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3406U - 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3406U
CN219693406U CN202320393667.7U CN202320393667U CN219693406U CN 219693406 U CN219693406 U CN 219693406U CN 202320393667 U CN202320393667 U CN 202320393667U CN 219693406 U CN219693406 U CN 219693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eat transfer
self
air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36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3936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3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3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3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涉及加热取暖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加热取暖设备对流传热效率不高,额外浪费能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靠近底座一端设置有第二风口,所述底座设置有热源,且热源在内筒内侧。该加热装置筒体内空气受热膨胀后流出形成负压吸取冷空气以形成冷热空气自循环,且对流传热效率高,无需额外装置形成空气对流,热辐射面积大,换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加热取暖设备传热方式一般以自然对流传热和热辐射传热为主,自然对流传热利用冷热空气的密度差作为动力,驱动室内空气循环,从而调节室内温度,热辐射传热的热量易被人体及人体穿着的衣服所吸收,人体取暖效果好,高效节能。
传统取暖器既可以对流传热又可以热辐射传热,但其单靠冷热空气密度差,对流传热效率差,通常会依靠其他手段,如申请号CN202123193805.7提出的一种电暖器,依靠其驱动机构,将热量从辐射板的一侧吹出至壳体外部,对流式与辐射式的结合,多个方向出风和热量及时吹出,增加了对流传热量,但其是通过增加对流空气量来增加对流传热量,而非提高对流传热效率,且需要额外驱动机构使冷热空气流通量增大;申请号201310268718.4提出的一种基于冷热空气对流散热的LED灯具,利用高低温差实现冷热对流的散热效果,将LED灯具内的热量迅速排出,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金属散热器或石墨散热器即可降低LED发光单元的温度,但是其热空气散热孔和冷空气进入孔相对分别上下设置,冷热空气对流面积小,对流传热效率低,仅适用于发热量不大的LED发光单元,而不适用于加热取暖设备。现有加热取暖设备及对流取暖技术存在对流传热效率不高,额外浪费能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加热取暖设备对流传热效率不高,额外浪费能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加热取暖设备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靠近底座一端设置有第一风口,所述底座设置有热源,且热源位于内筒空腔。
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增大内筒冷热空气对流面积提高对流传热效率,而换热面积足够大使热空气流出的流速快,筒体形成足够负压从第一风口吸取冷空气,形成冷热空气自循环,无需其他驱动机构以促进空气循环,同时装置具有大面积热辐射,增加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外筒,所述外筒套设于内筒外侧且外筒和内筒存在间隙,所述外筒靠近底座一端设置有第二风口,远离底座端设置有第三风口,增加热空气热辐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外筒和内筒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上,装置方便拆卸维护。
优选的,所述底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外筒下端还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内筒下端还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通过各连接部实现,连接时可以保证稳定牢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风口在外筒靠近底座一端间隔多组设置,第一风口在内筒靠近底座一端间隔多组设置,冷空气吸取角度方向全面,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环形设置,使各风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冷热空气在各孔流动均匀,装置平稳。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相对应设置,使冷热空气循环流畅。
优选的,所述外筒和内筒内壁均设置为上凸弧面,且第三风口设置在弧面顶点,增大对流传热换热的面积及热辐射换热面积,减少空气流动阻力,冷热空气流动更顺畅,增加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热源采用电热装置或燃烧清洁无残留能源,热源无废物产生不覆盖在内筒内壁,进而影响换热。
优选的,所述外筒外侧设有隔热网罩,可以防止触碰被热辐射放热烫伤。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对流传热效率高。
2.热辐射面积大。
3.可以自吸取冷空气,流出热空气,无需其他驱动机构。
4.网罩防护,防止烫伤。
5.外筒和内筒可拆卸设计,方便安装维护。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的底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的底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的外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的内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热源、2-内筒、21-第一风口、22-第四连接部、3-外筒、31-第二风口、32-第三连接部、4-第三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标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2和5所示的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内筒2,所述内筒2靠近底座1一端设置有第一风口21,所述底座1设置有热源13,且热源13位于内筒2空腔。
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增大内筒2冷热空气对流面积提高对流传热效率,而换热面积足够大使热空气流出的流速快,筒体形成足够负压从第一风口21吸取冷空气,形成冷热空气自循环,无需其他驱动机构以促进空气循环,同时装置具有大面积热辐射,增加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筒2内壁均设置为上凸弧面,增大对流传热换热的面积及热辐射换热面积,减少空气流动阻力,冷热空气流动更顺畅,增加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筒2均选用陶瓷材质,使装置在加热换热过程中安全工作运行,且换热正常无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13采用电热装置,热源13无废物产生不覆盖在内筒2内壁,进而影响换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筒2外侧设有隔热网罩,可以防止触碰被热辐射放热烫伤。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均设置为波浪状嵌合凸起壁,分开设置,节省材料。
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
工作时,热源13开启,加热内筒2空气,空气不断受热上升,吸取外部冷空气进一步加热,上部热空气向外热辐射,被后续加热的温度更高的热空气向下挤压从第二风口21排出,筒体除风口外密闭,形成负压,在下部吸取冷空气进入内筒2加热,形成冷热空气循环。
实施例2:
如图1、3、4和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外筒3,所述外筒3套设于内筒2外侧且外筒3和内筒2存在间隙,所述外筒3靠近底座1一端设置有第二风口31,远离底座1端设置有第三风口4,增加热空气热辐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增大内筒2冷热空气对流面积提高对流传热效率,而换热面积足够大使热空气流动至第三风口4流出的流速快,筒体形成足够负压从第二风口31和第一风口21吸取冷空气,形成冷热空气自循环,无需其他驱动机构以促进空气循环,同时装置具有大面积热辐射,增加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3和内筒2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装置方便拆卸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外筒3下端还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2,所述内筒2下端还设置有第四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三连接部3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和第四连接部22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通过各连接部实现,连接时可以保证稳定牢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口31在外筒3靠近底座1一端间隔多组设置,第一风口21在内筒2靠近底座1一端间隔多组设置,冷空气吸取角度方向全面,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口31和第一风口21环形设置,使各风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冷热空气在个孔流动均匀,装置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口31和第一风口21相对应设置,使冷热空气循环流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3和内筒2内壁均设置为上凸弧面,且第三风口4设置在弧面顶点,增大对流传热换热的面积及热辐射换热面积,减少空气流动阻力,冷热空气流动更顺畅,增加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均设置为波浪状嵌合凸起壁,连通设置,装置安装固定时更加稳定牢固,不易产生滑移。
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
工作时,热源13开启,加热内筒2空气,空气不断受热上升,吸取外部冷空气进一步加热,上部热空气向外热辐射,被后续加热的温度更高的热空气向下挤压从第一风口21排出,在夹层内热空气向上流动并不断向外筒3外壁热辐射,最终热空气从外筒3第三风口4排出,筒体除三个风口外密闭,形成负压,在下部吸取冷空气进入夹层,夹层内充满热空气,冷空气在下被吸入内筒2加热,形成冷热空气循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底座1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均设置为凹陷圆环,以使外筒3和内筒2卡设在底座。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为直径15CM左右的圆盘,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分别是直径12CM和15CM左右的圆环。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内筒(2),所述内筒(2)靠近底座(1)一端设置有第一风口(21),所述底座(1)设置有热源(13),且热源(13)位于内筒(2)空腔,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外筒(3),所述外筒(3)套设于内筒(2)外侧且外筒(3)和内筒(2)存在间隙,所述外筒(3)靠近底座(1)一端设置有第二风口(31),远离底座(1)一端设置有第三风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和内筒(2)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外筒(3)下端还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2),所述内筒(2)下端还设置有第四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三连接部(3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和第四连接部(2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31)在外筒(3)靠近底座(1)一端间隔多组设置,第一风口(21)在内筒(2)靠近底座(1)一端间隔多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任一项所述的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31)和第一风口(21)环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31)和第一风口(21)相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2、4和6任一项所述的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和内筒(2)内壁均设置为上凸弧面,且第三风口(4)设置在弧面顶点。
8.根据权利要求1、2、4和6任一项所述的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13)采用电热装置或燃烧清洁无残留能源。
CN202320393667.7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 Active CN219693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3667.7U CN219693406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3667.7U CN219693406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3406U true CN219693406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6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3667.7U Active CN219693406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3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93406U (zh) 一种自吸式对流传热加热装置
CN209218522U (zh) 一种无线路由器散热机构
CN206713155U (zh) 一种弧形电路板
CN206361537U (zh) Led水下灯
CN204879655U (zh) 一种大功率led明装筒灯
CN204593308U (zh) 一种超大功率led舞台灯
CN2910043Y (zh) 煤气灶快速烧水节能壶
CN102871536B (zh) 一种太阳能烹调器具
CN207962152U (zh) 一种led节能球泡灯
CN201356422Y (zh) 聚热节能锅
CN20658105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蒸汽锅炉
CN201452805U (zh) 高效节能保温锅
CN205897322U (zh) 电暖装置
CN213152702U (zh) 一种数控机床驱动器用散热装置
CN203309617U (zh) 一种具有内置风扇的led横插灯
CN215582436U (zh) 一种机电设备快速散热装置
CN208475433U (zh) 一种智能新型碳纤维材料双面散热可移动式电采暖器
CN202209657U (zh) 灯具散热装置及其包括该散热装置的灯具
CN214275927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
CN219014431U (zh) 一种地热管散热装置
CN213265751U (zh) 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的快速冷却装置
CN215411750U (zh) 一种节能灯散热底座
CN215411692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节能路灯
CN209893180U (zh) 一种医院骨科手术用可调节手术灯
CN208124243U (zh) 一种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