可以打开电磁阀910,实现轮胎的充气;驾乘人员按压第二开关,可以打开放气阀920,实现轮胎的放气。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设置,能够手动控制轮胎的充气或放气过程。
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轮胎内,压力传感器、电磁阀910以及放气阀920分别与电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为方便实现轮胎胎压的自动监测和调整,设置了电子控制单元和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轮胎的胎压,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数值来控制电磁阀910和放气阀920的开关,从而对轮胎进行充气和放气,调节轮胎胎压至适合值,保障轮胎胎压与载荷实时匹配,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轮胎充气气源100包括储气筒110及与储气筒110连接的打气泵120,打气泵120与电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前轮气流通道210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路310与储气筒110连接,后轮气流通道610的进气口通过第三管路710与储气筒110连接。具体的,储气筒110可以存储气体,打气泵120能够为储气筒110补充气体,提高储气筒110内的气压,保障储气筒110的气压满足轮胎充气的需求。
示例性的,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轮胎充气气源100还包括干燥器130,干燥器130设于打气泵120和储气筒110之间,如此能够对流向轮胎的气体进行干燥,防止湿气把轮胎变硬而降低缓冲性能。在一实施例中,轮胎充气气源100还包括空气滤清器140,空气滤清器140设于打气泵120的进气端,如此可以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进入轮胎而影响轮胎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的轮胎充气系统,具体的,轮胎充气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轮胎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充气系统包括:
轮胎充气气源;
前桥轮端轴,内部形成前轮气流通道,所述前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连接;
制动器,转动套设在所述前桥轮端轴的外部;以及
密封罩,与所述制动器连接且与所述制动器的端面配合围成一个气腔,所述前轮气流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气腔以连通所述前轮气流通道和所述气腔,所述气腔通过第二管路与前轮的充气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后桥半轴,内部形成后轮气流通道,所述后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连接,所述后轮气流通道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后轮的气嘴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后桥半轴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具有内圈和外圈,所述后桥半轴的内侧端套设于所述外圈的外部,所述第三管路延伸至所述内圈内以与所述后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油封,所述轴承、所述第三管路以及后桥半轴通过所述油封密封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放气阀,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放气阀;和/或,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均通过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和/或,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放气阀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充气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轮胎内,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放气阀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充气气源包括储气筒及与储气筒连接的打气泵,所述打气泵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前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储气筒连接,所述后轮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储气筒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还包括干燥器,所述干燥器设于所述打气泵和所述储气筒之间;和/或,所述轮胎充气气源还包括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设于所述打气泵的进气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轮胎以及与所述轮胎连接的轮胎充气系统,所述轮胎充气系统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充气系统。
CN202321142757.5U 2023-05-09 2023-05-09 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9706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2757.5U CN219706569U (zh) 2023-05-09 2023-05-09 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2757.5U CN219706569U (zh) 2023-05-09 2023-05-09 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6569U true CN219706569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2757.5U Active CN219706569U (zh) 2023-05-09 2023-05-09 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6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4087B (zh) 轮胎管理系统
ES2766624T3 (es) Sistema de inflamiento de neumáticos con equilibrio neumático de presión constante
EP0164918B1 (en) Vehicle air system including central tire inflation system
EP0707987B1 (en) Method of adaptively controlling a central tire inflation system
EP3168065B1 (en) Tire inflation system
CN202608757U (zh) 应急制动与驻车制动装置及气压式制动车辆
CN103282655A (zh) 用于轮胎充气系统的具有中心阀的旋转空气连接件
US8245746B2 (en) Tire inflation system with pressure limiter
CN209920960U (zh) 一种车辆轮胎自动充放气装置
JP2619284B2 (ja) 緊急タイヤデフレーション装置
CN109808426A (zh) 一种车辆自动动态胎压调节系统
CN209920959U (zh) 一种电动轮轮胎自动充放气装置
CN110154653B (zh) 一种车辆轮胎自动充放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39852B (zh) 一种胎压可变的行走装置
CN219706569U (zh) 轮胎充气系统及车辆
JPS60261709A (ja) タイヤ弁組立体
CN200945805Y (zh) 机动车轮胎稳压防爆装置
CN102218977A (zh) 用于轮边减速器总成的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装置
CN110217056A (zh) 一种电动轮轮胎自动充放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04461U (zh) 一种车辆自动充、放气的胎压调节装置
CN2614962Y (zh) 轮式战车及轮式越野车辆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装置
CN201721441U (zh) 气压制动单元及采用该制动单元的多轴汽车底盘
CN212242846U (zh) 随车轮胎充气装置
CN208469472U (zh) 一种带充气功能的轮边减速机构
CN215435869U (zh) 轮胎充放气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