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1190U - 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1190U
CN219701190U CN202320410602.9U CN202320410602U CN219701190U CN 219701190 U CN219701190 U CN 219701190U CN 202320410602 U CN202320410602 U CN 202320410602U CN 219701190 U CN219701190 U CN 219701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ipeline
channel
pipelines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06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赵金
王彦芳
于文环
田丽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4106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1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1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1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包括第一渠道、第一管路、二沉池、第二管路、第一调流阀组和第一流量测量装置,第一渠道位于二沉池的上方,第一管路连通二沉池和第一渠道,第一管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气提管段,第一方向和水平方向成角度,第一气提管段的底部周壁设有第一接口,第二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一接口相连,第二管路的第二端构成第一压缩空气进口,第一调流阀组安装于第二管路并适于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第一流量测量装置设置于第一渠道内并适于测量第一渠道内流体的流量,第一流量测量装置和第一调流阀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具有可以实现排泥量或回流量的精准控制的优点。

Description

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多采用污泥泵以实现二沉池的排泥和混合液回流,污泥泵在运行过程中易堵塞,从而引发结构损坏、流量降低以及能耗增加等问题。相关技术中,为克服上述问题,常以气提的方式实现排泥或回流。
然而,随着人们用水习惯和用水量的变化,污水处理设施需要面对水量水质时刻波动变化的情况,相关技术中的气提排泥/回流系统只是依靠气水比的理论值来估算排泥或回流量,由此,无法实现排泥量或回流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从而,相关技术中存在无法实现排泥量或回流量的精准控制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该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具有可以实现排泥量或回流量的精准控制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包括第一渠道、第一管路、二沉池、第二管路、第一调流阀组和第一流量测量装置,所述第一渠道位于所述二沉池的上方,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二沉池和所述第一渠道,所述第一管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气提管段,所述第一方向和水平方向成角度;所述第一气提管段的底部周壁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构成第一压缩空气进口;所述第一调流阀组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并适于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所述第一流量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渠道内并适于测量所述第一渠道内流体的流量,所述第一流量测量装置和所述第一调流阀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第一流量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第一渠道内混合液/淤泥的流量,并分析测量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向第一调流阀组传输指令。由此,第一调流阀组调节第二管路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和压力,从而,第一管路内气液混合物的流量及其与二沉池的混合液/淤泥的压力差均得到调节,由此,实现了排泥量/回流量的实时调控和精准调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沉池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二沉池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二沉池通过相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一渠道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一气提管段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和相应所述第一气提管段的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一调流阀组和所述第二管路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调流阀组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二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沉池的数量有两个,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插设于相应所述二沉池的底部并适于通入所述二沉池底部的淤泥,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搭接于所述第一渠道,所述第一渠道适于排出所述淤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包括至少三个第一管段,至少三个所述第一管段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调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调流阀组中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相应所述第二管路中的所述第一管段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一管段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管段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流阀组中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的通气流量不等,所述第二管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段并联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调流阀组还包括第一手动阀,所述第一调流阀组的所述第一手动阀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二管路的所述第二管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还包括第二渠道、多个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二调流阀组和第二流量测量装置,所述第二渠道位于所述二沉池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三管路中的至少一者连通好氧区和所述第二渠道,余者和多个所述二沉池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多个所述二沉池的所述至少部分通过相应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二渠道连通,所述第三管路适于将所述好氧区/所述二沉池中的混合液输送至所述第二渠道,所述第三管路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气提管段,所述第二气提管段的底部周壁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二气提管段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和相应所述第二气提管段的所述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构成第二压缩空气进口;所述第二调流阀组和所述第四管路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调流阀组安装于相应所述第四管路并适于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所述第二流量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渠道内并适于测量所述第二渠道内流体的流量,所述第二调流阀组和所述第二流量测量装置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路的数量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好氧区并适于通入所述好氧区的混合液,第二端搭接于所述第二渠道,另一个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插设于任一所述二沉池的上层并适于通入所述二沉池上层的混合液,第二端搭接于所述第二渠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路包括至少三个第三管段,至少三个所述第三管段并联设置,所述第二调流阀组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调流阀组中的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相应所述第四管路中的所述第三管段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三管段并适于控制所述第三管段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流阀组中的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通气流量不等,所述第四管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管段并联的第四管段,所述第二调流阀组还包括第二手动阀,所述第二调流阀组的所述第二手动阀安装于相应所述第四管路的所述第四管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液位计和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计和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和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阀中的每一者电连接;所述第二流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二液位计和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计和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和多个所述第二电磁阀中的每一者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的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渠道;11、第一流量测量装置;2、第一管路;21、第一气提管段;22、第一接口;3、二沉池;4、第二管路;41、第一调流阀组;411、第一电磁阀;412、第一手动阀;42、第一管段;43、第二管段;5、第二渠道;51、第二流量测量装置;6、第三管路;7、第四管路;71、第二调流阀组;711、第二电磁阀;712、第二手动阀;72、第三管段;73、第四管段;8、好氧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包括第一渠道1、第一管路2、二沉池3、第二管路4、第一调流阀组41和第一流量测量装置11,第一渠道1位于二沉池3的上方,第一管路2连通二沉池3和第一渠道1,第一管路2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气提管段21,第一方向和水平方向成角度。第一气提管段21的底部周壁设有第一接口22,第二管路4的第一端和第一接口22相连,第二管路4的第二端构成第一压缩空气进口。第一调流阀组41安装于第二管路4并适于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第一流量测量装置11设置于第一渠道1内并适于测量第一渠道1内流体的流量,第一流量测量装置11和第一调流阀组41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第二管路4的压缩空气由第一接口22流入第一气提管段21时,与第一气提管段21的混合液/淤泥混合,并形成密度较小的气液混合物,该气液混合物和二沉池3中的混合液/淤泥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二沉池3的混合液/淤泥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第一气提管段21内,而压缩空气和混合液/淤泥所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则不断地流入第一渠道1,再由第一渠道1排出/回流。由此,实现了气提排泥/回流的效果,避免了污泥泵的引入。
在此过程中,第一流量测量装置11实时测量第一渠道1内混合液/淤泥的流量,并分析测量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向第一调流阀组41传输指令。由此,第一调流阀组41调节第二管路4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和压力,从而,上述气液混合物的流量及其与二沉池3的混合液/淤泥的压力差均得到调节,由此,实现了排泥量/回流量的实时调控和精准调控,保证了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中排泥/混合液回流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方向为竖向。
可以理解地,第一气提管段21和二沉池3之间构成了连通器,常态下,第一接口22位于第一气提管段21的混合液/淤泥的液面之下。
为了便于理解,图2中的箭头A所示为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的竖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二沉池3的数量有多个,第一管路2和二沉池3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二沉池3通过相应第一管路2和第一渠道1连通;第二管路4和第一气提管段2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二管路4的第一端和相应第一气提管段21的第一接口22相连;第一调流阀组41和第二管路4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一调流阀组41安装于相应第二管路4。
由此,多个第一管路2可以同时将多个二沉池3中的混合液/淤泥输送至第一渠道1,提高了混合液/淤泥的输送效率。多个第一调流阀组41用于分别控制多个第二管路4内压缩空气的流量,由此保证淤泥流量/混合液流量的稳定。
具体地,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还包括第一鼓风机,第一鼓风机和第二管路4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一鼓风机和相应第二管路4的第二端相连。第一鼓风机用于向第二管路4输入压缩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二沉池3的数量有两个,第一管路2的第一端插设于相应二沉池3的底部并适于通入二沉池3底部的淤泥,第一管路2的第二端搭接于第一渠道1,第一渠道1适于排出淤泥。
由此,第一管路2用于输送二沉池3底部的淤泥,便于淤泥流入第一渠道1内。
具体地,第一管路2为UPVC管。
具体地,第一管路2的管径为90mm。
具体地,第二管路4为PPR管。
具体地,第二管路4的管径为2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管路4包括至少三个第一管段42,至少三个第一管段42并联设置,第一调流阀组41包括第一电磁阀411,第一调流阀组41中的第一电磁阀411和相应第二管路4中的第一管段4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二电磁阀711安装于相应第一管段42并适于控制第一管段42的通断。
当每次开启的第一电磁阀411数量不相等时,每次第一管段42的开通数量也随之不等,由此,每次第二管路4中压缩空气的流量也得到调节。从而,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411的开启数量,第一调流阀组41实现了对于第二管路4中压缩空气的流量的调节。
具体地,第一管段42的数量有三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调流阀组41中的第一电磁阀411的通气流量不等,第二管路4还包括与第一管段42并联的第二管段43,第一调流阀组41还包括第一手动阀412,第一调流阀组41的第一手动阀412安装于相应第二管路4的第二管段43。
由此,在第一调流阀组41中,每次开启不同通气流量的第一电磁阀411,也可以实现调节第二管路4中压缩空气流量的效果。第一手动阀412作为备用阀,当第一调流阀组41中的第一电磁阀411出现故障时,第一手动阀412被手动开启,由此实现第二管段43的畅通,从而保证第二管路4向第一气提管段21供气的连续性。
具体地,第一调流阀组41中的第一电磁阀411的通气流量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可以理解地,第一电磁阀411为常闭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还包括第二渠道5、多个第三管路6、第四管路7、第二调流阀组71和第二流量测量装置51,第二渠道5位于二沉池3的上方。多个第三管路6中的至少一者连通好氧区8和第二渠道5,余者和多个二沉池3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多个二沉池3的至少部分通过相应第三管路6和第二渠道5连通,第三管路6适于将好氧区8/二沉池3中的混合液输送至第二渠道5,第三管路6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气提管段,第二气提管段的底部周壁设有第二接口。第四管路7和第二气提管段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四管路7的第一端和相应第二气提管段的第二接口相连,第四管路7的第二端构成第二压缩空气进口。第二调流阀组71和第四管路7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二调流阀组71安装于相应第四管路7并适于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第二流量测量装置51设置于第二渠道5内并适于测量第二渠道5内流体的流量,第二调流阀组71和第二流量测量装置51电连接。
由此,第四管路7用于通过第二接口向第二气提管段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和第二气提管段中的混合液混合,并形成密度较小的气液混合物,气液混合物和好氧区8/二沉池3中的混合液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好氧区8/二沉池3的混合液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第二气提管段内,而第二气提管段的气液混合物则不断地流入第二渠道5,再由第二渠道5回流至缺氧区/厌氧区。
在此过程中,第二流量测量装置51实时测量第二渠道5内混合液的流量,并分析测量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向第二调流阀组71传输指令。由此,第二调流阀组71调节第四管路7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和压力,从而,第二气提管段中气液混合物的流量及其与好氧区8/二沉池3的混合液的压力差均得到调节,由此,实现了混合液回流量的实时调控和精准调控,保证了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中混合液回流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地,第二渠道5的末端可以通入缺氧区/厌氧区。
可以理解地,第二气提管段和好氧区8/二沉池3之间构成了连通器,常态下,第二接口位于第二气提管段的混合液的液面之下。
具体地,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还包括第二鼓风机,第二鼓风机和第四管路7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二鼓风机和相应第四管路7的第二端相连。第二鼓风机用于向第四管路7输入压缩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管路6的数量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插设于好氧区8并适于通入好氧区8的混合液,第二端搭接于第二渠道5,另一个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插设于任一二沉池3的上层并适于通入二沉池3上层的混合液,第二端搭接于第二渠道5。
由此,好氧区8的混合液通过第三管路6输送至第二渠道5,二沉池3的混合液通过第三管路6输送至第二渠道5。
具体地,第三管路6为UPVC管。
具体地,第三管路6的管径为160mm。
具体地,第四管路7为PPR管。
具体地,第四管路7的管径为3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四管路7包括至少三个第三管段72,至少三个第三管段72并联设置,第二调流阀组71包括第二电磁阀711,第二调流阀组71中的第二电磁阀711和相应第四管路7中的第三管段7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二电磁阀711安装于相应第三管段72并适于控制第三管段72的通断。
当每次开启的第二电磁阀711数量不相等时,每次第三管段72的开通数量也随之不等,由此,每次第四管路7中压缩空气的流量也得到调节。从而,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711的开启数量,第二调流阀组71实现了对于第四管路7中压缩空气的流量的调节。
具体地,第三管段72的数量有三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调流阀组71中的第二电磁阀711的通气流量不等,第四管路7还包括与第三管段72并联的第四管段73,第二调流阀组71还包括第二手动阀712,第二调流阀组71的第二手动阀712安装于相应第四管路7的第四管段73。
由此,在第二调流阀组71中,每次开启不同通气流量的第二电磁阀711,也可以实现调节第四管路7中压缩空气流量的效果。第二手动阀712作为备用阀,当第二调流阀组71中的第二电磁阀711出现故障时,第二手动阀712被手动开启,由此实现第四管段73的畅通,从而保证第四管路7向第二气提管段供气的连续性。
具体地,第二调流阀组71中的第二电磁阀711的通气流量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可以理解地,第二电磁阀711为常闭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流量测量装置11包括第一液位计和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液位计和第一流量传感器电连接,第一流量传感器和多个第一电磁阀411中的每一者电连接;第二流量测量装置51包括第二液位计和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液位计和第二流量传感器电连接,第二流量传感器和多个第二电磁阀711中的每一者电连接。
第一液位计用于测量第一渠道1内淤泥的液位,第一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渠道1内淤泥的流量。第二液位计用于测量第二渠道5内混合液的液位,第二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二渠道5内混合液的流量。
另外,第一液位计所测的液位值可以根据相应经验公式换算成流量值,该流量值结合第一流量传感器的测量值可以作为第一电磁阀411流量调节的数据基础,提升第一电磁阀411对于淤泥流量的调节的精准度。第二液位计所测的液位值可以根据相应经验公式换算成流量值,该流量值结合第二流量传感器的测量值可以作为第二电磁阀711流量调节的数据基础,提升第二电磁阀711对于混合液回流量的调节的精准度。
具体地,第一液位计为超声波液位计。
具体地,第二液位计为超声波液位计。
需要说明地,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还可以包括PLC,第一液位计通过PLC和第一流量传感器电连接,第一流量传感器通过PLC和第一电磁阀411电连接,第二液位计通过PLC和第二流量传感器电连接,第二流量传感器通过PLC和第二电磁阀711电连接。
由此,PLC用于接收和分析第一液位计和第一流量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再根据该测量数据控制第一电磁阀411对于第一管路2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调节,从而实现第一渠道1内淤泥流量的调节。
另外,PLC用于接收和分析第二液位计和第二流量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再根据该测量数据控制第二电磁阀711对于第二管路4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调节,从而实现第二渠道5内混合液回流量的调节。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实现了淤泥流量和混合液回流量的量化控制,准确高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渠道、第一管路和二沉池,所述第一渠道位于所述二沉池的上方,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二沉池和所述第一渠道,所述第一管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气提管段,所述第一方向和水平方向成角度;
第二管路,所述第一气提管段的底部周壁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构成第一压缩空气进口;以及
第一调流阀组和第一流量测量装置,所述第一调流阀组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并适于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所述第一流量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渠道内并适于测量所述第一渠道内流体的流量,所述第一流量测量装置和所述第一调流阀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二沉池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二沉池通过相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一渠道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一气提管段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和相应所述第一气提管段的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一调流阀组和所述第二管路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调流阀组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二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的数量有两个,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插设于相应所述二沉池的底部并适于通入所述二沉池底部的淤泥,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搭接于所述第一渠道,所述第一渠道适于排出所述淤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包括至少三个第一管段,至少三个所述第一管段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调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调流阀组中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相应所述第二管路中的所述第一管段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一管段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管段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流阀组中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的通气流量不等,所述第二管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段并联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调流阀组还包括第一手动阀,所述第一调流阀组的所述第一手动阀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二管路的所述第二管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还包括:
第二渠道,所述第二渠道位于所述二沉池的上方;
多个第三管路,多个所述第三管路中的至少一者连通好氧区和所述第二渠道,余者和多个所述二沉池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多个所述二沉池的所述至少部分通过相应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二渠道连通,所述第三管路适于将所述好氧区/所述二沉池中的混合液输送至所述第二渠道,所述第三管路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气提管段,所述第二气提管段的底部周壁设有第二接口;
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二气提管段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和相应所述第二气提管段的所述第二接口相连,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构成第二压缩空气进口;以及
第二调流阀组和第二流量测量装置,所述第二调流阀组和所述第四管路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调流阀组安装于相应所述第四管路并适于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所述第二流量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渠道内并适于测量所述第二渠道内流体的流量,所述第二调流阀组和所述第二流量测量装置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的数量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好氧区并适于通入所述好氧区的混合液,第二端搭接于所述第二渠道,另一个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插设于任一所述二沉池的上层并适于通入所述二沉池上层的混合液,第二端搭接于所述第二渠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包括至少三个第三管段,至少三个所述第三管段并联设置,所述第二调流阀组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调流阀组中的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相应所述第四管路中的所述第三管段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三管段并适于控制所述第三管段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流阀组中的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通气流量不等,所述第四管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管段并联的第四管段,所述第二调流阀组还包括第二手动阀,所述第二调流阀组的所述第二手动阀安装于相应所述第四管路的所述第四管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液位计和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计和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和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阀中的每一者电连接;所述第二流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二液位计和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计和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和多个所述第二电磁阀中的每一者电连接。
CN202320410602.9U 2023-02-27 2023-02-27 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Active CN219701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0602.9U CN219701190U (zh) 2023-02-27 2023-02-27 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0602.9U CN219701190U (zh) 2023-02-27 2023-02-27 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1190U true CN219701190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0602.9U Active CN219701190U (zh) 2023-02-27 2023-02-27 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1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5395B1 (en) Liquid treatment process with in-plant pressure monitoring of submerged diffusers
CN115572024B (zh) 一种分散式餐饮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219701190U (zh) 气提排泥及回流系统
CN212417856U (zh) 切削液自动配比装置及切削液自动供液设备
US20200385959A1 (en) Leveling differential-pressure diversion peak-shaving water tank with function of preventing stagnant water and stale water and water supply pumping station
CN216863760U (zh) 布气装置
CN21586102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空气提升泵
CN213160638U (zh) 防堵塞曝气装置
CN213141530U (zh) 便于维修的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CN113636644A (zh) 厌氧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9596976U (zh) 一种pvc物料输送喷射器
CN212127691U (zh)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气提式混合液量化回流装置
CN107720962B (zh) 一种间歇曝气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4899453B (zh) 小流量和工况低限流量的供气增湿装置
CN112794468B (zh) 一种曝气方法
CN220788259U (zh) 布水装置及厌氧反应器
CN114394663B (zh) 布气装置
CN219058701U (zh) 一种可调式气提回流系统
CN208218498U (zh) 具有内循环结构的mbr反应池组合装置
CN212532418U (zh) 一种气提回流系统及污水处理设备
RU2338695C2 (ru) Эрлифт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работы
CN219734311U (zh) 一种纯水设备水封装置
CN221319597U (zh) 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9291008U (zh) 一种气体洗涤系统
CN215783222U (zh) 缬沙坦中间体生产用酸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