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6613U -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6613U
CN219696613U CN202321505030.9U CN202321505030U CN219696613U CN 219696613 U CN219696613 U CN 219696613U CN 202321505030 U CN202321505030 U CN 202321505030U CN 219696613 U CN219696613 U CN 219696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vity
structural beam
channel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50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贵成
魏杰
黄嘉玮
李宏磊
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50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6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6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6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池箱体包括箱本体、结构梁以及加强组件,箱本体的侧壁围合形成容纳腔,结构梁设置于容纳腔内并将容纳腔分隔形成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以及第二腔,加强组件设置于第一腔并支撑于侧壁以及结构梁之间,加强组件包括抵接部以及支撑部,支撑部与侧壁以及结构梁的至少一者之间设置有抵接部,即支撑部通过抵接部与侧壁以及结构梁的至少一者相连,由于沿第一方向,抵接部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支撑部的正投影面积,故相较于将支撑部直接与侧壁和结构梁相连,通过设置抵接部,能够增加加强组件与箱本体的连接面积,从而减少加强组件的脱落风险,保证电池箱体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电池技术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而电池箱体作为电池的载体,对电池箱体的结构强度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为提高电池箱体的结构强度,现有的电池箱体内的结构梁和侧壁之间往往设置有加强组件,以通过加强组件传递作用力,然而,由于加强组件为空心结构,故其端部与结构梁和侧壁之间的连接面积较小,加强组件受力后易发生脱落。因此,如何提高加强组件连接的可靠性就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增加加强组件与箱本体和结构梁之间的连接面积,减少加强组件脱落的风险。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包括:箱本体,包括侧壁,侧壁围合形成容置腔;结构梁,设置于容置腔内并与箱本体连接,结构梁将容置腔分隔形成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以及第二腔;加强组件,设置于第一腔并支撑于侧壁以及结构梁之间,加强组件包括抵接部以及支撑部;其中,沿第一方向,抵接部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支撑部的正投影面积,支撑部与侧壁以及结构梁的至少一者之间设置有抵接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强组件沿第一方向支撑于侧壁以及结构梁之间,加强组件包括抵接部以及支撑部,抵接部设置于支撑部与侧壁和结构梁中至少一者之间,即支撑部通过抵接部与侧壁以及结构梁的至少一者相连,由于沿第一方向,抵接部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支撑部的正投影面积,故相较于将支撑部直接与侧壁和结构梁相连,通过设置抵接部,能够增加加强组件与箱本体的连接面积,从而减少加强组件的脱落风险,保证电池箱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抵接部,且支撑部分别通过抵接部与侧壁和结构梁相粘接,相较于将加强组件焊接于箱本体内的方式,能够避免加强组件对侧壁和结构梁造成损伤,同时通过抵接部增加加强组件两端与侧壁和结构梁的粘接面积,减少加强组件的脱落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和抵接部设置为分体结构,例如可复用现有的支撑部,在使用时单独制备抵接部,并通过将抵接部连接于支撑部上,来形成加强组件,以降低支撑部和抵接部的制造成本。并且,当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的形状不同时,也可根据支撑部的结构适应性地调整抵接部的结构,从而更便于加强组件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道,抵接部包括端板以及设置于端板上的凸出部,端板覆盖通道的开口,凸出部的形状与通道相适配,凸出部插设于通道内并与通道过盈配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支撑部和抵接部设置为分体结构时,可将抵接部设置为端部以及设置于端板上的凸出部,通过将凸出部插设于支撑部的通道内并与通道过盈配合,来简化支撑部和抵接部之间的配合结构,从而更便于将抵接部连接于支撑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固定于端板上,自由端插入通道内,沿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凸出部渐缩成型,从而更便于凸出部与支撑部上开口的对接,并且在将凸出部插设于通道内时,也能够通过凸出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以更便于将抵接部连接于支撑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包括围合成环状的多个连接板,多个连接板首尾相接并围合形成环状结构,从而减少凸出部的重量,降低成本,并实现电池箱体的轻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通道间隔设置,端板一体设置并覆盖各通道的开口,一方面能够保证抵接部与侧壁或结构梁的连接面积,减少加强组件脱落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将端板一体设置,也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更便于抵接部与支撑部的配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通道的数量,各凸出部设置于端板上,并对应伸入各通道内,从而提高抵接部与支撑部的连接强度,避免抵接部从支撑部脱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以及第一方面的电池箱体,电池单体设置于电池箱体的第二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第二方面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箱体,包括箱本体、结构梁以及加强组件,箱本体的侧壁围合形成容纳腔,结构梁设置于容纳腔内并将容纳腔分隔形成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以及第二腔,加强组件设置于第一腔并支撑于侧壁以及结构梁之间,加强组件包括抵接部以及支撑部,支撑部与侧壁以及结构梁的至少一者之间设置有抵接部,即支撑部通过抵接部与侧壁以及结构梁的至少一者相连,由于沿第一方向,抵接部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支撑部的正投影面积,故相较于将支撑部直接与侧壁和结构梁相连,通过设置抵接部,能够增加加强组件与箱本体的连接面积,从而减少加强组件的脱落风险,保证电池箱体的结构强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抵接部的侧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抵接部的正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电池,200控制器,300马达;
10电池箱体,20电池单体;
1箱本体,11侧壁,2结构梁,3加强组件,31抵接部,311端板,312凸出部,32支撑部;
S1第一腔,S2第二腔,K通道;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和图2,对于一般的电池而言,电池箱体10包括围合形成有容置腔的侧壁11,以及设置于容置腔内的结构梁2,结构梁2将容纳腔分隔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腔室。然而,由于电池单体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会沿其层叠方向发生膨胀现象,而抵压结构梁2,故现有的电池箱体10在侧壁11和结构梁2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组件3,以使得电池单体作用于结构梁2上的力能够通过加强组件3传递至电池箱体10的侧壁11上,来实现作用力的传递。
发明人经过研究注意到,由于加强组件3往往设置为空心结构,故其端部仅通过外缘轮廓与侧壁11和结构梁2相连,连接面积小,导致加强组件3存在脱落风险,而影响电池箱体10的使用安全性。基于以上考虑,为了保证加强组件3与侧壁11和结构梁2连接的可靠性,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通过对加强组件3的结构进行改进,以增加加强组件3与箱本体1和结构梁2的连接面积,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箱体10、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进行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10,包括箱本体1、结构梁2以及加强组件3,箱本体1包括侧壁11,侧壁11围合形成容置腔,结构梁2设置于容置腔内并与箱本体1连接,结构梁2将容置腔分隔形成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第一腔S1以及第二腔S2,加强组件3设置于第一腔S1并支撑于侧壁11以及结构梁2之间,加强组件3包括抵接部31以及支撑部32。其中,沿第一方向X,抵接部31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支撑部32的正投影面积,支撑部32与侧壁11以及结构梁2的至少一者之间设置有抵接部3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箱体10,加强组件3沿第一方向X支撑于侧壁11以及结构梁2之间,加强组件3包括抵接部31以及支撑部32,抵接部31设置于支撑部32与侧壁11和结构梁2中至少一者之间,即支撑部32通过抵接部31与侧壁11以及结构梁2的至少一者相连,由于沿第一方向X,抵接部31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支撑部32的正投影面积,故相较于将支撑部32直接与侧壁11和结构梁2相连,通过设置抵接部31,能够增加加强组件3与箱本体1的连接面积,从而减少加强组件3的脱落风险,保证电池箱体10的结构强度。
其中,箱本体1可以是单独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或球体等简单立体结构,也可以是由长方体或者圆柱体或球体等简单立体结构组合而成的复杂立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支撑部32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均设置有抵接部31,且支撑部32分别通过抵接部31与侧壁11和结构梁2相粘接,从而能够同时增加加强组件3与侧壁11和结构梁2的连接面积,以进一步减少加强组件3的脱落风险,保证加强组件3的连接可靠性。并且,由于部分箱本体1包括玻璃纤维加环氧树脂等复合材料,故通过将抵接部31与侧壁11和结构梁2相粘接,相较于将加强组件3焊接于箱本体1内的连接方式,也能够避免加强组件3对侧壁11和结构梁2造成损伤,进一步保证电池箱体1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可通过在抵接部31背离支撑部32的一侧表面上涂布粘接胶,以使得抵接部31能够通过粘接胶与侧壁11以及结构梁2相粘接。
请参阅图3,为便于描述,以下均以在支撑部32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均设置抵接部31,且支撑部32通过抵接部31与侧壁11和结构梁2相粘接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支撑部32和抵接部31可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即加强组件3可一体制造成型,以减少零件数量,更便于加强组件3与箱本体1和结构梁2的连接。
在另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支撑部32和抵接部31设置为分体结构,例如可将现有的加强组件3复用为支撑部32,在使用时可以单独制备抵接部31,并将抵接部31连接于支撑部32上,来形成加强组件3,从而可简化支撑部32和抵接部31的制备工艺。并且,通过使支撑部32和抵接部31设置为分体结构,也可根据电池箱体10的具体结构,适应性地调整抵接部31,以更便于加强组件3的设置。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支撑部32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通道K,抵接部31包括端板311以及设置于端板311上的凸出部312,端板311覆盖通道K的开口,凸出部312的形状与通道K相适配,凸出部312插设于通道K内并与通道K过盈配合。
当支撑部32和抵接部31设置为分体结构时,可将抵接部31设置为端部以及设置于端板311上的凸出部312,通过将凸出部312插设于支撑部32的通道K内并与通道K过盈配合,简化支撑部32和抵接部31之间的配合结构。并且,由于端板311覆盖通道K的开口,故在将凸出部312插设于支撑部32的通道K内时,也可通过端板311保证凸出部312的插设深度,从而更便于将抵接部31连接于支撑部32上。
为便于将凸出部312插设于支撑部32的通道K内,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凸出部312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固定于端板311上,自由端插入通道K内,沿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凸出部312渐缩成型。通过将凸出部312设置为渐缩结构,能够更便于凸出部312与支撑部32上开口的对接,并且在将凸出部312插设于通道K内时,也能够通过凸出部312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更便于将抵接部31连接于支撑部32上。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凸出部312包括围合成环状的多个连接板,多个连接板首尾相接并围合形成环状结构。通过将凸出部312设置为环状结构,能够减少凸出部312的重量,降低成本,并实现电池箱体10的轻量化。其中,连接板的厚度可根据电池箱体10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相邻连接板之间的边角处设置为弧形过渡结构,以避免在将凸出部312插设于支撑部32的通道K内时,相邻连接板的边角处与通道K干涉,从而保证了凸出部312能够安全可靠地插设于通道K内,以便于将抵接部31连接于支撑部32上。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通道K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通道K间隔设置,端板311一体设置并覆盖各通道K的开口。其中,当支撑部32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通道K时,可通过使端板311覆盖各通道K的开口,以保证加强组件3与侧壁11或结构梁2的连接面积,减少加强组件3脱落的风险。并且,通过使端板311一体设置,也能够减少零件数量,从而更便于抵接部31与支撑部32的配合连接。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凸出部312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通道K的数量,各凸出部312设置于端板311上,并对应伸入各通道K内,即在支撑部32和抵接部31之间形成多个连接点,以提高抵接部31与支撑部32的连接强度,避免抵接部31从支撑部32脱落,保证加强组件3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图2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1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箱体10和电池单体20,电池单体20设置于电池箱体10的第二腔S2。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池箱体10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电池单体20放置于电池箱体10内,能够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100的充电或放电。并且,由于加强组件3设置于第一腔S1,故通过将电池单体20设置于第二腔S2,使加强组件3能够为结构梁2提供支撑作用且不占用放置电池单体20的空间,并使得在容纳于第二腔S2内的电池单体20发生位移或膨胀时,电池单体20作用于结构梁2上的力能够通过加强组件3传递至箱本体1上,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结构梁2在电池单体20的挤压下的抗变形能力。
可选地,结构梁2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加强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通过设置多个加强组件3,即在当电池单体20抵压结构梁2时,能够通过多个加强组件3将力均匀传递至箱本体1上,从而保证电池箱体10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20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单体、锂离子一次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钠锂离子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或镁离子电池单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20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电池100,并且电池100用于为用电装置提供电能该用电装置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所有包括电池箱体10的电池100以及使用电池100的用电设备,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电动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车辆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箱体(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本体(1),包括侧壁(11),所述侧壁(11)围合形成容置腔;
结构梁(2),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箱本体(1)连接,所述结构梁(2)将所述容置腔分隔形成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以及第二腔;
加强组件(3),设置于第一腔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支撑于所述侧壁(11)以及所述结构梁(2)之间,所述加强组件(3)包括抵接部(31)以及支撑部(32);
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抵接部(31)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支撑部(32)的正投影面积,所述支撑部(32)与所述侧壁(11)以及所述结构梁(2)的至少一者之间设置有所述抵接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抵接部(31),且所述支撑部(32)分别通过所述抵接部(31)与所述侧壁(11)和所述结构梁(2)相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和所述抵接部(31)设置为分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通道;
所述抵接部(31)包括端板(311)以及设置于所述端板(311)上的凸出部(312),所述端板(311)覆盖所述通道的开口,所述凸出部(312)的形状与所述通道相适配,所述凸出部(312)插设于所述通道内并与所述通道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12)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固定于所述端板(311)上,所述自由端插入所述通道内,沿所述连接端至所述自由端的方向,所述凸出部(312)渐缩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12)包括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首尾相接并围合形成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通道间隔设置,所述端板(311)一体设置并覆盖各所述通道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12)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通道的数量,各所述凸出部(312)设置于所述端板(311)上,并对应伸入各所述通道内。
9.一种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10);
电池单体(20),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10)的第二腔。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100),所述电池(100)用于提供电能。
CN202321505030.9U 2023-06-13 2023-06-13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219696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5030.9U CN219696613U (zh) 2023-06-13 2023-06-13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5030.9U CN219696613U (zh) 2023-06-13 2023-06-13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6613U true CN219696613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70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5030.9U Active CN219696613U (zh) 2023-06-13 2023-06-13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6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44329B1 (en) Battery box body,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ox body
CN211320182U (zh) 电池箱及装置
CN114039145A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30207946A1 (en) Case,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case
EP4395050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JP2024509223A (ja) 電池セル、電池および電気設備
CN220456568U (zh) 电池箱、电池和用电装置
US20230361408A1 (en) Battery box,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US20230327264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battery
CN219696613U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101551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586157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6368393A (zh) 电池、用电装置和制备电池的方法
CN114696022A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箱体的方法和装置
CN221262547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710498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569817U (zh) 电池的下箱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5956321B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N220569795U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774573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189082B (zh) 电池模块、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382284U (zh) 用电装置、电池、电池单体及其端盖和盖板组件
CN220172298U (zh) 箱体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584286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US20240162581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