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5549U - 一种蒸格及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格及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5549U
CN219645549U CN202321168794.3U CN202321168794U CN219645549U CN 219645549 U CN219645549 U CN 219645549U CN 202321168794 U CN202321168794 U CN 202321168794U CN 219645549 U CN219645549 U CN 219645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ing
opening
grid
grat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87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翼
柳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87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5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5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5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蒸格及蒸锅。蒸格包括本体和蒸篦。沿蒸格的高度方向,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蒸篦可拆卸连接的安装部,以使蒸篦能够经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脱离本体的内腔;沿蒸格的高度方向,安装部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为H1,安装部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为H2,H1≠H2。蒸篦可拆卸连接于安装部,便于用户将蒸篦单独清理,避免蒸篦上残留的污渍腐蚀蒸篦,提高蒸篦的使用寿命。当蒸格处于第一状态时,H1与H2满足H1<H2,使得蒸篦与安装部连接后,蒸篦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较小,便于用户在蒸篦上拿放食物,避免用户在拿取蒸熟的食物时被烫伤,提高用户在使用蒸格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蒸格及蒸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格及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锅通常会搭配蒸格使用。当蒸格内放置有食物时,由于蒸格用于放置食物的底壁与蒸格的开口之间的距离较大,在拿取蒸格中的食物时,用户的手部会受到蒸格侧壁的阻挡,不便于拿取食物,同时在食物蒸熟后的高温环境下,用户在拿取食物时,手部容易与蒸格的侧壁发生触碰,从而存在烫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格,所述蒸格包括本体和蒸篦。沿所述蒸格的高度方向,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所述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蒸篦可拆卸连接的安装部,以使所述蒸篦能够经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脱离所述本体的内腔;沿所述蒸格的高度方向,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为H2,H1≠H2。
本申请实施例中,蒸篦可拆卸连接于安装部,以使蒸篦能够经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脱离本体的内腔,便于用户将蒸篦取出后单独清理,方便快捷,且能够避免蒸篦上残留的污渍腐蚀蒸篦,从而提高蒸篦的使用寿命。同时,蒸篦能够脱离本体的内腔,使得该蒸篦与本体还能够分别制造,从而简化制造难度。
当蒸格处于第一状态时,该第一开口可以为蒸格的上端开口,即该蒸格的第一开口朝上,第二开口可以为蒸格的下端开口,即该蒸格的第二开口朝下。当H1<H2时,安装部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较小,当蒸篦与安装部连接后,蒸篦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较小,便于用户在蒸篦上拿放食物,避免用户在拿取蒸熟的食物时,用户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与蒸格发生触碰,降低用户被烫伤的可能性,提高用户在使用蒸格时的安全性。当该蒸格处于第二状态时,该第一开口可以为蒸格的下端开口,即该蒸格的第一开口朝下,第二开口为蒸格的上端开口,即该蒸格的第二开口朝下。该蒸格处于第二状态时,H1与H2同样满足H1<H2,安装部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较大,当蒸篦与安装部连接后,蒸篦与本体的侧壁在第二开口的一侧能够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间,使得该蒸格能够放置体积较大的食物。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使得蒸格能够处于两种工作状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蒸篦能够脱离本体的内腔,仅通过将蒸篦从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安装于安装部即可实现蒸格在两种状态的切换,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H1/H2,且H1/H2满足1/5≤H1/H2≤4/5。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安装部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和安装部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的比值过小(例如H1/H2小于1/5)时,安装部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过小,当蒸格处于第一状态,且蒸篦与安装部连接后,沿蒸格的高度方向,蒸篦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过小,使得第一状态下蒸篦与本体的侧壁在朝向第一开口的一侧形成的容纳空间过小,能够容纳的食物过少。当安装部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和安装部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的比值过大(例如H1/H2大于4/5)时,安装部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接近,当蒸格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蒸篦与本体的侧壁形成的容纳空间体积接近,该蒸格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蒸篦与本体的侧壁形成的容纳空间均无法容纳体积较大的食物,同时,当食物的体积较小时,用户在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蒸格内拿放食物的过程中,需要将手伸入至蒸格内,存在与本体的侧壁接触导致烫伤的风险。因此,当安装部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和安装部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的比值H1/H2满足1/5≤H1/H2≤4/5时,安装部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均适中,当蒸格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方便用户在蒸篦上拿放食物,并降低烫伤用户的风险,当蒸格处于第二状态时,蒸篦与本体之间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间,该蒸格能够容纳较大的食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内壁凸起,且沿所述蒸格的高度方向,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蒸篦能够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或所述第二支撑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蒸篦与安装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具体为:蒸格处于第一状态时,蒸篦支撑于安装部的第一支撑面,蒸格处于第二状态时,蒸篦支撑于安装部的第二支撑面。因此,安装部为凸起结构时,该安装部的结构简单,且使得蒸篦与安装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本体向内凸起形成所述安装部,并在所述安装部的外侧形成凹陷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部由本体的侧壁向内凸起,以便本体与安装部一体成型,提高本体与安装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安装部脱落的风险,且便于加工安装部。同时,该凹陷部能够起到识别的作用,以便用户在使用蒸格的过程中,能够直接了解到蒸格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部的截面为弧形、方形、不规则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安装部的截面为弧形、方形、不规则形时,以便安装部能够具有至少两个支撑面,当蒸格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安装部均能够与蒸篦进行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部为环形,或者,所述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蒸格的周向间隔分布的所述安装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部为环形能够降低安装部与蒸篦之间发生连接不稳定的可能性,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或者,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蒸格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安装部,且各安装部沿蒸格的高度方向位于同一高度,从而简化安装部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这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部,和/或,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加强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和/或第二加强部能够增加本体在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的结构强度,降低本体在成型过程中本体在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发生变形的风险,提高本体的生产良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总,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外侧壁形成第一卷边,所述第一卷边为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或,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卷边,所述第二卷边为所述第二加强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的外侧壁和/或第二开口的外侧壁可以通过卷边工艺形成第一卷边和/或第二卷边,以提高本体的质量,且卷边工艺具有便于实现的特点。另外,当第一加强部和/或第二加强部为第一卷边和/或第二卷边时,还能够降低在加工过程中毛刺的产生,从而减少了打磨抛光的时间,提高本体的生产效率。同时,第一卷边和/或第二卷边有利于封边,降低用户被划伤的可能性,提高蒸格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蒸锅,所述蒸锅包括锅盖、蒸格和锅体。所述蒸格为以上所述的蒸格;所述锅体朝向所述蒸格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其中,沿所述蒸锅的高度方向,所述蒸格能够经所述第三开口放置于所述锅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沿蒸锅的高度方向,蒸格位于锅盖和锅体之间,当蒸格处于第一状态时,蒸格的第一开口朝向锅盖,第二开口朝向锅体,当蒸格放置于锅体的第三开口后,该蒸锅能够处于第一状态,此时,锅盖与蒸格内的蒸篦之间能够形成放置食物的容纳空间,且由于蒸篦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用户在取下锅盖后拿放食物更加方便,还能在拿取蒸熟后的食物时,降低烫伤用户的风险;当蒸格处于第二状态时,蒸格的第二开口朝向锅盖,第一开口朝向锅体,当蒸格放置于锅体的第三开口后,该蒸锅能够处于第二状态,此时,锅盖与蒸格内的蒸篦之间能够形成放置食物的容纳空间,且由于蒸篦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蒸锅在第二状态下的容纳空间大于蒸锅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容纳空间,便于用户在蒸锅内能够放置并蒸煮体积较大的食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锅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或,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锅盖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加强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蒸格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下放置于锅体的第三开口时,锅盖扣合于蒸格的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且锅盖底部的外边缘能够支撑于第一加强部或第二加强部,蒸格的第二加强部或第一加强部位于锅体的第三开口内,并与第一支撑部相抵接。第一支撑部能够限制蒸格的运动,从而提高蒸格与锅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蒸格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蒸格处于第一状态;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蒸格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蒸格处于第二状态;
图3为图1中I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II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蒸锅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蒸锅处于第一状态;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蒸锅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蒸锅处于第二状态;
图7为图5中III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IV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蒸格;
11-本体;
111-第一开口;
111a-第一加强部;
112-第二开口;
112a-第二加强部;
113-安装部;
113a-第一支撑面;
113b-第二支撑面;
114-凹陷部;
12-蒸篦;
121-第二支撑部;
2-锅盖;
3-锅体;
31-第三开口;
32-第一支撑部;
33-第三加强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格,如图1所示,蒸格1包括本体11和蒸篦12。沿蒸格1的高度方向,本体11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使得本体11为中空结构,其中,本体1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蒸篦12可拆卸连接的安装部113,以使蒸篦12能够经第一开口111或第二开口112脱离本体11的内腔。当蒸篦12与安装部113连接后,蒸篦12与本体11的侧壁能够形成放置食物的容纳空间,用户能够将食物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以便蒸熟食物。或者,当蒸篦12与安装部113分离后,蒸格1的本体11能够用于增高锅具侧壁的高度,从而增大锅具内的容纳空间,使得用户可以使用该锅具烹饪体积较大的食物。
本申请实施例中,蒸篦12可拆卸连接于安装部113,以使蒸篦12能够经第一开口111或第二开口112脱离本体11的内腔,便于用户将蒸篦12取出后单独清理,方便快捷,且能够避免蒸篦12上残留的污渍腐蚀蒸篦12,从而提高蒸篦12的使用寿命。同时,蒸篦12能够脱离本体11的内腔,使得该蒸篦12与本体11还能够分别制造,从而简化制造难度。
具体地,沿蒸格1的高度方向,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为H1,安装部113与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为H2,且H1≠H2,即H1<H2或者H2<H1,安装部113不位于本体11沿蒸格1的高度方向的中心。
当蒸格1处于如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时,该第一开口111可以为蒸格1的上端开口,即该蒸格1的第一开口111朝上,第二开口112可以为蒸格的下端开口,即该蒸格1的第二开口112朝下。当H1<H2时,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较小,当蒸篦12与安装部113连接后,蒸篦12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较小,便于用户在蒸篦12上拿放食物,避免用户在拿取蒸熟的食物时,用户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与蒸格1发生触碰,降低用户被烫伤的可能性,提高用户在使用蒸格1时的安全性。
当该蒸格1处于如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时,该第一开口111可以为蒸格1的下端开口,即该蒸格1的第一开口111朝下,第二开口112为蒸格1的上端开口,即该蒸格1的第二开口朝下。该蒸格1处于第二状态时,H1与H2同样满足H1<H2,安装部113与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较大,当蒸篦12与安装部113连接后,蒸篦12与本体11的侧壁在第二开口112的一侧能够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间,使得该蒸格1能够放置体积较大的食物。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使得蒸格1能够处于两种工作状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蒸篦12能够脱离本体11的内腔,仅通过将蒸篦12从第一开口111或第二开口112安装于安装部113即可实现蒸格1在两种状态的切换,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1所示,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和安装部113与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H1/H2,且H1/H2满足1/5≤H1/H2≤4/5,H1/H2具体可为1/5、1.5/5、2/5、2.5/5、3/5、3.5/5、4/5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和安装部113与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的比值过小(例如H1/H2小于1/5)时,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过小,当蒸格1处于第一状态,且蒸篦12与安装部113连接后,沿蒸格1的高度方向,蒸篦12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过小,使得第一状态下蒸篦12与本体11的侧壁在朝向第一开口111的一侧形成的容纳空间过小,能够容纳的食物过少。当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和安装部113与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的比值过大(例如H1/H2大于4/5)时,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接近,当蒸格1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蒸篦12与本体11的侧壁形成的容纳空间体积接近,该蒸格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蒸篦12与本体11的侧壁形成的容纳空间均无法容纳体积较大的食物,同时,当食物的体积较小时,用户在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蒸格1内拿放食物的过程中,需要将手伸入至蒸格1内,存在与本体11的侧壁接触导致烫伤的风险。
因此,当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和安装部113与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的比值H1/H2满足1/5≤H1/H2≤4/5时,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均适中,当蒸格1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方便用户在蒸篦12上拿放食物,并降低烫伤用户的风险,当蒸格1处于第二状态时,蒸篦12与本体11之间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间,该蒸格1能够容纳较大的食物。
更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安装部113相对于本体11的内壁凸起,且沿蒸格1的高度方向,安装部113具有第一支撑面113a和第二支撑面113b,蒸篦12能够放置于第一支撑面113a或第二支撑面113b。其中,该第一支撑面113a朝向第一开口111,第二支撑面113b朝向第二开口112。
本申请实施例中,蒸篦12与安装部1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具体为:蒸格1处于如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时,蒸篦12支撑于安装部113的第一支撑面113a,蒸格1处于如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时,蒸篦12支撑于安装部113的第二支撑面113b。因此,安装部113为凸起结构时,该安装部113的结构简单,且使得蒸篦12与安装部1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操作。
其中,如图3所示,蒸篦12包括沿蒸格1周向设置的第二支撑部121,当蒸篦12与安装部113可拆连接时,蒸篦12通过第二支撑部121与安装部113的第一支撑面113a或第二支撑面113b抵接,从而使得蒸篦12能够可拆地连接于本体11内。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13与蒸篦12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更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体11向内凸起形成安装部113,并在安装部113的外侧形成凹陷部114。
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部113由本体11的侧壁向内凸起,以便本体11与安装部113一体成型,提高本体11与安装部11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安装部113脱落的风险,且便于加工安装部113。同时,该凹陷部114能够起到识别的作用,以便用户在使用蒸格1的过程中,能够直接了解到蒸格1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具体地,安装部113的截面为弧形、方形、不规则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便安装部113能够具有至少两个支撑面,当蒸格1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安装部113均能够与蒸篦12进行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3的截面为弧形,具有便于加工的特点。
以上各实施例中,安装部113为环形,从而降低安装部113与蒸篦12之间发生连接不稳定的可能性,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1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蒸格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安装部113,且各安装部113沿蒸格1的高度方向位于同一高度,从而简化安装部113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11还包括位于侧壁外的手柄,手柄能够沿蒸格1的高度方向向第一开口111或第二开口112倾斜,用户能够通过手柄倾斜的方向判断出安装部113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与本体11外侧壁之间的角度为α,且α满足30°≤α<90°,其中α具体可以为30°、35°、40°、45°、50°、55°、60°、65°、70°、75°、80°、85°等。当手柄与本体11外侧壁之间的角度过小(例如α小于30°)时,用户在端起蒸格1时,存在与蒸格1的侧壁发生触碰的可能性,从而导致用户由被烫伤的风险。当手柄与本体11外侧壁之间的角度过大(例如α等于90°)时,不利于区分本体11处于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本体11在第一开口11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部111a,和/或,本体11在第二开口11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加强部112a。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111a和/或第二加强部112a能够增加本体11在第一开口111和/或第二开口112的结构强度,降低本体11在成型过程中本体11在第一开口111和/或第二开口112发生变形的风险,提高本体11的生产良率。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本体11在第一开口111的外侧壁形成第一卷边,第一卷边为第一加强部111a,和/或,本体11在第二开口112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卷边,第二卷边为第二加强部112a。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1的外侧壁和/或第二开口112的外侧壁可以通过卷边工艺形成第一卷边和/或第二卷边,以提高本体11的质量,且卷边工艺具有便于实现的特点。另外,当第一加强部111a和/或第二加强部112a为第一卷边和/或第二卷边时,还能够降低在加工过程中毛刺的产生,从而减少了打磨抛光的时间,提高本体11的生产效率。同时,第一卷边和/或第二卷边有利于封边,降低用户被划伤的可能性,提高蒸格1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蒸锅,如图5和图6所示,蒸锅包括锅盖2、蒸格1和锅体3。蒸格1为以上所述的蒸格1,且锅体3朝向蒸格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31。其中,沿蒸锅的高度方向,蒸格1能够经第三开口31放置于锅体3。其中,该蒸格1中,沿蒸格1的高度方向,安装部113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为H1,安装部113与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为H2,且H1≠H2。
本申请实施例中,沿蒸锅的高度方向,蒸格1位于锅盖2和锅体3之间,当蒸格1处于第一状态时,蒸格1的第一开口111朝向锅盖2,第二开口112朝向锅体3,当蒸格1放置于锅体3的第三开口31后,该蒸锅能够处于如图5所示的第一状态,此时,锅盖2与蒸格1内的蒸篦12之间能够形成放置食物的容纳空间,且由于蒸篦12与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用户在取下锅盖2后拿放食物更加方便,还能在拿取蒸熟后的食物时,降低烫伤用户的风险;当蒸格1处于第二状态时,蒸格1的第二开口112朝向锅盖2,第一开口111朝向锅体3,当蒸格1放置于锅体3的第三开口31后,该蒸锅能够处于如图6所示的第二状态,此时,锅盖2与蒸格1内的蒸篦12之间能够形成放置食物的容纳空间,且由于蒸篦12与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蒸锅在第二状态下的容纳空间大于蒸锅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容纳空间,便于用户在蒸锅内能够放置并蒸煮体积较大的食物。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蒸锅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如图5所示,在蒸格1与锅体3之间、在锅体3内还可以放置多个蒸篦12,以使用户能够同时蒸煮多份食物,提高烹饪效率,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当蒸锅处于第二状态下时,如图6所示,在蒸格1与锅体3之间、在锅体3内还可以取下一个或多个蒸篦12,以便蒸格1与锅体3之间能够形成更大的容纳空间,便于用户蒸煮体积较大的食物,便于用户不需要更换其它锅具,节省烹饪的时间。
具体地,锅体3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支撑部32,本体11在第二开口11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加强部112a,第二加强部112a能够支撑于第一支撑部32,和/或,本体11在第一开口11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部111a,锅盖2能够支撑于第一加强部111a。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当蒸格1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下放置于锅体3的第三开口31时,锅盖2扣合于蒸格1的第一开口111或第二开口112,且锅盖2底部的外边缘能够支撑于第一加强部111a或第二加强部112a,蒸格1的第二加强部112a或第一加强部111a位于锅体3的第三开口31内,并与第一支撑部32相抵接。第一支撑部32能够限制蒸格1的运动,从而提高蒸格1与锅体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锅体3的第三开口31的外边缘还具有第三加强部33,第三加强部33配合第一支撑部32能够限制蒸格1的运动,从而提高蒸格1与锅体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第三加强部33能够通过翻边工艺增厚第三开口31的边缘厚度,以提高第三加强部33的结构强度,降低锅体3在成型过程中发生变形的风险,提高锅体3的生产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1)包括:
本体(11),沿所述蒸格(1)的高度方向,所述本体(11)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
蒸篦(12);
其中,所述本体(1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蒸篦(12)可拆卸连接的安装部(113),以使所述蒸篦(12)能够经所述第一开口(111)或所述第二开口(112)脱离所述本体(11)的内腔;
沿所述蒸格(1)的高度方向,所述安装部(113)与所述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安装部(113)与所述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为H2,H1≠H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3)与所述第一开口(111)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安装部(113)与所述第二开口(112)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H1/H2,且H1/H2满足1/5≤H1/H2≤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3)相对于所述本体(11)的内壁凸起,且沿所述蒸格(1)的高度方向,所述安装部(113)具有第一支撑面(113a)和第二支撑面(113b),所述蒸篦(12)能够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3a)或所述第二支撑面(113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向内凸起形成所述安装部(113),并在所述安装部(113)的外侧形成凹陷部(1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3)的截面为弧形、方形、不规则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3)为环形,或者,所述本体(1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蒸格(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所述安装部(113)。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在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部(111a),和/或,所述本体(11)在所述第二开口(11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加强部(112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在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外侧壁形成第一卷边,所述第一卷边为所述第一加强部(111a),和/或,所述本体(11)在所述第二开口(112)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卷边,所述第二卷边为所述第二加强部(112a)。
9.一种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包括:
锅盖(2);
蒸格(1),所述蒸格(1)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格;
锅体(3),所述锅体(3)朝向所述蒸格(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31);
其中,沿所述蒸锅的高度方向,所述蒸格(1)能够经所述第三开口(31)放置于所述锅体(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3)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支撑部(32),所述本体(11)在所述第二开口(11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加强部(112a),所述第二加强部(112a)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2),和/或,所述本体(11)在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加强部(111a),所述锅盖(2)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加强部(111a)。
CN202321168794.3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蒸格及蒸锅 Active CN219645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8794.3U CN219645549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蒸格及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8794.3U CN219645549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蒸格及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5549U true CN219645549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9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8794.3U Active CN219645549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蒸格及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5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45549U (zh) 一种蒸格及蒸锅
CN107625400B (zh) 汽锅盘及具有其的电汽锅
CN221044743U (zh) 蒸格及蒸锅
CN219479903U (zh) 一种锅盖夹持支撑装置
CN221229178U (zh) 一种蒸格组件及锅具
CN219249821U (zh) 一种锅具
CN220045577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16628247U (zh) 一种具有可视锅盖结构的多功能烹饪器
CN219557013U (zh) 烹饪器具
CN219962508U (zh) 一种易于收纳的多功能锅
CN213248552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2066514U (zh) 套锅的蒸片结构
CN219720451U (zh) 分离装置以及烹饪器具
CN211186847U (zh) 便携热水壶
CN213248482U (zh) 烹饪器具
CN211459922U (zh) 手柄及烹饪容器
CN218074497U (zh) 蒸笼结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CN216256815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1538312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6602523U (zh) 一种容器盖及烹饪容器
CN215604929U (zh) 一种锅具
CN216602520U (zh) 烹饪器具及其提手
CN211609131U (zh) 一种锅具
CN217907383U (zh) 锅盖与烹饪器具
CN209808009U (zh) 一种用于锅具组合的连接件以及组合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