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2885U -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2885U
CN219642885U CN202320448632.9U CN202320448632U CN219642885U CN 219642885 U CN219642885 U CN 219642885U CN 202320448632 U CN202320448632 U CN 202320448632U CN 219642885 U CN219642885 U CN 219642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attery cell
pole core
supporting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86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万颂
邓洞军
袁江
梁美浩
高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86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288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6277 priority patent/WO202417893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2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2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和盖板,所述壳体本体的端部设有所述盖板以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盖板设有极柱;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芯设有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支撑部,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极耳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宽度为W1,所述极芯的宽度为W,所述支撑宽度与所述极芯的宽度满足如下关系式:W1≤1/3W。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体,可通过支撑部与极芯相抵,以对极芯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极芯的稳定性,且两个支撑部分别位于极耳的两侧,以便于避让极耳。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所有能源形式中,电能是最容易使用、最清洁环保和效率最高的能源,电池是最好的储存电能的装置,电池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电池技术的逐步发展,具有良好性能的电池愈发受到追求。
相关技术中,电池的极芯在壳体内的稳定性较差,导致极芯的耐机械振动冲击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单体,能够增强极芯的稳定性,且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和盖板,所述壳体本体的端部设有所述盖板以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盖板设有极柱;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芯设有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支撑部,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极耳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宽度为W1,所述极芯的宽度为W,所述支撑宽度与所述极芯的宽度满足如下关系式:W1≤1/3W。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其盖板的内侧设有支撑部,且在第一方向上,极耳的两侧均设有支撑部,一方面,可通过支撑部与极芯相抵,以对极芯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极芯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两个支撑部分别位于极耳的两侧,以便于避让极耳,以使极耳与极柱电连接,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垂直,所述极芯的厚度为T1,所述容纳腔的厚度为T2,所述支撑部的厚度为T3,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满足如下关系式:T1-2≤T3<T2。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第二方向,所述壳体本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盖板,每个所述盖板均设有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极芯两侧的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L间距,所述极芯的隔膜的长度为L隔膜,所述电池单体满足如下关系式:L隔膜-6<L间距≤L隔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还包括隔圈,所述隔圈设于所述盖板的内侧,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隔圈,所述隔圈限定出环形的隔离腔,所述极耳位于所述隔离腔内,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隔离腔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所述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极芯的其余表面的面积;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两个绝缘膜,两个所述绝缘膜分别贴合在两个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表面的宽度方向,所述绝缘膜分别与所述壳体本体粘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绝缘膜的同一侧的侧边搭接相连以将所述极芯与所述壳体组件绝缘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芯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胶粘件,所述胶粘件与每个所述绝缘膜具有重叠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箱体;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于所述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
所述车辆、所述电池模组与上述的电池单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电池单体的盖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电池单体沿长度方向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图2中所示的电池单体沿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0,
电池模组200,电池单体100,
壳体组件10,极柱101,
壳体本体11,盖板12,
极芯20,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202,
极耳21,
支撑部30,
隔圈40,
绝缘膜50,
胶粘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包括:壳体组件10和极芯20。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本体11和盖板12,壳体本体11的端部设有盖板12以限定出容纳腔,盖板12设有极柱101,极芯20设于容纳腔内,极芯20设有极耳21,极耳21与极柱101电连接,盖板12的内侧设有支撑部30,在第一方向上,极耳21的两侧均设有支撑部30,第一方向上,每个支撑部30的支撑宽度为W1,极芯20的宽度为W,支撑宽度与极芯20的宽度满足如下关系式:W1≤1/3W。
由此,通过壳体本体11与盖板1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以将极芯20安装于容纳腔内,且可通过支撑部30与极芯20相抵,以对极芯20起到支撑的作用,且两个支撑部30分别位于极耳21的两侧,以便于避让极耳21,以使极耳21与极柱101电连接,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例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本体11和盖板12,壳体本体11构造为方形筒状,壳体本体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敞开口,盖板12设置为两个,两个盖板12用于分别安装在壳体本体11的两个敞开口以封闭敞开口,使得壳体本体11和盖板12限定出密封的容纳腔,极芯20安装在容纳腔内,每个盖板12上均设有极柱101,极柱101沿厚度方向贯穿盖板12,极柱101用于与相同极性的极片的极耳21电连接,使得极芯20可以对外供电。
通过上述设置,利于降低电池单体100的加工难度,提高了电池单体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支撑部30可设置于盖板12的内侧,即支撑部30与盖板12可为一体结构,或者如图6所示,支撑部30可设于隔圈40上,以便于支撑部30可单独设计,利于降低设计难度。
优选地,如图2所示,支撑部30与盖板12可为一体结构,且如图4所示,每个盖板12上设置有两个支撑部30,两个支撑部3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分布,例如,第一方向平行于极芯20的宽度方向,每个盖板12上的两个支撑部30分别位于盖板12的两端,且每个盖板12上的两个支撑部30均与极芯20的一端相抵,以对极芯20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极芯20的稳定性,同时,两个支撑部30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极耳21可伸至避让空间内以与极柱101电连接。
其中,宽度方向上,每个支撑部30的支撑宽度为W1,极芯20的宽度为W,支撑宽度与极芯20的宽度满足如下关系式:W1≤1/3W。需要说明的是,W和W1的单位均为mm。
例如每个盖板12上设有两个支撑部30,两个支撑部30分别位于盖板12的两端,且每个支撑部30的支撑宽度W1=1/3W,或者支撑部30的支撑宽度W1=1/5W、再或者支撑部30的支撑宽度W1=3/20W,即当支撑部30的支撑宽度W1在上述取值范围内进行取值时,可使得支撑部30对极芯20进行有效限位,提高了极芯20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在平行于极芯20的宽度方向,能够保证同一盖板12上的两个支撑部30之间具有足够的避让空间,以在极芯20的极耳21与极柱101电连接时,能够保证极芯20具有足够的过流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其盖板12的内侧设有支撑部30,且在第一方向上,极耳21的两侧均设有支撑部30,一方面,可通过支撑部30与极芯20相抵,以对极芯20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极芯20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两个支撑部30分别位于极耳21的两侧,以便于避让极耳21,以使极耳21与极柱101电连接,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电池单体100的厚度方向,第一方向和厚度方向垂直,极芯20的厚度为T1,容纳腔的厚度为T2,支撑部30的厚度为T3,其中电池单体100满足如下关系式:T1-2≤T3<T2。需要说明的是,T1、T2和T3的单位均为mm。
当电池单体100满足上述比例关系时,可使得支撑部30与极芯20相抵,以对极芯20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支撑部30能够安装于容纳腔内,以充分利用容纳腔内的安装空间,利于实现电池单体100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二方向,壳体本体11的两侧均设有盖板12,每个盖板12均设有支撑部3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例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方向为极芯2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极芯20的长度方向,即在极芯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通过对应的盖板12的支撑部30对极芯20进行支撑。由此,能够在极芯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对极芯20进行有效限位,提高了极芯20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第二方向,极芯20两侧的支撑部30之间的距离为L间距,极芯20的隔膜的长度为L隔膜,电池单体100满足如下关系式:L隔膜-6<L间距≤L隔膜。需要说明的是,L间距和L隔膜的单位均为mm。
需要说明的是,极芯20的隔膜包裹于极芯20的表面,优选地,极芯20的隔膜的长度大于极芯20的长度,因此,以隔膜的长度作为标准,当电池单体100满足关系式:L隔膜-6<L间距≤L隔膜时,能够确保极芯20能够装配,且能够保证支撑部30能够对极芯20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
例如L间距=L隔膜时,能够保证支撑部30可以与隔膜相接触,起到制程作用、或者L间距=L隔膜-6时,能够保证在支撑部30压缩隔膜的情况下不会导致挤压到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池单体100还包括隔圈40。
隔圈40设于盖板12的内侧,支撑部30设于隔圈40,隔圈40限定出环形的隔离腔,极耳21位于隔离腔内,在第一方向,支撑部30位于隔离腔的两侧。
由此,可将支撑部30集成于隔圈40上,以便于单独设计支撑部30,且隔圈40限定出环形的隔离腔,以便于极耳21可穿设于隔离腔以与极柱101电连接,同时,在第一方向,支撑部30位于隔离腔的两侧,能够保证支撑部30对极芯20起到支撑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极芯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201,第一表面201的面积大于极芯20的其余表面的面积;电池单体100还包括两个绝缘膜50,两个绝缘膜50分别贴合在两个第一表面201,第一方向为第一表面201的宽度方向,绝缘膜50分别与壳体本体11粘接。
换言之,绝缘膜50设有两个,两个绝缘膜50分别安装于极芯20的第一表面201与壳体本体11的内壁之间,由此,可通过绝缘膜50将极芯20的第一表面201与壳体本体11的内壁间隔开,以实现极芯20与壳体本体11之间的绝缘,增强极芯20与壳体本体11之间的绝缘稳定性,且绝缘膜50与壳体本体11粘接,以便于增强绝缘膜50的稳定性。
例如,极芯20构造为刀片类极芯,极耳21位于极芯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在极芯20的厚度方向上,极芯2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1,第一表面201的面积大于其余表面的面积,即第一表面201为极芯20的大面。
在实际装配时,两个绝缘膜50分别贴合于极芯20的两个第一表面201上,以使两个绝缘膜50可包覆于极芯20的两个第一表面201,进而将极芯20的第一表面201与壳体本体11的内壁间隔开,以实现极芯20与壳体本体11之间的绝缘,增强极芯20与壳体本体11之间的绝缘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方向,两个绝缘膜50的同一侧的侧边搭接相连以将极芯20与壳体组件10绝缘隔开。
例如,第一方向为极芯20的宽度方向,且两个绝缘膜50在极芯20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的侧边搭接相连。也就是说,在极芯20的宽度方向上,绝缘膜50的宽度大于极芯20的宽度,这样,在极芯20的宽度方向上,绝缘膜50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极芯20,然后将绝缘膜50的侧边凸出于极芯20的部分朝向极芯20的宽度方向上的表面弯折,以使绝缘膜50凸出于极芯20的部分与极芯20宽度方向上的表面贴合,且使得两个绝缘膜50中的一个绝缘膜5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与另一个绝缘膜50的两侧边搭接,即两个绝缘膜50的两侧边分别在极芯20宽度方向上的表面上搭接。
由此,两个绝缘膜50可包覆于极芯20的两个第一表面201和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这样,在将极芯20安装于壳体组件10内时,可通过两个绝缘膜50将极芯20的两个第一表面201和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与壳体本体11间隔开,以避免极芯20的表面与壳体本体11接触而短路,从而实现极芯20与壳体本体11之间的绝缘,增强极芯20与壳体本体11之间的绝缘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第一方向,极芯2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202,第二表面202设有胶粘件60,胶粘件60与每个绝缘膜50具有重叠区。
由此,便于第二表面202的胶粘件60能够分别粘至两个绝缘膜50上,从而将两个绝缘膜50固定至极芯20的第一表面201,以增强绝缘膜50的稳定性,且通过胶粘件60固定绝缘膜50的方式更加简单,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极芯20构造为刀片类极芯,第一方向为极芯20的宽度方向,且在极芯20的厚度方向上,极芯2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1,第一表面201的面积大于其余表面的面积,即第一表面201为极芯20的大面,且在极芯20的宽度方向,极芯2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202,第二表面202设置有胶粘件60。
在实际装配时,两个绝缘膜50分别贴合于极芯20的两个第一表面201上,以使两个绝缘膜50可包覆于极芯20的两个第一表面201,进而将极芯20的第一表面201与壳体本体11的内壁间隔开,以实现极芯20与壳体本体11之间的绝缘,增强极芯20与壳体本体11之间的绝缘稳定性,两个胶粘件60分别粘接于两个第二表面202,且在极芯20的厚度方向上,胶粘件60的两侧边分别朝向第一表面201弯折,以使胶粘件60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绝缘膜50粘接。
由此,通过胶粘件60可将两个绝缘膜50固定至极芯20的第一表面201,以增强绝缘膜50的稳定性,且通过胶粘件60固定绝缘膜50的方式更加简单,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100的长度取值范围为400mm-1500mm;电池单体100的高度取值范围为80mm-240mm;电池单体100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0mm-40mm。
例如电池单体100构造为刀片类电池,且电池单体100的长度取值为500mm,电池单体100的高度取值为100mm,电池单体100的厚度取值为10mm,或者电池单体100的长度取值为600mm,电池单体100的高度取值为200mm,电池单体100的厚度取值为20mm,再或者电池单体100的长度取值为1000mm,电池单体100的高度取值为160mm,电池单体100的厚度取值为36mm。
即当电池单体100的长度、电池单体100的高度和电池单体100的厚度在上述取值范围内进行取值时,能够保证电池单体100具有足够的能量密度,且利于控制电池单体100的尺寸,利于批量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00,包括箱体和多个电池单体100。
电池单体100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0,多个电池单体100设于箱体内。
例如,可以设置电池模组200具有箱体和多个电池单体100,箱体可以构造为方形结构,箱体内形成有安装腔,多个电池单体100均安装在安装腔内,且多个电池单体100可以依次排布或间隔开布置,多个电池单体100用于同步冲放电,以使电池模块可以稳定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00,电池单体100的盖板12的内侧设有支撑部30,且在第一方向上,极耳21的两侧均设有支撑部30,一方面,可通过支撑部30与极芯20相抵,以对极芯20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极芯20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两个支撑部30分别位于极耳21的两侧,以便于避让极耳21,以使极耳21与极柱101电连接,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1000。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其电池单体100的盖板12的内侧设有支撑部30,且在第一方向上,极耳21的两侧均设有支撑部30,一方面,可通过支撑部30与极芯20相抵,以对极芯20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极芯20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两个支撑部30分别位于极耳21的两侧,以便于避让极耳21,以使极耳21与极柱101电连接,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0),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本体(11)本体和盖板(12),所述壳体本体(11)本体的端部设有所述盖板(12)以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盖板(12)设有极柱(101);
极芯(20),所述极芯(20)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芯(20)设有极耳(21),所述极耳(21)与所述极柱(101)电连接;
所述盖板(12)的内侧设有支撑部(30),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极耳(21)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部(30),所述第一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撑部(30)的支撑宽度为W1,所述极芯(20)的宽度为W,所述支撑宽度与所述极芯(20)的宽度满足如下关系式:W1≤1/3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单体(10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垂直,所述极芯(20)的厚度为T1,所述容纳腔的厚度为T2,所述支撑部(30)的厚度为T3,其中所述电池单体(100)满足如下关系式:
T1-2≤T3<T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所述壳体本体(11)本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盖板(12),每个所述盖板(12)均设有所述支撑部(30),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极芯(20)两侧的所述支撑部(30)之间的距离为L间距,所述极芯(20)的隔膜的长度为L隔膜,所述电池单体(100)满足如下关系式:
L隔膜-6<L间距≤L隔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圈(40),所述隔圈(40)设于所述盖板(12)的内侧,所述支撑部(30)设于所述隔圈(40),所述隔圈(40)限定出环形的隔离腔,所述极耳(21)位于所述隔离腔内,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部(30)位于所述隔离腔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201),所述第一表面(201)的面积大于所述极芯(20)的其余表面的面积;
所述电池单体(100)还包括两个绝缘膜(50),两个所述绝缘膜(50)分别贴合在两个所述第一表面(201),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表面(201)的宽度方向,所述绝缘膜(50)分别与所述壳体本体(11)本体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绝缘膜(50)的同一侧的侧边搭接相连以将所述极芯(20)与所述壳体组件(10)绝缘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芯(2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202),所述第二表面(202)设有胶粘件(60),所述胶粘件(60)与每个所述绝缘膜(50)具有重叠区。
9.一种电池模组(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多个电池单体(100),所述电池单体(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0)设于所述箱体内。
10.一种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200)。
CN202320448632.9U 2023-02-28 2023-02-28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Active CN219642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8632.9U CN219642885U (zh) 2023-02-28 2023-02-28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PCT/CN2023/116277 WO2024178937A1 (zh) 2023-02-28 2023-08-31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8632.9U CN219642885U (zh) 2023-02-28 2023-02-28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2885U true CN219642885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8632.9U Active CN219642885U (zh) 2023-02-28 2023-02-28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2885U (zh)
WO (1) WO20241789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90902U (zh) * 2017-12-14 2018-08-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具有其的电池包、电动汽车
CN114597605B (zh) * 2020-12-04 2023-1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3394493A (zh) * 2021-06-25 2021-09-14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具有其的电动车
CN114628864B (zh) * 2022-05-12 2022-09-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19643080U (zh) * 2023-02-28 2023-09-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78937A9 (zh) 2024-10-03
WO2024178937A1 (zh) 2024-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17129B2 (ja) 2次電池
JP5449236B2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2022523847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5771305U (zh) 电芯盖板、电芯和动力电池
WO2023116077A1 (zh)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17589144U (zh) 电池
CN114583415B (zh) 电池及电子装置
KR20210110879A (ko) 배터리 유닛, 배터리 모듈 및 자동차
CN216720233U (zh) 圆柱电池
CN219643080U (zh)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WO2024179005A1 (zh)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CN112259795B (zh) 电芯的组装方法以及电芯
CN219642885U (zh)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18867252U (zh) 电池
CN215896629U (zh) 一种扣式电池结构
CN115799594A (zh) 一种动力电池
CN219643081U (zh)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13988960U (zh) 二次电池
KR20180092029A (ko) 커버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활성화 트레이
CN220021552U (zh)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18101611U (zh) 电池和电子设备
WO2024082113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086095U (zh) 电池
CN216120655U (zh) 锂离子电池
CN22117630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