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1521U - 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1521U
CN219701521U CN202321002489.7U CN202321002489U CN219701521U CN 219701521 U CN219701521 U CN 219701521U CN 202321002489 U CN202321002489 U CN 202321002489U CN 219701521 U CN219701521 U CN 219701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ir duct
oxidation
tower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24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永昶
马涛
马永红
薛小刚
王涛
冯冰
李远超
杨文�
赵小亮
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Yinx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Yinx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Yinx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Yinx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24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1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1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1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吸收塔氧化风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包括一级塔氧化风机、一级吸收塔、二级塔氧化风机和二级吸收塔,还包括: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一级塔氧化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风管通过第二风管与两个所述一级吸收塔连接;第三风管通过第四风管与两个所述二级吸收塔连接;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风管、所述第四风管连接,用连通管将#2炉一级塔氧化风机出口母管与#2炉二级塔氧化风机出口母管道连通,在连通管至二级吸收塔母管管路加装第三蝶阀,通过调整阀体开度,来调整一、二级塔风机的风量,实现一级塔氧化风机1同时给一,二吸收塔供氧化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吸收塔氧化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吸收塔内进行脱硫工作时,脱硫#1炉、#2炉一级吸收塔设有三台高速离心氧化风机,运行方式为两运一备。电动机额定功率:800kW;电机转速:2975r/min;电流:92.4A;电压等级:6000V;入口流量(每台)额定风量22980m3/h,运行风量在16808m3/h-18800m3/h之间。行当中的风量升压106kPa。#1炉、#2炉二级吸收塔设有三台罗茨风机,运行方式为两运一备。
在现有技术(CN202123173975.9、专利名称为一种湿法脱硫氧化空气供给系统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一种湿法脱硫氧化空气供给系统,包括氧化风机、压缩空气源、氧化风管主管和若干氧化风管支管,氧化风机和压缩空气源并联后与氧化风管主管的一端连接,氧化风管主管的另一端连接若干个并列设置的氧化风管支管,氧化风管支管的末端穿过湿法脱硫塔壳体,固定于湿法脱硫塔的底部浆液池内。在实现该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的脱硫吸收塔在使用时,采用多个风机和吸收塔,运行方式为两运一备,能耗较大,且风管较长,长时间的使用后,管道内容易被灰尘堵塞,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脱硫吸收塔在使用时,采用多个风机和吸收塔,运行方式为两运一备,能耗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包括一级塔氧化风机、一级吸收塔、二级塔氧化风机和二级吸收塔,还包括:
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一级塔氧化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风管通过第二风管与两个所述一级吸收塔连接;
第三风管,所述第三风管与所述二级塔氧化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风管通过第四风管与两个所述二级吸收塔连接;
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风管、所述第四风管连接。
在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风管上安装有两个第一蝶阀,两个所述第一蝶阀分别位于中间一个所述第一风管两侧。
在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风管靠近所述一级吸收塔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蝶阀,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三蝶阀。
在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四风管靠近二级吸收塔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四蝶阀,所述第四风管靠近二级塔氧化风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五蝶阀,所述第五蝶阀设置在中间一个所述第三风管的两侧。
在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风管和所述第三风管上均设置有疏通机构,所述疏通机构包括两个连接管和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管之间的波纹管。
在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疏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一端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与所述第二风管、所述第三风管连接。
在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转动管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与所述第二风管、所述第三风管螺纹连接。
在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共同安装有弹性件。
在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转动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与所述卡槽转动连接。
在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卡接环的外壁上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卡槽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用连通管将#2炉一级塔氧化风机出口母管与#2炉二级塔氧化风机出口母管道连通,在连通管至二级吸收塔母管管路加装第三蝶阀,通过调整阀体开度,来调整一、二级塔风机的风量,实现一级塔氧化风机1同时给一,二吸收塔供氧化风,脱硫#1、#2号炉氧化风管改造后,主要由第一风管和第三风管串联使用,可以把二级吸收塔三台氧化风机停运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风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疏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中A处放大图。
图标:1、一级塔氧化风机;11、第一风管;12、第二风管;13、第一蝶阀;15、第二蝶阀;2、一级吸收塔;3、二级吸收塔;31、第四风管;32、第四蝶阀;33、第五蝶阀;4、连通管;5、第三蝶阀;6、二级塔氧化风机;61、第三风管;7、疏通机构;71、连接管;711、卡槽;72、波纹管;73、转动管;731、卡接环;732、滚珠;74、固定环;7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现有技术中脱硫吸收塔在使用时,采用多个风机和吸收塔,运行方式为两运一备,能耗较大。因此,发明人经研究提供了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脱硫#1、#2号炉氧化风管改造后,主要由第一风管和第三风管串联使用,可以把二级吸收塔三台氧化风机停运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解决上述缺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包括一级塔氧化风机1、一级吸收塔2、二级塔氧化风机6和二级吸收塔3,还包括:第一风管11和第三风管61。
第一风管11与一级塔氧化风机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风管11通过第二风管12与两个一级吸收塔2连接。
第三风管61与二级塔氧化风机6的输出端连接,第三风管61通过第四风管31与两个二级吸收塔3连接。
连通管4,连通管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风管12、第四风管31连接。
第二风管12上安装有两个第一蝶阀13,两个第一蝶阀13分别位于中间一个第一风管11两侧。
第二风管12靠近一级吸收塔2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蝶阀15,连通管4上设置有第三蝶阀5,第三蝶阀5为手动涡轮蝶阀DN200。
第四风管31靠近二级吸收塔3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四蝶阀32,第四风管31靠近二级塔氧化风机6的一端设置有第五蝶阀33,第五蝶阀33设置在中间一个第三风管61的两侧。
连通管4为219碳钢管道,一级塔氧化风机1吹出的风通过第一风管11、第二风管12吹入两个一级吸收塔2中,二级塔氧化风机6吹出的风通过第三风管61、第四风管31吹入二级吸收塔3。
用连通管4将#2炉一级塔氧化风机1出口母管与#2炉二级塔氧化风机6出口母管道连通,在连通管4至二级吸收塔3母管管路加装第三蝶阀5,通过调整阀体开度,来调整一、二级塔风机的风量,实现一级塔氧化风机1同时给一,二吸收塔供氧化风。
脱硫#1、#2号炉氧化风管改造后,主要由第一风管11和第三风管61串联使用,可以把二级吸收塔3三台氧化风机停运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改造前,脱硫运行中运行两台一级塔氧化风机1及两台二级塔氧化风机6,改造后运行两台一级塔氧化风机1,停运两台二级塔氧化风机6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第二风管12和第三风管61上均设置有疏通机构7,疏通机构7包括两个连接管71和设置在两个连接管71之间的波纹管72。
通过设置波纹管72,可减缓风量,具有缓冲空间,同时,还可以调节第二风管12和第三风管61两端的距离,便于安装。
疏通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管71一端的转动管73,转动管73与第二风管12、第三风管61连接。
连接管71与转动管73转动连接,转动管73与第二风管12、第三风管61螺纹连接,便于拆卸。
连接管7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74,两个固定环74之间共同安装有弹性件75,弹性件75可以为弹簧等具有弹性的机构,进一步地增加了波纹管72的缓冲力。
连接管71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711,转动管7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卡接环731,卡接环731与卡槽711转动连接,通过卡接环731和卡槽711之间的配合,保证了连接管71和卡接环731转动的稳定性。
卡接环731的外壁上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滚珠732,滚珠732与卡槽711转动连接。
安装上两个连接管71,使用时,转动管73,连接管71不动,转动管73即可与第二风管12拆卸下来,通过设置滚珠732,保证了转动管73的转动的灵活性,转动管73与第二风管12拆卸下来后,管道内的垃圾和灰尘即可通过第二风管12的出口排出,便于清理。
综上,转动管73与第二风管12可拆卸,拆卸后,管道内的垃圾和灰尘即可通过第二风管12的出口排出,便于清理,脱硫#1、#2号炉氧化风管改造后,主要由第一风管11和第三风管61串联使用,可以把二级吸收塔3三台氧化风机停运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包括一级塔氧化风机、一级吸收塔、二级塔氧化风机和二级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一级塔氧化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风管通过第二风管与两个所述一级吸收塔连接;
第三风管,所述第三风管与所述二级塔氧化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风管通过第四风管与两个所述二级吸收塔连接;
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风管、所述第四风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上安装有两个第一蝶阀,两个所述第一蝶阀分别位于中间一个所述第一风管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靠近所述一级吸收塔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蝶阀,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三蝶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风管靠近二级吸收塔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四蝶阀,所述第四风管靠近二级塔氧化风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五蝶阀,所述第五蝶阀设置在中间一个所述第三风管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和所述第三风管上均设置有疏通机构,所述疏通机构包括两个连接管和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管之间的波纹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一端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与所述第二风管、所述第三风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转动管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与所述第二风管、所述第三风管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共同安装有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转动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与所述卡槽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环的外壁上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卡槽转动连接。
CN202321002489.7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 Active CN219701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489.7U CN21970152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489.7U CN21970152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1521U true CN219701521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76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2489.7U Active CN21970152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1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81659U (zh) 楼宇节能换气装置
CN104564828B (zh) 用于扩大离心风机出口面积的降噪蜗壳
CN206092998U (zh) 一种蝶阀
CN206902300U (zh) 一种环吹风纺丝冷却装置
CN219701521U (zh) 一种节能型氧化风管结构
CN201340049Y (zh) 自然风动力排风装置
CN113847112A (zh) 一种充分利用乏风余留动能的新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771867U (zh) 一种导风装置
CN110657572B (zh) 一种室燃三回程水火管超低氮锅炉本体及锅炉
CN109442377A (zh) 一种高效防灰的低低温省煤器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4694017U (zh) 一种消声吹干器
CN106370037A (zh) 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9279134U (zh) 一种高效防灰的低低温省煤器系统
CN2577133Y (zh) 双风机自动导流供风装置
CN208686633U (zh) 一种低能耗风机
CN204757500U (zh) 一种基于消除回水余压的低能耗循环冷却水系统
CN113654068A (zh) 一种燃煤锅炉脱硫系统入口烟道
CN110779140B (zh) 一种高层建筑新风系统
CN201945194U (zh) 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燃烧器一次空气利用余热节能装置
CN207877264U (zh)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蒸汽喷射器
CN207365200U (zh) 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CN218864815U (zh) 一种新型的烧结烟气循环工艺布置结构
CN207830209U (zh) 一种高效低噪风机模型
CN210399373U (zh) 绿色建筑地下空间高效通风系统
CN220505094U (zh) 一种双风机切换风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