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2576U - 便携式顶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顶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2576U
CN219652576U CN202320108317.1U CN202320108317U CN219652576U CN 219652576 U CN219652576 U CN 219652576U CN 202320108317 U CN202320108317 U CN 202320108317U CN 219652576 U CN219652576 U CN 219652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jacking
connecting piece
screw rod
suppor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83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兆明
周易乐
胡青
潘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083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2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2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2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并使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驱动连接,进而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旋钮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这样使柜体脱离底盘的上表面,待顶起高度足够时,人工控制底盘离开,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分离,比起人工搬运和吊车搬运都更加轻松方便,无需多人协助,避免多人协作麻烦、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同时无需采用龙门架,避免耗费成本高问题。

Description

便携式顶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搬抬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取放运输的货物所采用的结构多为在移动底盘的上部安装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如机械臂,滚筒等。如图1所示,这种机构的常见结构就是“底盘-上层柜体”式结构,上层为柜体10,下层为底盘20。
虽然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物料的运输取放,但是,其在实际调试和使用中,存在着弊端,如其底盘20在现场出现故障需要检查或维修时,必须将上层柜体10拆除。而柜体10重量较大,拆除的方法通常是多人合作将其搬下来,或者用龙门吊吊起,这两种方法在客户工厂实施起来都非常困难,人工拆除需要多人协作,容易受伤;塔吊的方式需要大型龙门架,在大部分工厂内都无法实现。
因此,需要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拆卸底盘-上层柜体式结构时因采用人工导致的多人协作麻烦、安全风险大,以及采用龙门架导致的耗费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拆卸底盘-上层柜体式结构时因采用人工导致的多人协作麻烦、安全风险大,以及采用龙门架导致的耗费成本高问题的便携式顶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还包括:
第一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上;
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的上端面用于抵顶柜体;
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
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底部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顶部连接件;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还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还与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驱动连接,以使旋转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包括第二底部连接件、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七支撑杆、第八支撑杆、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二顶部连接件;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第五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与第六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还均与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还与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驱动连接,以使旋转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丝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旋钮件,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件,以使所述第一丝杆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丝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旋钮件,旋钮所述第二旋钮件,以使所述第二丝杆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具体而言,所述顶升杆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活动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顶杆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顶杆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可拆卸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顶杆包括两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两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固定卡位,所述第二顶杆伸入所述固定卡位后与所述第二顶杆可拆卸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第一座体和多个第一地脚,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连接;各所述第一地脚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上。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座体和多个第二地脚,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连接;各所述第二地脚均安装于所述第二座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现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并使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驱动连接,进而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旋钮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这样使柜体脱离底盘的上表面,待顶起高度足够时,人工控制底盘离开,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分离,比起人工搬运和吊车搬运都更加轻松方便,无需多人协助,避免多人协作麻烦、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同时无需采用龙门架,避免耗费成本高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底盘-上层柜体式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便携式顶升装置顶升底盘-上层柜体式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顶升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顶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顶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便携式顶升装置;200、第一底座;210、第一座体;220、第一地脚;300、第二底座;310、第二座体;320、第二地脚;400、第一顶升机构;410、第一底部连接件;420、第一支撑杆;430、第二支撑杆;440、第三支撑杆;450、第四支撑杆;460、第一连接件;470、第二连接件;480、第一顶部连接件;500、第二顶升机构,510、第二底部连接件;520、第五支撑杆;530、第六支撑杆;540、第七支撑杆;550、第八支撑杆;560、第三连接件;570、第四连接件;580、第二顶部连接件;600、顶升杆;610、第一顶杆;611、固定板;612、第一连接孔;613、固定卡位;620、第二顶杆;621、第二连接孔;700、第一丝杆;710、第一旋钮件;800、第二丝杆;810、第二旋钮件;90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布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现有技术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且图示中的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必须的或非必须的,以及上述图示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100,包括第一底座200和第二底座300,还包括第一顶升机构400、第二顶升机构500、顶升杆600、第一丝杆700和第二丝杆800。
所述第一顶升机构400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200上;所述第二顶升机构500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300上;所述顶升杆6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400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60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500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600的上端面用于抵顶柜体;所述第一丝杆700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400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700时,所述第一丝杆700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400带动所述顶升杆600的第一端升起;所述第二丝杆800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500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二丝杆800时,所述第二丝杆800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500带动所述顶升杆600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丝杆700和第二丝杆800,并使所述第一丝杆700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400驱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丝杆800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500驱动连接,进而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700时,所述第一丝杆700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400带动所述顶升杆600的第一端升起,旋钮所述第二丝杆800时,所述第二丝杆800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500带动所述顶升杆600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这样使柜体脱离底盘的上表面,待顶起高度足够时,人工控制底盘离开,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分离,比起人工搬运和吊车搬运都更加轻松方便,无需多人协助,避免多人协作麻烦、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同时无需采用龙门架,避免耗费成本高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一顶升机构400包括第一底部连接件410、第一支撑杆420、第二支撑杆430、第三支撑杆440、第四支撑杆450、第一连接件460、第二连接件470和第一顶部连接件480;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410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杆4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410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4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20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5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30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60与第一支撑杆4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撑杆440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70与第二支撑杆43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450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480还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4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45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480还与所述顶升杆60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杆70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6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70驱动连接,以使旋转所述第一丝杆700时,所述第一丝杆700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46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70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480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60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60存在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所述第一连接件460为所述第一丝杆700的丝杆螺母,也即通过所述第一丝杆700直接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20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30连接。第二种为,所述第一丝杆700的丝杆螺母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60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60固接,这样同样使所述第一连接件460随着所述第一丝杆700的运动而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46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70聚拢,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杆420、所述第二支撑杆430、所述第三支撑杆440和所述第四支撑杆450聚拢至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600。
其中,所述第一丝杆700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70可转动连接,也即,所述第一丝杆700的前端伸入所述第二连接件470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70内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700转动时,在所述第二连接件470内转动,而所述第二连接件470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40、所述第四支撑杆450又活动连接,故可以使牵引所述第二连接件470时,所述第三支撑杆440、第四支撑杆450聚拢,进而顶升所述顶升杆6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二顶升机构500包括第二底部连接件510、第五支撑杆520、第六支撑杆530、第七支撑杆540、第八支撑杆550、第三连接件560、第四连接件570和第二顶部连接件580;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510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五支撑杆5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支撑杆53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510活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杆5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520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杆55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杆530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560与第五支撑杆5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支撑杆540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570与第六支撑杆53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支撑杆550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580还均与所述第七支撑杆54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支撑杆55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580还与所述顶升杆60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杆800与所述第三连接件560和所述第四连接件570驱动连接,以使旋转所述第二丝杆800时,所述第二丝杆800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560和所述第四连接件570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580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60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560存在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所述第三连接件560为所述第二丝杆800的丝杆螺母,也即通过所述第二丝杆800直接与所述第五支撑杆520和所述第六支撑杆530连接。第二种为,所述第二丝杆800的丝杆螺母嵌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560内,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560固接,这样同样使所述第三连接件560随着所述第二丝杆800的运动而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560和所述第四连接件570聚拢,进而带动所述第五支撑杆520、所述第六支撑杆530、所述第七支撑杆540、所述第八支撑杆550聚拢至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600。
所述第二顶升机构500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400的结构相同,故对其工作原理不再具体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一丝杆700的端部设有第一旋钮件710,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件710,以使所述第一丝杆700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46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70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480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600。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旋钮件710,使方便所述第一丝杆700的旋转,进而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46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70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480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6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二丝杆800的端部设有第二旋钮件810,旋钮所述第二旋钮件810,以使所述第二丝杆800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560和所述第四连接件570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580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600。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旋钮件810,使方便所述第二丝杆800的旋转,进而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560和所述第四连接件570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580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6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顶升杆600包括第一顶杆610和第二顶杆620,所述第一顶杆610和所述第二顶杆62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顶杆6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48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杆6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580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顶杆610和所述第二顶杆620可拆卸连接,使方便拆卸和折叠,进而使所述便携式顶升装置100方便快捷,易于携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一顶杆610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612,所述第二顶杆620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621,一固定件900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612和所述第二连接孔621以使所述第一顶杆610和所述第二顶杆620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一顶杆610包括两固定板611,两所述固定板611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612;两所述固定板611之间设有固定卡位613,所述第二顶杆620伸入所述固定卡位613后与所述第二顶杆620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621和所述第一连接孔612,以及通过设置两所述固定板611之间的固定卡位613,使实现了方便连接的同时,又提升结构的稳定性。此外,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621和所述第一连接孔612,使所述固定件900安装于不同的所述第二连接孔621和所述第一连接孔612时,使所述顶升杆600具有不同的长度,进而顶升不同规模的柜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一底座200包括第一座体210和多个第一地脚220,所述第一底座200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410连接;各所述第一地脚220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210上。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座体210和多个所述第一地脚220,使通过所述第一地脚220在所述第一座体210上的安装高度,进而提升使用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二底座300包括第二座体310和多个第二地脚320,所述第二底座300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510连接;各所述第二地脚320均安装于所述第二座体310上。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上;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的上端面用于抵顶柜体;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底部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顶部连接件;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还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还与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驱动连接,以使旋转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包括第二底部连接件、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七支撑杆、第八支撑杆、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二顶部连接件;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第五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与第六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还均与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还与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驱动连接,以使旋转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旋钮件,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件,以使所述第一丝杆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旋钮件,旋钮所述第二旋钮件,以使所述第二丝杆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杆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顶杆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包括两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两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固定卡位,所述第二顶杆伸入所述固定卡位后与所述第二顶杆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第一座体和多个第一地脚,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连接;各所述第一地脚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座体和多个第二地脚,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连接;各所述第二地脚均安装于所述第二座体上。
CN202320108317.1U 2023-02-03 2023-02-03 便携式顶升装置 Active CN219652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8317.1U CN219652576U (zh) 2023-02-03 2023-02-03 便携式顶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8317.1U CN219652576U (zh) 2023-02-03 2023-02-03 便携式顶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2576U true CN219652576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0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8317.1U Active CN219652576U (zh) 2023-02-03 2023-02-03 便携式顶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2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100803A4 (en) A foldable electric bed
CA2567193A1 (en) Jack stand and jack combination & method of elevating a load
CN219652576U (zh) 便携式顶升装置
CN113750492B (zh) 一种篮球架及其快速安装方法
CN113155448B (zh) 一种变速箱试验台架
CN212924329U (zh) 一种带有防护栏的施工升降机
CN210156529U (zh) 一种可快速架设的雷达天线阵面
KR20210025211A (ko) 전동식 갠트리 크레인 조립체
CN201193200Y (zh) 便携式升降装置
CN210870321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桌
CN211173156U (zh) 步履式高度补偿装置
CN117538003B (zh) 一种电机振动试验台
CN215271288U (zh) 一种拉门工作柜
CN211682598U (zh) 多功能工作台
CN218255108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临时存放架
CN220395125U (zh) 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
CN219603064U (zh) 便携式龙门架
JP2018183029A (ja) 電柱元穴建替用架線物仮移設工具
CN212954136U (zh) 一种工程机械维修用升降装置
CN218005708U (zh) 一种便携、可拆卸装配式电缆敷设装置
CN216221001U (zh) 一种用于学习展示的智能升降台
CN212287528U (zh) 模具斜楔的维修支架
CN220227433U (zh) 一种快捷拆卸大床的连接装置
CN220536628U (zh) 一种防止货品掉落的货架
CN212836947U (zh) 一种方便建立的高桁架立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