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8656U - 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8656U
CN219658656U CN202320859958.0U CN202320859958U CN219658656U CN 219658656 U CN219658656 U CN 219658656U CN 202320859958 U CN202320859958 U CN 202320859958U CN 219658656 U CN219658656 U CN 219658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arallel
melt
fuse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99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宁
石晓光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ongro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Zhongr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Zhongro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Zhongr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599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8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8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8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及新能源车领域,具体指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包括壳体,布置在壳体中的:激励源、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导体、灭弧腔室、及并联在导体上的并联熔体,并联熔体穿设灭弧腔室;在第二活塞的上方设置有预留腔室;激励源接收触发信号释放驱动力,驱动第一活塞断开导体后,驱动力进入预留腔室,进一步驱动第二活塞断开并联熔体。本发明通过增设延迟气道、双活塞、及并联熔体的延迟断开,通过双重延迟,增大延时时间,提高高电压场合下的分断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及新能源车领域,具体指可延时切断并联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路保护中,应用到的熔断器包括传统的熔断型熔断器及机械断开的激励熔断器。熔断熔断器结构简单,但是其存在有反应时间长、熔断不受控、功耗高、抗电流冲击能力低等缺陷。随着新能源车的开发及应用,近些年出现了通过机械断开的激励熔断器,且已经逐渐被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及各种需要受控的电路保护中。激励熔断器通过接收到触发信号触发激励源(气体发生装置),激励源释放大量高压气体作为驱动力,驱动动力装置断开与主回路串联的导体实现电路保护。激励熔断器具有分断可控、响应时间短等优点,但其也存在缺陷:因为空气中分断,分断故障电流小,当故障电流大时,空气断口处电弧比较大,很难实现断后绝缘。受制于导体结构和运动空间限制,难以设计更大的断口,因此单个断口耐压能力有限。在电压较低(例如500V),单断口可有有效分断,而面对高压时,单断口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有效分断。
为了提高激励熔断器灭弧能力和分断能力,又研发出在导体上并联熔体,通过断开导体后再断开并联熔体提高激励熔断器的分断能力。中国专利CN202022971233公开了一种依次断开导体和熔体的激励熔及应用其的配电单元、储能设备或新能源汽车,其采用在导体上并联熔体提高分断能力。虽然提高了激励熔断器的分断能力,但是由于是通过同一个动力装置完成导体和并联熔体的先后断开,还存在有一定缺陷:活塞速度太快,而熔体未充分限流或灭弧熔断,因此熔体活塞必须在较大的故障电流下切断电路,导致难以分断或断后绝缘性能降低;活塞通常会在数百微秒内运动到底,难以实现大延时,无法继续提高分断电流的上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延时断开熔体的激励熔断器,使导体断开后、并联熔体被机械断开前,可以充分实现限流,降低流过并联熔体上的电流,然后经过多次机械断开,在断口处形成较低能量的电弧,提高灭弧能力和分断能力,适用高电压场合下工作的激励熔断器。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包括:壳体,激励源、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导体、并联熔体、灭弧腔室,
所述激励源、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并联熔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体贯穿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并联熔体并联在所述导体上且穿设所述灭弧腔室;
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并排布置或者沿着所述导体的通流方向布置在所述激励熔断器的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二活塞的冲击端横跨在所述导体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二活塞的位移路径方向向下延伸;
沿着所述第二活塞的位移路径方向,在所述第二活塞的上方,设置有预留腔室;
所述激励源接收触发信号释放驱动力,所述驱动力驱动所述第一活塞动作,第一活塞断开所述导体后,所述驱动力进入所述预留腔室,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二活塞断开所述并联熔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塞的冲击端包括两条支腿,所述两条支腿沿着所述第二活塞的位移路径方向向下延伸,横跨所述导体设置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体的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并联熔体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切断装置,所述第二活塞驱动所述切断装置中的各组先后位移,分步断开所述并联熔体。
优选地,所述灭弧腔室内包括第一灭弧介质和第二灭弧介质,至少一组所述切断装置断开所述并联熔体后的断口位于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中,至少一组所述切断装置断开所述并联熔体后的断口位于第二灭弧介质中;对应于断口位于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切断装置先动作,对应于断口位于所述第二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切断装置后动作。
优选地,所述第二灭弧介质为气态灭弧介质,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为固态灭弧介质。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二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并联熔体的断口所在的空腔底部设置数个灭弧用金属丝网孔。
优选地,对应于断口位于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切断装置,封闭填充有所述第一灭弧介质的所述灭弧腔室部分。
优选地,对应于断口位于第一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嵌套设置的推块和导引块,所述并联熔体夹持在所述推块和导引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驱动力通过连通所述预留腔室的气道进入所述预留腔室,驱动所述第二活塞动作。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塞上固定设置有配重块。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的中间位置,或者,沿所述第二活塞的中轴线对称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并联熔体的熔断用狭颈位于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中。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活塞与其所在空腔内壁之间、第二活塞与其所在空腔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保护套,所述第一活塞外周的所述保护套设置有对应所述气道的开口;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分别与其对应的保护套密封接触。
优选地,所述激励源释放高压气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对应的保护套内。
本发明通过增设延迟气道、双活塞、及并联熔体上的延迟断开,实现双重延迟。具体地,在导体断开后,通过延迟气道,延迟第二活塞的动作时间,为第一重延迟;然后再通过并联熔体上的切断装置的先后动作,在并联熔体上先后形成多个断口,形成第二重延迟,使流经导体的电流具有足够的时间经并联熔体流过,由于并联熔体阻值远大于导体,因此,使并联熔体具有足够时间进行限流,成倍降低流过并联熔体的电流,从而降低并联熔体断开处的电弧能量。通过并联熔体的断开次数,提高电弧消耗的次数,通过逐级消耗电弧,提高灭弧能力,通过灭弧介质的参与,进行快速灭弧,提高灭弧能力和分断能力。
通过两个活塞设置,其中一个单独断开导体,另外一个单独断开并联熔体,使导体断开和并联熔体的断开互不干涉,相比较一个活塞现断开导体后断开并联熔体,具有更好的延迟效果。
通过双重延迟,增大延时时间,同时在并联熔体上增设延迟的空气断口,参与灭弧;通过延时,当故障电流较大时,首先在并联熔体形成熔断断口,然后在灭弧腔室中形成拉断断口,充分让灭弧介质参与灭弧,同时通过在灭弧介质中先后两次断开并联熔体,消灭或降低电弧能量;最后在并联熔体上形成空气断口,确保分断的可靠性。本发明可以在高电压场合中使用,比如1500V的高电压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初始状态时的从激励源及第一活塞处进行剖视的激励熔断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基础上第一活塞切断导体,气道导通、第二活塞还未动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基础上,第二活塞运动至第一切断装置、第三切断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从第二活塞进行剖视的、第二活塞驱动第一切断装置和第三切断装置断开并联熔体、与第三切断装置接触,第三切断装置断开并联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在图4基础上,第二活塞驱动第三切断装置断开并联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活塞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立体图,图b为侧视图,图c为主视图。
图7是第二活塞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立体图,图b为主视图,图c为图b的A-A剖面图。
图8是图1的A-A剖面图,即第三切断装置形成空气断口所在的位移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的初始状态时的从激励源及第一活塞处进行剖视的激励熔断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基础上第一活塞切断导体,气道导通、第二活塞还未动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基础上,第二活塞运动至第一切断装置、第三切断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在图11的基础上,从第二活塞进行剖视的、第二活塞驱动第一切断装置和第三切断装置断开并联熔体、与第三切断装置接触,第三切断装置断开并联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在图12基础上,第二活塞驱动第三切断装置断开并联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一保护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立体图,图b为正视图,图c为图b的B-B剖面图。
图15是第二保护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立体图,图b为正视图,图c为图b的B-B剖面图。
壳体10、导体11、激励源12、第一活塞13、头部131、支腿132、凹槽133、第二活塞14、头部141、支腿142、凹槽143、并联熔体16、第一切断装置17、第二切断装置18、第三切断装置19、气道20、灭弧腔室21、第一保护套22、第一开口221、第二开口222、第二保护套23、开口231、金属丝网孔2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包括:壳体,激励源、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导体、并联熔体、灭弧腔室;激励源、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并联熔体设置在壳体内,导体贯穿壳体设置,并联熔体并联在导体上且穿设灭弧腔室;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并排布置或者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沿着导体的通流方向布置在激励熔断器的壳体内,并且,第二活塞的冲击端横跨在导体两侧并沿着第二活塞的位移路径方向向下延伸;沿着第二活塞的位移路径方向,在第二活塞的上方,设置有预留腔室;激励源接收触发信号释放驱动力,驱动力驱动第一活塞动作,第一活塞断开导体后,驱动力进入预留腔室,进一步驱动第二活塞断开并联熔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并排布置或沿导体通流方向布置,使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动作互不干涉,即第一活塞断开导体,第二活塞断开并联熔体,将通过一个活塞断开导体和并联熔体的一个连贯动作,变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动作,可以使得延时的时间长短和延时方式上更加灵活;且并排设置两个活塞的设置方式,更为简单,易于实现。并排布置指的是沿着导体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在壳体内。
第一活塞所在的空腔与第二活塞所在的空腔通过气道连通;在第一活塞断开导体前,第一活塞阻断气道与激励源释放驱动力的空腔连通,当第一活塞断开导体后,气道与激励源释放驱动力的空腔连通,驱动第二活塞动作断开并联熔体。
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没有机械或者物理性连接关系,一个专门用于切导体,一个专门用于切并联熔体。第二活塞切断并联熔体的过程中,不需要通过先打断导体后再直接断开并联熔体,而是根据需要,延时使第二活塞断开并联熔体,非常有效的增加了切断导体到切断熔体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分断能力。
在并联熔体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切断装置,第二活塞驱动切断装置先后断开并联熔体。至少一组切断装置断开并联熔体的断口位于灭弧腔室中,至少一组切断装置断开并联熔体的断口位于空气中。断口位于灭弧腔室中的切断装置先动作,断口位于空气中的切断装置后动作。
下面举几个较佳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参看图1至图5,激励熔断器主要包括壳体10、导体11、激励源12、第一活塞13、第二活塞14、灭弧腔室21、并联熔体16、第一切断装置17、第二切断装置18、第三切断装置19,其中:
壳体10,可以是上下壳体、左右壳体、或上中下壳体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壳体10的材质要求绝缘,壳体1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加工成型。
导体11,为导电材质,穿设在壳体10中,导体11的两端为连接端,可与外部电路连接。在导体11上并联有并联熔体16。
在壳体10上设置有激励源12、第一活塞13、第二活塞14。激励源12为电子点火装置,其信号接收端可与外部的触发回路连接,接收触发回路发送的触发信号。在激励源12根据接收的触发信号点火,激励源中的化学药品反应释放高压气体于第一活塞13所在的空腔中,作为驱动力驱动第一活塞13向导体11方向位移,切断导体11,从而断开电路。
第一活塞13、第二活塞14分别位于壳体中不同的空腔中,且分别通过限位结构对初始位置进行限定。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所在的空腔通过气道20连通。在第二活塞14的头部与其所在空腔顶部之间预留有预留腔室,预留腔室通过气道20与第一活塞13所在的空腔连通。高压气体通过气道20后进入预留腔室中,然后驱动第二活塞位移。初始位置时,第一活塞13和激励源12之间的空腔需要确保激励源12释放的驱动力可以驱动第一活塞13克服限位结构后位移然后切断导体11。初始位置时,气道20与第一活塞13和激励源12之间的空腔不连通,当第一活塞13在驱动力下切断导体11后,气道20与激励源12和第一活塞13之间的空腔连通,激励源释放的高压气体通过气道20进入第二活塞14所在的空腔中的预留腔室中后,驱动第二活塞14克服限位结构后位移切断并联在导体11上的并联熔体16。因此,气道20的在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所在空腔中的开口位置很重要,需要满足第一活塞13切断导体11后的第一时间内与激励源12和第一活塞13间的空腔连通,使高压气体可以通过气道20进入第二活塞14所在空腔且可驱动第二活塞14位移。第二活塞14动作延迟时间由气道20在第一活塞13所在空腔中的开口位置、气道20的长度、截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当气道20的在第一活塞13所在空腔中的开口位置靠近激励源一端,高压气体进入气道20的时间早,则延时时间短,靠近导体一端,则延时时间长;气道20的长度越长,高压气体通过气道的时间长,则延迟时间越长,长度短,则延迟时间短;当气道20的截面积越小,可供通过的高压气体的流量小,则在第二活塞所在空腔中积聚至足够压力作为驱动力所需的时间越长,则延时时间越长,反之,截面积越大,延时时间越短。在实际设计中,根据需要延时的时间进行综合考虑。
在壳体10上设置有灭弧腔室21,并联熔体16穿过灭弧腔室21后与导体11导电连接。并联熔体16上设置有熔断用狭颈及机械断开的预断口。在灭弧腔室21中填充有第一灭弧介质,第一灭弧介质为固体灭弧介质,比如石英砂。固体灭弧介质吸收电弧能力更强,分断能力更高。在第二活塞14对应的并联熔体16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切断装置17、第二切断装置18、第三切断装置19共三组切断装置,三组切断装置分别位于对应的位移通道中,并联熔体16穿过位移通道,位移通道中为空气。其中,第一切断装置17、第二切断装置18夹持在并联熔体16上,第一切断装置17和第二切断装置18的两侧分别为灭弧腔室21,第一切断装置17和第二切断装置18封闭灭弧腔室21,避免第一灭弧介质进入其所在位移通道中。第一切断装置17和第二切断装置18对应的并联熔体16上的预断口位于灭弧腔室21中,当预断口被第一切断装置17和第二切断装置18拉断,在并联熔体上形成的断口位于灭弧腔室21中。第三切断装置19对应的并联熔体的预断口位于第三切断装置19所在的位移通道中,该位移通道中空气作为第二灭弧介质,当第三切断装置19断开与其对应的预断口,则在位移通道中形成空气断口。也就是说,第三切断装置19所在的位移通道中填充第二灭弧介质,第二灭弧介质为气态灭弧介质,比如空气。气态介质中,电流分断后的介质恢复速度更快,可以有效提升分断后的绝缘电阻。
第一切断装置17、第二切断装置18距离第二活塞14冲击端的距离小于第三切断装置19距离第二活塞14冲击端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二活塞14在驱动力驱动下,首先驱动第一切断装置17和第二切断装置18拉断并联熔体16的预断口,在灭弧腔室中形成断口,然后,第二活塞14驱动第三切断装置19动作切断位于位移通道中的并联熔体16上的预断口,形成空气断口。
图8是图1基础上的A-A剖面图,为第三切断装置19所在位移通道及结构示意图,由图8可知,在形成空气断口的位移通道下方壳体上间隔设置由数个填充由金属丝网孔24,通过填充的金属丝网辅助灭弧。
第一切断装置17和第二切断装置18,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嵌套的推块和导引块,并联熔体16夹持在推块和导引块之间,第一切断装置17和第二切断装置18位移,可以从预断口处拉断并联熔体。第三切断装置19为具有冲击尖端的切断块,切断块位于并联熔体与第二活塞14之间。第三切断装置19位移,可以从预断口处切断并联熔体。
第一活塞13和第二活塞14均为活塞结构。参看图6,为第一活塞13结构示意图。第一活塞13包括与其所在空腔接触的头部131和与头部连接的冲击端,冲击端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支腿132,在头部131靠近激励源一端端面上形成有凹槽133。第一活塞13位移,通过两个支腿132在导体11上形成两个断口。
参看图7,为第二活塞14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与其所在空腔接触的头部141和与头部连接的冲击端,冲击端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支腿142,在头部141靠近激励源一端端面上形成有凹槽143。支腿142的两外侧向外延伸,加大支腿宽度,以保证其头部所在空腔体积小,高压气体具有足够压力作为驱动力,而冲击端具有足够的宽度,可以跨界三个切断装置。
在第二活塞的头部的凹槽143中设置有配重块,用于调节第二活塞的重量,增加第二活塞的动能。配重块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二活塞的中间位置,或者,沿第二活塞的中轴线对称地设置。
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其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完成上述动作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动作流程:
当故障电流产生时,激励源12根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点火,释放高压气体至激励源12与第一活塞13之间的空腔中,驱动第一活塞13克服限位结构后位移切断导体11,当第一活塞13切断导体11的第一时间,第一活塞13的头部越过气道20的开口处,使气道20与激励源12和第一活塞13之间的空腔连通,高压气体通过气道20进入第二活塞14所在的空腔中,当第二活塞14所在的空腔中的高压气体的压力达到阈值时,则驱动第二活塞14克服限位结构运动,在第二活塞14驱动距离其最近的切断装置动作前这段延时时间内,并联熔体16位于灭弧腔室中的狭颈则先熔断,灭弧介质参与灭弧;然后,第二活塞14驱动距离其最近的第一切断装置17和第二切断装置18拉断并联熔体16,在灭弧腔室21中再次形成多个断口,产生的电弧通过灭弧介质灭弧;随着第一切断装置17和第二切断装置18拉断并联熔体16后,第二活塞14继续位移,驱动第一切断装置17、第二切断装置18和第三切断装置19一起位移,第三切断装置19切断并联熔体16上对应的预断口,形成空气断口,产生的电弧通过空气灭弧,同时通过设置的金属丝网参与灭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流经导体流过,几乎不经过并联熔体。
当故障电流产生时,导体被第一活塞切断,高压气体经过气道进入第二活塞所在的空腔,流经导体的电流流过并联熔体,由于并联熔体的电阻远大于导体电阻,则流过并联熔体上的电流瞬间成倍降低;在第二活塞驱动切断装置切断并联熔体前的延时时段内,并联熔体充分对故障电流限流,同时,在延时时段内并联熔体首先从位于灭弧腔室中的狭颈处熔断,形成熔断断口,此时,由于流过并联熔体的电流已经成倍降低,产生的电弧也已经成倍降低,灭弧腔室中的灭弧介质参与灭弧;当故障电流较大,并联熔体熔断产生断口处的电弧还无法熄灭时,随着第二活塞动作首先驱动第一切断装置和第二切断装置拉断并联熔体,在灭弧腔室中形成多个拉断断口,灭弧腔室中的位于拉断断口处的灭弧介质参与灭弧,再次消灭或消耗电弧能量;当故障电流很大时,并联熔体上两次形成的断口处可能依然存在较低的电弧,然后,第二活塞再驱动第三切断装置切断并联熔体上的预断口,形成空气断口。由于此时,即便存在电弧,但也是很小的电弧,通过空气断口处的空气即可灭弧,实现切断的绝缘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在空气断口所在空腔底部的填充有金属丝网的孔,也可配合空气参与灭弧,提高分断能力和绝缘可靠性。
实施例2
参看图9至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第一活塞13的外周套设第一保护套22,在第二活塞14的外周套设第二保护套23。通过套设保护套转嫁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在壳体受到高压气体的冲击,提高壳体完整性和工作可靠性、安全性。
参看图14,第一保护套22,为筒状结构,位于第一活塞13和其所在空腔之间,与空腔贴合设置。第一活塞13和第一保护套22的内壁密封接触。在第一保护套22对应气道20的开口处开设有第一开口221,在相邻激励源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222。第一开口221与气道20对接,激励源产生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一开口221、气道20进入第二活塞所在的空腔中。第二开口222所在的第一保护套22的一端位于激励源12所在的壳体处,使激励源12的高压气体释放端位于第二开口222处或通过第二开口222伸入第一保护套22内。当激励源12释放高压气体时,除了作用于第一活塞13上作为驱动力,和反作用于激励源上,其余的冲击全部作用于第一保护套22上,通过第一保护套22保护第一活塞13所在的壳体处不受冲击能量影响。
参看图15,第二保护套23,为筒状结构,位于第二活塞14和其所在空腔之间,与空腔贴合设置。第二活塞14和第二保护套23的内壁密封接触。第二保护套23在对应气道20的开口处开设有开口231。激励源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第一保护套上的第一开口221、气道20及第二保护套上的开口231后,作用于第二活塞上,驱动第二活塞位移。进入第二活塞所在空腔的高压气体除了作用于第二活塞上作为驱动力外,其余全部作用于第二保护套上,通过第二保护套承载作用于第二活塞所在空腔壳体处的冲击能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保护套,将作用于壳体上的冲击能量直接转移至保护套上,避免壳体在冲击能量下开裂甚至爆壳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本实例中,保护套的结构示例不是对其的结构限定,只要其结构能够满足承受冲击能量,且可使高压气体通过气道进入第二活塞所在的空腔即可。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操作流程和工作原理相同。

Claims (14)

1.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激励源、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导体、并联熔体、灭弧腔室,
所述激励源、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并联熔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体贯穿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并联熔体并联在所述导体上且穿设所述灭弧腔室;
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并排布置或者沿着所述导体的通流方向布置在所述激励熔断器的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二活塞的冲击端横跨在所述导体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二活塞的位移路径方向向下延伸;
沿着所述第二活塞的位移路径方向,在所述第二活塞的上方,设置有预留腔室;
所述激励源接收触发信号释放驱动力,所述驱动力驱动所述第一活塞动作,第一活塞断开所述导体后,所述驱动力进入所述预留腔室,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二活塞断开所述并联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的冲击端包括两条支腿,所述两条支腿沿着所述第二活塞的位移路径方向向下延伸,横跨所述导体设置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联熔体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切断装置,所述第二活塞驱动所述切断装置中的各组先后位移,分步断开所述并联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腔室内包括第一灭弧介质和第二灭弧介质,至少一组所述切断装置断开所述并联熔体后的断口位于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中,至少一组所述切断装置断开所述并联熔体后的断口位于第二灭弧介质中;对应于断口位于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切断装置先动作,对应于断口位于所述第二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切断装置后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灭弧介质为气态灭弧介质,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为固态灭弧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并联熔体的断口所在的空腔底部设置数个灭弧用金属丝网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断口位于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切断装置,封闭填充有所述第一灭弧介质的所述灭弧腔室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断口位于第一灭弧介质中的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嵌套设置的推块和导引块,所述并联熔体夹持在所述推块和导引块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通过连通所述预留腔室的气道进入所述预留腔室,驱动所述第二活塞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上固定设置有配重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的中间位置,或者,沿所述第二活塞的中轴线对称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熔体的熔断用狭颈位于所述第一灭弧介质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活塞与其所在空腔内壁之间、第二活塞与其所在空腔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保护套,所述第一活塞外周的所述保护套设置有对应连通所述预留腔室的气道的开口;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分别与其对应的保护套密封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激励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源释放高压气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对应的保护套内。
CN202320859958.0U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Active CN219658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9958.0U CN219658656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9958.0U CN219658656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8656U true CN219658656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6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59958.0U Active CN219658656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8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21232A1 (zh) 一种机械打断及熔断组合多断口激励熔断器
JP2020506515A (ja) 低電圧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用トリガ式ヒューズ
CN113205984B (zh) 一种依次断开导体和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WO2022121230A1 (zh) 一种分组断开的多断口激励熔断器
CN112908805B (zh) 熔断器和电路系统
WO2022121205A1 (zh) 一种分步断开的双断口激励熔断器
JP7316367B2 (ja) 機械切断及び溶断の組み合わせを利用した複数破断口誘起ヒューズ
CN213601830U (zh) 一种分步断开的双断口激励熔断器及应用其的配电单元、储能设备或新能源汽车
CN211980553U (zh) 一种集成机械力断开灭弧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CN219658656U (zh) 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CN217788320U (zh) 一种高可靠性主被动一体保护装置
CN216054559U (zh) 熔断器以及车辆
CN213601829U (zh) 一种分组断开的多断口激励熔断器及应用其的配电单元、储能设备或新能源汽车
CN213601831U (zh) 依次断开导体和熔体的激励熔断器及应用其的配电单元、储能设备或新能源汽车
CN213816046U (zh) 一种机械打断及熔断组合多断口激励熔断器
CN115036160A (zh) 一种瞬时开断器及其复合灭弧方法
CN217788321U (zh) 一种自激励保护装置
KR20220084024A (ko) 용단 및 기계적 힘으로 모두 가용체를 파단 가능한 퓨즈
CN215771053U (zh) 熔断器和车辆
CN114078673A (zh) 一种可控全电流范围高速分断的激励熔断器模组及其分断方法
CN220796646U (zh) 一种激励熔断器与接触器集成的保护装置
CN115036194A (zh) 一种自激励保护装置
CN217544528U (zh) 延时断开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
CN216597482U (zh) 一种阶段式接入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
CN219591340U (zh) 一种熔体结构及激励熔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