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0211U - 一种婴幼儿背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婴幼儿背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0211U
CN219680211U CN202320818263.8U CN202320818263U CN219680211U CN 219680211 U CN219680211 U CN 219680211U CN 202320818263 U CN202320818263 U CN 202320818263U CN 219680211 U CN219680211 U CN 219680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shoulder strap
soft
waistband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82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增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aoli Hardware &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aoli Hardware &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aoli Hardware &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aoli Hardware &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182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0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0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0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幼儿背带,本产品的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右上角固定连接对应的左肩带、右肩带上端,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底端横向固定连接腰带片及连接有腰带卡扣装置;所述左肩带、右肩带的下端与软体背兜护身片左右边之间连接有对应的左肩带卡扣装置、右肩带卡扣装置;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下角延伸连接有左下角加宽软护片,左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左段片体之间连接有左可拆卸分离装置;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右下角延伸连接有右下角加宽软护片,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右段片体之间连接有右可拆卸分离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婴幼儿背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婴幼儿背带。
背景技术
例如1: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17013375U,公开了一种婴儿背带,包括背带本体,所述背带本体下方的两侧安装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槽,所述松紧带的另一端安装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槽和固定扣之间相互适配,所述背带本体的顶端安装有帽子,所述背带本体的两侧安装有肩带,左侧所述肩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右侧所述肩带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两个所述肩带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机构,所述背带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通风机构,所述背带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带、第一调节器、定位扣、第四子扣和第四母扣,一个所述定位扣安装于背带本体的一端,另一个所述定位扣安装于肩带的一端,所述定位扣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上安装有第一调节器,所述第一连接带通过第一调节器调节长短,所述第四子扣安装于背带本体的一端,所述第四母扣安装于肩带的一端,所述第四子扣与第四母扣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上述婴儿背带本体即为背婴儿的背部护身体片,婴儿背带本体的形状、宽度、高度是固定的,为了让婴儿/儿童的脚伸出,婴儿背带本体下段宽度较短,左右两下角镂空较多,太小的婴儿无法使用承托,仅适用于7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使用,其适用范围窄。
例如2: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14788626A,公开了一种婴儿背带,所述婴儿背带包括可穿戴于使用者身上的背负组件及与所述背负组件连接的用于承载婴儿的支撑片,所述背负组件包括腰部件及两肩带件,所述肩带件的前端与所述支撑片的上部连接,所述肩带件的后端与所述支撑片的中部连接。所述肩带件呈交叉状的滑动穿过一肩带固定件,所述肩带件借由所述肩带固定件于使用者背部处呈交叉状,借由所述肩带固定件的滑动而调节两所述肩带件的交叉位置,所述腰部件与所述支撑片的下部连接。所述肩带固定件具有两相互呈交叉状且供两所述肩带件对应滑动穿过的通道,两所述肩带件对应穿过所述通道而呈交叉状。
上述婴儿背带的支撑片形状、宽度、高度是固定的,为了让婴儿/儿童的脚可以从左右两侧伸出,支撑片下段宽度要设计得较窄,上述婴儿背带仅适用于7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使用,太小的婴儿无法适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在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右下角延伸连接对应的左、右下角加宽软护片,左、右下角加宽软护片与腰带片可拆卸分离连接,以调节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右下角宽度,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儿、儿童使用的婴幼儿背带。
一种婴幼儿背带,包括软体背兜护身片、左肩带、右肩带、腰带片,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上角固定连接左肩带上端,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右上角固定连接右肩带上端,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底端横向固定连接腰带片的中段,腰带片的左右两端之间连接有可锁定及可打开的腰带卡扣装置;所述左肩带的下端与软体背兜护身片左边中部之间连接有可锁定及可打开的左肩带卡扣装置;所述右肩带的下端与软体背兜护身片右边中部之间连接有可锁定及可打开的右肩带卡扣装置;
所述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下角延伸连接有左下角加宽软护片,左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左段片体之间连接有左可拆卸分离装置,左可拆卸分离装置用于使左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左段片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及可拆卸分离;
所述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右下角延伸连接有右下角加宽软护片,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右段片体之间连接有右可拆卸分离装置,右可拆卸分离装置用于使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右段片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及可拆卸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幼儿背带优点为:1、本产品主要在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右下角延伸连接对应的左下角加宽软护片、右下角加宽软护片,左下角加宽软护片、右下角加宽软护片并与腰带片之间连接有对应的左可拆卸分离装置、右可拆卸分离装置,通过左可拆卸分离装置、右可拆卸分离装置使左下角加宽软护片、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之间可固定连接在一起或可拆卸分离;以调节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右下角承托宽度、承托面积,根据婴儿/儿童年龄段选择左下角加宽软护片、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固定连接还是拆卸分离,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儿、儿童使用,提高使用背婴儿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2、在腰带片的外壁缝接有储物口袋,方便临时存放随身物品;3、在软体背兜护身片的顶部外边沿缝接连接有带拉链的外边沿袋,外边沿袋通过拉链打开及关闭袋口,外边沿袋内缝接固定连接有遮阳布片,遮阳布片根据需要使用,为婴儿头部遮阳挡光、防蚊虫,方便收纳及展开遮阳布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正面示意图,左肩带卡扣装置、右肩带卡扣装置属于固定连接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正面示意图,左肩带卡扣装置、右肩带卡扣装置属于拆卸分离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正面示意图,左肩带卡扣装置、右肩带卡扣装置属于拆卸分离状态,外边沿袋翻起能看到拉链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正面示意图,左肩带卡扣装置、右肩带卡扣装置属于拆卸分离状态,外边沿袋翻起能看到拉链状态,左下角加宽软护片、右下角加宽软护片拆卸分离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正面示意图,左肩带卡扣装置、右肩带卡扣装置属于拆卸分离状态;外边沿袋的拉链打开,遮阳布片从外边沿袋内放卷展出状态,腰带片上缝接有左储物口袋、右储物口袋;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背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背面示意图,左肩带与右肩带形成X交叉上锁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侧面剖视图,左下角加宽软护片拆卸分离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侧面剖视图,左下角加宽软护片插入左夹缝隙夹紧固定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侧面剖视图,右下角加宽软护片拆卸分离状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侧面剖视图,右下角加宽软护片插入右夹缝隙夹紧固定状态。
软体背兜护身片A、左肩带B、右肩带C、腰带片D、腰带卡扣装置E、左肩带卡扣装置F、右肩带卡扣装置G、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左可拆卸分离装置I、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右可拆卸分离装置K、外边沿袋L、拉链L1、遮阳布片L2、左长条布片L3、左后半挡位钮扣L4、左前半挡位钮扣L5、右长条布片L6、右后半挡位钮扣L7、右前半挡位钮扣L8、钮扣件M、软鼓包N、护腰垫O、左夹缝隙D1、右夹缝隙D2、左储物口袋D3、右储物口袋D4、左下半魔术贴I1、左上半魔术贴I2、右下半魔术贴K1、右上半魔术贴K2、腰带卡扣壳E1、腰带弹性卡扣钩E2、左肩带卡扣壳F1、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右肩带卡扣壳G1、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婴幼儿背带,包括软体背兜护身片A、左肩带B、右肩带C、腰带片D;
所述软体背兜护身片A至少包括有内层布片和外层布片,内层布片和外层布片缝接为一体固定;内层布片优选为带绒毛的布片,软绵绵的,背婴幼儿比较舒服;优选地,在内层布片、外层布片之间夹缝棉花或海绵片,加棉/绵后的总厚度不超过3厘米,一般在1~2厘米,整体软绵绵的,背婴幼儿时,婴幼感受更加舒服;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高度为40~50厘米、宽度在30~40厘米;
所述左肩带B、右肩带C为布织物软片,优选宽度在4~7厘米,比较宽扁,压在成人肩膀面积多,背小孩时不容易受累;左肩带B、右肩带C至少有两层布片缝接为一体制造;优选地:两层布片之间夹缝有海绵片,更软,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所述腰带片D是一条长条片或由左右两段组成。所述腰带片D由织物制造;
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左上角缝接固定连接左肩带B上端,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右上角缝接固定连接右肩带C上端,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底端横向缝接固定连接腰带片D的中段,腰带片D的左右两端之间连接有可锁定及可打开的腰带卡扣装置E;腰带卡扣装置E打开状态下,才能往成人腰部绑定腰带;腰带卡扣装置E从成人腰部打开后,才能从成人腰部解开腰带;腰带卡扣装置E属于现有技术产品结构;
所述左肩带B的下端与软体背兜护身片A左边中部之间连接有可锁定及可打开的左肩带卡扣装置F;背婴幼儿时,中部设置的左肩带卡扣装置F有更好地防止婴幼儿从背带左侧中部脱出的风险,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使用时,左肩带卡扣装置F打开状态下,更好地在成人左侧肩膀绑挂定左肩带B;左肩带卡扣装置F从成人左侧肩膀打开后,更好地在成人肩膀解开左肩带B;当然,左肩带卡扣装置F可以预先上锁后,通过人左手穿过左肩带B的孔挂上肩膀;左肩带卡扣装置F属于现有技术产品结构;
所述右肩带C的下端与软体背兜护身片A右边中部之间连接有可锁定及可打开的右肩带卡扣装置G;背婴幼儿时,中部设置的右肩带卡扣装置G有更好地防止婴幼儿从背带右侧中部脱出的风险,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使用时,右肩带卡扣装置G打开状态下,更好地在成人右侧肩膀绑挂定右肩带C;右肩带卡扣装置G从成人右侧肩膀打开后,更好地在成人肩膀解开右肩带C;当然,右肩带卡扣装置G可以预先上锁后,通过人右手穿过右肩带C的孔挂上肩膀;右肩带卡扣装置G属于现有技术产品结构;上述形成左右两侧有左肩带B、右肩带C吊背绑肩,底下有腰带片D绑腰,背婴幼儿更加安全、稳定。
本产品的技术改进在于:所述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左下角延伸缝接连接有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属于加宽角位护片,用布片制造,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的下段与腰带片D的左段片体之间连接有左可拆卸分离装置I,左可拆卸分离装置I用于使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的下段与腰带片D的左段片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及可拆卸分离;
所述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右下角延伸连接有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属于加宽角位护片,用布片制造,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的下段与腰带片D的右段片体之间连接有右可拆卸分离装置K,右可拆卸分离装置K用于使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的下段与腰带片D的右段片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及可拆卸分离;
由于0~7个月左右的婴儿身体整体比较小,身体短(身高矮),脚软无力,两脚分叉跨度小,背的时候不能在成人背部背后叉开(跨开)脚,背的时候软体背兜护身片A将婴儿整体要包围起来,左右两脚合拢或自然放置为好,防止左右两脚扭到/变形/受损,所以,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要与腰带片D的左段固定连接,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要与腰带片D的右段固定连接,使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左右下角宽度变大,跨度变大;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拓宽(增加)软体背兜护身片A左右下角的承托面积,主要承托婴儿左右两脚,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使婴儿左右两脚不能从背带左右两角伸出(吊出);背婴儿的时候,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有足够的面积把婴儿的左右两脚也包起来,具有保暖作用,具有防止婴儿脚着凉;背婴儿的时候,婴儿的左右两脚就不会从软体背兜护身片A与成人身体背后左右两边的夹缝伸出(吊出),防止受到成人身体的挤压;背时候,也更加稳定,使用婴儿更加舒适;
由于7个月~11个月左右的婴儿长大很多了,婴儿身体长高了很多,脚也长了很多,脚有力一些并爱动了,两脚分叉跨度可以大一些了,背的时候要根据婴儿的需求/舒适度来确定是否要在成人背部背后叉开(跨开)脚;如果背的时候要将婴儿的脚整体要包围起来,那么,将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要与腰带片D的左段固定连接,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要与腰带片D的右段固定连接即可;如果背的时候要将婴儿的脚从成人背部背后左右两侧叉开(跨开)脚伸出,那么,将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从腰带片D的左段拆卸分离,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从腰带片D的右段拆卸分离即可,左右两角的加宽软护片拆卸分离后,让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自然吊即可,没有了护片承托婴儿的脚,软体背兜护身片A左右下角整体的承托宽度变小,承托跨度变小;由于婴儿左右两脚叉开(跨开)脚幅度小,所以拆卸分离左右两角的加宽软护片,方便婴儿的脚从成人背部背后左右两侧叉开(跨开)脚伸出,儿童背的更加舒适。
由于11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长大成儿童,身体长高了很多,脚也长了很多,脚有力,软体背兜护身片A没有空间包裹/包围儿童脚,背的时候儿童脚不能在成人背部被软体背兜护身片A包裹/包围屈着,脚长了屈着不舒适,背的时候要在成人背部背后往左右两侧叉开(跨开)脚伸出,使用时,要将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从腰带片D的左段拆卸分离,要将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从腰带片D的右段拆卸分离,让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自然吊即可,没有了护片承托婴儿的脚,软体背兜护身片A左右下角整体的承托宽度变小,承托跨度变小,儿童左右两脚叉开(跨开)脚幅度小,所以拆卸分离左右两角的加宽软护片,方便儿童的脚从成人背部背后左右两侧叉开(跨开)脚伸出,儿童背的更加舒适。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腰带片D至少由两层布片缝接制造;所述腰带片D的左段顶边沿由外往内开设有左夹缝隙D1,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的下段插入左夹缝隙D1内被包裹,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的下段与左夹缝隙D1内壁之间连接有左可拆卸分离装置I;左夹缝隙D1挨近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左下角;使用时,背带绑定固定在成人腰部后,腰带片D受拉伸收紧,左夹缝隙D1收紧,腰带片D会对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的下段片体施加夹持力,使腰带片D与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连接得更加牢固稳定,提高防脱能力,防止儿童挣脱,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的下段隐藏于腰带片D内,更加美观;
所述腰带片D的右段顶边沿由外往内开设有右夹缝隙D2,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的下段插入右夹缝隙D2内被包裹,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的下段与右夹缝隙D2内壁之间连接有右可拆卸分离装置K;右夹缝隙D2挨近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右下角;使用时,背带绑定固定在成人腰部后,腰带片D受拉伸收紧,左夹缝隙D1收紧,腰带片D会对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的下段片体施加夹持力,使腰带片D与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连接得更加牢固稳定,提高防脱能力,防止儿童挣脱,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的下段隐藏于腰带片D内,更加美观;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左可拆卸分离装置I包括左下半魔术贴I1和左上半魔术贴I2;所述左夹缝隙D1内缝接固定连接有左下半魔术贴I1;所述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的下段壁体缝接固定连接有左上半魔术贴I2,左上半魔术贴I2与左下半魔术贴I1粘合形成固定连接、撕开形成可拆卸;背带从成人背部卸下后,腰带片D变松,此时可打开左夹缝隙D1;连接时,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的下段插入左夹缝隙D1内,左上半魔术贴I2与左下半魔术贴I1粘合形成固定连接;拆卸时,撕开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使左上半魔术贴I2与左下半魔术分离取出即可;左下角加宽软护片H拆卸后,坠吊在腰带片D外部;
所述右可拆卸分离装置K包括右下半魔术贴K1和右上半魔术贴K2;所述右夹缝隙D2内固定连接有右下半魔术贴K1;所述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的底部壁体固定连接有右上半魔术贴K2,右上半魔术贴K2与右下半魔术贴K1粘合形成固定连接、撕开形成可拆卸;背带从成人背部卸下后,腰带片D变松,此时可打开右夹缝隙D2;连接时,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的下段插入右夹缝隙D2内,右上半魔术贴K2与右下半魔术贴K1粘合形成固定连接;拆卸时,撕开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使右上半魔术贴K2与右下半魔术分离取出即可;右下角加宽软护片J拆卸后,坠吊在腰带片D外部。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腰带片D的左段外壁缝接有左储物口袋D3,横向设置,用于临时存放随身物品;所述腰带片D的右段外壁缝接有右储物口袋D4,横向设置,用于临时存放随身物品。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顶部外边沿缝接连接有带拉链L1的外边沿袋L,外边沿袋L的上开横向开设有袋口,外边沿袋L通过拉链L1打开及关闭袋口,外边沿袋L内缝接固定连接有遮阳布片L2,遮阳布片L2为软薄的里布或莎布制造,遮阳布片L2用于为婴儿头部遮阳挡光、防蚊虫;不使用时,遮阳布片L2弯卷压缩装入在外边沿袋L内并关闭拉链L1为收纳,不凌乱;外边沿袋L打开拉链L1,遮阳布片L2从袋内放卷展出为使用,使用时,将遮阳布片L2翻转铺在婴儿/儿童头部遮阳挡光、防蚊虫。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遮阳布片L2的左上角缝接连接有一左长条布片L3,左长条布片L3上缝接有若干列式的左后半挡位钮扣L4,左后半挡位钮扣L4有三个至五个,在左肩带B的顶部缝接固定有左前半挡位钮扣L5;使用时,根据所需的长度或宽松度将对应挡位的左后半挡位钮扣L4把它扣接在左前半挡位钮扣L5形成固定连接;不使用时,将左后半挡位钮扣L4从左前半挡位钮扣L5拆卸分离即可;
所述遮阳布片L2的右上角缝接连接有一右长条布片L6,右长条布片L6上缝接有若干列式的右后半挡位钮扣L7,在右肩带C的顶部缝接固定有右前半挡位钮扣L8;使用时,根据所需的长度或宽松度将对应挡位的右后半挡位钮扣L7把它扣接在右前半挡位钮扣L8形成固定连接;不使用时,将右后半挡位钮扣L7从右前半挡位钮扣L8拆卸分离即可;
使用时,两半钮扣固定扣接后(固定连接后),可以防止婴儿/儿童拨开遮阳布片L2或风吹遮阳布片L2而脱离。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外边沿袋L的中间外边沿与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顶部外壁之间连接有可分离钮扣件M,钮扣件M的一半固定连接在外边沿袋L的中间外边沿,另一半固定连接在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顶部外壁;当遮阳布片L2弯卷压缩装入在外边沿袋L内完成收纳后形成一个软鼓包N,外边沿袋L通过钮扣件M与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后,软鼓包N不会随意动,软鼓包N就可以当作小枕头,软体背兜护身片A平整铺设后当睡垫。软体背兜护身片A可以直接铺设地面、沙发、床等使用,婴儿/儿童睡在软体背兜护身片A上面,软鼓包N就可以当作小枕头,方便婴儿/儿童睡觉,提高睡觉的舒适度。
钮扣件M与软体背兜护身片A的顶部外壁拆卸分离后,拉链L1才能打开及关闭外边沿袋L的袋口。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腰带片D的左段比右段长;所述腰带片D的左段活动穿接有护腰垫O,护腰垫O的宽度比腰带片D的左段宽度大,护腰垫O增加受力宽度和面积,贴紧在成人腰部,背小孩子就不会那么累。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腰带卡扣装置E包括带卡扣孔的腰带卡扣壳E1和腰带弹性卡扣钩E2,腰带卡扣壳E1和腰带弹性卡扣钩E2的具体结构及连接结构属于现有技术;腰带弹性卡扣钩E2与腰带片D的左末端缝接连接,腰带卡扣壳E1与腰带片D的右末端缝接连接,腰带弹性卡扣钩E2与带卡扣孔的腰带卡扣壳E1之间属于公母对插勾紧连接;当腰带弹性卡扣钩E2用力插入腰带卡扣壳E1的卡扣孔勾紧为锁定,可以背小孩;当腰带弹性卡扣钩E2从腰带卡扣壳E1的卡扣孔脱出为解锁,按压腰带弹性卡扣钩E2并拔出为解锁。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左肩带卡扣装置F包括带卡扣孔的左肩带卡扣壳F1和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左肩带卡扣壳F1和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的具体结构及连接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所述左肩带B的下端缝接连接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软体背兜护身片A左边中部缝接连接带卡扣孔的左肩带卡扣壳F1,卡扣孔的左肩带卡扣壳F1与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之间属于公母对插勾紧连接;当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用力插入左肩带卡扣壳F1的卡扣孔勾紧为锁定,可以背小孩;当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从左肩带卡扣壳F1的卡扣孔脱出为解锁,按压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并拔出为解锁;
所述右肩带卡扣装置G包括带卡扣孔的右肩带卡扣壳G1和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右肩带卡扣壳G1和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的具体结构及连接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所述右肩带C的下端缝接连接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软体背兜护身片A右边中部连缝接接带卡扣孔的右肩带卡扣壳G1,卡扣孔的右肩带卡扣壳G1与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之间属于公母对插勾紧连接;当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用力插入右肩带卡扣壳G1的卡扣孔勾紧为锁定,可以背小孩;当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从右肩带卡扣壳G1的卡扣孔脱出为解锁,按压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并拔出为解锁。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所述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插入右肩带卡扣壳G1的卡扣孔勾紧锁定;所述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插入左肩带卡扣壳F1的卡扣孔勾紧锁定;由此,左肩带B与右肩带C形成X交叉上锁;整体绑定于成人身上后,形成X交叉绑定,根据成人舒适性使用背小孩。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腰带弹性卡扣钩E2与腰带片D的左末端可长短调节连接,腰带片D的左末端可放长及收短。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左肩带B的下端与左肩带弹性卡扣钩F2可长短调节连接,左肩带B的下端可放长及收短。
优选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右肩带C的下端与右肩带弹性卡扣钩G2可长短调节连接,右肩带C的下端可放长及收短。

Claims (10)

1.一种婴幼儿背带,包括软体背兜护身片、左肩带、右肩带、腰带片,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上角固定连接左肩带上端,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右上角固定连接右肩带上端,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底端横向固定连接腰带片的中段,腰带片的左右两端之间连接有可锁定及可打开的腰带卡扣装置;所述左肩带的下端与软体背兜护身片左边中部之间连接有可锁定及可打开的左肩带卡扣装置;所述右肩带的下端与软体背兜护身片右边中部之间连接有可锁定及可打开的右肩带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下角延伸连接有左下角加宽软护片,左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左段片体之间连接有左可拆卸分离装置,左可拆卸分离装置用于使左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左段片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及可拆卸分离;
所述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右下角延伸连接有右下角加宽软护片,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右段片体之间连接有右可拆卸分离装置,右可拆卸分离装置用于使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腰带片的右段片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及可拆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片的左段顶边沿由外往内开设有左夹缝隙,左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插入左夹缝隙内被包裹,左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左夹缝隙内壁之间连接有左可拆卸分离装置;左夹缝隙挨近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左下角;
所述腰带片的右段顶边沿由外往内开设有右夹缝隙,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插入右夹缝隙内被包裹,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与右夹缝隙内壁之间连接有右可拆卸分离装置;右夹缝隙挨近软体背兜护身片的右下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可拆卸分离装置包括左下半魔术贴和左上半魔术贴;所述左夹缝隙内固定连接有左下半魔术贴;所述左下角加宽软护片的下段壁体固定连接有左上半魔术贴,左上半魔术贴与左下半魔术贴粘合形成固定连接、撕开形成可拆卸;
所述右可拆卸分离装置包括右下半魔术贴和右上半魔术贴;所述右夹缝隙内固定连接有右下半魔术贴;所述右下角加宽软护片的底部壁体固定连接有右上半魔术贴,右上半魔术贴与右下半魔术贴粘合形成固定连接、撕开形成可拆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片的左段外壁缝接有左储物口袋;所述腰带片的右段外壁缝接有右储物口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背兜护身片的顶部外边沿连接有带拉链的外边沿袋,外边沿袋的上开横向开设有袋口,外边沿袋通过拉链打开及关闭袋口,外边沿袋内固定连接有遮阳布片,遮阳布片用于为婴儿头部遮阳挡光;遮阳布片弯卷压缩装入在外边沿袋内并关闭拉链为收纳;外边沿袋打开拉链,遮阳布片从袋内放卷展出为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沿袋的中间外边沿与软体背兜护身片的顶部外壁之间连接有可分离钮扣件,钮扣件的一半固定连接在外边沿袋的中间外边沿,另一半固定连接在软体背兜护身片的顶部外壁;当遮阳布片弯卷压缩装入在外边沿袋内完成收纳后形成一个软鼓包,外边沿袋通过钮扣件与软体背兜护身片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后,软鼓包就可以当作小枕头,软体背兜护身片平整铺设后当睡垫。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布片的左上角缝接连接有一左长条布片,左长条布片上缝接有若干列式的左后半挡位钮扣,在左肩带的顶部缝接固定有左前半挡位钮扣;
所述遮阳布片的右上角缝接连接有一右长条布片,右长条布片上缝接有若干列式的右后半挡位钮扣,在右肩带的顶部缝接固定有右前半挡位钮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卡扣装置包括带卡扣孔的腰带卡扣壳和腰带弹性卡扣钩,腰带弹性卡扣钩与腰带片的左末端连接,腰带卡扣壳与腰带片的右末端连接,腰带弹性卡扣钩与带卡扣孔的腰带卡扣壳之间属于公母对插勾紧;腰带弹性卡扣钩插入腰带卡扣壳的卡扣孔勾紧为锁定;腰带弹性卡扣钩从腰带卡扣壳的卡扣孔脱出为解锁。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带卡扣装置包括带卡扣孔的左肩带卡扣壳和左肩带弹性卡扣钩;所述左肩带的下端连接左肩带弹性卡扣钩,软体背兜护身片左边中部连接带卡扣孔的左肩带卡扣壳,卡扣孔的左肩带卡扣壳与左肩带弹性卡扣钩之间属于公母对插勾紧;左肩带弹性卡扣钩插入左肩带卡扣壳的卡扣孔勾紧为锁定;左肩带弹性卡扣钩从左肩带卡扣壳的卡扣孔脱出为解锁;
所述右肩带卡扣装置包括带卡扣孔的右肩带卡扣壳和右肩带弹性卡扣钩;所述右肩带的下端连接右肩带弹性卡扣钩,软体背兜护身片右边中部连接带卡扣孔的右肩带卡扣壳,卡扣孔的右肩带卡扣壳与右肩带弹性卡扣钩之间属于公母对插勾紧;右肩带弹性卡扣钩插入右肩带卡扣壳的卡扣孔勾紧为锁定;右肩带弹性卡扣钩从右肩带卡扣壳的卡扣孔脱出为解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婴幼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带弹性卡扣钩插入右肩带卡扣壳的卡扣孔勾紧锁定;所述右肩带弹性卡扣钩插入左肩带卡扣壳的卡扣孔勾紧锁定;由此,左肩带与右肩带形成X交叉上锁。
CN202320818263.8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婴幼儿背带 Active CN219680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8263.8U CN219680211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婴幼儿背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8263.8U CN219680211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婴幼儿背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0211U true CN219680211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8263.8U Active CN219680211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婴幼儿背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0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5173B2 (en) Baby carrier with ties
US8495775B2 (en) Travel nursing pillow
US8490844B2 (en) Front infant carrier
CN207477278U (zh) 婴儿背带和插入件
US7578014B1 (en) Pillow apparatus and method
EP3579728A1 (en) Baby carrier system and method
US20050045674A1 (en) Baby carrier with enclosure system
MXPA04007900A (es) Sabana/manta de seguridad para cuna.
EP2755527A1 (en) Child carrier
JP6718167B2 (ja) 子守帯
KR101426751B1 (ko) 유아용 포대기
WO2012079787A1 (en) Child carrier
US20230013087A1 (en) Newborn carrier
NL2008730C2 (en) Child carrier.
US20190246811A1 (en) Infant carrier
CN219680211U (zh) 一种婴幼儿背带
TWM609981U (zh) 多功能衣服
JP5902265B1 (ja) 子守帯
KR20150004498U (ko) 폭 가변형 다기능 포대기
CN112056659A (zh) 一种新型服装面料及其服装
CN218164727U (zh) 一种婴儿背带
KR200289461Y1 (ko) 유아용 포대기
CN219720247U (zh) 婴幼儿背带
EP3673770B1 (en) Baby carrier with ties
CN216019671U (zh) 一种舒适保暖的母婴背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