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3205U - 滤房输灰系统 - Google Patents

滤房输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3205U
CN219663205U CN202320611017.5U CN202320611017U CN219663205U CN 219663205 U CN219663205 U CN 219663205U CN 202320611017 U CN202320611017 U CN 202320611017U CN 219663205 U CN219663205 U CN 219663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h
bin
waste
conveying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10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志才
张红蕊
曹雄军
洪春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Qibi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Qibi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Qibi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Qibi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10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3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3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3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房输灰系统,包括废烟过滤装置和废灰输送装置,废烟过滤装置包括输烟管和过滤仓,输烟管用于输送废烟,过滤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过滤仓并联于输烟管上,过滤仓用于过滤废烟中的废灰;废灰输送装置包括仓泵、输灰管和增压管道,各过滤仓的底部均对应连接有仓泵,仓泵用于储存废灰且各仓泵的底部均连通于输灰管上,增压管道包括多个增压支路,增压支路与仓泵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仓泵上,增压支路用于向对应地仓泵中通入压缩空气,以使仓泵中的废灰进入输灰管中。本实用新型中,各个过滤仓中的废灰都由对应的仓泵进行输灰,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滤房输灰系统中废灰易堆积的问题,提高了输灰效率。

Description

滤房输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灰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房输灰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玻璃窑炉较先进的脱硝除尘方式是陶瓷滤管脱硝除尘一体化工艺,为方便隔离检修及安装管理,陶瓷滤管分多个仓室进行安装,一般设置6~10个仓室,仓室之间并联,烟气平均通过所有仓室进行脱硝除尘处置,废灰经反吹后掉落在仓室底部灰斗内,再通过输灰系统定时输送至废灰罐。
现有技术中的陶瓷滤管滤房输灰系统通常为合并输灰,即同一排的几个过滤仓共用一套输灰系统,包括输灰仓泵及输灰管道,一套输灰系统需要输送3~5个过滤仓的废灰,在废灰产量突增的情况下,会导致输灰系统饱和,无法及时有效的输送废灰,可能导致废灰在灰斗内堆积,挤压到过滤仓内的陶瓷滤管,最终导致滤管破损、断裂,无法进行废气处理,不利于提高输灰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滤房输灰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滤房输灰系统,旨在解决滤房输灰系统中废灰易堆积、输灰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滤房输灰,包括废烟过滤装置和废灰输送装置,所述废烟过滤装置包括输烟管和过滤仓,所述输烟管用于输送废烟,所述过滤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滤仓并联于所述输烟管上,所述过滤仓用于过滤所述废烟中的废灰;所述废灰输送装置包括仓泵、输灰管和增压管道,各所述过滤仓的底部均对应连接有所述仓泵,所述仓泵用于储存废灰且各所述仓泵的底部均连通于所述输灰管上,所述增压管道包括多个增压支路,所述增压支路与所述仓泵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仓泵上,所述增压支路用于向对应地所述仓泵中通入压缩空气,以使所述仓泵中的废灰进入所述输灰管中。
可选地,所述仓泵包括仓泵主体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仓泵主体内具有容腔,所述容腔的一端与所述过滤仓连通,所述容腔的另一端与所述输灰管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腔的底壁,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仓泵内的压力。
可选地,所述废灰输送装置还包括连通管和输灰阀,所述连通管与所述仓泵的数量一致,各所述连通管分别连通于所述输灰管和对应的所述仓泵之间,所述输灰阀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上。
可选地,所述过滤仓包括过滤仓主体和陶瓷滤芯,所述过滤仓主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陶瓷滤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陶瓷滤芯内设有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烟管和所述仓泵连通。
可选地,所述过滤仓主体的底部呈渐缩设置形成排尘通道,所述排尘通道的收缩端形成排尘口,所述排尘口与所述仓泵连通。
可选地,所述过滤仓还包括反吹机构,所述反吹机构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反吹机构用于吹落所述陶瓷滤芯上的废灰。
可选地,所述滤房输灰系统还包括引风机和输风管,所述输风管与各所述过滤仓的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输风管的出口与所述引风机连通。
可选地,所述废灰输送装置还包括增压阀,所述增压阀设置于所述增压管道上,所述增压阀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增压管道。
可选地,所述滤房输灰系统还包括废灰罐,所述废灰罐与所述输灰管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废烟过滤装置还包括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过滤仓的数量一致,且各进气支管分别连通于对应的所述过滤仓和所述输烟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输烟管将废烟输送至各个过滤仓中,过滤仓能够过滤废烟中的废灰,废灰掉落至于过滤仓连通的对应的仓泵中,仓泵上对应连接有增压支路,通过增压支路向仓泵中通入压缩空气,从而增大仓泵内的压强,使得仓泵中的废灰进入到输灰管中。本实用新型中,各个过滤仓中的废灰都由对应的仓泵进行输灰,避免了因废灰量突增导致仓泵堵灰而无法及时有效的输送废灰的情况,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滤房输灰系统中废灰易堆积的问题,提高了输灰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房输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滤房输灰系统 21 仓泵
10 废烟过滤装置 211 仓泵主体
11 输烟管 22 输灰管
12 过滤仓 23 增压管道
121 过滤仓主体 24 增压阀
122 排尘通道 25 连通管
122a 排尘口 26 输灰阀
123 反吹机构 30 引风机
13 进气支管 40 输风管
20 废灰输送装置 50 废灰罐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滤房输灰系统,旨在解决滤房输灰系统中废灰易堆积、输灰效率低的问题。
如图1所示,滤房输灰系统100包括废烟过滤装置10和废灰输送装置20,废烟过滤装置10包括输烟管11和过滤仓12,输烟管11用于输送废烟,过滤仓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过滤仓12并联于输烟管11上,过滤仓12用于过滤废烟中的废灰;废灰输送装置20包括仓泵21、输灰管22和增压管道23,各过滤仓12的底部均对应连接有仓泵21,仓泵21用于储存废灰且各仓泵21的底部均连通于输灰管22上,增压管道23包括多个增压支路,增压支路与仓泵21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仓泵21上,增压支路用于向对应地仓泵21中通入压缩空气,以使仓泵21中的废灰进入输灰管22中。输烟管11将废烟输送至各个过滤仓12中,过滤仓12能够过滤废烟中的废灰,废灰掉落至于过滤仓12连通的对应的仓泵21中,仓泵21上对应连接有增压支路,通过增压支路向仓泵21中通入压缩空气,从而增大仓泵21内的压强,使得仓泵21中的废灰进入到输灰管22中,以完成输灰作业。多个过滤仓12并联于输烟管11上,且各个过滤仓12中的废灰都由对应的仓泵21进行输灰,既提高了废烟过滤的效率,又避免了废灰量突增导致仓泵21堵灰而无法及时有效的输送废灰的情况,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滤房输灰系统100中废灰易堆积的问题,提高了输灰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仓泵21包括仓泵21主体211和压力传感器,仓泵21主体211内具有容腔,容腔的一端与过滤仓12连通,容腔的另一端与输灰管22连通,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容腔的底壁,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仓泵21内的压力。过滤仓12中的废灰掉落至容腔内,随着容腔内的废灰增多,压力传感器的读数而增大,当增压支管向容腔中通入压缩空气时,仓泵21中的废灰通过对应的连通管25输送至输灰管22中,当压力传感器的读数降为0.02MPa时,仓泵21内废灰输送完毕。
废灰输送装置20还包括连通管25和输灰阀26,连通管25与仓泵21的数量一致,各连通管25分别连通于输灰管22和对应的仓泵21之间,输灰阀26设置于连通管25上。输灰阀26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连通管25上,开启输灰阀26时,对应的仓泵21中的废灰通过连通管25输送至输灰管22中;关闭输灰阀26时,废灰在仓泵21的容腔中堆积,作业人员可以通过输灰阀26对各个仓泵21分批进行输灰作业,从而避免了多个仓泵21同时输灰而堵塞输灰管22的情况,有效地降低了输灰系统的堵灰概率,保证了滤房输灰系统100的正常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过滤仓12包括过滤仓主体121和陶瓷滤芯,过滤仓主体121内具有安装腔,陶瓷滤芯安装于安装腔内,陶瓷滤芯内设有两端开口的通道,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输烟管11和仓泵21连通。废烟通过输烟管11进入陶瓷滤芯的通道内,且废烟经过陶瓷滤芯的过滤后,废灰掉落至与通道连通的仓泵21中或者附着在通道的内壁上,而过滤后的废气进入安装腔中,从而能够避免废灰堆积在陶瓷滤芯的通道中,防止因废灰堆积而造成陶瓷滤芯断裂,提高了输灰效率。
进一步地,过滤仓主体121的底部呈渐缩设置形成排尘通道122,排尘通道122的收缩端形成排尘口122a,排尘口122a与仓泵21连通。废灰从陶瓷滤芯的通道掉落至排尘通道122中,并沿排尘通道122的内壁汇入至排尘口122a处,再通过排尘口122a输送至仓泵21中,呈渐缩设置的排尘通道122对废灰具有导向作用,使得掉落的废灰均汇入排尘口122a处,能够有效地避免废灰在排尘通道122中堆积,从而提高滤房输灰系统100的输灰效率。
更进一步地,过滤仓12还包括反吹机构123,反吹机构123与安装腔连通,反吹机构123用于吹落陶瓷滤芯上的废灰。反吹机构123的出风口与安装腔连通,反吹机构123能够向安装腔内吹入空气,从而使空气穿过陶瓷滤芯的外壁进入通道中,以将附着在陶瓷滤芯内壁上的废灰吹落,防止陶瓷滤芯因废灰堆积过多而堵塞,保证陶瓷滤芯的过滤效果,增长陶瓷滤芯的使用寿命。各个过滤仓12均包括反吹机构123,作业人员对过滤仓12进行分批反吹作业或单独反吹作业,从而避免废灰产量突增而造成陶瓷滤芯的通道堵塞,保证输灰作业的作业安全。
此外,滤房输灰系统100还包括引风机30和输风管40,输风管40与各过滤仓12的安装腔连通,输风管40的出口与引风机30连通。引风机30通过输风管40抽取各安装腔中的气体,从而降低各安装腔中的压强,在压强的作用下,废烟从而输烟管11进入陶瓷滤芯的通道中,并穿过陶瓷滤芯的内壁,废烟通过陶瓷滤芯的过滤分离成废灰和废气,废灰附着在通道的内壁上或掉落至仓泵21中,废气穿过通道的内壁进入安装腔中,然后在压强的作用下进入输风管40中,最后排出。输风管40连通的各过滤仓12的安装腔,以便于废烟过滤后,废气能够通过输风管40统一排出至外界,而引风机30为废烟的过滤和废气的排放提供了驱动力,有利于提高废气的排放效率。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废灰输送装置20还包括增压阀24,增压阀24设置于增压管道23上,增压阀24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以开启或关闭增压管道23。当压力传感器的读数达到指定值时,打开对应的输灰阀26,增压阀24接收到对应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号开启增压管道23,压缩空气通过增压管道23进入仓泵21中,仓泵21中的废灰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通过连通管25输送至输灰管22中;当压力传感器的读数降为0.02MPa时,仓泵21内废灰输送完毕后,增压阀24接收对应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关闭增压阀24。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仓泵21中的压力大小,并将信号反馈给增压阀24,增压阀24则能够根据接收的型号开启或关闭增压管道23,既能够保证输灰作业的作业效率,又能减少能源浪费,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难度。
滤房输灰系统100还包括废灰罐50,废灰罐50与输灰管22的出口连通。各仓泵21中的废灰通过对应的连通管25输送至输灰管22后,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废灰继续通过输灰管22输送至废灰罐50中,废灰罐50能够收集输灰管22中排出的废灰,且便于作业人员对废灰进行集中处理。
另外,废烟过滤装置10还包括多个进气支管13,进气支管13与过滤仓12的数量一致,且各进气支管13分别连通于对应的过滤仓12和输烟管11之间。在输烟管11与各个过滤仓12之间分别设置进气支管13,以便于输烟管11中的废烟能够通过进气支管13均匀地进入到个过滤仓12中,有利于提高废烟过滤装置10的过滤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房输灰系统包括:
废烟过滤装置,所述废烟过滤装置包括输烟管和过滤仓,所述输烟管用于输送废烟,所述过滤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滤仓并联于所述输烟管上,所述过滤仓用于过滤所述废烟中的废灰;
废灰输送装置,所述废灰输送装置包括仓泵、输灰管和增压管道,各所述过滤仓的底部均对应连接有所述仓泵,所述仓泵用于储存废灰且各所述仓泵的底部均连通于所述输灰管上,所述增压管道包括多个增压支路,所述增压支路与所述仓泵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仓泵上,所述增压支路用于向对应地所述仓泵中通入压缩空气,以使所述仓泵中的废灰进入所述输灰管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仓泵包括仓泵主体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仓泵主体内具有容腔,所述容腔的一端与所述过滤仓连通,所述容腔的另一端与所述输灰管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腔的底壁,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仓泵内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灰输送装置还包括连通管和输灰阀,所述连通管与所述仓泵的数量一致,各所述连通管分别连通于所述输灰管和对应的所述仓泵之间,所述输灰阀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仓包括过滤仓主体和陶瓷滤芯,所述过滤仓主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陶瓷滤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陶瓷滤芯内设有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烟管和所述仓泵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仓主体的底部呈渐缩设置形成排尘通道,所述排尘通道的收缩端形成排尘口,所述排尘口与所述仓泵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仓还包括反吹机构,所述反吹机构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反吹机构用于吹落所述陶瓷滤芯上的废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房输灰系统还包括引风机和输风管,所述输风管与各所述过滤仓的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输风管的出口与所述引风机连通。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灰输送装置还包括增压阀,所述增压阀设置于所述增压管道上,所述增压阀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增压管道。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房输灰系统还包括废灰罐,所述废灰罐与所述输灰管的出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房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烟过滤装置还包括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过滤仓的数量一致,且各进气支管分别连通于对应的所述过滤仓和所述输烟管之间。
CN202320611017.5U 2023-03-24 2023-03-24 滤房输灰系统 Active CN219663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1017.5U CN219663205U (zh) 2023-03-24 2023-03-24 滤房输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1017.5U CN219663205U (zh) 2023-03-24 2023-03-24 滤房输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3205U true CN219663205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6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1017.5U Active CN219663205U (zh) 2023-03-24 2023-03-24 滤房输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3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63205U (zh) 滤房输灰系统
CN218014570U (zh) 一种气力喷吹清灰处理器
CN110282437A (zh) 吸料结构及具有其的尿素机
CN214862079U (zh) 金属滤袋除尘器清灰系统
CN210613259U (zh) 一种脉冲式防燃爆除尘装置
CN210688237U (zh) 一种自降温型火化炉
CN112682175A (zh) 一种不可逆排尘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
CN208107439U (zh) 一种集尘器出料输送装置
CN109045876B (zh) 一种压气引射过滤装置
CN219664034U (zh) 一种带有卸料口吸尘功能的旋风除尘系统
CN218707195U (zh) 灰斗输灰系统
CN217735741U (zh) Pcf反洗风机系统
CN218936379U (zh) 脱硝前输灰系统
CN216092670U (zh) 一种新型炭黑主袋滤器反吹系统
CN208356368U (zh)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CN220834596U (zh) 一种锅炉烟气净化装置
CN210219317U (zh) 氮气排放的消音设备
CN219566815U (zh) 负压无堵料输送系统及氮气保护负压无堵料输送系统
CN217437142U (zh) 一种输灰结构及废气处理系统
CN220506160U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除尘装置
CN114183247B (zh) 一种灵活自适应高效排尘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
CN217380750U (zh) 一种防堵塞长寿命免维护空气滤清器
CN215543367U (zh) 一种槽底排砂机构
CN220802475U (zh) 用于洁净室压缩空气管道的除杂系统
CN218349254U (zh) 一种引风管道自动清扫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粉尘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