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3832U - 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3832U
CN219643832U CN202321097957.3U CN202321097957U CN219643832U CN 219643832 U CN219643832 U CN 219643832U CN 202321097957 U CN202321097957 U CN 202321097957U CN 219643832 U CN219643832 U CN 219643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light photovoltaic
vertical beam
balancing weight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79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道荣
刘奎
庞爱红
韩成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Daorong New Energy Co ltd
Beijing Daorong Xinxing Energy Co ltd
Hebei Daor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Daorong New Energy Co ltd
Beijing Daorong Xinxing Energy Co ltd
Hebei Daor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Daorong New Energy Co ltd, Beijing Daorong Xinxing Energy Co ltd, Hebei Daor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Daoro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79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3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3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3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包括轻质光伏组件,所述轻质光伏组件的下端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螺栓,所述横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混凝土配重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不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长度和倾斜度来安装光伏组件,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无法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易对光伏组件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光伏组件的维修成本,实用性大大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在垃圾填埋场上新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是国内外普遍的一个研究趋势,同时,也是将垃圾填埋场打造成生态循环经济地的有利途径,可以在不牺牲现有绿地的情况下,将固废处理也转型循环经济,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当地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在垃圾填埋场上新建光伏电站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垃圾的填埋量、产生电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垃圾填埋场的特殊地质条件,垃圾成分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特异性,导致场地极易发生整体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不仅会对发电效率及发电量造成不利影响,也会损坏光伏支架结构及光伏支架基础,因地质条件特殊,安装光伏组件基础及支架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减少或消除地基沉降对光伏阵列结构产生的影响,为保证地基处理效果,光伏支架基础不能埋置于压实后的表面覆土层以下,且任何基础形式均不能穿破土层下方的土工膜,因此桩基础在工程上不适用,只能选择直接放置于隔离层以上的扩展基础,基础形式目前结构有独立基础、横向条形基础、纵向条形基础和网状基础,但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光伏组件的破坏力,因此需要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现有技术CN115955169A,公开了光伏组件用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顶板、设置在第一顶板下方的第一底板以及连接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的第一侧板,第一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一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第一折弯卡扣;第二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支撑在支架主体下方的四个支脚,支架主体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并沿支架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淌水槽,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同一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均固定有多个上折弯卡扣。该装置不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长度和倾斜度来安装光伏组件,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无法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易对光伏组件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光伏组件的维修成本,实用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了现有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不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长度和倾斜度来安装光伏组件,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无法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易对光伏组件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光伏组件的维修成本,实用性大大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轻质光伏组件,所述轻质光伏组件的下端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螺栓,所述横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混凝土配重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上端粘结有结构胶,所述结构胶与所述轻质光伏组件相粘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轻质光伏组件固定在横梁上,轻质光伏组件具备超轻、超薄、可弯曲、可打孔、便于运输安装的高性能、无污染的优异性能,便于对其进行粘结固定,且有利于在地基不均匀的环境下安装应用,成本较低,轻质光伏组件之间间隙在5mm-50mm之间,减小缝隙有利于提高轻质光伏组件利用率,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螺栓的螺栓冒卡入所述横梁上的卡槽内,所述螺栓的尾部穿过所述第一竖梁,所述螺栓的尾部穿过所述第二竖梁,所述螺栓的下端外侧依次套设有平垫片、弹垫和螺母,所述第一竖梁与所述横梁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梁与所述横梁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冒卡入横梁上的卡槽内,卡槽限制了螺栓冒转动,通过螺栓与螺母,便于将横梁固定安装在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上,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之间是平行状态,可根据需求均匀设置多个横梁,并保持横梁之间是平行状态,起到了支撑作用,有利于轻质光伏组件的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竖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弹簧,所述第三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梁,所述第三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三销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整个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中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可设置多组,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表面上设置单个或多个轻质光伏组件为一组,便于根据不同长度的堆坡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操作简便,且每组间均以第一连接弹簧、第二连接弹簧、第三连接弹簧、第四连接弹簧作为连接,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减轻对每组轻质光伏组件的破坏力,节约了轻质光伏组件维修成本,有利于延长轻质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竖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所述第二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竖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弹簧,所述第四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梁,所述第四连接梁上设置有第四销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整个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中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可设置多组,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表面上设置单个或多个轻质光伏组件为一组,便于根据不同长度的堆坡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操作简便,且每组间均以第一连接弹簧、第二连接弹簧、第三连接弹簧、第四连接弹簧作为连接,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减轻对每组轻质光伏组件的破坏力,节约了轻质光伏组件维修成本,有利于延长轻质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一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所述第三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三销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混凝土配重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分别设置在堆坡坡顶平面和坡底硬化路平面上,便于将装置整体固定在堆坡上,且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第一连接梁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第三连接梁转动连接,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倾斜角度安设第一竖梁,从而有利于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在堆坡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降低其对轻质光伏组件的影响,保证了轻质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所述第二连接梁通过所述第二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所述第四连接梁通过所述第四销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混凝土配重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分别设置在堆坡坡顶平面和坡底硬化路平面上,便于将装置整体固定在堆坡上,且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第二连接梁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第四连接梁转动连接,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倾斜角度安设第二竖梁,从而有利于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在堆坡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降低其对轻质光伏组件的影响,保证了轻质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经由横梁和螺栓的设置,结构胶便于将轻质光伏组件粘结固定在横梁上,轻质光伏组件具备超轻、超薄、可弯曲、可打孔、便于运输安装的高性能、无污染的优异性能,便于对其进行固定安装,且有利于在地基不均匀的环境下安装应用,成本较低,轻质光伏组件之间间隙在5mm-50mm之间,减小缝隙有利于提高轻质光伏组件利用率,实用性强,螺栓冒卡入横梁上的卡槽内,卡槽限制了螺栓冒转动,通过螺栓与螺母,便于将横梁固定安装在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上,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之间是平行状态,可根据需求均匀设置多个横梁,并保持横梁之间是平行状态,起到了支撑作用,有利于轻质光伏组件的固定安装。
2、本实用新型经由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的设置,在整个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中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可设置多组,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表面上设置单个或多个轻质光伏组件为一组,便于根据不同长度的堆坡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操作简便,且每组间均以第一连接弹簧、第二连接弹簧、第三连接弹簧、第四连接弹簧作为连接,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减轻对每组轻质光伏组件的破坏力,节约了轻质光伏组件维修成本,有利于延长轻质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3、本实用新型经由第一混凝土配重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的设置,第一混凝土配重块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分别设置在堆坡坡顶平面和坡底硬化路平面上,便于将装置整体固定在堆坡上,且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第一连接梁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第三连接梁转动连接,第一混凝土配重块与第二连接梁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与第四连接梁转动连接,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倾斜角度安设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从而有利于对轻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在堆坡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降低其对轻质光伏组件的影响,保证了轻质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轻质光伏组件;2、横梁;3、结构胶;4、第一竖梁;5、第二竖梁;6、第一连接梁;7、第二连接梁;8、第一连接弹簧;9、第二连接弹簧;10、第三连接弹簧;11、第四连接弹簧;12、第一销轴;13、第二销轴;14、第三销轴;15、第四销轴;16、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7、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8、螺栓;19、弹垫;20、平垫片;21、螺母;22、第三连接梁;23、第四连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与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轻质光伏组件1,轻质光伏组件1的下端设置有横梁2,横梁2的上端粘结有结构胶3,结构胶3与轻质光伏组件1相粘结,便于将轻质光伏组件1粘结固定在横梁2上,轻质光伏组件1具备超轻、超薄、可弯曲、可打孔、便于运输安装的高性能、无污染的优异性能,便于对其进行固定安装,且有利于在地基不均匀的环境下安装应用,成本较低,轻质光伏组件1之间间隙在5mm-50mm之间,减小缝隙有利于提高轻质光伏组件1利用率,实用性强。
参照图1与图4,横梁2上设置有螺栓18,横梁2上设置有卡槽,螺栓18的螺栓冒卡入横梁2上的卡槽内,螺栓18的尾部穿过第一竖梁4,螺栓18的尾部穿过第二竖梁5,螺栓18的下端外侧依次套设有平垫片20、弹垫19和螺母21,第一竖梁4与横梁2通过螺栓18固定连接,第二竖梁5与横梁2通过螺栓18固定连接,螺栓18的螺栓冒卡入横梁2上的卡槽内,卡槽限制了螺栓18的螺栓冒转动,通过螺栓18与螺母21,便于将横梁2固定安装在第一竖梁4和第二竖梁5上,第一竖梁4与第二竖梁5之间是平行状态,可根据需求均匀设置多个横梁2,并保持横梁2之间是平行状态,起到了支撑作用,有利于轻质光伏组件1的固定安装。
参照图1-3,横梁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竖梁4,第一竖梁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8,第一连接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梁6,第一连接梁6上设置有第一销轴12,第一竖梁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弹簧10,第三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梁22,第三连接梁22上设置有第三销轴14,在整个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中第一竖梁4与第二竖梁5可设置多组,第一竖梁4与第二竖梁5表面上设置单个或多个轻质光伏组件1为一组,便于根据不同长度的堆坡对轻质光伏组件1进行安装,操作简便,且每组间均以第一连接弹簧8、第二连接弹簧9、第三连接弹簧10、第四连接弹簧11作为连接,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减轻对每组轻质光伏组件1的破坏力,节约了轻质光伏组件1维修成本,有利于延长轻质光伏组件1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参照图1-2,横梁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竖梁5,第二竖梁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9,第二连接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梁7,第二连接梁7上设置有第二销轴13,第二竖梁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弹簧11,第四连接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梁23,第四连接梁23上设置有第四销轴15,在整个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中第一竖梁4与第二竖梁5可设置多组,第一竖梁4与第二竖梁5表面上设置单个或多个轻质光伏组件1为一组,便于根据不同长度的堆坡对轻质光伏组件1进行安装,操作简便,且每组间均以第一连接弹簧8、第二连接弹簧9、第三连接弹簧10、第四连接弹簧11作为连接,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减轻对每组轻质光伏组件1的破坏力,节约了轻质光伏组件1维修成本,有利于延长轻质光伏组件1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参照图1-3,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与第一连接梁6通过第一销轴12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与第三连接梁22通过第三销轴14转动连接,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分别设置在堆坡坡顶平面和坡底硬化路平面上,便于将装置整体固定在堆坡上,且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与第一连接梁6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与第三连接梁22转动连接,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倾斜角度安设第一竖梁4,从而有利于对轻质光伏组件1进行安装,在堆坡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降低其对轻质光伏组件1的影响,保证了轻质光伏组件1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参照图1-2,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与第二连接梁7通过第二销轴13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与第四连接梁23通过第四销轴15转动连接,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分别设置在堆坡坡顶平面和坡底硬化路平面上,便于将装置整体固定在堆坡上,且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与第二连接梁7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与第四连接梁23转动连接,便于根据不同堆坡的倾斜角度安设第二竖梁5,从而有利于对轻质光伏组件1进行安装,在堆坡不均匀沉降时,有利于降低其对轻质光伏组件1的影响,保证了轻质光伏组件1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分别设置在堆坡坡顶平面和坡底硬化路平面上,将装置整体固定在堆坡上,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与第一连接梁6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与第三连接梁22转动连接,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与第二连接梁7转动连接,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与第四连接梁23转动连接,以根据不同堆坡的倾斜角度来安设第一竖梁4和第二竖梁5,第一竖梁4与第二竖梁5之间是平行状态,通过螺栓18与螺母21,将横梁2固定安装在第一竖梁4和第二竖梁5上,可根据需求均匀设置多个横梁2,并保持横梁2之间是平行状态,之后通过结构胶3将轻质光伏组件1固定连接在横梁2上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轻质光伏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光伏组件(1)的下端设置有横梁(2),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螺栓(18),所述横梁(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竖梁(4)和第二竖梁(5),所述第一竖梁(4)和所述第二竖梁(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和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的上端粘结有结构胶(3),所述结构胶(3)与所述轻质光伏组件(1)相粘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螺栓(18)的螺栓冒卡入所述横梁(2)上的卡槽内,所述螺栓(18)的尾部穿过所述第一竖梁(4),所述螺栓(18)的尾部穿过所述第二竖梁(5),所述螺栓(18)的下端外侧依次套设有平垫片(20)、弹垫(19)和螺母(21),所述第一竖梁(4)与所述横梁(2)通过所述螺栓(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梁(5)与所述横梁(2)通过所述螺栓(1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梁(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8),所述第一连接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梁(6),所述第一连接梁(6)上设置有第一销轴(12),所述第一竖梁(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弹簧(10),所述第三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梁(22),所述第三连接梁(22)上设置有第三销轴(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梁(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弹簧(9),所述第二连接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梁(7),所述第二连接梁(7)上设置有第二销轴(13),所述第二竖梁(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弹簧(11),所述第四连接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梁(23),所述第四连接梁(23)上设置有第四销轴(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与所述第一连接梁(6)通过所述第一销轴(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与所述第三连接梁(22)通过所述第三销轴(14)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配重块(16)与所述第二连接梁(7)通过所述第二销轴(1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配重块(17)与所述第四连接梁(23)通过所述第四销轴(15)转动连接。
CN202321097957.3U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Active CN219643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7957.3U CN219643832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7957.3U CN219643832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3832U true CN219643832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5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7957.3U Active CN219643832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3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25105U (zh) 地埋式单立柱小型光伏支架
CN101942921B (zh) 风光互补型新能源通信塔
CN102390495A (zh) 海上组合式漂浮风力发电平台
CN2916024Y (zh) 塌陷区抗变形高压电线塔
US11858589B1 (en) Wave-dissipating and wave-resisting integrated floating photovoltaic device capable of resisting severe sea conditions
CN204906277U (zh) 适用于易发生基础沉降地基场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
CN219643832U (zh) 一种大跨度堆坡轻质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01738627U (zh) 风光互补型新能源通信塔
CN103531650A (zh) 一种浮筏式光伏阵列
CN213804840U (zh) 适用于无缝桥的阻尼器装置
CN201749855U (zh) 直立锁边金属屋面上光伏组件的固定连接装置
CN205089056U (zh) 一种防风防尘网搭建结构
CN207490820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Eljrushi et al.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for the southern region of Libya
CN219204392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光伏装置
CN104821613A (zh) 基于新型电动交通工具的充电系统
CN21952856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车棚
CN220814831U (zh) 一种山地光伏施工平台
CN220544919U (zh) 固定支架和柔性支架的结合结构
CN216617762U (zh) 风力发电机用电机底座
CN201467014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架
CN218958851U (zh) 一种可大面积覆盖建筑顶部的光伏电池板支撑结构
CN210396974U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塔架
CN219082644U (zh) 一种风电叶轮组装用基座
CN108442203A (zh) 公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