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4212U -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4212U
CN219674212U CN202320068746.0U CN202320068746U CN219674212U CN 219674212 U CN219674212 U CN 219674212U CN 202320068746 U CN202320068746 U CN 202320068746U CN 219674212 U CN219674212 U CN 219674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device
ring
outer ring
middle ring
fir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87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松茂
张书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87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4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4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4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底座以及依次环绕设置的内环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内环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均设于底座上方;中环燃烧装置为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内部设有中环混气腔道,中环燃烧装置顶部设有连通中环混气腔道与中环燃烧装置外部的若干中环火孔;内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均为大气式燃烧装置,外环燃烧装置内部设有外环混气腔道,外环燃烧装置外侧部设有连通外环混气腔道与外环燃烧装置外部的若干外环火孔,中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高于外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本实用新型提高燃烧器热负荷,降低烹饪锅具底部不同部位的温差,提高对于烹饪锅具的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灶具使用的燃烧器具有多种,以燃烧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大气式燃烧器和红外线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无论是双环火、三环火还是更多环火的设计,在各环火之间总是存在火焰真空带,在对烹饪锅具进行加热时,火焰真空带的存在使烹饪锅具底部不同部位之间具有较大温差。红外线式燃烧器一般采用下进风的空气补充方式,灶具燃烧时与燃气预先混合的空气从灶面下方进入,热负荷偏小,为了提高空气补充量,通常混气腔体积较大,燃烧器占用空间较大。现有技术中已出现结合大气式燃烧方式与红外线式燃烧方式的混合式燃烧器,内环火采用大气式燃烧方式,外环火采用红外线式燃烧方式,能够解决熄火保火问题,但仍然存在热负荷偏小、烹饪锅具底部受热不同部位温差较大、加热效率较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采用上进风的空气补充方式,以及大气式燃烧与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相结合的燃烧方式,提高燃烧器热负荷,降低烹饪锅具底部不同部位的温差,提高对于烹饪锅具的加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底座以及依次环绕设置的内环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所述内环燃烧装置、所述中环燃烧装置和所述外环燃烧装置均设于底座上方;中环燃烧装置为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内部设有中环混气腔道,中环燃烧装置顶部设有连通中环混气腔道与中环燃烧装置外部的若干中环火孔;内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均为大气式燃烧装置,外环燃烧装置内部设有外环混气腔道,外环燃烧装置外侧部设有连通外环混气腔道与外环燃烧装置外部的若干外环火孔,所述中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高于所述外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
该上进风燃烧器采用大气式燃烧与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相结合的燃烧方式,外环燃烧装置采用大气式燃烧方式,提供烹饪锅具所需要的主要热负荷,内环燃烧装置亦采用大气式燃烧方式,具有稳定的保火、点火及小火功能,中环燃烧装置采用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方式,为外环火与内环火之间的火焰真空带提供热源,从而降低烹饪锅具底部不同部位的温差;基于大气式燃烧方式和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方式的燃烧原理的差别,两种燃烧方式产生的火焰有效加热高度不一致,该上进风燃烧器将中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设置为高于外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抬高形成于中环火孔上方的中环火焰面高度,使中环火焰有效加热高度与外环火焰有效加热高度大致相当,两环火焰的高温面同时加热烹饪锅具底部,提高加热效率,降低不同燃烧方式的火焰有效加热高度不一致所产生的能源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中环混气腔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外环混气腔道上方,中环混气腔道的另一部分沿周向环绕于外环混气腔道的内周部分。中环混气腔道的一部分嵌套于外环混气腔道内侧,另一部分悬浮于外环混气腔道上方,一方面能够扩大中环混气腔道的体积,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空间,保证中环火的燃烧性能,另一方面可使中环火孔全部位于外环火孔上方,便于增加中环火孔面积,提高中环火的热负荷。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燃烧装置包括外环炉头部件和外环火盖,外环炉头部件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外环火盖顶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的内周部分贯穿外环火盖,外环火盖外周部分底部与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壁形成外环混气腔道,所述若干外环火孔设于外环火盖外侧部且贯穿外环火盖的外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火盖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环支撑部和外环盖板部,内环支撑部和外环盖板部之间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件固定连接,若干连接件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为贯穿外环火盖的第二环形凹槽内周部分。
作为优选,所述中环燃烧装置包括中环炉头部件和中环火盖,中环炉头部件表面设有第三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沿周向环绕于第一环形凹槽的内周部分,中环火盖设于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口部位,中环火盖底部、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壁以及第三环形凹槽的槽壁形成中环混气腔道,所述若干中环火孔设于中环火盖顶部且贯穿中环火盖。
作为优选,所述中环火盖设有与中环火盖同轴心的多孔介质体,若干中环火孔以中环火盖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于多孔介质体上。多孔介质体可以是多孔陶瓷板或金属纤维板,以实现中环燃烧装置的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燃烧装置包括内环炉头部件和内环火盖,内环炉头部件表面设有凹槽,内环火盖设于凹槽的槽口部位,内环火盖与凹槽的槽壁形成内环混气腔道,内环火盖上部设有贯穿内环火盖的若干内环火孔。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炉头部件、中环炉头部件和内环炉头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内环炉头部件与第三环形凹槽的内侧槽壁固定连接,第三环形凹槽的外侧槽壁被配置为第一环形凹槽的内侧槽壁。
作为优选,所述中环混气腔道设有至少两个进口端,至少两个进口端以中环燃烧装置的轴线为中心沿中环混气腔道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底座设有若干燃气喷嘴,至少一个燃气喷嘴连通中环混气腔道的一个进口端,至少另一个燃气喷嘴连通中环混气腔道的另一个进口端。沿中环混气腔道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进口端使燃气从多个部位均匀射入中环混气腔道内,提升中环火的燃烧均匀性,避免燃气在中环混气腔道内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气量充足位置火焰较亮而气量不足位置火焰较暗的现象。
作为优选,至少两个所述进口端沿切向设于中环混气腔道,至少两个所述燃气喷嘴沿切向分别连通于中环混气腔道。切向设置的进口端和燃气喷嘴形成多喷嘴切向引射结构,使燃气喷嘴喷射入中环混气腔道的燃气快速分配,在中环混气腔道与空气均匀预混,不仅进一步提升中环火的燃烧均匀性,还提升作为中环燃烧装置的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装置的一次空气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采用上进风的空气补充方式,以及大气式燃烧与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相结合的燃烧方式,提高燃烧器的热负荷,由于中环燃烧装置采用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方式,为外环火与内环火之间的火焰真空带提供热源,从而降低烹饪锅具底部不同部位的温差,并且,本实用新型基于大气式燃烧方式和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方式的燃烧原理的差别,抬高形成于中环火孔上方的中环火焰面高度,使中环火焰有效加热高度与外环火焰有效加热高度大致相当,两环火焰的高温面同时加热烹饪锅具底部,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环炉头部件、中环炉头部件和内环炉头部件一体式结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内环燃烧装置;3、中环燃烧装置;4、外环燃烧装置;101、中环燃气喷嘴;201、内环混气腔道;202、内环火孔;210、内环炉头部件;220、内环火盖;211、凹槽;301、中环混气腔道;302、中环火孔;310、中环炉头部件;320、中环火盖;311、第三环形凹槽;321、多孔介质体;3011、进口端;401、外环混气腔道;402、外环火孔;410、外环炉头部件;420、外环火盖;411、第一环形凹槽;421、第二环形凹槽;422、内环支撑部;423、外环盖板部;42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如图1所示,该上进风燃烧器包括底座以及依次环绕设置的内环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内环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均设于底座上方。如图2所示,中环燃烧装置为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内部设有中环混气腔道,中环燃烧装置顶部设有连通中环混气腔道与中环燃烧装置外部的多个中环火孔。内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均为大气式燃烧装置,外环燃烧装置内部设有外环混气腔道,外环燃烧装置外侧部设有连通外环混气腔道与外环燃烧装置外部的多个外环火孔,中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高于外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
内环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均设于底座上方,燃烧时混合的空气从灶面上方进入,即采用上进风式空气补充方式,该上进风燃烧器采用大气式燃烧与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相结合的燃烧方式,外环燃烧装置采用大气式燃烧方式,提供烹饪锅具所需要的主要热负荷,内环燃烧装置亦采用大气式燃烧方式,具有稳定的保火、点火及小火功能,中环燃烧装置采用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方式,为外环火与内环火之间的火焰真空带提供热源,从而降低烹饪锅具底部不同部位的温差。
基于大气式燃烧方式和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方式的燃烧原理的差别,两种燃烧方式产生的火焰有效加热高度不一致,该上进风燃烧器将中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设置为高于外环火孔的最低孔口位置,抬高形成于中环火孔上方的中环火焰面高度,使中环火焰有效加热高度与外环火焰有效加热高度大致相当,两环火焰的高温面同时加热烹饪锅具底部,提高加热效率,降低不同燃烧方式的火焰有效加热高度不一致所产生的能源浪费。
现有技术中,依次环绕设置的中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中,中环混气腔道通常嵌套于外环混气腔道的内周部分,中环混气腔道体积受限,同时连通中环混气腔道与中环燃烧装置外部的中环火孔的面积也受限,从而降低燃烧器的热负荷。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中环混气腔道的一部分位于外环混气腔道上方,中环混气腔道的另一部分沿周向环绕于外环混气腔道的内周部分。中环混气腔道的一部分嵌套于外环混气腔道内侧,另一部分悬浮于外环混气腔道上方,一方面能够扩大中环混气腔道的体积,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空间,保证中环火的燃烧性能,另一方面可使中环火孔全部位于外环火孔上方,便于增加中环火孔面积,提高中环火的热负荷。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外环燃烧装置包括外环炉头部件和外环火盖,外环炉头部件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外环火盖顶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的内周部分贯穿外环火盖,外环火盖外周部分底部与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壁形成外环混气腔道,多个外环火孔设于外环火盖外侧部且贯穿外环火盖的外侧壁。
具体地,外环火盖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环支撑部和外环盖板部,内环支撑部和外环盖板部之间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多个连接件以内环支撑部的轴线为中心沿内环支撑部的外周向均匀分布,多个连接件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为贯穿外环火盖的第二环形凹槽内周部分,即多个连接件之间的空间将位于外环混气腔道上方的一部分中环混气腔道,与沿周向环绕于外环混气腔道的内周部分的另一部分中环混气腔道所连通。
具体地,中环燃烧装置包括中环炉头部件和中环火盖,中环炉头部件表面设有第三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沿周向环绕于第一环形凹槽的内周部分,中环火盖设于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口部位,中环火盖底部、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壁以及第三环形凹槽的槽壁形成中环混气腔道,多个中环火孔设于中环火盖顶部且贯穿中环火盖。
具体地,中环火盖设有与中环火盖同轴心的多孔介质体,多个中环火孔以中环火盖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于多孔介质体上,多孔介质体可以是多孔陶瓷板或金属纤维板,以实现中环燃烧装置的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方式。
具体地,内环燃烧装置包括内环炉头部件和内环火盖,内环炉头部件表面设有凹槽,内环火盖设于凹槽的槽口部位,内环火盖与凹槽的槽壁形成内环混气腔道,内环火盖上部设有贯穿内环火盖的多个内环火孔。
内环燃烧装置和外环燃烧装置均为大气式燃烧装置,以外环燃烧装置为例,其工作原理为,燃气以一定压力和流速携带一次空气由底座的喷嘴射入外环混气腔道,燃气与一次空气混合后,由外环火盖上的外环火孔射出进行燃烧,形成外环火焰。
中环燃烧装置为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在中环混气腔道充分预混的燃气和空气在中环火盖的多孔介质体以下一定区域内稳定燃烧,加热多空介质体而激发辐射出红外线,对外辐射热量。
内环炉头部件、中环炉头部件和外环炉头部件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两两结合的整体式结构,或者是三者一体的一体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外环炉头部件、中环炉头部件和内环炉头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内环炉头部件与第三环形凹槽的内侧槽壁固定连接,第三环形凹槽的外侧槽壁被配置为第一环形凹槽的内侧槽壁,这样可以便于炉头部件的加工而降低加工成本。
现有技术中,中环混气腔道通常采用单进口端和单喷嘴的燃气引射结构,容易产生气体在中环混气腔道内分配不均匀的情况,从而使中环混气腔道内气量充足的位置上方火焰较亮、气量不足的位置上方火焰较暗或无火焰。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中环混气腔道设有两个进口端,两个进口端以中环燃烧装置的轴线为中心沿中环混气腔道周向均匀分布,底座设有多个燃气喷嘴,其中两个燃气喷嘴作为中环燃气喷嘴,一个中环燃气喷嘴连通中环混气腔道的一个进口端,另一个中环燃气喷嘴连通中环混气腔道的另一个进口端。沿中环混气腔道周向均匀分布的两个进口端使燃气从两个部位均匀射入中环混气腔道内,提升中环火的燃烧均匀性,避免燃气在中环混气腔道内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气量充足位置火焰较亮而气量不足位置火焰较暗的现象。
具体地,两个进口端沿切向设于中环混气腔道,两个中环燃气喷嘴沿切向分别连通于中环混气腔道。切向设置的进口端和中环燃气喷嘴形成双喷嘴对向切向引射结构,使中环燃气喷嘴喷射入中环混气腔道的燃气快速分配,在中环混气腔道与空气均匀预混,不仅进一步提升中环火的燃烧均匀性,还提升作为中环燃烧装置的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装置的一次空气系数。
当然,中环混气腔道的进口端数量也可以多于两个,同时配备与进口端数量相同的连通各进口端的中环燃气喷嘴,且保证多个进口端以中环燃烧装置的轴线为中心沿中环混气腔道周向均匀分布。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上进风燃烧器包括底座(1)以及依次环绕设置的内环燃烧装置(2)、中环燃烧装置(3)和外环燃烧装置(4),所述内环燃烧装置(2)、所述中环燃烧装置(3)和所述外环燃烧装置(4)均设于底座(1)上方;中环燃烧装置(3)为全预混红外线式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3)内部设有中环混气腔道(301),中环燃烧装置(3)顶部设有连通中环混气腔道(301)与中环燃烧装置(3)外部的若干中环火孔(302);内环燃烧装置(2)和外环燃烧装置(4)均为大气式燃烧装置,外环燃烧装置(4)内部设有外环混气腔道(401),外环燃烧装置(4)外侧部设有连通外环混气腔道(401)与外环燃烧装置(4)外部的若干外环火孔(402),所述中环火孔(302)的最低孔口位置高于所述外环火孔(402)的最低孔口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混气腔道(30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外环混气腔道(401)上方,中环混气腔道(301)的另一部分沿周向环绕于外环混气腔道(401)的内周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燃烧装置(4)包括外环炉头部件(410)和外环火盖(420),外环炉头部件(410)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凹槽(411),外环火盖(420)顶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421),第二环形凹槽(421)的内周部分贯穿外环火盖(420),外环火盖(420)外周部分底部与第一环形凹槽(411)的槽壁形成外环混气腔道(401),所述若干外环火孔(402)设于外环火盖(420)外侧部且贯穿外环火盖(420)的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420)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环支撑部(422)和外环盖板部(423),内环支撑部(422)和外环盖板部(423)之间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件(424)固定连接,若干连接件(424)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为贯穿外环火盖(420)的第二环形凹槽(421)内周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燃烧装置(3)包括中环炉头部件(310)和中环火盖(320),中环炉头部件(310)表面设有第三环形凹槽(311),第三环形凹槽(311)沿周向环绕于第一环形凹槽(411)的内周部分,中环火盖(320)设于第二环形凹槽(421)的槽口部位,中环火盖(320)底部、第二环形凹槽(421)的槽壁以及第三环形凹槽(311)的槽壁形成中环混气腔道(301),所述若干中环火孔(302)设于中环火盖(320)顶部且贯穿中环火盖(3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火盖(320)设有与中环火盖(320)同轴心的多孔介质体(321),若干中环火孔(302)以中环火盖(320)的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于多孔介质体(3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燃烧装置(2)包括内环炉头部件(210)和内环火盖(220),内环炉头部件(210)表面设有凹槽(211),内环火盖(220)设于凹槽(211)的槽口部位,内环火盖(220)与凹槽(211)的槽壁形成内环混气腔道(201),内环火盖(220)上部设有贯穿内环火盖(220)的若干内环火孔(2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炉头部件(410)、中环炉头部件(310)和内环炉头部件(210)为一体式结构,内环炉头部件(210)与第三环形凹槽(311)的内侧槽壁固定连接,第三环形凹槽(311)的外侧槽壁被配置为第一环形凹槽(411)的内侧槽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混气腔道(301)设有至少两个进口端(3011),至少两个进口端(3011)以中环燃烧装置(3)的轴线为中心沿中环混气腔道(301)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底座(1)设有若干燃气喷嘴,至少一个燃气喷嘴连通中环混气腔道(301)的一个进口端(3011),至少另一个燃气喷嘴连通中环混气腔道(301)的另一个进口端(30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进口端(3011)沿切向设于中环混气腔道(301),至少两个所述燃气喷嘴沿切向分别连通于中环混气腔道(301)。
CN202320068746.0U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Active CN219674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8746.0U CN219674212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8746.0U CN219674212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4212U true CN219674212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2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8746.0U Active CN219674212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42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33890U (zh) 一种用鼓风式补充二次空气的灶用燃烧器
CN204786593U (zh) 一种采用新型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燃气灶具
CN201672516U (zh) 一种烤炉燃烧器
CN219674212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06831494U (zh) 一种浓淡组合燃烧器及燃气灶
US20230349549A1 (en) Burner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201954549U (zh) 一种中心无焰加热的燃气灶用燃烧器
CN102537960B (zh) 商用大功率高效环保无焰红外线灶芯
CN111810992B (zh) 一种具有低涡旋燃烧特性的燃烧器
CN105823046B (zh) 一种内分火器、外分火器和灶具燃烧器
CN207334727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1265885Y (zh) 燃烧机
CN206352824U (zh) 一种三环燃烧器
CN219889556U (zh) 一种三环燃烧器预混结构
CN216047646U (zh) 一种灶具的浓淡燃烧器及灶具
CN108800124A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2377969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218721485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432174B (zh) 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5336313U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2565884U (zh) 用于灶具的燃烧器进气系统
CN206861611U (zh) 一种预混腔体内部带有分气盘的新型红外线灶具
CN212673209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4536176U (zh) 一种低氮型高效长明灯
CN212930092U (zh) 一种燃气红外燃烧件及灶具红外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