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4559U - 熔断器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熔断器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54559U CN216054559U CN202121417468.2U CN202121417468U CN216054559U CN 216054559 U CN216054559 U CN 216054559U CN 202121417468 U CN202121417468 U CN 202121417468U CN 216054559 U CN216054559 U CN 2160545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se
- breakable
- conductive bar
- arc
-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断器以及车辆,熔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导电排,导电排具有本体部和与本体部相连的可断裂部,导电排穿设壳体且可断裂部位于容纳腔内;导电排将容纳腔分隔成位于导电排上方的上灭弧腔和位于导电排下方的下灭弧腔,上灭弧腔和下灭弧腔连通;灭弧介质,灭弧介质设置于容纳腔内,且灭弧介质自下灭弧腔向上灭弧腔延伸地包围可断裂部;致动组件,致动组件设置成用于致动可断裂部以使可断裂部相对本体部断裂。由此,通过使用致动组件将可断裂部与本体部分离,可以切断导电排中的电流,同时灭弧介质可以将断口处产生的电弧熄灭,提高了熔断器的灭弧能力;且灭弧位置在断口处,简化了熔断器的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熔断器以及具有该熔断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熔断器部分取代传统的热熔熔断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熔断器通过主动控制断开导电排以实现电路保护。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熔断器在断开导电排时容易产生电弧,且灭弧能力不足,因此容易导致高温、起火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熔断器,该熔断器可以切断导电排中的电流,同时该熔断器可以将断口处产生的电弧熄灭,提高了熔断器的灭弧能力;且灭弧位置在断口处,简化了熔断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导电排,所述导电排具有本体部和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可断裂部,所述导电排穿设所述壳体且所述可断裂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电排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位于所述导电排上方的上灭弧腔和位于所述导电排下方的下灭弧腔,所述上灭弧腔和所述下灭弧腔连通;灭弧介质,所述灭弧介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灭弧介质自所述下灭弧腔向所述上灭弧腔延伸地包围所述可断裂部;致动组件,所述致动组件设置成用于致动所述可断裂部以使所述可断裂部相对所述本体部断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断器,通过使用致动组件将可断裂部与本体部分离,以切断导电排中的电流,同时容纳腔内的灭弧介质可以将断口处产生的电弧熄灭,提高了所述熔断器的灭弧能力,使得所述熔断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灭弧位置就在断口处,因此产品结构得以简化,利于轻量化和小型化,从而可以降低熔断器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电排具有两个第一薄弱结构,所述可断裂部的一侧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薄弱结构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所述可断裂部的另一侧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薄弱结构与所述本体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致动组件通过接触冲击所述可断裂部以使所述可断裂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分离,其中所述致动组件与所述可断裂部在接触冲击时的接触冲击区域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薄弱结构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薄弱结构构造为凹槽,且所述第一薄弱结构的背离所述致动组件的一侧敞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薄弱结构沿所述导电排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导电排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导电排穿设所述壳体的穿设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可断裂部的下方且用于支撑灭弧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介质支撑部和导电排支撑部,所述介质支撑部设置成用于支撑所述灭弧介质,所述导电排支撑部连接于所述介质支撑部的上表面且向上延伸并止抵所述可断裂部的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导电排穿设并夹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介质支撑部夹持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介质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薄弱结构,所述第二薄弱结构构造为凹槽,且所述第二薄弱结构的背离所述导电排的一侧敞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配置以构造出封闭的容纳腔,所述导电排穿设并夹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施力部和致动部,所述施力部可被所述致动部驱动以冲断所述可断裂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施力部构造为活塞,所述活塞的头部由所述致动部驱动,所述活塞的杆部用于冲击所述可断裂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活塞的杆部构造为绝缘杆部;和/或,所述致动部构造为致动气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熔断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断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断器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可断裂部与本体部连接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断器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可断裂部与本体部分离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断器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断器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可断裂部与本体部连接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断器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可断裂部与本体部分离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熔断器100;
壳体1;容纳腔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第三壳体14;穿过孔15;上灭弧腔16;下灭弧腔17;
导电排2;本体部21;可断裂部22;第一薄弱结构23;安装孔24;第一本体部25;第二本体部26;
灭弧介质3;
致动组件4;施力部41;致动部42;头部43;杆部44;
支撑结构5;介质支撑部51;导电排支撑部52;第二薄弱结构53;承载腔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断器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熔断器100包括:壳体1、导电排2、灭弧介质3和致动组件4。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11,导电排2具有本体部21和与本体部21相连的可断裂部22,导电排2穿设壳体1且可断裂部22位于容纳腔11内;导电排2将容纳腔11分隔成位于导电排2上方的上灭弧腔16和位于导电排2下方的下灭弧腔17,上灭弧腔16和下灭弧腔17连通,灭弧介质3设置于容纳腔11内,且灭弧介质3自下灭弧腔17向上灭弧腔16延伸地包围可断裂部22,致动组件4设置成用于致动可断裂部22以使可断裂部22相对本体部21断裂。
其中,熔断器100可以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中的电流或者电压出现异常情况时,熔断器100可以阻止电流流通,以使电路断路,从而可以保证电路的用电安全。导电排2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4,多个安装孔24可以在导电排2上间隔开设置,安装孔24可以用于与电路中的铜排连接,电流可以从导电排2的一端流入熔断器100,电流可以从导电排2的另一端流出熔断器100。例如,如图1所示,电流可以从导电排2的左端流入熔断器100,电流可以从导电排2的右端流出熔断器100。需要说明的是,熔断器100不限制电流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电流也可以从导电排2的右端流入熔断器100,电流可以从导电排2的左端流出熔断器100。
导电排2包括本体部21和可断裂部22,本体部21用于与电路中的铜排连接,可断裂部22选择性地与本体部21连接,当电路正常工作时,可断裂部22可以与本体部21连接,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之间可以输送电能。当电路出现异常时,可断裂部22可以与本体部21断开,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断开后不能输送电能,电路可以被断路,从而可以保证电路的用电安全。
并且,致动组件4可以在电路出现异常时将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分离,当致动组件4断开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之间的连接时,如果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之间存在较大的电流,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分离时会产生电弧,通过使灭弧介质3至少部分地包围可断裂部22,电弧在流动的路径上需要经过灭弧介质3,灭弧介质3可以起到灭弧的作用,以避免电弧造成电路短路或者电路中的电器损坏。壳体1可以限定出容纳腔11,容纳腔11可以为密封环境,容纳腔11可以防止灭弧介质3泄露,从而可以避免熔断器100的灭弧效果失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熔断器100中不设置熔体,且熔断器100可以通过致动组件4达到断电的效果,因此,熔断器100的生产成本更低,且熔断器100能够同时实现断电和灭弧的工作效果,从而可以提高熔断器100的产品品质。
同时,上灭弧腔16和下灭弧腔17内均设置有灭弧介质3,设置在上灭弧腔16中的灭弧介质3可以在导电排2的上方对导电排2进行灭弧。设置在下灭弧腔17中的灭弧介质3可以在导电排2的下方对导电排2进行灭弧,通过在上灭弧腔16和下灭弧腔17中均设置灭弧介质3,可以使导电排2的上方和导电排2的下方均具有良好的灭弧能力,从而可以提高熔断器100的灭弧效果。
可以理解为,导电排2的伸入到容纳腔11内的部分可以被灭弧介质3包围。其中,壳体1设置有穿过孔15,导电排2可以通过穿过孔15穿设在壳体1上,导电排2的部分结构设置在壳体1外,导电排2的设置在壳体1外的部分结构可以用于与电路中的铜排连接。导电排2的另一部分结构可以设置在壳体1内,且导电排2的设置在壳体1内的部分结构可以设置在容纳腔11中,导电排2可以与灭弧介质3接触,灭弧介质3可以包裹导电排2的至少部分结构,当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分离时,灭弧介质3可以使导电排2产生的电弧熄灭,从而可以保证电路的用电安全。
由此,通过使用致动组件4将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分离,可以切断导电排2中的电流,与现有技术相比,熔断器100可以同时切断电流和灭弧,且熔断器100内无需设置熔体,从而可以降低熔断器100的生产成本。同时灭弧介质3可以将断口处产生的电弧熄灭,提高了熔断器100的灭弧能力;且灭弧位置在断口处,简化了熔断器100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导电排2可以具有两个第一薄弱结构23,可断裂部22的一侧通过一个第一薄弱结构23可以与本体部21连接,且可断裂部22的另一侧可以通过另一个第一薄弱结构23与本体部21连接。其中,第一薄弱结构23可以降低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之间的结构强度,导电排2在第一薄弱结构23处容易发生断裂,当致动组件4致动可断裂部22时,第一薄弱结构23可以使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更容易分离,从而可以保证熔断器100切断电流的成功率,进而可以提高熔断器100的可靠性。
本体部21可以分别连接在可断裂部22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可断裂部22的两侧分别可以指图2中可断裂部22的左侧和可断裂部22的右侧。且第一薄弱结构23可以分别连接在两个本体部21与可断裂部22之间。其中,在熔断器100上可以设置有两个本体部21,两个本体部21可以分别设置为第一本体部25和第二本体部26,在熔断器10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本体部25和第二本体部26可以间隔开设置,熔断器100的宽度方向可以指图2中的左右方向。
并且,第一本体部25和第二本体部26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4,第一本体部25和第二本体部26均可以通过安装孔24与铜排连接,可断裂部22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部25和第二本体部26之间,可断裂部22可以用于导通第一本体部25和第二本体部26之间的电路,以使电流从第一本体部25和第二本体部26中的一个流入熔断器100,再从第一本体部25和第二本体部26中的另一个流出熔断器100。
同时,在第一本体部25与可断裂部22之间、第二本体部26与可断裂部2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薄弱结构23,当致动组件4致动可断裂部22时,第一薄弱结构23可以使可断裂部22与第一本体部25更容易分离,第一薄弱结构23也可以使可断裂部22与第二本体部26更容易分离。可断裂部22可以从导电排2上断裂下来,可断裂部22从导电排2上断裂后可以切断第一本体部25与第二本体部26之间的电连接,从而可以起到熔断器100切断电路的工作效果。
进一步地,致动组件4通过接触冲击可断裂部22以使可断裂部22相对两个本体部21分离,致动组件4与可断裂部22在接触冲击时的接触冲击区域可以位于两个第一薄弱结构23之间。其中,导电排2可以在熔断器10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致动组件4可以在熔断器100的高度方向上运动,熔断器100的高度方向可以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致动组件4适于与可断裂部22的一侧止抵,如图2所示,可断裂部22的与致动组件4止抵的一侧可以指图2中可断裂部22的上侧,致动组件4可以驱动可断裂部22在熔断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向下运动。
在致动组件4驱动可断裂部22运动的过程中,致动组件4可以在可断裂部22上施加垂直于导电排2的冲击力,冲击力可以在可断裂部22与第一本体部25之间、可断裂部22与第二本体部26之间转化为剪切力,剪切力能够使可断裂部22与第一本体部25分离,剪切力也能够使可断裂部22与第二本体部26分离。通过在可断裂部22与第一本体部25之间、可断裂部22与第二本体部26之间分别设置第一薄弱结构23,剪切力可以集中在第一薄弱结构23所在的位置,当剪切力的大小超过导电排2在第一薄弱结构23处的结构强度时,导电排2可以发生断裂,可断裂部22可以与第一本体部25分离、且可断裂部22可以与第二本体部26分离。
并且,通过将致动组件4与可断裂部22在接触冲击时的接触冲击区域设置在两个第一薄弱结构23之间,可以使两个第一薄弱结构23处承受的冲击力大小近似相等,可断裂部22与第一本体部25之间、可断裂部22与第二本体部26之间均可以发生分离,第一本体部25的断口处与第二本体部26的断口处的间隔距离较大,致动组件4致动可断裂部22时容纳腔11内产生的电弧不容易击穿灭弧介质3,有利于提高熔断器100的分断能力和灭弧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第一薄弱结构23构造为凹槽,且第一薄弱结构23的背离致动组件4的一侧敞开,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薄弱结构23的背离致动组件4的一侧可以指图2中第一薄弱结构23的下侧。其中,本体部21、可断裂部22和第一薄弱结构23可以为一体成型件,第一薄弱结构23的纵截面可以设置为V型或者U型等,冲击力可以集中在第一薄弱结构23的槽底所在的竖直平面上,致动组件4致动可断裂部22时,第一薄弱结构23的槽底与导电排2的远离第一薄弱结构23的一侧之间可以形成断口,以使本体部21与可断裂部22分离。并且,通过使第一薄弱结构23的下侧敞开,与第一薄弱结构23的上侧敞开相比,致动组件4冲击导电排2时可断裂部22更容易与本体部21分离,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熔断器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第一薄弱结构23可以沿导电排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导电排2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导电排2穿设壳体1的穿设方向。其中,导电排2穿设壳体1的穿设方向可以指图2中的左右方向,在熔断器100的水平面内,导电排2的宽度方向与导电排2穿设壳体1的穿设方向垂直设置,如图1所示,导电排2的宽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前后方向。第一薄弱结构23可以在导电排2的宽度方向贯穿导电排2,以使第一薄弱结构23的长度足够长,第一薄弱结构23处形成的断口可以在导电排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导电排2上设置有在导电排2的宽度方向上贯穿导电排2的第一薄弱结构23,但是导电排2在第一薄弱结构23处的纵截面的截面面积足够大,因此,第一薄弱结构23对导电排2的导电能力和导电排2的温升的影响较小,导电排2对回路电流的过载冲击不敏感,熔断器100的抗电流冲击能力强,从而可以提高熔断器100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降低熔断器100的使用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薄弱结构23的间距可以为D,D满足关系式:D≥8mm。其中,在相同电压下,两个导体间距离越近,导体间的灭弧介质3越容易被电压击穿。反之,在导体间距离一定的情况下,电压越高,导体间的灭弧介质3越容易被击穿。在现有的使用熔体的热熔熔断器中,熔体的狭颈尺寸较小,当熔体的狭颈融化或者气化时,导体间的灭弧介质容易被击穿,因此该类熔断器的分断能力较小。
通过使两个第一薄弱结构23之间的间距不小于8mm,当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分离时,第一本体部25的断口与第二本体部26的断口之间的间隔距离足够长,第一本体部25与第二本体部26之间的灭弧介质3不容易被击穿,从而可以防止熔断器100分断电流后电弧造成用电器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壳体1内还可以设置有支撑结构5,支撑结构5可以设置在可断裂部22的下方且用于支撑灭弧介质3。其中,支撑结构5设置在壳体1内,支撑结构5可以与壳体1内的侧壁连接,支撑结构5可以遮蔽容纳腔11,并且,支撑结构5可以封闭容纳腔11,支撑结构5可以在熔断器100的高度方向上支撑灭弧介质3,灭弧介质3不能通过支撑结构5与容纳腔11之间的间隙从容纳腔11中渗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结构5可以包括:介质支撑部51和导电排支撑部52,介质支撑部51可以设置成用于支撑灭弧介质3,导电排支撑部52可以连接于介质支撑部51的上表面且向上延伸并止抵可断裂部22的下表面。其中,介质支撑部51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介质支撑部51的靠近容纳腔11的表面可以用于支撑灭弧介质3,如图2所示,介质支撑部51的靠近容纳腔11的表面可以指介质支撑部51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排支撑部52可以设置为柱状结构。
并且,介质支撑部51可选择性地断裂为两部分,当致动组件4致动可断裂部22时,可断裂部22上受到的冲击力可以通过导电排支撑部52传递至介质支撑部51,介质支撑部51受到冲击力后可以发生断裂,介质支撑部51断裂后的一部分结构可以继续与壳体1连接,可断裂部22可以驱动介质支撑部51的断裂后的另一部分结构共同运动,介质支撑部51断裂后可以避免支撑结构5阻碍可断裂部22运动,从而可以使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顺利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14,导电排2可以穿设并夹持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之间,介质支撑部51可以夹持在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14之间。其中,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装配在一起后可以共同组成穿过孔15,穿过孔15可以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贯穿壳体1,导电排2可以穿设在穿过孔15中,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共同构成的穿过孔15可以限制导电排2移动,从而可以避免导电排2松动。
并且,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可以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1,第三壳体14可以限定出承载腔54,容纳腔11可以与承载腔54连通,介质支撑部51设置在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14之间,介质支撑部51可以阻止容纳腔11与承载腔54连通,介质支撑部51可以避免容纳腔11内的灭弧介质3落入承载腔54内。
当致动组件4致动可断裂部22时,可断裂部22可以将冲击力通过导电排支撑部52传递至介质支撑部51的表面,以使介质支撑部51断裂,容纳腔11在介质支撑部51断裂后可以与承载腔54连通,可断裂部22可以驱动介质支撑部51断裂后的部分结构朝向靠近承载腔54的方向运动,介质支撑部51断裂后的部分结构和部分灭弧介质3可以落入承载腔54内,承载腔54与容纳腔11连通后可以增大容纳腔11的容积,介质支撑部51断裂后的部分结构和灭弧介质3落入承载腔54内可以保证可断裂部22断裂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较小,从而可以保证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分离更彻底,进而可以提高熔断器100的分断电流的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介质支撑部51上设置有第二薄弱结构53,第二薄弱结构53构造为凹槽,且第二薄弱结构53的背离所述导电排的一侧敞开。其中,在致动组件4驱动可断裂部22运动的过程中,可断裂部22可以在介质支撑部51上施加垂直于介质支撑部51的上表面的冲击力,冲击力可以在介质支撑部51上转化为剪切力,剪切力能够使介质支撑部51断裂为两部分。通过在介质支撑部51上设置第二薄弱结构53,剪切力可以集中在第二薄弱结构53的位置,当剪切力的大小超过介质支撑部51在第二薄弱结构53处的强度时,介质支撑部51可以发生断裂,从而可以提高介质支撑部51断裂的成功率,进而可以提高熔断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薄弱结构53的背离导电排2的一侧可以指图2中第二薄弱结构53的下侧。其中,介质支撑部51和第二薄弱结构53可以为一体成型件,第二薄弱结构53的纵截面可以设置为V型或者U型等,冲击力可以集中在第二薄弱结构53的槽底所在的竖直平面上,可断裂部22向介质支撑部51施加冲击力时,第二薄弱结构53的槽底与介质支撑部51的远离第二薄弱结构53的一侧之间可以形成断口,以使本体部21与可断裂部22分离。并且,通过使第二薄弱结构53的下侧敞开,与第二薄弱结构53的上侧敞开相比,致动组件4冲击介质支撑部51时介质支撑部512更容易断裂,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熔断器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相对配置以构造出封闭的容纳腔11,导电排2穿设并夹设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之间。其中,当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限定出容纳腔11时,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可以使容纳腔11内封闭。并且,由于壳体1不包括第三壳体14,熔断器100中可以不设置支撑结构5,从而可以简化熔断器100的结构,进而可以降低熔断器100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使壳体1采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连接形成,熔断器100的体积更小,从而可以使熔断器100在更小的安装空间内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致动组件4可以包括:施力部41和致动部42,施力部41可被致动部42驱动以冲断可断裂部22。其中,致动部42相对施力部41可以移动,施力部41适于冲击致动部42的一端,致动部42可以沿着施力部41施力的方向运动,并且致动部42的远离施力部41的一端可以选择性地与可断裂部22止抵。
如图2所示,致动部42的受到冲击的一端可以指图2中致动部42的上端,致动部42的与可断裂部22止抵的一端可以指图2中致动部42的下端,也就是说,施力部41可以设置在致动部42的上方,导电排2可以设置在致动部42的下方,在熔断器100的高度方向上,施力部41的施力方向可以向下,施力部41可以驱动致动部42在熔断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向下运动,以冲断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之间的连接。从而可以起到熔断器100断流的工作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施力部41可以构造为活塞,活塞的头部43可以由致动部42驱动,活塞的杆部44可以用于冲击可断裂部22。其中,在熔断器100的高度方向上,活塞的杆部44可以设置在活塞的头部43的下方,活塞的杆部44可以与活塞的头部43连接,活塞的杆部44与活塞的头部43可以为一体成型件。活塞的头部43适于与容纳腔11的内壁止抵,且活塞的头部43适于沿着容纳腔11的内壁滑动,活塞的头部43可以密封容纳腔11,活塞的头部43可以避免容纳腔11内的灭弧介质3泄露,从而可以提高熔断器100的稳定性。
并且,施力部41可以将冲击力均匀地施加在活塞的头部43的表面,活塞的头部43可以带动活塞的杆部44运动,活塞的杆部44可以撞击可断裂部22。在致动组件4的轴向方向上,活塞的头部43的截面积大于活塞的杆部44的截面积,致动组件4的轴向方向可以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当致动组件4致动可断裂部22时,如此设置可以使可断裂部22的受力面积更小,可断裂部22的受力更集中,从而可以使可断裂部22更容易完全断裂,熔断器100的分断电流的能力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活塞的头部43设置在壳体1中时,活塞的头部43所在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以限制活塞的头部43移动,限位结构可以避免活塞的头部43在熔断器正常工作时致动可断裂部,从而可以防止熔断器被误触发。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杆部44的自由端端面与可断裂部22彼此邻接。其中,当熔断器100在电路内正常连通电流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杆部44的自由端可以与可断裂部22止抵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杆部44的自由端可以与可断裂部22间隔开设置。优选地,杆部44的自由端可以与可断裂部22间隔开设置,杆部44的自由端与可断裂部22之间可以充入灭弧介质3,灭弧介质3在杆部44的自由端与可断裂部22之间可以起到阻断电流和隔热的效果,导电排2在正常通电时会产生热量。灭弧介质3可以防止致动组件4与导电排2粘连在一起,也可以避免致动组件4失效,从而可以提高熔断器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活塞的杆部44可以构造为绝缘杆部44和/或致动部42可以构造为致动气囊。其中,通过将活塞的杆部44构造为绝缘杆部44,当活塞的杆部44驱动可断裂部22运动时,活塞的杆部44可以阻挡在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形成的两个断口之间,由于活塞的杆部44的生产材料为绝缘材料,活塞的杆部44可以对电弧起到阻断作用,电弧不容易在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形成的两个断口之间流动。绝缘材料的活塞的杆部44还可以将电弧拉伸,电弧在两个断口之间的行程加长,电弧受到的电阻增加,电弧在灭弧介质3的作用下更容易熄灭,从而可以保障电路内用电器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塞的杆部4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活塞的杆部44可以扰动断口周围的灭弧介质3,灭弧介质3受到扰动时可以导致电弧产生扰动和撕裂,从而可以加速电弧的熄灭,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熔断器100的灭弧效果。且活塞的杆部44运动时也可以导致电弧产生扰动和撕裂,以加速电弧的熄灭。
并且,当致动部42为致动气囊时,致动气囊内可以充入火药,致动气囊可以设置在击发器内,当控制器检测到电路内的电流或者电压异常时,例如,当电路内的电流过高且电路内的电流超过电路的安全范围内时,或者电路进水导致电路内的电压超过电路的安全范围内时,控制器可以向击发器发出断流信号,击发器受到断流信号后可以点燃致动气囊内的火药,火药在快速燃烧时可以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可以充入壳体1内,气体的压力可以作用在活塞的头部43的表面,活塞的头部43在气压的作用下可以驱动活塞的杆部44致动可断裂部22,以使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分离,从而达到熔断器100分断电流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容纳腔11可以为一个,且容纳腔11可以环绕包围可断裂部22。其中,当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分离时,容纳腔11内的灭弧介质3可以包裹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之间的断口,灭弧介质3可以迅速补充在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形成的两个断口之间,如果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形成的两个断口之间产生电弧,电弧需要流经灭弧介质3,灭弧介质3可以使电弧迅速熄灭。通过使容纳腔11环绕包围可断裂部22,熔断器100可以兼具断流和灭弧的工作效果,熔断器100的集成度更高,有利于简化电路,也可以降低电路内布置断流装置和灭弧装置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灭弧介质3可以包括固态介质、粉末介质、液态介质、气态介质和胶态介质。其中,当灭弧介质3为粉末介质时,灭弧介质3可以为石英砂。当灭弧介质3为气态介质时,灭弧介质3可以为空气、氢气、氮气或惰性气体。当灭弧介质3为胶态介质时,灭弧介质3可以为高压电缆绝缘硅脂。不同类型的灭弧介质3均可以填充在容纳腔11内,当灭弧介质3为液态介质或者气态介质时,壳体1限定出的容纳腔11的密封性要求更高。
并且,当灭弧介质3为胶态介质、液态介质或者气态介质时,胶态介质、液态介质或者气态介质的避让性均优于固态介质、粉末介质的避让性,致动组件4驱动可断裂部22移动时,胶态介质、液态介质或者气态介质均可以避让致动组件4和可断裂部22,胶态介质、液态介质或者气态介质均不会过多地影响致动组件4和可断裂部22的运动。胶态介质、液态介质或者气态介质可以设置在如图4-图6中所示的熔断器100中,熔断器100中可以不设置第三壳体14,从而可以简化熔断器100的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熔断器100的生产成本。
当灭弧介质3为固态介质或者粉末介质时,固态介质或者粉末介质的避让性均低于固态介质、粉末介质的避让性,致动组件4驱动可断裂部22移动时,固态介质或者粉末介质均不容易避让致动组件4和可断裂部22,固态介质或者粉末介质容易影响致动组件4和可断裂部22的运动。固态介质或者粉末介质可以设置在如图1-图3中所示的熔断器100中,熔断器100中可以设置第三壳体14,固态介质或者粉末介质可以通过落入承载腔54内以减小固态介质或者粉末介质对可断裂部22在运动时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熔断器100,熔断器100设置在车辆上,通过使用致动组件4将可断裂部22与本体部21分离,以切断导电排2中的电流,与现有技术相比,熔断器100可以同时切断电流和灭弧,且熔断器100内无需设置熔体,从而可以降低熔断器100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熔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
导电排,所述导电排具有本体部和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可断裂部,所述导电排穿设所述壳体且所述可断裂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电排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位于所述导电排上方的上灭弧腔和位于所述导电排下方的下灭弧腔,所述上灭弧腔和所述下灭弧腔连通;
灭弧介质,所述灭弧介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灭弧介质自所述下灭弧腔向所述上灭弧腔延伸地包围所述可断裂部;
致动组件,所述致动组件设置成用于致动所述可断裂部以使所述可断裂部相对所述本体部断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排具有两个第一薄弱结构,所述可断裂部的一侧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薄弱结构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所述可断裂部的另一侧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薄弱结构与所述本体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组件通过接触冲击所述可断裂部以使所述可断裂部相对所述本体部分离,其中所述致动组件与所述可断裂部在接触冲击时的接触冲击区域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薄弱结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结构构造为凹槽,且所述第一薄弱结构的背离所述致动组件的一侧敞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结构沿所述导电排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导电排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导电排穿设所述壳体的穿设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可断裂部的下方且用于支撑灭弧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介质支撑部和导电排支撑部,所述介质支撑部设置成用于支撑所述灭弧介质,所述导电排支撑部连接于所述介质支撑部的上表面且向上延伸并止抵所述可断裂部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导电排穿设并夹持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介质支撑部夹持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薄弱结构,所述第二薄弱结构构造为凹槽,且所述第二薄弱结构的背离所述导电排的一侧敞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配置以构造出封闭的所述容纳腔,所述导电排穿设并夹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组件包括:
施力部和致动部,所述施力部可被所述致动部驱动以冲断所述可断裂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构造为活塞,所述活塞的头部由所述致动部驱动,所述活塞的杆部用于冲击所述可断裂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杆部构造为绝缘杆部。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17468.2U CN216054559U (zh) | 2021-06-24 | 2021-06-24 | 熔断器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17468.2U CN216054559U (zh) | 2021-06-24 | 2021-06-24 | 熔断器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54559U true CN216054559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616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17468.2U Active CN216054559U (zh) | 2021-06-24 | 2021-06-24 | 熔断器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5455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99061A (zh) * | 2022-05-17 | 2022-08-12 | 扬州森源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断能力的多级熔断器 |
CN118522605A (zh) * | 2024-07-24 | 2024-08-2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断路器、电池包以及车辆 |
WO2024198724A1 (zh) * | 2023-03-27 | 2024-10-03 | 杭州超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撞针与瞬时开断器 |
-
2021
- 2021-06-24 CN CN202121417468.2U patent/CN2160545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99061A (zh) * | 2022-05-17 | 2022-08-12 | 扬州森源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断能力的多级熔断器 |
CN114899061B (zh) * | 2022-05-17 | 2023-08-11 | 中山市千福好太太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断能力的多级熔断器 |
WO2024198724A1 (zh) * | 2023-03-27 | 2024-10-03 | 杭州超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撞针与瞬时开断器 |
CN118522605A (zh) * | 2024-07-24 | 2024-08-2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断路器、电池包以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054559U (zh) | 熔断器以及车辆 | |
US11996252B2 (en) |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 | |
JP7395003B2 (ja) | ヒューズおよび回路システム | |
JP7394877B2 (ja) | 導体及び可溶体を順に破断させる誘起ヒューズ | |
JP7316367B2 (ja) | 機械切断及び溶断の組み合わせを利用した複数破断口誘起ヒューズ | |
JP2020506515A (ja) | 低電圧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用トリガ式ヒューズ | |
WO2022121232A1 (zh) | 一种机械打断及熔断组合多断口激励熔断器 | |
WO2022121230A1 (zh) | 一种分组断开的多断口激励熔断器 | |
CN110854000A (zh) | 一种集成灭弧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 |
WO2022121205A1 (zh) | 一种分步断开的双断口激励熔断器 | |
CN113539763A (zh) | 一种嵌套式打断导体和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 | |
CN211980553U (zh) | 一种集成机械力断开灭弧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 |
US20230343532A1 (en) | Pyrotechnic circuit breaker | |
CN217788320U (zh) | 一种高可靠性主被动一体保护装置 | |
CN213601829U (zh) | 一种分组断开的多断口激励熔断器及应用其的配电单元、储能设备或新能源汽车 | |
JP7352658B2 (ja) | 溶断及び機械力切断で可溶体を破断させるヒューズ | |
CN212257338U (zh) | 一种集成灭弧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 |
CN113871273A (zh) | 一种分层熔体结构及依次打断导体和分层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 | |
CN112382520A (zh) | 一种瞬时开断器 | |
CN219658656U (zh) | 一种延时切断熔体的激励熔断器 | |
CN215771053U (zh) | 熔断器和车辆 | |
CN216793593U (zh) | 一种分层熔体结构及依次打断导体和分层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 | |
CN213816046U (zh) | 一种机械打断及熔断组合多断口激励熔断器 | |
CN215815777U (zh) | 一种嵌套式打断导体和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 | |
CN220934004U (zh) | 用于智能熔断器的灭弧结构及具有其的智能熔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