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3529U - 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3529U
CN219643529U CN202320231986.8U CN202320231986U CN219643529U CN 219643529 U CN219643529 U CN 219643529U CN 202320231986 U CN202320231986 U CN 202320231986U CN 219643529 U CN219643529 U CN 219643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echanism
cylinder
cable
double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19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廷
谷娇
谷浩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Huida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Huida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Huida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Huida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19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3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3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3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包括机架;机架为整体装置的大形,也是固定整体装置的外部部件;其中,所述机架内设有第一钳固机构;所述第一钳固机构对第二钳固机构输出一个线性自由度,用于调控所述第二钳固机构的相对位置并对其进行定心调节;所述第二钳固机构通过一个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配合于线缆;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钳固机构和第二钳固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在实际应用时实现双层固定;其保证了线缆固定高度参数及定心性的同时,通过纯机械配合产生的行程自锁模式对线缆进行稳固配合,避免受外力影响导致对线缆发生脱线或配合面横移现象;有效满足了实际应用及其实用性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自动化进程的发展,各种线缆如电线、电缆等能源和通讯线路的敷设越来越多,各种管线设置也越来越复杂,技术的快速进步又需要不断地增加新的线路。
现有技术的线缆夹具基本上都是固定直径的半圆或圆形孔,通过螺栓或钉子直接固定于墙壁等处,其实质上是采用相对过盈配合的形式对线缆进行的固定,不存在任何行程自锁能力;当受到外部强应力接触,如狂风等,其即使不产生脱线现象,其相对配合面也会发生横移,其实际应用及使用效果仍具备相应的改进空间;
为此,可将传统技术的缺陷即本实用新型所的改进点总结为:
一、提供反行程自锁能力;
二、不采用任何主动部件,仅通过机械配合的形式实现反行程自锁,节约大批量生产成本。
为此,提出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包括机架;机架为整体装置的大形,也是固定整体装置的外部部件;
其中,所述机架内设有第一钳固机构;所述第一钳固机构对第二钳固机构输出一个线性自由度,用于调控所述第二钳固机构的相对位置并对其进行定心调节;所述第二钳固机构通过一个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配合于线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钳固机构决定了第二钳固机构的定心位置,即决定了当前线缆的配合高度位置;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线性自由度进行调整适配;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钳固机构包括线性模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的内侧壁均适配于所述第二钳固机构的外表面;所述线性模组用于输出所述线性自由度,调节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调整适配基于线性模组的驱动而实现;优选的,所述线性模组为丝杆;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内壁,且轴头与所述第一钳臂转动配合;工作人员通过转动丝杆对第一钳臂进行高度调节,适配线缆的配合高度位置;同时,所述第一钳固机构还包括定心部;所述定心部设于所述第二钳臂的底部,需搭配外部环境;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以镜像的形式对称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钳固机构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行程自锁组件;所述第二筒体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侧壁,且二者之间通过行程自锁组件相互建立位置连接关系;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壁配合连接线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行程自锁组件生成上述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其对第二筒体相对于第一筒体产生机械行程自锁,避免整体装置受外力影响对线缆发生脱线或配合面横移现象。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自锁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棘轮和棘齿;所述棘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侧壁,所述棘齿铰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同时,所述棘齿环形阵列铰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且所述棘齿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通过弹性拨片弹性蓄力,实现不间断行程自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钳固机构和第二钳固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在实际应用时实现双层固定;其保证了线缆固定高度参数及定心性的同时,通过纯机械配合产生的行程自锁模式对线缆进行稳固配合,避免受外力影响导致对线缆发生脱线或配合面横移现象;有效满足了实际应用及其实用性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钳固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第二钳固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钳固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钳固机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钳固机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第一钳固机构;201、丝杆;202、第一钳臂;203、第二钳臂;204、定心部;3、第二钳固机构;301、第一筒体;302、第二筒体;303、棘轮;304、棘齿;305、弹性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对称”、“阵列”等仅用于区分描述与位置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对称”等特征的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同样,对于未以“两个”、“三只”等文字形式对某些特征进行数量限制时,应注意到该特征同样属于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的线缆夹具基本上都是固定直径的半圆或圆形孔,通过螺栓或钉子直接固定于墙壁等处,其实质上是采用相对过盈配合的形式对线缆进行的固定,不存在任何行程自锁能力;当受到外部强应力接触,如狂风等,其即使不产生脱线现象,其相对配合面也会发生横移,其实际应用及使用效果仍具备相应的改进空间;为此,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包括机架1,机架1内设有第一钳固机构2;
机架1为整体装置的大形,也是固定整体装置的外部部件;其外部开设有螺栓孔(图中的A区),用于对外部环境所预设的孔进行螺栓配合,以固定整体装置的方位;
其中,第一钳固机构2对第二钳固机构3输出一个线性自由度,用于调控第二钳固机构3的相对位置并对其进行定心调节;第二钳固机构3通过一个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配合于线缆。
在本申请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3:第一钳固机构2包括线性模组、第一钳臂202和第二钳臂203;第一钳臂202和第二钳臂203的内侧壁均适配于第二钳固机构3的外表面;线性模组用于输出线性自由度,调节第一钳臂202和第二钳臂203之间的间距。
第一钳固机构2决定了第二钳固机构3的定心位置,即决定了当前线缆的配合高度位置;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线性自由度进行调整适配;因此,通过驱动线性模组输出线性自由度,调节第一钳臂202和第二钳臂203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线缆在本装置状态下的配合高度及其定心参数;
优选的,线性模组为丝杆201;丝杆201螺纹连接于机架1的内壁,且轴头与第一钳臂202转动配合;工作人员通过手动或配合其他工具转动丝杆201,丝杆201生成线性自由度于第一钳臂202,通过铰接配合的形式抵消多余自由度,保留一个线性的自由度控制其升降,进而调节第一钳臂202和第二钳臂203之间的间距;
在本方案中,第一钳固机构2还包括定心部204;定心部204设于第二钳臂203的底部;
在实际应用时,基于外部环境的配合需求,机架1的固定仅作外部框架的固定,第一钳固机构2相对于第二钳臂203的固定还需通过来自上部的丝杆201及来自下部的定心部204进行支撑;
具体的,外部环境在对应方位开设孔,该孔与定心部204过盈配合;
在本申请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4~7:第二钳固机构3包括第一筒体301、第二筒体302和行程自锁组件;第二筒体302滑动配合于第一筒体301的内侧壁,且二者之间通过行程自锁组件相互建立位置连接关系;第二筒体302的内侧壁配合连接线缆;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行程自锁组件生成上述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其对第二筒体302相对于第一筒体301产生机械行程自锁,避免整体装置受外力影响对线缆发生脱线或配合面横移现象;
具体的,行程自锁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棘轮303和棘齿304;棘轮303固定连接于第一筒体301的内侧壁,棘齿304铰接于第二筒体302的外表面;
棘轮303和棘齿304构成传统意义上的棘轮机构,其具备反行程自锁能力;通过棘齿304和棘轮303之间的啮合,实现第二筒体302相对于第一筒体301产生机械行程自锁;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因上述第二筒体302相对于第一筒体301还存在滑动配合的模式,因此在具体使用时,棘轮303和棘齿304的齿端面实质为滑动配合模式,以对第二筒体302相对于第一筒体301进行滑动导向;
同时,请参阅图5:棘轮303和棘齿304的宽度小于第二筒体302或第一筒体301的宽度;因此,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可将第二筒体302滑动出第一筒体301,并对线缆进行套接,随后将第二筒体302滑动进入第一筒体301,并使得棘齿304和棘轮303之间复位,产生机械行程自锁;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筒体302直接与线缆配合套接,其整体结构在保持圆柱体外形的前提下,其实体情况是非限定性的;第二筒体302可为一个组件,该组件由上下两个可拆卸式连接的半圆套筒组成,通过半圆套筒更便于对上述线缆进行快速装配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筒体302的内侧壁可设为锥形;通过上述原理,工作人员可预先滑动脱离机械行程自锁,通过旋转第二筒体302对线缆产生过盈配合,以更好的适配其连接性能;
优选的,第二筒体302的内侧壁还可设有阻尼板,用于增加对线缆的固定摩擦力。
优选的,棘齿304环形阵列铰接于第二筒体302的外表面,且棘齿304与第二筒体302之间通过弹性拨片305弹性蓄力;通过环形阵列排布的形式进行多方位机械行程自锁,实现更稳固的适配连接;同时,基于弹性拨片305的弹性蓄力,可使得上述结构件之间始终保持机械行程自锁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因棘轮机构为反行程自锁,其正行程的自锁通过第二钳固机构3的数量为两个,且以镜像的形式对称配合连接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示例性的说明。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
S1、固定机架1的位置;
S2、固定第一钳固机构的下部;
S3、第二钳固机构3预先脱离机械自锁,通过第二筒体302配合线缆后,滑动其进入第一筒体301内产生自锁;
S4、调节丝杆201,将第一钳臂202和第二钳臂203夹住第二钳固机构3,对线缆进行定心化;
S5、对丝杆201的顶部施加螺母,并与机架1的上部配合;整体装置固定完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实际应用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实施例二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示例性的说明。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
S1、固定机架1的位置;
S2、固定第一钳固机构的下部;
S3、第二钳固机构3预先脱离机械自锁,通过第二筒体302配合线缆;
S4、第二筒体302的内侧壁设为锥形,通过旋转第二筒体302对线缆产生过盈配合,滑动其进入第一筒体301内产生自锁;
S5、调节丝杆201,将第一钳臂202和第二钳臂203夹住第二钳固机构3,对线缆进行定心化;
S6、对丝杆201的顶部施加螺母,并与机架1的上部配合;整体装置固定完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实际应用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内设有第一钳固机构(2);
所述第一钳固机构(2)对第二钳固机构(3)输出一个线性自由度,用于调控所述第二钳固机构(3)的相对位置并对其进行定心调节;
所述第二钳固机构(3)通过一个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配合于线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固机构(2)包括线性模组、第一钳臂(202)和第二钳臂(203);
所述第一钳臂(202)和所述第二钳臂(203)的内侧壁均适配于所述第二钳固机构(3)的外表面;
所述线性模组用于输出所述线性自由度,调节所述第一钳臂(202)和所述第二钳臂(203)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模组为丝杆(201);
所述丝杆(201)螺纹连接于所述机架(1)的内壁,且轴头与所述第一钳臂(202)转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固机构(2)还包括定心部(204);
所述定心部(204)设于所述第二钳臂(203)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固机构(3)的数量为两个,且以镜像的形式对称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固机构(3)包括第一筒体(301)、第二筒体(302)和行程自锁组件;
所述第二筒体(302)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筒体(301)的内侧壁,且二者之间通过行程自锁组件相互建立位置连接关系;
所述第二筒体(302)的内侧壁配合连接线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自锁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棘轮(303)和棘齿(304);
所述棘轮(30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301)的内侧壁,所述棘齿(304)铰接于所述第二筒体(302)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304)环形阵列铰接于所述第二筒体(302)的外表面,且所述棘齿(304)与所述第二筒体(302)之间通过弹性拨片(305)弹性蓄力。
CN202320231986.8U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Active CN219643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1986.8U CN219643529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1986.8U CN219643529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3529U true CN219643529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08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1986.8U Active CN219643529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3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7063A (zh)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6-sps型微动并联机器人
CN105240656B (zh) 一维大行程精密定位平台
CN203939929U (zh) 一种精密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CN104723304A (zh) 车载电池安装平台
CN219643529U (zh) 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KR20220131349A (ko) 선반 장치 및 보관 캐비닛
CN211439876U (zh) 一种滑动六自由度平台
WO2022121689A1 (zh) 轻量级桌面机械臂底座及轻量级桌面机械臂
CN203712690U (zh)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6-sps型微动并联机器人
CN103851585B (zh) 灯具照射方位及角度的调节结构
CN204800604U (zh) 车载电池安装平台
CN104816317A (zh) 平衡装置以及具备该平衡装置的机器人
CN108453643B (zh) 一种预定位自适应夹具
CN111474662B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高刚度卧式调焦机构
CN113799164A (zh) 一种仿生机器人的夹爪
CN209878351U (zh) 一种机器人末端多维力加载机构
CN209278802U (zh) 一种可调的吊装激光投影仪
CN102616174A (zh) 用于汽车的照明装置和用于照明装置的紧固方法
CN207710386U (zh) 一种气缸夹紧装置
CN113581680B (zh) 一种用于料仓门的柔性双向限位机构
CN210860443U (zh) 一种紧凑三维调整台
CN110626239A (zh) 一种集成阻尼功能的小型扶手铰链结构
CN219734123U (zh) 一种滚珠丝杆防晃装置
CN112033600B (zh) 一种适应于直线电机的多位置电磁推力标定装置
CN220697265U (zh) 一种顶针夹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