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0010U - 拉绳窗帘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拉绳窗帘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0010U
CN218030010U CN202221918157.9U CN202221918157U CN218030010U CN 218030010 U CN218030010 U CN 218030010U CN 202221918157 U CN202221918157 U CN 202221918157U CN 218030010 U CN218030010 U CN 218030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drive
pull
roller mechanism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81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桦
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81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0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0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0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绳窗帘控制器,包括主机机构,所述主机机构上安装有驱动轮组件,所述主机机构固定在外部安装面,拉绳通过所述驱动轮组件驱动从而控制窗帘的打开或关闭,所述主机机构上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用于供所述拉绳通过,通过所述主机机构固定在外部安装面,可适应各种长度的拉绳。

Description

拉绳窗帘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绳窗帘控制器。
背景技术
拉珠卷帘是最广泛使用于工程及民用建筑的立面遮阳的产品。
拉珠卷帘主要依靠上管的制头部分传动控制卷帘升降,拉绳呈腰环状结构设置,拉绳的端部啮合在珠轮的轮齿上且能够带动珠轮旋转,拉绳的中间位置呈两组竖直的夹绳段设置,在需要收卷窗帘时,使用者只需要拉动拉绳,珠轮旋转,此时制头里面的扭簧带动轴轮和窗帘布料或面料沿卷轴旋转和支撑板一起旋转,从而使窗帘本体上下移动。当到达上止点的时候停止运行,到下止点亦如此。面料全部垂下后由于扁轨的重力和自身的重力作用,整幅卷帘保持垂直状态。
上述的拉珠卷帘大多依靠使用者通过拉绳手动牵引珠轮实现卷帘升降,随着智能家居的自动化需求日益增长,人们研制出能够驱动珠轮自动旋转的电动型拉珠窗帘控制器来实现自动卷帘。
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型拉珠窗帘控制器,当电机发生故障或是处于关闭状态时,会导致窗帘无法使用,并且成本较高,且无法对现有的安装好的手拉拉珠窗帘进行改造,必须重新安装。
因此,市面上的拉珠窗帘自动控制器因其结构的局限性,逐渐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现有技术中拉珠窗帘亟待一种手自一体化且两种模式能够灵活切换的拉珠窗帘控制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绳窗帘控制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拉珠窗帘自动控制器只能挂在拉绳底部,拉绳靠近地面的时候无法安装,并且因其结构的局限性,而存在的当智能卷帘的电动单元发生故障时,无法灵活转化为手动拉帘模式,缺乏实用性,逐渐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绳窗帘控制器,包括主机机构,所述主机机构上安装有驱动轮组件,所述主机机构固定在外部安装面,拉绳通过所述驱动轮组件驱动从而控制窗帘的打开或关闭,所述主机机构上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用于供所述拉绳通过。
可选地,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固定于所述主机机构内部,所述主机机构上安装有两组夹持机构,所述第一滚轮机构位于拉绳的两组夹绳段之间,两组所述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机构的两侧,两组所述夹持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与所述开槽相互连通;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轮机构从而带动所述拉绳进行调节窗帘开合。
可选地,当进行手动调节时,两组所述夹持机构均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将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松开。
可选地,当进行电动调节时,其中一组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将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松开,另一组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将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夹紧。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轴,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轴连接并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连接,所述驱动轴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滚轮机构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包括第一同步带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同步带套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滚轮上,其中一所述第一滚轮设于所述驱动轴上并随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
可选地,该拉绳窗帘控制器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且用于调节所述夹持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滚轮机构。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驱动轴上并随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传动轮和调节杆,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从而驱动所述传动轮转动,所述传动轮位于所述调节杆上,所述传动轮转动可带动所述调节杆沿着其自身延伸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两组所述夹持机构分别固定于所述调节杆两端,当所述调节杆沿着其自身延伸的方向移动时,其中一所述夹持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另一所述夹持机构远离所述第一滚轮机构。
可选地,每一所述夹持机构均包括第二滚轮机构和基座,所述第二滚轮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调节杆。
可选地,所述第二滚轮机构包括第二同步带,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同步带套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滚轮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传动轮均为齿轮结构,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传动轮通过所述齿轮结构上的齿接部啮合,所述驱动轮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传动轮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或平行。
可选地,所述传动轮包括离合组件、螺母结构和外环,所述外环与所述驱动轮配合,所述调节杆为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结构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远离所述螺母结构的端部与所述夹持机构固定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离合组件处于合的状态时,所述驱动轮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轮整体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螺母结构转动,所述螺母转动带动所述丝杆沿着自身延伸方向移动;当所述离合组件处于离的状态时,所述驱动轮转动带动所述外环转动,所述螺母结构不发生转动。
可选地,所述主机机构还包括一容纳腔,所述传动轮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腔壁,两所述腔壁用于保证所述传动轮转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绳窗帘控制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相对于传统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安装位置只能限定在拉绳底部,拉绳靠近地面的时候无法安装窗帘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拉绳窗帘控制器,通过主机机构固定在外部安装面,可适应各种长度的拉绳(包括拉绳靠近地面的情况)。相对于传统的拉绳窗帘控制器,珠轮作用于拉绳进行自动驱动,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将拉绳处于绷紧状态,导致无法实现手自一体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拉绳窗帘控制器,驱动轮组件驱动拉绳从而自动控制窗帘打开或关闭,在需要手动拉绳时,两组所述夹持机构均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将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松开,在进行电动拉绳时,其中一组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将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松开,另一组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将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夹紧;窗帘控制器通过夹持空间给予拉绳足够的活动空间,手动驱动和自动驱动进行拉绳动作均能够通过该夹持空间实现,有效地提高拉绳窗帘控制器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绳窗帘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安装壳体拆卸部分后的拉绳窗帘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拉绳窗帘控制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的调节机构、主机机构和驱动轮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图1中的拉绳窗帘控制器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机构的安装结构图。
图7为图6中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8为图6中的夹持机构的剖切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11为图9中的调节机构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1沿A-A线的剖切视图。
图13为图12中的B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主机机构 200—驱动轮组件 300—开槽
210—第一滚轮机构 400—夹持机构 500—调节机构
213—驱动面 211—第一同步带 212—第一滚轮
214—驱动轮 510—传动轮 520—调节杆
410—第二滚轮机构 420—基座 411—第二同步带
412—第二滚轮 413—滚动面 900—驱动轴
10—夹持空间 430—往复件 416—移动座
421—第一容纳腔 422—滑槽 417—滑块
423—第一连接部 418—第二连接部 419—第二容纳腔
600—离合组件 512—螺母结构 513—外环
110—容纳腔 514—安装腔 610—回弹部件
620—传动件 700—限位槽 630—吸附件
640—盖体 641—环形槽 642—连接孔
515—螺纹槽 800—容纳槽 611—固定座
612—活动件 616—回弹件 643—导向槽
614—连接杆 615—止挡块 516—收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提供一种拉绳窗帘控制器,该拉绳窗帘控制器包括主机机构100,主机机构100上安装有驱动轮组件200,主机机构100固定在外部安装面,外部安装面为窗壁、窗台或墙壁等位置。拉绳通过驱动轮组件200驱动从而控制窗帘的打开或关闭,主机机构100上设有开槽300,开槽300用于供拉绳通过。拉绳包括有拉珠拉绳或线拉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拉绳窗帘控制器,通过主机机构100固定在外部安装面,可适应各种长度的拉绳(包括拉绳靠近地面的情况)。
进一步地,驱动轮组件200包括第一滚轮机构210和驱动机构,第一滚轮机构210固定于主机机构100内部,主机机构100上安装有两组夹持机构400,第一滚轮机构210位于拉绳的两组夹绳段之间,两组夹持机构400分别设置在第一滚轮机构210的两侧,两组夹持机构400分别与第一滚轮机构210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的夹持空间10,夹持空间10与开槽300相互连通,其中夹持空间10与开槽110相互连通以使得夹持空间10中的夹绳段从开槽110中穿过。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滚轮机构210从而带动拉绳进行调节窗帘开合。
夹持动作完成后,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滚轮机构210的滚动部分运作,进而配合夹持机构400带动拉绳沿预设方向移动。采用开槽300和活动式的夹持空间10进行配合实现拉绳电动调节和手动调节状态的灵活切换,结构巧妙,效果显著。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该拉绳窗帘控制器还包括调节机构500,调节机构500连接于夹持机构400且用于调节夹持机构400靠近或远离第一滚轮机构210。调节机构500作为夹持机构400的移动驱动源,当拉绳窗帘控制器需要自动拉绳时,调节机构500驱动夹持机构400靠近第一滚轮机构210,使夹持机构400和第一滚轮机构210对拉绳产生夹持效果,再由第一滚轮机构210进行驱动以操作拉绳;当使用者需要手动拉绳时,调节机构500驱动夹持机构400远离第一滚轮机构210,拉绳能够自由活动在夹持空间10内,使用者直接拉动拉绳在夹持空间10内活动即可实现手动拉绳控制窗帘打开或闭合。其中,夹持机构400的移动路径为灵活,可以是直线移动或者曲线移动,结构中的各部件分工明确,运行稳定,进一步提高拉绳窗帘控制器的稳定性。
拉绳呈腰环形状结构设置,拉绳的一端与珠轮卡接,拉绳的另一端下垂呈自由状态设置,拉绳的两端之间自动形成两组夹持机构400的夹绳段。
更进一步地,当进行手动调节时,两组夹持机构400均与第一滚轮机构210将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松开,夹持机构400与第一滚轮机构210对拉珠拉绳或线拉绳没有压紧的作用力。其中,开槽30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开槽300分别供对应的夹绳段通过,当两组夹持机构400均远离第一滚轮机构210,两组夹绳段均处于松开状态,拉绳能够受使用者手动牵拉移动。
当进行电动调节时,其中一组夹持机构400与第一滚轮机构210将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松开,可防止拉绳中的线拉绳或是拉珠出现堆积;另一组夹持机构400与第一滚轮机构210将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夹紧,第一滚轮机构210和夹持机构400靠拢使夹持空间10缩小直至其内壁与拉绳贴合实现夹持效果,从而可配合驱动机构进行电动。夹持机构400和第一滚轮机构210在每次电动调节时仅驱动一组夹绳段移动,使珠轮带动窗帘卷轴沿预设方向旋转控制窗帘打开或闭合,同时,另一组夹绳段为从动状态,原理简单,驱动效果显著。
相较于传统的拉绳窗帘控制器作用于珠轮进行自动驱动,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将拉绳处于绷紧状态,导致无法实现手自一体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绳窗帘控制器通过夹持空间10给予拉绳足够的活动空间,手动驱动和自动驱动进行拉绳动作均能够通过该夹持空间10实现,有效地提高拉绳窗帘控制器实用性。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图未示)和驱动轴900,驱动电机与驱动轴900连接并带动驱动轴900转动,驱动轴900与第一滚轮机构210连接,驱动轴900转动并带动第一滚轮机构210转动,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为驱动源的一种,驱动机构中驱动驱动轴900旋转的驱动源结构为灵活的,在其余实施例中,该驱动源可以是旋转气缸。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第一滚轮机构210包括第一同步带21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滚轮212,两个第一滚轮212之间设置有间隙,两个第一滚轮212的大小一致,轴线相互平行且均与拉绳的延伸方向垂直,便于同步带211带动拉绳直线运动,第一同步带211套设在两个第一滚轮212之间,其中一第一滚轮212设于(键连接或过盈紧配连接)驱动轴900上并随驱动轴900同步转动,驱动面21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驱动面213分别形成于第一同步带211的两组直线段位置上,第一同步带211的两组直线段位于对应夹持空间10,对应的驱动面213能够作用在夹绳段,进而产生驱动拉绳功能。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轮214,驱动轮214紧配安装在驱动轴900上或受驱动轴900驱动,驱动轮214随驱动轴900同步转动,调节机构500包括传动轮510和调节杆520,驱动轮214与传动轮510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传动轮510转动,传动轮510位于调节杆520上,传动轮510转动可带动调节杆520沿着其自身延伸的方向移动。夹持机构400设置在调节杆520上随着调节杆520移动而往预设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同步带211。
进一步地,两组夹持机构400分别固定于调节杆520两端,第一滚轮机构210位于靠近调节杆520的中间位置,第一滚轮机构210的位置固定。当调节杆520沿着其自身延伸的方向移动时,其中一夹持机构400靠近第一滚轮机构210,另一夹持机构400远离第一滚轮机构210。因此,两组夹持机构400通过单个调节杆520的驱动即可按需要远离或靠近第一滚轮机构210,既能节省驱动源,又能确保两组夹持机构400沿预设路径移动。
每一夹持机构400均包括第二滚轮机构410和基座420,第二滚轮机构410设于基座420上,基座420固定于调节杆520。每一基座420带动对应的第二滚轮机构410往预设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第二滚轮机构410包括第二同步带411,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滚轮412,两个第一滚轮212的大小一致,轴线相互平行且均与拉绳的延伸方向垂直,便于同步带211带动拉绳直线运动第二同步带411套设在两个第二滚轮412上,第二同步带411的直线段成型有滚动面413,随着第二滚轮机构410靠近第一同步带211,直至第二同步带411和第一同步带211将拉绳的夹线段夹持后,驱动面213带动拉绳和滚动面413同步移动,使拉绳沿预设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具体如图4所示,驱动轮214和传动轮510均为齿轮结构,驱动轮214与传动轮510通过齿轮结构上的齿接部啮合,驱动轮214所在的平面与传动轮510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或平行,例如,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轮214和传动轮510的周向边沿设置有螺纹适配的蜗齿,在其余实施例中,驱动轮214和传动轮510可以根据传动关系设置适配的外齿。
进一步地,如图7、图8所示,夹持机构400还包括往复件430,往复件430设置在第二滚轮机构410和基座420之间,往复件430能驱使第二滚轮机构410往靠近或远离驱动轮组件200的方向移动。
其中,往复件430与第二滚轮机构410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与不同类型的拉绳进行适配时:
若新的拉珠拉绳的珠体外径大于原始珠体外径或新的线拉绳的直径大于原始线拉绳直径,往复件430驱动第二滚轮机构410往远离第一滚轮机构210进行适应性移动,以适配新的珠体或新的拉绳维持夹持效果。
若新的拉珠拉绳珠体外径小于原始珠体外径或新的线拉绳的直径小于原始线拉绳直径,往复件430驱动第二滚轮机构410往靠近第一滚轮机构210方向进行适应性移动,适配新的珠体或新的拉绳维持夹持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拉珠窗帘存在拉珠拉绳和珠轮的适配局限性,以及独立设置的珠轮和制头导致拉绳窗帘控制器的空间占比大,实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机构400在一方面能够适配较多尺寸的拉珠拉绳或线拉绳,有效地提高该夹持机构400的安装灵活性,在另一方面,第二滚轮机构410取代传统的制头部分,有效地通过夹持的方式定位拉绳,进而维持窗帘布的位置,将夹持功能和定位功能集成于一体,有效地优化空间,提高该夹持机构4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第二滚轮机构410还包括移动座416,移动座416滑动连接在基座420上;两个第二滚轮412转动连接在移动座416上,滚动面413形成于滚动单元上;往复件430位于移动座416和基座420之间。移动座416与基座420滑动适配,相较于移动座416悬空于基座420的活动方式,有利于提高移动座416与基座420之间的移动稳定性,进而防止滚动单元偏位,提高夹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基座420具有第一容纳腔421,移动座416滑动连接在第一容纳腔421内,第一容纳腔421的内壁设置有滑槽422,移动座416上设置有滑动适配滑槽422的滑块417,滑块417与滑槽422的形状适配,滑块417一体成型在移动座416的外壁上,嵌入式的连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移动座416的移动稳定性。在其余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421的内壁设置有滑块417,移动座416上设置有滑动适配滑块417的滑槽422。
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往复件430位于第一容纳腔421的内壁和移动座416的外壁之间,往复件430为弹性件,例如,弹簧或弹片等具有弹性势能和机械动能相互转换的结构件,往复件430通过机械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换作为驱动第二滚轮机构410移动的动力源,往复件430在运作过程中,仅需要提供驱动第二滚轮机构410往拉绳方向移动的动力即可,往复件430使得第二滚轮机构410回复的作用力来自线拉绳或拉珠对第二滚轮机构410的反作用力,弹性结构作为第二滚轮机构410的双向移动动力源,相较于气动或电动等线性驱动装置,弹性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有效的降低该拉绳窗帘控制器的生产和运作成本。
如图8所示,第一容纳腔42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23,移动座416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18,弹性件430的两端分别对应套设在第一连接部423和第二连接部418上或弹性件430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第一连接部333和第二连接部314上。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第一连接部423为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部418为第二连接柱,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弹簧的结构简单,弹性效果显著,而且,其结构的形变和回弹的高效性对于第二滚轮机构410的移动增添灵敏性,使第二滚轮机构410始终与拉绳抵接形成夹持效果。
弹性件的结构是灵活的,只要满足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机械转换即可,在其余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是弹片,弹片的两端抵接(固定连接)在第一容纳腔421内壁固定连接,弹性件的形变部分与移动座416的外壁抵接(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图8所示,往复件43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连接部423和第二连接部418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往复件430间隔排列在移动座416和第一容纳腔421的内壁之间。两组往复件430共同作用在移动座416和第一容纳腔421的内壁之间有利于提高往复件430的驱动力,进而加强第二滚轮机构410的夹持效果。往复件430的数量是灵活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往复件430的数量可以是一组或两组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移动座416设置有第二容纳腔419,第二容纳腔419具有开口,第二滚轮412转动连接在第二容纳腔419的内壁上;第二同步带411的其中一段延伸至开口。开口的设置能够让第二同步带411先于移动座416与驱动轮组件200抵接,确保滚动面413能够作用在拉绳上。当滚动单元随移动座416移动与拉绳贴合时,拉绳移动,则会带动第二同步带411和第二滚轮412旋转,第二同步带411在夹持的同时,与拉绳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不会与拉绳之间产生滑擦磨损,防止拉绳或滚动单元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图11所示,传动轮510包括离合组件600、螺母结构512和外环513,外环513与驱动轮214配合,调节杆520为丝杆,丝杆520与螺母结构512通过螺纹连接,丝杆远离螺母结构512的端部与夹持机构400固定连接。离合组件600设置在螺母结构512上,外环513可以通过离合组件600驱动螺母结构512旋转。螺母结构512旋转时,丝杆相对螺母结构512往预设方向作线性移动。
其中,当离合组件600处于合的状态时,驱动轮214转动带动传动轮510整体转动从而带动螺母结构512转动,螺母结构512转动带动丝杆520沿着自身延伸方向移动;当离合组件600处于离的状态时,驱动轮214转动带动外环513转动,螺母结构512不发生转动。
由于螺母结构512通过调节杆520与夹持机构400连接,在离合组件600处于合的状态时,螺母结构512转动带动调节杆520移动从而带动夹持机构400移动,调节杆520移动的行程长度与夹持机构400的移动距离相等,当夹持机构400夹紧拉绳后,离合组件600转换成离的状态,螺母结构512不发生旋转,因此,夹持机构400不再继续移动,通过离合结构实现夹持机构400和驱动机构的适配性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进一步提高拉绳窗帘控制器手自一体化的功能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主机机构100还包括一容纳腔110,传动轮510安装于容纳腔110内,容纳腔1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腔壁,两腔壁用于限定传动轮510转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进而提高传动轮510的旋转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1、图12所示,离合组件600包括回弹部件610和传动件620。外环513的内部设有安装腔514;回弹部件610位于安装腔514内,回弹部件610与外环513之间形成有限位槽700;传动件620位于安装腔514内,驱动轮214驱动外环513旋转。
其中,为确保外环513与回弹部件610之间能够实现相对运动,本实施例中的回弹部件610的端部始终与安装腔514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其余实施例中,回弹部件610的端部在弹出至极限距离后,其边沿与安装腔514的内壁滑动适配。
离合组件600的具体运行原理:
定义初始状态下的传动件620位于限位槽700外,当外环513旋转时,传动件620在外环513的推力作用下克服回弹部件610的弹性力进入限位槽700,直至传动件620位于限位槽700内之后,外环513推动传动件620,传动件620推动回弹部件610,外环513通过传动件620驱使回弹部件610同步旋转。
当回弹部件610受阻停止旋转而外环513继续旋转时,传动件620在外环513的推力作用下克服回弹部件610的弹性力脱离限位槽700,直至传动件620位于限位槽700外之后,回弹部件610不随外环513旋转。
当外环513进行反向旋转时,传动件620在外环513的推力作用下克服回弹部件610的弹性力重新进入限位槽700,直至传动件620位于限位槽700内之后,在外环513推动传动件620,传动件620推动回弹部件610,外环513通过传动件620驱使回弹部件610同步旋转。
该离合组件600通过传动件620进入或脱离限位槽700实现其外环513和回弹部件610的联动和非联动状态的自由切换功能,结构精简,离合效果稳定,能够有效促成拉绳窗帘控制器实现手自一体化的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12、图13所示,回弹部件610上安装有吸附件630,当外环513推动传动件620往限位槽700的方向移动时,吸附件630对传动件620产生吸附力,传动件620在吸附件630的吸附力和外环513的推力共同作用下进入限位槽700内。增设吸附力作为传动件620的辅助驱动力,确保传动件620能够顺利克服回弹部件610的弹力。其中,吸附件630在回弹部件610上的位置是灵活的,只要满足传动件620在吸附件630的吸附力作用下往限位槽700移动的条件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620呈球体形状结构设置,吸附件630呈圆柱状结构设置,值得注意的是,传动件620和吸附件630的形状结构为灵活设置,上述形状结构技术方案为传动件620和吸附件630的其中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传动件620和吸附件630之间的吸附力为磁场吸引力,传动件620为球形磁体,吸附件630由磁性材料制作成型。在其余实施例中,传动件620由磁性材料制作成型,吸附件630为磁体;或传动件620和吸附件630均由磁性材料制作成型且传动件620和吸附件630互为相对的端部始终呈异性磁极。采用磁场力作为吸附力,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且吸附效果显著。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1所示,离合组件600还包括盖体640,外环513套设于盖体640周向边沿,回弹部件610固定设置在盖体640上,盖体640与回弹部件610保持相对静止,本实施例中,盖体640的周向边沿凹设有环形槽641,外环513为套设于环形槽641的圆形套环。在外环513旋转时,外环513的内壁可与环形槽641的槽壁滑动抵接。盖体640的形状为灵活设置,其周向边沿能够滑动适配外环513内壁,增加外环513旋转稳定性,防止外环513旋转过程中发生偏位抖动,提高传动精度。
更进一步地,如图10、图11、图12所示,螺母结构512固定于盖体640中部且位于安装腔514内,螺母结构512与盖体640保持相对静止,本实施例中,盖体640的中心成型有连接孔642,螺母结构512安装在连接孔642内且随盖体640同步旋转,调节杆520为丝杆,螺母结构512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可以螺纹适配调节杆520的螺纹槽515。
驱动轮214在驱动外环513的同时,驱动轮214内的驱动轴900也驱动第一滚轮机构210运作,而当传动件620位于限位槽700内时,外环513和回弹部件610同步旋转并带动螺母结构512旋转,螺母结构512旋转并带动调节杆520沿自身长度方向发生移动。其中,夹持机构400设置在调节杆520上,随调节杆520相对于第一滚轮机构210移动即可实现夹持动作。拉绳窗帘控制器通过同一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轴900实现第一滚轮机构210运转并使得夹持机构400发生移动,可以减少驱动装置的使用,使得制作成本降低。
当夹持机构400运动到目标位置时,盖体640、螺母结构512、回弹部件610保持静止,同时调节杆520无法继续移动,此时,驱动轮214继续驱动外环513旋转,传动件620脱离限位槽700,第一滚轮机构210继续运作,传动轮620中的外环513空转不再带动螺母结构512转动,可以保证驱动电机用于通过第一滚轮机构210拉动拉珠,同时,调节杆520无法继续移动,调节杆520上的夹持机构400保持静止状态。将丝杆的直线传动功能应用在离合组件600中,实现第一滚轮机构210与夹持机构400的联动状态和非联动状态(离合状态)的灵活切换,设计精巧,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2所示,回弹部件610和外环513之间设置有容纳槽800,容纳槽800与限位槽700相邻设置,容纳槽800的槽壁倾斜度小于限位槽700的槽壁倾斜度,容纳槽800的槽壁倾斜度为回弹部件610在容纳槽800侧壁的倾斜度,限位槽700的槽壁倾斜度为回弹部件610在限位槽700侧壁的倾斜度。外环513旋转时,传动件620在外环513的推力作用下克服回弹部件610的弹性力从限位槽700移动至容纳槽800,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800互为相对的两组侧壁分别位于外环513的内壁和回弹部件610的外壁而形成的互为相对的侧壁,回弹部件610的端部往限位槽700的方向逐渐向外环513的内壁倾斜靠拢,容纳槽800的最大槽体宽度略大于传动件620的外径长度,当传动件620位于容纳槽800时,吸附件630对传动件620产生吸附作用,使传动件620往容纳槽800的窄端移动直至进入限位槽700内而重新获得外环513的推力驱动效果;在其余实施例中,容纳槽800的最大槽体宽度也可等于传动件620的外径长度,传动件620始终受外环513的推力作用影响而往预设的方向移动。
传动件620从限位槽700移动至容纳槽800时,外环513作用于传动件620的推力为L1,传动件620从容纳槽800移动至限位槽700时,外环513作用于传动件620的推力为L2。螺母结构512被拧紧的作用力为N1,螺母结构512被松开的作用力为N2,外环513通过传动件620将作用力传递给螺母结构512。
其中,这几个作用力大小比较为N1=L1>N2>L2,N1=L1,螺母结构512拧紧的力可以是无穷大,因此在锁紧过程中最大的瞬间力就是外环513对传动件620的作用力,使得传动件620从限位槽700进入容纳槽800。L1>N2>L2是因为螺母结构512在松开前必须要让传动件620从容纳槽800进入限位槽700,因此N2>L2;但进入限位槽700之后不能离开,否则螺母结构512无法脱开,因此必须L1>N2。
进一步地,如图12、图13所示,回弹部件610包括固定座611、活动件612和回弹件616,固定座611固定设置或一体成型在盖体640上,本实施例中提及一体成型方式包括压铸、注塑等,具体成型方式视固定座611和盖体640的制作材料而定;活动件612活动连接在固定座611上,并位于固定座611和外环513之间;回弹件616连接在固定座611和活动件612之间,回弹部件610的弹性力来源于回弹件616,回弹件616始终驱动活动件612往外环513的方向移动;其中,限位槽700和容纳槽800均形成于活动件612的外边沿和外环513的内壁之间,结构精简,设计巧妙。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630安装在活动件612上,盖体640上凹设有滑动适配吸附件630的导向槽643,以进一步提高活动件612的移动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活动件612与固定座61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614。本实施例中,回弹件616为压缩弹簧,回弹件616套设在连接杆614上,连接杆614与活动件612固定连接,固定座611上设置有适配连接杆614的连接孔,回弹件616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固定座611和活动件612之间。其中,连接杆614的连接方式和回弹件616的连接方式是灵活的。在其余实施例中,连接杆614可以与固定座611固定连接,活动件612设置有滑动适配连接杆614的滑孔;回弹件616连接在连接杆614上,回弹件616的两端与固定座611和活动件612固定连接,采用机械弹性结构作为回弹部件610的弹力源,弹性效果显著。
更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活动件612的端部设置有止挡块615,止挡块615位于容纳槽800的槽体宽度最大的端部,止挡块615的端部与外环513内壁之间的间隙距离小于传动件620的直径,可以防止传动件620从容纳槽800脱落,外环513推动传动件620移动至容纳槽800中槽宽最大的位置后,传动件620随外环513推力作用下与止挡块615朝向容纳槽800的端壁抵接,止挡块615对传动件620产生止挡效果以防止传动件620脱离传动件620,保证离合组件600的结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为提高外环513作用于传动件620上的推力,外环513的内壁上凹设有收容槽516,收容槽516与传动件620的端部形状适配,当传动件620适配收容槽516的端部位于收容槽516内时,传动件620位于收容槽516之外的端部厚度大于止挡块615端部与外环513内壁之间的间隙距离,以确保止挡块615能够起到止挡作用;限位槽700设置在活动件612远离回弹件616的外边沿上;其中,收容槽516能够随外环513旋转移动至限位槽700内,收容槽516用于保证传动件620随着外环513旋转能够移动至限位槽700内。
更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活动件612的结构是灵活的,活动件612的截面呈U形或V形,限位槽700凹设于活动件612的中部,容纳槽8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容纳槽800分别形成于活动件612相对两侧边沿和外环513的内壁之间,考虑到夹持机构400位于其移动行程的起始端和中止端时,均与第一滚轮机构210处于非联动状态,因此,设计两组相邻于限位槽700两侧容纳槽800后,传动件620从第一组容纳槽800进入限位槽700后,在其需要脱离限位槽700时,外环513继续旋转即可驱动传动件620从限位槽700脱离移动至第二组容纳槽800,外环513无须换向旋转,该结构应用在窗帘控制器时,第一滚轮机构210在单次拉绳动作中,夹持机构400即可完成与第一滚轮机构210之间的非联动—联动—非联动状态变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机构,所述主机机构上安装有驱动轮组件,所述主机机构固定在外部安装面,拉绳通过所述驱动轮组件驱动从而控制窗帘的打开或关闭,所述主机机构上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用于供所述拉绳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固定于所述主机机构内部,所述主机机构上安装有两组夹持机构,所述第一滚轮机构位于拉绳的两组夹绳段之间,两组所述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滚轮机构的两侧,两组所述夹持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与所述开槽相互连通;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轮机构从而带动所述拉绳进行调节窗帘开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进行手动调节时,两组所述夹持机构均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将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松开;当进行电动调节时,其中一组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将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松开,另一组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将所述拉绳的对应组夹绳段夹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轴,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轴连接并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连接,所述驱动轴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滚轮机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包括第一同步带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同步带套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滚轮上,其中一所述第一滚轮设于所述驱动轴上并随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窗帘控制器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且用于调节所述夹持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滚轮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驱动轴上并随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传动轮和调节杆,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从而驱动所述传动轮转动,所述传动轮位于所述调节杆上,所述传动轮转动可带动所述调节杆沿着其自身延伸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夹持机构分别固定于所述调节杆两端,当所述调节杆沿着其自身延伸的方向移动时,其中一所述夹持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滚轮机构,另一所述夹持机构远离所述第一滚轮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夹持机构均包括第二滚轮机构和基座,所述第二滚轮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调节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轮机构包括第二同步带,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同步带套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滚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传动轮均为齿轮结构,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传动轮通过所述齿轮结构上的齿接部啮合,所述驱动轮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传动轮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或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包括离合组件、螺母结构和外环,所述外环与所述驱动轮配合,所述调节杆为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结构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远离所述螺母结构的端部与所述夹持机构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离合组件处于合的状态时,所述驱动轮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轮整体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螺母结构转动,所述螺母转动带动所述丝杆沿着自身延伸方向移动;当所述离合组件处于离的状态时,所述驱动轮转动带动所述外环转动,所述螺母结构不发生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绳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机构还包括一容纳腔,所述传动轮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腔壁,两所述腔壁用于限定所述传动轮转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
CN202221918157.9U 2022-07-21 2022-07-21 拉绳窗帘控制器 Active CN218030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8157.9U CN218030010U (zh) 2022-07-21 2022-07-21 拉绳窗帘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8157.9U CN218030010U (zh) 2022-07-21 2022-07-21 拉绳窗帘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0010U true CN218030010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86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8157.9U Active CN218030010U (zh) 2022-07-21 2022-07-21 拉绳窗帘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00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678A (zh) * 2022-07-21 2022-10-14 卧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窗帘控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678A (zh) * 2022-07-21 2022-10-14 卧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窗帘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30010U (zh) 拉绳窗帘控制器
WO2021218688A1 (zh) 一种用于吊柜的升降装置
CN115182678A (zh) 窗帘控制装置
WO2021174546A1 (zh) 窗帘开合装置
US20230157474A1 (en) Intelligent motorized curtain mechanism
CN207069807U (zh) 一种管状电机
CN114938912A (zh) 一种窗帘的驱动轨道装置及智能电动窗帘
CN218030009U (zh) 拉绳窗帘控制装置
CN110542043A (zh) 一种led路灯照明控制监控装置
CN219197198U (zh) 一种操纵机构及窗帘
CN114919082B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水电开槽机
CN219138922U (zh) 一种免打孔安装机构及窗帘
CN108533097B (zh) 一种汽车用微型执行器
CN218030008U (zh) 离合机构及窗帘控制装置
CN200943434Y (zh) 电动窗帘机
CN207620686U (zh) 卷帘门
CN219733137U (zh) 一种门窗导轨
CN219086937U (zh) 一种磁耦合式驱动装置
CN115229719B (zh) 一种可调式小空间用紧固工具
CN219846029U (zh) 一种电动窗帘系统
CN214114738U (zh) 一种摇臂式控制装置
CN218449763U (zh) 一种行程可调的直流管状电机
CN211008383U (zh) 一种安装于窗户外侧的遮阳卷帘
CN116044300A (zh) 一种操纵机构及窗帘
CN210351341U (zh) 一种摄像头具有万向调节功能的电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