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6757U - 连接器保护套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保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6757U
CN219696757U CN202223344538.3U CN202223344538U CN219696757U CN 219696757 U CN219696757 U CN 219696757U CN 202223344538 U CN202223344538 U CN 202223344538U CN 219696757 U CN219696757 U CN 219696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sleeve
connector
sleeve body
snap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45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杨
张义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orp Lianyung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orp Lianyung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orp Lianyung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orp Lianyung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45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6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6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6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保护套,该连接器保护套包括弯折设置的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供连接器插入的第一开口端以及供线束引出的第二开口端;其中,保护套本体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底壳及上壳,所述底壳与所述上壳配合扣合以构成容纳线束的容纳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保护套本体弯折设置,以避免连接器保护套与动力发电机总成发生动态干涉,以满足特定周边环境下的安装要求,同时可以避免在安装时由于不必要的弯折产生的局部应力而造成的材料老化。此外,将保护套本体设置为由两个部分扣合而成,简化了保护套本体的制造难度,且便于该保护套本体的装配。

Description

连接器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中的连接器保护套。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轮速传感器的卡钳部处的连接器通常使用保护套,以保护连接器及与其连接的线束不受损伤。然而,现有的连接器保护套通常为直线型,其无法满足特定底盘周边环境下的安装及功能要求,安装后存在保护套与动力发电机总成(MGU)的动态干涉,因而容易导致保护套磨损开裂,丧失线束保护功能;此外,保护套存在容易脱落导致线束外露,绝缘层老化导致绝缘失效,以及线束绝缘层划伤导致系统短路而引起驻车功能失效等潜在设计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保护套,包括弯折设置的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供连接器插入的第一开口端以及供线束引出的第二开口端;其中,保护套本体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底壳及上壳,所述底壳与所述上壳配合扣合以构成容纳线束的容纳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套,所述连接器保护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套本体侧面的卡配组件,所述底壳和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卡配组件扣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套,所述卡配组件包括四组,其中两组所述卡配组件分设在第一开口端的两侧面,另外两组所述卡配组件分设在第二开口端的两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套,所述卡配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壳的卡配件以及设置所述上壳的卡扣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套,所述卡扣件为卡扣框,所述卡配件为卡扣块;或者,所述卡扣件为可转动设置的卡钩,所述卡配件为与卡钩适配的卡扣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套,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弯折角度在70°至17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套,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弯折角度为13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套,所述底壳内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引导槽,以将线束引导向所述第二开口端,多个所述引导槽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套,所述底壳和/或所述上壳内还设有压合于所述线束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靠近第二开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套,所述保护套本体弯折位置的外侧面为平面,所述平面连接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通过将保护套本体弯折设置,以避免连接器保护套与动力发电机总成发生动态干涉,以满足特定周边环境下的安装要求,同时可以避免在安装时由于不必要的弯折产生的局部应力而造成的材料老化。此外,将保护套本体设置为由两个部分扣合而成,简化了保护套本体的制造难度,且便于该保护套本体的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经由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保护套扣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保护套扣合的侧面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保护套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保护套装配有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保护套与连接器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仅是示意性的,且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此外它们仅示出为了阐明本实用新型所必需的那些部分,而其他部分可能被省略或仅仅简单提及。即,除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保护套10,用于保护与连接器20连接的线束2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保护套10应用在轮速传感器的卡钳部处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保护套10包括弯折设置的保护套本体11,保护套本体11包括供连接器20插入的第一开口端11a以及供线束21引出的第二开口端11b。其中,该保护套本体11由绝缘材料制成。可选地,该保护套本体11可以为EPDM材料制成的螺纹保护套,材料的选用满足车辆底盘的环境要求,例如:发动机舱温度要求,化学品要求,耐油性、耐臭氧老化等。
该保护套本体11弯折设置,如此设计可以满足车辆安装环境中线束21的排布。该保护套本体11的弯折角度在70°至17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安装环境的需求,该保护套本体11的弯折角度优选为135°。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保护套本体11的弯折角度并不限定于135°,在满足与其他部件之间不存在干涉风险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保护套10安装于车辆底盘,保护套本体11弯折设计可以满足底盘周边环境下的安装及功能要求,安装后可以避免与电子驻车卡钳电机发生动态干涉等情况。当然,该连接器保护套10并不限于应用在汽车领域,其他领域由于安装环境限制也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保护套10。
其中,该保护套本体11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底壳111及上壳112,底壳111与上壳112配合扣合以构成容纳线束21的容纳腔体。该容纳腔体的形状可根据线束21的布局进行设计。该实施例中通过保护套本体11由两部分组合构成,以使该保护套本体11可拆卸设置,从而便于该保护套本体11的单独制造,且安装方便,适用范围更广。
在保护套本体11对应于第一开口端11a的位置,该底壳111和上壳112的内侧面(即底壳111与上壳112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与连接器20匹配的装配槽,以将该连接器20安装在第一开口端11a。线束21连接于连接器20并经过容纳腔后从保护套本体11的第二开口端11b引出。为了使线束21在保护套本体11内有序的排列,底壳111内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引导槽12,以将线束21引导向第二开口端11b。该多个引导槽12靠近第一开口端11a设置,多个引导槽12由设置在底壳111上的多个条形凸楞构成。此外,在上壳112对于引导槽12的位置还设有弹性圈14,在底壳111与上壳112扣合后,该弹性圈14位于引导槽12的上方,用以将线束21限制在引导槽12内。
该底壳111和/或上壳112内还设有压合于线束21的弹性部13,该弹性部13靠近第二开口端11b。在一实施例中,该弹性部13为在第二开口端11b横向设置的多个弹性凸愣。本实施例中,在底壳111和上壳112的相对侧面均设置有该弹性部13,相对设置的弹性部13配合压合住线束21。其中,为了使线束21具有整体性,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开口端11b设有包裹于线束21的线束套211,则相对设置的弹性部13配合压合线束套211。
在一实施例中,该底壳111的底面为平面或微凸面,上壳112的顶面也设置为平面或者微凸面,如此以使该连接器保护套10整体呈扁平状,以适配于安装环境的特定空间。本实施例中,该保护套本体11弯折位置的外侧面为平面,平面连接第一开口端11a和第二开口端11b,如此以使该容纳腔体的两端大中间窄,更加适配于产品本身,优化了连接器保护套10的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使底壳111与上壳112形成一配套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保护套本体11弯折位置的外侧面设有柔性连接件15,该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底壳111,另一端连接于上壳112。该实施例中,该柔性连接件15可以与底壳111和上盖一体注塑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满足底壳111与上壳112扣合的可靠性,该连接器保护套10还包括设置于保护套本体11侧面的卡配组件16,以使底壳111和上壳112体通过卡配组件16扣合。
在一实施例中,该卡配组件16包括四组,其中两组卡配组件16分设在第一开口端11a的两侧面,另外两组卡配组件16分设在第二开口端11b的两侧面,如此设置可以使底壳111与上壳112之间的扣合更加稳固,避免出现连接器保护套10脱落的情况。
其中,卡配组件16包括设置在底壳111的卡配件161以及设置上壳112的卡扣件162。在一实施例中,该卡扣件162为卡扣框,卡配件161为卡扣块。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卡扣件162为可转动设置的卡钩,卡配件161为与卡钩适配的卡扣孔,该卡扣孔可以设置在凸起的结构件上。当然,在该些实施例中,卡扣件162与卡配件161的位置可以互换。
通过将保护套本体11弯折设置,以避免连接器保护套10与动力发电机总成发生动态干涉,以满足特定周边环境下的安装要求,同时可以避免在安装时由于不必要的弯折产生的局部应力而造成的材料老化。此外,将保护套本体11设置为由两个部分扣合而成,简化了保护套本体11的制造难度,且便于该保护套本体11的装配。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折设置的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供连接器插入的第一开口端以及供线束引出的第二开口端;其中,保护套本体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底壳及上壳,所述底壳与所述上壳配合扣合以构成容纳线束的容纳腔体,所述底壳内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引导槽,以将线束引导向所述第二开口端,多个所述引导槽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设置;所述底壳和/或所述上壳内还设有压合于所述线束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靠近第二开口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保护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套本体侧面的卡配组件,所述底壳和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卡配组件扣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配组件包括四组,其中两组所述卡配组件分设在第一开口端的两侧面,另外两组所述卡配组件分设在第二开口端的两侧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配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壳的卡配件以及设置所述上壳的卡扣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为卡扣框,所述卡配件为卡扣块;或者,所述卡扣件为可转动设置的卡钩,所述卡配件为与卡钩适配的卡扣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弯折角度在70°至170°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弯折角度为13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弯折位置的外侧面为平面,所述平面连接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
CN202223344538.3U 2022-12-13 2022-12-13 连接器保护套 Active CN219696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4538.3U CN219696757U (zh) 2022-12-13 2022-12-13 连接器保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4538.3U CN219696757U (zh) 2022-12-13 2022-12-13 连接器保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6757U true CN219696757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2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4538.3U Active CN219696757U (zh) 2022-12-13 2022-12-13 连接器保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6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9576B1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JP4961331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8808026B2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US11527855B2 (en) Integrated multipole connector
US7264506B2 (en) Terminal-movable connector
JP5120036B2 (ja) コネクタ
US20110088944A1 (en) Wire harness
WO2011016272A1 (ja) コネクタ
JP5399827B2 (ja) 直付けコネクタ端子及び直付けコネクタ
US8680396B2 (en) Oil-cooled equipment harness
CN110065449B (zh) 电接线盒和保护构件的连接结构
AU783057B2 (en) Universal aftermarket connector
US9252529B2 (en)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US20100062631A1 (en) Cable Connector
CN219696757U (zh) 连接器保护套
JP2014112484A (ja) 防水コネクタ
US20220123496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with electric wires including the connector
CN217589555U (zh) 连接器的防护结构及车辆
JP5585504B2 (ja) 油冷機器用ハーネス
CN214337399U (zh) 汽车eps线束结构
CN217788933U (zh) 连接器的防护结构及车辆
CN217544990U (zh) 线束保护结构
CN219018010U (zh) 一种连接器保护套
JP4213618B2 (ja) 電気接続箱とそのハーネス導出構造
US9796346B2 (en) Motor vehicle plastic panel having an integral electrical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