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9673U - 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9673U
CN219689673U CN202320416106.4U CN202320416106U CN219689673U CN 219689673 U CN219689673 U CN 219689673U CN 202320416106 U CN202320416106 U CN 202320416106U CN 219689673 U CN219689673 U CN 219689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channel
sample container
sampl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61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林
史振志
陈楚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ibei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ibei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ibei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ibei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61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9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9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9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样品容器设有容纳腔及混匀通道,容纳腔具有间隔设置的输入口及输出口,容纳腔用于容纳样品溶液,且容纳腔内的样品溶液能够以滴液的方式从输出口输出,混匀通道的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混匀通道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混匀驱动机构,使得容纳腔内的样品溶液能够进入混匀通道内、或混匀通道内的样品能够回流至容纳腔内。相对于传统的颗粒混匀方式,本申请中的样品溶液能够通过混匀驱动机构在容纳腔与混匀通道之间来回流动,保证样品溶液中的颗粒分布均匀,且样品容器在对样品溶液进行混匀的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程度降低,满足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提高了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癌细胞筛查、单细胞克隆、细胞分化机理研究、药物开发、单细胞测序等生物医学领域中,对于含有颗粒(例如是细胞)的样品溶液,经常需要利用细胞分选装置从一种或多种细胞溶液中分离出单个的目标细胞。由于含有细胞等颗粒的样品溶液,经常会出现颗粒沉淀在样品容器底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样品容器中的样品溶液进行混匀。目前传统的颗粒混匀采用的是人工使用移液枪抽吸容器内的液体混匀,但是这种方式对人工的依赖过重难以满足自动化设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传统的颗粒混匀方式对人工的依赖过重难以满足自动化设备的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样品容器,所述样品容器设有容纳腔及混匀通道,所述容纳腔具有间隔设置的输入口及输出口,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样品溶液,且所述容纳腔内的样品溶液能够以滴液的方式从所述输出口输出,所述混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混匀通道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混匀驱动机构,使得所述容纳腔内的样品溶液能够进入所述混匀通道内、或所述混匀通道内的样品能够回流至所述容纳腔内。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容器还包括混匀件,所述混匀件的一端与所述混匀通道的另一端的内壁可活动连接,使得所述混匀件的一端与所述混匀通道的内壁能够配合形成混匀腔,所述混匀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混匀驱动机构连接以能够调节所述混匀腔的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容器还设有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混匀件的一端与所述过渡通道的内壁可活动连接,使得所述混匀件的一端、所述过渡通道的内壁与所述混匀通道的内壁能够配合形成所述混匀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匀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混匀驱动机构包括设有第二连接部的混匀动力源,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以能够调节所述混匀腔的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容器还设有输出通道,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所述输出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样品容器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容器还设有筛选部,所述筛选部与所述输出口对应设置,以能够可选择性的筛选出所述输出口处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液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选部设置为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输出通道连通,所述抽吸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抽吸动力源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容器还设有废液通道,所述废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抽吸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废液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抽吸动力源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选部设置为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与所述样品容器的底部移动配合,使得沿竖直方向,所述输出通道的投影能够位于所述遮挡片的投影内、或所述输出通道的投影能够与所述遮挡片的投影错位设置。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配装置,包括所述的样品容器。
上述实施例中的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使用时,将混匀驱动机构对应安装在混匀通道的另一端,以装配形成分配装置后,再将培养容器对应设置于输出口的下方。其次,通过输入口向容纳腔内输入样品溶液后,混匀驱动机构工作,使得样品溶液能够在容纳腔与混匀通道之间来回流动,保证样品溶液内的颗粒分布均匀。最后,控制容纳腔内的样品溶液以滴液的方式从输出口输出,以实现从含有一种或多种颗粒的样品溶液中分离出符合预设条件的颗粒;同时,输出口处的液滴能够滴落至培养容器内,以实现对样品溶液进行分配,操作简单方便,保证培养容器内取样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相对于传统的颗粒混匀方式,本申请中的样品溶液能够通过混匀驱动机构在容纳腔与混匀通道之间来回流动,保证样品溶液中的颗粒分布均匀,且样品容器在对样品溶液进行混匀的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程度降低,满足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提高了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样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样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又一个实施例的样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样品容器;100、容纳腔;110、输入口;120、输出口;200、混匀通道;300、混匀驱动机构;310、混匀件;311、第一连接部;320、混匀动力源;321、第二连接部;330、连接板;400、过渡通道;500、输出通道;600、筛选部;610、抽吸通道;611、抽吸口;620、废液通道;630、遮挡片;710、第一密封件;720、第二密封件;810、抽吸动力源;820、驱动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样品容器10,样品容器10设有容纳腔100及混匀通道200,容纳腔100具有间隔设置的输入口110及输出口120,容纳腔100用于容纳样品溶液,且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以滴液的方式从输出口120输出,混匀通道200的一端与容纳腔100连通,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混匀驱动机构300,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进入混匀通道200内、或混匀通道200内的样品能够回流至容纳腔100内。
上述实施例中的样品容器10,使用时,将混匀驱动机构300对应安装在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以装配形成分配装置后,再将培养容器对应设置于输出口120的下方。其次,通过输入口110向容纳腔100内输入样品溶液后,混匀驱动机构300工作,使得样品溶液能够在容纳腔100与混匀通道200之间来回流动,保证样品溶液内的颗粒分布均匀。最后,控制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以滴液的方式从输出口120输出,以实现从含有一种或多种颗粒的样品溶液中分离出符合预设条件的颗粒;同时,输出口120处的液滴能够滴落至培养容器内,以实现对样品溶液进行分配,操作简单方便,保证培养容器内取样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相对于传统的颗粒混匀方式,本申请中的样品溶液能够通过混匀驱动机构300在容纳腔100与混匀通道200之间来回流动,保证样品溶液中的颗粒分布均匀,且样品容器10在对样品溶液进行混匀的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程度降低,满足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提高了样品容器10的适用性。
其中,样品溶液一般可以包含液体和至少一个颗粒。这里颗粒一般可以理解为包含固体有机微粒、无机微粒、生物细胞等的上位概念。在包含有生物细胞的液体中一般可以理解为细胞悬浮液,这样的细胞悬浮液能够促进处于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的生长。
其中,混匀驱动机构300可以为抽吸泵、液压伸缩缸、气压伸缩缸、注射器、软膜机构或其他驱动机构。具体地,混匀驱动机构300设置为具有变形腔的软膜机构,变形腔与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连通,变形腔与混匀通道200能够配合形成混匀腔。如此,通过软膜机构的变形,可调节的混匀腔内的体积变化,使得混匀腔的体积增大以形成负压,进而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进入混匀通道200内,或使得混匀腔的体积减小以形成正压,进而使得混匀通道200内的样品能够回流至容纳腔100内,从而使得样品溶液可跟随可调节的混匀腔的体积变化而往复运动,保证样品容器10内的样品溶液中的颗粒均匀分布,实现了样品溶液的混匀。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样品容器10还包括混匀件310,混匀件310的一端与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的内壁可活动连接,使得混匀件310的一端与混匀通道200的内壁能够配合形成混匀腔,混匀件310的另一端用于与混匀驱动机构300连接以能够调节混匀腔的大小。如此,混匀驱动机构300能够驱动混匀件310沿混匀通道20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使得混匀腔的体积增大以形成负压,进而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进入混匀通道200内,或使得混匀腔的体积减小以形成正压,进而使得混匀通道200内的样品能够回流至容纳腔100内,从而使得样品溶液可跟随可调节的混匀腔的体积变化而往复运动,保证样品容器10内的样品溶液中的颗粒均匀分布,实现了样品溶液的混匀。
其中,混匀件310的一端与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的内壁密封配合。如此,混匀件310能够将混匀腔内的样品溶液与混匀驱动机构300隔开,避免混匀腔内的样品溶液进入混匀驱动机构300内,提高了样品溶液的可靠性及洁净程度。
如图1及图2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样品容器1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710,第一密封件710设置于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以能够将混匀件310的一端的外侧壁与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的内壁密封配合。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样品溶液的可靠性及洁净程度。
其中,第一密封件710可以为密封圈、密封套或其他密封结构。
其中,混匀件310还可以是混匀杆、混匀柱、混匀条或其他混匀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可选地,样品容器10还设有过渡通道400,过渡通道400的一端与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连通,混匀件310的一端与过渡通道400的内壁可活动连接,使得混匀件310的一端、过渡通道400的内壁与混匀通道200的内壁能够配合形成混匀腔。如此,过渡通道400设置于混匀通道200与混匀驱动机构300之间,保证混匀通道200内的样品溶液并不会与混匀驱动机构300接触,有利于保持样品溶液洁净,避免造成污染。
其中,混匀通道200及过渡通道400的形状可以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如图中的直线形状,也可以是其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获知的其他形状,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其中,混匀通道200与容纳腔100的连通位置,一般选择将混匀结构的一端与容纳腔100的底部连通,以使沉积在容纳腔100的底部的颗粒混匀。
可选地,混匀通道200与过渡通道400均设置呈直线形状,容纳腔100设置呈圆柱状,过渡通道400的中轴线和混匀通道200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被配置为第一夹角,混匀通道200的中轴线与容纳腔100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被配置为第二夹角。可选择地,第一夹角的取值范围为90°至180°,第二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0°至90°。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过渡通道400的中轴线和混匀通道200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被配置为90°,有利于降低样品容器10的加工难度,精简样品容器10的结构,过渡通道400和混匀通道200之间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混匀通道200中的样品溶液进入过渡通道400中。混匀通道200的中轴线与容纳腔100的中轴线之间的第二夹角被配置为30°,方便容纳更多样品溶液的同时还可以精简样品容器10的结构。
如图1所示,可选地,混匀件31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311,混匀驱动机构300包括设有第二连接部321的混匀动力源320,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二连接部321传动连接以能够调节混匀腔的大小。如此,提高了样品容器10装配的便利性。
如图1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二连接部321可拆卸连接。如此,混匀件310的一端可以预先与过渡通道400的内壁可活动连接,且混匀件310与样品容器10均为一次性耗材,提高了样品容器10洁净程度及装配的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混匀动力源320可以包括电机和丝杠。电机的输出轴绕轴线转动。丝杠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并将绕轴线的转动转化为沿轴线的移动,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321,第二连接部321与第一连接部311通过磁性连接。如此,提高了样品容器10装配的便利性。
其中,容纳腔100的容量5ul-100ul,混匀通道200中可以最大混匀容量为30ul,即可调节的内腔的体积变化最大为30ul。混匀件310设置混匀杆,样品容器10中的混匀精度通过控制混匀杆的运动位移实现。具体的,混匀杆的截面直径为2.5mm,电机的移动步进可以实现0.1ul的混匀精度。
其中,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二连接部321传动连接,可以通过螺接、卡接、插接、磁性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二连接部321可以采用磁性件和金属件直接地(或隔空地)磁性连接。第二连接部321可以配置为电磁性件,第一连接部311可以配置为金属件。在混匀件310的一端与过渡通道400的内壁可活动连接后,第二连接部321与第一连接部311实现磁性连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11可以选用轴套状结构,在将混匀杆与混匀驱动源320传动连接时,混匀杆的一端插入到第一连接部311的轴套状结构的轴孔中。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11可以选用金属轴套状结构。
如图1所示,可选地,混匀驱动机构300还包括连接板330。连接板330的一端与混匀动力源320的输出端连接,连接板330远离混匀动力源320的输出端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21连接。混匀动力源320的输出端带动连接板330沿混匀动力源320的输出端的轴线进行直线移动,并通过连接板330带动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部321进行移动。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样品容器10还包括识别装置和控制装置。识别装置安装于第二连接部321上;识别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二连接部321磁性连接时生成识别信号。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获取识别装置生成的识别信号,并根据识别信号生成触发信号。混匀动力源320被配置为接收控制装置发送的触发信号,并驱动第二连接部321及第一连接部311沿混匀动力源320的输出端的轴线方向移动。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样品容器10还设有输出通道500,输出通道500的一端与输出口120连通,输出通道500的另一端延伸至样品容器10的底部。如此,输出口120设置于样品容器10内,避免外部环境影响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保证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稳定、可靠的以滴液的方式从输出口120输出,提高了样品容器10的可靠性。
如图2及图3所示,进一步地,样品容器10还设有筛选部600,筛选部600与输出口120对应设置,以能够可选择性的筛选出输出口120处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液滴。如此,样品容器10使用时,首先,将样品容器10与操纵机构及检测机构均对应连接,将筛选部600与抽吸驱动机构对应连接,将混匀驱动机构300安装在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以装配形成分配装置后,再将培养容器对应设置于输出通道500的底部。其次,通过输入口110向容纳腔100内输入样品溶液,并启动混匀驱动机构300,使得容纳腔110内的样品溶液充分混匀后,操纵机构工作,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以液滴的方式从输出口120输出,以实现从含有一种或多种颗粒的样品溶液中分离出符合预设条件的颗粒。然后,检测机构对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进行检测,并判断液滴中的颗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启动抽吸驱动机构,使得抽吸驱动机构能够与筛选部600配合以筛选出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液滴,检测机构对输出口120处的下一个液滴中的颗粒进行检测,直至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符合预设条件;若符合预设条件,则输出口120处的液滴能够从输出通道500滴落至培养容器内,以实现对样品溶液进行分配,操作简单方便,保证培养容器内取样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最后,当符合预设条件的液滴滴落至培养容器内后,移出培养容器,并将样品容器10与混匀驱动机构300、操纵机构及检测机构之间的连接均对应解除,将筛选部600与抽吸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对应解除,筛选部600与一次性的样品容器10一起进行相应处理,无需对筛选部600进行单独清洗,提高了样品容器10及分配装置的便利性及可靠性。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筛选部600设计在一次性使用的样品容器10上,使得筛选部600也为一次性使用,当分配装置完成一次单颗粒的液滴分配后,筛选部600与样品容器10一同从分配装置上拆下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无需单独对筛选部600进行清洗、维护,降低了分配装置的维护成本,且筛选部600不存在污染的问题,降低了分配装置被污染的风险。并且,当需要进行下一次单颗粒分配时,更换新的样品容器10,保证筛选部600始终处于可靠状态,避免了分配装置因筛选部600堵塞而导致功能失效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样品容器10的可靠性。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为液滴中的颗粒的数量为一个,且该颗粒为目标颗粒。即当液滴中不含有颗粒时、当液滴中的颗粒数量至少为两个时、或当液滴中仅含有一个非目标颗粒时,液滴均不满足预设条件并会被吸入至抽吸通道610内。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预设条件是指液滴中的颗粒类型、颗粒形状及颗粒数量均符合预先设置的条件。其中,颗粒类型是指颗粒在其可检测特征方面的表征,特别是在尺寸、形状、颜色、荧光发射和/或光学吸收方面。颗粒形状由例如至少一种颗粒伸长率、颗粒圆形度、颗粒周长、平滑度和粒度确定。
如图2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输出通道500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样品容器10的底部。如此,输出口120处的液滴能够沿竖直方向从输出通道500滴落至培养容器内,避免输出口120处的液滴在滴落的过程中与输出通道500的内壁接触,提高了样品容器1010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出通道500也可以沿倾斜方向延伸至样品容器10的底部,只需保证输出口120处的液滴在滴落的过程中不会与输出通道500的内壁接触即可。
其中,抽吸驱动机构可以为抽吸动力源810、驱动源820或其他驱动结构。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筛选部600设置为抽吸通道610,抽吸通道610的一端与输出通道500连通,抽吸通道610的另一端用于与抽吸动力源810连通。如此,当检测机构检测到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启动抽吸动力源810,使得液滴被吸入抽吸通道610内后,检测机构对输出口120处的下一个液滴中的颗粒进行检测,直至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符合预设条件;当检测机构检测到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符合预设条件时,不启动抽吸动力源810,使得输出口120处的液滴能够从输出通道500滴落至培养容器内,以实现对样品溶液进行分配,操作简单方便,保证培养容器内取样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相对于传统的分配装置,本申请中的抽吸通道610设计在一次性使用的样品容器10上,使得抽吸通道610也为一次性使用,当分配装置分配后,抽吸通道610内的样品溶液与样品容器10一同从分配装置上拆下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无需单独对抽吸通道610进行清洗、维护,降低了分配装置的维护成本,且抽吸通道610不会存在污染的问题,降低了分配装置被污染的风险。另外,当需要进行下一次单颗粒分配时,更换新的样品容器10,保证抽吸通道610始终处于通畅状态,避免了分配装置因抽吸通道610堵塞而导致功能失效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样品容器10的可靠性。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抽吸动力源810可以为真空泵。样品容器10可以为透明状的分配板。如此,可直接在分配板上对应加工形成抽吸通道610,无需改变原有分配板的外轮廓形状,保证了分配板安装的便利性。另外,分配板设置为透明状,便于检测机构检测输出口120处的液滴、及操作人员观察分配板内的样品溶液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分配板可以为非透明状态,分配板的外壁与输出口120对应设置的观察口,以保证检测机构能够通过观察口检测输出口120处的液滴。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抽吸通道610的一端具有用于与输出通道500连通的抽吸口611。具体到本实施中,抽吸口611的内径及抽吸口611处的抽吸压力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例如,抽吸口611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1mm至3mm。抽吸口611处的抽吸压力的取值范围为1kpa至100kpa。
其中,沿竖直方向,抽吸口611与输出口120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抽吸口611与输出口120之间的间距为2mm。如此,保证输出口120的液滴能够从抽吸口611被吸入至抽吸通道610内,提高了样品容器10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可选地,样品容器10还设有废液通道620,废液通道620的一端与抽吸通道610的另一端连通,废液通道620的另一端用于与抽吸动力源810连通。如此,当抽吸动力源810工作时,输出口120处的液滴能够被吸入至废液通道620内并进行存放,以便于对容纳腔100内样品溶液分配结束后将废液通道620内的液滴与样品容器10一起处理。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废液通道620沿水平方向延伸。如此,样品容器10能够沿水平方向快速的与抽吸动力源810对应连通,提高了样品容器10的装配效率及便利性。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吸通道610的中心轴线与输出通道500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且抽吸通道610与废液通道620的连通的一端高于抽吸通道610与输出通道500连通的一端。如此,废液通道620与容纳腔100之间的间距减小,使得样品容器10的尺寸也对应减小,提高了样品容器10安装的便利性,同时分配装置用于安装样品容器10的空间也减小,降低了分配装置的复杂度。
其中,由于抽吸动力源810的抽吸力足够大,使得抽吸通道610内不会残留液滴;即使抽吸通道610内残留少量的液滴,液滴也会因为黏性的作用附着在抽吸通道610的内壁上,保证液滴在抽吸通道610内不会回流至输出通道500,提高了样品容器10的可靠性。
可选地,样品容器10还包括阻挡件,阻挡件设置于废液通道620内,使得阻挡件能够阻挡液滴进入抽吸动力泵,且能够允许气体进入抽吸动力泵。如此,避免液滴进入抽吸动力源810内以污染抽吸动力源810,提高了分配装置的卫生洁净程度。在其他实施例中,阻挡件可以设置在废液通道620的另一端。
其中,阻挡件可以为气液分离膜、纳米材料、或其他能够阻挡样品液体和固体、且能够让气体通过的阻挡结构。
如图2所示,可选地,废液通道620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二密封件720,当废液通道620的另一端与抽吸动力源810连通时,第二密封件720能够将抽吸动力源810的外壁与废液通道620的另一端的内壁密封配合。如此,第二密封件720能够防止液滴从样品容器10与抽吸动力源810之间的连接处泄露,提高了样品容器10的卫生洁净程度。
其中,第二密封件720可以为密封圈、密封套或其他密封结构。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抽吸动力源810包括设有连接通道的输出端,输出端能够与废液通道620的另一端插接配合,当输出端插入废液通道620的另一端时,连接通道与废液通道620对应连通,且输出端的外壁与废液通道620的另一端的内壁通过密封件密封配合。如此,提高了样品容器10装配的便利性及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样品容器10,筛选部600设置为遮挡片630,遮挡片630与样品容器10的底部移动配合,使得沿竖直方向,输出通道500的投影能够位于遮挡片630的投影内、或输出通道500的投影能够与遮挡片630的投影错位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的样品容器10,使用时,将样品容器10与操纵机构及检测机构对应连通,将筛选部600与驱动源820对应连通,将混匀驱动机构300安装在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以装配形成分配装置后,再将培养容器对应设置于输出通道500的底部。其次,通过输入口110向容纳腔100内输入样品溶液,并启动混匀驱动机构300,使得容纳腔110内的样品溶液充分混匀后,操纵机构工作,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以液滴的方式从输出口120输出,以实现从含有一种或多种颗粒的样品溶液中分离出符合预设条件的颗粒。然后,检测机构对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进行检测,并判断液滴中的颗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不符合预设条件,则驱动源820驱动遮挡片630移动,使得沿竖直方向,输出通道500的投影位于遮挡片630的投影内,以阻挡液滴滴落至培养容器,检测机构对输出口120处的下一个液滴中的颗粒进行检测,直至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符合预设条件;若符合预设条件,则驱动源820驱动遮挡片630移动,使得沿竖直方向,输出通道500沿的投影与遮挡片630的投影错位设置,以保证输出口120处的液滴能够从输出通道500滴落至培养容器内,以实现对样品溶液进行分配,操作简单方便,保证培养容器内取样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最后,当符合预设条件的液滴滴落至培养容器内后,移出培养容器,并将样品容器10与操纵机构及检测机构之间的连接均对应解除,将遮挡片630与驱动源820的连接对应解除,使得遮挡片630及遮挡片630上的样品溶液能够与一次性的样品容器10一起进行相应处理,不需要借助抽吸通道610对输出口120处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液滴进行处理,不存在抽吸通道610需要清洗、维护的问题,不存在因抽吸通道610堵塞而导致功能失效的风险,提高了样品容器10及分配装置的便利性及可靠性。
其中,遮挡片630位于输出通道500与培养容器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筛选部600还可以为遮挡板、遮挡膜或其他遮挡结构。驱动源820可以为齿轮传动机构、摩擦传动机构、丝杆螺母传动机构或其他驱动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分配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样品容器10。
上述实施例中的分配装置,使用时,将混匀驱动机构300对应安装在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以装配形成分配装置后,再将培养容器对应设置于输出口120的下方。其次,通过输入口110向容纳腔100内输入样品溶液后,混匀驱动机构300工作,使得样品溶液能够在容纳腔100与混匀通道之间来回流动,保证样品溶液内的颗粒混合均匀。最后,控制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以滴液的方式从输出口120输出,以实现从含有一种或多种颗粒的样品溶液中分离出符合预设条件的颗粒;同时,输出口120处的液滴能够滴落至培养容器内,以实现对样品溶液进行分配,操作简单方便,保证培养容器内取样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相对于传统的颗粒混匀方式,本申请中的样品溶液能够通过混匀驱动机构300在容纳腔100与混匀通道200之间来回流动,保证样品溶液中的颗粒分布均匀,且样品容器10在对样品溶液混匀的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程度降低,满足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提高了分配装置的适用性。
具体地,分配装置还包括设有抽吸驱动机构、混匀驱动机构300、操纵机构及检测机构,操纵机构与样品容器10对应设置,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以液滴的方式从输出口120输出,检测机构与输出口120对应设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抽吸驱动机构与筛选部600对应设置,使得筛选部600能够可选择性的筛选出输出口120处的液滴;混匀驱动机构300安装于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进入混匀通道200内、或混匀通道200内的样品能够回流至容纳腔100内。
上述实施例中的分配装置,使用时,首先,将样品容器10与操纵机构及检测机构均对应连接,将筛选部600与抽吸驱动机构对应连接,将混匀驱动机构300安装在混匀通道200的另一端,以装配形成分配装置后,再将培养容器对应设置于输出通道500的底部。其次,通过输入口110向容纳腔100内输入样品溶液,并启动混匀驱动机构300,使得容纳腔110内的样品溶液充分混匀后,操纵机构工作,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能够以液滴的方式从输出口120输出,以实现从含有一种或多种颗粒的样品溶液中分离出符合预设条件的颗粒。然后,检测机构对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进行检测,并判断液滴中的颗粒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启动抽吸驱动机构,使得抽吸驱动机构能够与筛选部600配合以筛选出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液滴,检测机构对输出口120处的下一个液滴中的颗粒进行检测,直至输出口120处的液滴中的颗粒符合预设条件;若符合预设条件,则输出口120处的液滴能够从输出通道500滴落至培养容器内,以实现对样品溶液进行分配,操作简单方便,保证培养容器内取样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最后,当符合预设条件的液滴滴落至培养容器内后,移出培养容器,并将样品容器10与抽吸驱动机构、混匀驱动机构300、操纵机构及检测机构之间的连接均对应解除,筛选部600与一次性的样品容器10一起进行相应处理,无需对筛选部600进行单独清洗,提高了样品容器10及分配装置的便利性及可靠性。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筛选部600设计在一次性使用的样品容器10上,使得筛选部600也为一次性使用,当分配装置完成一次单颗粒的液滴分配后,筛选部600与样品容器10一同从分配装置上拆下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无需单独对筛选部600进行清洗、维护,降低了分配装置的维护成本,且筛选部600不存在污染的问题,降低了分配装置被污染的风险。并且,当需要进行下一次样品溶液分配时,更换新的样品容器10,保证筛选部600始终处于可靠状态,避免了分配装置因筛选部600堵塞而导致功能失效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样品容器10的可靠性。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操纵机构可以为压电操纵器,检测机构可以为光学检测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混匀动力源320可以为伸缩液压缸、伸缩气压缸或其他动力机构。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输出口120的流动横截面选择得非常小,以使容纳腔100内的样品溶液本身不能流出输出口120。如此,不需要挡板来关闭输出口120,降低了分配装置的复杂度。
进一步地,输出口120处设置有带有输出管道的输出元件,部分输出管道布置在输出元件中,特别的,输出元件中的输出管道为微管道,微管道具有非常小的流动横截面,以使样品溶液本身不能流出微管道。
其中,输出元件可以为微流控芯片,操纵元件可以压电致动器、电磁致动器或气动致动器。
可选地,输出元件能由分配装置的操纵机构操纵,以分配至少一部分样品溶液。在输出元件不被分配装置的操纵机构操纵时,不分配样品溶液。如此,在操纵机构工作时,样品溶液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在输出元件的微管道内流动,具体为敲击微流控芯片的打印腔,使微管道中包含有单个颗粒的液体从微流控芯片的喷嘴中喷出,形成包含单颗粒的液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样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容器设有容纳腔及混匀通道,所述容纳腔具有间隔设置的输入口及输出口,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样品溶液,且所述容纳腔内的样品溶液能够以滴液的方式从所述输出口输出,所述混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混匀通道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混匀驱动机构,使得所述容纳腔内的样品溶液能够进入所述混匀通道内、或所述混匀通道内的样品能够回流至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容器还包括混匀件,所述混匀件的一端与所述混匀通道的另一端的内壁可活动连接,使得所述混匀件的一端与所述混匀通道的内壁能够配合形成混匀腔,所述混匀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混匀驱动机构连接以能够调节所述混匀腔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容器还设有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混匀件的一端与所述过渡通道的内壁可活动连接,使得所述混匀件的一端、所述过渡通道的内壁与所述混匀通道的内壁能够配合形成所述混匀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混匀驱动机构包括设有第二连接部的混匀动力源,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以能够调节所述混匀腔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样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容器还设有输出通道,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输出口连通,所述输出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样品容器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容器还设有筛选部,所述筛选部与所述输出口对应设置,以能够可选择性的筛选出所述输出口处不符合预设条件的液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部设置为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输出通道连通,所述抽吸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抽吸动力源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容器还设有废液通道,所述废液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抽吸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废液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抽吸动力源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部设置为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与所述样品容器的底部移动配合,使得沿竖直方向,所述输出通道的投影能够位于所述遮挡片的投影内、或所述输出通道的投影能够与所述遮挡片的投影错位设置。
10.一种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样品容器。
CN202320416106.4U 2023-03-07 2023-03-07 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Active CN219689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6106.4U CN219689673U (zh) 2023-03-07 2023-03-07 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6106.4U CN219689673U (zh) 2023-03-07 2023-03-07 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9673U true CN219689673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6106.4U Active CN219689673U (zh) 2023-03-07 2023-03-07 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9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4805B2 (en) Automated pipette machine
US8591832B2 (en) Multi-channel wellplate filling system
US9278349B2 (en) Pipetting device, modular pipetting unit, pipet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petting of fluid samples
EP1319437B1 (en) Pipet device with disposable tip
US5679575A (en) Particle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086394B2 (en) Multi-function dispense head
US20040050866A1 (en) Device for the take-up and/or release of liquid samples
CN111448461A (zh) 分注装置、尖头装设方法和尖头除去方法
CN219689673U (zh) 样品容器及分配装置
EP1688180B1 (en) Pipette for disposable tips of different size
EP2075586A1 (en) Dispenser
CN116355725B (zh) 分配器、分配装置及分配方法
KR20100015698A (ko) 캡을 가진 제거가능한 팁을 구비한 손으로 유지가능한 및/또는 장착가능한 유체 분사 장치
CN109791163B (zh) 分注用缸体、使用了分注用缸体的分注装置及分注处理方法
CN116440761A (zh) 混匀装置
CN216956079U (zh) 样品容器和分配装置
US11253850B2 (en) Pipette dispenser tip utilizing print head
TW201829071A (zh) 液體吐出裝置、具備該吐出裝置之塗佈裝置及其塗佈方法
JP2006064545A (ja) 流体吐出機構及び流体吐出方法並びに流体分注装置
US7455814B2 (en) Metered dispenser and aspirator device
CN219689722U (zh) 分选混匀系统
CN214916220U (zh) 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
CN115803115A (zh) 移液管吸头装置和方法
JP2023024958A (ja) ピペット・チップとと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ピペ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