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6277U - 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96277U CN219696277U CN202320855625.0U CN202320855625U CN219696277U CN 219696277 U CN219696277 U CN 219696277U CN 202320855625 U CN202320855625 U CN 202320855625U CN 219696277 U CN219696277 U CN 2196962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
- lug
- rotary switch
- reset
- energy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包括:壳体;轴套构件,其能够旋转地安装至所述壳体内,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触发机构,其设置有触发部;限位‑复位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所述限位‑复位组件设置有与第一凸耳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与触发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以及与第二凸耳相对应的第三限位部;以及弹性储能组件,其连接在轴套构件与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释放弹性储能组件的过程中,利用限位‑复位组件完成对触发机构的复位,从而简化复位步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系统在中国的广泛建设,光伏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逐渐为广大群众所关注,成为近年来行业内的热点问题。光伏直流开关应用于逆变器中,控制着多个核心部件的工作状态。光伏直流开关的可靠性不仅关系到整个光伏系统的良好运行,更关系到光伏行业的稳定发展。
回顾过去几年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行业内逐渐制定了采用光伏开关的标准。各大厂商也一直在研究以增强开关触点灭弧能力和断开速度。但是,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旋钮式光伏开关基本是手动操作的,在发现故障后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断开光伏开关,这无疑增大了操作人员安全风险,同时不能实现遇到问题迅速断开的需求。如果在逆变器工作异常时,能迅速切断电源,则能避免烧毁事故的发生,保护光伏电站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在电路出现问题时,如何迅速切断直流开关成了光伏电站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一些自动断开机构虽然能够实现自动断闸,但是在自动断闸后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手动的方式完成触发机构的复位,操作极为不便。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能够在释放弹性储能组件的过程中,利用限位-复位组件完成对触发机构的复位,从而简化复位步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包括:壳体;轴套构件,其能够旋转地安装至所述壳体内,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触发机构,其设置有触发部;限位-复位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所述限位-复位组件设置有与第一凸耳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与触发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以及与第二凸耳相对应的第三限位部;以及弹性储能组件,其连接在轴套构件与壳体之间;其中,限位-复位组件的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轴套构件的第一凸耳,以限制轴套构件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触发机构的触发部能够推动限位-复位组件的第二限位部,以使得第一限位部不再限制第一凸耳;弹性储能组件能够向轴套构件提供扭矩,使得在轴套构件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在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过程中,轴套构件的第二凸耳能够推动限位-复位组件的第三限位部,使得第二限位部能够推动触发机构的触发部,从而使得触发机构的触发部复位。
优选地,所述限位-复位组件的第一限位部以拉拽的方式限制所述轴套构件的第一凸耳,以限制轴套构件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作用于所述第一凸耳的力的方向是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凸耳的接触面指向第一限位部的旋转中心的远离轴套构件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限位-复位组件包括限位-复位构件,限位-复位构件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轴套构件的侧部,所述限位-复位构件的旋转平面与轴套构件的旋转平面平行,并且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沿着轴套构件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位于限位-复位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轴套构件的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同一侧,以使得在触发机构的触发部推动第二限位部后,第一限位部不再限制第一凸耳;第三限位部位于限位-复位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轴套构件的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另一侧,以使得在第二凸耳推动第三限位部后,第二限位部能够推动触发机构的触发部,从而使得触发机构的触发部复位。
优选地,所述限位-复位组件包括:第一锁扣杆,其能够旋转地安装至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所述第一锁扣杆的旋转平面与轴套构件的旋转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锁扣杆具有第四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锁扣杆,其能够旋转地安装至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所述第二锁扣杆的旋转平面垂直于轴套构件的旋转平面,所述第二锁扣杆具有与第四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五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
优选地,第二凸耳具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对应的斜面。
优选地,轴套构件具有与弹性储能组件相对应的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进一步包括旋钮开关和从旋钮开关向下延伸的主轴。
优选地,所述轴套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在其中心设置有供主轴穿过的中心孔,主轴穿过所述中心孔并且通过单向传递组件与所述轴套构件连接,使得主轴在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将力矩传递至轴套构件,而轴套构件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将力矩传递至主轴。
优选地,所述单向传递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凸耳,其设置在所述轴套构件的下表面;以及第一轴销,其水平地安装至所述主轴,所述第一轴销的至少一端延伸至能够与相对应的第四凸耳接触。
优选地,所述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二轴销,所述第二轴销水平地安装至所述主轴。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缓冲件,用于降低弹性储能组件释放过程对壳体造成的冲击。
优选地,所述第三凸耳设置有一个。
优选地,所述第三凸耳设置有至少两个。
优选地,所述弹性储能组件包括一个储能弹簧。
优选地,所述弹性储能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储能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实现了能够在释放弹性储能组件的过程中,利用限位-复位组件完成对触发机构的复位,从而简化复位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向传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轴套构件与限位-复位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
图5为轴套构件与限位-复位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
图6为轴套构件与限位-复位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8B为图8A的右视图;
图8C为图8A的俯视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9B为图9A的右视图;
图9C为图9A的俯视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10B为图10A的右视图;
图10C为图10A的俯视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11B为图11A的右视图;
图11C为图11A的俯视图;
图12为第一凸耳与第一限位部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3为图5中限位-复位构件的力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101:缓冲件
102:合闸位置标识 103:分闸位置标识
104:上表面 105:下表面
200:轴套构件 201:第一凸耳
202:第二凸耳 203:中心孔
204:斜面 205:推动部
206:限位部 207:第三凸耳
208:第五凸耳
300:触发机构301:触发部
302:插接件
400:限位-复位组件 401:第一限位部
402:第二限位部 403:第三限位部
404:轴 405:第一锁扣杆
406:第二锁扣杆 407:第四限位部
408:第五限位部 409:弹性构件
410:限位-复位构件 411:轴
412:轴
500:弹性储能组件
600:旋钮组件 601:旋钮开关
602:主轴 603:第二轴销
604:第三轴销 605:卡簧
700:单向传递组件 701:第四凸耳
702:第一轴销 703:侧壁
704:侧壁。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当部件被称为位于另一个部件的“上方”或者“之上”时,该部件可以与另一个部件接触,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部件。
下面介绍到的实施方案,都是将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安装在水平的面板上,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自动控制断开机构安装在竖直或者倾斜的面板上。
在将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安装在水平的面板上为例的基础上,为更清楚的示意各个结构的位置关系,在附图中加入了三维直角坐标系,其x轴和y轴均是在水平面上的轴,z轴是竖直方向的轴,所述z轴的正方向为竖直向上,不同图中的x轴指向相同,y轴指向也相同,z轴指向也相同。
下面结合图1至图13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向传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轴套构件与限位-复位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图5为轴套构件与限位-复位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图6为轴套构件与限位-复位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三;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和图7都是从下向上观察得到的,图1、图2、图4、图5、图6都是从上向下观察得到的。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包括:壳体100、轴套构件200、触发机构300、限位-复位组件400和弹性储能组件500。
壳体100用于承载轴套构件200、触发机构300、限位-复位组件400和弹性储能组件500。
轴套构件200能够旋转地安装至壳体100内,轴套构件200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凸耳201和第二凸耳202。
触发机构300设置有触发部301。
限位-复位组件400设置在轴套构件200的侧部,限位-复位组件400设置有与第一凸耳201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401、与触发部301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402以及与第二凸耳202相对应的第三限位部403。
弹性储能组件500连接在轴套构件200与壳体100之间。
其中,限位-复位组件400的第一限位部401能够限制轴套构件200的第一凸耳201(配合参见图4),以限制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4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
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能够推动限位-复位组件400的第二限位部402,以使得第一限位部401不再限制第一凸耳201(配合参见图5)。
弹性储能组件500能够向轴套构件200提供扭矩,使得在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5和图6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在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5和图6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的过程中,轴套构件200的第二凸耳202能够推动限位-复位组件400的第三限位部403,使得第二限位部402能够推动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从而使得触发机构300复位(配合参见图5和图6)。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能够在释放弹性储能组件的过程中,利用限位-复位组件400完成对触发机构300的复位,从而简化复位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壳体100上设置有缓冲件101,缓冲件101设置在轴套构件200的侧部,轴套构件200的侧部设置有第五凸耳208,在弹性储能组件500释放能量的过程中,轴套构件200会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在该旋转过程中,轴套构件200的第五凸耳208可以撞击到缓冲件101上,以降低轴套构件200对壳体100造成的冲击。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进一步包括:旋钮组件600,旋钮组件600包括旋钮开关601和从旋钮开关601向下延伸的主轴602。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主轴602的上部设置有第三轴销604,旋钮开关601通过第三轴销604安装在主轴602的上部,使得旋钮开关601和主轴602能够围绕主轴602同步旋转。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2和图7所示,主轴602穿过壳体100的上表面104和下表面105而设置在壳体100内。
如图2所示,壳体100的上表面104具有用于指示旋钮开关601的位置的分闸位置标识103和合闸位置标识102。当旋钮开关601指向分闸位置标识103时,旋钮开关601处于分闸位置(即图2所示意的状态),当旋钮开关601指向合闸位置标识102时,旋钮开关601处于合闸位置(未在图中示意)。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二轴销603,第二轴销603水平地安装至主轴602的位于壳体下方的位置,第二轴销603与所述旋转开关的相关部件接触,并能够触发旋转开关。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3、图6和图7所示,轴套构件200在其中心设置有供主轴602穿过的中心孔203,主轴602穿过中心孔203并且通过单向传递组件700与轴套构件200连接,使得主轴602在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时将力矩传递至轴套构件200,而轴套构件200在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将力矩传递至主轴602。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单向传递组件700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凸耳701和第一轴销702。
第四凸耳701设置在轴套构件200的下表面。
第一轴销702水平地安装至主轴602,第一轴销702的至少一端延伸至能够与相对应的第四凸耳701接触。
当主轴602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时,主轴602能够通过第一轴销702推动第四凸耳701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3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进而推动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3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
当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轴套构件200能够通过第四凸耳701推动第一轴销702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3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进而推动主轴602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3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
如图3所示,第四凸耳701设置有两个,第一轴销702的每一端位于两个第四凸耳701之间。
第四凸耳70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个。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主轴602上安装有卡簧605。安装时,先将轴套构件200安装在壳体100内,然后将主轴602从轴套构件200的中心孔203穿过,其中,卡簧605能够对轴套构件200进行限位,以防止轴套构件200沿着z轴正向移动。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轴套构件200具有与弹性储能组件500相对应的第三凸耳207,第三凸耳207向下延伸(即,沿着z轴的负方向延伸)。
第三凸耳207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个。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限位-复位组件400的第一限位部401以拉拽的方式限制轴套构件200的第一凸耳201,以限制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4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使得第一限位部401对第一凸耳201的锁定更加稳定,抗震性更强。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401作用于第一凸耳201的力的方向是第一限位部401与第一凸耳201的接触面指向或者指向第一限位部401的旋转中心的远离轴套构件200的方向(即,图12中的箭头E的方向),即,第一限位部401以拉拽的方式限制第一凸耳201。该方向的作用力可产生一个与解锁方向相反的扭矩,使得第一限位部401对第一凸耳201的锁定更加稳定,抗震性更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至图6所示,限位-复位组件400选用限位-复位构件410,限位-复位构件410通过轴404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轴套构件200的侧部,限位-复位构件410的旋转平面与轴套构件200的旋转平面平行,并且第一凸耳201和第二凸耳202沿着轴套构件200的径向向外延伸。
第二限位部402和第一限位部401位于限位-复位构件410的旋转中心(即,轴404)与轴套构件的旋转中心(即,主轴602)的连线的同一侧,以使得在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推动第二限位部402后,第一限位部401不再限制第一凸耳201。
第三限位部403位于限位-复位构件410的旋转中心(即,轴404)与轴套构件的旋转中心(即,主轴602)的连线的另一侧,以使得在第二凸耳202推动第三限位部403后,第二限位部402能够推动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从而使得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复位。
在图1中的实施方案中,限位-复位组件400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409,弹性构件409的一端抵止在壳体100的侧壁上,弹性构件409的另一端抵止在限位-复位构件410上的靠近第二限位部402的位置,使得限位-复位构件410具有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趋势。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可最大限度提高限位-复位构件410的杠杆比L2/L1,从而降低触发机构300所需的解锁力。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8B为图8A的右视图;图8C为图8A的俯视图;图9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9B为图9A的右视图;图9C为图9A的俯视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图10B为图10A的右视图;图10C为图10A的俯视图;图11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四;图11B为图11A的右视图;图11C为图11A的俯视图。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8A所示,限位-复位组件400包括:第一锁扣杆405和第二锁扣杆406。
第一锁扣杆405能够旋转地安装至轴套构件200的侧部,第一锁扣杆405的旋转平面与轴套构件200的旋转平面平行,第一锁扣杆405具有第四限位部407和所述第一限位部401。具体地,第一锁扣杆405通过轴412安装至壳体100内,并设置在轴套构件200的侧部,第一锁扣杆405自身还安装有扭簧。轴412沿z轴方向延伸。
第二锁扣杆406能够旋转地安装至轴套构件200的侧部,第二锁扣杆406的旋转平面垂直于轴套构件200的旋转平面,第二锁扣杆406具有与第四限位部407相对应的第五限位部408、所述第二限位部402和所述第三限位部403。具体地,第二锁扣杆406通过轴411安装至壳体100内,并设置在轴套构件200的侧部。轴411沿着x轴方向延伸。
在图8A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凸耳202具有与第三限位部403相对应的斜面204。
具体地,如图8A所示,第二凸耳202包括推动部205和限位部206,推动部205具有所述斜面204,限位部206从推动部205的底部沿着远离触发机构300的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触发机构300进一步包括磁通变换器。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磁通变换器还可以替换为电磁铁。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壳体100内进一步设置有插接件302,插接件302电连接至触发机构300,控制中心(未图示)通过插接件302向触发机构300发出信号,使得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伸出。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弹性储能组件500位于轴套构件200的下方,弹性储能组件500的一端沿着远离弹性储能组件500的中心轴(即,主轴602)的方向延伸,并卡在壳体100上。弹性储能组件500的另一端沿着靠近弹性储能组件500的中心轴(即,主轴602)的方向延伸,并抵止在一个第三凸耳207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弹性储能组件500包括2个储能弹簧。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储能弹簧设置有2个,其数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为1-5个中的任一个数目。
采用至少两个储能弹簧的方案,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在更小的弹簧体积下实现更大的预紧扭矩。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储能弹簧可以是扭簧,这里储能弹簧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形式,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1的实施方案的操作过程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初始状态时,旋钮开关601位于分闸位置,第一轴销702的一端与第四凸耳701的侧壁703接触,第一轴销70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四凸耳701的侧壁703接触(配合参见图3),轴套构件200的第五凸耳208抵止在壳体100的缓冲件101上,第二轴销603不能触发旋转开关。此时,限位-复位构件410在弹性构件409的作用下处于自然状态。弹性储能组件500处于预紧状态。
将旋钮开关601从分闸位置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至合闸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旋钮开关601带动主轴602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使得主轴602带动第一轴销702和第二轴销603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约90度,进而使得第一轴销702推动第四凸耳701的侧壁703,从而推动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90度。在推动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90度的过程中,第一凸耳201越过限位-复位构件410的第一限位部401,并被第一限位部401锁定。
其中,在第一凸耳201越过限位-复位构件410的第一限位部401的过程中,第一凸耳201推动第一限位部401,使得限位-复位构件410克服弹性构件409的作用并围绕轴404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部401为第一凸耳201的旋转让开空间。
在第一凸耳201越过第一限位部401后,限位-复位构件410在弹性构件409的作用下围绕轴404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回自然状态,使得第一限位部401能够阻止第一凸耳201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4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配合参见图4)。
在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三凸耳207推动弹性储能组件500的另一端沿扭转,使得弹性储能组件500扭转至储能状态,以向轴套构件200提供扭矩。
在弹性储能组件500提供的扭矩的作用下,轴套构件200具有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趋势,同时被处于自然状态的限位-复位构件410的第一限位部401锁定。当第一凸耳201被第一限位部401锁定时,弹性储能组件500会一直处于储能状态。
此时,第二轴销603触发旋转开关。
在弹性储能组件500处于储能状态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旋钮开关601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以带动主轴602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轴销702和第二轴销603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主轴602可以带动第一轴销702从与第四凸耳701的侧壁703接触的状态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至与第四凸耳701的侧壁704接触的状态。由于第一凸耳201被第一限位部401锁定,第一轴销702的一端和另一端只会在第四凸耳701的侧壁703和侧壁704之间旋转,而不会推动第四凸耳701的侧壁703和侧壁704旋转,即,第一轴销702不能推动轴套构件200的旋转,弹性储能组件500仍然处于储能状态。
主轴602可以带动第二轴销603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此时,第二轴销603不能触发所述旋转开关。
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旋钮开关601的旋转,带动主轴602的旋转,以带动第二轴销603沿着第一选转方向或者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进而控制第二轴销603围绕主轴602旋转,以触发或者不触发与所述旋转开关。
即,在弹性储能组件500储能状态下,工作人员仍然可以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手动旋转旋钮开关601,实现手动分闸,或者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手动旋转旋钮开关601,实现手动合闸。
当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处于合闸状态,并且出现过载或者短路等情况时,控制中心(未图示)通过插接件302向触发机构300发出信号,使得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沿着y轴负方向伸出,以推动限位-复位构件410的第二限位部402移动,进而推动限位-复位构件410围绕轴404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以使得第一限位部401不再限制第一凸耳201(配合参见图5)。
在弹性储能组件500提供的扭矩作用下,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5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轴套构件200的第四凸耳701的侧壁703推动第一轴销702,以使得第一轴销702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3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第一轴销702带动主轴602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使得主轴602带动第二轴销603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7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轴销603不触发旋转开关,即可实现自动分闸(即断闸)。此过程因为是扭簧带动,因而响应迅速,解决了传统方案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在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当轴套构件200的第一凸耳201越过第一限位部401后,轴套构件200的第二凸耳202能够旋转至与限位-复位构件410的第三限位部403接触(配合参见图5),并在接触后推动限位-复位构件410围绕轴404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5和图6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进而使得限位-复位构件410的第二限位部402推动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沿着y轴正方向移动回初始位置(配合参见图6),从而完成触发机构300的复位。即,在弹性储能组件500释放能量的过程中,轴套构件200可以通过第二凸耳202与第三限位部403的配合关系,以及触发部301与第二限位部402的配合关系,完成触发机构300的复位。
在触发机构300复位后,轴套构件200继续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直至第五凸耳208与壳体100的缓冲件101接触(配合参见图1),此时,弹性储能组件500处于预紧状态,即,弹性储能组件500所储存的能量并未全部释放完。
至此,以图1的限位-复位构件410为例的限位-复位组件400的工作过程已经介绍清楚,下面以图8A中的第一锁扣杆405和第二锁扣杆406为例的限位-复位组件400的工作过程进行介绍。其中,在图8A的实施方案中的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能够沿着竖直方向伸缩。
这里只介绍触发机构300、第一锁扣杆405和第二锁扣杆406的工作过程,其它部件的工作过程与上面图1的实施方案的工作过程相同或者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8A、图8B和图8C所示,第二锁扣杆406的第四限位部407限制第一锁扣杆405的第五限位部408,使得第一锁扣杆405不能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8A和图8C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进而使得第一锁扣杆405的第一限位部401限制轴套构件200的第一凸耳201,从而使得轴套构件200不能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8A和图8C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
当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处于合闸状态,并且出现过载或者短路等情况时,控制中心(未图示)向触发机构300发出信号,使得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沿着z轴正方向伸出(即,向上伸出),以推动第二锁扣杆406的第二限位部402向上移动,进而推动第二锁扣杆406围绕轴411沿着第三旋转方向(即,图8A和图8B中的箭头C的方向)旋转。在第二锁扣杆406沿着第三旋转方向旋转后,第二锁扣杆406的第四限位部407不再限制第一锁扣杆405的第四限位部407(配合参见图9A、图9B、图9C)。第一锁扣杆405能够围绕轴412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9A和图9C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
在弹性储能组件500提供的扭矩作用下,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9A和图9C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并通过第一凸耳201和第一限位部401的配合关系,推动第一锁扣杆405围绕轴412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9A和图9C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使得第一锁扣杆405的第一限位部401为轴套构件200的第一凸耳201的旋转让开空间,从而使得第一凸耳201能够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越过第一限位部401。
在第一凸耳201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越过第一限位部401后,在第一锁扣杆405自身的扭簧的作用下,第一锁扣杆405围绕轴412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直至自身的扭簧处于自然状态(配合参见图10A和图10C)。
在第一凸耳201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越过第一限位部401后,轴套构件200继续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9A和图9C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轴套构件200的第二凸耳202的推动部205的斜面204能够旋转至与第二锁扣杆406的第三限位部403接触(配合参见图10A、图10B和图10C),并推动第三限位部403开始沿着z轴负方向移动,使得第二锁扣杆406围绕轴411沿着第四旋转方向(即,图10B中的箭头D的方向)旋转。随着第二锁扣杆406围绕轴411沿着第四旋转方向(即,图10B中的箭头D的方向)的旋转,第二限位部402开始沿着z轴负方向移动并推动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沿着z轴负方向缩回(即,向下移动)。
随着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0A中的箭头A的方向)的进一步旋转,第一凸耳201的推动部205的斜面204不再与第二锁扣杆406的第三限位部403接触,而是第二凸耳202的限位部206的下表面与第二锁扣杆406的第三限位部403接触(配合参见图11A、图11B和图11C)。此时,第二锁扣杆406围绕轴411沿着第四旋转方向(即,图10B和图11B中的箭头D的方向)旋转回初始位置,并且,第二限位部402已经推动触发机构300的触发部301沿着z轴负方向缩回,从而完成触发机构300的复位。当第二锁扣杆406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锁扣杆406的第五限位部408能够再次限制处于自然状态的第一锁扣杆405的第四限位部407,以使得第一锁扣杆405不能再从自然状态围绕轴412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的继续旋转,直至第五凸耳208与壳体100的缓冲件101接触,此时,弹性储能组件500处于预紧状态,并且由于第二凸耳202的限位部206具有一定长度,第二凸耳202的限位部206仍然与第二锁扣杆406的第三限位部403接触。
需要再次储能时,将旋钮开关601从分闸位置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1A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至合闸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旋钮开关601通过主轴602和单向传递组件700带动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90度。
在推动轴套构件20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90度的过程中,第一凸耳201推动第一锁扣杆405的第一限位部401,使得第一锁扣杆405克服自身的扭簧的作用并从自然状态围绕轴412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11A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以使得第一限位部401为第一凸耳201的旋转让开空间,从而使得第一凸耳201能够越过第一限位部401。在第一凸耳201越过第一限位部401后,第一锁扣杆405在自身的扭簧的作用下围绕轴412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11A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回自然状态。
再次松开旋钮开关601,在弹性储能组件500的作用下,轴套构件200具有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即,图8A中的箭头A的方向)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二锁扣杆406的第五限位部408能够再次限制处于自然状态的第一锁扣杆405的第四限位部407,第一锁扣杆405不能再从自然状态围绕轴412沿着第二旋转方向(即,图8A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使得第一锁扣杆405的第一限位部401再次锁定轴套构件200的第一凸耳201。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外”、“上面”、“下面”、“上面的”、“下面的”、“向上”、“向下”、“前”、“后”、“背后”、“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内部的”、“外部的”、“向前”、“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轴套构件,其能够旋转地安装至所述壳体内,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
触发机构,其设置有触发部;
限位-复位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所述限位-复位组件设置有与第一凸耳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部、与触发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以及与第二凸耳相对应的第三限位部;以及
弹性储能组件,其连接在轴套构件与壳体之间;
其中,限位-复位组件的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轴套构件的第一凸耳,以限制轴套构件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触发机构的触发部能够推动限位-复位组件的第二限位部,以使得第一限位部不再限制第一凸耳;
弹性储能组件能够向轴套构件提供扭矩,使得在轴套构件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在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过程中,轴套构件的第二凸耳能够推动限位-复位组件的第三限位部,使得第二限位部能够推动触发机构的触发部,从而使得触发机构的触发部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复位组件的第一限位部以拉拽的方式限制所述轴套构件的第一凸耳,以限制轴套构件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作用于所述第一凸耳的力的方向是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凸耳的接触面指向第一限位部的旋转中心的远离轴套构件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复位组件包括限位-复位构件,限位-复位构件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轴套构件的侧部,所述限位-复位构件的旋转平面与轴套构件的旋转平面平行,并且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沿着轴套构件的径向向外延伸;
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位于限位-复位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轴套构件的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同一侧,以使得在触发机构的触发部推动第二限位部后,第一限位部不再限制第一凸耳;
第三限位部位于限位-复位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轴套构件的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另一侧,以使得在第二凸耳推动第三限位部后,第二限位部能够推动触发机构的触发部,从而使得触发机构的触发部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复位组件包括:
第一锁扣杆,其能够旋转地安装至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所述第一锁扣杆的旋转平面与轴套构件的旋转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锁扣杆具有第四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
第二锁扣杆,其能够旋转地安装至所述轴套构件的侧部,所述第二锁扣杆的旋转平面垂直于轴套构件的旋转平面,所述第二锁扣杆具有与第四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五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耳具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对应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轴套构件具有与弹性储能组件相对应的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向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旋钮开关和从旋钮开关向下延伸的主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在其中心设置有供主轴穿过的中心孔,主轴穿过所述中心孔并且通过单向传递组件与所述轴套构件连接,使得主轴在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将力矩传递至轴套构件,而轴套构件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将力矩传递至主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传递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第四凸耳,其设置在所述轴套构件的下表面;以及
第一轴销,其水平地安装至所述主轴,所述第一轴销的至少一端延伸至能够与相对应的第四凸耳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二轴销,所述第二轴销水平地安装至所述主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缓冲件,用于降低弹性储能组件释放过程对壳体造成的冲击。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耳设置有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耳设置有至少两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储能组件包括一个储能弹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储能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储能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55625.0U CN219696277U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55625.0U CN219696277U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96277U true CN219696277U (zh) | 2023-09-15 |
Family
ID=8796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55625.0U Active CN219696277U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96277U (zh) |
-
2023
- 2023-04-17 CN CN202320855625.0U patent/CN2196962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85233B (zh) | 小型断路器 | |
CN112151332B (zh) | 一种离合装置、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 |
EP3836178A1 (en) |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switches | |
CN219696277U (zh) | 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 | |
CN219677080U (zh) | 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 | |
CN110011131B (zh) | 一种安全插座 | |
CN118824756A (zh) | 用于旋转开关的自动断开机构 | |
CN110197983B (zh) | 一种安全插座 | |
CN219534378U (zh) | 一种远程脱扣机构及隔离开关 | |
CN114582649B (zh) | 一种大电流工业按钮开关 | |
CN209653630U (zh) | 一种智能锁离合器驱动装置及智能锁 | |
CN116564746A (zh) | 一种隔离开关的搭接和脱离机构、操作机构及隔离开关 | |
CN212257262U (zh) | 一种开关自动断开机构 | |
CN217280543U (zh) | 用于旋转开关的转动储能解锁装置 | |
CN210956572U (zh) | 断路器一体式储能、释能状态及合闸准备就绪指示部件 | |
CN218333658U (zh) | 漏电脱扣机构、漏电保护模块以及断路器 | |
CN214624951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7158024U (zh) | 一种隔离开关的搭接和脱离机构、操作机构及隔离开关 | |
EP3889982A1 (en) |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switches | |
CN210156330U (zh) | 一种具有漏电指示功能的断路器 | |
CN216435816U (zh) | 一种断路器的连杆动作结构 | |
CN220651917U (zh) | 断路器的电动操作机构以及断路器 | |
CN211376565U (zh) | 一种远程断路装置和断路系统 | |
CN221651426U (zh) | 断路器 | |
CN215731541U (zh) | 动作机构及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