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9572U - 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9572U
CN219659572U CN202320281465.3U CN202320281465U CN219659572U CN 219659572 U CN219659572 U CN 219659572U CN 202320281465 U CN202320281465 U CN 202320281465U CN 219659572 U CN219659572 U CN 219659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racket
functional component
support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14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密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14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9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9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95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支架应用于电控设备中,电控设备包括第一功能组件和第二功能组件,支架包括承载件和两个支撑件,承载件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连接的两个连接体,两个连接体分别位于主体相对的两侧,主体用于承载第一功能组件,且主体以及连接体均设有加强筋,一个支撑件与一个连接体连接以支撑承载件并避空第二功能组件中的元器件,支撑件在支撑主体时能够避空第二功能组件的元器件,并通过在主体和连接体上设置加强筋,能够增强主体和连接体的强度,进而使得承载件实现避空第二功能组件的元器件的同时提高自身强度。

Description

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
背景技术
逆变设备正常运行时,可通过断路器接通或分断电路,合理的控制逆变设备。
相关技术中,断路器设置在逆变设备时,可以通过支架支撑断路器以抬高断路器的高度,方便断路器显露,但相关支架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多,容易对其他元器件造成干涉,若要避空其他元器件,则会造成支架的强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以稳定地支撑断路器的同时避空其他元器件。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支架应用于电控设备中,电控设备包括第一功能组件和第二功能组件。支架包括承载件和两个支撑件,承载件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连接的两个连接体,两个连接体分别位于主体相对的两侧,主体用于承载第一功能组件,且主体以及连接体均设有加强筋。两个所述支撑件中的每一个支撑件与两个所述连接体中的每一个连接体连接以支撑所述承载件并避空所述第二功能组件中的元器件。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连接体分别设于主体相对的两侧,并在连接体上设置支撑件,以两个支撑件之间具有容纳第二功能组件的空间,使得支撑件在支撑主体时能够避空第二功能组件的元器件,并通过在主体和连接体上设置加强筋,能够增强主体和连接体的强度,进而使得承载件实现避空第二功能组件的元器件的同时提高自身强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主体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连接体包括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连接第二加强筋。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体上设置第三加强筋,能够提高连接体的抗压强度及抗变形强度,进而提高主体的结构强度。另外,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进一步提高主体的结构强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体中的至少一个呈三角板结构,三角板结构的一条边与主体连接,与边相对的三角板结构的顶点连接支撑件。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三角板结构的一条边与主体连接,能够增加三角板结构与主体之间连接处的长度,进而增加对主体的支撑范围,实现平衡主体上的应力分布。
另外,沿平行该边所在方向,三角板结构由该边到该顶点的尺寸逐渐较小,相比于方形板的结构,能够减少遮挡第二功能组件的面积,降低对第二功能组件周边空气流通的影响。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体中的至少一个呈梯形板结构,梯形板结构的下底与主体连接,与下底相对的梯形板结构的上底连接支撑件。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梯形板结构的下底与主体连接,能够增加梯形板结构与主体之间连接处的长度,进而增加对主体的支撑范围,实现平衡主体上的应力分布。
另外,沿平行该下底所在方向,梯形板结构由该下底到上底的尺寸逐渐较小,相比于方形板的结构,能够减少遮挡第二功能组件的面积,降低对第二功能组件周边空气流通的影响。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支撑部的安装部,支撑部和安装部分别连接于连接体,支架通过安装部进行固定。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安装部与连接体连接,使得支架能够通过安装部进行固定,以实现支架的装配。通过将支撑部连接安装部,能够便于支撑部和安装部一体成型,以方便制作。通过将支撑部与连接体连接,能够支撑连接体及主体,以抬高承载件。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支架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形成于主体上,且被配置为固定第一功能组件。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主体上形成固定第一功能组件的固定件,能够将第一功能组件限制在主体上,以避免第一功能组件在主体上移动和摇晃。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与固定部连接的限位部,固定部设有用以容纳第一功能组件的容纳腔,限位部位于容纳腔内,并抵顶第一功能组件以使第一功能组件与主体之间存在间距。
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功能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时,限位部抵顶第一功能组件,以使第一功能组件与主体之间存在间距,即抬高第一功能组件,便于显露第一功能组件,进而便于对第一功能组件进行操作。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设备,包括箱体,逆变设备包括断路器、电路板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支架,断路器设于承载件,电路板包括接线端子,电路板设于承载件的一侧,且电路板设于支撑件之间,以露出接线端子。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储能一体机,包括供电设备和上述实施例中的逆变设备,逆变设备连接供电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逆变储能一体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逆变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逆变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逆变设备的切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一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另一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逆变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逆变储能一体机 100、逆变设备 01、支架
10、承载件 11、主体 111、通孔
12、连接体 13、加强筋 131、第一加强筋
132、第二加强筋 133、第三加强筋 14、固定件
141、固定部 1411、容纳腔 142、限位部
20、支撑件 21、支撑部 22、安装部
221、螺纹孔 23、加强部 02、断路器
03、电路板 31、接线端子 04、箱体
05、盖板 200、供电设备 900、电控设备
91、第一功能组件 92、第二功能组件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c、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断路器设置在逆变设备时,可以通过支架支撑断路器以抬高断路器的高度,使得断路器显露于逆变设备外,方便用户,但相关支架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多,容易对其他元器件造成干涉,若要避空其他元器件,则会造成支架的强度不够。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支架应用于电控设备中,电控设备包括第一功能组件和第二功能组件。支架包括承载件和两个支撑件,承载件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连接的两个连接体,两个连接体分别位于主体相对的两侧。主体用于承载第一功能组件,且主体以及连接体均设有加强筋。两个所述支撑件中的每一个支撑件与两个所述连接体中的每一个连接体连接以支撑所述承载件并避空所述第二功能组件中的元器件。
逆变设备100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及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逆变设备100能够与供电设备200进行结合并形成逆变储能一体机1000。当逆变储能一体机1000供电时,通过逆变设备100将供电设备200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向外界的照明设备、空调和加热设备等电器供电,当逆变储能一体机1000储能时,通过逆变设备100将并网发电系统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送至供电设备200,并通过供电设备200将直流电进行储存。
请参照图2和图3,逆变设备100包括箱体04、盖板05和断路器02,箱体04的一侧设有开口(未示出),盖板05设于箱体04并覆盖或敞开开口,断路器02装配于箱体04内并部分显露于箱体04,以便于用户操作断路器02。逆变设备100正常运行时,可通过断路器02接通或分断电路,合理的控制逆变设备100。当需要操作断路器02时,打开盖板05,通过敞开开口向用户呈现显露于箱体04的断路器02,当结束断路器02的操作时,盖上盖板05,通过盖板05覆盖开口将断路器02封装在箱体04内。
本申请中的支架01,通过在两个连接体12分别设于主体11相对的两侧,并在连接体12上设置支撑件20,两个支撑件20之间具有容纳第二功能组件92的空间,使得支撑件20在支撑主体11时能够避空第二功能组件92的元器件,并通过在主体11和连接体12上设置加强筋13,能够增强主体11和连接体12的强度,进而使得承载件10实现避空第二功能组件92的元器件的同时提高自身强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更好的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出说明,将结合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和第三方向c进行说明。第一方向a为主体11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b为两个连接体12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c为支撑件20的高度方向。其中,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分别垂直于第三方向c,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形成夹角。
请参照图1和图4,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01。支架01应用于电控设备900中,电控设备900包括第一功能组件91和第二功能组件92。将支架01设置在电控设备900内时,能够将第一功能组件91和第二功能组件92间隔开。
可选的,电控设备900可以是逆变设备100、逆变储能一体机1000、稳压器或整流器等。
请参照图5,支架01包括承载件10和两个支撑件20,承载件10分别连接两个支撑件20。承载件10用于承载第一功能组件91,且承载件10通过两个支撑件20装配于电控设备900中。两个支撑件20和承载件10围成一个容纳空间,第二功能组件92设置在该容纳空间内。
请参照图5,承载件10包括主体11、两个连接体12和加强筋13,沿第二方向b,主体11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一个连接体12,两个所述连接体12中的每一个连接体12连接两个所述支撑件20中的其中一个支撑件20。主体11用以承载并固定第一功能组件91。通过将连接体12沿第二方向b设于主体11的相对两侧,能够减小承载件10在第一方向a上的尺寸,以减小支架01在第一方向a上的尺寸,同时能够避免因在第一方向a的尺寸过大而干涉其他元器件。
主体11以及连接体12均设有加强筋13,以提高主体11和连接体12的抗压强度及抗变形强度,提高主体11以及连接体12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11包括第一加强筋131和第二加强筋132,第一加强筋131和第二加强筋132交叉设置,两个连接体12均包括第三加强筋133,第三加强筋133连接两个连接体12的第二加强筋132。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31和第二加强筋132,能够进一步提高主体11的结构强度。可选的,第一加强筋131大致平行第一方向a,第二加强筋132和第三加强筋133大致平行第二方向b。
请参照图5和图6,主体11设有通孔111。沿第三方向c,通孔111贯穿主体11,以避让用来第二功能组件92上的元器件的装配工具。例如,在安装支架01时,需要使用到起子穿过通孔111操作第二功能组件92上的螺钉。
在一实施例中,通孔11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通孔111设于主体11形成固定件14的部位,另一个通孔111设于主体11远离固定件14的部位。
请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支架01还包括固定件14。固定件14形成于主体11上,且被配置为固定第一功能组件91。通过在主体11上形成固定第一功能组件91的固定件14,能够将第一功能组件91限制在主体11上,以避免第一功能组件91在主体11上移动和摇晃。
请参照图5,固定件14包括固定部141和限位部142。固定部141设有容纳腔1411。支架01通过将第一功能组件91设置在容纳腔1411内,能够对第一功能组件91进行固定。限位部142设于容纳腔1411的内壁,当第一功能组件91设置在容纳腔1411内时,限位部142抵顶第一功能组件91,以使第一功能组件91与主体11之间存在间距,即抬高第一功能组件91,使第一功能组件91能够显露于电控设备900,便于对第一功能组件91进行操作。
作为示例性的,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141包括四个方形板,四个方形板围合形成容纳腔1411,且每一方形板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142,以便限位部142环绕容纳腔1411设置,进而能够在多个方向对第一功能组件91进行限位。显然,固定部141还可以为一个环形板,容纳腔1411由环形板首尾相连而围合形成,或固定部141还可以为三个方形板,容纳腔1411由三个方形板围合形成,或固定部141还可以为多个方形板,只要多个方形板围合形成容纳腔1411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部1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部142环绕设于固定部141的内壁面,以抵顶于第一功能组件91的周侧。通过多个限位部142抵顶于第一功能组件91的周侧,能够在多个方向对第一功能组件91进行限位,以稳定地固定第一功能组件91。并且,限位部142大致呈直角梯形,即限位部142朝向第一功能组件91的表面为斜面,该斜面向容纳腔1411的中心倾斜,以在第一功能组件91逐渐进入容纳腔1411时,限位部142能够逐渐抵顶第一功能组件91,并使第一功能组件91停止进入容纳腔1411时,第一功能组件91的底面与主体11之间存在间距,即抬高第一功能组件91,便于显露第一功能组件91,进而便于对第一功能组件91进行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14的数量为两个。沿第一方向a,两个固定件14分别形成主体11的不同端部,以便将两个第一功能组件91分别固定于主体11的不同端部。另外,通过两个固定件14中的限位部142抵顶对应的第一功能组件91,以使第一功能组件91与主体11之间存在间距,便于两个第一功能组件91沿第三方向c显露于同一高度外或不同高度外。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体12中的至少一个呈三角板结构。三角板结构的一条边与主体11连接,与该边相对的三角板结构的顶点连接支撑件20。通过将该三角板结构的一条边与主体11连接,相比于该三角板结构的顶点与主体11的连接,能够增加该三角板结构与主体11之间沿第一方向a的连接处的长度,进而增加对主体11的支撑范围,实现平衡主体11上的应力分布。另外,沿第一方向a,该三角板结构由该边到该顶点的尺寸逐渐较小,相比于方形板的结构,能够减少遮挡第二功能组件92的面积,降低对第二功能组件92周边空气流通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三角板结构是指,沿主体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大致呈三角形状。显然,连接体12还可以呈其他多边形结构或不规则形结构,只要能实现主体11与支撑件20之间的连接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b,三角板结构连接于主体11的侧边,以使三角板结构与主体11处于同一平面内,便于三角板结构与主体11的一体成型,以方便制作。当然,三角板结构与主体11也可分别单独制作,只要能够实现主体11与支撑件20之间的连接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体12中的至少一个呈梯形板结构。梯形板结构的下底与主体11连接,与下底相对的梯形板结构的上底连接支撑件20。通过将该梯形板结构的下底与主体11连接,相比于该梯形板结构的顶点与主体11的连接,能够增加该梯形板结构与主体11之间沿第一方向a的连接处的长度,进而增加对主体11的支撑范围,实现平衡主体11上的应力分布。另外,沿第一方向a,该梯形板结构由该下底到该上底的尺寸逐渐较小,相比于方形板的结构,能够均衡重量,以提高支架01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梯形板结构是指,沿主体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大致呈梯形,且大致平行的两条边中较长的一条为下底,另一条则为下底。显然,连接体12还可以呈其他多边形结构或不规则形结构,只要能实现主体11与支撑件20之间的连接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b,梯形板结构连接于主体11的侧边,以使梯形板结构与主体11处于同一平面内,便于梯形板结构与主体11的一体成型,以方便制作。当然,梯形板结构与主体11也可分别单独制作,只要能够实现主体11与支撑件20之间的连接即可。
请参照图6,支撑件20与连接体12连接,且支撑件20包括支撑部21和安装部22。支撑件20通过支撑部21能够提升对承载件10的支撑力,承载件10能够通过安装部22装配于电控设备900中。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部21呈板状结构,且该板状结构沿第一方向a延伸,以增加该板状结构在第一方向a上的支撑面积,提高对承载件10的支撑强度,增强支架01的整体稳定性。
请参照图6,安装部22设有螺纹孔221,该螺纹孔221贯穿安装部22和连接体12,以通过具有螺纹的连接件与该螺纹孔221配合固定支架01,具有螺纹的连接件可以是螺栓。
请参照图6,支撑件20还包括加强部23,加强部23连接安装部22和连接体12。通过在支撑件20上设置加强部23,能够增强安装部22和连接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降低安装部22在连接体12上产生倾斜的几率或安装部22与连接体12发生分离的几率。
可选的,加强部23可以呈三角板结构,还可以呈梯形板结构,只要能够增强安装部22和连接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即可。
请参照图7,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设备100,逆变设备100可应用于逆变储能一体机1000。逆变设备100包括箱体04、断路器02、电路板03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支架01。支架01设置在箱体04内,断路器02设于承载件10,电路板03包括接线端子31,电路板03设于承载件10的一侧,且电路板03设于两个支撑件20和承载件10围成的容纳空间内,以露出接线端子31。
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03通过接线端子31与其他设备连接。断路器02通过支架01装配于箱体04中并显露箱体外,以便于操作断路器0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功能组件91可以为断路器02,还可以为电源和控制器等其他需要被装配的组件,第二功能组件92可以为电路板03,还可以为电源和控制器等其他需要被装配的组件。
请参照图1,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储能一体机1000。逆变储能一体机1000包括供电设备2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逆变设备100。逆变设备100连接供电设备200。供电设备200用以储存来自逆变设备100的电流及向逆变设备100供应电流。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应用于电控设备中,所述电控设备包括第一功能组件和第二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承载件,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两个连接体,两个连接体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相对的两侧,所述主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功能组件,且所述主体以及所述连接体均设有加强筋;
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中的每一个支撑件与两个所述连接体中的每一个连接体连接以支撑所述承载件并避空所述第二功能组件中的元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
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体中的至少一个呈三角板结构,所述三角板结构的一条边与所述主体连接,与所述边相对的所述三角板结构的顶点连接所述支撑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体中的至少一个呈梯形板结构,所述梯形板结构的下底与所述主体连接,与所述下底相对的所述梯形板结构的上底连接所述支撑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安装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安装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体,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安装部进行固定。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形成于所述主体上,且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一功能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固定部设有用以容纳所述第一功能组件的容纳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抵顶所述第一功能组件以使所述第一功能组件与所述主体之间存在间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环绕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内壁面,以抵顶于所述第一功能组件的周侧。
9.一种逆变设备,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设备包括断路器、电路板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所述断路器设于所述承载件,所述电路板包括接线端子,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承载件的一侧,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支撑件之间,以露出所述接线端子。
10.一种逆变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设备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设备,所述逆变设备电连接所述供电设备。
CN202320281465.3U 2023-02-03 2023-02-03 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 Active CN219659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1465.3U CN219659572U (zh) 2023-02-03 2023-02-03 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1465.3U CN219659572U (zh) 2023-02-03 2023-02-03 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9572U true CN219659572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1465.3U Active CN219659572U (zh) 2023-02-03 2023-02-03 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95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4082B2 (en) Battery rack
CN110352633B (zh) 逆变器装置
US8995128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JP2020513143A (ja) 底接続型トレイ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14087B2 (ja) 電装筐体の取付方法および電装筐体装置
CN219659572U (zh) 支架、逆变设备及逆变储能一体机
JP5454339B2 (ja) 電装筐体の取付方法および電装筐体装置
CN210535736U (zh) 蓄电池支架及具有其的蓄电池装置
KR102416817B1 (ko) 배터리 팩의 외함,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JP6977484B2 (ja) 蓄電装置
CN215816156U (zh) 电池包组件及储能设备
JP694253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05163538B (zh) 电器盒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114498805A (zh) 一种用于多槽充电器的散热结构及多槽充电器
CN210296427U (zh) 电池模组外壳及电池模组
CN220544712U (zh) 带无线充电的储能电池
CN220189952U (zh) 一种扩展型插座
CN219643260U (zh) 面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电源
CN221102280U (zh) 堆叠式家庭储能电池箱
CN218770558U (zh) 一种固定架组件及方舱电站
JP2006333591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215816154U (zh) 电池包壳体及电源组件
CN216214586U (zh) 一种具有蓝牙功能的插座
CN217508705U (zh) 一种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8675917U (zh) 机箱和太阳能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