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2220U -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2220U
CN219642220U CN202320413282.2U CN202320413282U CN219642220U CN 219642220 U CN219642220 U CN 219642220U CN 202320413282 U CN202320413282 U CN 202320413282U CN 219642220 U CN219642220 U CN 219642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module
layer
automobil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32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华
苏英霞
乔兵
郭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32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2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2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2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板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内饰板结构以及功能单一,无法与用户进行互动,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该汽车内饰板包括壳体及电路板;壳体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具有触控层和封装层,触控层与封装层结合在一起,且封装层覆盖触控层;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电路板设置有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识别模块及发光组件;触控层与识别模块信号连接,识别模块配置为识别用户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并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控制位于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处的发光组件亮起。本申请提供的汽车内饰板及汽车,其能够与用户进行互动,以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发展,人们对汽车内饰精致度、智能化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通常采用改变内饰的颜色或材质的形式对汽车内饰进行改进,导致结构以及功能单一,无法与用户进行互动,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板及汽车,其能够与用户进行互动,以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板,包括壳体及电路板;所述壳体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触控层和封装层,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封装层结合在一起,且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触控层;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置有控制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识别模块及发光组件;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识别模块信号连接,所述识别模块配置为识别用户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并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控制位于所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处的发光组件亮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柔性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上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驱动电极;所述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多个所述驱动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板为PET薄膜或者PI薄膜;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导电薄膜,且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包括形成多个所述感应电极的金属图案;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二导电薄膜,且所述第二导电薄膜包括形成多个所述驱动电极的金属图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板为PET薄膜或者PI薄膜;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网格状纳米银线图案,以形成多个所述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二网格状纳米银线图案,以形成多个所述驱动电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配置为柔性压感电路薄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透光皮革,所述透光皮革通过光学胶水与所述触控层粘结在一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LED灯珠;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控制位于所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处的LED灯珠亮起,以形成绘画图案;以及,所述控制模块配置为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所述触控手势动作,控制所述LED灯珠熄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均光膜,所述均光膜覆盖所述LED灯珠。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线性振动马达;所述控制模块配置为接收触控手势动作后,向所述线性振动马达发送指令,以使所述线性振动马达动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内饰板还包括触控面板,所述壳体的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触控面板具有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配置接收用户操作指令,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操作指令传输至汽车的终端设备;以及,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信息,并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二区域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汽车内饰板;所述汽车内饰板设置于所述车体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车体的内表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板以汽车,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板及汽车,其中汽车内饰板的壳体表面的第一区域配置为智能表面,第一区域设置有触控层,以检测用户的触控手势动作。进一步地触控层与识别模块信号连接,识别模块识别上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并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该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控制位于该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处的发光组件亮起。
例如,用户可在第一区域进行绘画,即随着用户手指在第一区域内移动,其手指按压触控层并被识别模块感测,则用户手指滑过路径的发光组件亮起。
与相关技术中的内饰板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板不仅具有基础的装饰功能,例如对内饰板的材质和颜色进行改进,同时该内饰板具有智能表面,其能够提升汽车与用户之间互动性以及内饰板的娱乐性,丰富了内饰板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板及汽车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板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封装层;
20-第一光学胶层;
30-触控层;
40-第二光学胶层;
50-网格布;
60-电路板;
100-汽车内饰板;
101-第一区域;
10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汽车内饰板的结构及其功能单一,无法与用户进行互动,影响用户体验。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目前通常采用改变内饰的颜色或材质的形式对汽车内饰进行改进,其交互体验较差。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板及汽车,其中汽车内饰板的壳体表面的第一区域配置为智能表面,第一区域设置有触控层,以检测用户的触控手势动作。触控层与识别模块信号连接,识别模块识别上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并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该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控制位于该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处的发光组件亮起。
例如,用户可在第一区域进行绘画,即随着用户手指在第一区域内移动,其手指按压触控层并被识别模块感测,则其手指滑过路径的发光组件亮起。如此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饰板不仅具有基础的装饰功能,同时其能够与用户互动,提升了内饰板的娱乐性,丰富了内饰板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板100,壳体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其中第一区域101配置为智能表面,用户可利用第一区域101进行绘画,并且位于第一区域101内的发光组件亮起。
具体地,壳体的第一区域101设置有触控层30和封装层10,且触控层30与封装层10结合在一起,触控层30和封装层10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粘结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封装层10覆盖触控层30,并为触控层30提供保护,即封装层10可作为部分壳体的外表面,并具有装饰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封装层10可以是透光皮革,透光皮革与触控层30之间设置有第一光学胶层20,封装层10和触控层30通过第一光学胶层20粘结在一起。例如该透光皮革制作材料包括且不限于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仿麂皮、热塑性聚烯烃(TPO)、真皮等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汽车内饰板100还包括电路板60,电路板60可设置在壳体内。该电路板60可以是柔性电路板,以便于将电路板60、触控层30和封装层10结合在一起。
示例性地,电路板60上设置有控制模块、识别模块以及发光组件,其中控制模块至少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识别模块、发光组件信号连接,其中识别模块与触控层30信号连接,触控层30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控手势动作,并将该触控手势动作的信号传输至识别模块,识别模块至少包括用于对触控手势动作的所引起电容信号或者压力信号等分析软件,以为用于识别用户触控手势动作的具体位置,并将该位置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配置为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位于该位置处的发光组件亮起,进而使用户在第一区域101上的触控手势动作可以点亮智能表面,以形成绘画图案。
例如,用户可在第一区域101进行绘画,即随着用户手指在第一区域101内移动,其手指按压触控层30并被识别模块感测,进而识别模块识别手指的移动路径,并将该移动路径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控制位于移动路径上发光组件亮起,进而在第一区域101上显示绘画图案。
与相关技术中的内饰板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板100不仅具有基础的装饰功能,同时其能够与用户互动,提升了内饰板的娱乐性,丰富了内饰板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层30支持多点式互容触控,触控层30包括柔性基板以及设置在柔性基板上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驱动电极,通过检测触控前、后两组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位置。
示例性地,柔性基板可以采用透明高分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制作,或者采用聚酰亚胺(PI)薄膜制作。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上述多个感应电极设置于第一表面上,上述多个驱动电极设置于第二表面上,并且驱动电极与其对应的感应电极配合设置,以形成垂直交叉的感应电路。
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同时溅射氧化铟锡(ITO),以在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导电薄膜、在第二表面形成第二导电薄膜。进一步地,对第一导电薄膜和第二导电薄膜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在第一表面形成具有多个感应电极的金属图案,在第二表面形成具有多个驱动电极的金属图案。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柔性基板的第一表面精密印刷纳米网格矩阵,以在第一表面形成第一网格状纳米银线图案,该第一网格状纳米银线图案具有多个感应电极。同样的,对柔性基板的第二表面精密印刷纳米网格矩阵,以在第二表面形成第二网格状纳米银线图案,该第二网格状纳米银线图案具有多个驱动电极。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纳米银线的线宽、线距保持在30μm以内,以保证对触控手势动作的精确捕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触控层30配置为柔性压感电路薄膜。例如,可通过多层精密印刷将感压电阻油墨精确的印制到柔性薄膜表面,制备得到厚度为0.225mm的柔性压感电路薄膜。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柔性压感电路薄膜其捕捉力值5g以上的触碰按压,响应时间小于0.01s。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层30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制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仅需保证触控层30能感测触控手势动作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组件包括多个LED灯珠,多个LED灯珠焊接在电路板60上,且各LED灯珠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进一步地,电路板60与触控层30之间还设置有网格布50,并且网格布50、LED灯珠以及触控层30结合在一起。
例如,上述LED灯珠可以是焊接在电路板60上的RGB贴片灯珠,然后通过第二光学胶层40将其连同3D网格布50和柔性压感电路薄膜结合在一起。其中3D网格布50可以起到触控缓冲的作用,以对LED灯珠进行保护,提升LED灯珠的使用寿命以及智能表面可靠性。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配置为根据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控制位于触控手势动作处的LED灯珠亮起,以形成绘画图案;以及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触控手势动作,控制LED灯珠熄灭。
具体地,以手势绘画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当用户在第一区域101进行手势绘画并按压,汽车内饰板100的触控功能被激活。柔性压感电路薄膜感受触控手势动作后,并传输至识别模块,识别模块根据按压位置的压力变化,确定识别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并进一步将该位置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上述位置信息,按照预设的电路逻辑,触控该位置范围内LED灯珠被点亮。
进一步地,当预设时间内控制模块未接收到触控手势动作,则表示触控功能结束,控制模块可在预设时间(例如3秒后)控制LED灯珠熄灭。如此设置,随着手指在的第一区域101上方按压移动,手指按压下方LED灯珠会依次被点亮,进而实现手势绘画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发光组件的上方增设均光膜,即均光膜设置于电路板60与触控层30之间。进一步地,均光膜位于各LED灯珠上方,并覆盖各LED灯珠,确保第一区域101的显示光线均匀,提升手势绘画效果。
为提升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饰板100还包括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线性振动马达,线性振动马达可设置于电路板60的下方。当控制模块接收到触控手势动作后,向线性振动马达发送指令,以使线性振动马达处于工作状态,进而线性振动马达振动,能够使用户按压第一区域101时后感测振动反馈。
进一步地,为提升汽车内饰板100与汽车各智能终端设备的交互,本申请实施例汽车内饰板100还包括触控面板;相应的,壳体的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102,第二区域102与第一区域101不重合。例如第二区域102位于第一区域101的一侧,或者第一区域101包围第二区域102,即位于触控面板周围的内饰板的表面为智能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具有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控制按键,控制按键配置接收用户操作指令,并通过控制模块传输至汽车的终端设备;以及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信息,并在第一区域101和或所述第二区域102显示。
具体地,控制面板具有与多媒体设备信号连接的控制按键,该该控制按键可以是“音量+”、“音量-”、“下一首”、“上一首”等按键,用户通过点触上述控制按键可对多媒体设备播放的音乐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是,当用户对触控面板无操作情况下,触控面板自动待机,并设置为隐藏模式,与周围环境完美的融合为一体,但是呈现呼吸灯效果,例如系统信号灯保持2s亮,2s灭。
上述触控面板进行相应操作时,线性振动马达可以动作。例如当乘客用手触控触控面板时,用户可双击触控面板,以唤醒触控面板。进一步地,用户可以选择“音量+,音量-,上一首,下一首”对汽车的音乐播放进行控制。用户按下相应的控制按键,控制模块获取相应操作指令后,可控制线性振动马达工作,即触发线性振动马达,产生相应振动。
进一步地,当用户结束对触控面板的操作后,触控面板自动进入隐藏模式,再次与周围环境融合为一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模块可获取多媒体设备的播放信息,并将该播放信息在第一区域101和/或第二区域102进行显示。
例如,控制模块可获取多媒体播放设备所播放音乐的音律,并将该音律在第一区域101以具体的图案进行显示,以提升音乐律动效果。换言之,随着车辆多媒体设备中音乐播放,控制模块可获取声音的音量、振幅、音高等特征,根据预设程序,在第一区域101的表面展示相应正弦波或其他波浪线条,呈现音乐律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多媒体设备、内饰板的智能表面或触控面板上集成有音乐律动模式开启按钮,当此按钮处于开启状态时,打开音乐律动模式,能够在第一区域101的表面展示相应正弦波或其他波浪线条,呈现音乐律动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壳体可以是塑料支架,并具有安装空间,上述控制面板、电路板60可嵌设至安装空间内,并且保证封装层10、触控面板位于壳体的外表面,以便于用户操作。同时,汽车内饰板100还具有电源模块以及供电电路,电源模块通过供电电路向电路板60等供电,以保证其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以及上述汽车内饰板100,车体可以是汽车的车架,汽车内饰板100设置于车架内,并且汽车内饰板100覆盖至少部分车架的内表面,即汽车内饰板100形成汽车内饰的一部分。例如,汽车内饰板100可以设置在车门或者中控台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如此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汽车内饰板100,通过汽车内饰板100能够使汽车与用户之间互动,提升了内饰板的娱乐性,丰富了内饰板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申请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电路板;
所述壳体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触控层和封装层,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封装层结合在一起,且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触控层;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置有控制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识别模块及发光组件;
所述触控层与所述识别模块信号连接,所述识别模块配置为识别用户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并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控制位于所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处的发光组件亮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柔性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上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驱动电极;
所述柔性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多个所述驱动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板为PET薄膜或者PI薄膜;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导电薄膜,且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包括形成多个所述感应电极的金属图案;
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二导电薄膜,且所述第二导电薄膜包括形成多个所述驱动电极的金属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配置为柔性压感电路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透光皮革,所述透光皮革通过光学胶水与所述触控层粘结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LED灯珠;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控制位于所述触控手势动作的位置处的LED灯珠亮起,以形成绘画图案;
以及,所述控制模块配置为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所述触控手势动作,控制所述LED灯珠熄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均光膜,所述均光膜覆盖所述LED灯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线性振动马达;
所述控制模块配置为接收触控手势动作后,向所述线性振动马达发送指令,以使所述线性振动马达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板还包括触控面板,所述壳体的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所述触控面板具有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配置接收用户操作指令,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操作指令传输至汽车的终端设备;
以及,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运行信息,并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二区域显示。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饰板;
所述汽车内饰板设置于所述车体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车体的内表面。
CN202320413282.2U 2023-03-01 2023-03-01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Active CN219642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3282.2U CN219642220U (zh) 2023-03-01 2023-03-01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3282.2U CN219642220U (zh) 2023-03-01 2023-03-01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2220U true CN219642220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06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3282.2U Active CN219642220U (zh) 2023-03-01 2023-03-01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2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6175B2 (en) User interface with proximity detection for object tracking
US11372151B2 (en) Illuminated device enclosure with dynamic trackpad comprising translucent layers with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CN110140098B (zh) 车辆内部部件
US11216174B2 (en) User interface with proximity detection for object tracking
CN104756169A (zh) 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方向盘
US10102986B2 (en) Control panel with printed LED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same
US11021099B2 (en) Touch module for vehicle interior trim and interior trim comprising such touch module and vehicle
US10520976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panel for motor vehicle
JP2012079425A (ja) スイッチ操作パネル
JP5904598B2 (ja) 操作装置及び該操作装置を用いた車両用操作装置
US20110050582A1 (en) Input devic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9642220U (zh)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EP2849033A2 (en) User interface with proximity detection for object tracking
CN203673458U (zh)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KR102441515B1 (ko) 차량용 입력장치
CN202404569U (zh) 一种触摸装置以及具备它的车载全触摸娱乐系统
KR20110053676A (ko) 돔 스위치를 겸비한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키 적층구조
CN111584284A (zh) 一种触摸式空调控制器面板开关
CN112394819A (zh) 一种汽车内饰触摸按压且仅在按压区产生振动反馈的结构
CN216118734U (zh) 包覆透光皮革的智能触控面板
CN212423025U (zh) 具有反馈功能的汽车智能真木饰件
WO2023228531A1 (ja) 表示部材
CN219370314U (zh) 真木智能手势控制装置
US20220314803A1 (en) Functional Module for a Vehicle Interior Trim, Interior Trim, and Motor Vehicle
US20240166048A1 (en) Smart surface, center console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