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9827U - 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9827U
CN219699827U CN202320160167.9U CN202320160167U CN219699827U CN 219699827 U CN219699827 U CN 219699827U CN 202320160167 U CN202320160167 U CN 202320160167U CN 219699827 U CN219699827 U CN 219699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ed
piece
driving
lifting device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01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玉强
王国辉
陈玉龙
许波建
刘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01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9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9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9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升降装置包括牵引件和驱动机构,牵引件连接第一待装部,驱动机构设于第二待装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主动件、离合件和旋转件,主动件、离合件及旋转件沿第一方向轴线可正转及反转,离合件沿第一方向可平移;主动件与驱动器连接,旋转件与牵引件连接;离合件设有旋转传动部及螺旋传动部,旋转件、主动件设有旋转配合部、螺旋配合部,以在主动件正转时,通过螺旋传动部和螺旋配合部,带动旋转传动部沿第一方向靠近并连接旋转配合部,以使得旋转件正转并牵引第一待装部及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在主动件反转时,旋转传动部与旋转配合部分离。本实用新型有助于提升升降装置的升降品质。

Description

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清洁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而随之,用户对清洁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清洁机器人一般设置有拖布、毛刷等清洁件,例如:在需要对地面、玻璃、瓷砖等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时,需要拖布与待清洁表面接触并实施清洁动作;而在需要对地毯等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时,需要避免拖布与待清洁表面接触并打湿地毯。
因此,为了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洁品质,现有清洁机器人设置有升降装置来升降拖布等清洁件。然而,现有的升降装置,例如利用曳引机带动曳引绳来升降清洁件,曳引机与曳引绳保持连接,在降落清洁件时,清洁件的下降过程受曳引机的驱动力和重力共同影响,容易导致曳引绳放线失稳甚至缠绕,导致清洁件下降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清洁设备中清洁件的升降装置设计不合理而影响清洁件的升降品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包括牵引件和驱动机构,所述牵引件的一端用于固定至第一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安装至第二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及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主动件、离合件和旋转件,所述主动件、所述离合件及所述旋转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可正转及可反转设置,所述离合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平移设置;
所述主动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离合件设有旋转传动部及沿所述第一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传动部,所述旋转件对应设有旋转配合部,所述主动件对应设有螺旋配合部,以在所述主动件受驱动力正转时,通过所述螺旋传动部和所述螺旋配合部,带动所述旋转传动部正转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活动至连接所述旋转配合部,以使得所述旋转件正转并牵引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以及在所述主动件受驱动力反转时,所述旋转传动部与所述旋转配合部分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主动件和所述离合件具有正对设置的近端壁,一所述近端壁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在正转方向上呈逐渐朝远离所述旋转件的方向倾斜,另一所述近端壁与所述凸筋的端面活动抵接,以分别构成所述螺旋传动部及所述螺旋配合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两个所述近端壁对应处均设有所述凸筋。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螺旋传动部及所述螺旋配合部滑动抵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凸筋在对应的所述近端壁的周向上局部布设。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每一所述近端壁上设有两个所述凸筋,两个所述凸筋在所述近端壁的同一周线上呈间断状排布。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旋转传动部与所述旋转配合部之间的最长距离不大于所述凸筋在对应的所述近端壁的周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用以设于所述第一待装部和/或所述第二待装部,且在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至设定距离时触发感应信号;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及所述驱动器分别电性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器关闭。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主动件和/或所述旋转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弹性活动设置,且所述弹性活动的最大行程大于所述旋转传动部与所述旋转配合部之间的最长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主动件与所述第二待装部之间、和/或设于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第二待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弹性伸缩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驱动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输出轴,所述主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输出轴,所述离合件及所述旋转件套接于所述旋转输出轴;
所述第一弹性件套接于所述旋转输出轴,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旋转件之间,且呈凹型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旋转件分别抵接在所述弹片的凹型部位的内外两处,所述弹片的周缘用以与所述第二待装部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主动件及所述旋转件分别在朝向所述离合件的一侧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共同围合构成活动腔,所述离合件活动安装在所述活动腔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旋转传动部为设置于所述离合件的外周壁的多个轮齿,所述旋转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旋转件的内周壁的多个啮合齿。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主动件和所述旋转件相互靠近的端壁保持间隔。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用以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待装部,所述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座沿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可弹性活动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待装部,且沿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可弹性伸缩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牵引件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牵引件的一端用以与所述第一待装部不同的部位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件同一轴向上的不同部位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机壳;
清洁组件,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且在靠近和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可活动设置;以及,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牵引件和驱动机构,所述牵引件的一端用于固定至第一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安装至第二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及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主动件、离合件和旋转件,所述主动件、所述离合件及所述旋转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可正转及可反转设置,所述离合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平移设置;所述主动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离合件设有旋转传动部及沿所述第一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传动部,所述旋转件对应设有旋转配合部,所述主动件对应设有螺旋配合部,以在所述主动件受驱动力正转时,通过所述螺旋传动部和所述螺旋配合部,带动所述旋转传动部正转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活动至连接所述旋转配合部,以使得所述旋转件正转并牵引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以及在所述主动件受驱动力反转时,所述旋转传动部与所述旋转配合部分离;
其中,所述机壳及所述清洁组件其中之一构成所述第一待装部,其中另一构成所述第二待装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机壳包括相组接的底壳和盖壳,所述底壳贯设有通孔,所述盖壳构成所述第一待装部;
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盖壳的方向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通孔的安装支架、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的清洁件,所述安装支架构成所述第二待装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供所述驱动机构安装。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以及基站,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机壳;
清洁组件,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且在靠近和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可活动设置;以及,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牵引件和驱动机构,所述牵引件的一端用于固定至第一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安装至第二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及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主动件、离合件和旋转件,所述主动件、所述离合件及所述旋转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可正转及可反转设置,所述离合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平移设置;所述主动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离合件设有旋转传动部及沿所述第一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传动部,所述旋转件对应设有旋转配合部,所述主动件对应设有螺旋配合部,以在所述主动件受驱动力正转时,通过所述螺旋传动部和所述螺旋配合部,带动所述旋转传动部正转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活动至连接所述旋转配合部,以使得所述旋转件正转并牵引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以及在所述主动件受驱动力反转时,所述旋转传动部与所述旋转配合部分离;
其中,所述机壳及所述清洁组件其中之一构成所述第一待装部,其中另一构成所述第二待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中,当主动件正转,通过螺旋传动部和螺旋配合部之间的传动配合,主动件对离合件施加沿其周向的转动分量以带动离合件同向转动、同时还对离合件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平移分量以带动离合件靠近旋转件,继而带动旋转传动部与旋转配合部连接,使得驱动器的正向驱动作用可传递至旋转件处,实现旋转件同向旋转,并最终通过对牵引件进行牵引,带动第一待装部和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尤其当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沿上下向布设时,可实现第一待装部或者第二待装部的抬升过程。反之,当主动件反转,通过螺旋传动部和螺旋配合部的传动配合,主动件对离合件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平移分量以带动离合件远离旋转件,继而带动旋转传动部与旋转配合部分离,使得驱动器的反向驱动作用不会传递至旋转件处,此时,当旋转件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时,可继续维持第一待装部及第二待装部之间的所需靠近状态,或者当旋转件受到第一待装部及牵引件等的重力作用较大时,进行反转,实现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的远离,也即实现第一待装部或者第二待装部的下降过程。由于该下降过程仅由重力驱动而不受驱动器的反向驱动作用影响,为自由下降过程,有助于提升第一待装部或者第二待装部的下降稳定性和可控性,最终提升升降装置的升降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清洁设备去除盖壳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升降装置与安装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牵引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驱动机构的主要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6中驱动机构的纵剖示意图;
图9为图6中主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离合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旋转件在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旋转件在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清洁设备;110底壳;111通孔;120盖壳;200安装支架;210安装槽;220卡槽;230第二导槽;300牵引件;310绳体;320限位套;330防护套;400驱动机构;410驱动器;411旋转输出轴;412延长轴;420主动件;421螺旋配合部;422第一近端壁;423第一凸筋;424第一凹槽;425凸柱;430离合件;431螺旋传动部;432旋转传动部;433第二近端壁;434第二凸筋;440旋转件;441旋转配合部;442第二凹槽;443第二限位槽;444绕线槽;500传感器;610第一弹性件;620弹片;700固定座;710第一限位槽;720第一导槽;800第二弹性件;900螺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螺旋”、“旋转”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鉴于上述,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1以及基站。
可以理解,所述清洁设备1的具体类型在本设计中不做限制,凡是通过清洁件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的设备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清洁设备1的保护范围。清洁设备1可以是扫地机、拖地机、扫拖一体机等;可具体表现为手持式的清洁设备1、立式的清洁设备1或者是卧式的清洁设备1;清洁设备1可用于对地板、瓷砖、地毯、玻璃等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洗。所述清洁设备1可以是无线连接的清洁设备1100或者是有线连接的清洁设备1100。
基站与清洁设备1配套使用,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对清洁设备1进行收纳、自清洁、干燥、消毒等操作,不做限制。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1,所述清洁设备1包括机壳、清洁组件以及升降装置。其中:
清洁组件一般设于机壳的底部,且在靠近和远离机壳的方向可活动设置。鉴于上述,清洁设备1可用于清理地面、地毯及玻璃等,这使得清洁设备1在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形式多样而不统一,但为了便于对清洁设备1中各个构件的相对方位关系进行具体阐述,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清洁设备1置放在地面、毛毯等水平面处,沿上下向延伸放置为例进行说明。因此,机壳的底部也即机壳的下端部,清洁组件可上下向进行升降活动。
升降装置用以驱动清洁组件相对机壳活动。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对升降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因此在以下实施例中,主要结合附图对升降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鉴于上述,请结合图6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包括牵引件300和驱动机构400,所述牵引件300的一端用于固定至第一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400用于安装至第二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400包括驱动器410及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主动件420、离合件430和旋转件440,所述主动件420、所述离合件430及所述旋转件440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可正转及可反转设置,所述离合件430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平移设置;
所述主动件420与所述驱动器410连接,所述旋转件440与所述牵引件300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离合件430设有旋转传动部432及沿所述第一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传动部431,所述旋转件440对应设有旋转配合部441,所述主动件420对应设有螺旋配合部421,以在所述主动件420受驱动力正转时,通过所述螺旋传动部431和所述螺旋配合部421,带动所述旋转传动部432正转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活动至连接所述旋转配合部441,以使得所述旋转件440正转并牵引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以及在所述主动件420受驱动力反转时,所述旋转传动部432与所述旋转配合部441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中,当主动件420正转,通过螺旋传动部431和螺旋配合部421之间的传动配合,主动件420对离合件430施加沿其周向的转动分量以带动离合件430同向转动、同时还对离合件430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平移分量以带动离合件430靠近旋转件440,继而带动旋转传动部432与旋转配合部441连接,使得驱动器410的正向驱动作用可传递至旋转件440处,实现旋转件440同向旋转,并最终通过对牵引件300进行牵引,带动第一待装部和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尤其当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沿上下向布设时,可实现第一待装部或者第二待装部的抬升过程。反之,当主动件420反转,通过螺旋传动部431和螺旋配合部421的传动配合,主动件420对离合件430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平移分量以带动离合件430远离旋转件440,继而带动旋转传动部432与旋转配合部441分离,使得驱动器410的反向驱动作用不会传递至旋转件440处,此时,当旋转件440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时,可继续维持第一待装部及第二待装部之间的所需靠近状态,或者当旋转件440受到第一待装部及牵引件300等的重力作用较大时,进行反转,实现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的远离,也即实现第一待装部或者第二待装部的下降过程。由于该下降过程仅由重力驱动而不受驱动器410的反向驱动作用影响,为自由下降过程,有助于提升第一待装部或者第二待装部的下降稳定性和可控性,最终提升升降装置的升降品质。
鉴于上述,升降装置的设置目的在于驱动清洁组件相对机壳进行沿上下向的升降活动,也即驱动清洁组件与机壳沿上下向进行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基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及所述清洁组件其中之一构成所述第一待装部,其中另一构成所述第二待装部。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实施例均以所述机壳为第一待装部,所述清洁组件为第二待装部为例进行说明。
牵引件300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做限制,牵引件300可以包括绳体310,绳体310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为柔性绳或者是刚性绳,此时,绳体31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部,两个端部中的一个与第一待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部与旋转件440固定连接。当然,牵引件300也可以包括杆体,杆体同样具有沿其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部,两个端部中的一个与第一待装部转动连接,另一端部与旋转件440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5,以牵引件300包括绳体310为例:
绳体310可设置为长度固定的绳体310,也可以是长度可调节的绳体310。实现绳体310的长度可调节的方案有多种,例如可设置绳体310的至少中段可通过卷线器收线和放线;或者例如可设置绳体310的至少中段可经至少一次对折并固定设置;或者例如可设置绳体310的至少部分绳段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在受到的拉力小于预设值时保持长度固定、以及在受到的拉力不小于预设值时进行伸长变形。
绳体310与第一待装部可进行直接地连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具体而言,请结合图2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座700,所述固定座700用以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待装部,所述牵引件300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700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座700大致呈块状,且可与第一待装部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通过螺接件900进行螺接固定、通过卡扣件进行扣持固定、通过粘接件进行粘接固定、通过磁吸件进行磁吸固定以及通过吸附件进行吸附固定等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例如本实施例中,固定座700及第一待装部对应的部位依次贯设螺纹孔,通过螺接件900依次连接两个螺纹孔,实现固定座700与第一待装部之间的连接固定。螺接件900与上述两个螺纹孔的组合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组或者多组。
所述固定座700一般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10。对应地,所述牵引件300还包括限位套320,限位套320套接在绳体310的端部,且限位套320的外径大于绳体310的外径,使得绳体310的端部膨大设置。限位套320与第一限位槽710限位固定,二者例如进行过盈配合或者卡扣固定。
所述固定座700还开设有第一导槽720,第一导槽720收纳绳体310对应固定座700的绳段。第一导槽720的槽宽与绳体310的对应绳段的外径相适配,例如与绳体310的对应绳段的外径大致相等,以能够对绳体310的对应绳段进行侧向限位。第一导槽720的延伸方向与绳体310在固定座700上的走势相适配,以能够保持绳体310的对应绳段在固定座700上位置固定而避免混乱交缠。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700沿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可弹性活动设置,也即所述固定座700沿上下向可弹性活动设置。可以理解,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第一待装部及第二待装部具有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活动行程,通过设置固定座700的弹性可活动,使得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在相互远离时进行弹性拉扯、在相互靠近时进行弹性抵接,有助于对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之间的相对活动进行势能缓冲,且避免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相互碰撞,导致第一待装部或者第二待装部损坏。
实现固定座700沿上下向可弹性活动的方案有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座700至少与第一待装部和/或第二待装部相连接的部位可由弹性材料制成。具体例如,固定座700上述除形成螺纹孔以外的其他上端面、和/或固定座700可能与第二待装部相抵接的下端面。当固定座700的弹性伸缩行程量足够满足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相互远离时的最大距离所需时,固定座700也可进一步与第二待装部进行弹性连接。
或者请参阅图3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800,所述第二弹性件800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座700及所述第二待装部,且沿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可弹性伸缩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800例如为弹簧件、金属弹性片等结构。通过将第二弹性件800连接在固定座700与第二待装部之间,使得当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远离时,第二弹性件800受力被拉伸;当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靠近时,第二弹性件800受力压缩。
绳体310与旋转件440的连接处与旋转件440的旋转轴线保持间隔,使得当旋转件440正向旋转时,绳体310可被牵引拉扯而收紧;反之,当旋转件440反向旋转时,绳体310可被释放而不受旋转件440施加的牵引外力作用。
与上述同理地,旋转件440的外侧可开设有第二限位槽443。对应地,所述牵引件300还包括限位套320,限位套320套接在绳体310的端部,且限位套320的外径大于绳体310的外径,使得绳体310的端部膨大设置。限位套320与第二限位槽443限位固定,二者例如进行过盈配合或者卡扣固定。
所述第二待装部还开设有第二导槽230,第二导槽230收纳绳体310对应第二待装部的绳段。第二导槽230的槽宽与绳体310的对应绳段的外径相适配,例如与绳体310的对应绳段的外径大致相等,以能够对绳体310的对应绳段进行侧向限位。第二导槽230的延伸方向与绳体310在第二待装部上的走势相适配,以能够保持绳体310的对应绳段在第二待装部上位置固定而避免混乱交缠。
旋转件440可在其外周侧壁上开设有绕线槽444,绕线槽444沿其环周方向环绕,当主动件420、离合件430及旋转件440同步正转,带动牵引件300活动,牵引件300的部分绳体310可缠绕在绕线槽444内,实现绕线收紧;反之,当旋转件440反转时,带动牵引件300反向活动,牵引件300可在第二待装部等的重力作用下自绕线槽444上释放,实现放线。
此外,牵引件300还可包括防护套330,防护套330套接在绳体310的外侧,且对应绳体310需要进行保护的部位设置。例如,绳体310在走线过程中需要弯折的部位、靠近端部的部位等均可对应设置防护套330,防护套330例如由橡胶等材料制成。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300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牵引件300的一端用以与所述第一待装部不同的部位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牵引件300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件440同一轴向上的不同部位连接。具体而言,可设置上述的固定座700在第一待装部的不同部位处设有多个,多个固定座700的第一限位槽710与多个绳体310的一端部一一对应连接,旋转件440可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443,多个第二限位槽443与多个绳体310的另一端部一一对应连接。如此地,通过一个驱动机构400,有助于对清洁组件的多个部位进行同步牵引,使得清洁组件能够平稳地、各向均衡地进行升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限位槽443之间可彼此独立间隔设置,避免固定在各个第二限位槽443内的各限位套320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缠绕。
关于驱动机构400,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器410的驱动下,主动件420、离合件430及旋转件440均可沿第一方向轴线相对第二待装部进行转动,其中,当清洁设备1如上所述置放在水平面处时,第一方向可以是任一水平方向,也即与上下向呈交叉设置,且可进一步呈垂直设置;主动件420、离合件430及旋转件440的正转和反转统一设置,而正转和反转并不构成对其旋转方向上的限制,例如当与第一方向保持垂直的另一水平方向为左右向,且主动件420、离合件430及旋转件440均沿第一方向轴线左右转动时,可将向左转作为正转,也可以将向右转作为正转,不做限制。
驱动机构400中的驱动器410用以提供原始驱动力,主动件420与驱动器410连接,以将驱动器410提供的原始驱动力转换为后续离合件430及旋转件440所需的动力驱动。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当驱动器410可直接进行旋转输出时,主动件420可直接将驱动器410的旋转输出传递至离合件430;或者,主动件420对驱动器410的旋转输出进行一定的升速、降速、换向、旋转周期的连续性或者间歇性等方面的参数调整,例如当主动件420为齿轮时,可通过调节齿轮的轮径、齿数等进行升速或者降速的调整,通过设置齿轮为不完全齿轮等方式实现旋转周期的间歇性等的调整。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驱动器410进行例如直线输出时,主动件420可首先将直线输出转换为旋转输出后,再对转换后的旋转输出进行上述的参数调整。主动件420例如为齿条与齿轮的组合、或者滑块机构等,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7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器410可以是电机,具有旋转输出轴411,主动件420大致呈轮状,且套接在旋转输出轴411上,二者进行固定连接,具体例如在主动件420的内径及旋转输出轴411的外径其中之一设置止转凸起,其中另一设置止转凹槽,止转凸起与止转凹槽凹凸连接。
离合件430实现与主动件420之间的离合连接、和/或实现与旋转件440之间的离合连接:
离合件430上设有螺旋传动部431,主动件420上设有螺旋配合部421:
在一实施例中,当离合件430和主动件420至少局部进行内外套接时,螺旋传动部431和螺旋配合部421其中之一为螺旋槽,其中另一为与螺旋槽滑动连接的螺旋凸起。为了使得当主动件420正转时,离合件430沿第一方向远离主动件420且靠近旋转件440,螺旋槽在正转方向上呈逐渐朝远离主动件420的方向螺旋延伸。螺旋凸起可以设置为与螺旋槽形状适配的长条状,可以设置为块状。如此地,当主动件420进行正转时,螺旋凸起在螺旋槽内朝远离主动件420且靠近旋转件440的方向滑动;反之,当主动件420进行翻转时,螺旋凸起在螺旋槽内朝远离旋转件440且靠近主动件420的方向滑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9至图10,所述主动件420和所述离合件430具有正对设置的近端壁,一所述近端壁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在正转方向上呈逐渐朝远离所述旋转件440的方向倾斜,另一所述近端壁与所述凸筋的端面活动抵接,以分别构成所述螺旋传动部431及所述螺旋配合部421。
为便于理解,将主动件420上的近端壁定义为第一近端壁422,设置在第一近端壁422上的凸筋定义为第一凸筋423。第一近端壁422可以是主动件420朝向离合件430的整个端壁或者局部端壁。主动件420可在其中部凸设有凸柱425,凸柱425固定套接在驱动器410的旋转输出轴411上。第一凸筋423沿凸柱425的环周方向延伸,且其突出第一近端壁422的厚度在正转方向上呈逐渐朝远离所述旋转件440的方向倾斜。第一凸筋423上突出第一近端壁422的厚度较小处为第一活动起点、以及突出第一近端壁422的厚度较大处为第一活动终点。如此地,当主动件420正转时,第二近端壁433从第一凸筋423的第一活动起点开始,朝着第一凸筋423的第一活动终点活动抵接,使得第二近端壁433被渐厚的第一凸筋423逐渐抵推至远离主动件420并靠近旋转件440。此时,第一凸筋423、以及第二近端壁433上与第一凸筋423活动抵接的部位构成螺旋传动部431和螺旋配合部421。
同理地,为便于理解,将离合件430上的近端壁定义为第二近端壁433,设置在第二近端壁433上的凸筋定义为第二凸筋434。第二近端壁433可以是离合件430朝向主动件420的整个端壁或者局部端壁。离合件430中部设有套接在旋转输出轴411或者上述的凸柱425的外侧的旋转孔,第二凸筋434沿旋转孔的环周方向延伸,且其突出第二近端壁433的厚度在正转方向上呈逐渐朝远离所述旋转件440的方向倾斜。第二凸筋434上突出第二近端壁433的厚度较小处为第二活动起点、以及突出第二近端壁433的厚度较大处为第二活动终点。如此地,当主动件420正转时,第一近端壁422从第二凸筋434的第二活动起点开始,朝着第二凸筋434的第二活动终点活动抵接,使得第一近端壁422被渐厚的第二凸筋434逐渐朝远离旋转件440的方向抵推,但由于主动件420相较于旋转输出轴411固定,因此在作用力及反作用力下,离合件430被反向抵推至远离主动件420并靠近旋转件440。此时,第二凸筋434、以及第一近端壁422上与第二凸筋434活动抵接的部位构成螺旋传动部431和螺旋配合部421。
接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传动部432与所述旋转配合部441之间的最长距离不大于所述凸筋的长度;所述凸筋的长度指的是凸筋在对应的近端壁的周向上的尺寸。如此地,以第一凸筋423为例,可使得当第二近端壁433的参考点位自第一凸筋423的第一活动起点开始,还未活动至第一凸筋423的第一活动起点处时,即可带动旋转传动部432与旋转配合部441完成传动连接,可避免出现第二近端壁433的参考点位已然移动至第一凸筋423的第一活动终点后,旋转转动部仍未与旋转配合部441传动连接的情况发生。且如此地,当旋转转动部已经与旋转配合部441传动连接时,第二近端壁433的参考点位仍与第一凸筋423保持活动抵接,当该活动抵接产生的摩擦阻力足够大时,可确保主动件420与离合件430保持相对固定,从而可将主动件42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离合件430传递至旋转件440处,最终带动旋转件440旋转。
第一凸筋423和第二凸筋434可择一地进行设置,或者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近端壁对应处均设有所述凸筋,也即第一凸筋423和第二凸筋434被同时设置。如此地,由于第一凸筋423相较于第一近端壁422突出、第二凸筋434相较于第二近端壁433突出,这使得第一凸筋423和第二凸筋434的设置,能够延长离合件430沿第一方向平移时的最大距离,更具实用性;且同时使得第一凸筋423和第二凸筋434相互活动抵接,更具活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以第一凸筋423和第二凸筋434分别构成螺旋传动部431及螺旋配合部421为例: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筋423和第二凸筋434之间的活动抵接可以是滚动连接,例如在第一凸筋423或者第二凸筋434上进一步设置滚轮。但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当离合件430被抵推至靠近旋转件440,并使得旋转传动部432与旋转配合部441传动连接时,离合件430同样需要与主动件420至少在旋转方向上保持连接,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旋传动部431及所述螺旋配合部421进行滑动抵接。滑动抵接时,第一凸筋423与第二凸筋434之间产生滑动摩擦阻力,当主动件420对离合件430施加的沿第一方向的驱动力保持恒定的所需值,且已经使得旋转传动部432与旋转配合部441传动连接时,第一凸筋423与第二凸筋434之间在滑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不再进行相互滑动,使得第一凸筋423和第二凸筋434保持固定连接的状态,从而实现离合件430和主动件420保持固定连接的状态,使得离合件430能够将主动件420的旋转驱动力相对完整地传递至旋转件440,驱动旋转件440同向转动。
接着,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第一凸筋423可沿凸柱425的外周进行整周环绕;和/或第二凸筋434可沿旋转孔的外周进行整周环绕。如此地,当主动件420反转时,第一凸筋423和第二凸筋434可反向滑动抵接,带动离合件430朝靠近主动件420且远离旋转件440的方向活动。
或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筋在对应的所述近端壁的周向上局部布设。也即,第一凸筋423沿凸柱425的外周进行局部环绕;和/或第二凸筋434沿旋转孔的外周进行局部环绕。如此地,在上述的第一活动起点到第一活动终点之间、第二活动起点到第二活动终点之间形成缺口且形成较大的高度落差,使得当主动件420反转,带动第二凸筋434沿第一活动终点朝第一活动起点方向活动、第一凸筋423沿第二活动终点朝第二活动起点方向活动,并落在上述缺口处时,主动件420与离合件430之间断开连接,主动件420的旋转驱动力及沿第一方向的平移驱动力均不会传递至离合件430处,继而不会传递至旋转件440处。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近端壁上设有两个所述凸筋,两个所述凸筋在所述近端壁的同一周线上呈间断状排布。也即,第一凸筋423设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两个第一凸筋423共同环绕在凸柱425的同一外周线上,且前一个第一凸筋423的第一活动终点与后一个第一凸筋423的第一活动起点之间保持间隔,形成上述缺口。同理地,第二凸筋434设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两个第二凸筋434共同环绕在旋转孔的同一外周线上,且前一个第二凸筋434的第二活动终点与后一个第二凸筋434的第二活动起点之间保持间隔,形成上述缺口。
第一凸筋423/第二凸筋434的设置数量大于一个时,可使得第一凸筋423与第二凸筋434之间的活动抵接具有周期连续性,无需通过操作主动件420反转来将第一凸筋423和第二凸筋434的位置复位至初始状态。但是,第一凸筋423/第二凸筋434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在主动件420/离合件430的优先尺寸下,第一凸筋423/第二凸筋434的设置数量越多,则使得每一第一凸筋423/第二凸筋434的长度缩短,使得离合件430沿第一方向的最大平移距离缩短,容易导致离合件430上的旋转传动部432还未与旋转件440上的旋转配合部441传动连接时,离合件430和主动件420即活动至缺口处,断开连接。
鉴于上述,离合件430在沿第一方向远离主动件420活动至旋转传动部432与旋转配合部441传动连接时,可实现离合件430与旋转件440的连接,从而将主动件42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旋转件440处;反之,当离合件430在沿第一方向靠近主动件420活动至旋转传动部432与旋转配合部441分离时,可实现离合件430与旋转件440的分离,从而断开主动件42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旋转件440处。
旋转传动部432和旋转配合部441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多种,例如在离合件430与旋转件440相互靠近的端壁上其中之一设有凹部,其中另一为设有凸部,则凸部和凹部对应构成旋转传动部432和旋转配合部441。
或者请参阅图10至图11,在一实施例中,当离合件430与旋转件440至少局部进行内外套接时,例如旋转件440套接在离合件430外侧时,所述旋转传动部432为设置于所述离合件430的外周壁的多个轮齿,所述旋转配合部441为设置于所述旋转件440的内周壁的多个啮合齿,轮齿与啮合齿相啮合。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传感器500和控制器,其中,所述传感器500用以设于所述第一待装部和/或所述第二待装部,且在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至设定距离时触发感应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500及所述驱动器410分别电性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器410关闭。
传感器500可以是位移传感器500、光电传感器500、图像传感器500等;还可以是行程开关,且在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至设定距离时,行程开关被触发。当然,还可设置另一传感器500,使得当第一待装部与第二待装部相互远离至设定距离时,触发另一感应信号。
此外,请参阅图4、图6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件420和/或所述旋转件440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弹性活动设置,且所述弹性活动的最大行程大于所述旋转传动部432与所述旋转配合部441之间的最长距离。如此地,当上述的传感器500失效,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在旋转传动部432与旋转配合部441传动连接后,驱动器410仍然经由主动件420向离合件430输出沿第一方向的平移驱动力,使得离合件430仍然朝靠近旋转件440的方向活动时,由于主动件420和/或旋转件440沿第一方向的可弹性性活动设置,能够通过弹性活动在第一方向上形成较大的避让空间,使得螺旋传动部431及螺旋配合部421活动抵接至上述缺口处,也即使得主动件420与离合件430断开连接,完成对驱动机构400的保护。
当主动件420与驱动器410保持连接,使得二者相对固定时,主动件420沿第一方向的可弹性活动设置,也即驱动器410沿第一方向的可弹性活动设置,以附图中的排布方案为例: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器410至少与第二待装部相连接的部位可由弹性材料制成。和/或旋转件440与第二待装部相连接的部位可由弹性材料制成。
或者请参阅图4、图6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10,所述第一弹性件610设于所述主动件420与所述第二待装部之间、和/或设于所述旋转件440与所述第二待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610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弹性伸缩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610例如为弹簧件、金属弹性片等结构。通过将第一弹性件610连接在旋转件440与第二待装部之间,使得当驱动器410持续驱动离合件430朝向旋转件440活动,并抵推旋转件440同向活动时,第一弹性件610受力被压缩,带动离合件430与主动件420分离;当驱动器410撤销驱动离合件430朝向旋转件440活动的驱动力时,第一弹性件610恢复形变,带动离合件430与主动件420靠近。
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410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输出轴411,所述主动件420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输出轴411,所述离合件430及所述旋转件440套接于所述旋转输出轴411。需要说明的是,当旋转输出轴411不足够长时,还可进一步设置延长轴412,延长轴412与旋转输出轴411直接连接,获得延长轴412和旋转输出轴411连接在主动件420沿第一方向上的两对两端。
所述第一弹性件610例如为弹簧件并套接于所述旋转输出轴411,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弹片620,所述弹片620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610及所述旋转件440之间,且呈凹型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610和所述旋转件440分别抵接在所述弹片620的凹型部位的内外两处,所述弹片620的周缘用以与所述第二待装部连接。弹片620的凹型设置,可进一步增加沿第一方向上的弹性形变强度。
此外,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请参阅图9至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件420及所述旋转件440分别在朝向所述离合件430的一侧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共同围合构成活动腔,所述离合件430活动安装在所述活动腔内。为便于理解,定义所述主动件420上设有第一凹槽424,所述旋转件440上设有第二凹槽442,第一凹槽424与第二凹槽442的槽口相对设置,围合形成活动腔,离合件430收容在活动腔内,且进行相应的沿第一方向平移及正反转,不仅有助于离合件430与主动件420之间的离合连接、离合件430与旋转件440之间的离合连接,且能够对离合件430进行防护,避免杂质等进入而影响离合件430的离合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件420和所述旋转件440相互靠近的端壁保持间隔。具体例如,第一凹槽424的槽口所在端壁与第二凹槽442的槽口所在端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使得旋转件440与主动件420之间不直接接触,避免二者之间产生相对摩擦。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相组接的底壳110和盖壳120,所述底壳110贯设有通孔111,所述盖壳120构成所述第一待装部;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盖壳120的方向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通孔111的安装支架200、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00的底部的清洁件,所述安装支架200构成所述第二待装部,所述安装支架200的顶部设有安装槽210,所述安装槽210供所述驱动机构400安装。
由于盖壳120一般设置在安装支架200的上方,通过在安装支架200上开设安装槽210,相较于在盖壳120上开设凹槽的设计,使得安装槽210的槽口朝上,便利于利用重力作用辅助驱动机构400在安装槽210上的安装,且通过直接将盖壳120安装至底壳110上的操作,同步实现盖壳120对安装槽210的槽口进行盖合,实现驱动机构400在盖壳120和清洁组件之间的限位。并且,清洁组件在靠近和远离盖壳120过程中,仍能确保驱动机构400在安装槽210内的稳固安装。
安装槽210可设置为一个,也可设置为彼此连通的多个,多个安装槽210可分别适配于驱动器410、主动件420、离合件430和旋转件440设计。
当如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弹片620时,可在安装之间上设有卡槽220,卡槽220与安装槽210连通,卡槽220卡持固定在弹片620的边缘处,使得弹片620在受力时可进行沿第一方向上的弹性形变。
当如上所述,第二待装部设有第二导槽230时,第二导槽230可与安装槽210连通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驱动机构400设置在安装支架200上,使得安装支架200整体的重量更大。如此地,当需要下降安装支架200时,通过操作驱动器410驱动主动件420反转,带动离合件430远离旋转件440,使得旋转件440不受驱动器410驱动时,由于安装支架200整体受到较大的重力作用,可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牵扯牵引件300,且带动旋转件440反转放线,实现自由下降。
此外,上述中的清洁件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支架200上。清洁件的具体表现形式与所述清洁设备1的具体功能相对应,可以是毛刷、清洁布等。基于清洁布对例如地面、瓷砖等待清洁表面需要贴近清理、对毛毯等待清洁表面需要远离以避免打湿毛毯,供毛刷刷除毛毯杂质的应用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可选上述清洁件为清洁布。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件和驱动机构,所述牵引件的一端用于固定至第一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安装至第二待装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及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主动件、离合件和旋转件,所述主动件、所述离合件及所述旋转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轴线可正转及可反转设置,所述离合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平移设置;
所述主动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离合件设有旋转传动部及沿所述第一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传动部,所述旋转件对应设有旋转配合部,所述主动件对应设有螺旋配合部,以在所述主动件受驱动力正转时,通过所述螺旋传动部和所述螺旋配合部,带动所述旋转传动部正转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活动至连接所述旋转配合部,以使得所述旋转件正转并牵引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以及在所述主动件受驱动力反转时,所述旋转传动部与所述旋转配合部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和所述离合件具有正对设置的近端壁,一所述近端壁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在正转方向上呈逐渐朝远离所述旋转件的方向倾斜,另一所述近端壁与所述凸筋的端面活动抵接,以分别构成所述螺旋传动部及所述螺旋配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近端壁对应处均设有所述凸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传动部及所述螺旋配合部滑动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在对应的所述近端壁的周向上局部布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近端壁上设有两个所述凸筋,两个所述凸筋在所述近端壁的同一周线上呈间断状排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动部与所述旋转配合部之间的最长距离不大于所述凸筋在对应的所述近端壁的周向上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用以设于所述第一待装部和/或所述第二待装部,且在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至设定距离时触发感应信号;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及所述驱动器分别电性连接,以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器关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和/或所述旋转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弹性活动设置,且所述弹性活动的最大行程大于所述旋转传动部与所述旋转配合部之间的最长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主动件与所述第二待装部之间、和/或设于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第二待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弹性伸缩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输出轴,所述主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输出轴,所述离合件及所述旋转件套接于所述旋转输出轴;
所述第一弹性件套接于所述旋转输出轴,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旋转件之间,且呈凹型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旋转件分别抵接在所述弹片的凹型部位的内外两处,所述弹片的周缘用以与所述第二待装部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及所述旋转件分别在朝向所述离合件的一侧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共同围合构成活动腔,所述离合件活动安装在所述活动腔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动部为设置于所述离合件的外周壁的多个轮齿,所述旋转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旋转件的内周壁的多个啮合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和所述旋转件相互靠近的端壁保持间隔。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用以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待装部,所述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座沿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可弹性活动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待装部,且沿所述第一待装部及所述第二待装部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可弹性伸缩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牵引件的一端用以与所述第一待装部不同的部位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件同一轴向上的不同部位连接。
18.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清洁组件,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且在靠近和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可活动设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
其中,所述机壳及所述清洁组件其中之一构成所述第一待装部,其中另一构成所述第二待装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相组接的底壳和盖壳,所述底壳贯设有通孔,所述盖壳构成所述第一待装部;
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盖壳的方向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通孔的安装支架、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的清洁件,所述安装支架构成所述第二待装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供所述驱动机构安装。
20.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至19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以及基站。
CN202320160167.9U 2023-02-06 2023-02-06 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9699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0167.9U CN219699827U (zh) 2023-02-06 2023-02-06 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0167.9U CN219699827U (zh) 2023-02-06 2023-02-06 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9827U true CN219699827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0167.9U Active CN219699827U (zh) 2023-02-06 2023-02-06 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98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32567A1 (en) Clutch Mechanism for Electrical Nail Gun
CN108818490B (zh) 一种用于换灯泡的机械手
WO2013052084A1 (en) Control of architectural opening coverings
CN105525857A (zh) 窗帘控制器
CN219699827U (zh) 升降装置、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112617572A (zh) 一种电动窗帘控制装置及应用有该控制装置的电动窗帘
US6910515B2 (en) Electricity-operated window blind
CA2895060C (en) Improved single-cord type blind
CN110179187B (zh) 一种带按摩功能的护腰
CN117059335B (zh) 一种防火电缆生产用涂粉装置
CN218030010U (zh) 拉绳窗帘控制器
EP1500776A2 (en) Electricity-operated window blind
CN117982045A (zh) 升降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14964392U (zh) 一种电动窗帘控制装置及应用有该控制装置的电动窗帘
CN111150343B (zh) 清洁设备传动安装结构及清洁设备
CN221266066U (zh) 一种传动机构、自动清洁设备及自动清洁系统
CN113786136A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抬升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115067797B (zh) 一种适用于系统窗户的玻璃清洁设备
CN218571976U (zh) 用于窗帘的拉绳控制器
EP0548402B1 (en) Motorized adjustable clothes hanger
CN218344866U (zh) 一种具有夹紧固定功能的电力施工用的电缆牵引装置
CN200943434Y (zh) 电动窗帘机
CN215592216U (zh) 一种具有自清理功能的线缆回收装置
CN215914443U (zh) 一种擦地机
CN219378146U (zh) 一种遮阳效果好的硬卷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