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8921U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8921U
CN219658921U CN202223537737.6U CN202223537737U CN219658921U CN 219658921 U CN219658921 U CN 219658921U CN 202223537737 U CN202223537737 U CN 202223537737U CN 219658921 U CN219658921 U CN 219658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
cell
insul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77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gu Power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gu Power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gu Power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gu Power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377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8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8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8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外壳基座、至少两个电池电芯、至少一个电芯连接件、复合正电极和复合负电极;所述外壳基座内设有至少两个电芯隔仓,每一所述电芯隔仓内设有一所述电池电芯;每一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一端与一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另一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相连,至少两个电池电芯串联形成电芯串组;所述复合正电极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第一个电池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复合负电极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最后一个电池电芯的负极相连。该电池组通过将多个电池电芯进行一体式整合,可以直接制作形成电池组,简化了制作流程且安装简便。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电池组是将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后加上保护板和其它电池辅料组装而成,以满足特定的输出需求。
传统上需要多个电池单体串联形成电池组时,都是先获得电池单体,再用连接片、框架或机箱等将各个电池单体组装起来,由于电池单体间需要进行功率连接设计,所以存在电池组设计复杂、制作流程繁琐且安装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以解决电池组功率连接设计复杂、制作流程繁琐且安装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外壳基座、至少两个电池电芯、至少一个电芯连接件、复合正电极和复合负电极;所述外壳基座内设有至少两个电芯隔仓,每一所述电芯隔仓内设有一所述电池电芯;每一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一端与一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另一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相连,至少两个电池电芯串联形成电芯串组;所述复合正电极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第一个电池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复合负电极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最后一个电池电芯的负极相连。
优选地,所述电池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两端的正极集流体与负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与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一端或所述复合正电极相连,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二端或所述复合负电极相连。
优选地,所述外壳基座包括外壳本体和至少一个分隔板,至少一个所述分隔板装配在所述外壳本体上,分隔所述外壳本体所形成的容置腔,形成至少两个电芯隔仓。
优选地,所述外壳基座还包括顶盖板,所述顶盖板装配在所述外壳本体的开口处,与每一所述分隔板垂直设置。
优选地,每一所述电芯隔仓对应的所述外壳本体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隔仓通孔,每一所述隔仓通孔处装配有陶瓷密封套;每一所述陶瓷密封套内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电芯连接件、所述复合正电极或者所述复合负电极装配于所述装配孔内,穿孔连接所述电池电芯;所述陶瓷密封套与所述隔仓通孔和所述复合正电极、复合负电极、电芯连接件之间的装配缝隙处设置有陶瓷填充材料。
优选地,所述电芯连接件包括导电片和第一绝缘组件;所述第一绝缘组件的两端分别装配在两个所述陶瓷密封套内,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陶瓷密封套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组件内,包括第一铝片和第一铜片;所述第一铝片的第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组件并与一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铝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铜片的第二端压接,所述第一铜片的第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组件并与另一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相连。
优选地,所述复合正电极包括导电铝片和第二绝缘组件;所述第二绝缘组件装配在所述陶瓷密封套内,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与所述陶瓷密封套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所述导电铝片的第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上,用于穿过所述陶瓷密封套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所述导电铝片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外部负载的正极,所述导电铝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固定所述外部负载的第一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导电铝片包括第二铝片和从所述第二铝片的第一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铝片;所述第二铝片装配在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上,所述第二铝片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并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第一个电池电芯相连;所述第三铝片的一侧抵接在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上,所述第三铝片的另一侧为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端,用于连接外部负载的正极;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铝片上的第一圆孔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上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同心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复合负电极包括导电铜片和第三绝缘组件;所述第三绝缘组件装配在所述陶瓷密封套内,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与所述陶瓷密封套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所述导电铜片的第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上,用于穿过所述陶瓷密封套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所述导电铜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固定所述外部负载的第二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导电铜片包括第二铜片和从所述第二铜片的第一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铜片;所述第二铜片装配在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上,所述第二铜片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三绝缘组件并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最后一个电池电芯相连;所述第三铜片的一侧抵接在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上,所述第三铜片的另一侧为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端,用于连接外部负载的负极;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铜片上的第二圆孔和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上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圆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同心同轴设置。
上述电池组通过设置外壳基座,将多个电池电芯进行一体式整合,并通过电芯连接件串联外壳基座内设置的多个电池电芯形成电池串组,可以直接制作形成电池组,简化了电池组的制作流程且安装简便,无需进行单电池的功率连接和组装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电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芯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复合正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复合负电极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图中:1、外壳基座;11、电芯隔仓;12、外壳本体;13、分隔板;14、陶瓷密封套;2、电池电芯;21、电芯主体;22、正极集流体;23、负极集流体;3、电芯连接件;31、导电片;311、第一铝片;312、第一铜片;32、第一绝缘组件;4、复合正电极;41、导电铝片;411、第二铝片;412、第三铝片;42、第二绝缘组件;43、第一连接孔;5、复合负电极;51、导电铜片;511、第二铜片;512、第三铜片;52、第三绝缘组件;53、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外壳基座1、至少两个电池电芯2、至少一个电芯连接件3、复合正电极4和复合负电极5;外壳基座1内设有至少两个电芯隔仓11,每一电芯隔仓11内设有一电池电芯2;每一电芯连接件3的第一端与一电池电芯2的正极相连,电芯连接件3的第二端与另一电池电芯2的负极相连,至少两个电池电芯2串联形成电芯串组;复合正电极4与电芯串组中的第一个电池电芯2的正极相连,复合负电极5与电芯串组中的最后一个电池电芯2的负极相连。
作为一示例,外壳基座1优选用铝材浇筑而成,如图1所示,外壳基座1内设有至少两个电芯隔仓11,电芯隔仓11呈列状排布于外壳基座1内,每一电芯隔仓11内均设有一电池电芯2并注入有电解液。外壳基座1内的一列电池电芯2中,从右往左或从左往右起的第一个电池电芯2的正极连接有复合正电极4、最后一个电池电芯2的负极连接有复合负电极5,电芯连接件3的一端连接一电池电芯2的正极,另一端连接相邻的一个电池电芯2的负极,将电池电芯2串联形成电芯串组。通过设置外壳基座1,将多个电池电芯2一体式整合,并通过电芯连接件3串联至少两个电池电芯2形成电芯串组,可以直接制作形成电池组,简化了电池组的制作流程,无需进行单电池的功率连接和组装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电芯2包括电芯主体21和设置在电芯主体21两端的正极集流体22与负极集流体23;正极集流体22与电芯连接件3的第一端或复合正电极4相连,负极集流体23与电芯连接件3的第二端或复合负电极5相连。
作为一示例,电芯主体21由正极片、负极片、离子交换膜层叠或者卷绕或者卷绕加层叠的方式制作而成;正极集流体22和负极集流体23延伸出电芯主体21的两端,用于汇集电流并充当极耳。正极集流体22采用铜箔,与复合正电极4或者电芯连接件3的第一端相连。负极集流体23采用铝箔,与复合负电极5或者电芯连接件3的第二端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基座1包括外壳本体12和至少一个分隔板13,至少一个分隔板13装配在外壳本体12上,分隔外壳本体12所形成的容置腔,形成至少两个电芯隔仓11。
作为一示例,外壳基座1包括外壳本体12和设置在外壳本体12内的至少一个分隔板13,分隔板13和外壳本体12为一体式浇筑成型。至少一个分隔板13在外壳本体12内呈列状平行排布,每一分隔板13连接外壳本体12的三个内侧面,将外壳本体12所形成的的容置腔分隔成至少两个电芯隔仓11。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基座1还包括顶盖板,顶盖板装配在外壳本体12的开口处,与每一分隔板13垂直设置。
作为一示例,外壳基座1还包括装配在外壳本体12开口处的顶盖板,顶盖板与每一分隔板13垂直设置,顶盖板的内侧面与分隔板13边缘抵接,使顶盖板与外壳本体12和分隔板13配合形成一列电芯隔仓11。在电池组制作过程中,首先将装好电池电芯2的外壳本体12整体放入真空烤箱中烘烤若干小时烤干水分,然后在干燥间环境中在各个电芯隔仓11中注入适量电解液,然后盖上顶盖板并通过激光焊进行密封,可以直接制作形成电池组,简化了电池组的制作流程,无需进行单电池的功率连接和组装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电芯隔仓11对应的外壳基座1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隔仓通孔,每一隔仓通孔处装配有陶瓷密封套14;每一陶瓷密封套14内开设有装配孔,电芯连接件3、复合正电极4或者复合负电极5装配于装配孔内,穿孔连接电池电芯2;陶瓷密封套14与隔仓通孔和电芯连接件3、复合正电极4、复合负电极5之间的装配缝隙处设置有陶瓷填充材料。
作为一示例,每一电芯隔仓11对应的外壳本体12处均设置有两个隔仓通孔,位于同一电芯隔仓11处的两个隔仓通孔分别设置在外壳本体12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每一隔仓通孔内均装配有陶瓷密封套14。该陶瓷密封套14上开设有装配孔,用于容纳电芯连接件3、复合正电极4或者复合负电极5穿过并与电池电芯2相连。隔仓通孔与陶瓷密封套14之间的装配间隙处和陶瓷密封套14与复合正电极4、复合负电极5、电芯连接件3之间的装配缝隙处均设置有陶瓷填充材料。其中,优选采用纳米级陶瓷材料作为陶瓷填充材料,其与陶瓷密封套14配合起到绝缘和防水密封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电芯连接件3包括导电片31和第一绝缘组件32;第一绝缘组件32的两端分别装配在两个陶瓷密封套14内,第一绝缘组件32与陶瓷密封套14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导电片31设置在第一绝缘组件32内,包括第一铝片311和第一铜片312;第一铝片311的第一端延伸出第一绝缘组件32并与一电池电芯2的正极相连,第一铝片311的第二端与第一铜片312的第二端压接,第一铜片312的第一端延伸出第一绝缘组件32并与另一电池电芯2的负极相连。
作为一示例,如图1、图3所示,电芯连接件3包括导电片31和套设于导电片31外部的第一绝缘组件32,第一绝缘组件32的两端分别装配于两个相邻的隔仓通孔处的陶瓷密封套14内,第一绝缘组件32与陶瓷密封套14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该陶瓷填充材料优选用纳米级陶瓷材料,其与陶瓷密封套14配合为电芯连接件3处提供绝缘密封。导电片31由第一铝片311和第一铜片312压接而成,第一铝片311为L形铝片,第一铜片312为L形铜片,第一铝片311与第一铜片312镜像设置,第一铝片311的第二端与第一铜片312的第二端压接。第一铝片311的第一端延伸出第一绝缘组件32用于穿过陶瓷密封套14进入外壳基座1内部,与电池电芯2的正极集流体22进行热压复合连接;第一铜片312的第一端延伸出第一绝缘组件32用于穿过陶瓷密封套14进入外壳基座1内部,与相邻的一个电池电芯2的负极集流体23进行热压复合连接,将电池电芯2串联形成电芯串组。
在一实施例中,复合正电极4包括导电铝片41和第二绝缘组件42;第二绝缘组件42装配在陶瓷密封套14内,第二绝缘组件42与陶瓷密封套14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导电铝片41的第一端装配在第二绝缘组件42上,用于穿过陶瓷密封套14连接电池电芯2的正极,导电铝片4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外部负载的正极,导电铝片41的第二端和第二绝缘组件42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固定外部负载的第一连接孔43。
作为一示例,如图1、图4所示,复合正电极4包括导电铝片41和第二绝缘组件42,第二绝缘组件42的一端装配于陶瓷密封套14的装配孔内,第二绝缘组42件与陶瓷密封套14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该陶瓷填充材料优选用纳米级陶瓷材料,其与陶瓷密封套14配合为复合正电极4处提供绝缘密封。导电铝片41的第一端装配在第二绝缘组件42内,其一端延伸出第二绝缘组件42用于穿过陶瓷密封套14进入外壳基座1内部,与电池电芯2的正极集流体22进行热压复合连接,导电铝片41的第二端与第二绝缘组件42之间贯通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3,外部负载的接线柱穿过第一连接孔43,并与导电铝片41抵接,使外部负载接通电池电芯2的正极,第二绝缘组件42对导电铝片41和外部负载的接线柱起到绝缘保护作用。在电池组制作过程中,第一连接孔43也用于接入充电机正极,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完成电池组活化。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铝片41包括第二铝片411和从第二铝片411的第一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铝片412;第二铝片411装配在第二绝缘组件42上,第二铝片411的第二端延伸出第二绝缘组件42并与电芯串组中的第一个电池电芯2相连;第三铝片412的一侧抵接在第二绝缘组件42上,第三铝片412的另一侧为电池组的正极连接端,用于连接外部负载的正极;第一连接孔43包括设置在第三铝片412上的第一圆孔和设置在第二绝缘组件42上的第一螺纹孔,第一圆孔和第一螺纹孔同心同轴设置。
作为一示例,如图1、图4所示,导电铝片41为L形,其包括第二铝片411和从第二铝片411的第一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铝片412。第二绝缘组件42的第一端套设与第二铝片411外,第二铝片411的第二端延伸出第二绝缘组件42并与电芯串组中的第一个电池电芯2的正极集流体22进行热压复合连接;第三铝片412的一侧抵接在第二绝缘组件42的第二端上,其另一侧为电池组的正极连接端。第三铝片412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与之抵接的第二绝缘组件42处设有与第一圆孔对应的第一螺纹孔,第一圆孔与第一螺纹孔同心同轴设置,形成用于连接固定外部负载的第一连接孔43,外部负载的接线柱穿过第一圆孔与第一螺纹孔,与第三铝片412抵接并与第一螺纹孔螺接,从而使外部负载线路接通电池电芯2的正极并固定于第二绝缘组件42内,第二绝缘组件42对导电铝片41和外部负载接线柱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复合负电极5包括导电铜片51和第三绝缘组件52;第三绝缘组件52装配在陶瓷密封套14内,第三绝缘组件52与陶瓷密封套14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导电铜片51的第一端装配在第三绝缘组件52上,用于穿过陶瓷密封套14连接电池电芯2的负极,导电铜片51的第二端和第三绝缘组件52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固定外部负载的第二连接孔53。
作为一示例,与复合正电极4结构类似地,如图1、图5所示,复合负电极5包括导电铜片51和第三绝缘组件52,第三绝缘组件52的第一端装配于陶瓷密封套14的装配孔内,第三绝缘组件52与陶瓷密封套14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该陶瓷填充材料优选用纳米级陶瓷材料,其与陶瓷密封套14配合为复合负电极5处提供绝缘密封。导电铜片51的第一端装配在第三绝缘组件52内,其一端延伸出第三绝缘组件52用于穿过陶瓷密封套14进入外壳基座1内部,与电池电芯2的负极集流体23进行热压复合连接,导电铜片51的第二端与第三绝缘组件52之间贯通开设有第二连接孔53,外部负载的接线柱穿过第二连接孔53,并与导电铜片51抵接,使外部负载接通电池电芯2的负极,第三绝缘组件52对导电铜片51和外部负载的接线柱起到绝缘保护作用。在电池组制作过程中将充电机的正极接入第一连接孔43,将充电机的负极接入第二连接孔53,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完成活化。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铜片51包括第二铜片511和从第二铜片511的第一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铜片512;第二铜片511装配在第三绝缘组件52上,第二铜片511的第二端延伸出第三绝缘组件52并与电芯串组中的最后一个电池电芯2进行热压复合连接;第三铜片512的一侧抵接在第三绝缘组件52上,第三铜片512的另一侧为电池组的负极连接端,用于连接外部负载的负极;第二连接孔53包括设置在第三铜片512上的第二圆孔和设置在第三绝缘组件52上的第二螺纹孔,第二圆孔和第二螺纹孔同心同轴设置。
作为一示例,与复合正电极4结构类似地,如图1、图5所示,导电铜片51为L形,其包括第二铜片511和从第二铜片511的第一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铜片512。第三绝缘组件52的第一端套设与第二铜片511外,第二铜片511的第二端延伸出第三绝缘组件52并与电芯串组中的最后一个电池电芯2的负极集流体23进行热压复合连接;第三铜片512的一侧抵接在第三绝缘组件52的第二端上,其另一侧为电池组的负极连接端。第三铜片512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与之抵接的第三绝缘组件52处设有与第二圆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二圆孔与第二螺纹孔同心同轴设置,形成用于连接固定外部负载的第二连接孔53,外部负载的接线柱穿过第二圆孔与第二螺纹孔,与第三铜片512抵接并与第二螺纹孔螺接,从而使外部负载线路接通电池电芯2的负极并固定于第三绝缘组件52内,第三绝缘组件52对导电铜片51和外部负载的接线柱起到绝缘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基座、至少两个电池电芯、至少一个电芯连接件、复合正电极和复合负电极;
所述外壳基座包括外壳本体和顶盖板,所述顶盖板装配在所述外壳本体的开口处,所述外壳本体内设有至少两个电芯隔仓,每一所述电芯隔仓内设有一所述电池电芯;
每一所述电芯隔仓对应的所述外壳本体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隔仓通孔,所述电芯连接件、所述复合正电极或者所述复合负电极设置于所述隔仓通孔内;
每一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一端与一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另一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相连,至少两个电池电芯串联形成电芯串组;
所述复合正电极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第一个电池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复合负电极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最后一个电池电芯的负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两端的正极集流体与负极集流体;
所述正极集流体与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一端或所述复合正电极相连,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电芯连接件的第二端或所述复合负电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基座包括至少一个分隔板,至少一个所述分隔板装配在所述外壳本体上,分隔所述外壳本体所形成的容置腔,形成至少两个电芯隔仓;
每一所述分隔板与所述顶盖板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隔仓通孔处装配有陶瓷密封套;
每一所述陶瓷密封套内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电芯连接件、所述复合正电极或者所述复合负电极装配于所述装配孔内,穿孔连接所述电池电芯;
所述陶瓷密封套与所述隔仓通孔和所述复合正电极、复合负电极、电芯连接件之间的装配缝隙处设置有陶瓷填充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连接件包括导电片和第一绝缘组件;
所述第一绝缘组件的两端分别装配在两个所述陶瓷密封套内,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陶瓷密封套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
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组件内,包括第一铝片和第一铜片;
所述第一铝片的第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组件并与一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铝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铜片的第二端压接,所述第一铜片的第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组件并与另一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正电极包括导电铝片和第二绝缘组件;
所述第二绝缘组件装配在所述陶瓷密封套内,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与所述陶瓷密封套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
所述导电铝片的第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上,用于穿过所述陶瓷密封套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正极,所述导电铝片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外部负载的正极,所述导电铝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固定所述外部负载的第一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铝片包括第二铝片和从所述第二铝片的第一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铝片;
所述第二铝片装配在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上,所述第二铝片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并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第一个电池电芯相连;
所述第三铝片的一侧抵接在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上,所述第三铝片的另一侧为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端,用于连接外部负载的正极;
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铝片上的第一圆孔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上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同心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负电极包括导电铜片和第三绝缘组件;
所述第三绝缘组件装配在所述陶瓷密封套内,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与所述陶瓷密封套的装配间隙处设有陶瓷填充材料;
所述导电铜片的第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上,用于穿过所述陶瓷密封套连接所述电池电芯的负极,所述导电铜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固定外部负载的第二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铜片包括第二铜片和从所述第二铜片的第一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铜片;
所述第二铜片装配在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上,所述第二铜片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三绝缘组件并与所述电芯串组中的最后一个电池电芯相连;
所述第三铜片的一侧抵接在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上,所述第三铜片的另一侧为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端,用于连接外部负载的负极;
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铜片上的第二圆孔和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组件上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圆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同心同轴设置。
CN202223537737.6U 2022-12-29 2022-12-29 电池组 Active CN219658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7737.6U CN219658921U (zh) 2022-12-29 2022-12-29 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7737.6U CN219658921U (zh) 2022-12-29 2022-12-29 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8921U true CN219658921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3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7737.6U Active CN219658921U (zh) 2022-12-29 2022-12-29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8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33891B2 (ja) 蓄電装置
CN107305939B (zh) 电池
KR20130116087A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KR20130130675A (ko) 쌍극 전극을 함유하는 장방형 전지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JP2012516006A (ja) 外被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セル
CN111769245A (zh) 一种电芯串并联的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2485494U (zh) 一种电芯串并联的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2838331B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9658921U (zh) 电池组
CN217214989U (zh) 电池
CN116169436A (zh) 一种内极柱、电芯和电池模组
CN213988960U (zh) 二次电池
CN213026396U (zh) 隔板及电池组
JP4052127B2 (ja) 薄型電池支持構造体、組電池及び車両
JP2023522680A (ja) 電池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システム、電池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KR20130034411A (ko) 에너지 저장 모듈
CN220324497U (zh) 电池
CN219321471U (zh) 一种模块化钠离子电池
CN220138361U (zh) 串联电池组
CN218602579U (zh) 一种电池
CN221708847U (zh) 电池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CN215644895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20368099U (zh) 电芯组件、电池、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20692277U (zh) 集流体、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8975614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